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1:0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第一篇: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运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闸北区特殊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探讨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有效机制。调查发现,当前在闸北青少年的生存状况普遍改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动员社会力量予以援助的对象。闸北特殊青少年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包括两大类,即就学与就业。本文认为,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从指导原则、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等层面展开。

关键词

特殊青少年 生存发展 青少年工作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以效率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在普遍改善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同时,也使得青少年群体的分化之势逐渐显著。其中的特殊青少年群体(即失学、失〈待〉业、家庭贫困、孤残和偏差青少年)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因为客观环境的作用,其生存与发展也迅速成为一个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来共同解决的“公共议题”。

为了解闸北区特殊青少年的基本状况、探索解决特殊青少年问题的有效工作机制,2002年5月,共青团闸北区委员会与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联合组成了“闸北区特殊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并以闸北区范围内1000名13—35岁之间的特殊青少年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特殊青少年的基本生存状况

1、特殊青少年的就业状况

调查发现,在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特殊青少年中,仅有21.1%的人实现了就业。职业主要集中在合同制一般工人(16.8%)和临时工(22.4%)。换言之,有两成左右的已经就业的特殊青少年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三金”。关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特殊青少年对收入的期望并不高。60.7%的人认为自己月收入的最低水平只要在1000元左右;还有18.2%的人的期望值仅为500元左右,这个数字比上海最低工资标准还要低。“最希望从事的职业”以合同制一般工人为最多,达18.4%;其次是国家公务员,为13.7%;其他比例都少于10%。在特殊青少年群体职业选择标准上,“薪水”占第一位,为29.8%;其次是职业稳定性,占29.4%;再次才是发展空间14.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特殊青少年在择业过程中注重薪水,但是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报酬的期望都不高。尽管特殊青少年群体(包括学生)总体而言对就业前景抱有一定的信心,其职业要求和收入预期都不高,但就业问题仍是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在校特殊青少年的学业状况

在校的特殊青少年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学习者分别占21.4%和10.7%;在普通中学和中专、技校或职校学习者为48.9%和19.0%。从总体学习成绩上看,他们大部分学习成绩良好,“优秀”和“良好”者高达54.2%。同时,在校特殊青少年在读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庭经济困难,他们的家庭没有足够的能力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费用。调查显示,在“读书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是家庭经济困难,提供不了必要的学习、生活费用的特殊青少年学生中,家庭月收入在450元以下和450—999元之间的分别占41.9%和45.9%。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信心。特殊青少年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遭遇到很多非自身因素而导致的障碍,其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也比较艰苦。

3、特殊青少年的家庭生活

调查表明,家庭月均所有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63.2%,(其中,月均所有收入在450元以下的特殊青少年家庭占26.1%),换言之,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特殊青少年家庭生活在上海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边缘。特殊青少年贫弱的家境还突出显现在其家庭住房的糟糕与窘迫上。住在里弄与棚户区的特殊青少年的家庭占被调查的所有家庭的55%。这些社区的治安状况不佳,社区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不利。同时,部分特殊青少年存有严重的家庭自卑感。调查表明,当被问及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父母的感觉时,19.4%的特殊青少年选择了“有点难过,觉得不好意思”。这个比例非常突出地说明了当前闸北特殊青少年的家庭自卑感的严重,他们中的不少人羞于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父母与家庭。内心深处始终背负着家庭贫困的沉重枷锁,无法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生活。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4、特殊青少年的迫切需要

从调查的结果看,来自政府层面的针对特殊青少年的救助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特殊青少年对于有关青少年的政策普遍不大了解,政府和共青团组织对特殊青少年的影响力仍然不够。调查显示,有60.8%的人不了解目前党和政府的有关青少年的政策。当生活遭遇困难时,58.8%的特殊青少年的首先选择是“父母”;而想到找“居委会、街道等其他政府部门”、“共青团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的比例都很低,分别只有9.9%、1.1%与0.4%。进一步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47.7%)的特殊青少年在生活中得到过“街道、居委会”的积极帮助,39.1%的人得到过“学校”的帮助。特殊青少年得到过“少先队”、“共青团”、“社区青少年组织”、“有关政府部门”、“青少年保护办公室”、“工会”及“妇联”这些组织的比例分别为13.4%、19.0%、5.3%、10.8%、1.4%、1.0%与2.7%。目前特殊青少年最需要的服务依次是学习培训(56.1%)、就业培训与指导(41.5%)、经济援助(35.9%)。调查同时表明,特殊青少年接受培训的最佳时间,以“双休日”为主(36.0%),其他依次为“寒暑假”(26.8%)、“每天的业余、课后”(15.7%)。特殊青少年最普遍地希望政府开展的青少年工作是“加大对贫困、失学、失业青少年的救助”。

(二)特殊青少年群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存问题

特殊青少年自身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特殊青少年生活质量的提升,我们称之为特殊青少年问题中的“生存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家庭贫困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特殊青少年无法参与到那些对其全面发展而言必要的社会生活中去。第二,家庭的贫困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等。第三,家庭的贫困制约了特殊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二是失业问题。因为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特殊青年的就业过程变得十分艰难。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无法实现就业,就业之后的失业也十分普遍。调查表明,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不得不面临待业失业的困境。三是社会歧视与生活自闭问题。长期的弱势位置以及由此而招致的被歧视状态会对特殊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进程产生制约作用。调查表明,特殊青少年的闲暇生活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自闭化的倾向。

2、发展问题

一定特殊青少年的存在给社会秩序与社会生活带来的问题,我们简称为“发展问题”。它主要表现为:一是特殊青少年生存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对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的重大影响;二是贫弱的生存状态限制了特殊青少年潜能的开发,进而制约了社会资本的累积;三是特殊青少年面临的教育问题滋生了未来社会的就业问题和人口素质问题,从而给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特殊青少年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的基本利益单位逐步由集体向个体下移。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正迅速由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转型。伴随社会结构整体性的变迁,青少年群体内部的分化也开始显著。家庭出生不

一、受教育程度各异的青少年在现存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必然会处于不同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有市场竞争,社会就必然会分化,特殊青少年群体也必然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而存在,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意义就不会消解。

2、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

调查发现,特殊青少年对于有关青少年的政策普遍不大了解,政府或共青团组织对特殊青少年的影响力仍然不够。首先,目前的帮困助学工作还没有被列入到全社会帮困工作的体系之中,帮困助学的资金仍有重大缺口,各部门的行动缺乏协调,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其次,面向失(待)业青年的就业援助制度有待健全。由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专业化的教育,特殊青少年的就业能力相对偏低,需要政府的介入,健全相应的救助制度,提高这些就业困难的青年自身的就业能力。再次,面向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心理救治工作有待加强。由于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位置,部分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经受到影响。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方面的资源整合仍然不够,已经离开学校的就业困难的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咨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3、家长教育能力的不足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部分特殊青少年的父母由于长期生活不得志,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比较消极,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导致部分特殊青少年无法从家庭中学会必要的生存观念与技巧。有些家长忙于生计,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其它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有的孩子由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从问题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教育的缺位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特殊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的现状,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行为的有效结合,努力创造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新机制。

(一)科学把握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培养社会性的竞争精神与扶助特殊青少年的关系,以有效的工作理念指导特殊青少年工作

关注并认真解决特殊青少年问题,关键是援助、扶持与改革,核心是改革。要通过改革,建立起一套适合特殊青少年实际的、有利于培养其竞争精神的社会导向机制,使特殊青少年对社会发展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使他们人尽其才;要区分不同情况,使其能够自食其力,使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社会发展,特殊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意义,整合工作资源,在区级层面建立援助特殊青少年的协调组织机构和网络

特殊青少年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保护特殊青少年的权益,更是维护现存秩序的需要。加强特殊青少年工作首先应该从制度建构、组织设置方面予以保障。在一定层面建立援助特殊青少年的协调组织机构和网络,以整合特殊青少年工作的资源。

(三)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建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青少年社会救助体系

特殊青少年内部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特殊青少年工作的开展必须对这个多样性与分化之势给予足够的关注。在继续强调政府的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鼓励非政府的民间特殊青少年组织的发展,鼓励、支持社会的力量进入组织、服务特殊青少年的领域。使得我们可能在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共同为特殊青少年的发展服务,从而在制度上保证青少年福利的提高,并继续把广大特殊青少年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四)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青少年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一是用制度化的方式来保证教育救助款项的足额及时到位,切实加强并改进政府层面的、针对贫困青少年的教育救助的实施方式,保证特殊青少年不因经济贫困而丧失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是根据特殊青少年学生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比较艰苦的实际情况,开展志愿者智力助“弱”活动,使得特殊青少年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贫困、面对生活。

三是增强中专、技校或职校办学针对性,从源头上遏止失业、待业青年的产生。多方面创造条件,为中专、技校或职校“三校生”提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四是建立动态调查系统,及时了解特殊青少年的困难,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五是在适当的时间,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特殊青少年群体就业能力。针对特殊青少年群体中社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职业技能的情况,要适应市场需求,组织培训力量,予以低费或无偿培训,以提高其就业机会。

六是针对特殊青少年的心理疾患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显现的现状,切实开展面向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特殊青少年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七是加大对特殊青少年父母教育孩子过程的援助。引导家庭在特殊青少年工作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在特殊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建立闸北特殊青少年发展基金

特殊青少年生存权与发展权的维护,从根本上说,需要国家、市场与社会三大行动主体的协调配合。要通过建立特殊青少年发展基金,吸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捐款。以社会化运作手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特殊青少年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对特殊青少年问题的研究

特殊青少年问题其实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结构中的问题。当社会结构发生变动之后,特殊青少年问题也会呈现不同的态势。因此,要使特殊青少年工作始终保持其科学性与有效性,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对特殊青少年问题的研究。

第二篇:社区闲散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的研究

社区闲散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研究通过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整体状况的全面普查,在对全市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形成原因、总体规模、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活动规律和群体行为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探讨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具体思路与对策,并从社区青少年、青少年父母、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等方面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主题词

社区青少年 生存发展 工作机构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今年三月以来,根据市委、市府领导关于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要求,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对全市社区青少年的整体状况进行一次普查,力求通过此项调查,对全市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形成原因、总体规模、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活动规律和群体行为特点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调查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具体组织落实。4月中旬开始,团市委同零点调查公司合作设计调查问卷,并于6月首先在浦东、长宁和杨浦三个区开展调查。7月1日起,其他16个区县的普查工作全面开始。全市6000余名社区青少年工作者接受了调查工作的专题培训,并深入社区开展入户调查。全部问卷回收工作在8月中旬结束。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社区青少年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特征

社区青少年中,男性多于女性,他们极大部分未婚并与父母同住,主要由父母做监护人。相当一部分人居住环境恶劣,虽然约八成半的人士父母关系完整且和谐,但尚有14%处于不和谐或不完整的家庭之中。

(二)社区青少年的就业素质及其需求

1、人力资本量不足,缺乏竞争力

5.8%的人存在健康问题,其中,智障者占60%,肢残者占16%。失业或失学的时间平均为19.5月,持续一年以上者接近一半。大部分人中学毕业后没能继续就学和就业,属于被迫失业或失学。主观原因中,44.4%的社区青少年没有找到满意单位。一般而言,学历越低,失业或失学持续的时间就越长。技能匮乏,约70%人士通过学习掌握了一项及以上的技能,其余30%人士则一无所长。

2、就业愿望强烈,但没有得到满足

社区青少年有强烈的就业意愿,但是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中大多数人正在从事临时性工作、充电学习或两者兼顾。他们希望获得的最大帮助是得到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求助于以非正式支持网络略多于向正式支持网络。前者如:父母、同学、朋友、亲戚、社区工作者,后者如:劳动力、人才市场、街道劳动职业介绍部门等。在各类求助对象中,社区青少年求助于父母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最多(分别占28.3%和22.8%),选择工青妇组织的比例较低(0.7%),其他求助对象中同学、朋友的比例相当高(43.7%)。

(三)社区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需求

相当部分社区青少年对社会持怀疑的态度,对外界有较强不信任感。在他们眼中,外界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不友好世界。他们认为,“现在社会上都是一些道貌岸然的人”,“现代社会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善良的人吃亏”。害怕孤独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之一。因为害怕孤独,他们喜欢集群;其中,16-17岁的社区青少年害怕孤独的情况最为严重。此外,学历越低者越害怕孤独。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身体状况、社会交往等充满自信。约有2/3的青少年并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适应社会竞争,不过也有一半左右的人对“我很能干”的说法不置可否,92.8%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一半以上人认为自己讨人喜欢。

(四)社区青少年的生活与交往状况

相当一部分社区青少年的收支不平衡,接近六成的人支出超过收入。社区青少年的交往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朋友对他们有一定影响力;学历越低者,其朋友是社区青少年的比重也越高。他们在朋友家、自己家、网吧、快餐店和红茶坊集群的情况较多。其中,16-17岁人士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在自己家中和网吧聚会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电脑网络在社区青少年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学历层次越高,喜欢上网者越多。

(五)社区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及影响因素

与其他群体相比,社区青少年有前科及不良行为的频率相对较高。约有3.3%的人犯有前科,其中,斗殴伤害(45.7%)、偷窃(35.3%)、抢劫、吸毒等4种最多。16-17岁成为问题的高发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前科的比例有所下降。不同年龄社区青少年的前科重点不一。16-17岁,偷窃和抢劫的比例较高;18-21岁,斗殴伤害、吸毒的比例明显上升,犯罪类型也变得复杂。不良行为中“与不良青少年结群”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偷窃等。如果其朋友也是社区青少年,那么社区青少年本身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他们的朋友观念越强,越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其中,年龄较小、学历较低的男性社区亲少年首先值得关注。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发挥社区青少年的主体作用

1、培养对社会、个人、前途的达观认识

应该认识到,虽然个人不可改变社会,但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完全可以改变从而逐步实现个人社会化。他们一方面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形象、身体状况、社会交往等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认识到个人实现自己目标的艰巨性。我们应该引导他们乐观、自信地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比沉湎过去更重要,不要因为暂时困境而却步,应该清醒第认识到,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是未来可能成功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方式

应该引导社区青少年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的社会参与和角色体现,对父母、家庭尽自己的责任。在积极劳动增加收入的同时,勤俭节约以为未来生活打下经济基础。根据青少年阶段害怕孤独、喜欢集群、强调朋友观念的特点,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积极与好朋友交往、努力多交好朋友、逐渐远离坏朋友,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建立必要的、支持性的社会资源。

3、帮助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我们发现,在932名有过工作经历的社区青少年中,有相当大部分人因为不正确的就业观念而离开岗位。有些人嫌自己的原有岗位收入太少、工作太累、路远、工作不稳定而放弃工作,有些人则因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放弃就业。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在自身人力资本不足、竞争力不强、劳动市场整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家应该爱惜就业机会,吃苦耐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实力。

4、引导注重自身技能培训

社区青少年中大部分人中学毕业,30%以上的人身无所长,其余人士的技术功力也不高。他们比较适合于传统行业中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而这些行业在我国加入WTO过程中受冲击最大,目前的劳动力也大量过剩。因此,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在职和专职培训,巩固老知识、学习新本领,扩大自己的专长领域,强化自身的综合实力。

5、帮助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就业服务

要引导社区青少年通过开发与吸收与原交往类型相似的人士、恢复与某些人士的联系等形式,推动他们扩大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人数。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培训班等手段建立新网络和获得新朋友;其中,开发或增加与就业机构人员、相关专家的交往尤其重要。社区青少年要正视就业服务的重要性,到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所、街道居委会、人才市场等各种政府或市场化就业服务机构获得强化心理、岗位中介、技能培训等多类服务,努力获得尽可能全面的服务。

(二)明确社区青少年父母的职责

父母是社区青少年的监护人、老师和模仿对象,家庭是社区青少年的港湾。调查发现,社区青少年问题首先是家庭问题。父母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家庭的完整程度和人际关系都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巨大影响,并可能影响其观念与行为。一要通过家长学校、影视媒体、社会评比、经验交流等手段,帮助父母宏扬正确的观念和行为,纠正进而预防其不当方面,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二要通过多种方法,帮助父母拥有和提升教导青少年、规范孩子行为、激励孩子、保护孩子自己、指导孩子交友、就业和就读的正确技巧。三要激励父母学习从而提升自己实力,是帮助父母尽好自己职责的不二法门。如此,一方面,父母有能力和实力为子女作出表率,另一方面,社区青少年也拥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利于增加社区青少年的积极和正当的认知和行为,预防、治疗和减少他们的不良乃至偏差行为。

(三)完善社区工作机构的运作及职能

1、设立专门的社区工作机构和专业青少年工作者

建议设立三个层次的机构。一是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导与协调机构;成员包括街道干部、学校老师、家长代表、社区青少年代表、职能部门人士、企事业单位代表、专业化的青年社会工作者等;具体工作包括指定工作方向,设计工作计划,审批办公室和工作小组的行动计划等。二是社区青少年工作办公室,由经过专业课程培训的专业青少年工作者担任主任。办公室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需要指定行动方案,统筹工作小组的行动,进行内部管理等。三是办公室下设若干任务中心的工作小组,分管及执行与社区青少年的相关工作,组长担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2、设立专门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场所

一是社区青少年工作应该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在可行情况下开设社区青少年的专用活动场地。二是鉴于网吧、快餐店、茶坊等是社区青少年目前的主要集群场所,我们开展工作时可以借用上述资源。三是要利用传统的教育基地如学校、企业、部队等机构的场地和设施,单独或与这些机构共同展开社区青少年工作。

3、针对社区青少年需要加强综合培训

培训的最终目标在于利于社区青少年成功就业或读书,具体目标在于教导生活态度、交友技能、专业技能、社会规范,优化其心理素质,激励其增强知识、增强找工和学习动机和行为。培训内容可分为讲授、训练和帮助发展互助小组三部分。讲授部分可包括正确生活态度、交友原则、专业技能、社会规范,心理调适当技术,找工技巧等。培训部分可包括交友角色模拟、社会规范体验、碰壁和障碍训练、社会支持演练等。课程结束前,教师帮助参与者组织成立各类互助小组,并协助决定本班同学日后联络和活动方式、确定重点帮助个案等。为此,社区青少年工作机构应该建立信息中心,帮助提供有关信息,机构最好能建立专家咨询部,以对有特殊需要者进行某些类型的特殊服务。

4、优化社区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一要协助建立和维持各种有益健康的社区青少年小组,利用多种形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动力,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行为和努力。二要组织家长学校,传授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交流为人父母的成功经验,学习社会规范和政策法规,介绍强化青少年能力的技巧和方法。三要发挥社区青少年工作机构沟通上下、整合需要的作用,把握上级政府“从上而下”的计划和社区青少年“从下往上”的需要,与相关社区机构、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为解决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和满足社区青少年的需要努力。

(四)强化政府的角色作用

一要成立帮助社区青少年的专门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帮助社区青少年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的宏观环境。二要组织多层面的专职工作者队伍,并配套相应的制度。三要加强提供各方面信息,拨出专款、在资金与信息流通机制方面多下工夫,积极帮助社区青少年。四要对青少年进行培训以提升其综合实力。五要增强社会保障的积极功能,提高社区青少年就业成功率、就业速度和就业质量。六要对特殊社区青少年采用特殊社会政策。如智障、肢残者要保证必要的基本生活费用,尽可能帮助就业;有前科的社区青少年要得到更多帮助。七要组织针对性劳动力市场、开通劳动投诉渠道、保证成功再就业者的基本利益。八要扩大经济环境对劳动力需求、缩小劳动力供给总量。九要通过增加学习来减少社区青少年的规模。如延长学习期限,实现12年制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和扩大职业教育等规模,强化劳动预备制度,转岗资格制度。十要倡导有利于社区青少年就业的社会环境,形成利于社区青少年调适身心、开展找工行为的良好社会气氛。

第三篇: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前,青浦正围绕绿色青浦的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决定了他们在青浦发展中作用力的发挥。本项调研的目的就在于深入了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为团区委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总人口(大陆)中,居住在农村的占64%左右;而年龄在14-35岁的青少年又占农村总人口3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青少年这一庞大群体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素质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也悄然起着变化,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青浦青少年是青浦大变革、大发展的生力军,在实现青浦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浦的发展需要的是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协调发展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存与发展状况又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调研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当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本次调研根据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分布和比例,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受访者中,男性181人,女性149人。为了对问卷调查结果作有效的补充,课题组还先后召开了3个座谈会,开展了多例个案访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上了一个台阶,处于一个积极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家庭观念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必须与周围的人交往,并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熟。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面进一步扩大,交往方式呈现多元化。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注重社会交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以积极态度进行处理。6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遇到不幸挫折或别人反对时,能保持工作或学习热情;76.4 %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如果遇到某些心理问题,如经常比较烦躁、脾气坏,有网瘾、比较自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害怕踏上社会等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社会帮助。青浦农村青少年关注家庭,家庭归宿感强。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朋友。89.4%的受访者现在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居住;六成受访者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从事感兴趣的职业;5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自己做错了事,父母会理解。调查还显示,农村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也是家人和朋友。如果遇到影响人生的事情或遭受挫折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会向亲友寻求帮助,还有四分之一表示自己解决。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青少年存在一定依赖,缺乏独立性。

4、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文化发展呈现平面化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青浦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状况与文化青浦的建设息息相关,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搓麻等。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理念,加上青年寻找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文化生活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高中、中专、技校、职校毕业的占54.2%,大专及以上占27.3%,初中及以下占18.5%。当问及最希望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时,获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技术、学历进修、驾驶和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缝纫、种植养殖技术等。(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客观经济条件制约了青少年的成长读书时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成为制约青浦农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当时经济较落后,许多农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上来,而对子女就放松了教育;其次,由于原来农村经济困难,许多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青西片,一些基本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加上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当地青少年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缓慢,目前这一情况已有较大改观。另外,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严重缺乏,农村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和兴趣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影响了全面发展。

2、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时期,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显性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和丑恶的现象,由此而来的不公平竞争对于靠自身努力去拼搏的农村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大多农村青少年天性淳朴善良,没有复杂的官系网,没有可以任意挥霍的金钱,只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去收获果实,但当看到极个别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他们付出百倍努力甚至一生都难以得到的利益时,他们的心态就会失衡,就会产生消极和悲观的思想,对他们所经受的正统教育产生怀疑,从而使价值观念产生畸变,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3、农村落后的观念阻碍了青少年的教育农村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影响了广大农民对子女上学的信心,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很多家长和青少年心目中普遍存在,致使许多农村学龄少年中途辍学或不愿意继续学习,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进入社会。另外,社会和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简单的说教比较多,不能以青少年所喜爱的形式广泛开展。

第四篇: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

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

青浦团区委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前,青浦正围绕“绿色青浦”的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决定了他们在青浦发展中作用力的发挥。本项调研的目的就在于深入了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为团区委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关键词农村青少年 发展现状 意识跟进 工作介入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总人口(大陆)中,居住在农村的占64%左右;而年龄在14­-35岁的青少年又占农村总人口3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青少年这一庞大群体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素质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也悄然起着变化,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青浦青少年是青浦大变革、大发展的生力军,在实现青浦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浦的发展需要的是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协调发展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存与发展状况又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调研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当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本次调研根据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分布和比例,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受访者中,男性181人,女性149人。为了对问卷调查结果作有效的补充,课题组还先后召开了3个座谈会,开展了多例个案访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上了一个台阶,处于一个积极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青浦农村青少年的价值判断社会变革为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但也带来了各种碰撞、冲突及选择的困惑和焦虑。青少年尚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其价值观呈现出多元性和不确定性。总体上说,青浦农村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利益观、义利观也是一致的,同时也体现出青少年群体的特质,体现出个人权利意识和个人利益追求增强的倾向。此外,想问题、办事情只从个人角度出发,贪图享受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调查显示,农村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正在不断改善。当问及“您所在的村(居委会)是否重视对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时,有46.6%的受访者认为重视,认为不重视和无法判断的分别有28.8%、24.5%。广大青少年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问及“如果需要你做一次义务志愿者,比如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学生送温暖献爱心、义务劳动等,你是否愿意”时,近八成受访者表示愿意。

2、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家庭观念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必须与周围的人交往,并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熟。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面进一步扩大,交往方式呈现多元化。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注重社会交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以积极态度进行处理。6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遇到不幸挫折或别人反对时,能保持工作或学习热情;76.4 %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如果遇到某些心理问题,如经常比较烦躁、脾气坏,有网瘾、比较自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害怕踏上社会等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社会帮助。青浦农村青少年关注家庭,家庭归宿感强。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朋友。89.4%的受访者现在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居住;六成受访者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从事感兴趣的职业;5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自己做错了事,父母会理解。调查还显示,农村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也是家人和朋友。如果遇到影响人生的事情或遭受挫折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会向亲友寻求帮助,还有四分之一表示自己解决。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青少年存在一定依赖,缺乏独立性。

3、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就业问题由于农村青少年本身技能水平与理想职业存在差异,加之东片、西片农村经济不平衡,特别是西片农村,青少年的就业和发展还受到相当多的制约。农村青少年向往稳定的工作,对工作收入的期望值较高,注重工作是否有发展前途又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等。农村青少年感到就业压力很大,大多数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对自己的工作前景表现出期盼。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就业情况不容乐观,330个受访者中半数无正式职业,32.7%无业,20.3%待业,7.3%打零工。同时,53.6%的受访者表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就业,还有18.2%的受访者感到最需要解决的是适应工作压力、提高工作待遇问题;44.0%的受访者表示当前最大的苦恼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1.0%的受访者认为在寻找合适工作时没有亲友可以依靠;大多数受访者的收入在1500元之下,甚至没有收入,依靠父母,赚钱求生存成为他们的第一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各方关注和政府引导,青浦农村青少年就业心理状况呈良好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学习意识,并正在逐步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找一份好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身体健康、工作技能和学历、社会关系、工作经验、其他­­­­­­­­­。59.4%的受访者顾虑因技能水平低而找不到工作;84.8%的受访者愿意继续学习充电、提高学历和技能;78.2%的受访者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发展空间和收入;不少受访者愿意选择自主创业,但自身也存在着创业的惰性。

4、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文化发展呈现平面化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青浦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状况与文化青浦的建设息息相关,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搓麻等。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理念,加上青年寻找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文化生活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高中、中专、技校、职校毕业的占54.2%,大专及以上占27.3%,初中及以下占18.5%。当问及最希望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时,获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技术、学历进修、驾驶和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缝纫、种植养殖技术等。

(三)原因分析

1、农村客观经济条件制约了青少年的成长读书时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成为制约青浦农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当时经济较落后,许多农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上来,而对子女就放松了教育;其次,由于原来农村经济困难,许多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青西片,一些基本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加上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当地青少年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缓慢,目前这一情况已有较大改观。另外,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严重缺乏,农村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和兴趣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影响了全面发展。

2、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时期,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显性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和丑恶的现象,由此而来的不公平竞争对于靠自身努力去拼搏的农村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大多农村青少年天性淳朴善良,没有复杂的“官”系网,没有可以任意挥霍的金钱,只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去收获果实,但当看到极个别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他们付出百倍努力甚至一生都难以得到的利益时,他们的心态就会失衡,就会产生消极和悲观的思想,对他们所经受的正统教育产生怀疑,从而使价值观念产生畸变,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3、农村落后的观念阻碍了青少年的教育农村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影响了广大农民对子女上学的信心,“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很多家长和青少年心目中普遍存在,致使许多农村学龄少年中途辍学或不愿意继续学习,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进入社会。另外,社会和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简单的说教比较多,不能以青少年所喜爱的形式广泛开展。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意识跟进第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青少年塑造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在关切自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第二,青少年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互依存,要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改善青浦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净化青浦的社会风气,提高青年对农村发展的满意度、认同感和归宿感。第三,弘扬创新创业的青浦新市民精神,大力营造青浦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新环境,出台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第四,青浦的发展需要城乡同步发展、青东青西均衡发展,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改变农村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局面,使得农村青少年愿意留在农村发展。第五,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强化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支持共青团组织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化,形成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运行机制,服务青少年发展。

(二)工作介入青少年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群体,社会往往喜欢把青少年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特点标签化:叛逆、不懂事等等。农村青少年更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不够理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造成了农村青少年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可以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问题进行分类解决,对于青少年学生,共青团可以联合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对于社区青少年,基层团组织可以寻找社会资源,如利用各镇成校的师资力量和社保中心的就业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我们要利用好各镇的青少年社工力量,更直接地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农村青少年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政府、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根本解决,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其中的润滑剂和推动者。“相信青少年是可以改变的”,这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所坚持的理念。下面,我们从社工的视角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1、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农村家长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往往是以打骂为主,往往遇到问题时和子女沟通的非常少,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对城市来说更加冷漠些,要打破这种僵局,社工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拉近,引导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社工在介入的过程中,可以先利用农闲时期,召集农村的父母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观看有关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电影,并在活动过程中给家长提供一些资料或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期刊等。之后,社工可以到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的父母聊天,使他们树立科学教育子女、给予更多关爱的意识。然后,选择一两户作为个案进行帮扶,使农民能看到效果。当然,社工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对青少年家庭有所帮助,克服农村信息落后的缺点,帮助农民增收创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学校方面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发展,学校只设立单纯的课程教育,没有丰富的课外生活,学校和社区各种活动场地缺乏,这些和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的天性相背,导致青少年上网、玩电子游戏、进录像厅等现象时有发生。老师教育方法不当也导致青少年厌学问题的发生。可以在农村学校成立青少年工作坊,针对青少年遇到的问题,通过社工介入来帮助解决,使社工成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社工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创新活动项目,并尽量将活动时间安排在课间或课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学到东西,同时又占去他们进电子游戏厅的时间。社工可以通过在学校放映有关青少年问题的影片,组织学生观看,鼓励学生克服自身不足。社工还可以在周末招募学生志愿者,适应青少年的个性特点,组织他们参与到农田作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并在活动结束后共同分享劳作的结果。此外,社工可以观察和发现学校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或者帮助学校从外部得到相关资源,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帮助。

3、个体方面社工可以针对农村青少年面临的问题,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从不同方面给予引导。对已经辍学的青少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荐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分析进城务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对在校学生,通过在学校成立工作坊,从学习、心理、家庭问题等方面给予帮助,抵制农村不良思想对青少年的侵害,同时可以利用已有的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等简单的基础设施,丰富其课外生活;对已有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进行个案咨询,使其融入到农村社区中去,当然,这需要整个农村社区居民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孙挺、刘成涛、徐敏、杜敏、盛斌、罗新征)

第五篇: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研究与对策

社区,即城市社会区域中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其构成元素就是区域内的居民群众,所以对社区的依法治理是最基层的。说得更具体一些,社区依法治理就是指城市社会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形式,参与社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从而使社区建设和发展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闲居养老及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社区工作日益显示出了其重要地位。当前,我们正面临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因此,要维护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搞好社区依法治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特征

社区依法治理是依法治理“五个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性质来说,它属于最基层的依法治理,其治理对象是最基本的社会构成元素(即居民群众)。正是由于这一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凸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它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经济实体等。

(二)、社区依法治理的客体全面化,其中包括社区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各类关系。

(三)、社区依法治理的依据明确化,其主要依据是宪法、相关法律及地方性法律法规。



(四)、社区依法治理的目标具体化,主要体现在:(1)社区内成员法律素质明显提高;(2)社区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基本有章可循;(3)居委会基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4)对社区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基本完善;(5)社区居民能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6)社区内矛盾能及时化解;(7)社区的稳定有充分保障,居民安居乐业。



二、现阶段社区依法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在已完成的“三五”普法以及第四个五年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实施,使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社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都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和影响社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一是社区依法治理的形式单一,缺乏深入性和有效性;二是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涵盖面不宽,很少涉及家政家风和社会公德;三是社区依法治理的主体认识不明确,治理活动主要是干部参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四是社区依法治理的手段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重法治,轻德治,重处罚,轻教育”,存在着“工作不到家,教育不到人”的断层现象,致使作为社区依法治理对象的居民群众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参差不齐;五是在群众中还存在着社区“法律鞭长莫及,舆论微不足道”等与己无关的模糊认识。此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优抚对象福利等社会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

三、现阶段社区依法治理的对策与发展思考

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适合社区特征的依法治理运行机制。普法依法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一是完善社区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做到组织健全,从而加强对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二是要目标明确,建立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中长期目标机制,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三是社区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章立制,实行工作目标和个人岗位责任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依法治理工作健康发展;四是要坚持从家庭入手、从源头抓起,动员社区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



(二)、深入普法教育,提高居民法治意识。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一是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对于领导干部、执法人员、青少年、外来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以规范的教育、全方位的监督等为手段,以提高其法律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载体的作用,利用社区文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等活动阵地,举办法制讲座、法律骨干培训和法制演出;利用宣传栏、标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如组织法律工作者和政法干警送法进社区、社区居民法律知识竞赛、学生小手拉大手活动、模拟法庭表演等,逢重要的法律、法规颁布日和重要活动日,社区联合警署等有关部门开展大型宣传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使法制教育渗透到每个家庭,让法治思想深入到居民的生活中,做到社区成员人人知法、懂法、护法、守法。



(三)、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社区民主化管理。扩大基层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通过依法管理个人事务,来创造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自治的广泛实践所得。要进一步搞

下载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民宿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浙江民宿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浙江不光经济发展迅速,在旅游和文化发面发展也很强劲。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旅游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近......

    浅谈南通散客旅游发展状况及研究对策

    1散客旅游市场概念及特征 1.1 散客旅游的概念 散客旅游(Full Independent Tour),简称F.I.T,也称"个别旅游",其旅游日程、线路等由旅游者自己选定,然后再由旅行社作某些安排,如机票......

    河北省蒙古语教育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蒙古语教育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的省份,共有54个少数民族,28.6万人口。其中蒙古族16.4万人(承德市13.1万人)。蒙古语对河北省北部蒙古族的政......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四、发展济南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一)济南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位和原则2006年2月,济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济南市......

    外贸青年思想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外贸青年思想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内容摘要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对外贸易正迅速发展,青年作为外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XX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与对策措施研究

    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区位环境,其目的在于吸引新工业的投资,缓解工业对中心城......

    浙江民宿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5篇模版]

    浙江民宿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以杭州市调查研究为例 综上所述,民宿是有别于酒店或旅店,由产权所有者为主要经营者,以质朴的方式向游客提供活动产所或者住宿,让游客能够更加贴......

    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要点

    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十一五”时期是推进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