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税收征管形势分析与审计对策
地方税收征管形势分析与审计对策
多年来,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级地方政府服务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年度税收收入同比增长的势头明显。但审计发现,国家税赋减负政策与地方税收征管逐年增长的总体矛盾突出,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审计机关的关注。
一、地方税收征管中面临的不利因素
(一)结构性调整和税收政策调整造成税收减少。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扶持小微企业渡过创业成长期,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造成地方税收增长压力骤增。一是高新技术企业逐年增加,使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实力时,成为地方税收的纳税大户,企业按照规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短期内对地方税收有直接的影响。二是起征点调整和个税扣除标准提高及小微企业认定等政策的出台,使地方税收明显减收。为扶持初创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国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辅助政策,让有发展前景的小微型企业和个体户快速成长壮大,扶持规模和扶持期的长短对地方税收有着较大的影响。三是“营改增”政策的调整,使地方税收减少。国家实施“营改增”政策后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地方税收有着较大影响。
(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企业转型造成税收减少。为实现对自然资源精细开发,促成房地产企业健康增长,国家强化了环保监察和抑制房价的各项措施,造成地方税收下滑明显。一是资源开采型企业税收降幅明显。由于受资源储量和开采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加之开采企业近二十年的过度开发,资源逐步枯竭,开采难度和风险增大,企业利润大幅下滑,造成地方税收逐年减少;二是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税收降幅明显。随着国家强力实施环保节能降耗政策,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迫使排污企业购置治污设备治理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部分消耗了企业的粗放盈利,对地方税收形成一定的影响;三是房地产市场疲软造成企业税收下滑明显。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各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较大,加之近几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空间有所压缩。尽管税务机关加大了对房地产企业的税务检查力度,仍无法遏制税费下滑的势头。
(三)市场疲软和重点税源增长滞后造成税收增长放缓。为保持地方税收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将重点税源企业纳入重点服务和适时监控的范围,通过及时征缴重点税源,达到稳定财税收入的目的,虽然重点税源是按级次分成,但对地方收入有着较大影响。一是营业税及附加增长幅度明显放缓,近几年,由于市场不景气,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为地方税收分成形成了阻碍;二是企业所得税增长缓慢,在国家调结构、稳增长的总体要求下,地方重点纳税企业加大了科研力度,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上,短期内对地方税收造成一定影响。
二、地方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结构性减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疲软、地方税收增长与企业盈利增幅不匹配的情况下,地方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执行税收政策不严格,内部监管存在缺陷,出现了税收征管中一些问题的发生。
(一)虚增税收导致财税总收入反映不实。为完成年度税收计划,地方税务机关采取超缴税款、财政列支空转等方法,虚增税收。一是预征税款或超征税款。在税收征管机构难以完成年度税收任务时,为确保当年税收计划完成,让纳税企业提前预缴下一年度税费(或超征税款),造成了虚增当年税收总量和虚增财税收入的事实;二是地方政府替企业纳税或变相减免税收。主要通过财政资金预算列支、暂付形式直接缴纳,以企业的名义缴纳税款等,或者通过税收返还、即征即返、先征后返等形式虚增税收。为了兑现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承诺,以扶持企业调整、发展等名义,将应缴税收按级次分成的地方收入部分,通过财政、税务和部分纳税人联手作假,虚增财税收入;三是以罚代收冲抵企业税款。主要采取税收例行稽查和重点稽查等形式,对稽查中发现的少缴或漏缴税款,通过缴交罚款代替应缴未缴税款,将应按级次分成的税种全部截留至地方,以达到虚增地方财税收入的假象;四是违规设立过渡户(待解户)调节税收总量。通过设立税收过渡户(待解户),在完成税收任务宽裕期,用以汇集超收税款,遇到困难期,则将过渡户(待解户)资金选择适当税种适量解库,以充实财税收入,达到人为控制税收增长目的。
(二)隐瞒税收导致财税总收入归集不实。税收征管档案和统计台账是反映企业纳税情况的基本依据,税务征管部门与部分企业联手,隐瞒部分税收。一是企业税收征管资料要件不全,以图少征税收。按照规定,企业税收征管资料应当真实完整,若缺件、少件,审计核实时难度会加大,甚至难以查实;二是税费结算表的填写和年度结转人为“出错”,以图少征税收。一般纳税企业为逃避欠税追缴,与税收征管员合谋,故意造成税费结算表内容填写不全、数据不准等错误,使表中的数据与勾稽关系无法对应,通过欠税统计台账不记或少记,造成人为减税的事实。
(三)征管缺位导致财税总收入聚集不实。地方税收征管应当实行全覆盖,但部分特殊行业纳税户,采取故意隐瞒不报或少报偷逃税金。一是营业税流失严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凡从事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的行为,都应按照建筑业目录征收营业税。由于上述行业分散、规模小、结算方式灵活且复杂等原因,税收征管难度大,实际纳税金额少;二是房产税征缴乏力,首先是个人和企业的房屋租赁收入,主要以现金交易为主,其隐蔽性让税收征管单位难以及时完成税费征缴。其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出租,虽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但及时纳税的单位却很少;三是个人所得税征管措施不力。该税种虽然采取了委托单位财务代扣代缴,但在实际执行中,企业将工资总额划分为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两部分执行,征税也只对单项工资进行计税,而未将其合并计税,造成少收或不收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则委托财政部门代扣代缴,但单位另行发放的奖金、提成、补助等收入,具有不确定性,未能及时申报纳税,造成征管上的漏洞;四是税务稽查处罚过轻不能警示纳税人。部分纳税人采用无证经营偷逃税款、少申报或不申报藏匿税款等手段,故意隐瞒偷逃,即使税务稽查查处,也只是补缴查明的税款,削弱了税收制度的公平分配作用。
三、地方税收征管审计应当采取的审计方法和策略
在全面了解地方税收征管部门所面临的总体外部形势和突出的税收征管问题情形之下,审计部门在税收征管审计中,应改进方法,加大力度,力争做到审深审透,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握总体目标,紧扣现场审计关键环节,在审计重点上下功夫。审计机关派出的审计组,应根据审计力量和现场审计时间要求,围绕审计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审计。一是审查税收征管的重点环节控制,看程序的合法性、内容的完整性、征管权限的合规性,防止越权执法和执法缺位问题;二是审查税务登记制度的执行情况,看登记手续完备性,防止无故漏登漏管和因纳税登记变化导致税源流失的问题;三是审查纳税申报制度的执行情况,看税收征管资料是否逐月纳税申报,防止不报、少报、漏报问题;四是审查税收分成比例的真实性,看税收征管所辖范围覆盖的全面性、税种解库的准确性与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否相符,防止税款入库总量不及时、不真实的问题;五是审查税收减免政策执行情况,看延期纳税和税收减免审批程序是否规范,防止审批时限超期、违规审批的问题;六是审查税收结算制度,看税款征收、入库、结报情况,防止随意调节税收进度、积压、挪用、截留税款的问题;七是审查票据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看领、用、存管理中是否符合《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规定,防止出现台帐不清、管理不善的问题;八是审查提退税款规定执行情况,关注地方政府有无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防止地方政府与税务部门联手,巧立名目为纳税企业变相输送应纳税额的问题;九是审查税款代扣代缴情况,看代扣代缴或委托代扣代缴经费提取、拨付、使用等程序是否符合规定,防止超比例提取、截留手续费或违规拨付等问题;十是审查税务稽查制度执行情况,看税务处理处罚决定是否符合规定,检查稽查结论的执行力,防止以罚代税、无故减轻处罚等问题。
(二)善于发现疑点,加大延伸力度,在审计难点上下功夫。审计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在账面审计中无法查实的问题,将之列入审计疑点进行管理。待全部审计信息综合后,再将审计疑点逐一分析、解剖,筛选出有价值的审计疑点,重点进行审计延伸调查,可以采取:一是关注地税局征管分局存在的审计疑点,加大对其审计延伸的力度。紧扣税收征管主线,通过对征管分局的税证票据管理、各类台帐管理、企业税收档案管理等资料进行仔细审查核对,发现审计疑点,寻找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管理漏洞,防止企业与地税征管人员联合作弊,出现“人情税”问题;二是关注企业纳税中存在的疑点,加大对纳税企业的审计调查力度。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企业,关注点各不相同,如对资源开采型企业,主要关注资源税、营业税及附加等主要税种缴交情况;对房产开发型企业主要关注土地增值税;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关注企业实际纳税额与当地政府扶持企业之间有无即征即返、政府代替企业纳税等问题。三是关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筛出的审计疑点。针对地税部门税收征管、税源结构、税收分布等特点,及时收集整理税收征管电子数据,充分利用审计软件分析功能,对筛选出的审计疑点逐一核查,确保审计疑点管理无遗漏,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强化结果运用,紧盯监督落实,在审计整改上下功夫。审计结果的运用,可以分三步推进:一是对审计查出的重点问题,按照问题性质,对被审计单位必须整改的内容,用审计决定形式下达,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必要时,可以协助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内容。二是对普遍性问题用审计专报和审计情况反映
上报政府,通过本地政府集中布置、限时办结,为促成审计整改创造条件,以推动被审计单位全面整改。三是难点问题用专题报告上报本级人大,督促被审计单位强制整改。在审计整改中,需要政府多个部门联动,面对历史遗留的难点问题,涉及调整地方人大已出台的有关政策,从政策层面支持审计整改完全落实。(杜官法)
文杜官法(湖北荆门市审计局)来源审计署
第二篇:地方税收征管审计十查十看
地方税收征管审计十查十看
为了搞好对地方税务部门税收征收管理及其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我们在审计实践中探索和总结了对地方税务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供审计同行们参考。主要归纳为十查十看法:
一、检查有无擅自减、免、缓征税款和先征后返问题。看各级政府、财税部门及其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有无以正式文件、政府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电话通知等方式,超越权限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或违反规定擅自减免税收以及以缓代免和先征后返税收问题。
二、检查有无混淆税种造成挪用专项资金、混淆预算级次造成占用省级资金、混淆税款入库级次影响上级收入问题。一是通过审查更正通知书、完税证和汇总缴款书,看是否存在将教育附加、城建税串为其它税种,造成挪用专项资金问题。二是通过审查更正通知书,看是否存在先混库后更正造成占用省级资金问题。三是通过对税收缴款书、完税证汇总缴款书、收入退还书、更正通知书、稽查和检查部门查补的收入、税款过渡户、税费合一户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的审查核对,看地税部门是否存在将省级固定收入税种按共享收入或市县固定收入税种入库,将省与市县共享税种按市县固定收入税种入库,以及改变税种降低省级分享比例等影响省级收入及市级收入的问题。
三、检查有无卖税获取分成问题。看地税计会、征收稽查、检查部门是否存在将税款、查补税款及税收罚款不直接以税收形式入库,而以罚没款等非税收形式缴入财政部门的相关账户,并从财政部门获取分成的问题。
四、检查有无设立税款过渡户和税费合一户问题。通过对国库和地税部门的审计,看税款过渡户和税费合一户的设立、管理和使用情况。一是看地税部门是否存在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立税款过渡户和通过经费户过渡税款问题;二是看是否存在通过税款过渡户和税费合一户混库、卖税、串税问题;三是看是否存在通过税款过渡户和税费合一户延解、积压税款,以及过渡性账户中存在的挪用存款利息、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四是看有无未按规定撤销税务稽查收入账户和税款预储账户问题。
五、检查有无税收不实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地税部门会计统计报表、征管档案、稽查和检查档案等税收资料的审核,看审计税收完成情况。一是看是否存在为压缩税收基数而以误征名义退税、到期税款应征不征、虚报瞒报欠税等隐瞒税收、调节税收问题;二是看是否存在为完成税收任务而跨年、跨月多征或预征“过头税”,直接贷款代企业缴税问题;三是看税收缴款书和更正通知书,是否存在擅自变更、混淆税种,造成各税种收入不实的问题。
六、检查有无税收征管不力造成收入流失问题。一是通过对照工商登记审查纳税申报和税务登记情况,看是否存在由于地税部门税收征管、稽查、检查不严,力度不够,使纳税人不按规定申报税款,造成地税部门漏征漏管税收问题;二是看税收稽查、检查部门对税收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看有无不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收违法案件问题,有无不按“税务决定书”扣缴偷、漏税款及滞纳金问题,对漏税行为是否采取了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对偷税行为是否履行了司法程序;三是看地税部门对企业欠税的管理情况,各市县欠税数额以及地税部门对企业欠税是否按《税收征管法》规定,采取了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七、检查税收票证管理和使用上有无不规范、不合规问题以及有无违反国库管理制度问题。一是看是否存在税收完税证超范围使用和填写不规范问题,是否分税种、分行次填写,填写内容是否存在漏填、简写和省略问题;是否存在不按规定时间报解,造成占压现金,延解税款问题。二是看发货票、印花税票等其它税收票证的管理和使用是否存在不合法、不规范问题。三是通过对税收缴款书、收入退还书、税款更正通知书的审查,看地税部门有无违反逐笔更正制度擅自集中更正税收问题,有无办理税收退库不履行会签制度等违反国库管理制度的问题。
八、检查地方税收法规和地税部门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看地方税收法规的合法性,有无不符合国家规定范围和标准的法规或条款,有无对中央和省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二是看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征、管、查各方面及各具体环节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审核、会签等管理制度,执行是否严格、有效,是否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对税收征管有哪些不利影响。
九、检查手续费和业务费管理和使用问题。一是看手续费和业务费是否存在自行提取的问题;二是看手续费和业务费是否存在以改变税种、扩大基数、提高比例、假冒委托等方式多向财政结算的问题;三是看手续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将手续费用于补充机关经费、乱发奖金、购买汽车、购建装修高档办公楼等问题。
十、检查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主要看收入和支出是否合法,预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会计核算是否真实,账表是否相符,有无乱开账户,搞账外账,私设小金库问题;有无固定资产不入账;有无违反规定挤占、挪用税收专项经费问题;有无有禁不止,铺张浪费国家资财的问题。
第三篇:当前税收形势分析及对策
当前税收形势分析及对策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我市的各个行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给全年的组织收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到底应该如何判断和把握当前的形势?在税收工作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每一个地税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全面分析税收形势
1、全市地税收入情况。今年1-2月,全市累计入库地方税收7.9亿元,其中1月份入库5.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同比增收1.74亿元,实现了开门红;2月份入库2.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8%,增收1333万元。①分级次看,1月份中、省级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7.12%和45.76%,市、县级同比增长24.46%和5.16%;2月份,省、市和县级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37.6%和3.57%,而中央级收入由于企业所得税减收,同比下降14.01%。②分税种看,1月份,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五大主体税种共入库54843万元,占当月税收收入比重为97.68%。进入2月份,收入进度明显放缓,五大主体税种仅入库2.2063亿元,占当月税收比重为96.32%;其中个人所得税、城建税、营业税和资源税同比分别增长88.85%、53.96%、14.93%和2.88%,共计增收3632万元;但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40.41%,减收3007万元。③分区域看,南北收入比重悬殊较大。1月份,北六县区局及市直属分局入库税收收入占96.43%,南部六县局仅占3.57%;2月份,该比例为96.93%和3.07%。
2、全省地税收入情况。截至2月底累计实现地方税收62.27亿元,同比增长7.08%,增收4.12亿元,增幅在全国36个征收单位中排名第八。与去年同期相比,税收增幅大幅回落,其中1月份增幅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2月份下降15个百分点。①分级次看,中央、省、市各级次收入均有增长,增幅均呈不同程度回落,中央级收入相对增长较快。②分地区看,关中和陕南地区的税收收入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xx保持较高增幅,同比增长31.15%;陕北地区的收入比重占22.88%,收入增幅为17.4%,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西安、铜川等市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③从主要税种完成情况看,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等税种均出现了负增长。
3、全国地税收入情况。1月份全国36个省市地税收入呈现平均5%的负增长,其中有7个省负增长在10%以上,北京、上海、江苏等大省均出现了负增长。2月份仅12个省同比出现平均8%的减收,其中上海、广东等收入大省仍然为负增长。由于前两月全国地方税收同比下降1.6%,总体看形势依然严峻。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税收形势,我们既不能无动于衷、无所作为,也不能惊慌失措、盲目应对。当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观察、认真分析、积极应对,做出符合实际、着眼长远的科学判断和决策。
分析当前形势,从宏观讲有三大困扰、四大希望,从微观讲有五大不利因素,六大增收因素。
1、三大困扰
一是从全市经济来看,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对我市以能源化工产品外输为主的经济带来严重冲击,集中表现为能化产品市场萎缩、价格暴跌、利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市场需求不旺,投资和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建筑业、运输业效益下滑。地税收入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从税收政策以及税源增减变化来看,今年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将会使增值税减收,进而造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收;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标准、开征能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和煤炭环保基金,将使企业所得税减收;神朔铁路营业税纳税地点调整、住房转让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的翘尾因素将造成今年硬性减收。由于高速公路、破五难以及两法合并等带来的一次性税收都将成为重大减收因素。
三是从收入任务整体水平来看,近年来税收一直保持35%以上的增幅,特别是2008年超过了50%。在作为税收基础的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的形势下,使组织收入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完成18%甚至更高增长目标的难度很大。
2、四大希望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对xx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促进xx跨越发展的27条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对于我市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带来难得的机遇。
二是我市自身产业优势明显,税收增长有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我市主要化工项目基本上都配置矿产资源,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强,许多项目由于准备充分和认真对接,已经具备了开工条件。这些都将
给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税源保证。
三是我们全体地税队伍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多年来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实现了队伍整体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岗位技能的大幅提高,积蓄了强大的工作力量,打造了一支能在关键时刻用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的精锐之师,这是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
四是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税收征管经验。通
过多年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发展创新,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税收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为应对危机、抵御风险、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3、五大不利因素
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煤炭、原油以及相关化工产品市场萎缩,价格不断下跌,产量也不断减少,能源化工和电力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利润不断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势必影响我市地方税收收入。
二是由于去年加大了企业所得税的按月或按季预缴,企业的利润较多地体现在了2008年,在原油、煤炭价格暴跌的情况下,2009年企业所得税将会有明显减收。
三是2009年新增值税条例实施后,据国税部门测算,我市增值税全年将减收24亿元,将使城建税同比减收。
四是神朔铁路按运营里程比例4∶6分别向陕西省和山西省缴纳,以及煤炭滞销、运输减少,将造成交通运输营业税合计减收1.8亿元。
五是由于去年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和“破五难、查三漏”活动补征和查补2007年的一部分税款,2009年没有这些收入;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提高以及2009年公司职员全面减薪,吴定高速公路一次性税源、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企业亏损以及增值税转型、优惠政策落实等,都将带来较大幅度的减收。
4、六大增收因素
从经济因素方面来看:据我市2009年至2015年发展规划和xx市发改委测算,2009年xxgdp预期增长18%(不变价),总量达到1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100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64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5亿元,增长18.1%。据此预计将增加地税收入近11亿元。
①2010年底前国家将累计投入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市也将迎来固定资产投资高潮。2009年全市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及重大前期项目120个,其中重点建设项目85个,重大前期项目35个,项目投资2009年计划为778亿元,比2008年计划投资510亿元增长52.55%,增加投资268亿元,按照近年来每增加100元投资可增加1.6元地方税收规律测算,2009年增加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可增收税款4.28亿元,主要为建安营业税。
②2009年xx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5.82亿元,增速为13.7%,第三产业增收税款为2.57亿元,其中营业税增收1.57亿元。
③2009年xx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89.38亿元(除建筑业),增收税款约为4.15亿元,其中:营业税为5487万元,企业所得税为12879万元,个人所得税为8005万元,城建税为5738万元,其他各税为9400万元。
从税收政策方面来看:
④2009年,国家如果将煤炭、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现行“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我市税收的稳定增长将起决定作用。据测算,如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率按5%计征,煤炭资源税税率按2%计算,煤炭和原油、天然气可增收资源税12.04亿元;如煤炭资源税率按4%计算,可增收20.87亿元。
从征管因素来看:
⑤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力营造部门综合治税局面,将对税收收入的增收有重要作用。
⑥强化征管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加强对漏征漏管户管理,进一步挖掘增收潜力,提高税收征收率,继续加快三大体系建设,加强数据大集中比对,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建立地方税收征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也将带来一定的增收。
三、应对措施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促进发展。面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地税寄予厚望,均要求地税保持18%以上甚至更高的增长。尽管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我们仍然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地税收入一定会有扎实的增长基础;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万众一心、共同努力,全系统内强管理,堵漏增收,外强服务,促进发展,一定会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为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构建和谐xx做出更大贡献。
1、深调研,摸情况,全面开展“加强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千户企业走访”活动,全力以赴促增长。坚持“内强征管、外强服务”的工作策略,妥善地处理好征管与服务的关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与企业共同克难,做支持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期由市局领导班子带队分8个小组深入全市1000户企业调查研究,深入调查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和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政策带来的机遇,客观分析企业全年税收负担的变化和变化原因,全面了解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以及应对措施,并为企业走出困境、开拓市场出谋划策。研究和制定加强纳税服务的措施,帮助企业排忧解困、渡过难关,培育和壮大地方骨干财源。
2、抓贯彻,给优惠,全力支持我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积极宣传和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中央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以及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优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各项税收优惠,竭尽所能的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在支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上发挥关键作用。
3、定措施,保收入,以六要、六抓、六个重点促收入。要细化日常管理,进一步强化税源的监控,不断扩大重点税源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收入比重,做到管大控中不放小,把各项税源管严、管实、管到位,增强税源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实行促收良性机制,采取“六要”(向信息化要收入、向干部素质要收入、向税源管理要收入、向重点税源要收入、向精细化管理要收入、向税务稽查要收入)、“六抓”(抓大不放小、抓老不放新、抓粗不放细、抓公不放私、抓城不放乡、抓新欠不放旧欠)等有力措施。要围绕六个促收重点深抓深挖:①加强所得税汇算,如汇算后预征额达不到应纳税额的,要坚决予以补征到位。②对房产租赁进行地毯式排查,彻底清理隐蔽出租房屋的房产税、营业税。积极争取长庆等土地使用税政策,保证土地使用税征收到位。③发票管理和发票检查,对违法行为要一查到底,严厉打击,该处罚的处罚,该法办的法办。④交通运输业,加大源泉控管力度,杜绝税款跑冒滴漏。⑤装潢业和装修业,加强摸排调查,串街入户,把个人房屋装潢和装修营业税及时足额入库。⑥开展重点行业检查和专项稽查,出重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4、抓部署,抓落实,以层层落实、级级考核促收入。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态势,切实加强税收分析预测,科学分配落实各项收入计划。并根据税源实际,科学分解到每一个管理员身上,量化考核到每一个岗位,实行按月考核,确保收入进度。严格组织收入原则,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或违法征收税款,做到依法征缴,应收尽收。
5、抓机制,强互动,以四位一体互动机制促收入。加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实行市、县、所三级纵向联动,相关部门按时限、按职责和按流程严格履行到位。深化税收税源分析,准确掌握经济发展态势,掌握税源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加强税源动态监控,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专项检查和税务稽查,堵塞征管漏洞。实现分析科学性、监控有效性、评估针对性、稽查准确性的环环相扣、有机统一,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
6、抓调研,争政策,努力争取政策性增收。进行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类型之间的宏观和微观税负差异和弹性分析,积极建言献策,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顺利转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培育和壮大地方骨干财源。要加强政策研究,挖掘政策潜力,增加地方财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形成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
第四篇:浅议加强煤炭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
浅议加强煤炭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
河曲县地方税务局张满贵刘剑英
煤炭是河曲县的主导产业。多年来,煤炭产业对河曲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煤炭行业交纳的税费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煤炭行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个人承包经营煤矿的出现,给煤炭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难度。一些经营主体纳税意识淡薄,瞒报产量,现金交易不入账,不建帐或帐外设帐,乱摊乱挤成本和费用,造成税收的流失。针对煤矿企业存在纳税户分散、私营企业较多、产量难以掌握、平均税负较低等特点,税收管理不规范、税源监控不得力是煤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外部管理入手。
1.通过安监部门提供的核定开采能力及当年的开采计划,结合煤矿上年的产量,核实和核定煤矿当年的产量。同时可参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定的当年动用储量计划,核定其当年的产量。
2.通过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工资总额和用电量、火工品消耗量以及坑木等矿用消费品的消耗量测定煤矿的产量,然后与企业帐务记载的产量相核对。
3.通过检查煤矿销售煤炭的过磅单,掌握煤炭的销售量,并与企业的生产报表、销售报表、入库单、出库单、销售合同等相关资料进行比对,核实企业的产量和销量。
4.对个体承包煤矿派驻专管员,蹲点监控,了解和掌握煤矿的真实产量并由此推算全年的产量,随时与煤矿记载的产量相核对。
二、加强对煤炭企业所得税的征管。
煤炭企业所得税是目前税收流失较多的一个税种,特别是在煤炭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下,所得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调节功能,成为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必须下大力加强征管。
1.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设立财务机构,安排专职人员,建立有关制度,实行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账簿、报表、原始凭证及反映产量、销量的台账、小票要齐全,并严禁帐外设账。税务机关要对煤矿执行财务制度的情况进行随时检查,凡有账外账、两本账,或虽有帐务但很不健全的,弄虚作假的,轻者可督促其改正,补交税款,情节较重的除补缴税款外,要实施严厉处罚。
2.税务机关要在核定产量的前提下,加强对所得税的监管,根据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对各类煤矿的采煤成本及相关费用进行合理测定,精细管理,建立煤价与税收联动机制,在合理界定煤炭收益与成本的基础上,实行科学严格的征管方式,保持煤矿及煤矿之间合理的税负水平。
3.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政策,严格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对隐瞒或少计收入,虚列成本,乱摊乱挤成本及费用,将个人家庭消费及其它不合理开支计入成本费用的,要严格审核剔除,不能在税前列支的严禁税前列支,以维护成本的真实性,确保所得税应收尽收。
4.对实行所得税按附征率计征的煤炭企业,要随着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的波动,适时调整应税所得率,可试行与价格联动的阶梯式纯益率计征法,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保证纳税企业合理的负担水平,促进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具体计征率由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测定。
三、加强日常征管和税务稽查。
对煤炭行业的税收征管,要按照科学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征管理念、征管模式、征管方法和征管手段,建立科学严密无缝的煤炭税收征管体制和机制。
1.所有外销的煤炭,都必须持由煤炭销售公司统一结算,禁止销售不入账。
2.税务机关要加强与煤炭销售公司的配合。凡办理税务登记并正常生产经营的煤炭企业,由税务部门向煤炭销售公司提供企业名单。煤炭销售公司应按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单签订销售合同并发售出库单。煤炭销售公司要建立煤炭销售台帐,详细登记销售煤炭的纳税人名称及销售数量,并定期通报税务机关。为获取准确翔实的涉税资料,及时掌握签订合同、销售数量、缴纳基金等信息,与企业申报纳税的情况相对照,判断企业是否如实申报。也可探讨与煤炭公司建立委托代征关系,从源头上堵塞现金交易、倒票行为和不开票结算形成的税收漏洞。同时可依托煤运公司的营业站点,对各项煤炭税费实行一个口径、一次统验,对煤炭的过磅、验票、计价、纳税实行集中管理.3.加强对煤矿纳税情况的分析和评估。要根据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当期销售价格、行业税负情况、企业纳税记录,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纳税评估。在此基础上,按月编制分析报告,对重点煤炭企业和个体承包煤矿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评价,为税收征管和稽查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加强税法宣传教育,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
加强税法宣传和教育,增强纳税人诚信纳税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是搞好煤炭行业税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煤炭
行业税收流失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要深化税法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的纳税意识和诚信意识,优化税收征管环境。税务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税收法律和政策,让税法广泛普及和深入人心,同时要大力表彰依法诚信纳税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为其建立诚信纳税档案。
2.国、地两税要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治税环境。在联手打造诚信纳税环境的同时,国、地两税要建立每季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情报资源的对接机制和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交换,定期互通稽查和案件立查情况。
3.与县国土资源局、安监局、公安局、工商局、审计局、煤炭销售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开展税收环境整治和税收执法检查,在资源整合、安全监管、税案查处、证照管理、审计监督、对外销售等方面为税收执法提供相关协助,编织反偷逃税的网络。
4.完善征管措施,提高税收监控质量。加强煤炭市场的税收控管必须研究其经营特点和经营规律,准确掌握其经营机制和经营效益,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一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巡回检查掌握煤矿开采业户的情况,测算其经营收益,进而确定其应纳税款。二是有重点的进行外出调查,掌握煤炭市场经营、外销途经和市场经营的规律,煤炭市场销售价格,确定合理的税收管理措施。三是强化内部管理,明确责任,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变定点监控为适时监控,及时做到煤炭税源的全方位监督,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第五篇:论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论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税收征管模式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主体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传统税收征管制度和征管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税收征管模式结构由传统的“一人进厂,各税统管”的“保姆式”征管模式,逐步向税收专业化管理转变。
一、传统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征收问题
1、尽管我局在推行网上申报、房地产一体化、网络开票、三方协议扣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纳税人是“上门申报”,申报往往流于形式。在申报手续仍然繁琐的背景下,大量的业务量集中到办税服务厅中,集中在被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必然导致审核极为粗糙、流于形式。
2、“集中征收”覆盖面有限。在交通不便的农村乡镇不切实际,即使得税务部门要在中心乡镇建设相应的办公和住宿用房,增加不少投入,仍不方便周围乡镇纳税人缴税,而且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个体户往往不主动上门纳税,税务人员集中在中心乡镇,就会导致征管力量薄弱,税收流失严重。
(二)税收征管问题
1、档案问题。征管档案是税收工作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档案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料不齐全、文书填写不规范、执法程序 1
错误等问题比较严重。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由各分局保管,造成档案遗失、档案利用不高、查阅困难。
2、税管员工作负担问题。目前税源管理方法是管理员划片管户,“一人进场,各税统管”,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管理员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被动局面;同时管理员大部分的精力被消耗在催报催缴、办理涉税事项、填报各类报表等事务性工作中,无暇顾及重点业户的核心税源管理工作。
3、税管员执法风险问题。管理员对其所管辖的纳税人从成立到注销,统包统揽,权力过大,隐性风险巨大,无法监控,不符合税收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从强化管理、保护队伍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税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4、征管流程问题。税费征管信息系统上线后,业务流程只针对系统流程,但相应的业务规程没有出台,以致在征管当中,同一件涉税事项既要走系统流程,又要走纸质文书流程,并且各市县的业务流程不一致,加重纳税人负担,税务工作繁琐,效率低下。
5、人员素质问题。(1)系统操作不精通,许多税务工作者不熟悉新系统,不能有效的利用系统进行管理,数据利用率不高。(2)业务不精通,税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及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每个管理员的管户情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实现对片区内各行业、各类型的纳税人均能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6、奖励机制问题。现阶段我们很难通过具体的指标、方法去评价考核其管理质量,容易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的情
况,很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部分税务人员对工作敷衍拖延,个别人员出现“混日子”的工作态度;同时在制度建设上也存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管理员的考核乏力等问题。
7、纳税服务问题。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被动型的管理,存在着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措施针对性不强,缺乏对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管理与服务脱节等问题,使其无法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深层次高效率的纳税服务。
(三)机构职能问题
目前我省实行机构改革后,税源征收管理主要有三个机构执行:一是纳税服务管理局,负责全市的税款征收工作,二是局属各分局,负责管辖区内的纳税人管理,实施日常管理事项工作。三是纳税评估管理局,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和评定工作。目前分局内部是按管片制划分管户,税管员对管辖区内的纳税人所有涉税事项进行管理,即“包户到人、各事统管”。
在管辖范围划分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行业、重点税源和属地划分管辖范围,二是按属地划分关系片区。第一种方式有利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但容易造成管户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第二种方式不利于行业、重点税源的集中管理,不能实现专业化管理。
(四)系统问题
1、数据质量问题。数据是信息管税的基础,但目前基层信息采集随意性大、涉税信息数量少、质量差、数据利用率低。税收征管人员普遍只重视纳税人的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和发票数据等信
息的收集,忽视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情况、财产情况、银行存款以及会计核算等信息的采集,很多纳税申报表以外的指标,只能通过手工采集,不利于通过计算机进行涉税信息评估分析。
2、系统功能问题。新税费征管信息系统上线后,纳税评估、风险管理、定期定额核定等模块还没有设置或利用。系统实现申报征收功能,但在数据的查询、利用、分析方面的功能仍有待提高。
二、新税收征管模式
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实现新时期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目标。只有创新税收管理员方式,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才能破解当前税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一)调整机构职能,深化税源分类管理
调整属地管理模式,实行按行业、规模、属地相结合的划分方法。原则上对纳税户分散、税源规模较小的农村片区,一般采取按属地管理划分方式,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按业务类属实行分组分岗管理;对纳税户较多且大企业集中、税源规模较大的分局,可采取不同规模税源或行业的分类管理,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同样按业务类属实行分组分岗管理。
(二)合理设定岗位职责,实行按业务分岗管理
打破基层一线征管机构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方式,对基层征收、管理序列的业务按照前后台相互衔接、上下业务相互对应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调整岗责体系,实行按业务分岗管理。将基
层现行征管序列业务划分为征收服务、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综合管理四大类,按照四类业务所涉及的事项设置岗位,实行分岗管事。
(三)完善工作流程,实行流程化管理
工作职责重新分解,业务流程重新调整,管理模式转型后,工作职责按照“管户”变“管事”进行了重新划分。通过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等设计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在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之前,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咨询,通过便捷的申报、办税渠道等为纳税人提供各类服务。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后,税务部门主要负责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全面审核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选择有疑点的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
(四)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促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信息共享是建立和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支撑。必须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一是提高系统的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二是完善系统功能,为专业化管理方式提供技术支持。三是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工作脱节,避免出现漏洞,提高管理效能。四是提高信息利用率,落实信息管税各项工作任务。五是疏通社会涉税信息传递渠道,拓宽第三方信息来源。
(五)以核查申报数据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强化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工作作用大,能更多地发现问题,为税收征管服务。一是建立各行业不同的纳税评估模型,分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
析,提出疑点信息,找出评估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二是开展多种联动评估工作,建立相关预警指标,参照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对指标差异较大的纳税户进行评估;三是建立评估长效管理机制,针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强行业管理。征管部门定期总结分析评估发现的税收管理隐患,推动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评估一个行业促进一个行业的管理,评估一个地区提升一个地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建立防范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
(六)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
根据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立能力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明确各类管理岗位的业务技能、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等。根据岗位能力标准,对管理人才进行分类,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强化分类培训。按照“岗位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岗位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能力操作与训练。优化人员配置,将各类管理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税源管理岗位上。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空间。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