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务实构建和谐社区的计划设想”社区工作计划
2007年创新务实构建和谐社区的计划设想
社区赵爱莲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社会的缩影,是各项工作具体实施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建设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当前,推进社区建设,对于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总书记还要求“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总书记的这些讲话为我们深化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菜户营社区在过去的一年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挥居民自治,强化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全年工作的主线,以为民服务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活跃居业余生活、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社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监督社区事务,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在社区内逐步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区氛围,从而形成和谐社区的构建体系。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具体工作设想如下:
1、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和完善治保队、纠纷调解委员会、志愿者义务巡逻队、帮教等各种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协助驻区民警做好社区的治安工作,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涉毒人员进行教育管理,处理社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等。发挥小区保安和楼门长的作用,要求他们对出入社区的陌生人员,进行认真询问,发现可疑之处,要及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
2、防火防盗工作长抓不懈。督促小区物业管理单位配备防火设施和人员。同时组织社区由退休人员、党团员等治安志愿者队伍,白天进行义务巡逻,提醒居民锁好车辆,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确保社区平安和谐无事故。
3、发挥治保、调委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治保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在创建“无刑事案件社区”、“无毒社区”等活动中的作用,定期召开由治保会、调解会等人员参加的社区治安情况分析会,听取社区民警对社区治安情况地介绍,并根据社区民警提出的治安工作要求,组织社区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社区治安的防范工作;同时要求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帮教刑释解教人员。
二、争创文明健康品牌社区
文明象征着和谐、安宁、纯洁、清新、健康和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需求和关注程度愈来愈高,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更有义务加以引导,为此,我们社区在2007年的工作中,将建设文明健康的和谐社区,作为自己的品牌精心打造。
1、加强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组织建设
为实现打造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的目标,按照“以社区为主导,驻区单位为依托,贴进居民、资源共享、共育品牌”的工作思路,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和创建内容,建立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与驻区单位沟通,坚持每季度一次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定期研究品牌社区创建工作。
2、明确创建和谐社区的工作思路
创建和谐社区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各项工作水平。为此,结合本社区特点,坚持“四抓四面对”的工作思路。“四抓”,即:一抓组织网络。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以创建工作为中心,统一思想,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积极为创建工作出谋划策;二抓建设标准。制定和谐社区创建标准,文明家庭评比标准,健康老人评比标准以及社区在节约能源、卫生保洁和为民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标准,规范创建内容;三抓创建重点。以规范社区居民言行举止为内容,以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和加强宣传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文明向上的意识;四抓教育宣传。利用社区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文明健康生活及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规范社区健身场地,巩固社区教育阵地。“四面对”,一是面对社区党员,紧紧依靠楼门长和社区党员开展创建活动,通过每月的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广大居民的广泛参与;二是面对各类群体。设立老年人健康服务项目,定期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和青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为中青年群体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三是面对少年儿童。利用寒暑假,组织社区少年儿童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利用爱国教育基地,培养他们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的一代新人。四是面对特殊群体,对“法轮功”和人员,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对矫正对象、吸毒和二劳释放人员,进行定期走访,教育他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2007年创新务实构建和谐社区的计划设想
文章标题:2007年创新务实构建和谐社区的计划设想
社区赵爱莲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社会的缩影,是各项工作具体实施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建设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当前,推进社区建设,对于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总书记还要求“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总书记的这些讲话为我们深化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菜户营社区在过去的一年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挥居民自治,强化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全年工作的主线,以为民服务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活跃居业余生活、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社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监督社区事务,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在社区内逐步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区氛围,从而形成和谐社区的构建体系。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具体工作设想如下:
1、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和完善治保队、纠纷调解委员会、志愿者义务巡逻队、帮教等各种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协助驻区民警做好社区的治安工作,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涉毒人员进行教育管理,处理社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等。发挥小区保安和楼门长的作用,要求他们对出入社区的陌生人员,进行认真询问,发现可疑之处,要及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
2、防火防盗工作长抓不懈。[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督促小区物业管理单位配备防火设施和人员。同时组织社区由退休人员、党团员等治安志愿者队伍,白天进行义务巡逻,提醒居民锁好车辆,[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确保社区平安和谐无事故。
3、发挥治保、调委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治保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在创建“无刑事案件社区”、“无毒社区”等活动中的作用,定期召开由治保会、调解会等人员参加的社区治安情况分析会,听取社区民警对社区治安情况地介绍,并根据社区民警提出的治安工作要求,组织社区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社区治安的防范工作;同时要求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帮教刑释解教人员。
二、争创文明健康品牌社区
文明象征着和谐、安宁、纯洁、清新、健康和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需求和关注程度愈来愈高,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更有义务加以引导,为此,我们社区在2007年的工作中,将建设文明健康的和谐社区,作为自己的品牌精心打造。
1、加强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组织建设
为实现打造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的目标,按照“以社区为主导,驻区单位为依托,贴进居民、资源共享、共育品牌”的工作思路,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和创建内容,建立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与驻区单位沟通,坚持每季度一次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定期研究品牌社区创建工作。
2、明确创建和谐社区的工作思路
创建和谐社区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各项工作水平。为此,结合本社区特点,坚持“四抓四面对”的工作思路。“四抓”,即:一抓组织网络。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以创建工作为中心,统一思想,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积极为创建工作出谋划策;二抓建设标准。制定和谐社区创建标准,文明家庭评比标准,健康老人评比标准以及社区在节约能源、卫生保洁和为民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标准,规范创建内容;三抓创建重点。以规范社区居民言行举止为内容,以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和加强宣传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文明向上的意识;四抓教育宣传。利用社区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文明健康生活及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规范社区健身场地,巩固社区教育阵地。“四面对”,一是面对社区党员,紧紧依靠楼门长和社区党员开展创建活动,通过每月的学习教育
提高党员素质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广大居民的广泛参与;二是面对各类群体。设立老年人健康服务项目,定期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和青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为中青年群体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三是面对少年儿童。利用寒暑假,组织社区少年儿童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利用爱
国教育基地,培养他们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的一代新人。四是面对特殊群体,对“法轮功”和人员,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对矫正对象、吸毒和二劳释放人员,进行定期走访,教育他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7年创新务实构建和谐社区的计划设想》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创新务实构建和谐社区的计划设想。
第三篇:创新思路 突破社区建设瓶颈 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思路 突破社区建设瓶颈 构建和谐社区
——浅谈社区居委会如何应对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问题社区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县的现代化建设脚步日益加快,同时全县也正经历着一次迅速而巨大的社会转型,社会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社会转型,许多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还不能马上转变,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下岗职工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居民人口数量大人口密度高的**社区尤为明显。在经济建设之初政府组织无暇顾及社会管理,社区弥补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空白,社区成为社会问题集中的区域。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区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能、发挥各自的作用。社区要根据形势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化解社区层面矛盾的工作方法,以社区的转型应对社会转型给社区带来的新问题。
社区发展遭遇瓶颈
**社区居委会成立至今的6年里,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的关心指导下,经过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努力工作,在社区建设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居委会时常感到所作的工作对于解决社区内的社会问题化解社区内的矛盾只是杯水车薪。居委会做了大量工作,群众有时却不理解,甚至将居委会看成是他们的对立面。究其原因,是社区工作中的旧思路束缚了社区的充分发展,社区工作未能跟着社会转型而转型,造成了社区建设中的瓶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社区居委会定位不明确,身份暧昧,最显著的问题是社区居委会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可以看出,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居委会虽然是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但与政府部门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②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对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往往成了“领导”,使居委会组织出现行政化倾向,居委会工作膨胀;③在考核上,政府部门为了促进居委会更好地承担政府的工作,实现政府的工作目标,往往以考核、评比代替工作上的指导,以考核、评先进为指挥棒左右居委会的工作精力投向。这些考核、评比由不同政府部门提出,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造成了
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多头重复管理。
二、各职能部门转嫁责任给社区。由于社会的转型,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转变呈现出多样化,但是许多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却没有跟着形势转变,把责任转嫁给社区,管不了的事情都推给社区,凡事都要社区盖章证明。社区居委会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不管得罪居民,但要管社区不见得有能力管好,一旦承接下来以后将会给社区管理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社区内其他社会组织缺位。**社区目前只有三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因此,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很多原应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事务。另外在拥有1.1万多人口的**社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却很少且在社区生活中并不活跃,尚不能对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起补充作用。
四、社区经费问题。虽然,近几年政府一再加大对社区居委会经费的投入,使社区居委会的财务不再捉襟见肘,但是仍然跟不上社区建设的脚步。一方面,居委会想通过开展更多活动和兴办更多公益性事业来发动广泛的社区居民,增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可是有限的经费制约了社区的工作,很多想法只能停留在想法阶段。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成员和居民小组长的待遇亟待提高。
以创新的思路突破瓶颈建设和谐社区
要让社区居委会真正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消除社区内的各类矛盾,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整合资源进行新型社区的建设,就要转变工作思路,以创新的角度重新调整社区工作,让社区也随着社会的转型而转型势在必行。
一、在认识层面上,要理顺社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摆正社区的位置。正确认识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是实现群众自治的良好基础。目前,**社区的组织结构是社区党委领导下的“一组人马两套班子”:社区在实际上已经承接了政府部门延伸至社区的职能,并接受政府部门的考核、评比,具备了社区工作站的实质;同时,社区工作成员还具有经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委员身份,代表社区居民进行社区管理和其他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
社区工作站具有行政化的性质,就应该加强社区工作站与各个相关部门的联系:①在街道或上一级的行政职能部门设立一个专门协调其他部门对社区的职能延伸工作,避免出现多个部门对社区工作站的多头管理,合理调节社区工作站的工作;②各个相关部门建立与社区相应的日常性工作联系,例如常态工作会议、设社区工作联系专员,在社区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建立通畅的对话渠道,加强彼此间的工作配合,避免因双方工作的错位和缺位带来的管理混乱;③政府部门在设计有关社区的工作方案时,应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引入社区意见,以寻求更具操作性的方法;④需要将职能延伸至社区的部门,通过向社区购买岗位的形式聘请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一方面通过职能部门付出的购买岗位经费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以此激励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节约社区的人力成本,缓解社区的经费紧张问题。
改变社区居委会的弱势地位,并扭转居委会在群众眼中“是政府派出机构的‘派出机构’”的形象,关键是要给社区居委会足够的自治权。**社区居委会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行了三次由全体社区居民参加的居委会换届选举,具有良好的自治基础。在此基础上,今后可以参考宁波市海曙区议行分设的模式,通过居民选举产生的居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居委会的工作内容和社区内其他大事,评议居委会的工作成绩。同时,政府也应该赋予居委会“拒绝协助权”,并将其写入居委会自治章程中,允许居委会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经过居民代表大会的表决,拒绝一些不利于社区工作的协助要求。
二、培育社区内的民间组织,与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等形成网络状互助合作的社区治理结构。根据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很大一部分青壮年居民由于缺乏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渠道而没有加入社区建设中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的意愿。社区内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必然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其中,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献计献策。通过这些组织的工作,既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增进他们相互间的了解,同时也能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和自治程度。如,鼓励各小区建立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自治来实现适合小区的建设,并为居委会工作“减负”。
培育社区民间组织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方面应该注重在政策和资金对社区民间组织提供支持,在登记、办照、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于企事业
单位捐赠款物给社区团体组织的行为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设立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基金直接扶持社区民间组织,通过向社区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确保民间组织活动的开展和经费的来源;在社区层面上,关心和重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不再将民间组织看成是社区居委会的附属,成立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积极为民间组织解决场地、资金等实际困难,积极引导居民加入社区民间组织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三、通过社工和义工推动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借鉴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对社会工作者进行能力培训,通过一套科学的评判程序进行资格认定,壮大专职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政府通过向社区购买服务或购买岗位的形式,聘请专职的社工到社区服务领域,运用他们专业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服务。,并根据社工的能力等级、受理事务的数量和完成质量来支付劳动报酬。与此同时,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服务知识,在居家养老、邻里互助等方面进行“义工”服务。社区居委会在年底对那些表现突出的义工进行表彰,以激励义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创新社区收入制度,创造社区的财产性收入。除了给社区输血,更要让社区拥有造血的功能。与村集体不同,**社区没有属于社区的地基,也就不可能通过盖行政楼进行出租获益。但是**社区属于人口密集的纯住宅区,适合广告投放,可以尝试由地方政府、街道和社区一起筹资,在区内人流较大的路段投放广告牌,交给经过公开比价的广告公司经营,而社区每年收取一笔稳定的收益。另外,可以开办一些公益性事业,比如老年食堂等,聘请下岗职工或低保居民作为工作人员,扣除必要的人员和成本开支后,以微利给予居民便捷实惠的服务。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
社区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做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只有真正实现了群众的自治才能缓解各方面的矛盾,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
第四篇:夯实社区党建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党建
促进社会和谐
——关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笔者有幸参加了社区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对社区党建整体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对策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社区党建基本状况
街道下辖11个社区,所属3个社区党委、8个社区党总支、9个直属党支部,共2903名党员。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组织部门的有力指导下,街道以搞好城市管理、服务社区居民、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街道经济为目标,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狠抓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有力地推进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街道先后荣获省第六、七届文明单位、省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党组织、“五个好”街道党工委等多项殊荣,社区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世界花园社区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1、组织健全,社区党建基础扎实 一是班子建设好。建立由街道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各社区党委(总支)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例会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社区班子的团结,确保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党工委委员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形成党工委书记牵头抓总、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是组织结构优化。通过社区调整,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党支部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此外,积极探索社区党支部设置形式。根据社区党员不同年龄、业余爱好、地域界限合理调整社区党支部,便于党员之间集中交流,开展活动。
三是宣传氛围浓。高度重视社区宣传阵地建设,投入近万元建立党风廉政文化长廊,起到了警示作用,营造了廉政氛围。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社区都建立起了党建工作宣传栏和党务公开栏,部分社区还设立了党员论坛和仪事园地,着力改善了社区党建宣传阵地建设滞后的面貌。
四是基础设施健全。近年来,街道以实施“星光计划”为契机,采取以区街投入为主、国家专项资金资助、驻街单位支持的多种投资方式,大力推进社区基础建设。大部分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50平方米,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党员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水平,社区“四有”问题基本解决,为推进社区党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创新载体,社区党建内容丰富
一是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全面推行了党员“三会一课”、政治学习日制度,解决社区党员学习难集中的问题。实行社区党支部任期目标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考核结果与社区党务干部的任用、奖惩挂钩。坚持灵活多样、小型分散的原则,利用电化教育的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区。坚持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党员,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开展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工作,促进他们立足自身实际为社区建设多作贡献。积极同非公企业联系沟通,先后成立了8家非公企业党支部,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影响。深入开展党员“一人一岗”活动,街道已有近2000名党员认领了治安巡逻、文明创建、政策宣传、便民利民服务、党情民意调查等15种类型的岗位,通过服务居民群众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同时,社区党员通过佩戴党徽,在服务岗位、居住处所设立标识牌,公开姓名、职责、联系电话等形式,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树立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
二是社区党建活动内容丰富。各社区党组织突出围绕服务、文明、安居、文体、民心“五大工程”,结合党建工作“一区一品”、“一人一岗”、“七个一”、“七联手”等活动的开展,动员和组织广大社区党员积极参加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帮扶困难群众、关心青少年成长等各类为民、便民、利民 活动,产生了社区的“党员爱心互助”、社区的“爱心帮扶指导站”、世界花园社区的“团结军鼓队”等一批深受居民群众欢迎、颇具社会影响的党建活动品牌。
三是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各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依托街道文化工作站,组织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寓教于乐。例如,将辖区内热爱文艺的群众组织起来,举办了首届秧歌大赛;各社区相继开展社区节、邻居节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深受居民喜爱。
3、拓展内容,社区党建范围广泛
一是党建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通过慈善超市、就业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信息战等平台,大力开展面向社区党员的党内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二是共驻共建活动不断深化。从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建联席会(分会)”和“社区党建资源共享协作会”的职能。积极开展市直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探索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的共同利益所在,构筑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扎实开展流动党员摸底工作,完成《流动党员证》发放工作。从源头抓起,健全接收程序,杜绝下落不明流动党员的产生。春节期间,各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真情关怀”主题系列活动,通过 各种形式的关爱、慰问和教育活动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自2002年11月,街道社区成立全省第一个党委以来,党建工作一直处在铜官山区的先进位次,在全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折射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1、党建思想认识滞后,社区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普遍的认同和重视
一是部分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不同层面上对社区党建的一些滞后思想认识还大量存在,并与不断推进的社区党建工作发生着冲突和碰撞。二是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有些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且本单位党建任务已经不少,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没有真正形成共建合力。三是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四是部分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整天忙于生计,对社区党建工作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再多花时间支持 社区党建。
2、党建活动经费不足,党建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社区党组织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然而,由于机制问题,投入到社区的财力、物力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显得明显不足。一是责权利不统一,工作难度大。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街道社区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功能得到强化,对应的上级部门不断增多,涉及社保、治安、计生、绿化、城建、卫生等各个领域,但相关职能部门都没有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相应的职能、权利下放,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畅,失去了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可。二是社区活动场地少。随着“党员社会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社会人”,社区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社区可开展活动的场地却较少,难以满足群众的日常要求。三是随着社会各项体制的不断变化,新情况、新任务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社区组织人员少,待遇低。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铜官山区规模较大的社区居民人数已达到10000多人,党员人数也已超过500人,社区工作者数量较少,难以支撑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普遍较低,平均在500多元左右,与其承担的任务极不相适应,而且社区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专职的,还有一部分是考录的从大中专毕业生,都需要用这些工资 养家糊口,这样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辖区单位党建意识淡薄,共驻共建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这主要是由于辖区单位的社区意识还不够强,主动联系社区的主动性不够高。少数单位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不高,总认为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党组织的事情,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无关,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参与。有关部门在一些区域性工作中对辖区单位的工作考核力度不够。社区党组织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导致对辖区单位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4、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存在一定困难,党员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社区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党员类型不尽相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社区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工作是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广泛推广的一个经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各社区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部分离退休党员对此项考核不接受、不配合,普遍认为作为离退休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适时参加一些组织活动,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就可以了,在社区党员中考核无任何意义。同时,一些社区党总支普遍认为在考核中,许多标准不是太合理,有些分值偏高,特别是按时足额缴纳党费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对这项考核,无论是社区工作者党 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再就业党员、流动党员、行为不便党员,在考核加分时标准都应是一样的。
三、建议
以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结合街道的社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由小见大,对今后铜官山区的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街道社区是人口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人口密集度远远高于农村,具有大学以上文化和技术专长的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社区。人口和人才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次,街道社区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求知、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且这种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街道社区党建必须尽快研究的一个课题。再次,街道社区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大量“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给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把握好基本方向和着力点。要以“五个好”目标为总抓手,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构建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要健全社区组织网络。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把党组织向小区、楼栋、“两新”组织延伸,努力构建横向纵向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组织体系。二是切实担负起对“两新”组织的政治领导。按照“同步筹建、属地为主”的原则,做好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按照“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社区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全部调整组建为社区党委。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建议成立独立的党支部;对没有党员或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按照地域或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明确有关党组织负责联络,成立联合支部或行业支部,同时注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树立社区“大党建”思想,在继续抓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向社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拓展。要加强与辖区内党组织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内外并举合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局面。四是加强各类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街道社区所属党员要坚持实行“直接管理”,教育引导街道社区所属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驻社区党员要实行“双重管理”,要采取党员联系卡等形式,定期 将他们在社区的表现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辖区单位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并在评先选优时,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或建议。对于流动党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党员要实行“协助管理”,要结合实际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为流动党员安好家。对下岗职工党员要实行“委托管理”,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培训和支持他们带头再就业。对离退休党员要实行“共同管理”,离退休党员的行政管理可保留原单位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在社区,由社区党支部担负起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
3、改善社区基础建设,夯实社区党建平台
采取区政府投一点、街道自筹一点、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区直部门帮一点、社区单位助一点的“五点”投入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和服务环境,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落实三项措施:即随着部分政府部门职能职责向街道社区的转移,把部分收费权利向街道社区移交,用于社区党建管理;将区政府用于绿化、环保、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经费逐步向社区党建上投入,实行“条费块转”、定向支出;积极探索在街道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发展基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每年按比例)、社会募集、个人捐资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社区党建活动经费通畅不竭。研究制定有关建立社区多元化投入创新机制的措施和办法,实行优惠政策,让利于民,鼓励市内 外区内外、各所有制领域、各行业的各类主体和参与者敢于积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努力构建内外并举全力推进社区党建的工作局面。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社区党建的意义,报导各种典型,介绍社区党建的新思路、新经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广泛地、经常地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营造人人了解社区党建,人人支持社区党建的社会氛围,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党建,为社区发展添砖加瓦。要将宣传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要讲究宣传的方式方法,力争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调动各方力量,使宣传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5、强化组织领导,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要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要及时研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采取区级领导包、责任单位和部门包、辖区单位包的形式,建立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联系社区制定,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社区党建工作领 导责任体系。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领导小组,加大督办、检查和验收的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考核考评机制。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篇: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和创新社区和社会管理服务,是为了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市社区网络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积极搭建适应社区工作的组织载体和网络,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和“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全社区的工作组织网络,努力探寻适应社区工作特点的活动方式;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让社区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
径、新方法。社区要通过召开社区各界人士工作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听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从而使城市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和谐社会是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作为社会组成基本细胞的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因此,只有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平安社区”、“友爱邻里”要从社区抓起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保持社区和谐是实现“平安社区”和“友爱邻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怎样实现社区的和谐呢?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建设好社区志愿服务协会、社区公益服务站及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面广和凝聚力强的社区志愿组织网络。二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五老”、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和作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克服以前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长期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要加强慈善组织建设。目前,社区服务项目主要是面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邻里关系,所以要不拘形式,采用多样性的方式来组织慈善活动,必要时可以和有关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四要加强机制建设。通过社区评奖及开展
活动等方式,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加以整合,提高社区服务和指导能力。只有社区多提供平台,为社区群众、邻里之间沟通联系提供媒介,才能使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社区和谐。
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邻里关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国人以亲密的邻里关系、互帮互助的和睦社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甚至对有些国家冷漠的社区人际关系总有一些优越感。但是,近十几年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自私、自我意识的膨胀以及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降低。因此,现代都市的邻里之间普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距离和警惕,“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心理普遍存在,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邻里关系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邻里之间一些小矛盾的升级,导致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友爱精神的逐步淡化,影响了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生活满足感、幸福感。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倡的新型现代文明人际关系极不协调。
冷漠的邻里关系使得老人和独生子女的精神生活更为缺失,他们很需要丰富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可是,现代都市里冷漠的邻里关系导致最为便捷的一种交往形式丢失了。
在以独生子女为社会关系中心链的社会关系下,冷漠的邻里关系对孩子们在公共利益观、社会和谐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和程度。所以,发扬社会新风,建设和谐邻里关系十分必要,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人文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呢?
“邻居节”使邻里关系走向和谐
举办“邻居节”,让邻里走到一起来。我们山城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居节”活动中,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通过开展“邻居节亲情茶话会”、发放“邻里亲情联系卡”、“空巢老人关爱活动”、“传讲社区动人故事”、“多助一”及“党群结对”扶贫助困活动,切实促进了邻里相识、相认、相知、相助,形成了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邻里走出小家庭,融入社会的大家庭。我们山城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省级文明社区标兵为目标,加强荣辱观教育,深化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强社区百姓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为打造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的邻里之间
重新建立诚信友爱的关系找到了具体有效的载体。
通过“邻居节”这一载体,提倡乐于助人——当邻居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提倡文明礼貌——邻居见面使用文明用语,热情寒暄,减少隔阂;提倡主动谦让——发生邻里矛盾时敢于反省,将心比心,化解矛盾;倡导提高防范意识——发现邻居家门口有异响或陌生人在门外徘徊时,主动询问,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倡主动当“二传手”——邻居不在家时,代为传言或保管物品;提倡保持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在公共走廊乱堆杂物妨碍交通等等。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定要倍加重视社会的基本细胞——邻里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要以社区为阵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脉搏,引领广大社区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宣传关于社区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和社区管理服务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