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实践 有序实施推进重点税源管理科学化
2013年度江苏社科类学会学术成果交流大会应征论文
积极实践有序实施
推进重点税源管理科学化
今年以来,***市局认真贯彻省局和***市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部署,按照“面上整体推进,点上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精心筹划,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地方经济税源结构富有***区域特色的重点税源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
突出户源集约 明晰管理对象
2012年,随着上海大众的落户投产,***汽车、化工和船舶三大经济板块特色愈加明显,行业发展集聚度、重点税源集中度持续提升。目前,三大板块税收总量权重已超全市2/3。针对重点税源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实际,***市局积极顺应形势发展,把重点税源管理科学化作为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全面重构优化现有征管资源配置,通过设置专门机构,科学划分管理对象,配强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机制,实现重点税源涉税事项的统筹扎口和集中管理。
一方面,抓住三大板块行业龙头性企业的特点,充分考虑重点税源企业复杂问题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按照2012年度入库税款>500万元、销售收入>
1.5亿元、注册资本>1.5亿元三项主要标准,筛选52户重点税源企业(其中:省局上收3户、***列明9户),纳入重点税源管理范围。另一方面,针对上海大众落户后汽车零部件行业集群化发展的实际,实施“规模+行业”管理模式,将注册在***(***)汽车工业园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的102户企业,统一纳入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管理。2012年,这154户企业合计入库税收12.76亿元,以占全市5.69%的户源比例贡献了全市62.56%的国税收入。
突出事项集中创新管理手段
创新重点税源管理机制,按照管理扁平化、差别化、集约化的思路,调整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内部股室设置和职能划分,对列明重点税源企业,实行“3+1”专业化合作遵从管理模式,承担“客户服务”、“风险识别与分析”、“审计和反避税为主的风险应对”三项核心职能和重大复杂事项管理职能,将专业化管理职能
在重点税源分局归集、强化。
制定下发《***市国税局重点税源管理科学化实施方案》、《***市国家税务局点税源分局岗责体系》、《***市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管理业务边界》,逐一明确重点税源管理要求、职能定位及业务边界。同步推进重点税源管理科学化与专业化分局工作标准化,将省局列明544个基础事项中的261个依申请基础事项和54个依职权基础事项及29个双重事项全部前移至办税服务厅。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则发挥比较优势,集中聚焦“三大核心职能”和重点税源企业合并分立、股权投资变更转让、债务重组、所得税汇算清缴、注销清算、国际税收、反避税等重大复杂高风险事项、高风险环节的管理,集中解决重点税源企业政策确定性、风险识别的有效性,实现对重点税源企业遵从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突出业务协作优化运行机制
注重业务融合,打破部门界限,促进合力管理。优化、固化纵向、横向协作机制,逐项明确各办税事项流转规则,明确与机关、纳服、稽查以及属地税源分局沟通、交流、反馈的程序、方式和时限。将重点税源管理联席会议和月度风险例会合并召开,共同分析、评估重点税源企业存在风险,交流信息情报,研究解决衔接问题,开展任务整合,以联席会议为枢纽,实现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统筹和高效协作。平时,通过FTP搭建业务交流平台,按日公示传递相关工作事项,解决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问题,实现适时沟通协调,形成合作共赢机制。
组建专业团队,优化管理资源,将具有“三师”资格、专业等级高级人员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充实到重点税源分局,实现“优势兵力”的“集中投放”。建立情报管理、客户服务、风险分析识别、风险应对实施四类专业团队,按团队健全完善岗职体系和考核办法,明确岗位配置、工作职责、业务标准和要求,列明考核量化指标,按月通报各团队专业化工作绩效和考核积分,考核与激励双管齐下。逐月明确各团队重点工作事项和风险管理任务,通过“情报管理、分析识别、实施应对、跟踪质疑、反馈完善”一体化闭环运作,打造全流程、综合性的一揽子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服务和应对方案。对重点税源企业实行项目化管理、团队化运作,以专业团队和项目组的形式处理重大复杂业务,通过专业互补的项目化管理、高效优质的团队化运作、权责分明的责任制考核,实现对重点税源的有效控管。
突出品牌服务打造客户精品
切实把服务重点税源企业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创新建立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税源企业涉税需求,提升纳税满意度。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标本,以促进合作遵从为导向,积极主动作为,创新特色服务项目,打造行业服务精品。创建汽车城税收“6S” 服务品牌,涵盖专业(Special)服务、规范(Standard)服务、确定(Sure)服务、个性(Specific)服务、便捷(Swift)服务和满意(Satisfied)服务,签订《税收“6S”服务协议书》,赠送“税收6S服务卡”,让企业做到“一卡在手,政策无忧”。并以此品牌为引领,全面扩大服务品牌示范辐射效应。对沿江船舶企业开展“税银1+1“服务,助银企联姻,解决船舶资金难题;为化工园区企业设立“税企连心卡”,公布24小时服务联系热线,定期走访调研征集涉税意见和需求,帮助化解涉税风险,真正实现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服务个性化、系统化、品牌化,提升了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和带动示范效应。
全面实行客户协调员和客服产品提供制度,采取客服人员日常服务和复杂事项团队服务双管齐下的方式,平时客服人员随约随到,一对一开展政策确定性沟通、网上适时互动,征求确认企业在政策确定性、统一性和税收风险内控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开展服务需求分析,制作个性化、差别化、一揽子的《客户服务方案》,登记《客户服务记录》,快速响应企业涉税诉求。对企业复杂涉税事项,则由客服团队深入实地,面对面地提供专业指导,快速进行涉税处理。今年先后为三家外资规模企业解决了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境外提供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境外提供工程设计劳务服务的征税问题,帮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和资料,用足用好税收政策,有效增进税企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合作,促进了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构建。
推行重点税源企业涉税风险“内外双评”制度,按照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要求,一方面,积极引导重点税源企业定期开展自我分析评估。另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开展税收风险内控调查测试,按户形成客户档案和测试手册,共同研究风险超前防范,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目前已出具2户企业内控测试与评价报告,涉及税款1200万元,有效化解了涉税风险;分行业、分阶段举办了6场重点税源企业财务主管专题政策培训解读会,通过集中辅导、案例示范、专题讲解等,持续提升企业内控意识和遵从能力。建立税企高层互动机制,高层点对点沟通,与中国石化***
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电机(中国)有限公司2户企业签订了税企合作遵从协议,有效促进了企业的主动遵从。
突出风险实施应对全面提升管理质效
针对区域特色行业,拟定重点风险实施事项,全面实行项目管理。从加强情报采集、风险项目分析、深化行业管理三方入手,开展“链式轮动”管理,情报收集上,明确将关联交易、股权变动、增资减资、利润分配、境外投资等信息,作为重点采集对象。推进与工商、财政、商务、科技等部门的深度合作,积极获取有针对性、价值量高的情报信息,并及时开展分析、处理、加工,与内部征管数据进行关联、比对,生成有效的、有明确指向性的信息导入税源管理平台。项目分析上,将重大项目投资、固定资产抵扣、对外劳务支付以及跨区经营、连续亏损企业,作为重点项目分析。按月确定分析主题,围绕特定目标群体,有序开展分析识别,每月形成高质量风险分析报告,为风险应对指引导向;行业管理上,将汽车零部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和房地产业,作为重点风险管理行业。制定年度行业风险管理规划,通过全面分析行业风险特征、重点企业内控测试、深度典型剖析,不断优化完善现行风险特征指标体系,促进行业控管能力提升。
加强应对任务综合管理,规范应对程序实施,制作应对文书模板,强化应对质量控制。在应对程序上,将案头个案分析为应对实施的首要环节,将申报审核作为实地应对的前置步骤,在综合内外部信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逐户拟定应对预案,科学确定应对策略;在运作机制上,强化任务过程控制,明确跟踪质疑任务,按月组织集体审议,按季开展税源讲评,按半年组织典型案例点评,及时分析、通报存在问题,剖析讲解复杂风险事项和管理难点,集思广益共商解决之策。
重点税源管理科学化的持续推进,有效地促进了重点税源管理效能提升,增强了重点行业纳税遵从度。1-5月,汽车零部件行业风险应对入库增值税189.71万元、企业所得税968.42万元,加收滞纳金4.25万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风险应对入库增值税85.23万元、企业所得税1206.98万元,加收滞纳金10.76万元,调减亏损18007.98万元;房地产业风险应对入库企业所得税1576.35万元,加收滞纳金11.94万元,调减亏损459.14万元;征收非居民企业所得税1450.45万元,并征收了一笔股权转让所得税861.94万元。重点税源风险应对累计成效8442.67万元,占税收收入的9.71%。同时,完成了汽车零部件行业遵从报告的编写,撰写的《关注成本费用合理性,加强境内关联企业交易税收管理》案例被省
局评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精品案例”,真正形成了“情报驱动、项目推动、案例带动和评比促动”的良性互动,促进风险管理税收贡献度的提升。
第二篇:转变理念积极实践 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转变理念积极实践 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临夏县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张永华
新课程实验在我校已实行一年多,给我们学校带来了较大的变化,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素质,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回顾一年来的新课改实践,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走进课改,更新了教育理念;实践课改,丰富了教研内涵;收获课改,提升了办学品位。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学校各种课改实施方案的引领下,边研讨,边实践,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课改实验活动。
一、新课程实验实施方面所做的工作
1.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进来,专家引领指导。
为了扎实稳步地推进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学校多次派相关人员到新课改试验区去学习。2010年4月由校长带队,一行五人赴宁夏育才中学、六盘山中学、宁夏六中,深入课堂、教研组、年级组,实地交流学习,主动请教学校各层领导,积极学习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搜集相关资料,这是一次非常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推动了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2010年9月,派担任高一教学的32名教师到榆中恩玲中学等学校听课,学习他们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做法,收获不小。
邀请专家进学校、进课堂指导。先后三次邀请州教科所领导和县教研室主任召开新课改座谈会、高中新课改教学模式或手段培训讲座。州教科所专家走进高一年级课堂听课,与任课教师面对面交流,了解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的具体 情况,对好的做法给予肯定,对遇到的困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的办法。2010年11月和2011年3—4月邀请永靖中学、临夏中学、土桥中学部分骨干教师来校指导,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2.学习领会省州新课程实验改革文件精神,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各类新课改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临夏县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统一行动,认真实施,稳步推进。反复研究制定了《临夏县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确定了总体思路:学习培训为先,读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专家指导,研讨交流,扎实有效的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明确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工作重点的前提下,经深入研究出台了校本化的学校制度文件,如《临夏县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设置方案》、《临夏县中学新课程实验校本课程方案》、《临夏县中学学分管理及认定方案》等十多项制度,保证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有章可循。
3.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实验培训
学校不失时机的抓住省、州、县、学校的每一次培训机会,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实验培训。2010年7、8月份为期12天的“甘肃省2010年高中新课程实验‘国培计划’网络远程培训”中,15位校委成员和53位教师参加了培训,按培训要求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经考试合格全部拿到了培训上岗证。2010年8月,高一年级的12名备课组长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0年3至12月份,在对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校长的一系列培训中,做到了一个不少、一次不缺,共计培训了288人次,对有效实施新课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1 年7月,我校有63位教师参加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国培计划’网络远程培训,高
一、高二的24位备课组长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目前,我校的科任教师全部参加过新课程实验培训,基本适应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
4.充分发挥年级学科备课组的作用
为使广大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准确把握教材,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我校实行年级学科备课组制度。要求备课组立足课本,针对三维目标,狠抓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努力做好新教材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衔接和学生实际与新教材的衔接,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性问题的处理、知识点延伸与拓展度的把握等做为重点研究对象,一章一节的仔细研究,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同时,学校教研室给高
一、高二备课组下达任务,分别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教法的研讨,每个组只研究一种教法,要求组内教师每人上一节课,经过充分研讨,最后达成共识,以文字形式上报教研室,再由教研室向全校推广。
5.社团组织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了适应新课程实验的需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成立了“梦源文学社”、“笛子社团”、“播音主持社团”、“合唱团”、“志愿者社团”、“英语角”、“时政宣传小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兴趣小组等16个学生社团,专人负责,制定计划,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定期活动。经两次全校活动展示,效果良好。2011年4月20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吕世虎教授任组长的省级专家调研组来我校对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进调研,我校的七个学生社团进行了汇报演出及成果展示,得到调研组的认可和好评,本学期第14周,将组织第三次社团展示活动,这也是我校实施新课改工作的一个亮点。体育活动保证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实行大课间活动,班级有口号,团队有遵旨。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三个行为习惯培养”、春季运动会等。
6.尝试开展研究型学习活动
针对我校师资、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制定了《临夏县中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实施方案》和《临夏县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在开展研究型学习时,立足课本,从小问题入手、从简单问题开始,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将学生进行编组,在科任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组织有关的展示活动。例如“测定自行车的速度”、“了解韩集地区植物种类”、“探究五山池黄酒的制作工艺”等等,先由教师给出提纲、提供必要的研究方法、研究器材,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开展活研究活动。一年来,高一年级共完成21个研究型学习课题,尽管研究的问题小,研究的设施简陋,研究的层次浅,但毕竟我们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为了及时解决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准确的把握教材体系、教材重点、教学的难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推广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好做法,学校与2010年11月、2011年5月召开了两次新课改研讨会,大家广泛交流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知识结构零乱、课时紧、容量大、探究活动组织困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提高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信心。
7.新课程实验教学为研究重点,组织开展“五课”教研主题研讨会,在研究探索中推进。
我校每学期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五课”教研的资料,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五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大比武活动,每个教研组选派两名 教师参加,分文理科进行评比。首先由参赛教师在教研组内说课,经讨论编写出教案,教研室统一安排上课。再由教研组组织评课,在此基础上科任教师修改教案、并撰写课后反思,交教研室。学期末由教研室总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供全体老师借鉴。
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所做的工作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校提出了“一年苦练基本功,三年站稳讲台,六年成骨干、挑大梁”的总体培养目标。
1.岗前培训,严格把关
新教师报到后,由党支部对他们进行师德教育,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教育他们要爱岗敬业、热爱学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教导处从上课、辅导、作业批阅、复习、考试等方面进行教学常规的培训,教研室从如何备课、确定教学重难点、教法的选择,如何上课、说课、评课、写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培训。然后教导处安排他们上过关课、汇报课,由教研室、教导处相关人员参加听课,然后进行评课,指出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2.新老结对,以老带新
为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促使他们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一贯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做法,组织拜师大会,让青年教师鞠躬拜师,并签订协议。新老教师互相听课、共同探讨。截止目前,我校已经安排了14批对子,有4批、51名青年教师正在接受指导。每学期初,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出本学期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迫使他们认真、仔细的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为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骨干示范,推动课改 课堂是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给新教师安排了不同类型的课,新教师第一学期在教研组内上过关课,第二学期开始上公开课,第三年教研室安排他们上基本功汇报课,并组织有关人员听课、打分、评比。对基本功汇报不过关的教师,延长培训期。
骨干教师引领示范充分发挥本校省、州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都组织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供青年教师学习。要求青年教师听课后写出感受和值得学习的做法。
4.明确任务,促进学习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本学科高中阶段的教材,精读所教学段的教材,每学期完成15000字的业务学习笔记,完成一篇1500字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每两周至少听一节指导老师的课,每学期至少上10节多媒体课,每学期至少完成三套高考试题。每年组织教师自费订阅一报一刊。学习制定了各级各类论文、课件发表、获奖奖励办法,大力倡导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参加省州级优秀论文、课件的评选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
三、校本教研方面所作的工作 1.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为结果。实施新课程实验后,教研室安排各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了《临夏花儿》、《弟子规》、《临夏县发展小水电的区位优势分析》、《厨房里的热学》、《五山池黄酒的制作工艺》、《中学生英语生活会话三百句》、《饮料的成分和作用》、《我心中的花儿》、《韩集地区标本采集与制作》、《临夏县建 制沿革话变迁》、《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等31篇校本课程。尚有12篇正在撰写中。
2.举办专题讲座
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我们已经组织了三场全校性的校本课程报告会,李昌华老师做了《临夏县发展小水电的区位优势分析》,马国鹏老师做了《弟子规解读》,马家元老师做了《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二”、“三”对做人与做事的启示-先秦部分》。近期将安排何龙老师做《临夏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缐宏光老师做《临夏花儿》、孟宪芳老师做《英语学习方法指导》三场报告。教研室再整理、考证,最后形成适应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3.创办学校刊物
学校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育教学研讨会,要求每一位教师至少完成一篇论文。先在教研组内交流,然后推荐到学校,由教研室组织人员进行评选,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我校的刊物《县中教研》。另外,我校自1988年创办的学生刊物《蓓蕾》坚持至今,每学期出版一期,现在已办到92期。
新课程实验毕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效果。我校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做了以上工作,在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转变理念,扎实工作,有序推进临夏县中学的新课程实验改革进程。
四、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培训形式单
一、次数少、时间短,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难度较大,缺乏新课程的教学经验,仍有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2.缺乏必要的硬件支持,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室、语音室、图书馆、阅览 室、通用技术学习场所,缺少研究型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
五、今后的打算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的骨干教师。2.学生综合性素质培养和评价及研究性学习开展方面加大力度,根据新课程实验改革理念,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目前,从上到下都在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大家都认识到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不是以往意义上的专管员的延续,而是对新征管模式的巩固和完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还是突出”管理”这一理念,即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户事结合、重在管事”,从而建立切合本地、操作性强、功能完善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其中管户多以分类管理为主,突出重点税源户管理。重点税源户管理到位了,以点带面,税收管理员制度才能全面开花,取得成效,由此可见重点税源管理在现代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税源户
管理工作,这一点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就重点税源户税务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坚定的信心
重点税源管理就是以重点税源企业为具体对象,通过建立管理台帐、税源数据库,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预测等管理。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能起到为整体税收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税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事关重大,责任重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事无巨细,基础要求夯实,管理要求到位,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充分了解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是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管理,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纳税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在第一时间内
对重点税源户生产经营变化动态进行了解和分析,及时掌握经济税源变动情况,分析税收收入变化原因,预测税收收入发展趋势,提高税收分析水平和税收预测的准确性;三是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能促进税收计划编制和组织收入工作水平的提高,在编制和分配税收计划时,抓住了重点税源,就掌握了计划落实的主动权,有利于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税收计划执行过程中,抓住了重点税源,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组织收入中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税收计划任务的完成。
二、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专门的机构
⒈重点税源户要有专门确定机制
重点税源户的确定应以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为依托,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全体辖管户实行有机筛选,滚动确定重点税源户。我们可以从企业注册资本、经营收入、应交税金三个方面考虑,在税源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监控税源相对集中、行业特点明显,或者征管相对薄弱、容易出问题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等。重点税源户可以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一)是达到一定规模的重点税源户:即按照上一年税收收入的多少排序选取,选择占税收总收入%∽%的企业进行监控。
(二)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税源户:第一是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或上级确定的监控点。第二是针对当年区域经济中特殊行业、热点行业确立的监控点。
(三)是确定实时或临时重点监控户:即将当年非重点税源户中每月新增税收收入额超过一定数额或新开企业投
资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企业纳入监控户管理。
当然,重点税源户在经过一定的选择排序后,应由专门机构进行审核、删除、明确、公布,稳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任意变动,从而保障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长效性。
⒉重点税源户要有专门管理机构
在目前的税收管理机构的构架内,可以实行分类分组管理,结合或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信用等级制度将重点税源户专门划组管理,试行专门的重点税源户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业务熟悉,熟练掌握财务、税收技能的税务干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便于集聚专业人员,形成税收征管合力,通过分组管理后,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深化管理举措,提升专职管理效能,以点串线、以点带面,以较少的人力资
源投入,获取最大的征管效果。可以说重点税源户中以往分散式管理、常规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集约式、专门化管理来取代已是势在必行。
三、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重点税源户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明确目标,即实行个体化、综合式、深入型管理:
一是重点税源户个体化差异现实需要税务机关实施有差别的税务管理。在现实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这种个体差异不单单反映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而且体现在纳税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上,重点税源户这类特征更为明显。应对这一类纳税群体,常规性的税务管理力度明显不足,如重点税源户在经营扩张中经常采用融资(如红豆股份采取增发股票方式进行融资)的方式,资本运作需选取最适当的比例,减至最少的费用支出,追逐最大的边际效益,来达到增加资产规模的目的。这种现实中的个体化差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断开辟管理领域,填补非常规性管理的空白。
二是重点税源户实施综合式管理重点就是要掌握重点税源户的综合信息,以便于专业化税收征管的开展。重点税源户往往是一个层次结构复杂、经营范围广泛、内部运作紧密的系统,如存在母子公司、存在关联交易等现象,如果按照以前属地管理模式极易造成信息中断,造成管理漏洞,影响征管质量,我们必须有计划实行综合性管理,及早取得企业信息,摸清企业底细,了解税源,掌握情况。这些信息主要是:价格信息、融资信息、结算方式信息、资本结构信息等,通过对此类信息分析,可以判断重点税源户纳税遵从程度和有无良好的纳税意识,从而把税收专业化管
理定位在以信息为基础,与企业运作相同步的实质性、全方位控管上。
三是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仅仅依靠常规管理或以监控间接税为主,已不能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强制性的管理稽查手段在实践上亦不能取代重点税源户的专门管理。税务机关在较短的时间内想全部、深入地掌握重点税源户的纳税能力、获利能力等是不现实的,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税收分析、预测、规划收入缺乏深入广泛的信息资料,信息失灵就势必造成管理失控。要改变这一状态,应及时调整管理目标,健全制度,落实措施,逐步使税务管理由表层向内核发展。
四、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制度
重点税源户管理应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照章办
事。目前创新的税收管理服务制度包括:税收联络员制度、预约服务制度、专项税收宣传制度、提醒辅导制度、跟踪服务制度、税源分析预测制度、重大事项管理制度、数据积累制度。
税收联络员制度,即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定期交流,及时沟通,一方面由税收管理员了解企业最新经营情况,掌握企业动态信息,为健全企业信息数据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促进税企双向交流,为企业排忧解难,有针对性的进行纳税辅导,取得纳税人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夯实征管基础。
预约服务制度,即根据企业提出的约请,税收管理员根据问题涉及的范围,为企业安排服务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或根据税务机关工作部署,涉及重点税源户的事项事先进行通知或友情提醒,告知注意事项或要求内容,使得企业能先期准备或腾出更多时间、人员配
合税务机关开展工作。
专项税收宣传制度,即对重点税源户采取普遍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凡涉及该类企业的税收新政策、规定,及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税收宣传,如采取电话告知,宣传,上门服务等形式。并且注意做好纳税辅导工作,一方面可以促进纳税人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财务人员的办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进行直接交流和及时沟通,让纳税人主动参与办税,帮助其解决申报中实际困难,不断地改正问题,总结经验,能提高重点税源户管理的工作质量,优化税收发展环境。
提醒辅导制度,即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如企业发生重大项目投资、发生登记注册内容变更、在建工程投入使用或采用电子财务软件记帐等等,分析可能出现的涉税问题提醒企业做好相
关备案、报告工作,并且按时依法如实申报纳税,防止企业因缺乏对政策的了解而出现无意识漏税。
跟踪服务制度,即税收管理员准备专门的纸质文件,对税收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督与跟踪,及时收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税收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税源分析预测监控制度,即做好税源的调查预测分析,掌握税源增减变动,分析异常原因,充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
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即企业发生重大的生产经营、财务制度、产业宏观政策及税收政策发生变动,应完整详细记录,一方面做好记录,及时录入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及时参与重大事项管理,理顺涉税事宜,督促纳税人按照规定完成纳税工作。
数据积累制度,即建立重点税源户基础资料档案,并且在初步建立档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逐步完善,借助重点税源户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每月报送的相关报表,对重点税源报表按户归档,建立管理台帐,按月份序时积累,从而保证重点税源户基础资料的完整性。
五、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完善的手段
在确定重点税源户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手段也要添加新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预警指标、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几个方面。
⒈日常管理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必须朝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善于发现问题,挖掘难点,查找疑点,突出重点便是业务上必须强化对重点税源户经营交易活动处理的能力,具体如涉及纳税
所得和税前扣除方面问题,我们对企业所得的确定离不开列支的把关,是否允许扣除或是列支,同样关系到企业是否存在转移利润的问题,比如投资利息、技术转让费、特许权使用费等的分摊;资产的报废审核;佣金的收取比例及支付方合理的列支标准;亏损的发生及成因;母公司与子公司控制与受控的关联程度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是目前或将来税收管理员可能涉及的,构成比较有深度的税务管理事项,更多的需要税收管理员进行有深度的分析,形成我们管理的要点,进而掌握重点税源户经营能力,确保重点税源不流失。
⒉指标预警手段。通过充分的统计分析和计划预测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税收预警指标,主要是税收、税负与资产、存货、收入、费用、人员工资等比例关系的分析指标,具体有进销项税额比较、销售税金负担率、销售收入变化幅度、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应收
帐款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人均工资额、土地税收分析、房产税收分析、车船财产税收分析等多项指标;通过制订这些指标以尽量贴近纳税人的财务核算实际,综合反映纳税人整体经营、纳税情况。在设置指标体系后,及时进行数据采集,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企业经营数据峰值和警戒值,及同一指标的区间上下限数值,通过设立预警指标,发现指标差异,查纠原因,发现问题。
⒊纳税评估手段。根据税收预警指标及日常税源监控确定的申报异常的纳税人,及时进行纳税评估。对于评估中发现的疑点,敦促企业认真自查举证,对评估问题重大或疑点未解决且无正当理由的,应移交稽查或进行反避税调查。当然在深入评估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纳税评估并不是单纯地为评估税款,目的是通过评估真实地掌握纳税人税收负担率、生产经营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对纳
税人以后的纳税申报进行监督和控制,促使其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⒋税务检查手段。对重点税源户检查必须慎重对待,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应由专门的选案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定,设定专门的审批程序,以减少对大企业检查的随意性。当然在检查中应抽调业务骨干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检查和审理的质量,对待重点税源户检查工作,态度必须明确,不查则已,一查到底。
六、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充实的内容
重点税源户管理应有深刻的内涵,积累大量的数据,形成扎实的管理基础。重点应建立三个资料库或电子台帐:基础资料台帐、生产经营台帐、征管信息台帐。其中基础资料台帐主要从税务机
关内部资料获得包括企业名称、税务登记证号码、微机代码、开办资金、主要设备、生产经营(注册)地址、电话、法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等重点税源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台帐主要从企业及相关部门取得,包括产品生产情况、行业情况、经营管理情况、销售情况、财务情况、生产工艺及流程、主要产品的“产销存”、主要原材料及包装物的“进销存”、主要生产设备(帐实)明细,税负变化差异、税负变化幅度、销售变动率,销售额增长幅度与应纳税额增长幅度对比、销售毛利率、成本毛利率、往来账户异常变动情况、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对比、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情况;征管信息台帐主要从税务机关内部资料获得包括⒈各类资格认定,⒉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⒊增值(消费)税申报资料,⒋所得税申报资料;⒌出口退税申报资料;⒍财务报表资料,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⒎税务违章处罚信息;⒏关联企业及业务往来;⒐其它相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取得,充实管理内容,形成信息共享,促进对重点税源户管理情况的掌握,奠定扎实的征管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才可以真正到位。
二○○四年十二月
第四篇: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目前,从上到下都在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大家都认识到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不是以往意义上的专管员的延续,而是对新征管模式的巩固和完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还是突出”管理”这一理念,即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户事结合、重在管事”,从而建立切合本地、操作性强、功能完善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其中管户多以分类管理为主,突出重点税源户管理。重点税源户管理到位了,以点带面,税收管理员制度才能全面开花,取得成效,由此可见重点税源管理在现代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这一点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就重点税源户税务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坚定的信心
重点税源管理就是以重点税源企业为具体对象,通过建立管理台帐、税源数据库,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预测等管理。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能起到为整体税收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税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事关重大,责任重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事无巨细,基础要求夯实,管理要求到位,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充分了解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是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管理,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纳税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在第一时间内对重点税源户生产经营变化动态进行了解和分析,及时掌握经济税源变动情况,分析税收收入变化原因,预测税收收入发展趋势,提高税收分析水平和税收预测的准确性;三是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能促进税收计划编制和组织收入工作水平的提高,在编制和分配税收计划时,抓住了重点税源,就掌握了计划落实的主动权,有利于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税收计划执行过程中,抓住了重点税源,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组织收入中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税收计划任务的完成。
二、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专门的机构
1、重点税源户要有专门确定机制
重点税源户的确定应以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为依托,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全体辖管户实行有机筛选,滚动确定重点税源户。我们可以从企业注册资本、经营收入、应交税金三个方面考虑,在税源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监控税源相对集中、行业特点明显,或者征管相对薄弱、容易出问题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等。重点税源户可以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一)是达到一定规模的重点税源户:即按照上一年税收收入的多少排序选取,选择占税收总收入60%∽70%的企业进行监控。
(二)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税源户:第一是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或上级确定的监控点。第二是针对当年区域经济中特殊行业、热点行业确立的监控点。
(三)是确定实时或临时重点监控户:即将当年非重点税源户中每月新增税收收入额超过一定数额或新开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企业纳入监控户管理。
当然,重点税源户在经过一定的选择排序后,应由专门机构进行审核、删除、明确、公布,稳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任意变动,从而保障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长效性。
2、重点税源户要有专门管理机构
在目前的税收管理机构的构架内,可以实行分类分组管理,结合或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信用等级制度将重点税源户专门划组管理,试行专门的重点税源户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业务熟悉,熟练掌握财务、税收技能的税务干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便于集聚专业人员,形成税收征管合力,通过分组管理后,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深化管理举措,提升专职管理效能,以点串线、以点带面,以较少的人力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征管效果。可以说重点税源户中以往分散式管理、常规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集约式、专门化管理来取代已是势在必行。
三、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重点税源户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明确目标,即实行个体化、综合式、深入型管理:
一是重点税源户个体化差异现实需要税务机关实施有差别的税务管理。在现实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这种个体差异不单单反映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而且体现在纳税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上,重点税源户这类特征更为明显。应对这一类纳税群体,常规性的税务管理力度明显不足,如重点税源户在经营扩张中经常采用融资(如红豆股份采取增发股票方式进行融资)的方式,资本运作需选取最适当的比例,减至最少的费用支出,追逐最大的边际效益,来达到增加资产规模的目的。这种现实中的个体化差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断开辟管理领域,填补非常规性管理的空白。
二是重点税源户实施综合式管理重点就是要掌握重点税源户的综合信息,以便于专业化税收征管的开展。重点税源户往往是一个层次结构复杂、经营范围广泛、内部运作紧密的系统,如存在母子公司、存在关联交易等现象,如果按照以前属地管理模式极易造成信息中断,造成管理漏洞,影响征管质量,我们必须有计划实行综合性管理,及早取得企业信息,摸清企业底细,了解税源,掌握情况。这些信息主要是:价格信息、融资信息、结算方式信息、资本结构信息等,通过对此类信息分析,可以判断重点税源户纳税遵从程度和有无良好的纳税意识,从而把税收专业化管理定位在以信息为基础,与企业运作相同步的实质性、全方位控管上。
三是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仅仅依靠常规管理或以监控间接税为主,已不能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强制性的管理稽查手段在实践上亦不能取代重点税源户的专门管理。税务机关在较短的时间内想全部、深入地掌握重点税源户的纳税能力、获利能力等是不现实的,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税收分析、预测、规划收入缺乏深入广泛的信息资料,信息失灵就势必造成管理失控。要改变这一状态,应及时调整管理目标,健全制度,落实措施,逐步使税务管理由表层向内核发展。
四、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制度
重点税源户管理应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照章办事。目前创新的税收管理服务制度包括:税收联络员制度、预约服务制度、专项税收宣传制度、提醒辅导制度、跟踪服务制度、税源分析预测制度、重大事项管理制度、数据积累制度。
税收联络员制度,即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定期交流,及时沟通,一方面由税收管理员了解企业最新经营情况,掌握企业动态信息,为健全企业信息数据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促进税企双向交流,为企业排忧解难,有针对性的进行纳税辅导,取得纳税人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夯实征管基础。
预约服务制度,即根据企业提出的约请,税收管理员根据问题涉及的范围,为企业安排服务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或根据税务机关工作部署,涉及重点税源户的事项事先进行通知或友情提醒,告知注意事项或要求内容,使得企业能先期准备或腾出更多时间、人员配合税务机关开展工作。
专项税收宣传制度,即对重点税源户采取普遍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凡涉及该类企业的税收新政策、规定,及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税收宣传,如采取电话告知,e-mail宣传,上门服务等形式。并且注意做好纳税辅导工作,一方面可以促进纳税人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财务人员的办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进行直接交流和及时沟通,让纳税人主动参与办税,帮助其解决申报中实际困难,不断地改正问题,总结经验,能提高重点税源户管理的工作质量,优化税收发展环境。
提醒辅导制度,即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如企业发生重大项目投资、发生登记注册内容变更、在建工程投入使用或采用电子财务软件记帐等等,分析可能出现的涉税问题,提醒企业做好相关备案、报告工作,并且按时依法如实申报纳税,防止企业因缺乏对政策的了解而出现无意识漏税。
跟踪服务制度,即税收管理员准备专门的纸质文件,对税收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督与跟踪,及时收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税收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税源分析预测监控制度,即做好税源的调查预测分析,掌握税源增减变动,分析异常原因,充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
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即企业发生重大的生产经营、财务制度、产业宏观政策及税收政策发生变动,应完整详细记录,一方面做好记录,及时录入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及时参与重大事项管理,理顺涉税事宜,督促纳税人按照规定完成纳税工作。
数据积累制度,即建立重点税源户基础资料档案,并且在初步建立档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逐步完善,借助重点税源户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每月报送的相关报表,对重点税源报表按户归档,建立管理台帐,按月份序时积累,从而保证重点税源户基础资料的完整性。
五、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完善的手段
在确定重点税源户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手段也要添加新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预警指标、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几个方面。
1、日常管理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必须朝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善于发现问题,挖掘难点,查找疑点,突出重点便是业务上必须强化对重点税源户经营交易活动处理的能力,具体如涉及纳税所得和税前扣除方面问题,我们对企业所得的确定离不开列支的把关,是否允许扣除或是列支,同样关系到企业是否存在转移利润的问题,比如投资利息、技术转让费、特许权使用费等的分摊;资产的报废审核;佣金的收取比例及支付方合理的列支标准;亏损的发生及成因;母公司与子公司控制与受控的关联程度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是目前或将来税收管理员可能涉及的,构成比较有深度的税务管理事项,更多的需要税收管理员进行有深度的分析,形成我们管理的要点,进而掌握重点税源户经营能力,确保重点税源不流失。
2、指标预警手段。通过充分的统计分析和计划预测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税收预警指标,主要是税收、税负与资产、存货、收入、费用、人员工资等比例关系的分析指标,具体有进销项税额比较、销售税金负担率、销售收入变化幅度、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应收帐款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人均工资额、土地税收分析、房产税收分析、车船财产税收分析等多项指标;通过制订这些指标以尽量贴近纳税人的财务核算实际,综合反映纳税人整体经营、纳税情况。在设置指标体系后,及时进行数据采集,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企业经营数据峰值和警戒值,及同一指标的区间上下限数值,通过设立预警指标,发现指标差异,查纠原因,发现问题。
3、纳税评估手段。根据税收预警指标及日常税源监控确定的申报异常的纳税人,及时进行纳税评估。对于评估中发现的疑点,敦促企业认真自查举证,对评估问题重大或疑点未解决且无正当理由的,应移交稽查或进行反避税调查。当然在深入评估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纳税评估并不是单纯地为评估税款,目的是通过评估真实地掌握纳税人税收负担率、生产经营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对纳税人以后的纳税申报进行监督和控制,促使其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4、税务检查手段。对重点税源户检查必须慎重对待,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应由专门的选案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定,设定专门的审批程序,以减少对大企业检查的随意性。当然在检查中应抽调业务骨干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检查和审理的质量,对待重点税源户检查工作,态度必须明确,不查则已,一查到底。
六、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充实的内容
重点税源户管理应有深刻的内涵,积累大量的数据,形成扎实的管理基础。重点应建立三个资料库或电子台帐:基础资料台帐、生产经营台帐、征管信息台帐。其中基础资料台帐主要从税务机关内部资料获得,包括企业名称、税务登记证号码、微机代码、开办资金、主要设备、生产经营(注册)地址、电话、法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等重点税源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台帐主要从企业及相关部门取得,包括产品生产情况、行业情况、经营/管理情况、销售情况、财务情况、生产工艺及流程、主要产品的“产销存”、主要原材料及包装物的“进销存”、主要生产设备(帐实)明细,税负变化差异、税负变化幅度、销售变动率,销售额增长幅度与应纳税额增长幅度对比、销售毛利率、成本毛利率、往来账户异常变动情况、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对比、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情况;征管信息台帐主要从税务机关内部资料获得,包括:
1、各类资格认定,2、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
3、增值(消费)税申报资料,4、所得税申报资料;
5、出口退税申报资料;
6、财务报表资料,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7、税务违章处罚信息;
8、关联企业及业务往来;
9、其它相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取得,充实管理内容,形成信息共享,促进对重点税源户管理情况的掌握,奠定扎实的征管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才可以真正到位。
二○○四年十二月
第五篇: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勇于探索 开拓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同志们:
这次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主要任务是总结近两年来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受总局党组委托,我讲四点意见。
一、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我国税务机关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改革,1997年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2004年,总局为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在征管模式中增加了“强化管理”的内容,制定并实行了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纳税评估办法,明确了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作用。2008年,总局机关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司,开始探索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2009年,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总局提出了信息管税的新思路。在基层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召开东部和中西部片会,研究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想,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按照肖捷局长在2009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2010年,在总结各地探索试 点经验的基础上,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决定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非总局指定试点单位可根据指导意见自行试点。2010年总局年中会将建立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新格局写进规划纲要。肖捷局长在2010年底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将“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总局成立了由钱冠林副局长担任组长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审核了安徽省国税局上报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总局还印发了《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研究起草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修订稿)。
各地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总局指定的8个试点单位以及江苏地税、河北国税等非指定试点单位都按照总局的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促进税法遵从、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先进管理理念,统一系统上下的思想。全国税务系统省级国地税单位中,普遍成立了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富有成效地进行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探索。安徽国税从转变领导机关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抓起,在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在深刻理解和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的 基础上,要求在税源管理工作上做实省局、做精市局、做专县局。安徽地税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重点开展纳税评估,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流程和机制。江苏国税针对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特点,首先从转变省局机关的税源管理理念做起,建立了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团队,全面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江苏地税召开全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推进会议,总结试点经验,分析矛盾、问题,研究总体思路,在无锡、南通等五市试点的基础上,部署在全省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青岛国税将“有利于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有利于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作为实践和检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在全系统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广东国税选择重点地区、重点事项探索了税源分类分级管理的多种模式,编制了重点行业的风险管理指引,进行了电子档案、知识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的试点。辽宁国税积极开展税源管理专业化试点,构建了以风险为导向、以风险分析为核心、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为目标的风险分析预警、应对反馈机制。
(二)完善征管流程,突出纳税评估
各地按照先进管理理念,完善征管程序,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强化纳税评估。以建立行业评估模型为抓手,有效提高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安徽国税开展了行业“建模找点”工作,在33个重点行业建立了评估模型,找准了行业的涉税风险及管理薄弱环节,增强了风险应对的针对性。江苏国税将纳税人依申请的调查审批事项简化、前臵到办税服务厅,强化税源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职能。江苏地 税印发了《税收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围绕风险识别、排序、应对等环节,进一步优化征管业务流程。福建地税通过数据分析工作机构,对征管数据进行集约式专业化处理,强化纳税评估的初步审核。河南国税按照纳税评估的主要环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各层级、各部门间有序的信息传导、业务互动。河北国税调整省、市、县局机构职能,成立征管风险分析监控指挥中心,明确数据分析、风险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任务分配下达、征管质量监控职能。
(三)科学分类税源,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各地将科学分类税源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科学确定纳税人的分类,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征管资源配臵,调整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职责。安徽国税按照规模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再按行业和特殊事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和“刑警”划分方式,将税源管理职责重新划分和归类为事务性、监控性、查处性三类,税收管理员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青岛国税根据税源分类管理的需要,在基层局重点推行了“集中办理纳税人发起的涉税事项、集中审批核查、集中户籍管理、集中评估重点税源、集中按行业与特定业务评估一般税源、集中风险分析应对”等办法,以集约化推进专业化。广东地税在区县范围内打破属地管理,分设重点和一般税源管理局,对重点税源实行跨区域集中式的专业化管理;对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税管员由管户转为管事。山东地税根据城乡、行业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税源分类的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规模、分行业或两者适当组合的税源分类方式。江苏地税下发了《关于市、县地税局派出机构设臵及职责配臵的意见》,合理设臵征收服务、风险评估、基础管理、税务稽查等专业化管理机构;税源管理实现从单兵管户到团队管事的转变。上海税务局设立专业纳税评估分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评估和反避税工作,并为全市纳税评估提供风险分析预警。陕西地税将各级直属分局转变为重点税源分局,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分局和行业管理分局。
(四)加强信息化支撑,完善运行机制
各地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中,认真落实信息管税工作思路,强化信息化对专业化的支撑,许多单位结合当地税源管理实际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试点运行了网络发票系统;并建立和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了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安徽国税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改革传统税源管理方式的手段,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建立统一的税收数据仓库,搭建全省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管理”的转换,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江苏国税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开发并运用一体化税源管理平台,建立风险特征指标390多个,在省级实现风险信息自动生成、按户归集、自动排序和应对任务统一下达,在地市级集中优秀人才形成团队实施风险应对。山东国税按照信息管税的要求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依托税收预警评估系统,建立了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湖北国税积极落实信息管税,开发应用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对综合征管软件基础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发布,探索建立多方式、多途径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共享机制。陕西国税创新与外部门的合作方式,由电信运营商承担网络发票纳税人 开票系统开发及运维支持,免费供纳税人使用,国税部门获取网络发票信息加强税源管理。山东青岛、东营市地税依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地籍信息进行比对,全面掌控了本地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源,实现了土地 “无缝隙”、“全覆盖”管理,形成了“以地控税”的创新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浙江、上海、宁波等四地国、地税局围绕强化税源监控、实施信息管税,初步建立了跨区域国地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联动机制,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加强非正常户异地协作等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各单位通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普遍树立和贯彻了先进管理理念,大胆探索了专业化、信息化税源管理方式,强化了以纳税评估为重点的风险管理,初步形成了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培养和锻炼了专业化人才和队伍,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单位党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广大税务干部勇于探索、团结拼搏的结果;工作在税收征管科技一线的税务干部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广大税务干部尤其是税收征管科技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税源专业化管理还处于试点阶段,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不统一。少数单位对促进遵从、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先进管理理念宣传、教育不够,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方向、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尚未形成共识。二是试点工作发展不平衡。各地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进展不一,各试点单位在认识、目标、组织、方式、方法、进展等方面差异较大,可供全国推广的相对成熟的运行模式尚在探索中。三是信息管税落实不够到位。税收征管数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仍存在问题;第三方信息获取明显不足;涉税信息的分析利用深度不够,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系统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四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制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相关机构职责交叉,多头下达税源管理任务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跨区域经营、总分机构模式的企业集团尚未找到有效的税源管理方法;征管资源配臵方式不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税收管理员职责亟待改革完善;纳税评估程序不够规范,在部分地区存在税收检查过多过滥的现象;征管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基层、纳税人程序性负担仍然较重;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亟需建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扎实做好税源管理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在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税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思路,积极应对,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一)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形势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和服务。在税收征管领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重点体现为对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收征管领域落实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的具体体现。税务机关必须适应纳税人规模数量、组织结构、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利益诉求的发展变化,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税收征管程序,进一步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重视纳税人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实施税源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优化服务,公正执法,公平税负,促进遵从,进而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局服务。
(二)深刻认识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以空前的广度、强度和速度跨地区、跨国界扩张转移,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快速发展变化。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数量、组织结构、经营与核算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2001年我国办理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为1500多万;2010年为2600多万,增加了1100万,增长达75%,年均增长率为5.8%;其中企业户数939万,个体经营户数1635万。企业集团大幅增加,经济主体跨国、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税源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企业核算和税务处理日趋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税收筹划、避税手段层出不穷。面对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变化,税务干部的数量10年来基本持平,2010年全国税务干部为75.5万人,仅比2001年增长1.07%;基层一线征管人数共计46万,其中税收管理员27.7万,占总人数的37%;全国人均管户接近100户,有些地区甚至超过1000户;部分税务干部素质难以 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经济的跨国化与税收管理的属国化、经济活动的跨区域化与税源管理的属地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
(三)深刻认识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影响。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发展掀起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企业经营和管理电子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金融电子交易和电子商务不断增长。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日益加剧,税源管理面临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传统的人海战术、以票控税等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一方面,税收征管数据已逐步实现省局、总局集中,信息技术也提供了高效处理信息的手段;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基层税收管理员仍依靠个体、手工等传统方式实施税源管理,信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创新税源管理方法提供了机遇。
(四)深刻认识国际税收管理大趋势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启示。随着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理念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实践运用,许多发达国家将上述理念引入税收管理,普遍将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使命和目标;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并探索由事后风险管理向事前风险管理发展;将纳税评估纳入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并作为税源管理、促进遵从的重要手段;建立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的法律制度,并建设现代化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建立按纳税人类型设臵、适应风险管理的组织 机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国际税收征管理念、经验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国际税收征管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提高税源控管能力。
今年年初,肖捷局长在第4次局长办公会听取征管科技司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汇报时指出: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的理念、方式等都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纳税人需求、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继续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实践,认真总结有关省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要围绕税收征管程序和工作流程的关键环节,梳理出若干专题,结合“十二五”税收规划,研究提出新征管制度安排的具体意见,为建立新的征管模式做好前期准备。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这个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奠定基础。
正确理解这一总体思路,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税收征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税法遵从。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必须服务、服从于这一根本目标。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创新理念、制度、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臵,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促进税法遵从。要促进税法遵从,税务机关不可能把征管资源平均用于每个纳税人,只能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高的纳税人和领域,对不同风险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为此,必须按照制定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绩效评价等流程实施风险管理。
要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流程贯彻到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就要重点做好纳税评估工作。纳税评估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审核评价,是税源管理的主要行政行为,也是税务稽查的重要基础,当前又是税源管理的“短板”,必须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工作认真抓好。
要使以纳税评估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按规模、行业、国际税收等特定业务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并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将税源管理职责在税务机关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配,以提高管理质效。
实施税源的分类分级管理必须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跨区域化的发展,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要推进税源的分类分级管理,就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信息管税。
要保障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健康有效运行,还必须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配臵,健全纵横联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
三、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实施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建立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制定风险规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等环节。过去,税源管理质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源管理的任务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承担。这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在税务登记、受理申报、税款入库级次等属地管理不变的前提下,从总局到县局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承担税源管理的职责。尤其是总局和省局要在做好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的同时,下功夫搞好风险的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统一下达、本级应对任务的实施和绩效考核;还要结合风险管理实际,对各层级、各部门现有税源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调整,以指导和推动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开展。一是调整、明确风险信息采集部门职责。总局和省局应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制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管理的规划、制度以及采集的口径、标准及规程,并推动第三方信息的获取;市以下应由办税服务部门主要负责采集纳税人基础信息,风险应对部门在实施应对工作中采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和相应的第三方信息。二是调整、明确风险分析监控部门职责。总局、省局的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对涉税信息进行风险分析识别,由征管科技部门按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统一归集风险信息,进行风险等级排序,统一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并进行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市以下要明确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或设臵风险监控管理部门,负责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汇总、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和绩效考核。三是调整、明确风 险应对部门职责。总局、省局的大企业、反避税管理部门和稽查局直接负责本级所辖大企业的风险应对任务;市以下由税源管理、大企业管理、稽查等部门分别承担风险应对任务;针对当前纳税评估这一“短板”,应将税源管理部门现在主要承担的调查审批、催报催缴和税收预测等日常事务管理职能,调整为按纳税人规模、行业和特定业务等类型进行专业化纳税评估。
要根据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化管理。大企业管理是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针对大企业具有跨国界、跨地区经营,行业跨度大,内部结构和财务核算体系复杂等特点,按照属地入库、统一管理的原则,抓紧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应按照总局下发的《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实施。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现金交易多,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第三方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实施行业、特定类型等差别化管理。针对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税源分散,经营不稳定,账簿不健全等特点,按照有利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税收定额管理,推进协税护税。针对非居民管理税源分散、流动性强、较难控管等特点,重点关注跨国交易量大、对外支付多、跨国集团重组活跃的企业,将居民管理和非居民管理相结合,提高非居民税收遵从管理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管理。
(二)规范征管程序,突出纳税评估的重要作用
税收征管法第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纳税评估既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通行做法。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行为;其涵盖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以及部分风险应对任务,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虽然试行多年,但纳税评估仍是当前税源管理的“短板”,作为一个重要征管程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总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纳税评估办法,这次也发给大家征求意见。
纳税评估的主要程序包括初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核查等环节。初步审核,主要是税务机关采取人机结合的方法,分析识别纳税人纳税申报的风险点,按户归集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包括对未发现风险的纳税人,终止评估;对低风险的纳税人,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等方式督促其修正申报;对较高风险的纳税人确定为案头审核对象向下一环节移送。因征管信息主要集中在省局和总局,对重点税源的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等初步审核工作主要应由省局、总局实施,但不能代替市局以下对所辖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初步审核工作。案头审核,主要是对初步审核转来的纳税人,运用相关的涉税信息分析纳税申报中的疑点,采取通讯调查或者约谈等方式予以核实处理。包括对未发现纳税人有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终止评估;纳税人认可存在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作出补缴税款或补充申报处理;发现纳税人有疑点且无法排除的,转入实地核查。实地核查,主要是对案头审核转来的纳税人,采取税务检查的手段作出核实处理。包括未发现纳税人有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终止评估;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税务处理;发现纳税人有偷、逃、骗、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移交税务稽查部门依法处理。
为了保证税源管理部门有足够的力量加强纳税评估,可将调查审批等纳税人依申请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依法将调查审批、政策调研、报表填报、催报催缴、税收预测、个体定税等日常管理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的后台;税源管理部门则应把主要精力用于纳税评估的案头审核和实地核查工作,并处理好纳税评估与纳税服务、税务稽查和法律救济等征管环节的关系。
(三)强化信息管税,为专业化管理提供支撑 信息管税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努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级要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应用等工作。要健全数据管理标准,必须从采集、录入、审核、监控、运用等环节入手,理清数据逻辑关系,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加快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要强化数据管理意识,克服消极等待的观念,积极主动地采集第三方信息;通过数据的深入应用,及时发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税收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要举全国税务系统之力,做好国民经济主要涉税行业(产品)评估模型的研究、制定;要逐步建立全国税务系统统一的不良记录纳税人信息查询库,收录欠税欠票走逃户、受到税收 行政处罚、欠税、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等不良记录的纳税人的相关信息;要完善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逐步向各级税源管理单位和人员开放数据查询。在各省国、地税局进行网络发票试点的基础上,要完善网络发票业务和技术标准方案,扩大试点范围,深化网络发票数据的采集、应用,做好与金税三期工程网络发票项目的衔接。要认真落实肖局长 “绝不能让新的信息系统去适应传统的观念和工作方式,而要使我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适应新的信息系统” 的指示,大力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这次会议还印发了国民经济主要涉税行业(产品)评估模型的研究、制定规划,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四)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划片管户的管理方式将逐渐为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所替代,必然会引起现有税源管理流程、方法、分工的重大变化,必然会涉及征管资源的重新配臵。各单位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在现有机构框架下,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调整、优化机构职责和人员岗责;确需调整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的,要以审慎原则,按程序报批。总局提出,要在抓好现有8个省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安徽、江苏省国税局、江苏省地税局以及青岛市国税局,实施不同模式的试点,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结构和信息化支撑等状况,按照上述要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
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要建立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专家团队,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 选拔和培养,建立专业评估师队伍,提高评估质量。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并根据能力标准和工作业绩,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努力打造一支紧跟国际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精通税收经济分析、纳税评估、反避税、税务稽查等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五)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运行机制
总局将根据税收征管内外部形势、任务的变化,加快征管法的修订,为完善征管程序、规范纳税评估、获取第三方信息等提供法律支撑;同时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进一步修订完善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税务登记以及征管数据管理等配套制度。
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要在税务系统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形成立体化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要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作,彻底改变多头下达调查审批、报表填报、政策调研、纳税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状况,减轻基层和纳税人的办税负担。各地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税护税体系。
各地要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下,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创新征管质量考核方式和指标,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取代征管“六率”考核。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税收风险评估和税收流失率测算模型,从执法规范、遵从度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等方面完善征管质量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税收诚信体系;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税法遵从度和征管质量方式,促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推行。
四、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下功夫抓好工作落实。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意义深远。各级税务机关务必高度重视,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加强领导。各级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税务机关内部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力的重新调整和划分,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革命,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全系统形成共识;要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保持队伍思想稳定。要制定本地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明确和落实各部门的职责。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效。
(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不竭的动力。我国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东中西部、城市、农村税源状况差异较大,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总局确定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探索,努力创新管理方法;试点工作中,国税、地税要加强协同,以利对纳 18 税人的服务和管理;要及时总结、交流试点经验,指导基层工作的开展。
(三)稳妥推进,务求实效。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面广,工作复杂,目前正处在推进试点阶段。各地应坚持先试点、经审批、再推广的原则,有计划、有准备地搞好试点工作,切忌一哄而上,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必然涉及整个征管模式的变革。总局党组确定,明年年中全国税务局长会议重点研究税收征管工作,并已部署从创新税收管理理念,实施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分若干专题开展调研。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内容,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实际上就是创新征管模式的前提和突破口。希望大家扎实搞好试点,创造新鲜经验,为完善征管模式做出努力。
同志们,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按照专业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实现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