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的感悟

时间:2019-05-14 17:0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的感悟》。

第一篇: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的感悟

我对《科学与文化的足迹》课程的感悟

学习了吕乃基教授的人文精品课程《科学与文化的足迹》,我想真正的意图应该不仅仅是让我们学生理解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应该是让我们学会领悟科学和文化的内涵,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我个人认为科学的不能独立于文化而存心的,没有科学支撑的文化也是不完整的。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想通过谈谈对科学于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来表明科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形式,科学把握规律,艺术把握情感。艺术作为手段它是巨大的精神力量,作为目地则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艺术可以美化科学家的心灵,提高科学家的精神境界。科学研究也是美的追求。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味世界级的顶尖的科学家,但同时也应该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对文学艺术尤其是音乐,造诣非凡。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于音乐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音乐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或许正是音乐不知不觉的训练了他心灵深处的创造艺术,使他能够把艺术于科学的洞察和灵感,宇宙宗教情感等融为一体,从而铸就了他勾画自然宏伟蓝图的精神气质和深厚功力。我认为音乐艺术可以使科学家将真善美的追求和自身实实在在的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了科学的飞跃,人性的完美。艺术还可以使得单调枯燥重复的科学研究变得丰富,变成一种艺术享受。否则科学家也是很难在这种条件下坚持下去。许多科学家在发现科学规律的时候还发现了自然的协调美。这或许正是科学于艺术真正意义上的结合。

科学技术为艺术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至少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没有电子的发现和应用就不会有电子音乐,没有纸的发明就没有绘画的载体。如今高新科学技术的运用正在引起艺术创作的新革命。现代影视创作就大量的运用了科学技术手段。没有当今的高新技术就没有现在的我们那么的舒适和对艺术的享受。

科学和艺术最终都统一于人的身上,这就要求不断提升人的素质,德智体美,不断的追求真善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努力拥有艺术人生的,永远充满对艺术对自然对人生的热爱,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此外,我们都知道宗教对科学的影响也是不荣忽视的,既可以束缚科学家的思想也可以促使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推翻了宗教的“地球中心说”,摧毁了宗教的精神支柱,这也是付出惨重的代价的。科学家也就应该具备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吧。而宇宙宗教情感则是促使科学家不断的追求,它使得科学家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迷恋,使得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惊奇感,甚至产生了崇拜之情,这就激励看科学及们探索自然,发现自然,了解自然的乐趣,使得他们甘愿为科学奋斗终身,终生的追求真善美。深沉的宇宙宗教情感可以说是科学家的巨大精神支柱。如今宗教宗教信仰在全世界还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去把握宗教对科学的影响,不应该盲目的信教而失去了该有的创新追求精神。所有这些例子或许都能证明科学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两者在历史的银河里都是不可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正因为有灿烂的文明而精彩。没有科学的社会不会有进步,没有文化的社会永远不会完整。科学和文化的结合阐产生了科学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或许值得我们去深究。我认为没有人文情怀的科学文化是盲目的和莽撞的,没有科学精神融入的人文文化是蹩脚的和虚浮的。因此必须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比翼双飞,必须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驾齐驱。这正应该是我们现代人的责任和追求目标。

说实话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一般,希望老师可以理解,因为我有很多东西都是听不懂的,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成就,什么量子阶梯我都不是很能理解,可能只因为我是文科生,对这些理科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感兴趣,但我已经努力的听了,而且我把老师的课件看了好几遍,可惜还是有些看不明白。但我对工业革命等的一些科学历史还是可以理解的。这门课程中我很喜欢第二章和第三章。这几章讲到了古典文明的盛衰,中断,停滞和复苏,涉及很多古代文明知识,像《一千零一夜》,我都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其他章节里面的很多技术发展规律,科技文明,高科技的学习和了解也让我开阔了眼界,对科学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第五章里面的近代科学的兴起,讲到了17世纪的欧洲文化面貌,讲到了荷兰画派,古典科学的改造,我都非常的感兴趣也很感谢能够接触到那么多的知识,这是一种荣幸。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接触先人们的智慧,并且最好是能够转到我们的现实中来,这些智慧往往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的开阔,更加的明智,帮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我们的人生。我觉得学习人文这种课程仅仅了解那些历史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理解,去感悟,去推敲。

我觉得这门课程与一般的人文讲座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老师是精心是准备我们的课程的,每节课都会有课件,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了解,讲得很详细也很有条理很系统化,这是一般的讲座是办不到的。上次我去愈五金教授的哲学的魅力和困惑,讲的很浅显易懂,我很喜欢,我想如果吕老师可以把这门课程讲得也很浅显易懂,或许会有更多学生喜欢的。智者的话往往是很听不懂的,你说哲学就是每一个字都可以看懂加起来就不懂得它的意思了,那吕老师的课程里是不是也包含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呢?最后我想说我很幸运的能选到吕老师的人文精品课程,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至少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科学的历程,文化的发展过程。我对吕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篇:《科学与文化的足迹》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中世纪后期的城市与庄园的关系是()。(1.0分)A、一样的生产方式 B、一样的人际关系 C、一样的文化 D、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D 2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科学领域的意义是()。(1.0分)A、美化近代科学革命 B、丑化近代科学革命 C、物化近代科学革命 D、抽象化近代科学革命 我的答案:C 3进化的观念起源于以下哪一个时期:()(1.0分)A、启蒙运动 B、两希文明 C、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运动 我的答案:A 4与西方相比,中世纪同时期的中国经济是()。(1.0分)A、高度发达的大型市场经济 B、高度发达的大型自然经济 C、小农地主并存的自然经济 D、小农地主并存的市场经济 我的答案:C 5近代科学从文化中脱离出来,使用的方法是()。(1.0分)A、机械论 B、渐变论 C、灾变论 D、进化论

我的答案:A 6在近代,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非嵌入编码知识的范畴:()(1.0分)A、唯科学主义 B、经济学 C、反精英文化 D、启蒙运动理念 我的答案:C 7与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相比,18世纪美国科学发展的优势是()。(1.0分)A、在哲学宗教上优于欧洲 B、在科学技术上优于欧洲 C、不需要承受历史负担 D、不受印第安文化的影响 我的答案:C 8在近现代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大科学的特征是()。(1.0分)A、社会化和抽象化 B、抽象化和个人化 C、个人化和历史化 D、个人化和具象化 我的答案:A 9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文化否定因素不包括()。(1.0分)A、宗教世俗化 B、崇尚中国文化 C、世俗大学的出现 D、大翻译运动 我的答案:B 10文艺复兴运动第一阶段相对软弱的原因之一是()。(1.0分)A、空间上离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心近B、转型发生的时间快 C、第二阶段并未充分发展 D、封建政权影响强大 我的答案:D 11特定生存方式作为希腊兴起的内部因素之一,其表现形式不包括()。(1.0分)A、通商为主 B、务农为主 C、航海发达 D、探索精神 我的答案:B 12现代和后现代知识与近代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包括:()(1.0分)A、深度与平面 B、不违背非嵌入编码知识 C、事实、规律与价值观 D、反精英

我的答案:D 13人与自然的博弈过程中,科学的核心策略是()。(1.0分)A、剥夺对方的无限策略 B、实验 C、凭空想象 D、构建理论 我的答案:B 14梁漱溟的文化三种路向包括()。(1.0分)A、意欲向前 B、意欲持中 C、翻身向后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15在马克思两条道路和科学发展规律相结合的情况下,以下哪一项符合第一条道路:()(1.0分)A、原始社会到近代科学 B、原始社会到文艺复兴 C、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D、前希腊到文艺复兴 我的答案:A 16牛顿范式的分离运动造成了科学与以下哪一项事物的分离:()(1.0分)A、非嵌入编码知识 B、实验精神 C、理性主义 D、生产实践 我的答案:D 17东方文化的特征不包括()。(1.0分)A、简单化 B、复杂化 C、以和为贵 D、人际关系为核心 我的答案:A 18根据囚徒困境理论,一次性博弈会引发()。(1.0分)A、诚信 B、背叛 C、诚信或背叛 D、既非诚信也非背叛 我的答案:B 19下哪一项与牛顿力学共同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1.0分)A、光的波粒二象性 B、电磁理论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弦理论

我的答案:B 20在现代和后现代时期,新的嵌入编码知识的特征包括()。(1.0分)A、生命化和个性化 B、地方化和世俗化 C、柔性化和包容性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1马克思的两条道路指的是()。(1.0分)A、现象到本质 B、本质到现象 C、A和B D、非A和非B 我的答案:C 2220世纪地质学发展的内容不包括()。(1.0分)A、统一现象 B、想象理论 C、模拟实验 D、比较分析 我的答案:B 23下面哪一项不是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的因素:分)A、(1.0()梵蒂冈的支持 B、城市的兴起 C、独特的地理位置 D、厚重的历史 我的答案:A 24希腊罗马文明的盛衰过程中,公元前3世纪到纪元是以下哪一时期:()(1.0分)A、新星升起时期 B、希腊化时期 C、走向黑暗的罗马时期 D、中世纪时期 我的答案:B 25在中世纪的背景下,分工的好处是()。(1.0分)A、掌握知识和提炼知识 B、删除知识和神化知识 C、掌握知识和神化知识 D、神化知识和提炼知识 我的答案:A 2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牛顿综合科学的范畴:()(1.0分)A、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B、单摆运动 C、量子力学 D、落体定律 我的答案:C 27以下哪一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1.0分)A、深度和广度 B、有机合成材料 C、信息革命萌芽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8以下哪一项是科学一体化的标志:()(1.0分)A、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 B、学科之间的渗透 C、横断学科的出现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9在编织自然现象之网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学科是()。(1.0分)A、生物 B、化学 C、数学 D、物理

我的答案:D 30古典文明衰落的原因不包括()。(1.0分)A、过度超越 B、封建制的形成 C、奴隶制的制约 D、生产力停滞 我的答案:B 3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原始科学的形态:()(1.0分)A、养殖 B、农业 C、中医 D、祭祖

我的答案:D 3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现代和后现代时期的标志性知识:()(1.0分)A、意会知识 B、非嵌入编码知识 C、虚拟现实知识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33编码知识越是丰富,意会知识的潜在范围会发生以下那种情况:()(1.0分)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规则变化 我的答案:A 34五谷三男的“三阶段论”不包括()。(1.0分)A、发现现象 B、由现象到实体 C、由现象到本质 D、由实体到本质 我的答案:C 35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的三次浪潮说不包括()。(1.0分)A、农业革命 B、能源革命 C、信息革命 D、宗教统治 我的答案:D 36原始科学技术时期,不同部落之间无法有效沟通的原因是()。(1.0分)A、各自的科学技术属于嵌入编码知识 B、各自的科学技术属于非嵌入编码知识 C、不存在任何科学技术 D、部落之间相距太远 我的答案:A 37以下哪一项是通过博弈论来理解西方文化时可能产生的问题:()(1.0分)A、商品经济也是西方文化源泉之一 B、商品经济是西方文化的唯一源泉 C、商品经济比科学技术重要 D、科学技术比人类生命重要 我的答案:A 38“人的三大关系”学说的首倡者是()。(1.0分)A、梁启超 B、梁思成 C、梁漱溟 D、梁思永

我的答案:C 39宗教改革的意义是()。(1.0分)A、宗教极端 B、为人类其他活动创造独立发展的条件 C、感性的提升 D、信仰的绝对化 我的答案:B 4020世纪生物学的分水岭是以下哪一事件:()(1.0分)A、DNA的发现 B、蛋白质是生命存在方式 C、细胞是生命存在方式 D、机械论自然观 我的答案:A 4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经济学无法完全代替人文社科学科的缘由:(1.0分)A、心理和社会因素 B、市场会失灵 C、()理论与实际不同 D、历史与现实相同 我的答案:D 42以下哪一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1.0分)A、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集体生存方式 B、不曾改变世界格局 C、不具备自身动力的机器 D、以机器为基础的社会方式 我的答案:D 43以下哪一项是科学革命的含义:()(1.0分)A、结论与机械论一致 B、结论与机械论相反 C、方向与自然史相反 D、方向与自然史一致 我的答案:D 44以下哪一点不属于近代科学革命中步履维艰的生物学发展历程给与我们的启示:()(1.0分)A、理性思维的作用 B、实践检验有相对性和绝对性 C、宗教的积极作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的答案:C 45四大文明时期的知识在知识之树上的位置是()。(1.0分)A、树叶 B、树枝 C、树干 D、树根

我的答案:D 46科技黑箱技术从制造到使用的环节中,占决定性作用的是()。(1.0分)A、人 B、技术 C、科学 D、宗教

我的答案:A 47手工业的以下哪种变化是中世纪后期科学文化复苏的经济原因:()(1.0分)A、巨大衰退 B、大力发展 C、停滞不前 D、消失灭绝 我的答案:B 48人与自然的博弈对人的塑造表现在()。(1.0分)A、崇尚理性 B、遵守规则 C、意欲向前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9以下哪一项是纵贯学科下的新三论内容:()(1.0分)A、突变论 B、系统论 C、控制论 D、信息论

我的答案:A 50根据科学起源于混沌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原始科学技术的表现形态:()(1.0分)A、火和弓箭 B、历法和乘法表 C、人之初性不定 D、饮食

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标志是庄园的兴起、募兵制的盛行和城邦爱国主义的衰落。()(1.0分)我的答案: √

219世纪科学收获季节业已结束,并为20世纪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1.0分)我的答案: ×

3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启蒙运动相当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阶段。()(1.0分)我的答案: ×

4后现代的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与美相得益彰。()(1.0分)我的答案: √

5在中国科举制度下,深入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和地主不在同一个社会阶层。()(1.0分)我的答案: √

6对科学起源的宽泛界定有助于讨论科学发展的途径和纳入更多的视角。()(1.0分)我的答案: √ 7在博弈中,实验能够确定规则并且使实验对象复杂化。()(1.0分)我的答案: ×

8人与非人工自然界的协调发展是21世纪新的非嵌入编码知识的要求之一。()(1.0分)我的答案: ×

9与近代科学革命不同,现代科学革命并非以物理学为开端。()(1.0分)

我的答案: ×

10卡夫丁大峡谷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分)我的答案: × 11斯诺在提出“两种文化”时,是为了让科学欺凌人文。()(1.0分)我的答案: ×

12在量纲的角度下,科学的发展就是量纲复杂化的过程。()(1.0分)我的答案: √

13马克思的两条道路与老子的“道”与“德”完全不契合。()(1.0分)

我的答案: ×

14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之间是可以完全分开的。()(1.0分)我的答案: ×

15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发现并运用电能,以及能源输送、转移和分配的变革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1.0分)我的答案: √

16后现代的大众知识违背了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基本要求。()(1.0分)我的答案: ×

17站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技术才能够真正推动发展。()(1.0分)我的答案: √

18希腊文化过度超越的表现是知其所以然之前不知其然。()(1.0分)我的答案: ×

19近代科学革命在事实上天人分离,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观念上天人分离。()(1.0分)我的答案: ×

20人文学者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学者的人文精神之间保持着基本均衡的态势。()(1.0分)我的答案: ×

2120世纪科学革命的背景下,生物学可以完全还原成化学。()(1.0分)我的答案: ×

22相较于西方文化,刚性是东方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特性。()(1.0分)我的答案: √

23西方的人与自然博弈的源泉是天人分离。()(1.0分)我的答案: √

24古希腊自然哲学阶段的起始标志是泰勒士“水是万物的本源”。()(1.0分)我的答案: √

25原始科学无法与宗教、技术和艺术区分开来。()(1.0分)我的答案: √

26浪漫主义反对自然科学对自然和人的机械性的解释。()(1.0分)我的答案: √

27近代科学革命中的科学家们认为,《圣经》与已经证明了的物理真理不一致。()(1.0分)我的答案: ×

28与西方文化的个人本位不同,东方文化柔性特征的表现形式是党同伐异。()(1.0分)我的答案: ×

29意识技术可能在21世纪中叶登上历史舞台。()(1.0分)我的答案: √

30对于希腊文化而言,理性与信仰是两级相通的。()(1.0分)我的答案: √

31后现代科学背景下,主体需要全身心理解研究对象。()(1.0分)我的答案: √

32希格斯色子的发现意味着现代物理学的完善和终结。()(1.0分)我的答案: ×

33科学仅仅是研究对象本质的抽象化结果。()(1.0分)我的答案: ×

34在启蒙运动时期,牛顿范式从自然科学研究逐步进入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1.0分)我的答案: √

35东西欧之间仅仅是地理上的区别,而文化上并无区别。()(1.0分)我的答案: ×

36科学家的原善仍有不足,有待提升。()(1.0分)我的答案: √

37编织自然现象之网是指19世纪时将前面获得的新的、零碎的知识整合和联系起来的过程。()(1.0分)我的答案: √ 38人的三大关系与马斯洛需求层次是层层相应的。()(1.0分)我的答案: √

39尼罗河水位测量是希腊化时期理性与经验相结合的、精确的力学产物。()(1.0分)我的答案: ×

40经济学对非经济学领域的渗透,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边界推移是完全不一致的。()(1.0分)我的答案: ×

41在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的科学脉络中,新的科学观念是一蹴而就的。()(1.0分)我的答案: ×

42机械自然观是近代科学革命的第一步。()(1.0分)我的答案: √

43相较于惠更斯提出光的微粒说,牛顿致力于研究光的波动说。()(1.0分)我的答案: ×

44根据量子阶梯的回溯,近代科学的研究方向与自然史方向相同。()(1.0分)我的答案: ×

45人的发现与自然的发现互相促进。()(1.0分)我的答案: √

46在后现代科学背景下,人与自然之间依然存在严格的重复博弈。()(1.0分)我的答案: ×

47科学与文化之间是完全隔离和区别开的。()(1.0分)我的答案: ×

48文艺复兴运动第二阶段是对第一阶段崇古的认同。()(1.0分)我的答案: ×

49对知识的信仰是科学文化对人文文化的一种误读。()(1.0分)我的答案: ×

5017世纪是整个近代科学发展的高潮时期。()(1.0分)我的答案: ×

第三篇:科学与文化

科学与文化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六年三班

刘浩

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科学事业的迅猛发展,这让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记得很久以前,手机的用途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电话,可是前几年,手机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外观漂亮多了,而且用途也多了:可以用手机拍照、上网、发短信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这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方便,科学与文化的关系:科学以其清醒的理智、严密的逻辑、真实的观念“构筑”了文化,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首先声明:文化远非是科学的,文化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窒息”着科学,到以后,科学又几乎把文化给“淹没”。

科学是人类文化最高的成就和最后的成就,也是文化系统中最值得信赖的部分。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人类文化的诸多样式,诸如语言、宗教、艺术、道德、国家和政府等普遍建立起来以后,科学还被巫术、迷信和宗教“窒息”着。从16世纪开始,科学才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大放光彩,科学大有“淹没”文化之势。

实际上,科学更多的属于文明,较少地属于文化,它是有一套技术体系支持的。而社会的存在、运行、变迁却更多地按着文化价值原则,而不是根据科学的技术要求进行。社会总体上说是非科学的,它既有科学可以把握的理智、逻辑、秩序,也有变化莫测的非理性、潜意识、情绪和混乱。

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们我们的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四篇:论文化与经济

论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

读《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亨廷顿,哈里森)》有感

第一节 亨廷顿哈里森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中是如何看待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这一问题的。

对于这个问题,在前言部分作者就作出了概括性的解答——作者及为本书撰文的多数学者均认为“文化是影响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因素”。全书中作者主要探讨了“主观意义上的文化如何影响到各个社会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方面取得进步或未能取得进步,其成败有多大,又是怎样形成的”。限于本文的篇幅及主要论述的内容,在本文第一节阐明此书作者观点时仅从作者重点论述经济与文化关系的第一部分和第七部分及前言、绪论中进行节选。

本文绪论部分的作者是劳伦斯·哈里森,他在绪论中主要阐述了“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这一课题,在前言中此书作者就已经指出“人类进步”在此书中主要包括走向经济发展和物质福利、社会经济公正——及政治民主,这几个方面。仅就经济方面来讲,绪论主要举出拉丁美洲和非洲及美国的拉丁美洲和非洲裔群体,与“亚洲四小龙”及亚裔群体做对比证明了文化价值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绪论也简述了此书各个章节是如何由小组探讨而产生的,以及每个章节各自的内容。

书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讨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6位人文学家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对于文化究竟有没有推动经济发展,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解和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书的第七部分主讲促进变革及文化是如何促进社会变革的。三位人文学家分别阐述了文化变革是如何改变国民心态、改变心理模式、促进社会进步的。

以下叙述几位有代表性的作者所给出的观点和论述的事实 1.《文化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

戴维兰·德斯认为,“文化具有的内在价值观能引导民众”,“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运用他们的指使去左右任何事物”,“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连的,一方面的变化就会反过来影响另一方面”。在理论方面他运用辩证法分别举出阿根廷及卡多佐的转变、日本明治维新的实例辩证的剖析了依附论。同时,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戴维兰从经验层面对了韦伯在《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文中关于新教(主要是加尔文教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观点给予了支持。

2.《非洲需要一个文化调整计划么?》

丹尼尔·埃通加—曼格尔对非洲文化有着属于自己的深入独到的见解。他从多样的非洲文化的内在紧密联系谈起,结合D·柏林格和G·霍弗斯特德的等级距离—社会垂直度的看法,深入的剖析了普通的非洲民众受到非洲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时间观念、阶级观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解释了非洲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此外丹尼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由文化变革引领经济变革的改革方案。在保留非洲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丹尼尔对如何从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这四个方面进行和平的文化革命给出了高屋建甄的指点,为非洲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实际上在二十世纪的头二十年,许多非洲国家例如坦桑尼亚、赞比亚等能够切实的迈出摆脱贫困的第一步除了依赖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无偿的帮助之外,许许多多像丹尼尔一样的人文学家在理论方面为非洲发展做出的指导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第二节 一些关于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这个问题的自我看法及论述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论是从历史起源上还是发展需求上,文化都是要先于经济的。首先,在文化的起源方面,早在还没有经济的雏形——交换的年代,人类就开始有了艺术与美的概念,也就是诞生了广义上的文化。现在从许多动物也有着不同种群间独有的语言和行为。作为文化发展的核心,哲学的萌芽,乃至系统化理论时间都要远早于经济学。第一本专门论述经济学的著作《经济论》是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创作的,约写于公元前387至公元前371年,而色诺芬正是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由此可见最早的经济学思维是诞生于哲学的。也就是说正是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学的繁荣。

其次,文化的进步往往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的且不谈争议较大的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单论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次成功的自上而下的以文化改革促进经济改革的成功实例。

但另一方面,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所表明的,在一个事物影响另一个事物的同时,他的本身也在受着影响。文化在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从奴隶制到封建主义再到资本主义,乃至将来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论述),经济发展无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文中曾经指出: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所以相对于文化和经济来说,我认为经济在历史的发展之中一直充当着文化的批判者的角色。同样文中作者所最为赞同的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两句话:“保守的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避免沉沦。也表明,经济经济和文化也同样有着类似的关系,即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冗余部分,反过来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以打破现有现有文化对于经济继续增长的束缚。

此书中的局限性,《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著成于2000年,囿于时代的局限性,书中绝大部分观点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在20年后的今天看来,书中的许多解释仍有很多的缺陷,在21世纪科技发展及物资生产趋于平缓的新时代,经济发展随文化发展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出现了罕见伴随现象——同时面向多元化发展。这一问题可能是作者在研究时所没有考虑到的。

第三节 如何通过学习及实践加深自己对两个问题的思考

谈到学习,认真听课是学习的第一步,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甚至课本上时常有许多已经被新的发现所推翻的一些结论,但是课本和课堂却是我们最容易消化和吸收的,就像母乳,谈不上十全十美,也不一定比得上配方奶粉,但是却是得来最为简单和方便的,也是最适合绝大多数同学的。所以我感觉要谈学习,第一步必须要谈课堂学习,在我开始《企业文化导论》这门课的学习之前,有关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以及文化有无高下优劣之分的问题,我的认识仅限于高中政治书本所学。即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文化是精神力量,文化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尊重。但是随着课程的学习以及书本的阅读,我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增添了新的部分,我不知道这是正确或错误的。仅作为个人的思考在上文呈现。在接下来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将试图能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通过学习及实践加深自己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我将认真听课,争取能够准确领悟老师在每一节课希望传达给我们的知识,集思广益,倾听身边的同学的观点,甚至更大的世界的其他的声音;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多角度地理解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开卷有益,最后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我。

其次是集思广益,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自己所学的知识都有不同的理解,萧伯纳曾经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麼,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所以与同学进行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有不断地取长补短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身所学,使自己的逻辑思维日益完整,死牢范围更加全面。

辩证法看待问题,辩证的看待问题是分析问题之中必不可少的,在分析事物时如果少了辩证法,那么我们所给出的问题的答案必定是片面的,所持的态度也肯定有所偏颇。最后是开卷有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社会更加需要斜杠青年——即拥有多种不同方面技能的青年,而只有多读书才能让我们多了解不同方面的技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领略到更加辽阔的风景。

我将认真听课,争取能够准确领悟老师在每一节课希望传达给我们的知识,集思广益,倾听身边的同学的观点,甚至更大的世界的其他的声音;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多角度地理解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开卷有益,最后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我。

第五篇: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范文模版)

论文《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

名:王 润 润

号:2013

专业班级:2013级金融学(1)班

联系电话:181 8956 2296

·摘要: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要求共同富裕 ,既包含经济发展提高效率 ,又包含社会发展保障公平,它包含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关键字: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人民群众 生产力

一、社会主改革开放就只能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尝试着摸索着进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它突破了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是受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它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但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身。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都只能根据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来确定。也就是说,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次,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唯物史观诸范畴的统一,全面破解社会主义本质。即从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目标与根本任务的统一,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与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途径与价值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结果的统一等诸方面,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二是其主要着眼点是着重从生产力角度,从目的论、功能论的高度,突破原有的思维路径和框架,重新思索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具有根本意义的突破和深化,并由此推动了整个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变革和全面创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全国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改革开放就只能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尝试着摸索着进行。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和理论指导。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要求共同富裕,既包含经济发展提高效率,又包含社会发展保障公平,它包含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处于自觉辩证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所有阶段的共同本质是人民民主科学政治,社会主义社会各结构层次要素处于相互转化与相互作用之中,这是客观事物在现实运动中所表现的辩证运动规律。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三、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完整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思想精髓的展开和深化。如上所述,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根本上都体现了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并把满足人民的各项需求、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科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理论、价值与建设实际的紧密结合,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如胡锦涛指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参考文献:

(1)李洁;;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统一[J];社科纵横;2006年03期

(2)刘振清;;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吴长春;魏淑元;;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张小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改革与战略;2005年12期

(5)郭秀丽;;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职业圈;2007年16期

(6)刘勇;贺亮明;;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公民道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1期

2015年4月15日

下载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的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的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赤峰市林西县组织部 韩耀新 2008年12月30日15:3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部分、两大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论科学精神与价值

    论科学精神与价值对于科学教育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念,即认为科学教育只有工具性价值而没有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似乎只能在人文学科的教育中培养,科学教育与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无关。......

    论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

    论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一、“语言科技”新思维的提出虽然计算机设计的初衷是缘于数值计算,但是英国数学家图灵(a.m.turing)在《机器能思维吗?》(1950)一文中已经预见到计算机和自......

    自然辩证法——论宗教与科学

    论宗教与科学摘要:本文主要分别论述了科学与宗教的涵义及发展出的各种学说。以科技发展的今天,仍离不开宗教为出发点,理解“宗教和科学并存”,“宗教对科学是不可或缺的”进行了......

    论领导科学与艺术

    论领导科学与艺术摘要:领导是影响力而不是权力,经理人应当努力得到下属的信赖、爱戴和追随,而不是玩弄权术得到的敬畏。领导是教练,是如何让团队学会工作,不同的下属需要不同的领......

    论法院文化与队伍建设(2012.10)

    论法院文化与队伍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这是我国文化......

    论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授课学期 2011 学年至2012学年第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商务英语学姓号 名唐亮任课教师李天胜交稿日期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