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税系统整合人力资源强化税源管理调查报告
地税系统整合人力资源强化税源管理调查报告
一、地税基本情况:
县地处咸阳北部山区,总面积898平方公里,境内丘陵沟壑纵横,自然条件较差,属国家级贫困县。目前我局现有在职税务干部39人,其中外地职工人数占一半左右。局机关内设6个股室,下设直属税务分局、稽查局、办税服务厅和市场税务所、监军税务所,管辖全县13个乡镇,承担着1200多户纳税户的地方税收和基金社保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同时,每年临时性建筑项目及扶贫开发工程、人饮工程、道路工程、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等为数不少的建设项目都需要地税人员下乡到农村基层去征收和管理。
二、当前制约地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人员少、综合业务技能较低。目前的39人中,一方面要充实机关行政人员,一方面要保证基层征收力量,矛盾非常突出。县局各股室除办公室、计财股在编两人外,其他各股是股长干事一人兼。稽查局自成立以来多年一直处于人员紧缺状态,现只有一名局长、两名稽查员,根本无法实现选案、审理、稽查、执行的四分离。办税服务厅担负着所有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代开发票、各项基金社保费的开票征收工作,现有一名主任,三名办税人员。基层税务所更是如此,如监军税务所管理全县所有乡镇农村个体户、私营建材企业及临时性建筑工程的征收管理工作,只有税干7人(两人长期驻守常宁所店头所),就在人员如此少的情况下,最近三年来新分配学生6人,调出人员3人,新进人员税收业务和工作技能还需要锻炼,全局45岁以上10人,基本不会使用计算机,难以适应税收信息化征管。
二是一些干部爱岗敬业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由于外地人员较多,相当一部分人刚来就想着走,没有扎根山区,勤奋进取的追求,工作标准不高,对自身要求不严,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人的工作热情。加之受社会的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呈多元化,崇拜金钱、追求轻松安逸的习气弥漫,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考验。
三是税源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征管质量和效率较低。县相对县域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个体私营经济大多属于微利保本经营,只是这几年因为招商引资、福银高速等大项目的带动,经济才稍有好转,在这种税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年管理粗放的习惯。表现为个体户税负核定不科学,程序不健全,税负行业、地域差别较大;企业税收管理由于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彻底纠正税收违法行为,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服务职能发挥不够;在新的税源管理方法和手段上,也缺乏大胆创新,比如税收分析仅仅停留在表面,纳税评估才处于摸索阶段。
四是骨干税源少,后续税源匮乏。近几年,地方税收的大幅增长主要依赖福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相关税收,局全年入库工商各税2304.65万元,其中重点工程入库960万元,占总入库数的41.67%。内福银高速一旦完工决算,局将会失去最大的税源,收入大幅回落,后续税源一时难以为继,这是最大的问题。
三、解放思想,拓展思路,不断开创地税事业新局面
面对目前地税严峻的工作形势和考验,唯有解放思想,拓展思路,积极寻找破解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才能保证地税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能。首先,实行一人多岗。在充分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选拨年轻富有活力、知识结构合理、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股所长,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今年1月,我们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新提拔8名年轻同志补充到股所长岗位,增添了工作活力。第二,针对新分配学生较多的实际,对新招录的学生分配在基层一线锻炼2年以上。鼓励干部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欠发达地区干部在当地工作不满3年的,不得调入发达地区。要采取得力措施把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积极改善基层办公、生活条件,使基层的工作生活条件能留得住人。今年,我们建成了图书室、活动室、小浴室、小食堂,购置了部分办公和生活设施,对办公楼和家属楼水电暖基础设施进行了更换和维修,保证了税干工作生活需求,单位面貌较前有了大的改变。第三,重新进行机构调整和人力组合,结合税源分布,撤销合并一些税务所,尽量减少行政管理人员,把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到基层征管一线,加强了重点税源的管理。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税干综合素质。第一,要抓好艰苦奋斗教育,把税收工作宗旨教育与个人利益得失相结合,把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广大地税干部职工正确对待基层工作,正确对待利益得失。每年最少要总结表彰宣传1到2名工作成绩优秀的干部,通过典型示范使大家学有榜样,干有目标,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税收工作。第二,把培养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把那些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尽快培养起来,鼓励他们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岗位摔打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第三,强化培训、提高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按照
第二篇: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岗位说明
税源管理岗位说明 1、12366咨询受理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纳税服务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咨询辅导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12366咨询电话、网上12366在线咨询纳税人所提涉税问题的解答;
(二)受理纳税人投诉、举报;
(三)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本机构各岗位。
(二)其他机构各岗位。
2、办税服务厅咨询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纳税服务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咨询辅导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受理和处理办税服务厅纳税人的纳税咨询;
(二)审核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所需表证单书及相关资料;
(三)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办税受理岗。办税服务厅咨询岗对纳税人提交的各项涉税资料进行形式审核后,办税受理岗正式受理。
3、办税受理岗(内、外网)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纳税服务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办税受理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办税受理岗(内)
1、受理和处理办税服务厅纳税人的涉税申请和纳税申报;
2、对涉税事项进行初次纳税鉴定;
3、对当场办结事项进行办理;
4、对限时办结事项进行窗口信息通知;
5、实施办税服务环节涉及的简易处罚;
6、采集办税服务厅纳税人报送的各类涉税信息;
7、其他工作事项。
(二)办税受理岗(外)
1、受理和处理网上纳税人的涉税申请和纳税申报;
2、对网上申请的当场办结事项进行办理;
3、对网上申请的限时办结事项进行网上信息通知;
4、采集纳税人网上报送的各类涉税信息;
5、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办税复核岗。办税复核岗对办税受理岗受理的部分减免税审批、发票领购、退税等特定涉税事项的办理结果复核。
(二)数据审计岗。数据审计岗对办税受理岗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审计,产生后续管理任务。
(三)一般核实岗。一般核实岗对办税受理岗受理的一般事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
(四)特定核实岗。特定核实岗对办税受理岗受理的专业性较强的事项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核实处理。
4、办税复核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纳税服务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办税受理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对减免税金额达到特定额度的审批事项进行复核;
(二)对发票领购达到特定标准的申请进行复核;
(三)对退税金额达到特定标准的涉税事项进行复核;
(四)对其他特定涉税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复核。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办税受理岗。办税复核岗对办税受理岗受理的部分减免税审批、发票领购、退税等特定涉税事项的办理结果复核。
(二)数据审计岗。数据审计岗对办税复核岗复核数据进行数据审计,产生后续管理任务。
(三)一般核实岗。一般核实岗对办税复核岗复核过的一般事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
(四)特定核实岗。特定核实岗对办税复核岗复核过的专业性较强的事项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核实处理。
5、低等风险应对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纳税服务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应对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对低等风险进行风险提示等应对处理;
(二)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风险推送岗。风险推送岗推送的低等风险事项,由低等风险应对岗实施风险应对。
6、纳税辅导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纳税服务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咨询辅导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对纳税人的培训、辅导和税法宣传工作;
(二)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低等风险应对岗。低等风险应对岗对适合采取培训、辅导等形式进行低等风险应对的事项,推送至纳税辅导岗。
7、风险识别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风险监控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监控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运用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开展税收风险识别;
(二)对加工产生的风险点与风险指标一致性进行逻辑审核;
(三)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模型管理岗。风险识别岗利用模型管理岗提供的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岗把风险识别过程中发现的技术实现等问题,反馈给模型管理岗进行维护更新。
(二)检举管理岗。检举管理岗将不涉及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的检举内容交风险识别岗分析处理。
(三)案源管理岗。案源管理岗提出专项风险识别需求,交风险识别岗分析处理。
(四)风险推送岗。风险推送岗对风险识别岗识别出的风险点按规则推送给风险应对类岗位。
8、风险推送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风险监控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监控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确定纳税人风险等级;
(二)统筹风险任务推送;
(三)对风险应对结果进行分析反馈;
(四)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风险识别岗。风险推送岗对风险识别岗识别出的风险点按规则推送给风险应对类岗位。
(二)风险应对类岗位。风险推送岗根据不同风险类型和等级推送风险至低等风险应对岗、中等风险应对岗或案源管理岗;中、高等风险应对类岗位将风险应对结果向风险推送岗反馈。
(三)模型管理岗。风险推送岗将发现的风险等级确定标准等问题、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的应用效果等反馈给模型管理岗。
(四)模型建设岗。风险推送岗将发现的风险特征问题、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的应用效果等反馈给模型建设岗。
9、一般核实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源管理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核实确认类
(三)调整方向:可以与“特定核实岗”合并设立。
二、岗位职责
(一)对纳税人停业登记、外来经营报验登记、项目登记等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实处理;
(二)对纳税人发票领购资格变更、网开和税控发票限额调整事项及发票开具信息进行核实处理;
(三)对纳税人税种认定、财务报表鉴定、征收方式以及其他鉴定情况进行核实处理;
(四)对定期定额管理的纳税人自报经营情况进行核实,对定额执行不到位或定额调整情况进行核实处理;
(五)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外经证未按规定缴销等户籍管理和发票管理方面的行为类违规情况进行核实处理;
(六)对集中通知未能进行有效通知的事项和不适宜集中通知的事项进行个别通知或实地核查;
(七)对不予加收滞纳金申请进行核实处理;
(八)实施非正常户管理、欠税管理工作;
(九)对调查核实过程中发现的税收违法行为,按规定做出简易程序处罚或提请一般程序行政处罚;
(十)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发现纳税人基础信息变动或错误的,及时在系统中进行信息维护;
(十一)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数据审计岗。数据审计岗对涉税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产生后续管理任务,对于需要调查核实的事项,推送至一般核实岗或特定核实岗核实处理。
(二)审核认定岗。对于需要进行审核认定的事项,在一般核实岗核实完毕后,交审核认定岗进行审核认定。
10、特定核实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源管理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核实确认类
(三)调整方向:可以与“一般核实岗”合并设立。
二、岗位职责
(一)对纳税人延期申报申请及附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二)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及附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三)对纳税人冠名发票资格认定、变更、注销申请和发票核销申请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四)对建筑业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变更、注销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五)对纳税人报送的税收优惠事项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六)对纳税人的税前扣除事项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七)对纳税人报送的退税申请(重复征税退税除外)附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八)负责建筑业项目的预清算、清算和注销,对纳税人申报清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九)对其他当场办结事项和限时办结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十)对其他后续管理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调查报告;
(十一)对调查核实过程中发现的税收法行为,按规定做出简易程序处罚或提请一般程序行政处罚;
(十二)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发现纳税人基础信息变动的,及时在系统中进行信息维护;
(十三)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数据审计岗。数据审计岗对涉税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产生后续管理任务,对于需要调查核实的事项,推送至一般核实岗或特定核实岗核实处理。
(二)审核认定岗。对于需要进行审核认定的事项,在特定核实岗核实完毕后,交审核认定岗进行审核认定。
11、审核认定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源管理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核实确认类
(三)调整方向:对认定管理事务较少的基层单位,“审核认定岗”可以与“综合管理岗”合并设立。
二、岗位职责
(一)根据一般核实岗和特定核实岗调查核实信息进行审核认定,对需要做出认定结论的事项,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做出认定结论;
(二)根据中等风险应对岗案头审核、实地核查的信息,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做出认定结论;
(三)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一般核实岗。审核认定岗审核一般核实岗的调查核实信息,发现信息核实不全或有瑕疵的,退回一般核实岗补充核实;对认定结论与当场办结结论不一致的,以及不属于办税服务厅受理的事项,将认定文书反馈给一般核实岗送达纳税人。
(二)特定核实岗。审核认定岗审核特定核实岗的调查核实信息,发现信息核实不全或有瑕疵的,退回特定核实岗补充核实;对认定结论与当场办结结论不一致的,以及不属于办税服务厅受理的事项,将文书反馈给特定核实岗送达纳税人。
(三)中等风险应对岗。审核认定岗根据中等风险应对岗案头审核、实地核查信息,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做出认定结论。
(四)办税受理岗。办税服务厅受理的限时办结事项,审核认定岗做出认定结论后,由办税受理岗进行窗口出件。
12、中等风险应对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源管理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应对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对中等风险纳税人实施案头审核处理(含通讯调查和税务约谈);
(二)对案头审核过程中无法消除或确认风险的以及纳税人不支持配合的,进行实地核查处理;
(三)对非定期定额的注销清算纳税人进行实地核查处理;
(四)对举报转办的一般性违法行为进行实地核查处理;
(五)对税收评定过程中发现的税收违法行为,按规定做出简易程序处罚或提请一般程序行政处罚。
(六)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风险推送岗。风险推送岗推送的中等风险事项,由中等风险应对岗实施风险应对并将应对结果向风险推送岗反馈。
(二)审核认定岗。审核认定岗根据中等风险应对岗案头审核、实地核查信息,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做出认定结论。
13、管理执行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源管理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应对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实施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阻止出境等行政强制措施,或依法提请司法机关实施强制措施;
(二)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审核认定岗。管理执行岗审核和执行审核认定岗作出的税收强制措施认定结论。
14、检举管理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务稽查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外部情报信息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受理、处理、管理检举材料;
(二)根据检举内容确定处理方式,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的,交案源管理岗处理,其他举报转交风险监控机构进行风险识别、推送;
(三)转办、交办、督办、催办检举案件;
(四)跟踪、了解、掌握检举案件的查办情况;
(五)负责本级检举奖金的发放和对检举人的答复工作;
(六)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案源管理岗。检举管理岗将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的检举内容,交案源管理岗处理。
(二)风险识别岗。检举管理岗将不涉及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的检举内容交风险识别岗分析处理。
15、案源管理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务稽查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应对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制订稽查计划;
(二)对上级交办案件、检举案件和高等风险案源实施稽查立案,并对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三)负责拟定专项风险识别需求;
(四)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风险推送岗。风险推送岗推送的高等风险事项,由案源管理岗统筹实施立案。
(二)检举管理岗。检举管理岗将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
税、抗税的检举内容,交案源管理岗处理。
(三)稽查实施岗。案源管理岗安排的稽查实施计划,由稽查实施岗进行应对。
(四)风险识别岗。案源管理岗提出专项风险识别需求,交风险识别岗分析处理。
16、稽查实施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务稽查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应对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高等风险任务应对;
(二)负责举报、移送或交办案件查处;
(三)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案源管理岗。案源管理岗安排的稽查实施计划,由稽查实施岗进行应对。
(二)案件审理岗。案件审理岗对稽查实施岗的案件检查结果进行审理。
17、案件审理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务稽查机构或机关内设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应对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稽查案件的审理和移送;
(二)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稽查实施岗。案件审理岗对稽查实施岗的案件检查结果进行审理。
(二)稽查执行岗。案件审理岗审理结束后,交稽查执行岗执行。
(三)风险推送岗。案件审理岗将高等风险事项应对结果反馈至风险推送岗。
18、稽查执行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税务稽查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应对类
(三)调整方向:可以与“稽查实施岗”合并设立。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实施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阻止出境等行政强制措施,或依法提请司法机关实施强制措施;
(二)负责税务文书的送达;
(三)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案件审理岗。稽查执行岗依法执行案件审理岗审结的案件及其他税收强制需要。
19、情报交换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机关内设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外部情报信息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第三方信息及国际税收情报的采集、交换工作;
(二)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数据审计岗。数据审计岗对情报交换岗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审计,产生后续管理任务。
20、数据审计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机关内设机构
(二)类别属性:基础管理事项-核实确认类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建立和维护数据审计规则;
(二)负责对数据进行审计、分析,判断涉税数据的逻辑性、有效性,筛选无效数据,发现错误数据,提出需要进行调查核实的项目;
(三)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办税受理类、外部情报信息类岗位。数据审计岗对办税受理类、外部情报信息类岗位采集的涉税信息及其他岗位的维护信息进行数据审计,产生后续管理任务。
(二)核实确认类岗位。数据审计岗对涉税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产生后续管理任务,对于需要调查核实的事项,推送至一般核实岗或特定核实岗核实处理。
21、模型建设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机关内设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监控类
(三)调整方向:数据管理部门的“模型建设岗”可以与“模型管理岗”合并设立;其他单位的“模型建设岗”可以与“综合管理岗”合并设立。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建立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
(二)跟踪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的应用效果,并持续改进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
(三)研究确定指标预警参考值;
(四)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模型管理岗。模型管理岗根据模型建设岗提供的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业务描述进行分析整合,发现有重复或模型架构等问题的,反馈给模型建设岗进行维护更新。
(二)风险推送岗。风险推送岗将发现的风险特征问题、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的应用效果等反馈给模型建设岗。
22、模型管理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机关内设机构
(二)类别属性:风险管理事项-风险监控类
(三)调整方向:数据管理部门的“模型建设岗”可以与“模型管理岗”合并设立。
二、岗位职责
(一)负责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的统筹管理;
(二)负责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的技术转换和模型验证;
(三)确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四)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模型建设岗。模型管理岗根据模型建设岗提供的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业务描述进行分析整合,发现有重复或模型架构等问题的,反馈给模型建设岗进行维护更新。
(二)风险识别岗。风险识别岗利用模型管理岗提供的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岗在进行风险识别过程中发现的技术实现等问题,反馈给模型管理岗进行维护更新。
(三)风险推送岗。风险推送岗将发现的风险等级确定标准等问题、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指标的应用效果等反馈给模型管理岗。
23、综合管理岗
一、岗位概述
(一)机构属性:各机构(单位)
(二)类别属性:其他岗位
(三)调整方向:无
二、岗位职责
(一)对本机构内、外部税源管理工作进行统筹与协调;
(二)对本机构的业务工作进行评价与考核;
(三)负责本单位风险管理事项的提出和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机关相关处室);
(四)其他工作事项。
三、主要岗位衔接
(一)本机构各岗位。
(二)其他机构各岗位。
第三篇:山东省地税系统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
山东省地税系统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
为应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税源的复杂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和“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顺应税收征管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山东地税现阶段推行的税源管理新模式,在广泛调研、先期试点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现就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税源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不同税源实施科学的分类管理方式,细化管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行机制,达到提高征管质效、管住管好税源的目的。
(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适应经济税源复杂变化、提高税源控管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税源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日益加剧,现行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需要,税源控管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税收流失风险不断加大。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可以通过对纳税人的科学分类,应对税源的复杂变化,明确管理导向,把握管理规律,找准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和服务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风险,促进应收尽收,提高纳税遵从。
(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提高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必然要求。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把握管理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精细化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目的和要求;专业化是在把握管理规律基础上的科学分工与紧密协作,既是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又是精细化的基本前提,是提高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能够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在当前已基本实现征收、稽查序列专业化的情况下,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已成为提高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征管质效的现实需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纳税人户数持续增加、管理工作量明显加大的情况下,现行按单纯区域划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使得人少户多、能力不足、职能分散、方式粗放、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税源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按照业务事项进行科学分工,在此基础上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实行按事设岗,分岗管事。这种做法既可将税收管理员从日趋繁杂、力不从心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效解决“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又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推动基层征管质效的全面提升。
(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落实信息管税的重要举措。信息管税是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新思路,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理顺和落实信息管税相关职能,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的具体举措。通过信息化条件下的分工协作与精细化管理,可以从机制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在各环节、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益,有效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力促进信息管税的有效落实。
(五)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防范执法风险、优化纳税服务的可靠保障。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将目前“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征管流程为导向,根据管理对象特点和职责事项分工实行专业化管理,可以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实现有效监督制约,防范执法风险;并可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税源的管理规律,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纳税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和谐互动征纳关系的形成。
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是:针对纳税人的特点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实施以分规模和分行业为主导的分类管理;在现有征管组织体系基本框架下,调整优化机构、岗位的税源管理职责,合理配置资源,依托信息化,实行按业务事项分岗管理。整体形成以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为中枢,以分类分岗管理为基础,以一体化部门协作为保障的税源管理格局,有效提高纳税遵从,促进应收尽收。
(二)基本原则。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分类分岗,联动互动。基于对纳税人的科学分类,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按事设岗,分岗管事;统筹各层级、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能,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协作机制。
——科学分工,优化配置。基于精细分工、密切协作和相互制约的要求,调整优化岗责体系,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防范执法风险。
——流程管理,技术支撑。以流程为导向,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流程化、网络化的任务分配、工作推送、流水作业和监控考核。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按照省局的总体框架和统一规划要求,搞好统分结合。岗责、流程全省必须统一,各地可结合工作实际和所处发展阶段,灵活确定分类方式、职能分工和人员配置。
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内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以县(市、区和直属)地税机关及以下征管机构为基本单元,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一)科学调整机构职能,深化税源分类管理。按照“抓大、控中、定小”的要求,准确把握纳税人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控制税收风险的先后排序,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区分城乡,区别不同情况,合理确定税源规模的标准和重点行业的范围,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规模、分行业或两者适当组合的管理方式。在突出发挥税源管理部门重点企业和行业评估分析职能,有效监控重点税源的基础上,各地可根据机构设置、分类管理的不同需要,采取“内分”或“外分”方式,调整基层一线征管机构的管理职能。
——“内分”是指基层中心所(分局、科),仍实行按乡镇、街道等行政区划界定征管范围的属地(片区)管理,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按业务类属实行分组分岗管理。
——“外分”是指调整基层中心所(分局、科)原来按属地(片区)管理的方式,实行不同机构对不同规模税源或行业的分类管理,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同样按业务类属实行分组分岗管理。
各地可根据实际,合理选用“内分”或“外分”方式,原则上对纳税户分散、税源规模较小的农村所,一般采取按属地管理的“内分”方式;对纳税户较多且大企业集中、税源规模较大的城区所(分局、科),可采取分类管理的“外分”方式(参见附件1)。为确保推进工作平稳有序,避免因机构职能和征管范围调整过大引发其他问题,条件不成熟的单位,现阶段一般选用“内分”方式;条件具备或已经实行分类管理的单位,经充分研究论证,可采取“外分”方式。各地的机构职能和征管范围调整要同省局要求的纳税服务中心与有关征收机构办税服务厅实现有效整合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实施。
(二)合理设定岗位职责,实行按事分岗管理。打破基层一线征管机构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方式,对基层征收、管理序列的业务按照前后台相互衔接、上下业务相互对应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调整岗责体系,实行按事分岗管理。将基层现行征管序列业务划分为征收服务、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综合管理四大类,按照四类业务所涉及的事项设置岗位,实行分岗管事(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税源管理两类业务。其中:
——全职能机构的岗位设置涉及征收服务、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综合管理四类业务;
——非全职能机构的岗位设置涉及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综合管理三类业务;
——集中征收机构的岗位设置涉及征收服务、综合管理两类业务。基层所(分局、科)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人员数量,灵活设置岗位、配备人员,采取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的方式。原则上日常管理类业务和税源管理类业务之间不能混岗。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适当整合或集中办公,以利于分组设岗;也可分别确定各类业务的主要责任人,有下户任务时相互配合。
(三)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按照“信息管税”的要求,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建立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建立纵向联动机制。以税源信息采集—分析评估—核查稽查—增值应用为主线,将信息采集、监控分析、纳税评估、核实处理、数据加工应用等税源管理职责分解到省、市、县、所(分局、科)和税收管理员各层级,细化工作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形成各层级税源管理工作的一体化运作。其中,县级税源管理部门与所(分局、科)两级的联动是纵向运作机制的关键。二是建立横向互动机制。各地应参照《省局机关各部门税源管理的职责分工》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按照业务关联、职责明晰、衔接紧密的原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合理界定各业务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能,建立工作程序和协作制度,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实现各部门间有效的信息传导、业务衔接,整合集成各项税源管理措施,促进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税收管理、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政策法规等业务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各部门税源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协作。三是完善外部协作机制。以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为契机,制定贯彻落实方案,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进一步争取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社会机构对地税工作的支持,增进工作沟通,密切协作配合;结合外部信息交换系统的上线启用,制定规范性管理办法,健全第三方税源信息交换共享制度和内部信息管理利用制度,明确第三方信息采集的种类、内容、标准、方式和工作职责,做好第三方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分析、利用。通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税源管理体系。
(四)落实纳税评估职责,深化纳税评估工作。依据纳税评估的分类方式(《全省地税系统关于推行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意见》鲁地税发[2009]4号),合理设定各层级的纳税评估工作职能。对于综合评估类业务,由省局负责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的确认建立,纳税评估系统的应用指导,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市局负责评估疑点筛选、评估对象确定和评估任务的监控考核;县级局负责案头分析、疑点甄别、任务派发和评定处理;税收管理员负责疑点的约谈举证和调查核实。对重点税源企业、跨区域总分机构和关联性企业,省、市局也可直接实施评估分析、任务派发和评定处理,必要时直接进行约谈核实;对中、小企业的纳税评估,也可由基层所(分局、科)负责,具体范围由县级税源管理部门根据其人员状况和评估能力确定。对日常评估类中的税收预警、比对业务,除软件系统自动生成发送的核实任务外,县级以下税务机关也可根据日常掌握的疑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评估分析和核实处理。各级要切实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管理和监督考核,对重点税源户确保每年评估一次。
(五)加强纳税辅导,优化纳税服务。根据专业化管理带来的业务变化和职责调整,建立和完善纳税辅导制度,合理布局事前、事中、事后的纳税辅导业务。按照全面覆盖和紧密衔接的原则,调整纳税辅导职责,明确前后台分工。同时改进纳税辅导方式,根据纳税人的不同需求、不同纳税群体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区别不同的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以提高纳税辅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优化纳税辅导资源的投入。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12366”、地税服务网站和中介机构等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涉税咨询服务。
(六)突出重点工作部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专业化职能、岗位的设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县级税源管理部门,最大限度地集中专业人才,组建管理团队;现阶段还可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一些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外部人员从事适当的工作,缓解内部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在基层一线,要健全完善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激励机制,对税收管理员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结合,形成不同人员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其各自特长。
(七)适应专业化管理和信息管税的需要,实现信息化的全面支撑。改造升级税收管理员平台,集成应用系统所有任务推送和文书流转功能模块;根据调整后的专业化职能分工,将岗责、权限、流程等设置到统一的工作平台中,实现工作的自动推送、网上流转和流水作业。根据信息管税的要求,实现信息化支撑下的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应用;建设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整合所有税源信息和应用功能,不断提高、扩展、深化税源信息分析利用水平。
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配套措施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项配套措施要跟进到位。
(一)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力度。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行专业化管理、落实信息管税的前提。各地要改进培训方式,要将培训和辅导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强化和完善岗位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考核,提高培训效果;要准确把握人才缺口,明确人才培养导向,重点培养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同时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空间。
(二)加快信息化配套建设和推广应用。省局将于2010年一季度完成税收管理员平台的升级改造,支撑专业化管理的运行;争取2010年三季度完成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满足不同层面、部门、人员的税源信息应用需求。各地要加大软件系统操作应用培训力度,各级各部门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应用系统的培训和考试,保证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所管业务的功能模块能全面掌握、熟练操作,正确处理各项税收征管事务,以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
(三)完善税收计划管理方式。由于税收管理员由“管户”变为“管事”后,不再承担税收任务,为确保税收任务的完成,各地要逐步建立税收科学预测机制和管理考核机制,完善税收计划管理方式。通过税收收入预测、税源综合预测、征管质量评价、评估稽查认定等方式落实任务、实施考核。在过渡期可将税收任务落实到基层所(分局、科),避免出现淡化工作责任的问题。
(四)改进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各地要结合管理方式的转变,针对分岗管事的特点,改进完善税收执法、征管质量、工作绩效等各项考核机制;在建立岗责体系的基础上,细化工作标准,按照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要求,科学设定工作质量、数量和完成时限等考核指标,把考核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明确工作分工,细化工作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实现人员、能级与岗责的有机结合。各地要高度重视基层所(分局、科)长在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和强化所(分局、科)长所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一线的中坚作用。省局将根据全省工作推进情况,适时调整完善税收执法考核系统和其他考核评价系统,并逐步建立起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全省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借助即将建设完成的“大集中”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形成以计算机考核为主、人工考核为辅的动态监控考核机制。
(五)强化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税收数据质量管理是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落实信息管税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遵循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的原则。各地要根据相关业务规定结合应用系统的操作要求,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制定严密有效的数据采集规范。尤其在采集录入环节,要做到采集前有审核,采集后有复核,发现问题数据及时确认并纠正;要建立起既有过程控制,又有事后监控审核,人机结合的数据质量管理考核机制。各地要在继续巩固登记基础信息、申报征收信息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对财产登记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和第三方涉税信息的数据采集管理,规范采集标准,落实各环节、各岗位的责任。现阶段应围绕网上报税电子报表的数据质量,重点抓好对纳税人的辅导培训。省局也将根据“大集中”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情况,适时进行新增数据采集的工作部署。
五、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要求
各地要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基本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具体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地税机关要层层宣传发动,向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深入宣传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把握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权力和职责的调整划分。要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该项工作的开展。
省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宋文军
副组长:吕凤强、赵洪波、王官震、李功、杨殿国、郭凤晓、李亚
成员:各市局局长,省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营业税处、企业所得税处、个人所得税处、财产和行为税处、国际税务处、征管和科技发展处、税源管理处、收入规划核算处、组织人事处、基层工作处、纪检组(监察室)、稽查局、信息中心、纳税服务中心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调度和工作督导。郭凤晓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吴世平同志为副主任,办公室成员将由上述省局机关相关单位的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二)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各级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推进和实施工作。其中,征管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分类分岗管理方式,审查下属机构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基层征管业务、岗责流程的专业化调整,组织开展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税源管理部门协助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负责方案中纳税评估、税收预警、税源监控分析等税源管理职能的具体落实,建立税源管理业务分工协作机制,以及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的调整、人员配备,组织实施能级管理、专业培训和绩效考核工作;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负责建立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税收预测机制和管理考核制度,组织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收入分析工作;税管部门负责分管税种的收入分析预测和税源监控分析工作;国际税务部门负责外商投资企业、外籍人员、非居民的税源管理和大项目税源管理工作;法规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实,组织实施税收执法考核和税收政策执行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稽查部门负责纳税评估移交案件的检查处理及结果反馈,对所查纳税人申报准确率、完整率进行确认并提供有关信息和管理建议;纳税服务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管理条件下的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培训、咨询、办税等服务制度,负责综合治税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处(科)室采集第三方信息;办公室负责工作推进情况的督导考核和内部情况交流;政工部门负责对外宣传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税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为数据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省局“大集中”工程办负责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培训,以及相关软件系统的升级、完善。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省局将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实施步骤,各地要在组织调研的基础上,于2010年一季度完成实施方案的论证和制定工作,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需报省局批准后方可实施。第二季度组织试点,各市局可选定1-2个县(市、区)局作为试点单位;青岛、烟台市局作为总局试点的单位,可适当扩大试点范围。第三季度总结分析试点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完善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第四季度非试点单位选择相适应的成功经验模式,分期分批全面推开。
各地要按照省局确定的工作步骤和时限要求,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合理安排进度,边实践,边完善,确保工作稳步有序地向前推进。省局将根据各地的试点和工作推进情况、实际运行状况、工作成效以及纳税人的反应等进行评价验收,充分验证各地方案的可行性、实效性。
(四)加强协调,广泛宣传。各地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向各级政府领导汇报,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赢得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要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下户调研、电话咨询、网络对话等方式,了解纳税人的反应,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各地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信息交流和情况反馈,增进上下级间的工作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篇: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报告
关于苏州吴江、相城地税局
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2009年,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总局研究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想,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江苏作为全国试点省市之一,按照总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深化税收风险管理,完善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5月20日至26日,大武口区地税局一行8人在任永峰副局长带领下赴苏州市吴江和相城地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此次考察学习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优化机构设置,重建岗责体系。
吴江、相城分局同属江苏省苏州市地税局下辖的两个县、区级分局,按照苏州市统一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模式,按照“纳税人发起的涉税事项统一由纳税服务分局受理,税务局发起的涉税事项由各税源管理分局办理”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征、管、评、查”四分离的新的税源管理模式。
1、一分局统一设立为纳税服务分局。统一负责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缴费人的税前辅导,涉税受理、资料审核、日常征收等工作。在服务职能上,设立了以税前辅导、现
场指导等职能的纳税辅导岗、以一站式、一窗式服务为前提的综合受理岗、以无纸化办公为保障的档案采集和档案管理岗,以办税引导、辅助服务的导税岗等其他辅助型岗位。
2、二分局统一设立为重点税源分局。按行业管理将房地产业、纺织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四个行业纳入该局管理。按一比一配比原则设立税源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全局20人,10人负责税源管理,10人负责纳税评估工作。
3、三—七分局设立为一般税源分局。按属地管理原则将辖区内纳税人设立为一般税源局,同样按一比一配比原则设立税源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一般税源管理分局统一为20人,10人负责税源管理,10人负责纳税评估工作。
4、稽查分局。负责辖区内的税务稽查等事宜。
5、纳税评估分局。将数据管理科(县分局信息中心)设立为纳税评估分局,负责苏州市局依托风险管理平台下发的风险指标的识别、分析、排查和进一步下发。
二、协调业务衔接,规范内部流转。
为进一步规范各单位在征评管查工作中的有机协调与衔接,切实提高征管质效,推进税源专业化纵深管理,按照《苏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要求,制定了《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协调衔接暂行办法(试行)》、《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评估、稽查
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和《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办法(试行)》。将风险评估分局与部门、机构间的职责划分与衔接、征收税务分局与税源管理分局的职责划分与衔接;数据管理处与各业务处室的职责划分与衔接;般税源管理分局与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的职责划分与衔接一一进行了明确。
1、数据管理、分工负责。各级征管、税政、法规、计财、稽查等部门是涉税数据的业务应用部门。在涉税数据的应用过程中,业务应用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应职责明确,分工负责。
涉税数据的数据内容、数据项标准和指标定义的设定及修正由相关业务应用部门负责,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审核认定并维护。
涉税数据的采集、查询、前台维护等权限由业务应用部门负责设定、认定,数据管理处(科)负责配置。
2、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涉税数据的检测、监测、加工、分析由业务应用部门负责提出需求,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具体实施,业务应用部门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确认与应用。数据管理处(科)按照应用部门业务需求进行报表、指标数据的加工、产出和推送。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运维由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对外公布数据由业务应用部门审核把关。税源管理分局在日常税收征收管理中,发现纳税人有涉税风险疑点,由税源管理分局自行采取评估、日常检查等方式对风险进行评定,并报税收风险评估分局备案。税源管理分局在日常征收管理中发现风险评估指标或
模型存在问题的,及时向税收风险评估分局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
3、内部流转,专业管理。例如:征收税务分局负责申报征收期内纳税人的税费申报和缴款提醒,负责集中处理催报催缴文书的生成和发放工作;税源管理分局负责催报催缴后仍未改正纳税人的后续处理及催报催缴退回信件的实地核查工作。
三、科学划分税源,分级分类管理
吴江、相城地税初步建立了税源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按照规模、行业、税种、特定事项等分类标准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
1、制定分类管理标准。按规模将税源划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一般税源管理分局内部对中小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确定本级重点行业、风险行业和一般性行业。大企业按照市局税源分级管理的实施办法确定的市、县局两级重点税源监控的划分标准,结合具体税源分布情况研究确定。个体工商户委托政府部门实行社会化管理,税务局内部只是负责个体定税后台的维护和流程的审核。
2、明确分类管理形式。以税源管理分局为单位,组建不同的风险管理团队,对税源实施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团队分为重点税源管理团队、重点行业管理团队、风险行业
管理团队、纯所得税管理团队、纯营业税管理团队、特殊类型企业管理团队等类型。
四、夯实技术支撑,实现信息管税。
一是在推广税源专业化的工作中,不论是苏州市局还是吴江、相城分局在信息的投入上都是巨大的,单吴江分局的机房改造就花费上千万,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该分局已建成的项目有:网上办税平台、建筑业管理平台和纺织业管理平台等,目前该分局在该地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上千万元开发综合治税数据交换平台。二是加大财力投入力度,开发了征管档案影印平台,真正实现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三是吴江地税在核心征管系统的开发中充分考虑到了内部管理和日常考核,所有岗位人员的工作从发起到推送,从风险接收到风险识别,从绩效考核到征管质量……全部在系统中完成,用该局人的话讲就是“我们的干部所有的工作都在电脑上完成,所有的绩效都能在电脑上显示。”甚至和企业的对话、留言都在微机中完成。
五、受到的启示。
1、完善和优化核心征管系统。当务之急是完善核心征管系统的各项功能,一是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效能目标考核的实际要求;三是建立起各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
2、建立健全内部协调制度建设。建立一套横向联系,纵向贯通的工作管理、协调制度,使之成为各项工作的保障。
第五篇:阜宁地税四措并举强化重点税源风险管理
阜宁地税四措并举强化重点税源风险管理
阜宁地税 胡荣信
今年以来,阜宁地税局注重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采取多项措施,捕捉税收管理风险点,分析企业潜在涉税风险,强化税收征管,通过风险应对,累计入库税款4000多万元,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突出对重点税源跟踪监控。该局强化税源预测和风险控制,采取税源调查、专项检查和纳税评估等方法,重点加强对房地产项目、建筑项目全税种全程监控,及时掌握重点项目、重点税种税源动态变化情况,全面掌控税源底数,并建立重点税源企业“一户式”档案。同时,结合税源预测和基期数据,分月、分季和分比对分析财务、税收指标变动情况和原因,全程控制申报质量。
二是获取第三方信息捕捉风险点。加强与第三方协调、联系,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主动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从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获取和掌握土地使用转让情况;从城市规划局、建设局、房管局等部门获取和掌握建房和产权转移以及企业房产使用等信息,并对海量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纳入后续风险比对,为有效提高税收管理精准度提供条件。
三是突出分类管理强化流程监控。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服务,按照纳税行业特点,分类、分户登记《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事项登记台帐》,对涉税上报、审查、备案、审批、大额纳税调减、大额亏损等事项,分户后逐一审查并出具《审查报告》。同时,按照岗位专业化的要求,进行程序化管理,将工作任务通过流程分配,权力事项通过流程分解,税收执法通过流程控制,实现流程化管理监控。
四是对重点税源户实行重点服务。根据纳税人的行业特点和生产经营情况,依托“纳税人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今年共举办建筑业、房地产业、《外经证》管理、金融保险业等特色专题辅导培训8期。通过“纳税人之家”开展涉税风险交流会活动,为重点企业解读企业涉税风险点的产生,风险结果的应用,以及不同的风险所产生的后果。同时,该局对纳税人如何规避税收风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纳税申报行为等涉税事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主动帮助纳税人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