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移民评估报告(写写帮整理)
朱球 注明:斜体部分为 资料引用
涌现了许多感人的移民搬迁故事。无疑在各层面政策的保障,以及地方政府的极力簇拥下,大部分移民相信自己搬迁之后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他们相信从此会过上安定的生活,于是牺牲了自己的部分利益,主动的搬迁到了政府部门预先安置的搬迁地。本次三峡移民有三次大规模的搬迁,移民安置地区:长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11个省市。
历时18年,本次移民工作顺利的完成。但这以后的移民工作然再继续
中、、、、、、二、移民政策评估
(一)三峡项目确立时移民政策评估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以赞成票:1767票;反对票:177票;弃权:664票;未投:25票通过次决议。到此,三峡项目获得通过并着手开始建设。在《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中第六条、关于水库移民、生态环境和人防问题(一)水库移民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三峡水库移民,量大面广,据一九八五年统计,淹没区人口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人,淹没耕地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亩,涉及川鄂两省十九个县(市)。安置区经济不发达,土地资源有限,移民安置又涉及社会、经济以及生态与环境问题,这是兴建三峡工程中一个关键的和困难的问题。中央和地方对此都十分重视,社会各界也很关注。
为探索解决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途径,一九八五年国务院决定在三峡库区进行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改变过去一次性赔偿的办法,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六年多来,川鄂两省有关县、市进行了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对农村移民安置、城镇及工厂搬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作了探索,受到了库区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试点经验表明,开发性移民大大优越于过去的赔偿性移民,利用移民计划的投资,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资金,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积极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努力拓展移民环境容量,同时安置好移民,使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得
到较好的安排。试点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各级领导做好移民工作的信心。
从目前的情况看,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也还有一些有利因素:一是百分之五
十四以上的城镇居民,基本上可从事原来的职业,农村移民的数量不到总数的一半;二是农村移民和被淹的土地、、、、、、上述决议明文指出三峡移民工作量大、难度大,并已提前进行开发性三峡移
民试点工作,改变过去一次性赔偿的办法,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对移民工作的优劣进行了有力的比对,分析精辟、简要,为后面三峡移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无疑,中央决策层对于三峡项目建设可能对两岸移民的情况已进行了事前评估,充分验证其可行性大,具有操作性,而这个五次表决才得以通过的决议也是三峡移民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保障。因此三峡项目确立时移民政策可谓做得很充分!
(二)三峡项目建设期移民政策评估
为鼓励三峡地区居民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国家广播媒体积极配合,在某一段
时间集体打出口号:“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与此同时,1993年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紧接着中央出台有关移民政策,同时颁布:“关于资助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各地方也接连出台措施进一步相应国家的号召,例如:重庆市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等。上述条例、政策中最主要的表现有两块:一块是对移民安置的补贴;另一块是对三峡库区企业的安置以及企业短期的优待。例如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有以下:对库区移民实行“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基本政策,即每年从三峡电站发电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扶持库区。从1996年至2003年,对三峡库区内资企业的开发性移民建设项目,实行每年核定1亿美元进口自用物资额度,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返还、、、、、、、、以上政策的实施,对三峡库区的移民工作带来了政策以及法律上的保障,于
是当初部分坚持不搬迁的移民很快的放弃了固有的坚持,很多人相信自己今后能过上更加稳定的生活。正是1993年来相关一些列政策的出台,才使得在1993-2004年期间,国家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工作能顺利开展,将近70万的移民送到了他们的新家,而且整个移民放映良好,上述政策的作用不可磨灭!
(三)移民安置后政策评估
根据2010年网易新闻的相关报道:中央先后拿出6亿多元专项资金,培训
移民30余万人,资助4万余名移民子女接受中职学历教育,其中六成参训移民实现了上岗再就业。统计显示,2009年,仅重庆库区就新增移民就业5.8万多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由过去最高峰近20%下降到8%,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31元,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为4998元,同比增幅均超过10个百分点。重庆市统计显示,三峡库区GDP增速已连续4年超过重庆全市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重庆库区GDP增长19.1%,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1%。重庆市人民政府资料显示:2006年,重庆市所属的三峡库区15个区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90亿元,比二期移民结束时的2003年分别增长41.5%和72.7%。
上述资料显示的完全是一边祥和、经济发展飞速的三峡库区。但是,查阅
重庆日报公布的《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 却发现:2000-2006年六年期间,三峡库区连续六次出现“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外部地区),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同样,根据三峡移民第三大安置地区的兰州人民政府于2005-05-11关于“永州三峡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却显示:有11%的家庭反映受本地人歧视,有56%的家庭反映不适应迁入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永州安置三峡移民1186人,到各级政府部门上访人数累计达128人次。再有根据 湖南 的首批“入湘”三峡移民经济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2002年7月23日)作者重点阐述了资金补贴以及生活安置费用的探讨,引用作者的话:补贴的费用是,土木
结构200元/m2;砖瓦结构280元/ m2。(普通砖瓦结构,建筑造价为2850元/ m2)
那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国家政策一般是颁布于1993年,按照政策的规定,其有效力期限为1993-2003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失效,以及各地方政府对于三峡移民工作重点的转移,许多国家当初规定的补助和保障无法获得,加上移民工作后续力量的不足和个别地方政府工作上忽视,到目前为止,可见的各种报
道中已有近6000余名移民“回流”。资料显示:随着国家政策的到期,原来的一些资助项目由于缺少国家财政的支持,资金数量严重缺乏,补助项目资金不到之前的1/3,而地方政府亦无法拿出巨额的收入来支撑库区的后续发展,于是出现极其严重的所谓“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而连续六年的产业空心化,对于一个急需要安定,正处于过渡的库区移民,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总的来说,三峡移民安置之后,后续政策严重不足加上地方政府对于后续政策的缺乏,诸多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甚至出现“万州万人打砸事件”,而地方政府却将此些事件完全隐瞒!更可见移民工作后期的政策问题。
三、综合评估意见
根据先前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我国政府于移民中前期投入的财力、物力可谓巨大。但,由于移民工作的特殊性,国家相关政策仅仅10年的有效期限,完全无法促使一个健全、经济发展平稳的移民库区建设,作为当前的决策者,我们必须意识到此次移民工作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努力促使后续政策的跟进以及对失效政策的总结,不断改变政策的内容,号召各地方政府不间断的加强对库区经济的扶持,才是彻底解决移民后续生活问题的唯一方法!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该始终如一的大力支持库区经济的发展,对于资金方面的不足,可以积极向中央反映,吸取移民工作中期的成功经验,以实际为出发点,积极寻求可能的途径,建设一个创新性的库区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篇:三峡移民政策体系
三峡开发性移民政策体系
中国政府在总结过去水库移民长期实施赔偿性移民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性移民方针,并首先在三峡工程移民中系统实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
1、开发性移民的基本政策
所谓基本政策,就是对移民工作具有长期稳定的指导意义,能够从根本上起到规范和推动作用的政策。三峡工程移民的基本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务院颁发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用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国家对单项工程制定法规,这在我国水库移民史上是第一次。作为基本政策,该条例分7章64条,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总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管理体制、农村移民、城市及企业迁建、基础和专业设施复建、淹没区及安置区的管理、扶持措施、奖罚制度等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从而使三峡工程库区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在条例中,围绕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国家赋予三峡工程移民十几项扶持措施,大体有:(1)建立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湖北省、重庆市使用;(2)三峡电站投产后,交纳税款留给地方的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湖北省重庆市;(3)三峡电站投产后,对三峡库区用电优先安排;(4)库区有水电资源的市县,优先列为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并对其建设予以扶植;(5)坝区、库区淹没的土地按应纳税额的40%征收,城镇企业搬迁等占用土地,按规定纳税后全部上交再全部返还,用于农村移民安置;(6)库区具备一定条件的县、区优先列入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予以扶持;(7)安置农村移民开发的土地和新办的企业,依法减免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企业所得税;(8)中央和库区所在地的省、市政府,在安排建设项目或分配资金时,对库区给予倾斜和照顾等等。
第二,确定“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从组织上确保开发性移民方针的贯彻落实。从中央到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所在的省、市、县及乡镇,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专门的移民工作机构,并增配领导职数,专门分管移民工作,强化各级政府责任。
第三,由国家计委编制三峡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为三峡库区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
第四,号召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要求国务院各部委在安排计划时结合库区移民,多摆些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部门,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三峡库区各县(市)的经济、技术合作。并且每1-2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
2、开发性移民的辅助政策
所谓辅助政策,就是除了事关全局,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基本政策之外,根据移民工作实际,出台一些临时性、阶段性的政策。三峡工程移民实施以来,围绕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临时扶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为了帮助库区淹没企业结合技改进行搬迁,国家从1995年到2002年,每年给三峡库区安排5亿元的技改专项贷款。
--为了支持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八五”期间,国家计委每年安排1亿元以工代赈资金,用于三峡库区大农业开发。“九五”期间,每年安排2亿元的以工代赈资金,重点用于大农业开发、江河治理和水利项目。
--为帮助三峡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国家从1996年到2003年底,对三峡库区内合资企业的开发性移民建设项目,每年给予1亿美元进口自用物资免征关税的减免额度。
--为了促进对口支援和淹没企业迁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给予重庆市每年15亿元的联营专贷和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为了鼓励移民开垦荒地,国家对移民开垦荒地所得的农业收入,从取得收入年份起,3年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为了鼓励企业多安置移民,国家规定,凡安置移民的人数起过企业从业人员60%的,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3年期满后,如第二次招收移民,人数占企业原有人数30%时,还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为了减轻移民负担,提高开发能力,国家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项目涉及到的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并酌情作出了停收、缓收、免收的处理。--为了做好淹没企业搬迁结构调整工作,国家对搬迁企业在破产或关闭前为维持生产经营向职工筹措的资金,可按企业所欠职工工资的办法处理。对造成的银行债务损失,可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予以核销。需核销的银行债务损失,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后,按纳入全国呆坏账核销总规模;对因企业破产、关闭而使地方财政减少的收入,由财政、税务等部门核定数额后,可按照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由中央财政采取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适当补助,时限4年;对口支援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兼并1998年底前亏损的三峡库区国有、集体搬迁工矿企业,在落实还款计划的前提下,以搬迁企业1998年底贷款余额为限,经商债权银行同意,免除以前的全部欠息,并在今后3至5年的还款期内继续免收利息。
以上政策的实施和不断充实完善,不仅为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开发性移民更具有内在的驱动力。
第三篇: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
评估项目名称:三峡移民工作
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王国建
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2月8日
一.评估对象:
三峡工程中移民的安排措施,安置移民后的生活及安置地政府工作状况
二.被评政策信息的收集
坚持依法移民是三峡移民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认真进行研讨和探索。重庆市直辖以后,担负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这一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尽快建章立法,规范移民搬迁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库区各级政府及移民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依法移民方面努力探索实践,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促使移民政策法规工作全面起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抓基础,建章立法,促使移民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抓重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抓保障,加强移民法律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抓焦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宣传。
出自:“坚持依法移民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市三峡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纪实”作者:郎诚三峡移民工作也是我国水库移民工作发展与进步的缩影。三峡移民安置遵循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国内第一次引入环境容量的概念,根据库区生态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移民安置规划和有关政策。在移民安置方式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探索了完善移民社会保障的试点,促进了124.55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及其生产生活恢复。
在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库区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移民和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已经作出开展后续工作的决策。
出自:“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三峡移民政策在探索中完善”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三峡工程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1985
年至1992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进行了8年试点,199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至1997
年10月底,在开发性移民方针指引下,一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保证
了大江截流的如期实现。大规模实施5年间,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性移民方针日益深人人心。实践证明,开发性移民方针是能够使水库移民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方针,是“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
史负责”的方针。开发性移民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对水库淹没的公私财产进行补偿的原
则,即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
对三峡水库移民的补偿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新旧差价性补偿,这样补偿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移民在新搬迁的地方按照原标准(砖混结构)、原规模(原面积),盖起一栋新的住房。
第二种类型是适当发展性补偿,这类补偿主要体现在对受淹城市、县城和集
镇在搬迁后的新城镇的占地规模上,还体现在对新城镇用水、用电容量及设施的补偿上。
第三种类型是动态增长性补偿,开发性移民与赔偿性移民的根本区别之一就
是考虑了动态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的动态
增长;另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补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
素。
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地搞好淹没线以下的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也可以说
这是计算水库移民补偿性投资的基础,是执行好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的基础。
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执行好这个原则,关键
是要处理好搬迁与发展的关系。库区移民安置是加速库区经济发展的难得机
遇,三峡库区许多县(区),都把移民工作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移民安置
带动库区经济发展,以库区经济发展促进移民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出自:“简论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
三.被评政策信息的分析
三峡工程移民实行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
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从安置地的远近可粗略地分为:外地后靠安置(县
内)和外迁安置(出县、出省市)两大类。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与安置地的经济、文化、习俗、语言等生活环境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相对容易,是
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具体分布如下:
1、基本实现“稳得住”,社区归属感有待加强
(一)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
调查表明,多数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愿意外迁;也有移民认为是为了国家的大局,不得不外迁。
(二)移民的社区归属感有待提高
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感觉。移民
对安置地文化习俗的适应性,移民对搬迁后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移民对当地政
府的帮扶政策的评价。
2、移民贫困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采取“以农为本、以土为本”的原则,移民的贫困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一)绝对贫困
三峡库库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交通困难,文化落
后。这些因素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与进步。这是自然原因。同时,由于三峡工程
较长时间处于论证阶段,国家对库区的投入受到限制。
(二)相对贫困
移民迁入后,安置地比迁出地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是
选择安置地的基本条件。这样,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在绝对贫困之上又存在相对
贫困。
3、移民特殊身份意识浓,依赖心理强
三峡移民搬迁实行国家扶持、各方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前期补
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移民发展经济需要政府扶持,但从根本
上说需要移民自身不断奋斗,勤劳致富。扶持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部分移
民却想方设法从政府那里多得点实惠。
4、移民法规法制宣传任务紧迫,移民工作的透明性有待加强
移民法规法制宣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宣传国家的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
施办法和
规定等;二是向移民宣传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一)宣传国家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施办法和规定
这种宣传当然不应局限于迁出的移民,而应面向所有的移民和普通群众,且应
注重迁前宣传。
(二)宣传移民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由于地方差异,某些法规的执行情况不尽一样。因此,急需对移民进行相关法
律法规,特别是迁入地地方法规的宣传。为此,要组织实施“政策法规宣传工程”,以增强移民法律意识,提高移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提高移民工作的透明度
国家到底给了移民多少优惠政策、多少补偿资金不清楚、不透明或不相信地方
移民干部的宣传,甚至地方移民机构印发“移民法规节选本”,移民也认为是“删
除了对移民有利的部分,保留了对移民不利的条款”。这样容易在移民与安置地
政府、移民机构、移民干部之间产生不信任感。造成这种状况,可以说有移民的不理解,但对移民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也应引起反思。
5、移民素质有待提高,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一)移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移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年限较短。对此,要开展大量的工作。有的移
民不会种稻谷,当地干部群众就“手把手”地教。当地发展的一些种养殖业,如无
公害蔬菜、苗木、蚕桑等,对移民也是新问题。这些种养殖业都是移民尽快达到
或超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需要开展大量的生产技能培训,才能尽快
发展起来。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移民的教育,使移民素质逐步提高。
(二)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移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当前要注意防止的问题是:移民目前经济较为困
难。
四.得出评估结论.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重要地位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最关键的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关
系到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成败。.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库区环境容量是影响移民安置规划实施的最大变数。环境容量是制定和实
施移民安置规划的前提。(2)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导致土地开发得不偿失。(3)
利益矛盾妨碍土地调整计划的实施。(4)移民的经济实力承受不起日益上涨的建
房支出。(5)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3.对策和建议
(1)综合利用各种安置方式,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土地压力。(2)提高移民补
偿标准,分配与农村移民重任相匹配的资源。(3)稳步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为
库区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健全和完善移民参与机制,增强移民规
划的透明度。
第四篇: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 评估项目名称:三峡移民工作 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王国建
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2月8日
一.评估对象:
三峡工程中移民的安排措施,安置移民后的生活及安置地政府工作状况
二.被评政策信息的收集
坚持依法移民是三峡移民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认真进行研讨和探索。重庆市直辖以后,担负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这一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尽快建章立法,规范移民搬迁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库区各级政府及移民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依法移民方面努力探索实践,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促使移民政策法规工作全面起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抓基础,建章立法,促使移民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抓重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抓保障,加强移民法律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抓焦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宣传。
出自:“坚持依法移民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市三峡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纪实” 作者:郎诚
三峡移民工作也是我国水库移民工作发展与进步的缩影。三峡移民安置遵循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国内第一次引入环境容量的概念,根据库区生态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移民安置规划和有关政策。在移民安置方式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探索了完善移民社会保障的试点,促进了124.55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及其生产生活恢复。
在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库区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移民和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已经作出开展后续工作的决策。
出自:“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三峡移民政策在探索中完善”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三峡工程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1985年至1992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进行了8年试点,199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至1997年10月底,在开发性移民方针指引下,一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保证了大江截流的如期实现。大规模实施5年间,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性移民方针日益深人人心。实践证明,开发性移民方针是能够使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方针,是“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方针。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对水库淹没的公私财产进行补偿的原则,即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
对三峡水库移民的补偿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新旧差价性补偿,这样补偿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移民在新搬迁的地方按照原标准(砖混结构)、原规模(原面积),盖起一栋新的住房。
第二种类型是适当发展性补偿,这类补偿主要体现在对受淹城市、县城和集镇在搬迁后的新城镇的占地规模上,还体现在对新城镇用水、用电容量及设施的补偿上。
第三种类型是动态增长性补偿,开发性移民与赔偿性移民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考虑了动态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的动态增长;另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补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素。
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地搞好淹没线以下的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也可以说这是计算水库移民补偿性投资的基础,是执行好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的基础。
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执行好这个原则,关键是要处理好搬迁与发 展的关系。库区移民安置是加速库区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三峡库区许多县(区),都把移民工作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移民安置带动库区经济发展,以库区经济发展促进移民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出自:“简论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
三.被评政策信息的分析
三峡工程移民实行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从安置地的远近可粗略地分为:外地后靠安置(县内)和外迁安置(出县、出省市)两大类。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与安置地的经济、文化、习俗、语言等生活环境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相对容易,是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具体分布如下:
1、基本实现“稳得住”,社区归属感有待加强
(一)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
调查表明,多数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愿意外迁;也有移民认为是为了国家的大局,不得不外迁。
(二)移民的社区归属感有待提高
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感觉。移民对安置地文化习俗的适应性,移民对搬迁后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移民对当地政府的帮扶政策的评价。
2、移民贫困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采取“以农为本、以土为本”的原则,移民的贫困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一)绝对贫困
三峡库库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交通困难,文化落后。这些因素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与进步。这是自然原因。同时,由于三峡工程较长时间处于论证阶段,国家对库区的投入受到限制。
(二)相对贫困
移民迁入后,安置地比迁出地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是选择安置地的基本条件。这样,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在绝对贫困之上又存在相对贫困。
3、移民特殊身份意识浓,依赖心理强
三峡移民搬迁实行国家扶持、各方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移民发展经济需要政府扶持,但从根本上说需要移民自身不断奋斗,勤劳致富。扶持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部分移民却想方设法从政府那里多得点实惠。
4、移民法规法制宣传任务紧迫,移民工作的透明性有待加强
移民法规法制宣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宣传国家的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施办法和
规定等;二是向移民宣传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一)宣传国家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施办法和规定
这种宣传当然不应局限于迁出的移民,而应面向所有的移民和普通群众,且应注重迁前宣传。
(二)宣传移民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由于地方差异,某些法规的执行情况不尽一样。因此,急需对移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迁入地地方法规的宣传。为此,要组织实施“政策法规宣传工程”,以增强移民法律意识,提高移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提高移民工作的透明度
国家到底给了移民多少优惠政策、多少补偿资金不清楚、不透明或不相信地方移民干部的宣传,甚至地方移民机构印发“移民法规节选本”,移民也认为是“删除了对移民有利的部分,保留了对移民不利的条款”。这样容易在移民与安置地政府、移民机构、移民干部之间产生不信任感。造成这种状况,可以说有移民的不理解,但对移民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也应引起反思。
5、移民素质有待提高,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一)移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移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年限较短。对此,要开展大量的工作。有的移民不会种稻谷,当地干部群众就“手把手”地教。当地发展的一些种养殖业,如无公害蔬菜、苗木、蚕桑等,对移民也是新问题。这些种养殖业都是移民尽快达到或超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需要开展大量的生产技能培训,才能尽快发展起来。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移民的教育,使移民素质逐步提高。
(二)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移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当前要注意防止的问题是:移民目前经济较为困难。
四.得出评估结论.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重要地位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最关键的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成败。
2.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库区环境容量是影响移民安置规划实施的最大变数。环境容量是制定和实施移民安置规划的前提。(2)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导致土地开发得不偿失。(3)利益矛盾妨碍土地调整计划的实施。(4)移民的经济实力承受不起日益上涨的建房支出。(5)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3.对策和建议
(1)综合利用各种安置方式,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土地压力。(2)提高移民补偿标准,分配与农村移民重任相匹配的资源。(3)稳步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为库区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健全和完善移民参与机制,增强移民规划的透明度。
第五篇: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推荐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晋江市西滨镇思进村是福建省移民安置试点区之一,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思进村的移民安置工作,作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国家对外迁移民的安置政策: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几年来,在全国人民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根据2002年召开的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和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现场会议精神,对农村移民要坚持多种方式安置的方针,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加大外迁安置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
其中,国家规定了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准则:
1、不违背政府移民规定
2、不损害移民切身利益
3、不迁就移民无理要求
4、不乱开口子随意表态
5、不越职越权相互指责
6、不强索优惠歪提条件
7、不违反规划突破补偿
8、不更改程序漏掉手续
9、不忽视资格放走假迁
10、不轻视稳定放松管理
为了切实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有如下意见和要求:
㈠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任务与进度要求
1、调整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全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以重庆市最多,有10万人。
2、外迁移民7万人,分配给以下省(市)进行安置,四川省9000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各7000人,上海市、福建省各5500人,安徽、江西、湖南各5000人。上述11个省市要各选择一个县进行接收外迁农村移民安置试点,每个试点县接收安置150户,约600人。
3、从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要全部完成外迁移民安置任务。
㈡以农为本,使外迁农村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1、外迁农民安置,必须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遵循以农为本,以土为本的原则。必须保证外迁农村移民到迁入地后承包的耕地、自留地、宅基地不低于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耕地要相对集中,便于耕种管理,并有相应的水利配套设施,有关省(市)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多种途径解决土地问题。
2、迁入地人民政府要给外迁农村移民及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落实土地承包权,街道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要帮助外迁移民尽快提高生产技能,以适应当地的生产条件,并积极引导他们发展农业生产。迁入地的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部门也要帮助外迁农村移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3、对于有些耕地较少,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可帮助部分素质较高的外迁农村移民从事第二、三产业,以增加收入,为移民逐步致富创造条件。为了保护这部分移民的稳定,还必须保证每户有一份基本耕地。
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
1、迁入地人民政府要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经济相对发达、土地容量较为宽裕的地区作为外迁移民安置地。将移民相对集中安置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鼓励移民购买当地居民闲置房屋;对于要建新房的,人均宅基地可按迁入地人民政府规定的统一标准执行,房屋建设要统一规划,由移民联建或自建,不要统一规定建房标准。
2、在外迁移民安置工作中,迁入地人民政府要保证移民的合法权益,落实和办理移民的户籍变迁、社会福利和子女就学等有关事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移民生产、生活安置中各种设施及房屋建设的质量管理。
㈣加强外迁农村移民资金的管理,确保移民资金专款专用。
㈤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外迁农村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二、外迁移民安置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自1993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正式实施以不,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通过库区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一期移民任务顺利完成,确保了大江截流如期实现。从1998年开始,二期移民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但必须看到,移民工作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完成三峡工程建设这个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并对库区移民政策和企业搬迁政策作一些调整和完善,切实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工作。
三峡工程从启动至今,一批批的移民被很好的安置,在移民过程中,并未出现什么大的问题,移民在所迁入区域基本能够安居乐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与党中央、各级政府对移民安置问题的重视和对广大移民的关怀是分不开的。在三峡移民晋江安置地,市委领导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经常到移民安置地,深入到移民家中,与他们促膝谈心,经常询问移民生活是否习惯,生产、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移民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这里就不再多述。我们在这里就主要谈谈我们
在对晋江移民安置地的移民家庭的走访中了解的一些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搬迁的移民中问及“是否支持移民工作”时,绝大多数人表示从大局出发,对国家制定的移民政策的理解和对移民工作的支持。但从他们的语气和形色来看,多少有点勉强。毕竟,中国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尤其是在农村素来就有“安土重迁”的思想。他们祖祖辈辈在这个地方生活,对这个地方很熟悉,很有感情,现在忽然就离开这个地方,举家迁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心里当然是不情愿的,并且也有一丝恐惧,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从未出过远门的,不知道自己在那个陌生的地方是否能够适应,对于一些年青人来说,还较为可以接受,可对于一些年老的人来说,就很难接受了。在我们的走访中,就有一位老太太说:“我在老家住了一辈子,现在都80出头了,还大老远地搬什么家,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老家。”
搬迁出来的移民到了一个新地方,其中一些表示不能适应,这里语言不通、环境不同、气候不同等等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
住房问题也是移民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国家移民安置政策中有明确规定,外迁移民的住房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市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建设程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重大质量事故,然而,在我们的了解中,移民的住房建设并非尽如人意。我们了解到一位移民,他们家刚搬过来,住房看起来挺不错,但住了不到一个月,就发现所住的房屋出现裂缝、水漏等现象。
还有一些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的问题。比如在子女入学问题上,搬迁前政府答应可能进一所与之对等的学校,并减免一个学期学费,而搬迁之后,却无法享受到其承诺的优惠政策。
移民搬迁之后的就业问题是移民工作的关键。国家政策是“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三峡移民大多是农村的,搬迁出来之后得到一些经济补助并分得了一块田地,一部分曾以耕种为生的移民搬迁过去之后还能照常生产,但另一部分住在城镇的,以前是从事二、三产业的移民到了新的地点,就业就出现问题了。
以上所说的只是我们在调查三峡移民在安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有很多移民都反映原在地的政府为了让他们尽快搬迁态度很好,答应条件也很优越,但搬迁过来之后,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在安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就不管了,当地政府把责任推脱到原地方政府,原地方政府又说一旦搬迁过去之后,出现的问题不应该由他们解决,移民被当作皮球一样踢来踢去,问题得不到解决,给移民工作留下隐患。
三、对解决移民工作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工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各级人民政府要按中央统一部署,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移民的安置工作,对此我们认为:
1、首先,应作好宣传、动员工作,在宣传方法上,坚持多层面、突重点、抓典型,可以采取办培训班、广播电视、交心谈心,交朋友等形式与移民进行很好的沟通,在工作措施上坚持思想教育领先,积极引导,明确移民的权利与义务,将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移民,同时强调依法移民,对移民补助办法、补偿补助标准、补偿发放程度应予以公开。对外迁移民的宣
传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采取对比的办法介绍迁入地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2、对于移民外迁发放资金必须严格管理。对移民外迁资金如何分解和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克扣移民外迁资金或用于其他与移民无关的支出,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各地政府应切实做好工作,搞好移民对接,对移民的考察对接,应实行户主对接,封闭选点,随机抓阉,一户一点,定户定点,一次性对接的原则,使移民能够稳定下来,安居乐业。
4、对于移民住房建设应严格把关。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认真听取移民的意见,对不合格的工程应追究其责任,并及时修补或重建。
5、各地政府对移民所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必须要落实,如子女入学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应由安置地地方政府出面解决。
6、对移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应采用一个中心,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尤其是对于农村移民,在工作中既要体现实事求是,经费包干和限额规划的原则,又要体现以大农业为基础,以土为本、多渠道、多门路安置农村移民相结合的开发性移民方针,对农村移民不能只划分一块土地了事,应根据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适当地创造一些为移民发展的第二、三产业条件,以增加移民的收入,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移民安置工作事关三峡工程的全局,各级人民政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理解、关怀移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让他们在安置地能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