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十大发明

时间:2019-05-14 18: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战时期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十大发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战时期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十大发明》。

第一篇:二战时期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十大发明

二战时期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十大发明

一、瑞士军刀二战期间,“瑞士军官刀”被美国大批量采购供应美国陆军消费合作社和美国海军、空军。由于战时美军遍布世界各地,从而也 推动了“瑞士军官刀”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瑞士军官刀”的德语发音很是绕口,美国人干脆将它称之为“Swissarmyknife”,即“瑞士军刀”,于是这个简称也约定俗成地成为了这一品牌的名称。

二、骆驼香烟“骆驼牌”香烟是美国著名品牌,但它成为世界名牌还是拜两次世界大战所赐。当时,作为美国军队给养的一部分,“骆驼牌”香烟由美国士兵带到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只“骆驼”又跟着美国军队走向世界各地的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疲惫的美军官兵们以吸上“骆驼牌”香烟为最大的自由和快乐,于是“骆驼牌”香烟又被寓以新的含义———自由

三、劳力士军表首先是1926年发明了防水功能,随后又相继开发出防尘、抗震功能。其次是1931年,劳力士成功地研制出全自动手表。第三,在二战的最后一年,劳力士生产出第一块能在表盘上显示日期的手表。之后,又在1955年生产出飞行员手表,允许飞行员在不同时区测量精确的时间。同年,为深海潜水员研制的劳力士手表也问世,该表允许潜水员潜入330英尺的深度,到1971年,允许深度达到2000英尺

四、派克笔派克笔创始人乔治?派克凭借其在机械方面的经验,设计并制造出了自己的钢笔———派克笔。并于1888年创立了派克公司。二战结束时,日本投降时,盟军受降代表、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就用派克笔在日本投降书上签的字。

五、可口可乐

六、摩托罗拉1940年底,摩托罗拉公司的前身高尔文制造公司生产出一台5磅重的调幅步话机,通讯距离1英里(1.69公里)。后来又研制出通讯距离更长、抗静电效果更好的替代品,即SCR300tm,背负式跳频步话机。它是一个可调谐的高频调频单元,重35磅,通讯距离10英里(约17公里)。美国通讯兵身背这种对讲机的身影已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形象。

七、尼龙1935年,杜邦公司研究人员发明了尼龙,1939年,尼龙出现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龙被列为军需品。战后当百货店开始销售这种光滑的长统袜时,女士们为了购买它们而排起了长队,有时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据说,第一批尼龙丝袜上市时,7.2万双丝袜在一天内被抢购一空。女人们无法买到丝袜,很多人在裸腿上画纹路冒充丝袜。当时,在美国有一次针对女人的调查,她们最想要什么?结果,三分之二的女人选择尼龙丝袜。

尼龙的发明者后来又发明了合成橡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合成橡胶被大量用于生产越野车的轮胎。有人说,杜邦公司的这两项发明,一项征服了沙漠之狐隆美尔,另一项征服了全世界男人的心。

八、吉普车如今,人们说起“吉普”,大多指的是越野性能强悍的车种。但事实上,“吉普”(JEEP)是经过注册的专属商标。1938年初期,欧洲战火开始蔓延,美国陆军总部向汽车制造公司征询设计一款易操作、耐用、灵活的小型越野卡车。1941年,第一辆样车试制出来,并很快成为运往苏联、英国、中国等盟国的重要军事物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地记者把吉普车说得无所不能:“它像狗一样忠诚,像骡子一样强壮,像羚羊一样机敏。”五星上将马歇尔把吉普车誉为“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贡献”。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把吉普车列为“赢得战争的三大武器”之首。

九、雷朋太阳镜早在1930年,约翰?博斯与亨利?伦波共同经营的公司,受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委托,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副能保护飞行员眼睛、绿色镜片的太阳眼镜,备受美国飞行员欢迎,并被美国空军命名为“领航者”。1937年,该公司正式把这种眼镜推向市场,并更名为“Ray-Ban”。“Ray”为眩光,“Ban”即阻挡,从此,“Ray-Ban”逐渐成为全球遮挡强光太阳眼镜的代名词。当年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戴的就是Ray-Ban。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Ray-Ban镜片被政府定为太阳眼镜的标准。有的人甚至称Ray-Ban为二战盟军获胜的功臣之一。

十、ZIPPO打火机20世纪40年代初期,ZIPPO成为美国军需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士兵很快便喜爱上了它,一打即着及优秀的防风性能在士兵中有口皆碑。实际上,至今为止的65年中,ZIPPO的外形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时至今日,ZIPPO仍然是美国士兵的“御用”打火机,但早已不是他们专有。在全球140个国家,ZIPPO被平民百姓广为使用。

第二篇:自古就是改革和创新在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发展前进

自古就是改革和创新在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发展前进。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在《易经》中说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这里“穷”是指停滞不前的困境,“变”是指改革和创新,“通”和“达”则是指顺利衔接新的思路和局面。这句话告诉我们立足于现状,通过对事物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如今,国大水泥公司上下无数名员工始终坚守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见证着工厂创先的点滴:领导团队目光如炬、英明决策,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司的机制改革、员工队伍的整编、建设环境的改善、业务的转型拓展、经营的风险控制。——他们挥舞着旌旗为公司领航指路;工人们不畏艰苦、奋力开拓,在各自的领域开疆辟土——他们是奋战在工厂第一线的生力军;后勤部门精诚团结、精益求精,为工厂的各项工作发展提供着稳定的运作工作环境和技术平台:规章制度的完善、基础设施的维护、后勤物资的供给、营销风险的监控、业务系统的运转。——他们构筑起工厂阔步奋进最坚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2021年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报告

2021年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报告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关心XX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X月XX日至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X视察期间,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对新时代XX民族工作历史方位、工作目标、任务重点作出精辟判断、给予精准指导,高度评价XX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勉励XX继续发挥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新时代XX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新时代XX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迎接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XX视察工作,对民族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必将为XX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初心不改、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饱含了对XX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大爱,彰显了总书记关心各族群众、心系XX民族地区的高尚情怀,为我区各民族干部群众带来了无比温暖和巨大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XX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情嘱咐XX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XX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代XX民族工作的目标方向,赋予了新时代XX民族工作重任,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重点,为新时代XX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语重心长、情真意切,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创新的最新成果,同总书记近年来对XX民族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道,构成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XX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评价标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的深刻内涵和目标要求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XX发展提出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的总目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XX民族工作的重要作用、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刻把握XX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动XX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XX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XX明确的新坐标、新方位、新使命,是统领XX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是引领XX工作的旗帜和方向。在这一总体目标要求中,与民族工作息息相关,直接赋予民族工作更大责任的,就是在推动XX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XX安宁上彰显新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XX“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XX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的深化拓展。我们要提高认识、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做出贡献。

全面准确把握总书记赋予XX“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崇高赞誉,切实担负起“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XX民族团结进步给予充分肯定,但这次评价最高,论述最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XX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堪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我国民族团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典范”。“祖国XX始终巩固安宁,为

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新贡献。”这次来XX视察,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XX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是对XX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给予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崇高荣誉、支持鼓励,更是期盼和重托,是重大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不辜负总书记提出的殷切期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XX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功经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面提升民族工作质量和水平,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继续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作出XX贡献。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XX民族工作提出的“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重点任务和部署要求。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XX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了,XXX多万人脱贫,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现在全国XX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贯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XX民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

全区民族宗教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在领会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上下功夫,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壮乡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决担负起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光荣使命,坚决担负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的重要讲话和对XX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此作为做好新时代XX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深入推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建设,构建大宣教工作格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维护XX“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崇高荣誉。

推动各民族共同建设现代化,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防范化解民族和宗教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推进XX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科技推动人类进步英语作文

Scienc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f you ask me wh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oliticians or the scientists, I will tell you directly, scientists is the one who promote the social progress.As we all know, in 18th century, with the invention of the steam engine, people gradually use steam as power, led to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after that the human beings entered the era of steam, meanwhile the human society entered the stage of capitalism.Then when the human beings came into the 19th century, the electricity was used as the power, there

happened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era of electrical was born, the 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into the advanced stage of capitalism.With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technique, now the internet is a key part of our life, human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From the history we can see that each time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driving force i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society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cience, therefore, scientists is the impetu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they gi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world.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进步

“三农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制约因素。“三农问题”就是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的总称。目前中国农村存在的很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曾有人对这些问题作了形容: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等等。以云南省为例,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0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5元。如果按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人均每天不低于1美元计算,全省农民整体上处于绝对贫困状态(7.3×365=2664.5元)。以资源换资本,以生态换生存。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正因为如此,“三农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列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当中,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及社会发展的任务作了明确的部署。重点规划了未来五年的七大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干意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具体的要求和部署。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央召开的2005年经济工作会议、2005年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06年中共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2007年“两会期间”,也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强烈关注,“三农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讨论的最热烈的话题。这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经济规律的认识到了新的阶段,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一、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

党中央国务院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新在什么地方?我们如何理解这一新内容?

1、“新”在什么方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施,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对于这些全新的内涵,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准备把握。

第一,把握新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不少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

第二,把握新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这个目标集中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各级政府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时候,必须紧紧扣住这“五新”来展开,把中央的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实践中去。

第三,把握新思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新事业需要新思路,要按照“民心工程”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符合民意的工作思路。具体来讲,要紧紧把握“五个不仅而且”:

一是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三是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四是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五是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要谋划长远,提出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政策框架。归根结底一句话,就在要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第四,把握新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 任务,为了确保这一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央明确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与此同时,中央还特别强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对于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确保新农村建设不偏向、不跑样,真正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

2、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点规划了未来五年的七大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5年12月 3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具体的要求和部署。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央召开的2005年经济工作会议、2005年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06年中共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这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经济规律的认识到了新的阶段,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握其特征,理解其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生产发展。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条是首要的。农村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有调查显示,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考虑新农村建设,更多的考虑是村庄的规划,很少考虑农村生产的发展。没有生产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的。要使生产发展,必须保障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加大支农力度,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二、生活宽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的财富增加,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这二条是要建设物质文明,“生产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要使农民生活富裕,必须增加农民收入,除掉农民背负的三大负担:教育支出、医疗支出、住房支出; 搬掉影响农民收入的三座大山:农民的准失业状态、国内外市场机制对农民的挤压、农民贫乏的自我组织能力。

第三、乡风文明精神文明也要有新进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邻里之间,生产上要相互帮助,生活上要相互关心。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在农村,文明之风若不能愉悦人们的身心,腐朽的东西就会侵蚀人们的心灵。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协会获捐赠的70%来自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内地富豪的捐赠不到15%。我国先富的一部分人,要么积聚财富、要么豪赌、要么回家修祖坟,主动将自己的财富回赠社会的很少;因病、因自然灾害致贫的农民多数相信封建迷信,信仰宗教的人数超出我们的想象。

2005年秋季以来,黄河上游来水偏丰,宁夏永宁县望远镇东升村2队境内河岸坍塌严重,全队累计已有500多亩河滩地和承包田被毁。灾民自行护岸力不从心,多次找政府部门求助却得不到回应,一些迷信的农民便集资2000元请来和尚祭河,祈求河神“水下留田”。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新村运动”曾开展了“和谐与爱护邻里运动”“帮助恢复经济运动”“全国公园化运动”“讲道德守纪律运动”“爱护环境运动”等各种活动。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开展的“奥林匹克新村运动”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为拯救国家经济开展的“捐金运动”都是“新村运动”的一部分,为韩国成功举办汉城奥运会和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

韩国在长期开展“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勤勉”“自助”“协作”的基本精神。“新村运动”不是要改变社会结构,而是通过 挖掘民众中潜在的“美”和“善”,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弥补政府工作的疏漏和社会发展的盲区,疏解民众的不良情绪,以促进社会和谐。这值得我们在建设新农村活动中借鉴。

第四、村容整洁。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让农民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街道,森林覆盖率15%以上。现在很多地方是院内干净,院外脏乱差。80%的村庄,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路边,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村容整洁”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外在表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为就学、就医、结婚盖房子四处奔波的农民,精神状态没有大的改变,衣冠尚且不整,村容村貌就更顾及不上了。

第五、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农民自己当家作主。不以要挟、贿赂影响民主选举。不以家族势力影响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的形式应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而有多样性。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山西的大寨村、河北的寺后村,都是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以“下派党员干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采纳;以经济能人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正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浮现;以农村民间协会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正出现在中西部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评价村民自治的形式先进与否,应当以能否推动农村的社会和谐和经济进步为标准,应当以建设非农的先进村庄为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管理民主”就是要建设政治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发展、生活殷实、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主健全。“新农村”的“新”,就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实际上是以生产发展替代经济发展;以生活富裕替代生活殷实;以村容整洁替代社会和谐;以乡风文明替代文化繁荣;以管理民主替代民主健全。实际上是用农民的话语表达农村发展目标,从而使话语更朴实,目标更具体,度量更易行。再具体一点,新农村的新表现在: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可以说,这都是从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角度,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高度概括。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农业税、缴猪:杀一头猪交一半,要自食一头猪,就必须交一头猪等),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 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农活还靠人工畜力,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技储备不足,推广机制不活,科技贡献率不高;农民经营理念陈旧,凭经验搞种养经营,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只有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了,土地产出率才能提高,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只有农业装备水平上去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农民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多形式、多层次的转移。只有农村道路交通、供 水供电、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才能流动起来,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其他产品才能及时卖出去,卖上好价钱,生活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才能保证供应,农村市场才能繁荣。只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了,环境美化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才能不断改善。

3、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针对城乡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尤为滞后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西部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然没有实现脱贫,仍处于整体贫困之中。如2006年底云南省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等贫困面仍达到70%以上,独龙族的贫困面则更高,达到90%以上,这些民族与东部汉族地区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4、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果农村的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大的提高,农村的面貌没有大的改变,整个国民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建设模式

1、资源型新农村。所谓资源型,就是在具有丰富矿产、水力、电力等资源的农村,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搞好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资源集约型农村经济。长久以来,在一些具有丰富资源的农村,充足的能源有力支撑了整个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能源生产、利用、消费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资源浪费严重。这种建立在能源大量消耗和浪费基础之上、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农村经济,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昆明西山区沙朗乡的山砂、文山县德厚乡的三

七、富宁县洞波乡的八角为例)

2、工业型新农村。所谓工业型,就是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型转变,增强工业对农业的拉动 力。农村工业化是壮大农村经济总量的关键,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农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平衡发展的过程。主要存在于经济发达地区,表现为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趋势。(以玉溪大营街、通海县的纳家营为例)

3、生态型新农村。所谓生态型新农村,就是发挥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成为关系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可持续提高。(以富宁县归朝镇的老街三寨:村在树林中,树林在村中为例)

4、城镇型新农村。所谓城镇型新农村,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城镇型新农村,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以砚山县平远街、剥隘新镇为例)

5、农庄型新农村。所谓农庄型新农村,就是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任意“点宰”、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享农家 乐,大力发展农家休闲娱乐旅游经济。投资少、收益好、见效快是农庄型新农村建设最为显著的特点。全国各地的农庄型新农村建设开发,基本上都是当地农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也有效带动了“农家乐”经济的迅猛发展。“农家乐”作为中国农村革命与新经济的代表,其发展形态与模式,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现代经济学中的新观念与先进成分。它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昆明西山区团结乡为例)

6、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所谓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也即城郊型新农村,就是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普遍存在于靠近各大中小城市的农村,它们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交通四通八达等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生产为城市配套的蔬菜、花卉、畜禽等副食品类农副产品。(以昆明市官渡区福保乡、剥隘镇、普者黑等为例)

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云南省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特殊问题 第一,自然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是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掣肘”。

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是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瓶颈”。

第三,农民文化素质低、困难群体庞大是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难点”。文化教育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一大症结。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5年,文盲、半文盲劳动力规模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极不适应。目前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观念滞后的劳动力,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比较差,导致许多农业新技术、新措施推广速度较慢。

(二)云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考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1)加快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要满足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扣除已建成的投资项目,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为1700元~4900元,全国都搞起来,大概需要4万亿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落实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可以更大一些,步子可以更快一些,水平可以更高一些,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事业管理制度。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协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中的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要为社会和市场组织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农村社会事业,满足农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找准发展路径,一村一策。每个自然村的生产基础条件是千差万别的,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但每个村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子。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去发现,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才是最好的路子。如富宁县的剥隘镇以生产“剥隘七醋”而闻名、丘北县的普者黑则以独特旅游风景而闻名、玉溪大营街则以玉溪卷烟厂为依托,大力发展纸箱、过虑咀棒等卷烟生产辅助产品而发展;丽江的大研镇、束河古镇则其山水而著世;迪庆香格里拉则以独特的藏族风情为吸引;大理周城则以其味道鲜美、肉质鲜嫩的豆腐砂锅鱼而受人称赞等等。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以剥隘镇搬迁水泥、钢筋等销售为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共有52个民族共同生活,其中世居少数民族25个;8个自治州和29个自治县,是全国各省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省份;特有少数民族15个;跨境民族16个。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产、生活特点,在云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前提下进行。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更要以民族特色取胜,没有民族特色,就会失去吸引力。要看城市现代化,可以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要看现代企业,可以到玉溪卷烟厂、红河卷烟厂等现代企业。唯有民族特色,才能吸引外地游客到我们民族村寨,让他们品味到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民族饮食、民族习俗等等。以藏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白族等生活习俗为例。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本身,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指导员来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应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而不是外来的支援者或支持者。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

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契机,加快农场发展

农垦是一个特殊的生产和社会组织,其特殊就在于“非工非农”、“非军非民”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部门来讲,是个机遇,对于农垦和农场来讲更是一个大的机遇。对此,农垦和农场要抓住发展机遇:

一是要树立机遇意识,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政策优势,力争在 新农村建设中谋求新的发展。为此,要加深对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政策的理解。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关于三农政策的新理念,关对“三农”的新的投入政策、关于体制、机制保障方面的政策。(云南省(16+1)体制:农垦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只应承担企业的义务,而不应承担政府的职能等。)

二是要加大改革力度,克服不足,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大力发展农场生产力。为此,要不断营造有利于农场改革发展的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对农场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解决农场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扩大农场职工的增收渠道,提高收入。

三、找准发展的支点,明确发展路径。每个农场都自己特定的自然、历史和市场等条件,不可能只有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最好的发展方式就是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宜种植的就发展种植,宜从事加工业的就发展加工业,宜从事物流业的就发展物流业,关键在于能否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基础的发展路子。

下载二战时期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十大发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战时期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十大发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