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发展观本质核心科学安排教育管理工作(推荐)

时间:2019-05-14 17:0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彻发展观本质核心科学安排教育管理工作(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彻发展观本质核心科学安排教育管理工作(推荐)》。

第一篇:贯彻发展观本质核心科学安排教育管理工作(推荐)

当前,全市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所倡导、学习和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观思想理论的高度概括、总结和继承、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重大成果,同时也是彰显与时俱进精神的科学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

展观的内涵,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通过认真学习,本人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产生革命性地创新,也必将对科技、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地积极影响。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从业者,我想从地方职教现状和学校发展的视角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总结于社会发展实践,借鉴于国外进步经验,适应于新时期要求。其第一要求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通过对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仔细理解、深入体会,粗浅地认识了其内容实质,但是,要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还需要在实践中琢磨、剖析、反思、凝练,因为,科学理论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提高。为此,本人今后工作中应力求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为本,德育工作为先,素质提升为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仍然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因为不管教育规模如何发展、层次如何提升、体制如何改革,最终衡量教育工作的标准仍然是看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坚持“成人”教育和“成材”教育并举,先成人、再成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完善育人体制,在学生管理上力求远(期目标)与近(期计划)的相结合、疏(粗略的目标)与密(精细的管理)的相结合、(抓)大与(放)小的相结合、正(面鼓励引导)与反(面批评教育)的相结合,使管理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网络,逐步形成良好管理育人模式,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美好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明确工作职责,抓好目标的落实,力求工作创新。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规划科学、立志高远,是科学发展观的真实体现。

作为职教工作者,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要求指引下,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明确自己的职责,切实从本职工作做起,力求管理工作进位和到位、教学工作尽心和尽能、服务工作力行和力争,认真抓好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把工作落到实处过程中,力求科学发展、大胆创新,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工作姿态和新的计划措施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三、以人为本,讲究实效,注重和谐。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因地制宜、科学地安排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中要讲究实效:既要看工作完成情况的结果,又要看工作过程中的效果,是不是工作中完成了任务、锻炼了职工、培养了友情、协调了关系、完善了管理、促进了提高等等。科学发展观讲究的以人为本,就要求在工作中创造和谐。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重建,目的是培育一种富有时代特征、体现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科学、民主、开放的新文化。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去教书,促进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人生“本钱”的积淀;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去育人,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注重人生“质量”的积极提升。用美好的东西去清除社会带给学生内心的无良,以和谐的阳光驱散学生心灵的阴霾,努力减轻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恐慌感和盲动性,全面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为建构学生美丽人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习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思想上的定向;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习中积极提高、在实践中丰富完善,愉快地工作,美丽地生活。

第二篇:“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新课程的改革,规定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反映了教育现代化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选择。“以人为本”从宏观上讲,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基本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人文关怀,关注每个人的权益、自由和价值取向。

一、教育必须实现“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人文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一个社会不再以生产指标和经济增长为最终和唯一目的,当一个社会开始把人的最终发展与幸福作为生活追求目的时,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就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追求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进入21世纪,迎面而来的将是一个现代化科技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类作为发展的主体和中心,其全面发展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健康的体魄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依附的基础,健康长寿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新世纪的体、音、美将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成为人类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事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二、教育应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学术界对“人文精神”有多种理解,观点虽有殊异,但就其内涵,都有着共同之处,即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寻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完善,对人类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的关注。“科学精神”是迷信思想和神学观念的克星,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区别还在于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方式的不同,科学体现的是人类的工具理性,人文则体现价值理性;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科学训练思辨,人文涵育情感;科学辨析因果,人文则评价得失成败。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说过意味深长的话“:医生越是精通科学的思维方式,结果就越有危险地使他的心趋向把人看作物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人文学必须成为大学教育的灵魂。”教育的人文性必须成为教育的灵魂。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一项实践活动,具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容和属性,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研究方法多样。因此,教育科学需要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实证方法和技术手段,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两者相濡以沫、相激相励、共同发展。

三、“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生命本色

对于儿童来说,生命之美,美在天性,美在本色。一个属于儿童的课堂,不仅应该充满儿童的智慧与灵性,而且应该充溢着孩子鲜活、纯美的生命本色。下面从中国学生到美国“语言班”上课产生的诸多疑问谈起:

上课铃还没响,一位美国女教师就匆匆走进了教室,怀里抱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她一边和学生打招呼,一边摆弄着小狗,让小狗做着各种滑稽可笑的动作,引来了大家一阵阵笑声。

这时,美国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中美学生齐声回答:喜欢!美国教师高兴地走下讲台,一边说着“很好”,一边来到同学们中间,让大家都来摸一摸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小狗做一个友好的表示。这时,美国的学生蜂拥而上,争着要摸要抱,有的还想吻,可老师提议让中国的小客人先来。

对美国教师的提议,我们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兴致与热情,他们一个个端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没有一个站起来。任凭美国教师怎么鼓励,课堂始终是一片沉寂。无奈之下,美国教师摊了摊手,只好让急不可待的美国学生上来摸它、逗它,课堂一下子成了美国孩子童心释放的场所。

可是,令两国教师都没有想到的是:刚一下课,我们的学生好像换了一些人似的,竟然围着刚才那只小狗逗了起来,有的抱它,有的摸它,有的还把从国内带来的“中国结”戴在了它的头上,表现出了孩子特有的顽皮与淘气。

看到这一幕,不得不让人愕然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内课外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在课堂上压抑了天性,失去了本色?

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我们去认真反思和拷问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就不难找到其中真实的答案――我们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生命本色的尊重。

有人说过,顽皮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会玩的儿童才是聪明的儿童。人在各个生命发展阶段都有自身的生命特性,不能超越,更不能缺失。否则,人的发展是不健全的。因此,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课堂,应该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场所,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

要想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课堂,我们首先要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课堂就是学生求知的地方,学习就是学生课堂生活的全部,很少去关注他们作为孩子还有哪些特殊的需要,更少去为孩子创造一个释放童心、展示天性的机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应该在观念和行为上尊重和满足儿童在生命成长中的特殊需要,让课堂充满童趣,努力唤醒他们沉睡的童心和天性,让每一个孩子找回自己,变回自己。

其次,避免课堂要求与期待的成人化。课堂要求与期待成人化的状况导致了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学生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在课堂上刻意地压抑自己、约束自己,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他们个性的扭曲和天性的缺失,“儿童味”也就慢慢淡化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调整课堂入手,真正把孩子当孩子看待,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空间,保留自己的性情,甚至允许他们犯这个年龄段才会犯的错误。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表现出儿童特有的天性。

另外,要把“玩”当成孩子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从儿童成长的过程来看,他们就是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学会了感知、体验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认识经验。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丢弃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玩”的机会。通过“玩”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既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又能好好地享受童年、享受生活,这样不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本色吗?

四、“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我国实施的“以民族创新为灵魂”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始终作为各种教育和各学科活动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主要方面,科学教育就是通过自身的身心活动,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关系的一种良好方式。科学教育通过自身主体性认知过程中,“是人把自己身体的健康、强壮和优美作为文化目的结果”。科学教育就是人对自己身心的培养。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强有力的旋律是人文教育思想下的‘育人’非‘制器’。必须改变以往把人当成培养“劳动工具”、“运动工具”,而忽略人的主体性。

总之,孩子的发展本来就不能只动脑,必须手脑协调、体脑协调,才能最终实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早已被现代脑科学所证明。活动体系的建立,不正是对这一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吗?

第三篇:最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论的深化,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论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二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的。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是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入的潜能的发挥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主体性前提和保障。科学规定以人为本的内涵,并把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在党的正式文件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第一次。以人为本把发展同人的关系、发展手段同发展目的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传统的发展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深化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认识。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按社会发展过程的性质,发展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革命变革的发展观,一是和平建设的发展现。革命变革的发展现,主要是研究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的一般规律的。它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关系中的两极对立和两分法,重视利用社会的矛盾斗争,促成社会内部结构的无序和不平衡,加速社会向对立面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而和平建设的发展观则相反,主要是研究事物自身发展壮大的一般规律的。它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重视社会要素之间、层次之间的有序结构和相对平衡,重视社会内部各方面间的“和谐”,重视社会发展的层次性、阶段性,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现念,从革命变革的发展观转变到和平建设的发展现上来,按照和平发展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搞好“五个统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道路的具体化;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要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就要既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优势,也要有利于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加强社会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把合理保护开发和节约自然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中,统筹规划。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国内经济体制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相互协调。在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了“五个统筹”,就是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片面畸形的发展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重点。比如三农问题就是我们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所以我们党把它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处理好协调发展与非平均发展的关系。讲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发展。再次,要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现阶段有所作为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等于我们现阶段就无所作为。最后,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科学发展现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全社会范围来说,要真正做到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要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和平发展理论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

和平崛起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在同一历史事实中总结出与权力政治思想截然不同的思想方法,并寻找出一条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强国合作共荣的发展道路。和平崛起理论吸纳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强调机构、规则和认同在国家行为及利益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平崛起理论以“和而不同” 的世界观为核心,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为前提,以国家利益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相结合的利益观为基础,构建了和平、发展、合作、进步、包容、公正的战略新理念。和平崛起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从客观条件看,无论是国内条件还是国外环境都决定了中国能够而且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和平崛起的基础;从主观条件看,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战略选择都牢固地根植于和平理念,这是和平崛起的保证;从目标结果看,和平是为了发展,发展反过来又使和平更有保证,从而使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和平崛起的目的。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本质

科学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之间的关系。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和自然的发展同样具有不可选择的决定性的一面。同时,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选择性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做出符合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选择,即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做出选择。对社会规律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主体的这种选择的结果。如果主体正确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做出了对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科学选择,就必然会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给人民带来利益;相反,这种选择如果违背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必然会对历史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也会对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害。这就是说,实现科学发展,就是按照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作出科学的选择。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第一,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正是依据这一规律,提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四位一体”理念,就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基本规律的集中反映,即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均衡全面发展。

第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促进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创造人人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深刻表明,科学发展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社会全面进步,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同样,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向前发展。

第三,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协调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妥善解决人民利益矛盾。只有如此,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和揭示了现代化建设的这一规律,指出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只有保持稳定,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和稳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前提和必然要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保稳定,才能化解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节约资源,善待和保护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的,是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第五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为开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而奋斗

——董事长李永利在集团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 年,我们在风雨中全力拼搏,在艰难中开拓进取,风雨没有挡住我们,艰难使我们更加同心同德、奋发向上,企 业实现了发展,职工得到了实惠。

2007 年是持续发展的一年。一是施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企业总产值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2.9%。企业装备实力有了新加强,投入巨资购置了隧道、铁路客专等施工设备,提高了施工能力。沪蓉西支井河特大桥、成都地铁1 号线、哈大客专等27 个重难点工程进展顺利,展示了我们攻艰克难的能力。强化了安全生产的培训和检查工作,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推进了质量创优,12项工程获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3 项成果获国家级优秀QC小组称号,在建项目工程质量总体有新提高。发挥了进站博士后在多项重难点工程技术攻关上的作用,促进了项目创效创誉。二是市场开发难中有进。在铁路市场信誉受挫的情况下,各级不等不靠,知难而进,实现了市场开发“东方不亮西方亮”。全年承揽任务较上年增加21 亿元。任务的总体质量较高。进一步完善了经营规划和布局,成立了西北工程指挥部,目前已承揽任务4 亿元。四公司承揽的鸡西机场施工任务,使我们阔别多年的机场领域又得以重新进入,可谓难中取胜。进一步明确了轨道交通市场承揽的分工。参与了多个海外项目的承揽,锻炼了人才。在艰难中推进了铁路质量信誉评价,实现了目标,展示了能力。三是经济运行质量有新提高。集团上报利润为总公司计划的100%。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受控;较好地开展了银企合作,争取到贷款优惠政策,节省了财务费用。对部分项目和单位开展了内部审计和效能监察,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4 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渝怀铁路黄草乌江大桥荣获鲁班奖,这个奖项是集团近几年来独立申报并获得的,来之不易;大连30 万吨级原油码头水工工程、天津快速轨道工程和京福高速公路美菰林隧道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朔黄铁路建设与运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春轻轨独塔无背索斜拉桥施工技术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伙房隧道斜井出碴系统施工技术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渝怀铁路大跨度双线铁路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这些高等级、多数量奖项的获得,标志着集团施工质量、科技进步又有新的提升。五是成功取得了柏家屯土地开发权。被总公司领导称赞为“中国铁建自有土地开发工作的典范”。六是股改工作推进顺利。

2007 年是全面建设加强的一年。一是改革调整了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根据股改和自身发展需要,收购了职工股权,母子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撤销了长春中铁储运公司和深圳中铁达储运公司,相关业务并入中铁达实业公司;赣州铁龙大酒店改制为赣州铁龙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推进了劳务作业层改革,出台了组建和规范劳务公司管理的指导意见,推进了企业自身劳务公司的建设。二是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集团公司把稳定人才队伍作为头等大事,两级主管领导亲自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了队伍;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加大了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和交流力度,增强了班子的活力;积极地吸收了人才,招收毕业生407人,引进1 名西南交大隧道专业博士后进站工作;有效开展了职工培训教育;认真组织了职称评审、技能鉴定和建造师注册工作。三是强化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按照总公司的战略部署,推进了工程公司建设;规范了项目薪酬管理;超前谋划了资质重新就位工作;召开了贯彻《劳动合同法》专题会议,对劳动用工进行了清理,为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奠定了基础。四是有效保障了职工的权益。去年职工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18%;按时足额发放了离退休职工退休金和非

外。这些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刻骨铭心,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吃一堑,长一智。这几起事件已经过去。从处理的最终结果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影响和损失,从中我们也得到了经验和体会:一是与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总公司领导和机关十分关心,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参与事件的处理。二是绝大多数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共渡难关。在企业最危难的时候,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敬业精神,能够自觉维护大局利益,工作更积极主动,为企业摆脱困境和实现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三是领导班子团结。集团公司党委和班子成员把握大局,正视问题,沉着应对,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体现了团结的力量。四是展示了我们应对、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事件处理的最终结果难能可贵,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处理危机、控制局面和解决复杂问题。

2008年面临的形势

今年企业发展既面临着新的考验和压力,也蕴含着积极有利的因素,是充满希望和期待的一年。考验和压力。一是承揽压力巨大。今年国家将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基建投资总的形势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铁路市场新上项目投资额将有一定的压缩,这意味着争取铁路份额的难度加大,同时也意味着 其他领域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目前我们在手任务较大,这决定了承揽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年内承揽任务必须达到120亿元以上,并且越早越好。二是成本加大的压力。面对低价竞争、刚性合同的市场环境,物价的上涨、贷款利率的增加、《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和职工工资的增长必然加大成本开支。三是人才流失的考验。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人才的竞争,如何留住企业核心人才,将是今年的重要课题。四是劳务队伍管理的考验。“包工头”的取消,劳动用工的规范,将给施工现场劳务队伍的选择、使用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五是企业管理模式将面对考验。社会、股东、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更

积极主动地做好与铁道部、各路局的工作,千方百计地争取施工任务。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在建铁路项目的机会,坚定搞好质量信誉评价,卧薪尝胆,厚积薄发,通过好的排名,证明能力,赢取信任。三是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和水利水电市场的经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们的优势品牌,水利水电市场我们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必须下大力深度开发,谋定而动,以优取胜。四是突出既有资质的有效开发。这既是促进任务结构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保全资质的必需。在充分利用公路、市政、房建、机场、矿山等资质资源的前提下,强力抓好房地产的开发,努力做强做优房地产产业。五是突出核心客户的培育。要借助已建和在建项目的平台,加强与基建投资上规模的大集团、大公司的密切沟通,力求培育成为长期合作的核心客户,为我们提供稳定的任务来源。六是突出海外市场的开发。要通过争取总公司的支持、合作经营、参与援外和自身承揽,积极稳妥地开辟海外市场,今年力求突破。

(二)积极开展“达标年”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和基础管理今年要以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前提,以三个“十条规定”、《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等制度为依据,以总公司《关于加强工程公司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指导,开展项目管理和工程公司

建设达标年活动。达标考核的内容侧重可量化的主要指标,目的就是要较真碰硬地去落实。要通过开展和总结达标年活动,把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常态化、长期化,持续提升基层和基础的管理水平。年内要重点加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积极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我们而言,贯彻《劳动合同法》是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考验巨大。首先,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新法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成本加大、人才流失、用工固定化、劳动合同纠纷增多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加快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适应新法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整章建制;必须全面加快不规范用工的检查清理,该上岗的要上岗,该解

点项目和新上场项目的组织策划、方案优化、技术攻关、成本核算、安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指导。要通过对亏损项目的剖析,查明症结,对症下药,加强对大额亏损项目减亏、扭亏的治理和整顿,有措施,有目标,有责任。五是做好工程公司建设考核工作。加强工程公司建设是总公司、总公司党委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按照集团公司安排的推进要求,着力解决经营机制、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市场开发、经济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抓住重点,提升整体。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要与主要领导的利益紧密挂钩,推动工作的落实,积极促进工程公司做实、做强、做优、做专。

(三)加强财务管理,确保现金流通畅 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去年央行6 次加息,10 次提高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今年贷款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我们能不能在贷款难、成本高的情况下,既保证了资金链不断,又压缩了贷款,这是检验,也是考验。各单位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全面清理盘点债权债务、流动资金、收支等财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调控有度。要研究落实开源节流、挖潜促效的措施,努力改善财务状况,做到“五个加强”: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以全面预算为基础,统筹安排资金,压缩和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二是加强验工计价和结算。已完工程要及时计量、争取业主及时验收、支付工程款,对下要严控超计超拨。三是加强变更索赔工作。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尽快争取变更索赔的批复,形成项目收入,加快现金回流。四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职能,充分整合区域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统一调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强清欠工作。今年,各单位必须把清欠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与经营承揽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施工企业是高风险行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一是强化安全质量风险管理。今年国家大事多、喜事多,更要高

三是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要把项目经理作为一种特殊资源进行特殊管理,今年要完善项目经理业绩考核档案,建立优秀项目经理星级评选制度,激发项目经理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荣誉感。

四是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技能人才短缺是基层比较突出的问题。要通过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评选、技术比武等有效方式,加强对实用和特需工种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五是发挥薪酬激励的核心作用。在坚持“两低于”的原则下,进一步规范薪酬管理。薪酬分配要与市场接轨、与工作绩效挂钩,向关键人才倾斜、向基层倾斜。六是强化人才的培训教育。分层次、多渠道地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突出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的培训。对项目经理、总工要注重项目组织策划、施工方案优化、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培训。要把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通过导师制以学带干,以干促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集团上下要共同行动,努力构筑和建设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六)认真谋划资质就位,确保特级资质

资质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2009年企业资质将重新就位,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认真谋划。一是坚定信心。这次新的特级标准要求高,就位难度大,这是共性问题。我们全力争取特级资质的信心和决心绝不动摇,要顺潮流而动。这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全体职工吃饭的大事。二是明确目标。按照铁路优先,公路次之,市政再次的顺序,总的目标是确保一项特级资质,争取两项。三是明确责任。集团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综合协调,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对所负责的工作消化吸收,有承办人、有工作方案、有进展规划;要对科技进步、人员指标等难度大的工作及时掌控,重点突破。各单位、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落实此项工作,谁出问题谁负责。

(七)整肃企业风气,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整肃风气,112-

下载贯彻发展观本质核心科学安排教育管理工作(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彻发展观本质核心科学安排教育管理工作(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5篇范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毛概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本质与核心[全文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本质(定稿)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本质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始终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抓好这个第一要务,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本质范文大全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本质 □郭代模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始终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抓好这个第一要务,促进经济、政治、文......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中曾经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随笔) 高井槽完小 字应文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不......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其中,统筹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特色如何统筹发展无疑是当今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