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

时间:2019-05-14 15:1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

第一篇: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

文章标题: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

▲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诸多矛盾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国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平衡;

▲市场经济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需要平衡两种公平,即“市场内公平”和“市场外公平”;

▲只有在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构

建和谐社会,才能保证市场经济

运行所需要的秩序;

▲由于社会政策对经济的内聚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应使社会政策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而这些矛盾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国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平衡。深刻认识这一问题,还需从市场经济本质的角度进行解读。

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商品价值的实现。而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变,单纯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自动均衡很难实现,或者说这种实现是低效率的,是与市场经济追求效率这一特征相违背的。市场经济以竞争政策为核心,但这一核心是建立在市场每一个个体思想和行动充分自由和公平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才能保证市场中的各个环节更有效率。哈耶克在关于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论述中就曾说到:“人们在市场上应当能够自由地按照能找到的交易对手的价格进行买卖,任何人都能够应该自由生产、出售和买进任何可能生产或出售的东西,重要的是从事各种行业的机会应当在平等的条件下向一切人开放,任何人或集团通过公开或隐蔽的力量对此加以限制,均为法律所不许可。”从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对于公平的要求,公平是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

市场经济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需要平衡两种公平,即“市场内公平”和“市场外公平”,这二者有助于推动社会生产总效率的提高。因而,在市场经济的初期,为促进经济发展,“市场内公平”即交易规则公平和交易机会平等受到极大的重视,政府由此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对其加以保护,加速刺激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但是,追求效率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收入越高者消费倾向越低,如果这种差距导致社会两极尖锐分化,最终结果是社会消费需求的急剧萎缩,经济效益的丧失。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还离不开“市场外公平”,即分配公平和社会福利公平的调解,这就需要社会政策来解决。正如克洛特·古特曼所说的那样,市场经济所创立的政策框架使得竞争过程得以产生,但是社会平等原则在市场经济中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尊重,因为“市场只能根据人们在市场中的表现来分配收入,还不能考虑到人的社会因素”,“这些社会政策是用来帮助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的人们,免受非他们自身的过错引起的生活窘迫”。也就是说,“市场外的公平”单靠市场本身是难以解决的,这种被称之为“市场失灵”的现象就需要政府在就业(最低工资和工作环境保障)、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制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政策来调解。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观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思维领域。当时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效率机制把社会财富的总量迅速积累起来,加速经济发展。但在市场发展的实践中,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制造伪劣产品、偷税漏税、粗放经营、破坏环境、地方保护等屡有发生,这实际上是对“市场内公平”的破坏。长期单一地追求效率还使得“场外不公平”变得更加严重。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1,中国学者估计为0.458。可见,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在一些人的观念中都认为经济目标优于社会目标,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从而给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矛盾:资源和环境制约、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等等。

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地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J·德勒斯认为,社会政策是完善统一市场自然的配置条件和解决困境的手段,经济发展中所积累的诸多矛盾,不可能期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自然解决。经济政策关注效率,社会政策注重公平,二者好比社会这驾马车向前推进的两个“巨轮”,不能偏废。而我国现阶段社会政策已明显成为滞后的一个“轮子”。李培林在2006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发布会上表示,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已成为中国新的民生三大问题,并认为贫富悬殊是公众目前最为关注的社会风险;要解决类似于新民生和贫困这样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有赖于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则更需要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给公民一个均等的致富机会。王绍光认为中国在改革头20年基本上只有经济政策,一味追求效率必然导致市场和社会的脱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社会带来高昂的成本。人类社会的发展不

能仅仅靠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对自然的尊重,可以有市场经济但不能有市场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回归。中国目前正处于回归的转折点上。有学者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所追求的,不单是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本质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

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从过分强调经济政策到平等关注社会政策的转变。还有学者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率和本质公平的统一,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政策取向应更加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这些真知灼见都值得高度重视。事实上,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实践也渗透着这两种政策的平衡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在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构建和谐社会,才能维护“市场内公平”和“市场外公平”,才能保证市场经济运行所需要的秩序。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仍要强调市场效率,但在讲求市场效率的竞争状态下,应使公平不再仅是“兼顾”,使社会政策不再从属于经济政策。正如P·弗林所言:“社会政策已不再是经济成功之子”。因为,经济政策决定如何生产和如何获取最大利润;社会政策则是决定在何种条件下进行生产,如何在利润被使用时获取更多的益处。从本质上讲社会政策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性因素。竞争成功或失败的最终标准是所有人民能够得到的生活质量如何。总之,由于社会政策对经济的内聚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框架下,需要形成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两个方面的有机平衡。经济政策可促进和保证经济与就业的持续增长、竞争秩序与发展效率,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经济政策的调整、规制与保障。但仅有经济政策不足以保证社会运行的稳定性,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不仅在于物质的增长。在关注GDP增长的同时,更需要多元化的考评指标,构建一个保证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的社会政策。市场经济的本质使得社会政策不再是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社会政策的投资不再是社会发展的负担和成本,其发展将会有力地维持经济、就业的增长,社会稳定和竞争优势的获得,因此,应使社会政策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政策基石

《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

第二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政策的讲话

关于平衡计分卡政策的讲话

今天,我们公司的平衡计分卡政策就正式开始执行了,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天,貌似不少公司都在搞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什么,我还没有搞懂。我的理解是他将每个人的工作量化,然后跟员工最切身的利益--工资相结合,每完成一件工作给予一定的分数,最后根据分数的多少衡量每一个员工的工资。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在大学时,对于那些心比天高的学生管理,学生会采取的措施就是给分。参加某项活动给多少分,没有跑早操扣多少分,而这些分体现在每个学生的综合测评里。综合测评是我见过最大的一个笑话,教导员让每个班长给班里学生打分,并且规定了一个班里优秀的人数和不及格的人数,第一学期我居然傻x一样的记录了班里每个学生的分数,然后依照这个比例打分,为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我却吃力不讨好的受了不少怨言。而在大三那年,再遇到打分的情况,我只用了一个小时,而且没有任何人投诉。很简单,把学习好的学生评为优秀这样就能够服众,把学习差的学生评为不及格因为一个连学习都顾不上的学生也不会在乎综合测评的不及格。因为学生会的职务,我除了要负责班里学生的打分,我要负责整个学院一千多学生最后评分的审核,虽然我是连看都没看的点了同意,当然,期间我要还要把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师兄师妹的分改的高一点,我又是忙碌了半天。在评分截止之后,我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忙碌,我忘了给自己打分,也就是说我那年的综合测评是零分,但是我依旧拿了那年诸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各项荣誉。分数,真的没看起来那么重要。后来学生会换了指导老师,他没有把审核综合测评的重任交给学生,而是亲力亲为的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天,当他黑着眼圈去领导那说他看完了学生测评时,领导白他一眼说,运动会马上就开了,你不去抓运动会,却看综合测评。

我用这么大篇幅讲大学这些事,就是想说明,平衡计分卡这种东西,是所有管理者的一种手段。但他或许不适合于中国,中国的职场说到底还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而平衡计分卡就想一把利剑,或许除掉那些附着在这张网上的毒瘤,但他切的是整张网。还有这张积分卡不管是否承认,让同事关系更加僵硬。我们从网络受到的教育就是,弱肉强食,永远不要把同事当做朋友这种话,而积分卡更是让同事间出现真正的竞争关系。我对同事的理解是,共同成事之人,我们本就应该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才会为一个共同理想去奋斗,很不幸的是,我们各怀鬼胎,又谈什么合作。国企的那种资历大于一切的方式是他的老迈的原因,但也是中庸之道,是最公平的方式,没有出身,只是一点点熬资历。公司想改变这种局面,或许就如同朱元璋取消丞相制,没有人想到日后的内阁权可倾天,但是甚至超越任何一朝的丞相,历史面前,我们还是那么渺小。天朝威武,却要引进国外的积分制来管理员工,唉。

更让我觉得好笑的是,在平衡积分卡里有项很重要的是学习与成长,用分来激励员工的成长。

学习是一种态度,他并不是靠什么外部力量去激励的。分是企业进步的保障,是每一个员工拿钱多少的保障,而对于我们员工,自己的进步比分什么的重要的太多了。

以上这些并不是在抱怨什么,适者生存,既然公司高瞻远瞩的制定了这种制度,势必是为了公司的发展,毕竟所有的管理的初衷都是为了业绩,平衡计分卡确实在很多公司收到很好的成效,也真心希望公司的业绩继续高歌猛进。这不是一句虚话,公司的成长,势必带来待遇的上涨,或许吃肉的是那些制定规则的,但我们这些执行规则的能跟着喝汤就好。所以,真心希望这份制度能让我们变得更好,让公司更好。

第三篇:论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专题

论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

张勇

四川农业大学人文社科院社会工作系

从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来看,一是经济要繁荣发展,二是社会要全面进步。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偏重偏轻也不成,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倡导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观。因此,维护公平公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一、面向社会问题的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一词为德国人首创,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讨论如何解决各种实际的社会问题。在传统上有两种定义,一为德国学界的定义,主要指政府关于就业、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政策。一为英美学界的定义,即社会政策是政府为直接满足人民的社会需求或福利而制定的政策,它一般包括社会保障、健康、公共服务、住房政策、教育政策等。综合起来看,社会政策就是一种面向社会全体成员,以追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国家政策。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失业和贫穷问题。1884年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巴纳特在伦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所社区服务中心,称为汤恩比馆,由此推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社区改良运动,并出现了最初的社区个案工作。这是最早的社会政策专业化的雏形。英国费边社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政策的演变。费边社是一个社会改良主义派别,注重缓进的社会改良和社会建设,提出设立社会福利国家,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各种财政政策、立法渠道实现财富和权利的再分配。1936年出现的凯恩斯主义提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和保证充分就业,这需要社会保持一定的有效需求。通过实现财政赤字政策、累进税收制和对贫困人口的救助,达到扩大社会需求的目的。1941年英国的贝弗里奇受政府委托,撰写了题为《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贝弗里奇报告”。该报告是一个实行社会保障的计划,以消除贫困、疾苦、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社会病害为目标,主张建立全社会的公民保障制度,让每个公民都享有医疗保健、养老金。英国以此报告为蓝本,建立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1948年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便先后陷入了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等困境,使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显现出来,导致社会保障制度危机。欧洲和美国都先后对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政策进行了改革,以使社会经济得以协调、持续向前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实施关于贫困、就业、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其社会的贫富差距明显缩小,社会问题得到极大改善。社会政策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社会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个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创造了一个比较有利的社会环境。

西方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适时的实施社会政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社会政策以社会问题为对象,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目的在于通过社会政策的实施,使社会问题得到缓和或解决,使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能够协调发展,促使社会进步。

近3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之快和变化程度之深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是空前的,如何解决发展过程出现的这些社会问题,就成为社会政策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学者提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社会政策时代(王思斌,2003;郑杭生,2003)。

二、社会政策的背景:中国的社会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不断深入,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贫富差距过大、教育、医疗、住房、征地、城市拆迁、国企改制、环境污染、社会治安恶化等诸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化解不和谐的因素,正视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分析其存在的社会原因,探寻解决的途径。因此,认清这些社会问题就成为研究制定社会政策的基本背景。

2006年3月至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按照社会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国进行了一次“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查”。此次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30个县(市、区),260个乡(镇、街道),520个村(居委会),访问住户7140余户,获得有效问卷7061份,调查误差小于2%。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根据城乡居民的看法,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会问题依次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的是“贪污腐败问题”“养老保障问题”“教育收费问题”,排在第七至第十位的是“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1、贫富差距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也正呈逐渐拉大之势。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到90年代末期就变为0.4581。这一数据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贫富差距情况仅仅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和部分拉美国家稍好。报告指出,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更为糟糕的是,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仍在不断提高: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2001年为0.459,2002年为0.46。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当今,中国基尼系数已接近0.5。

对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在一段时期内学界主流曾认为,这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强调效率优先政策的自然结果,而且多数人相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的“倒U型”分配曲线,即在人均GDP500—1000美元的经济起飞阶段,收入差距会迅速扩大,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距会自然缩小。当前,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然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并未扭转。

基尼系数的加大意味着社会已处于严重不公状态,而这种不公状态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那就是既得利益者在获得收入上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现象。这种“能力”包括贪污腐败、包括权钱交易,包括政策与制度的倾斜等等。旅美华人学者、《当代中国》杂志主编程晓农认为,拉美化社会的许多特点在中国都已经具备,权利和金钱相勾结的腐败现象有目共睹,贫富差别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这种严重不公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新华社主办的《瞭望》周刊曾披露,2004年,中国各地共发生5万8千多起聚众抗议事件,相当于10年前的6倍多。

2、医疗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主要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老百姓甚至将“医疗、教育、养老”三大支出喻为“新三座大山”。这些感受得到了相关部门研究成果的证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

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

1992年 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迟宝兰后来在会议上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在医疗系统涌现,卫生系统以市场化改革的取向一直处于主导地位。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发布。决定指出,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国家要“大踏步”后退,政府只举办部分公立医院,允许民营资本、外资进入医疗市场,即如同国企改革一样“国退民进”。这种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医改,导致出现了哈尔滨天价医疗事件、深圳天价医疗事件和药品价格的虚高等诸多事件,最终使医改失败。

据卫生部公布的《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从1980年的143.2亿元,急速上涨到2005年的6623.3亿元,而在这飞涨的卫生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从36.2%降至17.2%,社会卫生支出从42.6%下降至27.3%,而个人卫生支出却从21.2%剧增至55.5%,在2001年达到60%。老百姓负担之重十分明显。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王绍光教授研究这个问题发现,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卫生总费用的73%,转型国家的政府负担了百分之70%,最不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百分之59.3%,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负担了百分之57.2%,而中国则只负担了百分之39.4%。

王绍光分析说,如果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由个人负担,除非收入和财富在社会各阶层的分配相当平等,否则经济上的不平等必然转化为医疗卫生上的不平等。如果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由于政府负担,即使是穷人也能获享受起码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3、教育问题

毫无疑问,这些年来教育为民族造就大量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也不能不看到这十几年来,教育在某些方面走向了它功能的反面,失学儿童、因高昂学费把不少孩子隔在学校大门之外等。教育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现代社会的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育系统来调节,中下阶层子女一般是通过接受更多教育的渠道来提升社会地位,这使社会形成整体稳定。而现在我国教育的政策,创一流大学和重点中学的种种做法,把有限的教育资源作不公平的分配,人为地扩大原有的差距。

教育投入不足这首先是由于教育经费长期严重不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平均是4%,当时我国的教育经费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要发展教育首先得赶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的目标,却至今没有实现。教育经费短缺的现实一直存在。二十年内的大部分时间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以下,1986年和2002年是两个高峰,但从来没有超过3.32%。其中的教训是,必须建立教育公共财政制度,使教育投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纳入法制的轨道。

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价值和结构失衡,突出地表现为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分治模式,三级教育中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等级化的学校制度等等。它助长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造成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失衡,制造了严重的学校差距。

社会力量办学滞后 客观而言,要政府把所有的教育都包下来,也是政府很难承受的。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从2500年前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招收三千弟子开始,民办教育从来是兴旺的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像美国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民办学校还占58%,很多世界一流大学是私立学校。日本的民办教育学校是71%,印度是59%,香港地区是55%,台湾地区是59%,韩国是80.5%。再看芬兰,已连续三年被评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芬

兰的名言就是:“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芬兰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到高中和大学,都是免费的。教育经费占GDP的18%,远高于美国和日本。因此,我国的社会力量办学亟待提高。

4、住房问题

近年来,住房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一路飙升的房价,让众多购房者望房兴叹。目前形成的以市场化取向为主房地产业,是住房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房地产投资的迅速增涨与投资过热。由于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遭重创,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于是房地产成为拉动内需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投资的年增长率,从1998年的13.7%迅速提高到2003、2004年的30%左右。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额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从1997、1998年的12%迅速提高到这些年的接近20%。住房投资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反映政府通过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偏好;另一方面,住房投资过热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房地产业的发展,金融信贷风险增大,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等问题迅速凸现,各种能源、电力、建材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涨价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商品房价格的迅速上涨。自1997年以来,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一直呈上升势态,而且上升速度越来越快。过高的房价成为普通公众抱怨政府和谴责开发商的焦点。2004年的房价的涨幅甚至激增至15%。在个别地区,房价涨幅甚至接近30%。与此同时,住房投机已经从大城市迅速波及到许多中小城市。房价的迅速增长,超出普通家庭的承担能力。

住房供给结构失衡。这主要在两个方面,即商品房的大量空置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不足。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商品房的空置面积到2005年11月末已经达到1.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4.2%。2004年全国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仅为606亿元,所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为4.6%,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由于政府监管不严和房地产商的不规范操作,许多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都变相成为高档住宅,甚至引发了对经济适用房制度本身的极大争议。市场上对高档房屋的过份提供和对较低房价的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不足,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增加了经济和金融风险,对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实施社会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约翰·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强调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的主题是社会结构,是社会的主要制度分配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所有的社会改革都必须使社会中最不幸的人受益,否则,该制度就是不正义的。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两大任务,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特别是“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因此,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保证了社会公平、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1、倡导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公正作为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经济公正,也包括政治公正及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公正。也就是说,社会公正包括保证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权利和同等发展机会,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间能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能得到与其贡献相对等的有所差别但恰如其分的回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社会公正的含义可以看出,社会公正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因此,在全社会要倡导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念,使其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首要价值。

2、社会政策天然的倾向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政策这门学科从产生之初,就天然地倾向社会弱势群体。19世纪以降,伴随工业革命等现代化运动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政策的起源,则在于对这些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1873年,德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政策协会,其背景是19世纪下半期

工业化深入推进的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形成了以自由资本主义为源泉的巨大的生产力,但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工人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些风险,德国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并以法律形式颁布实施,解决了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弱势群体问题,首开了世界各国社会政策制度之先河。

中国已经历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上文所列的一些重点社会问题,都是关系民生的问题,并且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发展的焦点。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把关注民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把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减少贫困、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出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社会政策。才能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3、社会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

在1998年举行的“欧盟社会政策”论坛上,欧盟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主席T·坚金斯宣称:“我们相信,社会保护能够帮助促进和推动经济运行。无论是在欧盟层次上,还是在各成员国层次上,社会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与同步发展已经获益良多。„„社会保护削弱会转换为糟糕的经济运行。反之亦然。从而形成消极和每况愈下的轮流恶化,形成低消费和人民被迫减少需求,反过来又造成企业裁减人员,经济发展缓慢或倒退。”坚金斯的观点对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状况具有很好的思考意义。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法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全国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加之我国的社会保护和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受到压制。而低水平的消费会制约生产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保障的能力,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社会政策的制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中国目前社会政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政策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一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一面是社会事业衰落。社会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策。人们对社会政策内容的理解往往比较狭窄,把社会政策等同于社会保障,或者是仅仅局限于一些应急性的措施。然而西方社会政策的发展史清楚地揭示出社会政策的范畴远远大于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也不同于经济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一切都以经济为“纲”,好像只要把经济搞好了,经济发展上去了,其它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经济政策似乎可以代替社会政策。从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况看,这种指导思想已经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实际上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是有区别的两种政策。因此,我们在研究制定社会政策时,应当把社会政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来对待。惟有如此,才能将社会政策的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 1988。

2.陈国钧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M] 三民书局,1985。

3.金太军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政治稳定:西方的经验分析,学习与探索,2001(3)。

4.林义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J] 学术月刊,2001(5)。

5.吴忠民社会政策:一个亟待拓展的研究领域[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1)。

6.唐钧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M] 华夏出版社,2001。

7.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M] 2004。

8.周建明社会政策:欧洲的启示与对中国的挑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M]2005

第四篇:社会政策与法规复习

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

一、名解:社会政策社会发展规划风俗习惯

二、简答:

1、简述社会政策的社会目标与任务(论述)

2、简述社会政策的基本特征

3、简述社会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4、简述乡规民约特征及定义

5、社会政策实施途径有哪些(论述,多)

三、论述: 简述社会政策的功能

第二章

一、名解 :法律制定法律关系

二、论述1论述法律的基本特征(简述)2论述法律的社会作用(简述)3社会监督的主要内容(多简论)

第三章

一、名解: 立法技术社会信用制度税收政策

二、简答

1、简述社会信用制度特征

2、简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运作程序

3、社会住房政策的特征

4、社会住房制度的内容

三、论述 :论述社会信用制度的功能或作用

第四章

一、名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10社会联动体系社会治安

二、简述:

1、简述社会治安的内容

2、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及特征(论述)

第五章

一、名解:社会管理社区社会管理政策社会控制

二、简答:

1、简述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多,论)

2、简述社会管理的特征

3、简述社会管理等的级特征

4、简述社会管理的一般特征

三、论述:论述社会控制的内在方法和外在方法

第六章

一、名解:核心家庭

二、简答: 家庭的特征

三、论述:

1、论述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

2、论述现代婚姻制度的特征(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的具体城市措施

第七章

一、名解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二、简答

1、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

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3、简述社会救济制度的特征

第八章

一、名解:社会信息社会舆论社会传播政策社会信息传播法律

二、简答:

1、简述社会传播的特征

2、简述传播改变社会大众

3、简述互联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4、社会传播政策的社会作用

5、社会信息特征

6、社会传播“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

第九章

一、名解: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法律

二、简述:

1、简述义务教育制度的社会作用

2、简述产生文盲的社会根源

3、简述文盲的社会负面效应

4、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十章

一、名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政策环境保护法律资源保护政策

二、简答:

1、简述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内容

三、论述:

1、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的社会作用

2、资源保护政策与法律的社会作用

3、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简)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远富村适婚男性婚姻观、生育观调研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鉴于现代正确婚姻观、生育观的大力宣传,但各地区的群众是否

在传统落后的观念上有所改观却不得而知,本人在本村进行了一

个对部分适婚男性的婚姻观、生育观的调研,以分析宣传的成效。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了解本村适婚男性的婚姻观、生育观状况,改善本村人的婚姻观、生育观,引导他们认识正确的婚姻观、生育观,营造一个和谐的婚姻家庭生活状态。

三、调查方法: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问法进行调查

四、调查时间:2012、1、16~2012、1、18

五、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1、多数被调查者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而晚婚,并非意识上的主动晚婚,晚婚

意识不强。

2、多数被调查者因生活圈子中男女比例失调严重而达到适婚年龄却未婚。

3、多数被调查者完全没有晚育的生育观念。

4、多数被调查者优生优育的意识不是很强。

六、解决建议及对策:

1、加强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政策优点的宣传。

2、加强鼓励人们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政策的推行。

3、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促进本地就业,为适婚人员创造基本结婚条件。

远富村适婚男性婚姻观、生育观调研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1、你的年龄是()A 6B 4C 6D 4

A 25以下B 26~30C 31~35D 36以上

2、你现在的婚姻状况是()A 10B 10

A 已婚B 未婚

3、如果你是未婚,你至今未婚的原因是()A 1B 3C 5D 1

A 还没打算结婚B 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C出门在外没机会D其他

4、如果你是已婚,你和你爱人是怎么认识的()A 5B 4C 1

A 经媒人介绍B 经朋友熟人介绍C 自由恋爱

5、你觉得在几岁的时候结婚合适()A 8B 12C 0D 0

A 21~25B 26~30C 31~35D 36以上

6、你打算结婚后要孩子吗()A 19B 1

A 要B 不要

7、你打算结婚后多久要孩子()A 13B 1C 2D 4

A 马上要B 一年后C 两年后D 看情况

8、如果你打算要孩子,你准备要几个孩子()A 6B 12C 2

A 一个B 两个C 越多越好

9、你想要男孩还是女孩()A 5B 1C 14

A 男孩B 女孩C 男孩女孩都行

10、你现在对结婚的看法是()A 9B 10C 0D 1

A 趁热打铁B随缘C 戒了单过D 其他

11、你现在对生孩子的看法是()A 8B 8C 1D 3

A 养儿防老B 优生优育C 男孩才是传后人D 其他

一、调研课题:远富村适婚男性婚姻观、生育观调研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1、了解本村适婚男性的婚姻观状况,改善本村人的婚姻观,引导他们认识正确的婚姻观,营造一个和谐的婚姻家庭生活状态。

2、了解本村适婚男性的生育观状况,改善全村人的生育观,引导他们认识正确的生育观,营造一个和谐的婚姻家庭生活状态。

三、调研对象:本村部分适婚男性

四、调研地点: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远富村

五、调研时间:2012、1、16~2012、1、18

六、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

2、个别访问

七、调研内容:

1、本村适婚男性的婚姻观

2、本村适婚男性的生育观

八、调研步骤:

1、了解本村适婚男性基本情况

2、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及进行个别访问

3、整理统计问卷调查表

4、分析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

5、你的年龄是()

A 25以下B 26~30C 31~35D 36以上

6、你现在的婚姻状况是()

A 已婚B 未婚

7、如果你是未婚,你至今未婚的原因是()

A 还没打算结婚B 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C出门在外没机会

8、如果你是已婚,你和你爱人是怎么认识的()

A 经媒人介绍B 经朋友熟人介绍C 自由恋爱

5、你觉得在几岁的时候结婚合适()

A 21~25B 26~30C 31~35D 36以上

11、你打算结婚后要孩子吗()

A 要B 不要

12、你打算结婚后多久要孩子()

A 马上要B 一年后C 两年后D 看情况

13、如果你打算要孩子,你准备要几个孩子()

A 一个B 两个C 越多越好

14、你想要男孩还是女孩()

A 男孩B 女孩C 男孩女孩都行

15、你现在对结婚的看法是()

A 趁热打铁B随缘C 戒了单过D 其他

11、你现在对生孩子的看法是()

A 养儿防老B 优生优育C 男孩才是传后人D 其他

D其他

一、访问时间:2012、1、179:00~10:00 am

二、访问人员:

三、记录人员:

四、被访问人员:

五、访问方式:

六、访问内容:

1、询问被访问人目前的婚姻及生育状况及个人基本信息

2、得知被访问人已婚并育有一子

3、询问结婚年龄及当时的婚姻观

4、得知被访问人30岁结婚,是属于本村较晚结婚的,原本希望能尽量早些结婚,但当时一直出门打工,没有太多机会结婚,抱着随缘的态度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5、询问被访问人的生育观

6、得知被访问人在结婚后不久就要了孩子,是个男孩。被访问人认为结婚后马上要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事,并没有太多考虑。对孩子的性别也是随缘,本身是想要一男一女,由于政策限制打消了生两个的念头,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七、发现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

问题:

1、被访问人由于条件限制而晚婚,并非意识上的主动晚婚

2、被访问人并非是自由恋爱的结婚者

3、被访问人并没有晚育的生育观念

4、被访问人优生优育的意识不是很强

措施:

1、加强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政策优点的宣传

2、加强鼓励人们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政策的推行

3、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促进本地就业,为适婚人员创造基本结婚条件

八、访问人签字:

九、被访问人签字:

下载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投资师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 手机IPAD随身看 2.2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2.2.1(熟悉)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三级三类的规划管理体系。 按行政层级分为......

    论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下的经营者集中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论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下的经营者集中控制作者:王芳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8期【摘要】竞争政策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政策,其目标往往与其他......

    国企激励:政策下的平衡

    国企激励:政策下的平衡_企业文化论文2004年,国资委的高层领导分别在不同的场合表达出“要对中央企业采用长期激励机制”的观点。在国企改制的关键一年里,如何对企业高管人员实......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季媛媛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的福利慈善事业,是一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为“力求帮助人们达到有效程度的心理及社会功能,并借着实现社会改革以加强全体人......

    社会政策试题库

    《社会政策》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 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 2、19世纪80年代, 德国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社会政策的......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的参考框架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为例 过去是运用何种政策来处理该社会问题的? 政策的发展及推动力 过去的政策实施效果如......

    社会救助政策

    正确选择社会救助政策 社会救助政策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人员应根据造成困难原因,有针对性正确选择救助政策。 一、最低......

    平衡生活与工作

    新时代的女性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天平 近年来“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白领中广受热议。所谓“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主要是指职业人士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时间支配,或者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