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社团的一些思考
对社团的一些思考
宁夏大学演讲与辩论社社长秦强
社团宗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社员综合素质,努力服务校园文化。
活动原则:让活动有新意,让社员都参与。
奋斗目标:用一到两年时间将社团建设成为全区有知名影响力优秀学生社团。
社团发展思路:抓管理、带队伍、创品牌。
干部干事选拔原则:注重责任,培养能力,坚持选拔与聘用相结合。
演辩社人的作风:务实上进,不畏阻力,敢想敢干,困难面前不低头,责任面前不推卸。
社团发展的现状:社团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社团活动有序开展,社团影响逐步扩大,社团内涵逐步提升。
宁夏大学演讲与辩论社2011年工作创新点
1.社团招新有声有色,成绩显著。在社团招新时,我们提早准备及时动员,依靠社会赞助在宁大各校区餐厅、楼道、水房、自修室展开覆盖式宣传,提高了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坚持社员会费不增加的前提下,采取设点招新与进班、进宿舍宣传相结合。招新期间发放宣传材料300份,制作了大型宣传展板1个,宣传海报10张。收取的社员会费都严格按照社团财务制度出具一式两份的收据。在全社干部干事的努力下完成了预期制定的招新目标。共招收新社员383人,社员来自全国14个省的9个民族,成为我校2011年招新人数最多的学生社团组织。同比去年增长384.81%,为我社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档案信息建设不断健全,联系机制不断完善。今年,社团建立健全了信息完备的社员档案,秘书联络部在一周之内按学院建立起了社员信息完善的花名册和社员档案。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立了移动飞信群、QQ群、校内社团群组,畅通了信息联系体系,为社员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实现了社团
管理的制度化,极大的保证了社团工作的开展。
3.财务管理透明规范。我们首次实施了“收支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推行了“部长报账制”,财务部对于收支的每一笔经费都严格管理,还将社团经费按照类别进行了划分。在给各部门一定的财务自主权后不仅调动了社团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还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定期向社员公开社团财务状况,社团财务实现了公开透明,财务监管实现了公正有力。
4.社团机构设置不断优化。针对当前社团工作的新特点,我们将原有的社团内设机构进行了职能整合,将秘书部、组宣部、实践部、拓展部、财务部、文艺部、外联部整合为:秘书联络部、宣传拓展部、组织策划部、实践交流部、财务部、文艺部。机构总数量减少了1个,社团干部人数减少了4人。实现了机构精简整合,人员优化组合的改革目标,为社团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和人员保障。
5.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本学年的干事招聘中,我们首次实施了“选拔与聘用相结合”的干事选拔制度,本着“注重责任,培养能力”的原则按照1.2%的比例进行选拔。为聘用的干事颁发了聘书,强化了“部长负责制”,使得不同学院之间的社团干事能够在社团的统一管理之下,围绕社团主要工作发挥职能,得到锻炼。同时,我们加强对社团后备核心骨干成员的培养力度,现在社团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已经形成。
6.活动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我们充分调动学院和部门的力量组织活动,我们依托在各学院建立的负责联络机制和社团内设部门的力量举办活动。将一项活动由一个学院和一个部门来策划、组织,学院和部门将活动方案统一报到秘书联络部之后社团理事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活动方案获得通过后再由财务部划拨活动经费实施活动。这样,既保证了每一个学院的社员参与,也加强了社团内部的团结,锻炼了社团干部干事组织活动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8.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强对社团的有效管理。宁夏目前还没有高校学生社团联盟,学生社团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漏洞。我社目前正在探索建立社团团支部,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院,在团支部的隶属问题上有很大的问题,隶属于挂靠单位的话,不便于社团成员的组织和管理,建议应该在社团团支部的隶属问题上在社团联合会设立团总支,各社团团支部隶属于社联团总支。
各学院在对社团的支持上还不够。社团工作与其他学生组织的工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社团是学生自己进行管理,不免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其他学生组织相比,各级主管部门对社团重视不够,支持力度较小,社团开展活动面临的问题比较多。资金困难,设备困难,阵地少,这些基本上要靠社团自己去解决。
社团间的交流还不够。目前缺乏较好的社团定期交流机制,没有有效地组织起各社团。应该整合社团资源,发挥社团特长,建立定期的社团交流制度。在社联的组织下,进行社团建设的研讨。
第二篇:对社团文化节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社团文化节的思考
我心目中的社团文化节
湖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团文化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如期而至,在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师大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社团活动的热潮。一时间校园内外,百余社团雄心勃勃全新起航,纷纷推出最能代表本社团特色的精品活动。校园内外横幅招展,各大海报栏前人头攒动,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我心中,举办社团文化节的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充分支持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首先,一年一度的学生社团文化节应该致力于展示一年来学生社团的发展成果,展现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外界社会和校园广大师生全面了解、接触学生社团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社团文化节期间,无论是广大社团会员抑或是最广大师生都乐于为社团的发展献计献策,而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正是社团逐步改进和完善的源泉。因此社团文化节组委会以及各个学生社团积极完善意见反馈机制、建议收集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其次,我认为承载着培养广大同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伟大使命的社团文化节应该积极号召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扩大社团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然而,我们面临的现状是社团文化节期间学生参与程度并不理想。这其中自然有活动策划方案欠佳、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学生社团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信任危机。
现如今,大部分社团平时开展的活动少,即使偶尔有什么活动也都是社团内部干部策划和组织的,相对忽略了广大会员同学,把会员放在了被动的客体的地位,没有很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乎此,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的开展就应该更多的吸引广大社员的参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社团在平时积极增强社团内部凝聚力。众所周知,社团是所有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同学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因此,只须社团成员之间平时多多交流、沟通,要达到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境界也就不无可能。总之,社团文化节应该成为大学校园的第二课堂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而这一重要使命的实现有赖于社团文化节期间活动参与程度的提升。
再次,社团文化节还应该定位于为广大学生社团构建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发展经验、互动合作大型活动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的作用,为社团的发展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和谐、规范地发展,从而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本届社团文化节在继承前两届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更具特色,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规模上更加空前壮大,也更加趋向于我心目中的社团文化节。美中不足的是本届社团文化节期间开展的系列活动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活动的文化内涵不够高。许多活动都仅仅是娱乐性质的,作用非常有限,更不用奢谈意义。社团文化节应该承担起浓厚校园文化底蕴,优化育人环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责任。
鉴于此,广大社团就应该以广大社员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于专业优势,在体现自身特色的同时,倾情打造适合青年学生特点、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开展文化知识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活动创新性不够,不少社团开展活动时一味局限于讲座、放电影等形式,给人一种单调重复的腻烦感。作为社团文化节组委会和广大社团应该把握时代特征、照顾社员特点,体现校园特色,注重学术科技性和文化艺术性,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切实增强活动针对性、创新性。
《对社团文化节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社团文化节的思考。
第三篇:对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她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期间将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从加强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社团现状及对加强社团建设的几点 建议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高校
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培 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在新时期加强高校 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和党的青年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 的大事。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 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位置,以求最 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的这种内 在的需求与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 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社团中,大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 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舞台,也调动了大学生 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青团组织要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青年学生的 具体利益,真正赢得青年学生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社团 的繁荣发展。
2、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
校园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 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繁荣和传承,要落实到不同的 层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 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一所高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 团加以传承,这是因为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培养他们 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 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建设是否规范,作用发挥是否正常,对校园文化的 建设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 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3、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育,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 要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基 础上,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学习生活中诞生的学生社团的多样化,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 通过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中介”,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熔思想 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 来,改变过去“你说我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大学生 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 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抓手
学生社团以其具有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使 其在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的同时,也逐步成为高校团学组织推动 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和阵地。当前,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弹性学 制,完全学分制,以及大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都为大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提供了 宽松的外在环境和深厚的内在基础。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社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 必须从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上认识和坚持学生社团建设的方向,增强责任感,全面了解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不断推动学生社团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使素质拓展计划落实在丰富多彩的具体社团活动之中。
二、高校学生社团目前的现状
第四篇:对九一八事变思考
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思考
黑暗、恶劣的九一八事件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它是什么,它是代表着日本对我国无耻地侵略。
在九一八事件的前期,就有三五个日本人通过坐火车来到了我国东北地区。由于东北很多军事装备都是通过日本买的,所以自然而然就和日本有来往,但没想到日本会对我国东北产生了兴趣,我们不知道日本想侵略东北的邪恶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九一八前,日本已经带领一些人住进了东北,其中有几次爆炸事件发生,都是日本的烂手段,给我国的解释是在掩饰自己的恶意,对日本人的狡辩,我国的领导人员都收到消息说日本即将要侵略中国,但没有做任何准备或预防,只留意对方的举动。那时东北军队有二十万人,日本才两万多人,兵器当然是东北居多。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东北军队采取不抵抗手段,这个决定来自于蒋介石和张学良两人。就是因为不抵抗,日本人才更加明显占有东北、控制东北。侵略过程中,日本有攻打到军队,有些正义的军人不服于不抵抗的命令而去攻打日本军,我军几十个士兵杀掉了一百多个日本军,在此看了,我国军队不弱,为什么蒋介石等人那么胆小怕事呢?正因他们的一个错误选择,令我们不仅受到欺辱、而且人受伤害,地区别霸占,这些责任谁能赔偿的了。
为什么日本能轻易侵占东北?在我看来,有两点:
1、日
本的侵略野心,使用了欺骗手段。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我国南京政府有向国际申请裁决,日本制造多种事端谴责是我国的问题为由来推卸责任。即使我国有再多的证据来证明日本军的不是,他们政府那些后台也不用负责,因为他们利用军中领导来为自身抵挡罪孽、抵挡日本政府真正的野心。
2、面对日军的侵略,我国采取了不抵抗方式来面对。我真搞不懂为什么前辈们明知道东北军队是日本军队人数的几倍,还怕他们什么?因为兵器生意上的交易会断掉,难道宁愿要维护两国的交易也不顾国家的安危吗?在日本军侵占当晚,张学良已经向蒋介石报告,问该如何处理,蒋介石说要张学良看着办,蒋介石开始说采取不抵抗,如今说让张学良决定,这不是想推卸责任吗?张学良因为害怕没怎么思考就宣布采取不抵抗方式,出事后指向蒋介石,这不也是想推卸责任吗?他们两个都有责任。
对于九一八事件,应“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以往的失败,后人应该拿来当作教训。我们这些作为后辈的,应当谨记九一八东北被侵占的欺凌,不可以再让他国伤害我国领土与人民。倘若国家再让此事发生,那还对得起因为九一八事件中伟大牺牲的人民吗?最近菲律宾与我国发生黄岩岛事件,菲律宾蓄意挑起事端,引起两国矛盾,但由于菲律宾方面常违背中菲双方此前达成的关于不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共识,不计后果地不断推动事态升级,因此我国对此要做
好各方面准备。国家一定不能再让九一八事件重演历史悲剧了。虽说我国倡导和平共处为原则,但伤害到国家时,不能轻易屈服,要采取抵抗原则,敌不动、我国不动,敌动、我国不能不动。爱国就是不能让别人伤害自国。
肖灿丽
10人力资源
第五篇:保险社团建设的思考
保险社团建设的思考
(重庆市保险学会 李云峰)
【摘要】:保险社团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职能不到位、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保险社团组织是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载体,是保险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平台。加强保险社团建设,要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要求,赋予保险社团独立法人地位;要整合社团资源,形成行业发展的整体合力;要坚持扶持与监管并重,改善和加强监管。
【关键词】:保险社团、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行业自律
1979年中国第一个保险社团组织——中国保险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社团组织建设跨出了第一步。随着国内保险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一批保险学会、保险协会相继成立,并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全国拥有省级保险协会30家(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市级协会193家,拥有省级保险学会28家,地市级学会7家。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学会、保险协会一起,构成了支撑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监管决策系统、发展参谋系统和自律执行系统。
保险社团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职能是政府职能转变中,从政府监管部门中分离出来的服务性、技术性、协调性职能和行业自我管理职能。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正、监督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运行机制”。由此可以看出,保险社团组织的作用就是为行业发展服务,架起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监督和约束企业经营行为,建立起行业自律的体制机制。2004年,中国保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协会意见),为保险协会发展方向、任务和目标以及对协会的基本要求等作了规定,2007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关于加强保险业社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社团指导意见》),一直以来,保险社团组织按照《社团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为行业发展服务、反映行业诉求、规范经营行为,形成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一、保险社团建设的现状。
30多年来,保险社团在保险理论研究、行业标准制定、教育培训、对外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保险社团组织逐步设立阶段。1979年11月至1998年11月,这一阶段,我国第一家保险社团——中国保险学会成立。此后,依托中国人保,先后成立了辽宁、上海、陕西、湖南等20多个保险学会,开展保险理论和实务研究;依托人民银行,先后成立了上海、北京、大连、海南、深圳等15个保险行业协会,督促会员自律,促进行业发展。
第二阶段:保险社团职能作用探索阶段。1998年11月至2004年3月,这一阶段,中国保监会成立,保险社团主管部门由人民银行转变为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这一时期,随着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日益增多,竞争机制逐步引入,监管部门和经营机构要求加强
保险社团建设、发挥保险社团功能的呼声很高,保险社团会员覆盖面不断扩大,对行业的自我管理职能得到行业和社会认可。
第三阶段:保险社团职业化建设阶段。2004年3月至今。这一阶段,中国保监会出台了《社团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保险社团要切实加强自身组织、制度、队伍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提高职业化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结构体系的形成以及功能的分化和重新定位,保险社团逐步向一个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新型的社会结构因素过渡。
虽然经历了三个阶段,但总体来看,保险社团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职能不到位、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功能作用、体制机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保险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社团不受重视,地位低下。长期以来,一些公司认为社团可有可无。有的公司认为建立社团,只是因为监管当局要搭建完整的市场架构,没有实质性意义,把保险社团组织建设看成是监管部门的事,对社团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社团工作不支持,对社团活动不参与,对社团要求的工作任务不传达不落实;对社团组织召开的会议不参加,把保险社团看成是监管部门的附属,是“协勤”、“协军”。还有监管部门不重视,重大行业性会议不通知社团参加,重大监管政策不让社团知晓,把社团看成是各公司的社团,社团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二)、社团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少保险社团,是保险公司一线干部退居二线的过度单位,社团人员年龄偏大,工作上进心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会员公司没有新举措、新思路和新办法。工作上按部就班,不求有所建树,只求平稳过渡,安全退休。有些社团,会员大会、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形同虚设,缺乏民主决策机制;有的社团,什么事情都要等监管部门发了文件、下了通知才去做,缺少主动性、创造性,自我治理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与《社团指导意见》中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社团职业化建设现状与《社团指导意见》的要求不相适应。
员工薪酬标准与职业化建设要求差距很大。目前,大多数社团会长、副会长都是保险公司领导兼任,不在社团领取工资;秘书长是公司派驻,工资及其他福利也在原所在公司领取,在社团只领取定额补贴。其他员工薪酬只能领取远低于秘书长补贴的微薄收入,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有的远远低于一般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干教授的活,拿偏远山区农民的工资。
员工职业规划与人生预期相差甚远。按照现有保险《社团指导意见》,会长、副会长由现任保险公司总经理担任(兼任),秘书长人选可以由业务主管单位提名,也可以由会长、2名以上副会长或3名以上理事提名,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很少或没有从现有秘书处工作人员中提拔。社团专职员工从一般员工成长为部门领导,已经走到了职业尽头,往上就再没有发展空间,不利于员工成长进步,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更不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参加社团工作。
员工专业化水平,与保险行业发展不相适应。保险社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产物,要求内行管理内行,内行服务内行。当前不少保险社团是外行管理和服务内行,外行研究内行。由于社团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一些行业自律工作不到位,对市场反应不敏捷,对违规查处不到位,市场一直在治和乱的交替中演进,整个行业形象在市场的治乱交替中降低了。也由于社团工作人员不专业,对自己研究对象不了解,很难为行业发展和监管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员工薪酬低,一些特殊岗位的员工成天游弋在会员公司之间,借检查出的问题和监管部门的影响,用对在自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权利进行寻租,在会员公司中索要好处,寻找灰色收入。一些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不合规不合法的经营行为,经他们一番和谐的运作,在各公司之间变得和谐了,而整个市场经过一番和谐后变得极不和谐。
三、加强保险社团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保险社团的作用。
1、保险社团组织是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载体。保险社团组织是政府联系保险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使其在社会管理中进一步形成整体合力,是新时期保险社团工作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团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要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这就明确指出保险社团应该在社会管理中提供行业服务,反映行业诉求,规范市场行为,实行行业自律,督促行业自我管理,并进一步形成行业整体合力,协助党和政府管理社会事务。
2、保险社团组织是保险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平台。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政府什么都管的时代即将过去,许多繁杂的社会管理工作将从政府的管理范围内脱离出去,为社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舞台。
保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保险社团组织发挥行业管理的渠道一是开展行业服务。通过行业服务,把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既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又促进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二是开展行业自律。保险业当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不规范,经营主体不理智,竞争手段原始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开展行业自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限减轻监管部门的压力,有利于监管部门在宏观层面加以引导。三是在行业技术层面,对资质认定、技术职称评定、行业标准制定等涉及到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都交由有技术权威的行业社团办理,让真正懂行的专家参与了考核与评定,这不但增强了评定的公正性,而且有效地扼制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四是保险社团组织通过为行业提供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在切实代表好、维护好社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的同时,社团组织利用自身在机制、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对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之间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在政府和市场所不能或不愿做的领域提供社会服务,积极参与市场解决不了、政府管不了的一些社会问题,承接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
(二)整合保险社团资源,发挥保险社团的整体合力。
当前,我国保险社团主要有保险学会,保险行业协会等组织,保险协会、保险学会同属保险社团组织,服务对象都是当地保险市场主体;其工作目标也是一致的,即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为保险业发展服务。但是协会、学会因为职责不同,又各有分工。加强双方的合作,既是发挥保险社团组织作用的需要,也是加强“两会”自身建设的需要。
《社团指导意见》中指出:“保险行业协会是保险业内的自律性组织。其工作宗旨是:督促会员自律,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为会员提供服务,促进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保险协会的基本职责为:自律与服务。重点发挥自律职能,促进市场公平,维护消费公正。《社团指导意见》把保险学会定位于“是从事保险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学术团体。其工作宗旨是:开展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组织保险学术交流,为会员提供服务,促进保险理论繁荣发展。“保险学会的基本职责为:研究与服务。重点发挥研究职能,开展保险理论和政策研究,推动保险理论繁荣发展。同时做好科研鉴定、教材评审、学术信息交流等工作,为会员和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概括起来就是说协会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行业自律的推动者,是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自我管理者,是保险公司执行监管政策的监督者;保险学会是保险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者,市场现状及走向的预测和分析者,行业发展规划的参与者,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监管决策的参谋和助手。
协会、学会都具有相同的工作目标,共同的服务对象,又同属当地保险监管机关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讲,保险协会与学会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会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论证保险市场主体经营实践的科学性、合法性,配合协会自律、维权等工作的开展;协会则可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给学会,作为理论研究的课题,同时还可采用学会的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协会、学会是“利益共同体”。凡是涉及到需要“两会”共同出面维护行业形象的时候,协会与学会必须站在一条战线。保险协会要及时向保险学会通报情况、寻求学会给予理论支持,保险学会要迅速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诠释,必要时学会的刊物还可以出专集刊登有关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化解各种危机,最大程度将坏事变成好事。
目前,保险业正加快从传统保险业向现代保险业迈进,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需要大力加强对于保险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研究,需要保险社团创新思路,互相配合,发挥作用。
(三)、加强社团自身建设,适应新形势下保险业发展需要。
保险社团的建设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协调。保险社团建设的目标是明确保险社团独立法人的地位,促进政府、社团组织、企业三大行为主体各司其职,逐步从过去那种官办模式转变到官管民办上来。
一是要发挥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社团组织实行会长负责制,会员大会要切实履行会员义务,选举出敢于负责的会长,领导社团工作。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要定期研究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社团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秘书处要加大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相关决议。会长、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要进一步提高对保险社团重要性的认识,转变“社团可有可无”的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要把服务会员同社团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管理社团、经营社团、发展社团。
二是要加强社团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秘书处是社团的常设机构,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社团整体素质。推进社团秘书处工作人员职业化,为秘书处工作人员解决好待遇、福利和学习深造等问题,切实为社团工作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工资福利,提供具有发展空间和远景的职业规划,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人才,提高秘书处人员职业化水平。在行业中选拔优秀专业人员充实秘书处工作队伍,根据不同岗位工作性质选拔专业人士,用内行服务内行,管理内行,着重提高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秘书处要围绕保险工作的中心任务和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切实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是改善对社团的监管和指导。要坚持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将保险社团发展纳入保险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将保险社团建设成为组织完善、职能清晰、制度健全、积极有为的社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