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研究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研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研究与思考》。

第一篇: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研究与思考

目前,我国改期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地方税源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结合县情,壮大乡镇地方税源,摆脱乡级财政困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是新阶段对我们地税部门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县情背景

都昌,鄱阳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73万,其中身居海外、外地务工人员达20万之众。2008年全县地税收入计划6900万元,占全年财政收入计划的39.43,其中乡镇地税收入为2339万元,仅占全县收入计划的33.90。这里有江南面积最大的沙丘,有省级森林公园,有与庐山隔湖相望素有鄱阳湖魔鬼黑三角之称的老爷庙水域,滨湖2个乡镇被联合国鹤类基金保护委员会划定为保护区,是候鸟越冬的天堂。都昌外湖水面占鄱阳湖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产得天独厚,联合国援建项目2799万亩精养鱼池正日益发挥作用。周溪镇生产的有核珍珠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中东及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享有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的美誉。境内物产丰裕,人称“稻菽宝地”,金花(油菜)银花(棉花)闻名全国。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精白钨矿、天然硅沙、花岗石取之不尽。都昌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药材的习惯,驰名中外的蔓荆子、神药奇花“菊三七”都是地道的中药材。“百匠之乡”驱使大批能工巧匠外出务工创业,都昌籍建筑大军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县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港运码头空前繁忙,杭瑞高速横贯东西,规划中的衢九铁路也将通过境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堪称“水产大县”、“农业大县”、“资源大县”、“建筑强县”。由于多种原因,乡镇经济发展缓慢,二、三产业相对滞后,乡级地方财政异常困难,赤字每年居高不下,乡镇债务包袱日益沉重。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收入来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加强乡镇地方财源建设愈显迫切。

二、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滞后

从三个产业在我县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和劳动力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达48,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低为29,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只有23。一二三产业间差距过大,整体结构畸形,这种布局严重制约着地方税收的增长。据统计,来自一二产的税收有的乡镇几乎为零,地方税收主要靠第三产业支撑,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大多集中在建筑、零售、餐饮、运输及金融等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行业发展缓慢,有的近乎停滞不前甚至逐年萎缩。

2、税收规模过小比重逐年下降

乡镇地方税收不仅存在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管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收入规模也很小,仅占全县三分之一份额的乡镇地方税收很难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和履行社会经济职能的客观需要,税收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弱化。在全县24个乡镇中,年地方税收超100万元的只有七个,仅占30,目前,尚未出现年地方税收过200万元的乡镇。分税制后,乡镇地方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地方税收和GDp的比重虽呈波浪式升降,但总体趋势在下滑,从近年看,每年下降比例均在10以上。

3、税源结构单一税收后劲乏力

都昌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目前许多乡镇仍是“一穷二白三稀少”,即税源结构单一,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乡镇工业基本上是空白,第三产业发展上不去,税收收入少,乡镇普遍存在增收困难,短期内难以解决。第一产业商品转化率低,二、三产业发展迟缓。个体零售业、运输业、建筑业三个行业是乡镇地方税收的主要税源,除此之外,其他行业因“势单力薄”被挤在门外。这种缺少工业支撑的地方税收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地方税收迅速步出低谷,相反只能使乡镇地方税收走入死胡同。以前年度完成税收任务主要依赖于生猪、手工业、移民建镇以及农副产品加工贩运四块税收,受政策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这四块税收如今已不存在,加之农业税的取消,使本不堪重负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陷入濒临崩溃的边缘。根据税源预测及分析,乡镇地方税收总体缺口达三分之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口还呈逐年扩大之势,如不及时扭转这种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4、征管措施不力跑冒滴漏严重

目前,一个乡镇大多只有一位税收管理员,只能抓好日常税收征管,根本无暇顾及“芝麻”小税,更不用说打击各种偷逃抗税。这就造成两种局面,一方面是税源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则存在大量的税收跑冒滴漏。一些乡镇认为捡“芝麻”小税得不偿失、不划算,于是就放松或者放弃管理,也不组织力量进行清收,而是眼睛向外到处挖税、引税、买税、垫税,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人为地造成税收增长的假象,为国家预算编制发出了错误的信号,给税收征管带来了诸多隐患,而且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因管理不到位而导

致税款大量流失的有车船、砂石、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税收。

三、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的思考

1、立足本地税源。我县乡镇众多,各地自然资源和客观条件千差万别,因此要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认真分析研究本地经济结构和税源结构入手,围绕税收抓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什么产业有优势就发展什么产业,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眼睛向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切忌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把经济的重点切实转移到能够迅速增加地方税收和地方可用财力的税源建设上来。

2、巩固基础税源。商品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已在乡镇成三足鼎立之势,且发展多年,地位不可替代,是乡镇的基础产业和税源。鉴于其组织形式松散,难以发挥整体效能,可尝试组建行业协会,靠大联强,借鸡生蛋,实行集约式经营,提升规模效应,做大第三产业这块“蛋糕”,为乡镇地方税收提供不竭的税源。

3、壮大支柱税源。经济决定税收。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荣。工业是领跑税收的火车头。当前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招商兴工,积极鼓励台胞和外出客商来都昌投资兴业,发展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如服装织造、小五金生产、机器零部件加工等。要重点抓好蔡岭经济技术示范区和苏山石材工业园建设,用大开放推进大工业,努力营造招商、亲商、留商、富商的浓烈氛围,把工业园区逐步建成产业的孵化基地和税收增长的源泉地。要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结合成一个新的农业体系,实行种养、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加工、购销,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业成为高效盈利产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乡有基地,村有专业,组有专品,有龙头企业带动的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格局,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这方面有粮棉油等传统种植业,也有中药材、高效林果业开发,还有特种水产养殖等。同时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最富活力、蕴藏潜力的优势,坚持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齐上,促进三种产业均衡协调发展。惟有如此,地方税收才能后劲长足,税源充裕。

4、培植后续税源。第三产业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要想税收快速持续健康增长,当务之急要大力培植后续税源。利用固有设施和场地如汪墩乡的城乡大市场引导外地或本地客商进城经营,以求尽快形成专业化市场。借鉴苏南模式,鼓励有资金、技术、项目的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由点到面,全面开花。在全县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各乡镇要针对本地资源,选准项目,科学决策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全力筑巢引凤,逐步发展壮大。

5、开发特色税源。都昌是特色之乡。乡镇要围绕各自特色做活经济文章。如周溪的珍珠、大沙的座垫、和合的银鱼、化民的“菊三七”、徐埠的生猪、苏山的花岗石、多宝的蔓荆子和型砂、北炎的棉花、南峰的豆参、大港的绿茶和木沙发、汪墩的林果,阳峰的白钨和建筑、都镇的青虾等。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原则,组成“公司 农户”或“公司联家庭工厂”的行业集团,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做大做强特色税源。

6、扶持新生税源。依靠当地资源,招商引资,或利用民间资本入股经营,大打旅游牌,全力推出纯地税项目,壮大地税规模,对新上具有广阔前景和市场空间的旅游项目,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效能管理,大造声势,广播舆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软硬件上做足文章,同时要走出去推介旅游项目,吸收外地客源。针对我县的旅游资源,可在多宝乡洞子李村靠近鄱阳湖畔建立候鸟观赏区,在苏山建设湖滨浴场,烧好老爷庙这柱“香”,重磅推出鄱阳湖“魔鬼黑三角”探险旅游,使之尽快纳入环庐山旅游经济圈,规划建设好大港省级森林公园,尽早上马老爷庙风力发电项目,做大蔡岭江西新时代油脂加工,改变苏山石材资源税征收方式,借船出海,重组民营水路货运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新生税源的发展。

7、强化税收征管。要全面掌握乡级税源,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建立车船、建安、其他工商税收税源分类台账,实行户籍式动态管理。在搞好市场调查、国家产业政策及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制定5税源建设规划,建立乡镇地方税源建设项目库。乡镇要转变观念支持地税部门依法治税,组建专班人马,勤捡“芝麻”。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以改水、改厕、改路为重点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正全面展开,地税部门要全面掌握动态信息,主动跟进,加强管理,同时要组织开展各种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坚决禁止引税、挖税、买税、垫税等不正当行为。建立乡村两级协护税网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地税干部队伍建设,弘扬爱岗敬业,严禁出现“走读”税干。

8、实行乡财县管。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一级已基本没有了自己的收入来源,沉重的债务包袱压得乡镇透不过气来。为完成税收任务,每一位乡干部都是收税人,身上都有指标,乡镇干部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借鉴安徽经验,实行乡财县管已势在必行。当然这要在撤乡并镇,精简机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其他方面改革配套进行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采取县乡分成或转移支付等手段

第二篇: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研究与思考

目前,我国改期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地方税源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结合县情,壮大乡镇地方税源,摆脱乡级财政困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是新阶段对我们地税部门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县情背景

都昌,鄱阳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73万,其中身居海外、外地务工人员达20万之众。2008年全县地税收入计划6900万元,占全年财政收入计划的39.43,其中乡镇地税收入为2339万元,仅占全县收入计划的33.90。这里有江南面积最大的沙丘,有省级森林公园,有与庐山隔湖相望素有鄱阳湖魔鬼黑三角之称的老爷庙水域,滨湖2个乡镇被联合国鹤类基金保护委员会划定为保护区,是候鸟越冬的天堂。都昌外湖水面占鄱阳湖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产得天独厚,联合国援建项目2799万亩精养鱼池正日益发挥作用。周溪镇生产的有核珍珠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中东及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享有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的美誉。境内物产丰裕,人称“稻菽宝地”,金花(油菜)银花(棉花)闻名全国。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精白钨矿、天然硅沙、花岗石取之不尽。都昌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药材的习惯,驰名中外的蔓荆子、神药奇花“菊三七”都是地道的中药材。“百匠之乡”驱使大批能工巧匠外出务工创业,都昌籍建筑大军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县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港运码头空前繁忙,杭瑞高速横贯东西,规划中的衢九铁路也将通过境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堪称“水产大县”、“农业大县”、“资源大县”、“建筑强县”。由于多种原因,乡镇经济发展缓慢,二、三产业相对滞后,乡级地方财政异常困难,赤字每年居高不下,乡镇债务包袱日益沉重。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收入来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加强乡镇地方财源建设愈显迫切。

二、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滞后

从三个产业在我县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和劳动力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达48,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低为29,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只有23。一二三产业间差距过大,整体结构畸形,这种布局严重制约着地方税收的增长。据统计,来自一二产的税收有的乡镇几乎为零,地方税收主要靠第三产业支撑,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大多集中在建筑、零售、餐饮、运输及金融等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行业发展缓慢,有的近乎停滞不前甚至逐年萎缩。

2、税收规模过小比重逐年下降

乡镇地方税收不仅存在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管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收入规模也很小,仅占全县三分之一份额的乡镇地方税收很难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和履行社会经济职能的客观需要,税收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弱化。在全县24个乡镇中,年地方税收超100万元的只有七个,仅占30,目前,尚未出现年地方税收过200万元的乡镇。分税制后,乡镇地方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地方税收和GDp的比重虽呈波浪式升降,但总体趋势在下滑,从近年看,每年下降比例均在10以上。

3、税源结构单一税收后劲乏力

都昌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目前许多乡镇仍是“一穷二白三稀少”,即税源结构单一,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乡镇工业基本上是空白,第三产业发展上不去,税收收入少,乡镇普遍存在增收困难,短期内难以解决。第一产业商品转化率低,二、三产业发展迟缓。个体零售业、运输业、建筑业三个行业是乡镇地方税收的主要税源,除此之外,其他行业因“势单力薄”被挤在门外。这种缺少工业支撑的地方税收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地方税收迅速步出低谷,相反只能使乡镇地方税收走入死胡同。以前完成税收任务主要依赖于生猪、手工业、移民建镇以及农副产品加工贩运四块税收,受政策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这四块税收如今已不存在,加之农业税的取消,使本不堪重负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陷入濒临崩溃的边缘。根据税源预测及分析,乡镇地方税收总体缺口达三分之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口还呈逐年扩大之势,如不及时扭转这种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4、征管措施不力跑冒滴漏严重

目前,一个乡镇大多只有一位税收管理员,只能抓好日常税收征管,根本无暇顾及“芝麻”小税,更不用说打击各种偷逃抗税。这就造成两种局面,一方面是税源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则存在大量的税收跑冒滴漏。一些乡镇认为捡“芝麻”小税得不偿失、不划算,于是就放松或者放弃管理,也不组织力量进行清收,而是眼睛向外到处挖税、引税、买税、垫税,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人为地造成税收增长的假象,为国家预算编制发出了错误的信号,给税收征管带来了诸多隐患,而且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因管理不到位而导

第三篇: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地税收入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建筑及房地产等行业,地税收入增长途径较为单一,增收形势比较严峻。因此,我们今后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税收与经济结构相互协调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方税源建设,进一步提高地税收入对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

一、地税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一)地税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2007年全县地税收入首次突破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6%。虽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下半年地税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截止9月底止,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3%,比2007年少增长5.46个百分点,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列全市十个县(市、区)倒数第三位。

二、加强地方税源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经济发展,夯实税源基础。税收来源于经济,离开了经济的发展,税收就成为无源之水。作为一个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山区小县,必须逐步建立新老税源交替、大小税源并举、支柱税源多元化的多层次税源结构体系,是确保地方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全县各部门都要树立“围绕经济抓税收,围绕税收促经济”的大税收理念,强化效益财源意识,把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突出发展工业,做大税收总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县工业企业持良性发展势头,今年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076万元,同比增长55.6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9%,工业用电量同比也增长了10.7%。但是,制造业对县的税收贡献并未占主导地位,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把县工业园区建成的“板块财源”;重点扶持和帮助龙头型企业、民营型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和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利用是全国的“竹乡”优势,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实施科技创新,增加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比重。

(三)调整产业结构,拓展税源渠道。近年来,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相邻的上高县、高安市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当前,县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利用新行政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构建新的行政、商务、消费中心等核心圈。同时,将现有的建材市场、商贸广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县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二是抓住武吉高速在境内设有两个入口的机遇,以新建设的县城汽运城为平台,加快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产业。三是以国家级原始生态自然保护区——“官山”为龙头,深度开发洞山宗教文化生态旅游、黄檗山宗教文化旅游、天宝古村落景旅游及陶渊明故里等旅游资源;同时,配套建设集住宿、会议、旅游、娱乐等功能齐全、高档次的星级宾馆,发展壮大县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经济的一大亮点和地方税收增收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房地产业运行态势良好,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采取“适度从紧”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仍处于一个发展的上升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应当坚持“城市经营”理念,优化房地产业市场要素培育,努力实现长期经营、健康协调、温而不火。在土地供应上,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调控,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项目开发上,做到有序、适度、递次;在企业发展上,注重滚动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扩大住房有效供给,引导住房理性消费,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继续保持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加强税源监管,提高税收效益。加强税源管理不仅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要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实现税源向税收的转化。二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及时有效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企业,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税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公平税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在加强重点税种征收、重点税源监控、重大工程项目及重点行业征管的同时,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完善零散税源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六)落实优惠政策,培植后续税源。税源增长点的建设不仅在于营建,更在于扶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短期看是减少了税收,但长期看则是培植了税源,增加了后续财力。因此,要转变观念,着眼长远,坚持“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着力培植税源应免尽免”的税收科学发展观,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扶持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可涵养税源。

(七)创新纳税服务,优化税收环境。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地税部门要以优化纳税环境和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通过强化日常的纳税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要牢固树立公正执法和公平税负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要规范办税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办税,节约纳税人成本,建立和谐的经济与税收发展环境。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发展县域经济策略 促进地方税源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策略 促进地方税源建设

2012年,是建设新房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将在未来3-5年重点抓好10大项目,今年将围绕“三大目标”,办好“四件大事”,建设“八大项目”,推动房县的经济社会继续持续快速发展。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也是收获年,房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约42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26.8%。而今年房县将深入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明县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实现生产总值55亿元,增长25.7%;实现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28.6%为任务,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旅游立县、农业稳县、项目兴县”战略,奋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地方税源建设的基础,地方税源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县情,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凸现支柱产业,扩大税源总量,做强重点税源。

一、加强现有重点税源管理,提升企业运营能力。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分析研究房县税源结构,大力实施“八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着重加强税源管理,确立了以原有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为基础,强化各行业税源控管的工作思路。⑴完善单项税种管理。克服政策性减收-1-

因素,加强“两业”管理。通过加强国税、地税、房管、土地、建设和规划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摸清税源底数,及时掌握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度和完税情况,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化、精细化税源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实行预征管理,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对房地产业全面展开清算工作,规范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秩序。2011年,我县建材业入库1523万元,同比增长75 %,建筑安装业入库3011万元,同比增长104%,税收占全年财政收入比例高达13%。今年房县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22亿元,其中五星级半岛湾国际大酒店、四星级维也纳大酒店和滨湖大酒店总投资12亿元,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投资6亿元,几大地产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拉动我县“两业”税收的迅猛增长。(2)强化餐饮、娱乐业税收管理。

1、加强各有关部门联络配合,实行源头把关控制。由于餐饮娱乐业企业所得税,属于国地税交叉管理行业,加大监管稽查力度,建立国税、地税、工商和文化部门对饮食娱乐涉税情况联络互通机制,加大对利用“假账簿、假申报、假发票”偷税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饮食娱乐税收情况监控。

2、强化推进规范建账建制。要加强税收征管,改变业户建帐不规范状态。根据饮食娱乐业的工作流程,规范建账建制,促使各个环节相扣,如对饮食企业要根据定单点菜单等各个环节规范建帐,加快饮食娱乐业征管信息化建设,加强饮食娱乐税收征管和监督。大力加强饮食娱乐业的税收征管,也对该行业加强发票控管、实施税源监控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真正实现以票控税的目的。(3)大户管细、小户控全。

1、及时跟踪分析重点税

源,扩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面,制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收集整理、汇总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税收缴纳情况及有关财务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收入增收或减收 100 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及重点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收入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全局重点税源摸底监控及调研工作,对重点税源增减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发现征管中的薄弱环节。

2、强化一般税源巡查和小税源的检查力度。在全面综合实施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按照行业进行梳理,选取部分中小典型企业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监控管理工作,利用行业关键生产经营指标和内在关联要素加强分析,实现对中小企业纳税情况的有效控管,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从宏观分析行业产业链和行业规律、微观掌握单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和涉税信息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堵塞税收管理漏洞。

二、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长期以来,我县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工业经济滞后,发展缓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加快开发步伐,构建工业经济框架体系,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工业大县、经济强县。一是我县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达35万千瓦,目前的开发量不足20%,开发潜力巨大。二是我县有色金属和磷矿资源丰富,但矿产开发企业开发规模普遍较小且开采技术落

后。三是加快建筑建材、化工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县现有建筑建材、化工等企业大部分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要大力引导企业提升改造,不断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县农副产品资源多样,立体气候特征突出,优质糯稻、中药材、香菇木耳等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要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糯稻、竹笋、无公害蔬菜、干果、中药材、黄酒等特色产业,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并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增加税收。五是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我县近年来扶持发展轻纺企业(恒达纺织、华球纺织等),开发旅游资源,鼓励发展农家乐,在搞活当地经济的同时,对乡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地安置,缓解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难带来的压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第五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宁夏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例如神华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内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企业的这些变化给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像这样大的企业集团仅靠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建立一个专业化团队才能应对。因此,改革税收征管模式,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现行征管体制很难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 1.现行税收征管体制机制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最终目标是促进纳税遵从,但目前以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的理念尚未形成共识,“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收入任务指标作为征管主要目标的观念依然较为突出。二是征管程序不完善,纳税评估不规范且相对弱化,定位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与税务稽查存在工作交叉,未能有效发挥引导和促进遵从的作用。三是征管方式、组织机构不适应专业化、信息化要求,仍存在着各部门自行多头设置调查审批事项、多头要求基层和纳税人填报报表、多头下达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现象,职能交叉,效率不高;征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四是县以上税务局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很少直接从事税源管理;基层分局(所)的税源管理依然停留在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方式上,不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五是大企业划分标准不统一,各部门设置不同标准,不利于分级分类专业化管理。六是征管信息口径不统一,多头、重复采集,数据质量不高,第三方信息难以获取,缺乏统一、系统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风险识别、应对的准确性、有效性不高。七是大征管格局尚未形成,税源管理缺乏主动性,税源管理工作反应迟缓,行动滞后,手段落后。

2.税收征管力量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与税收管理员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全面反映出可控税源底数及重点税源情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税收管理员因人数有限、专业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总体力量相对薄弱造成了管户不深、不细、不透的问题,使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难以到位。从宁夏来看,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增长过快,2000年全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62户,2010年人均管户增至166户,10年间人均管户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15%,而税收管理员年均增长只有0.87%。全日制财税专业人员仅占14.1%,全系统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征管等应用系统的税收管理员不到一半,加之各地经济发展、税源结构、人员状况的不均衡,造成一些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过大。二是税收管理员管户形式和内容不完全统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功能不突出,面临“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现状,税收管理员管户针对性不强,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掌握分析不透,了解不深不全。税源管理重点不突出,在实际管户中,占税收收入比重小的纳税户是大量的,税收管理员的管户量大面广,则难以对区域内的大企业实施重点管理,由此造成了重点企业不能重点管理的被动局面。三是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落后,缺乏监督,增加了执法风险。现行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虽经过三次改革与完善,但仍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理的色彩,纳税人税收政策执行中的尺度把握、纳税遵从、纳税项目扣除、资产处理、亏损弥补、税收减免资格审查等等,一切涉税事项均由税收管理员一人担负,无形中形成了个人的“责任田”。这种反应迟缓,手段落后的税源管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所办理的一切涉税事项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初步实践

宁夏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从2010年开始推行,主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信息管税手段,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控,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努力实了税源科学管理目标。

(一)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程序

宁夏把规范税收征管程序作为税源管理的基础。按照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程序,防范执法风险,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集中时间对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5个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对196项税收征管业务重新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税收征管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征管工作程序,使税收征管行为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使税源管理的下游渠道更加顺畅。宁夏还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将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税源管理之中,把税收收入、发票管理、减免税管理、延期类审批、税款解缴提退5个业务事项的合法性、及时性、规范性作为执法风险防范重点内容,设置126个风险点,根据不同风险对象,采取“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措施,从政策依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时限、执法文书等方面进行监督,促使税务人员注重自身风险防范,规范了执法行为。2010年全区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率比上年下降了36.1%,实施纳税评估2749户,评估补税8382万元,共检查纳税人1290户,查补税款及罚款3.4亿元。

(二)创新信息管税手段

信息管税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力抓手,是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开发推行了税收征管辅助系统,该系统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包括数据处理、税收管理和税务稽查3个子系统,强化税源数据监控分析和应用,实现税源管理上下联动、征管查横向互动信息化、立体化。1.组织研发了数据处理子系统。该系统以区局集中数据为基础,以各级局按职责处理数据信息为模式,分流转税综合分析、所得税综合分析、发票管理分析、数据质量监控、税务稽查信息、征管质量考核等8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所有税收业务,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分局(所)、税收管理员5级税源数据分析与监控联动,有效解决税源管理数据来源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利用率低的问题。2.组织开发了税收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以数据处理子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结果为预警指标,重点解决税务人员在税源管理中“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和督促税收管理员正确履行税源管理职责。该系统包括预警监控、工作任务、工作事项、纳税评估、互动平台、重点税源、绩效考核、发票管理等13个模块。借助这些模块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协调联动,特别是上级局能够根据税源监控情况和工作重点直接对基层派发工作任务,并随时监控工作完成情况。这些模块功能还支持跨区域税源数据交换和跨平台业务数据共享,使关联企业数据交换、涉税信息联合协查,以及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数据处理系统等跨平台系统的业务数据自动产生相应的预警信息和工作事项,并可自动按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派发工作任务,并自动提示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

3.开发运行了税务稽查子系统。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数据共享,互为补充,实现了征管查3个环节的信息互动。即稽查辅助子系统以数据链路的方式与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子系统共享交换数据。税收管理子系统中预警和经纳税评估后发现的纳税人疑点信息,通过税收管理子系统移交稽查后,可以直接进入稽查辅助子系统稽查案源库。稽查部门对纳税人的检查信息、移交案源查处情况以及开展稽查综合分析、提出稽查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回复征管部门,从而使管查互动具有技术支持平台,形成了更为畅通便捷的税源信息共享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征管查互动衔接,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

(三)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机制

宁夏区国税局本着“分解职能、明确责任、科学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了自治区、市、县、税务分局四级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模式。一是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总局定点联系企业、跨地市企业、本级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实施企业的反避税工作。二是地市局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跨县(区)经营、本级确定的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县级局落实管户日常管理责任,对税源推行分类管理,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纳税评估以及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工作,审核和办理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四是税务分局(所)具体承担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调查核实、发票核定、催报催缴等日常工作,不再承担纳税评估、出口退税、反避税、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职责。五是重新对税收管理员作用进行定位,调整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办法,各职能部门依职权按照分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后,税收管理员不再承担所管业户相关业务。

(四)建全纳税人分类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税源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关键。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因地制宜,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差别化管理。

1.按规模分类,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规模划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重点税源设置重点税源管理组织实行集中管理,对中小税源按照特定纳税人、行业和属地的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立专业组集中管理,重在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强化税收分析,加强评估监控,力求管深管细管透,并全方位开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对中小税源根据管理职责和业务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强化职责岗位分工,重在对内部明晰职责、划分事项、岗位分工基础上的效能提高。对个体户采取分片包户管理,对大型封闭式商场、市场采取委托代征的管理方式,并尝试走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

2.按行业分类,强化行业税收管理。根据纳税人所从事的不同经营行业,将其分为若干个行业进行管理。各级局根据行业特点确定本地区行业类型的划分,并按照纳税人所从事的行业不同,掌握其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税源管理部门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摸清产品的工艺流程,找准主导行业的管理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有的管理局打破现有属地管理模式,将特定的行业交由一个税源管理部门或专业组管理,突出行业分类管理特点。

3.按纳税人类别分类,强化一般税源管理。按纳税人管理类型的不同,将税源分为一般纳税人、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征收纳税人、免税纳税人四类进行区别管理。对一般纳税人在一个县级局内实行由一个税务分局或在一个税务分局内由指定税收管理员集中管理。对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分片包户的基础上,实行按季交叉巡查的管理方法,重点抓好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普票比对等工作。对核定征收纳税人按达到起征点和不达起征点分别进行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属地分户管理,着重做好纳税申报、定额核定、发票管理等工作;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包片管理。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入思考

(一)切实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地(市)以上税务机关主要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同时对预约定价谈签、成本分摊协议磋商等重要复杂事项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专业化管理层次;县(区)税务机关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县(区)局税收管理实体化,逐步让机关的业务人才承担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解上收的部分风险监控职能。要科学分解税收管理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让办税人员从事制度性安排的审核、调查、核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

(二)认真落实税源管理“五化”措施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要努力做到“五个方面”:

1.管理方式专业化。推行专业化管理,就要打破现有征管模式,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纳税人特点,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科学划分税源,对特大型税源企业提供个性化管理,对其他税源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同时结合税源实际和管理现状,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税种或分管理事项为重点的分类管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税收管理的重要方式——纳税评估,要彻底改变税收管理员个人直接评估的模式,在县级以上税务局设置纳税评估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开展专业化的纳税评估,杜绝以查代评。

2.管理机构扁平化。由于我国税务机构实行的是金子塔式的管理机构,基本都是按行政区划来设置税务机构,且每级税务机构在功能上都是全职能型的。在外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内部信息事项高度集中的形式下,这种机构已经无法适应专业化发展需要。因此,需要调整现有征管机构设置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要逐步撤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建制,将原来由税务分局承担的职责交由机关职能部门履行;要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分解,把日常事务性的审核、调查、催报催缴等工作交由办税服务厅承担;将税务行政审批、资格认定等工作交由县级以上局职能科室承担;要把县级局作为税源管理基础单位,直接面向纳税人,直接负责税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减免税审核审批、免抵退税审核管理、欠税清理工作等。同时,要进行税务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税政、征管、进出口、所得税等业务职能部门进行归并,成立综合业务部门,实行大业务部门制,具体承担税源管理责任,彻底实现机关职能科室税源管理实体化。

3.管理主体团队化。在现有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各个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管理效率不高,像上市公司、规模大的企业,靠税收管理员单个力量根本无法管理到位,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管理。在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由业务职能部门承担税源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纳税辅导员、办税服务员、分析评估员、反避税员、税务稽查员等专业化管理团队,专司上收的重大、复杂事项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4.管理手段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税收征管方式发生了变革,实行专业化管理变为可能。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征管系统数据的分析应用,另一方面要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开发使用联动机制管理系统,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各单项软件以及税收管理员工作台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形成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税收分析发现的纳税异常情况和疑点问题通过任务分配给主管科室直至税收管理人员,顺畅地流转到纳税评估和日常管理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对评估和管理发现的偷逃税线索转到稽查环节实施稽查,并通过评估和稽查发现税源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5.管理机制协作化。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专业化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纳税人经营、核算特点,掌握其财务税收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但税务机关内部按照职能和流程进行分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根据自身职责获取相关信息,开展相关工作。可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仅凭自身的力量就能获取某一纳税人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完善各管理环节的协作机制,包括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着力优化信息化应用平台,让运转流畅的丰富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专业化离开协作就如一盘散沙,协作是决定专业化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建立运行顺畅的税源管理协作机制。税务部门要建立各个部门围绕税源的协作机制,这种协作包括内部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作、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协作,也包括税务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要积极开展有关部门的税收保障办法,形成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要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由政府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使各种第三方信息成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借助中介力量加强税源管理。

(三)加速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

各级税务部门重点要在提高税源实战能力上下功夫。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实践基地,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交流沟通,聘请富有审计、会计、税务筹划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资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要尽早推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打通税务人员专业等级发展渠道,切实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要制定并分步实施差别化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分行业税收管理人才、风险分析人才、信息化人才、纳税评估人才的培训,不断培养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大力推进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文化讲坛、专业培训等多种实践活动,激发税务干部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下载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研究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阶段乡镇地方税源建设研究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干部作风问题事关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对外形象和影响。作风实,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对外形象就好,群众就信赖;作风不实,办不成事,群众就不信赖。乡镇干部直接与人民......

    乡镇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乡镇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是一条重要的措施。要想......

    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在经济体制不断被改革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也越发重要。但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加......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思考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税收工作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米脂地税局:重点税源管理与思考

    重点税源管理与思考 税源是指税收收入的来源。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不等于税收。在税源一定、税法不变的前提下,税源转化为税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税务人员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水平,......

    对乡镇财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镇财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06-09-14 17:33 文章来源:北湖区商务局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调研 二、对策建议 1、非均衡发展。后续财源培植不能“齐步走”,要结合乡镇的实......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乡镇党委、政府是党在农村执政的领导核心,建设好乡镇领导班子,是服务农民,保持农村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六......

    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5篇)

    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干部作风问题事关对外形象和影响。乡镇干部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作风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