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拉山口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阿拉山口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一、阿拉山口公益林现状
2010年,经新疆林业勘查设计院重新认定,阿拉山口口岸区划林地面积134227亩,全部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林地包括:灌木林地59543亩,灌丛地52346亩,宜林地22338亩,苗圃地50亩。主要植被类型为盐化草甸和荒漠植被。其中荒漠植被类型为荒漠梭梭,主要植物种类为超旱生类型,伴生少量耐盐植物。灌木主要有梭梭、沙拐枣、红柳、麻黄、木蓼、驼绒藜;草本主要有猪毛菜、阿拉山口蒿、沙生针茅等。
自2009年开始,阿拉山口全部林地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国家每年拨付40.02万元,用于公益林管护。
二、生态公益林经营现状
自2004年开展公益林管护工作以来,我局成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组建了公益林管护队伍,包括2名监管员和30名管护员。管护人员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了“任务、职责与报酬”挂钩的管护措施,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到地块。
由于口岸特殊的管理体制,口岸林业局不仅承担着口岸林地的管护任务,还要承担口岸城区的绿化及管护任务。目前实际情况是林业管护人员大部分精力放置于城区绿地管
护管理工作。
三、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护管理机构人员不稳定,人员待遇差。根据国家公益林管护办法要求的标准,管护员工资应不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目前口岸管护员的工资总体水平在1200元水平,低于口岸平均工资水平,没有达到管护要求的工资水平。由于工资低待遇差,我局原聘用专职管理人员存在留不住现象,使公益林管护工作不能连续,严重影响公益林管护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广大群众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意识不强。由于口岸的林业经营正处在林业分类经营的初级阶段,生态公益林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公益林管护的作用及意义为社会各界还认识的少。
四、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的几点建议
1、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按照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建议在管护员中聘用和选拔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优秀管护人员充实到管理人员中来,组建专业的管护机构,拨付一定经费用于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改善和提高专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努力使管理人员能留得住、乐于干。
2、广泛宣传,增强全民护林意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包括建立宣传碑牌、张贴横幅标语和印发宣传资料等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广泛宣传国家对重点公益林保护和
管理实行财政补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优越性,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011年6月
第二篇:我国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森林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其生态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公益林不仅对保存生物种类、净化空气、发展生态经济、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关乎生态系统安全甚至国家土地安全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对策
林业资源对国土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林业资源形势不容乐观[1]。近年来,我国在保护林业资源方面已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将森林分类规划和经营这一举措实实在在的发挥出了良好的效应,将森林分类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管理,很好地保护了林业资源。同时,在加强生态林管护方面也总结出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经验。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就此满足[2]。反之,还要提升保护力度、加大管理,建立与其经营目的相适应的经营管护模式,同时完成生态和经济两方面任务,发挥生态公益林的最大价值[3]。生态公益林在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公益林建设相关制度已经开始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这项工作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我国是一项新的林业计划。因此,生态公益林建设进程中会出现许多难题。特别是近些年来,“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步伐加快,随之而来的许多不和谐因素也在增多,必须加以解决。1.1 林区缺乏投资项目,当地农民增收困难
一般情况下,生态公益林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发达,投资商较少,当地居民增收困难,而砍伐树木并进行销售是最便捷的增收渠道,因此,出现了乱砍滥伐行为屡禁不止。1.2 对生态林认识不足,毁林开垦现象时有发生
大部分生态公益林林地使用权都已经分配到林农手中。公益林地点分散、面积大小不等,每一个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的认识和管护能力不同,很多林农缺少保护生态公益林意识。因此,林农为生态林建设贡献不高,最终导致生态林管护措施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同时,近年来,经济作物价格不断攀升,部分林农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酬,将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政策和法律规定搁置一旁,将地势条件好的林地进行开垦,以便种植经济作物,获取更高的报酬。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态公益林的流失。1.3 补偿标准不合理,缺乏管护力度 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国家出台政策,保护生态公益林,限制对其进行商业性砍伐。但是林农从中获取的直接经济报酬较少。因此,较低的收益难以引发农民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此外,很多地方的生态林管护力量不够。没有专业的护林员,导致许多乱砍乱伐现象不能被及时发现。
1.4 政策的局限性影响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
在生态公益林区内,由于自然火灾、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大面积生态公益林区沦为荒地。但面对在生态公益林区域不能进行商业性砍伐的政策,很少有人能够开垦这片荒地进行植树造林,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 原因分析
2.1 管理机构不健全
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当前情况和管理机构现实义务有很大的不同。据调查,全国很多地方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存在没有职员、没有经费、没有编制、没有工具的“四无”情况,这对整个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2.2 地方性法规不完备
现行有关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规定十分零散,未成体系。很多地方性配套法规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有些法规在管理主体、处罚手段、资金配套方面不够确切;有些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公益林保护缺少动力。2.3 资金缺口大近年来,虽然很多地方财政对生态公益林的投资有所增加,但仍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例如,生态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地区的生态公益林整体质量不高。载入,大部分地区无法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使得补偿标准低于林地租金,更低于林地的现实产值。这些都是资金缺口的表现,导致公益林管护不足。3 生态公益林管护对策分析
3.1 大发展林区经济,合理分配利益,增加林农收入
对林区所在地加大基础性投资,打通交通大动脉,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创新公益林的经营管护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生态公益林的最主要作用在于它的生态价值,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及净化环境等。但在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附加经济效应,对于产生的附加经济效益应当让农民分享,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林区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此减少农民对砍伐林木提高收入的依赖性。
3.2 加强对林区农民的公益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认识
很多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理解不到位,对公益林的重要性及生态价值了解不深入。因此,要加强对当地林农关于生态公益林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对公益林的认识程度。让林区农民更多的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理念、经营意义等。
第三篇:阿拉山口2004-2009公益林管护质量营造林基础设施建设自查报告
阿拉山口2004-2009重点公益林管护质量、营造林和基础设施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新林计字[2011]380号文<关于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质量、营造林和基础设施建设复查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开展了基础设施、营造林、管护人员劳务报酬情况三方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的要求,我局于2005年成立了3个护林站,分别为:基干林管护站、205省道防护林管护站和乌兰达布森管护站3个管护站,巡护重点公益林区。护林队伍20人,其中监管员2个。
2009年之前阿拉山口国家重点公益林总面积为24.25万亩,其中:中央补偿面积为8万亩.国家每年拨付24万元用于公益林管护工作。2009年公益林管护面积调整为13.3076万亩,公益林补偿基金面积由8万亩增加至13.3076万亩,当年拨付39.92万元用于公益林的管护工作,2010年公益林补偿基金面积调整为13.34万亩,当年拨付40.02万元用于公益林管护工作。
2006年根据自治区财政厅新财农[2006]59号文《关于拨付2006年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资金的通知》,拨付拨付12万元资金用于管护站建设。由于我局当时已有三个管护站,没有必要再进行新的管护站建设;同时原三个管护站年久失修,屋顶渗漏,墙体开裂,电、水设施不完善,因此我局根据实际情况,经口岸主管领导同意后,全部用于原有的三个管护站的维修,全部维修工程按照工程招投标程序进行。
2007年根据自治州财政局博州财农[2007]43号文《关于拨付2007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通知》,拨付12万元资金用于管护站建设。我局将资金情况汇报口岸委,经口岸委研究主管领导同意后,在口岸东公园南侧建设了一处新的管护站,安排护林员居住。管护站建设工程按照规定,采取工程招投标程序进行。该管护站已成为我局重要的管护员居住生活站点。
二、营造林项目实施情况
2010年,阿拉山口实施了公益林营造林项目。
该项目是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拨付2009年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的通知》(新财农
[2009]146号)要求,并按照自治区林业厅《关于报送2009年重点公益林营造林作业设计的通知》(新林计字[2009]510号)下达的100万营造林要求,我局组织工程技术骨干依据阿拉山口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阿拉山口口岸2009年重点公益林营造林作业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封育10000亩,围栏12千米,补播2500亩,标志牌4块,宣传牌8块。
项目作业设计通过审批后,我局及时将项目情况及资金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经口岸党委会研究后,成立了项目领
导小组,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及项目投资概算经口岸计划统计局进行了批复和核准。最后经口岸党委研究并按工程有关要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进行招投标。根据林业工程项目实施要求,我局委托乌鲁木齐兴盛建设监理公司博州部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理。
该项目于2010年5月开始实施,于今年6月完成了全部工程内容。
三、公益林管护人员劳务报酬情况
2008年之前,每年公益林补偿面积为8万亩,补偿资金为24万元,管护员15人,报酬支出170030.5元,其他69969.5元。2009年后,因补偿面积增加,管护费增加至39.92万元,当年支出工资145288元,社保23618元,取暖费7281元,公共管护4980元,油料9000元,节余20.9万元。2010年,管护员20人,工资支出332329元,社保69681元,交通费2450元,油料41074元,公共管护4312元,取暖费20645元。
公益林管护人员劳务支出从2008年之前的170030.5元,增加至目前的332329元,管护人员的工资从年平均11335元,增加至目前的年平均16616元。管护人员工资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第十条中“管护人员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本地区职工的平均水平”的要求(2009年,全州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293元)。
二0一一年七月十二日
第四篇:平远县生态公益林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平远县生态公益林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平远县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成效,分析了生态公益林补偿与商品林价值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省级生态公益林;商品林;成效;问题;建议;广东平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15902
引言
平远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辖12个镇,总人口26万人,林业用地面积108806.6 hm2,占国土总面积137917.1 hm2的78.9%,森林覆盖率78.25%,活立木总蓄积785万m3,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是指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2.1 基本情况
2016年平远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850452亩,占林业用地面积1632850.5亩的52.08%,生态公益林中Ⅰ类、Ⅱ类林面积所占比例为88.7%,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于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周边、江河沿岸、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等区位重要的山头地块,林种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该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包括国有经营21586.86亩,村、组集体统一经营227631.02亩,自留山、责任山571019亩,个人(多人)联合承包5016.5亩,集体(公司)承包3543.8亩,联办经营2580亩。
2.2 管理成效
2016年全县生态公益林区内没有盗砍、滥伐和乱征占用林地违法行为。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生态公益林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率100%,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同时,生态功能等级得到有效提高,2016年平远县生态公益林Ⅰ类林、Ⅱ类林比例达88.7%,随着生态功能等级的提高,逐步改善了气候环境,减少了大气污染,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3 补偿标准
2016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为损失性补偿和公共管护经费两部分,损失性补偿资金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75%,管护经费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25%。2016年基础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20元/亩,其中损失性补偿资金15元/亩,管护经费5元/亩。
2016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8元/亩,结合该县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和保护等级的实际,该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实行差异化补偿,广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9305.4亩和广东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1039.6亩为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面积共150345亩激励性补助资金损失性补偿按8.8元/亩的标准补偿,其余700107亩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损失性补偿按5.4元/亩的标准补偿。公共管护经费按规定的比例发放,即管护经费2元/亩。
商品林
商品林是一种以生产商品为主的林种,是以满足市场单一经济需求,生产木材及其他森林经济产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全部目的的人工经营的森林资源。
3.1 基本情况
平远商品林面积782398.5亩,占林业用地面积1632850.5亩的47.92%。按全县地形地势呈南北走向,12个镇分别称为“北部乡镇”和“南部乡镇”。“北部乡镇”有差干、仁居、上举、泗水、八尺、河头等6个镇,林业用地面积合计67460.4 hm2,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2%,是平远县盛产杉木的主要林区。
3.2 经济价值
在“林业三定”时期落实分山到户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并且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造林低息贷款或无偿贷款的政策,“北部乡镇”农民兴起种植杉木的造林高潮。随着木材市场的开放,全县首先致富的是那些种植杉木、出售木材较多“北部乡镇”的农民,于是山林便成了农民的生活来源。目前按该县木材市场杉木价格计算,杉木规格长4 m×6~8 cm,550元/m3,杉木规格长4 m×8~10 cm,700元/m3。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之间的补偿价值
按2016年平远县生态公益林种植的杉木平均蓄积7 m3/亩,年平均增长蓄积4%计算,7 m3/亩×4%=70.28 m3/亩;市场价格规格长4 m×6~8 cm,550元/m3,可算出每亩杉木0.28 m3/亩×550 元/m3×60%=92.4元。而2016年基础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20元/亩,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8.8元/亩,则合计28.8元/亩,每亩生态公益林年增收益:92.4元-28.8元=63.6元,生态公益林收入与商品林的经营收入悬殊较大。建议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对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实行分类补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效益好的生态公益林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4.2 生态公益林林木采伐
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北部乡镇,涉及大部分林地,规划为生态公益林之后,禁止农民在生态公益林内从事商品性经营活动,给生态公益林区经营商品林的农民和其他经营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导致当地群众生活来源大幅减少。建议修改目前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广东省的采伐管理办法,在生态公益林内允许人工种植的杉木进行抚育采伐或更新采伐,设立一定的采伐抚育区,采伐成熟区。
4.3 利益冲突
因当时的历史条件、工作的失误和地籍管理的混乱,山林权证的重填、漏填和错填的现象较多,造成山林纠纷不断。随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生态区位又较为重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只能暂时保存在镇政府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专账,随着时间的增长,补偿资金的积累,纠纷调处难度不断增加。建议政府加大生态公益林区域山林纠纷的调处力度,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织人力调处山林纠纷,稳定山林权属。
结语
发展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资源,发展生态公益林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经营利用机制。通过科学地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自补能力,能够根本上缓解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为生态公益林区农民寻找一条致富门路,?亩?提高林区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永林,陈华成.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目标责任制的建立与考核[J].绿色中国,2004(10).[2]李信.浅析遵义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3]冯晓洪,张时阶,吴先基.平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经营管理对策[J].农技服务,2011(10).[4]陈小波.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技,2011,38(5).[5]朱金胡,程素兰,洪万望.对瑞安市梅屿乡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第五篇: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酉华林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东南部、318国道南侧,属皖南山区黄山山脉九华山支脉,场址坐落在酉华乡东山村,距青阳县城28公里,现有经营总面积57323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0130亩,森林覆盖率为70%,林木绿化率为89.1%。2001年国家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安徽被列入试点省区之一,我场被列入试点单位,2005年改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试点单位。全场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0702亩,其中国家公益林38198亩,省级公益林2504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场经营总面积的71%。6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公益林补助、补偿基金75万余元,其中中央级74万余元,省级1万余元。
一、公益林管理现状
(一)、资源管理
场现有40702亩生态公益林,分布在9个营林区,共聘请了14位正式工护林员担任公益林护林任务,平均每位公益林护林员管护面积达2900余亩。护林员每天巡山护林,并向周边群众进行公益林管护宣传,对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防止人为破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资金管理
林场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公益林管护支出。
二、存在问题
(一)、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标准低。目前我场得到的补偿标准为4.5元/亩,这个补偿标准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管护资金需要,林权单位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补偿。我场2006公益林补偿资金为18万余元,但仅护林员工资一项就需资金20余万元。不仅如此,场每年还需从商品林经营收入中拿出1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它管护支出,如护林点、了望台及林区公路的维修,森林消防队防火器材的配置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药械等。
(二)、界定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后,商品林采伐限额有所降低,使得木材销售收入减少;同时还需从商品林收入中弥补公益林管护资金的不足。这对于依靠木材销售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有林场,面临的将是经济上陷入更大的困境,生产经营活动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三)、公益林护林员管护任务重、难度大。我场有14位公益林护林员,平均每位护林员管护面积近3000亩。管护面积过大让护林员有时也力不从心,山场难免发生樵采、狩猎等现象。
(四)、周边群众蚕食国有林场林地现象时有发生。国有林场山场多与村组山场、农户农地接壤,虽然具体到某个地块面积不大,但只要蚕食现象存在,将给国有林场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五)、公益林林权证换发工作亟待解决。在林业“三定”时,国有林场大部分山场都已发证,但山林权证小地名及四至界限描述较为粗放,村组集体也因此常钻林场空子,使得林场在山林权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
(六)、公益林经营性采伐审批手续较复杂。在实施公益林经营性采伐审批中,要经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转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方能批复,时间周期较长,且费人力、物力。如进行毛竹公益林雪压风倒竹清理,要到7、8月份才能审批下来,那时雪压风倒竹大部分已腐烂失去经济价值。
三、对策
(一)、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除中央、省财政提高补偿基金标准外,地方财政也应对公益林进行补偿,以改善国有林场目前的困境。
(二)、适当增加公益林护林员。即在每个营林区设置一名机动公益林护林员,一是在人员轮休时实现脱人不脱岗;二是可以对其他公益林护林员的工作予以补充完善。
(三)、林场要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通过地形图定位、埋设界桩等方法,对林场周边界限彻底摸清,早日换、核发山林权证。对于农户开垦侵占的地块要予以回收,对于部分争议山场要通过多途径协调解决。
(四)、尽量简化公益林经营性采伐审批手续。将审批权下放到县林业局,县林业局可通过派员到现场检查。这样将更有利于公益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