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来,我国社团大量涌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我国社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社团发展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1949年以前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只保留或成立了为数不多的全国性社团40多个,为稳定当时的经济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到1965年,全国性社团也不到100个,而社团类别也较单调,基本上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和科协等几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突破了单一的体制,逐步向官办与半官办社团并存的局面转化,特别是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国社团得到迅速发展,由1990年的4500多个发展到1998年的18万多个,增加近40倍,并且由官方或半官方逐步向半官半民转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快过乱现象,有些社团存在不规范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于1998年对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作了修改,民政部门按照新颁布的《条例》对社会团体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调整。经过调整和合并,目前我国有近17万个(不含县以下种类民间组织)社团,可以说基本上门类齐全,形成了一个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文化艺术到体育卫生,从情报信息到咨询服务,从公益事业到社会福利以及各种学科相互融合的社会团体体系。这些社团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成为党和政府助手参谋;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我国社团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从我国社团50多年的历史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过去官方半官方逐步向半官半民方向发展。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全国近6000个社团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和工商联类型,基本上都是官办社团。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社团是官办性质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半官半民性质的社团如雨后春笋大量产生,特别是近几年,以中介组织组成的各种协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同业商会大量涌现;二是由过去较强的依附性逐步向相对的独立性转化。所谓独立性主要是指在经济基础上的独立性和利益追求上的独立性。以往的官办半官办社团,基本都是“公家人”或“单位人”,社团经费由政府拨款或主管单位补贴,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社团,尤其是由“自由人”、“社会人”组成的民间社团,逐步向“领导人自选、活动自主、经费自筹”方面转化;三是由单一性逐步向多样性发展。过去的社团是单一性的,而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行业协会、同业商会,有很大部分为民间自愿发起组织的;过去社团的团体会员参加较多,而现在更多的是民间团体以“自由人”、“社会人”为主的个人身份参加尤为突出。
我国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这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团将逐步走向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势必给民间社团发展带来新的空间、新的舞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政府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转变职能,社团对政府的依附性将进一步减弱,“自治、自强、自主”必将成为中国社团的主体;随着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将依法规范社会团体的发展,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民间社团”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社团发展给统一战线带来新的课题
社团发展之所以给统一战线带来了新课题,是因为它对统一战线来说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这里所说的新领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新产生的民间社团,统战部门还比较生疏,如何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第一、民间社团在对外交往中,为我国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管理技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看到,在国际交往中,西方敌对势力企图把民间组织作为向我渗透的阵地,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歪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歪曲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歪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所谓民族、宗教和台湾等问题为借口,图谋对我“西化”、“分化”。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第二、民间社团联系着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所有制人士,应该说成员结构是复杂的,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个人目的较强,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产生动摇。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这又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第三、民间社团特别是一些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他们当中汇集了一批“自由人”、“社会人”,其中不少是属于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但现在还没有纳入统战工作中,如何对待他们,采取什么政策,这也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
导他们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合法经营,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发展企业的信心。对党外知识分子,引导他们积极为科教兴国和向社会奉献聪明才智作贡献。对宗教人士,引导他们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社团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团统战工作,虽然过去也在做,但其工作机制、渠道和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社团发展的需要,因而建议:
1.明确统一战线在社团工作中的职能和任务。中央有关部门虽然对社团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制定了相关文件,但统一战线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规定。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团对政府的依附性将逐步减弱,而党对社团的政治领导应进一步强化。这就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体现党的领导,省市两级成立“中国共产党民间社团工作委员会”很有必要,而统战工作可通过其内设机构具体来抓,接受同级党委统战部指导。
2.明确工商联为社团业务主管单位。经过多年实践,江西部分市、县成立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层商会和同业公会,其业务主管单位是当地工商联,从运行多年情况看,是积极健康的,受到当地党和政府高度评价,深受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欢迎。比如南昌市和余江、弋阳、进贤、东乡等10多个市、县成立的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业商会,其基层商会正副会长均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在工商联主管下,工作开展很顺利。将省及省以下工商联列入社团主管单位的时机已成熟。
3.进一步理顺关系。对一些带有共性的、具有统战性的社团,如个体劳动者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海外留学人员协会等,应尽快纳入工商联、海外联谊会等团体管理的范畴。
第二篇: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来,我国社团大量涌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社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社团发展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1949年以前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只保留或成立了为数
不多的全国性社团40多个,为稳定当时的经济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到1965年,全国性社团也不到100个,而社团类别也较单调,基本上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和科协等几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突破了单一的体制,逐步向官办与半官办社团并存的局面转化,特别是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国社团得到迅速发展,由1990年的4500多个发展到1998年的18万多个,增加近40倍,并且由官方或半官方逐步向半官半民转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快过乱现象,有些社团存在不规范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于1998年对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作了修改,民政部门按照新颁布的《条例》对社会团体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调整。经过调整和合并,目前我国有近17万个(不含县以下种类民间组织)社团,可以说基本上门类齐全,形成了一个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文化艺术到体育卫生,从情报信息到咨询服务,从公益事业到社会福利以及各种学科相互融合的社会团体体系。这些社团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成为党和政府助手参谋;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我国社团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从我国社团50多年的历史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过去官方半官方逐步向半官半民方向发展。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全国近6000个社团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和工商联类型,基本上都是官办社团。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社团是官办性质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半官半民性质的社团如雨后春笋大量产生,特别是近几年,以中介组织组成的各种协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同业商会大量涌现;二是由过去较强的依附性逐步向相对的独立性转化。所谓独立性主要是指在经济基础上的独立性和利益追求上的独立性。以往的官办半官办社团,基本都是“公家人”或“单位人”,社团经费由政府拨款或主管单位补贴,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社团,尤其是由“自由人”、“社会人”组成的民间社团,逐步向“领导人自选、活动自主、经费自筹”方面转化;三是由单一性逐步向多样性发展。过去的社团是单一性的,而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行业协会、同业商会,有很大部分为民间自愿发起组织的;过去社团的团体会员参加较多,而现在更多的是民间团体以“自由人”、“社会人”为主的个人身份参加尤为突出。
我国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这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团将逐步走向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势必给民间社团发展带来新的空间、新的舞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政府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转变职能,社团对政府的依附性将进一步减弱,“自治、自强、自主”必将成为中国社团的主体;随着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将依法规范社会团体的发展,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民间社团”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社团发展给统一战线带来新的课题
社团发展之所以给统一战线带来了新课题,是因为它对统一战线来说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这里所说的新领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新产生的民间社团,统战部门还比较生疏,如何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第一、民间社团在对外交往中,为我国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管理技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看到,在国际交往中,西方敌对势力企图把民间组织作为向我渗透的阵地,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歪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歪曲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歪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所谓民族、宗教和台湾等问题为借口,图谋对我“西化”、“分化”。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第二、民间社团联系着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所有制人士,应该说成员结构是复杂的,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个人目的较强,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产生动摇。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这又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第三、民间社团特别是一些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他们当中汇集了一批“自由人”、“社会人”,其中不少是属于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但现在还没有纳入统战工作中,如何对待他们,采
取什么政策,这也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第四,民间社团特别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一些行业协会、同业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如何通过社团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及批评集中起来,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同时又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转达给会员。这也给统一战线工作在协调沟通,引导社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政议政带来新的课题。
三、在社团工作中统战部门如何发挥作用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探索社团的统战工作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几乎都参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团体,而且大部分都在科教文卫第一线工作,是我国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因此,统一战线应根据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利用社团这一平台,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与此同时,新兴起来的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同业商会、同业公会和行业协会,这些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也需要统一战线利用这一平台,做好他们的工作,为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社团中的广大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他们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团体以联系着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所有制的人士,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统一战线应利用这一平台,鼓励和支持社团,为科技文化贡献力量;同时及时了解掌握党外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社团统战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支持各类社团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维护社团合法权益,为社团的健康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要协调各方,充分照顾统一战线成员的利益,贯彻落实好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
(二)统战部门加强与社团联系的方法和思路
开展社团统战工作是新形势下统战成员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是统战工作社会化趋势的重要体现。社团组织不但是新世纪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对象和内容,也是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平台和抓手,社团统战工作是一项基础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从战略高度开拓社团统战工作,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充满生机和发展前景的领域。那么,统一战线如何做社团的工作呢?
一是抓重点。社团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作为统战部门来说,要抓住重点。除了统战性团体和统战性较强的民间团体外,我们要对大量的民间社团进行分类,确定重点联系的对象。如江西有省级团体608个,统战部门不可能没有重点地去联系,而是应抓住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同业商会、同业公会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或与统一战线有渊源关系的一些社团开展工作。而地市和县级统战部门,更多的是联系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同业商会和一些行业协会。
二是讲方法。党委统战部的基本职能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这对社团统战工作也同样适用。第一,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统战部门通过加强与其党组的联系,指导他们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第二,工商联、侨联、台联、黄埔同学会及统战部门主管的一些社团,应纳入由党委统战部负责的工作协调机制之中。比如省委统战部与相关单位和统战性团体通过建立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请示报告制度,本着“负责不卸责,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失调,机制不机械”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使统战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紧密,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第三,中介组织为主体的行业协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同业商会等,大都是由新的阶层人士所组成,统战部门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中,要尊重他们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加强与主管部门联系沟通,支持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团体组织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做好代表人士的培养工作,对重点人物应纳入统一战线培训规划之中,并做适当的政治安排;为他们参政议政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可组织他们就党和政府关注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还可不定期地举行座谈会,通过活动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第四,对于门类齐全、分支繁多的学术团体,其成员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统战部门主要是通过加强与其主管部门党组织联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也可成立类似“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利用这个平台,吸收各种学术性团体负责人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参加,通过这种形式开展一些富有成效的活动。
三是重实效。在社团工作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政治引导,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并通过他们影响所联系的群众,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在这一工作中,要注意区别不同类型的社团,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引导他们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合法经营,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发展企业的信心。对党外知识分子,引导他们积极为科教兴国和向社会奉献聪明才智作贡献。对宗教人士,引导他们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社团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团统战工作,虽然过去也在做,但其工作机制、渠道和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社团发展的需要,因而建议:
1.明确统一战线在社团工作中的职能和任务。中央有关部门虽然对社团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制定了相关文件,但统一战线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规定。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团对政府的依附性将逐步减弱,而党对社团的政治领导应进一步强化。这就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体现党的领导,省市两级成立“中国共产党民间社团工作委员会”很有必要,而统战工作可通过其内设机构具体来抓,接受同级党委统战部指导。
2.明确工商联为社团业务主管单位。经过多年实践,江西部分市、县成立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层商会和同业公会,其业务主管单位是当地工商联,从运行多年情况看,是积极健康的,受到当地党和政府高度评价,深受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欢迎。比如南昌市和余江、弋阳、进贤、东乡等10多个市、县成立的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业商会,其基层商会正副会长均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在工商联主管下,工作开展很顺利。将省及省以下工商联列入社团主管单位的时机已成熟。
3.进一步理顺关系。对一些带有共性的、具有统战性的社团,如个体劳动者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海外留学人员协会等,应尽快纳入工商联、海外联谊会等团体管理的范畴。
第三篇:关于我校社团工作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校社团工作几点思考与建议 社团工作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和各级领导的重视,社团文化的有效开展会对一个学校各个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以下是本人对我校社团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关于社团办公室
将五楼的几个教室做为社团专用办公室(或称活动室),每间教室可隔成2~3个办公室,既做社团活动室同时也是社团成果展示室。
二、关于社团工作的调研
建议到几所社团文化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做一次调研,了解他们现有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学校对社团的管理方法、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等。
据了解温州地区就有很多社团文化做得很不错的学校,如瑞安二职、瑞安职业中专、乐清外国语学校、乐清中学等。
三、关于社团的确立
根据收集到的其它学校的社团信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相关人员可对每个社团的可行性做个评估。确定一批现阶段有条件在我校开展的社团,和一批目前条件不够但通过努力以后可做的社团。把可做社团的名称、大概的方向和思路整理成一个文档发给每位老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自己提出担任社团指导师的申请。
四、关于社团指导师
社团指导师由老师自己提出申请,申请必需提供完整的社团活动计划,计划中应有包括对社团人数、社团活动内容、计划表、每周活动次数和时间、对社团管理的措施等内容的阐述。由相关领导成立考核组,根据老师提供的社团活动计划和老师的实际情况择优录取指导师。
在社团文化的起步阶段建议委派部分指导师到其它学校学习,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社团,如十字绣、手工制作、编织等,为社团做一些前期积累和准备。部分社团也可尝试外聘指导师。
社团指导师在待遇和评优评先方面建议与技能辅导老师享受同等待遇。当然,对每个社团和每位指导师要有一个详细的考核要求,并定期考核,只有达到要求的指导师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
五、关于学生
如果将来条件成熟可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报一个社团,学校也可每周专门安排一节课做为社团活动课。就现阶段我校的情况,可尝试让部分学困生将社团中取得的成绩来弥补文化课或专业方面的不足(或折算成学分)。据了解瑞安二职社团文化的有效实施大大降低了流生率。
六、关于设立“社团文化节”
建议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设置“社团文化节”,此文化节的设立不仅能为各社团提供展示的机会,促进社团发展和学生发展,同时也为各社团的招新造势,使新生真正了解和走进我们的社团文化,使我校社团发展走上良性循环。
另外乐清教育局和乐清团市委每年也会举行乐清市社团文化节,在晨沐广场上举行社团文化展示,我们的社团也可以借这些机会向全乐清展示自己的风采,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关注和好评。
七、关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个人认为以我校目前的软硬件现状,要想真正把社团文化做强做大,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之外,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对学生要有激励机制,对社团指导老师也要有。建议每学期根据社团考核的结果(当然相应的考核措施还要仔细斟酌,尽量做到可操作、具体、公平)评选优秀社团、优秀社团指导师、优秀社员若干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获奖的老师在评优评先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权,获奖的学生在每学年评优评先或夏令营活动中享有一定的优先权。
我校团委和政教处在每学期都展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校团文化活动,个人认为每个活动就象一个点,如果在我校能把社团文化做起来,那就成把这些分散的点联成面,对学校的各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本人对我校现阶段社团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但因缺泛这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些思考也许只停留在想象层面,但如果能为学校今后的社团工作抛砖引玉,本人也倍感欣慰。
团委:黄洁珏
2012.4.26
第四篇:统一战线与文化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统一战线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这是因为统一战线汇集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先进科技知识,熟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统一战线成员大多分布在科教文卫第一线,处于科技、文化发展前沿,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促进者,又是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一、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努力做文化建设的宣讲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新阐释、新论述和新判断,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性的新提升。从中国发展的大格局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所构成的统一体。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发展的方向。之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因为有了这个精髓,社会主义文化才具有了先进性、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而才能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正是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迅猛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灵魂与动力。
高举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近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的领导下,我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根据统一战线成员不同的思想实际,设计主体班次培训学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活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既注重统一战线成员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差异性、又鼓励他们做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念深入。同时在培训教育中注重各阶层人士文化认同的差异中寻求统一,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共识,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和引领,从而有效地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极大地增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努力做文化建设的实施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这强调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和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统一战线工作要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和发展文化事业献计出力。积极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围绕文化建设中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路径方式的选择等深入实际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引导他们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改革创新与发展繁荣等关系上发挥积极作用;要注意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大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的力度,加强与世界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利用其组织资源优势,通过“同心行动”等主题活动,深入老少边穷和中西部地区开展经济、教育、法律、医卫、文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文化领域的人才智力优势,创造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组织统一战线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进厂等活动,着力拓展文化服务空间,协助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大力开展,使人们尽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美好生活。要支持统一战线成员多做调查研究工作,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建设,把我省建设成为文化强省建言献策,献计出力。鼓励统一战线成员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三、发挥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做文化建设的传播者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思想内容,而且取决于其传播能力。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这是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对宣传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我们要利用统一战线海内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海内外学术交流、文化联谊等活动,籍此弘
扬中华文化,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增进理解与共识,为祖国发展、和平统一、民族振兴作贡献。中华民族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就在于有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并深深溶入民族灵魂和血脉之中,在世界上几千年来唯一绵延至今的中华文化,它具有巨大的吸纳性、包容性和强大的凝聚力。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民族自我认同、自我肯定以及自我凝聚,在历史发展中,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逐渐形成了一个发源于中国、传播于四海的中华文化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以民族文化认同为切入点,构建大中华文化圈,对于增强民族归属感和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球华人来说,其种族血统、文化根基、民族感情,都存在着共同点。统一战线要不断拓展自身的工作领域,努力挖掘、整理、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统战功能,为构建大中华文化圈、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而显现“法宝”的新作用。
河北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必须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普及中提高,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统一战线工作综述
统一战线工作综述
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中央统战部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按照“抓学习、抓调研、抓人物、抓制度、抓活动、抓干部”的工作思路,努力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下工夫,各方面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战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抓学习,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统战工作全局方面达到新高度。按照中央的要求,统一战线坚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组织力量编写了《“三个代表”与统一战线》一书,为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二是中央统战部与中组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统一战线专题研究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部分省区市分管副书记、新任统战部长参加学习,贾庆林亲自参加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从10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统一战线的新论述,在统一战线成员中形成了广泛共识。三是在抗击非典时期,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教育。四是通过召开双月座谈会和各类研讨会,举办多层次的研究班、培训班和读书班,组织各民主党派省级主委、工商联会长和无党派人士进行学习。此外,还举办了9场形势报告会和理论学习讲座,推动理论政策和形势任务学习的深入开展。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抓调研,在完善各个领域统战政策方面取得新成果。针对中央对统战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提出了“调研兴部”的基本思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调研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果。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各地统战部门围绕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表述完善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的建议,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写入了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围绕统战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
行研究,如深入新疆、河北、浙江、上海、云南、西藏等地进行调研,提出了抵御境外宗教进行渗透的对策,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围绕统一战线中的前瞻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就加强多党合作宣传、社团统战工作、社区统战工作、科研院所统战工作、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工作、党外人才队伍建设等课题起草制定了一批政策性文件。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和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指导和推动了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深入开展。
抓人物,在培养一大批有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方面取得新进展。按照既选人才又育人才的原则,将换届工作与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推动了新老交替基础上的政治交接。截至2003年底,举办各类进修班、培训班和研讨班培训党外代表人士2300多人,安排少数民族干部454人到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管企业和部分省市挂职锻炼。一大批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新一代党外人士走上领导岗位,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组织保证。
抓制度,在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实现新突破。积极推动基本政治制度建设,认真贯彻中央领导人关于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的指示精神,协助中央安排了18场党外人士座谈会、民主协商会和情况通报会,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5场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两会”换届、抗击非典、修改宪法部分内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工作等重大问题,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有力地推动了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还完善了与民主党派领导人谈心制度、党外人士双月座谈会制度等,使多党合作更加规范有序、富有成效。
抓活动,在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方面做出新贡献。一是积极组织统一战线成员为抗击非典献计出力,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建议,被党中央、国务院采纳,同时捐款捐物达5亿多元,为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大力推动党外人士开展考察调研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贯彻十六大精神,分赴10个省、30个市、39个县、209个乡镇,就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进行了考察调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专门听取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继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直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参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及逐步放开的垄断行业。全国共实施光彩事业项目9765个,到位资金523亿元,培训人员200多万人,安排就业210多万人,帮助459万余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成为联合国贸发会惟一获得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
抓干部,在建设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方面出现新气象。针对新世纪新阶段形势任务对统战干部的新要求,以培养“学习型、思考型、民主型、创新型、实干型”统战干部为目标,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2003年,中央统战部被中央确定为中直机关惟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试点单位,通过开展
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进行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为中央机关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经验。同时,落实中央关于由于工作需要,有条件的省级以下统战部门要由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规定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已有12个省区市、132个地(市州)和807个县(市区)的统战部长由党委常委担任。各级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积极为党外人士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了与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