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基设施发挥长久效益思考建议
2005年以来,行业不断加大烟基设施建设力度,四年间,一批又一批水渠、道路、桥梁等烟基设施在全国各地烟区建设起来并投入使用。可以说,烟基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也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工程,它为烟农增收、烟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重建轻管、重用
轻护”的问题。笔者认为,如何加强烟基设施管护,让其发挥长期效益,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晰产权,明确管护主体
“淤泥塞满渠,坍塌无人急”,这是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后无人维护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明确,管护主体缺失,造成“有人使用无人管护”的局面。所以说,烟基设施仅靠当地农民自觉维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明确管护主体、明晰产权归属,确保管护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烟基设施分布在烟区的各个村落,当地烟农是直接受益的人,因此充分发挥村委会和烟农的作用尤为重要。烟基设施建成后,烟草部门应该将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决策权移交给受益的村和烟农,以他们为烟基项目的管护主体,让他们成为“烟基设施主人”,在管理。维护上享有高度的主动权和参与权,才能确保管护工作落实到位,设施长期发挥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册、群众会议、宣传标语等,对烟基设施产权和管护主体进行宣传,转变受益农户的观念,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自己的设施自己管”的良好习惯。
二、成立机构,建立管护制度
烟基设施需要农民爱护的同时,日常维护非常重要。管护主体应成立管护协会,在烟草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负责抓好本村烟基建设项目的日常管护工作。出台加强烟基设施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并安排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管护,按管护任务的轻重给予管护人员一定的工资。按设施的数量和管护难易程度落实人员,资金和管护标准,对当地烟基设施进行维护。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管好用好烟基设施,首先必须出台管护制度,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并对管护范围和管护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制度规范管护行为,使烟基设施的管护从源头上得到根本的保障。将管护制度、管护公约等通过群众会议对村民进行宣贯,并张贴于村组醒目的地方,增强群众管护意识,确保管护工作落实到位,为烟基设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兴烟工程,惠民工程。
三,落实经费,透明管护资金
在烟基设施管护过程中,管护协会的运作需要经费,设施维修需要费用,聘请专门的管护人员需要发放工资。如何落实和使用好管护资金呢?要拓宽烟基设施管护资金的渠道,形成“以烟养工程”的机制。一是从当年的烟叶税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烟基设施管护资金;二是受益村或村民小组从集体财力或村民小组财力中安排一定的管护资金。三是受益烟农每年拿出一点资金,用于烟基设施管护,形成“谁受益、谁投资”的良性机制。对于一些大型的维修工程,单纯靠村里和烟农无法负担起维护的费用。对于这种情况,由村委会向当地烟站和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属实后由政府部门和烟草部门负担这部分投入,烟农投入劳动,进行维修。
管护资金主要是用于支付管护人员的工资和工程维修、加固维修、兴建新工程等费用,每一笔管护资金都应该用到明处。如何做到资金的透明使用呢?每个协会都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账号,由专人负责,费用支出做到日清月结,协会每年的收支都要进行清账结算,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让村民没有顾虑。让村民都明白,每年他们缴纳的管护费用都实实在在用在维护“自己的设施”上。
第二篇:发挥后勤设施和物资使用效益的调查与思考
发挥后勤设施和物资使用效益的调查与思考
为认真总结近年来部队后勤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后勤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新方法、新思路,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统一部署及总队党委要求,自2002年4月2日起,我们调研组成员先后对无锡支队,连云港支队二中队、东海、灌云大队,泰州支队一中队,南通支队二、三中队、通州、如东大队,淮安支队涟水大队、淮阴区大队等单位的后勤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官兵座谈会,并结合平时工作中耳闻目睹的情况,我们总结了各单位在后勤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我省消防部队的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后勤设施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后勤设施和物资使用效益,提出了几点措施和要求。供参考。
一、近年来消防部队加强后勤设施建设和管理取得的效果及基本做法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自96年开展基层生活设施专项建设活动以来,通过进行“食堂改造”、“理发室、浴室建设”和“营房营具维修改造及营区绿化美化三年达标”活动,特别是开展“两化”建设活动以来,全省消防部队在总队党委的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消防官兵的辛勤努力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了后勤基础设施
建设的步伐。通过近年来紧锣密鼓、扎实有效的建设,全省消防部队营房营具设施及营区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今,无论地处“苏南”还是“苏北”地区,也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部队营区内处处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支队机关普遍新建或出新,添置了崭新的办公物品和功能较为先进的通讯设施,窗明几净,秩序井然;基层单位的执勤训练设施和基础生活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不少单位还建了谈心亭、喷水池、读报廊,战士宿舍规范有序,官兵食堂宽敞整洁,各类营具美观耐用,附属设施配套齐全;基层官兵做到了洗澡、理发不出门,一日三餐营养可口,激发了官兵安心服役、爱岗习武的热情,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广大官兵反映,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训练、生活,住得舒心,服役安心,父母放心。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部队及企事业单位领导来慰问时,也感到消防部队近年来面貌变化很大,在当地警民共建、文明创建、卫生城市评比等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营房建设和营区环境,成了驻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高了消防部队的声誉,树立了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连云港支队东海大队干部认为:通过加强后勤设施建设,给基层官兵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住宿条件好了,伙食改善了,业余生活丰富了,营区绿了美了,带兵干部普遍感觉到大家心情舒畅了,学习、练兵热情更高了,战士家长来队都十分高兴,夸赞部队比家里生活条件好;由于部队营房
内外进行了装修,便于保洁,便于管理,过去墙上常见的球印、脚印没了,地上痰迹、烟头不见了,大家搞卫生用的时间少了,可以集中精力抓训练、学知识。泰州支队一中队干部说: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的营区变美了,大家训练、出救回来可以随时洗个热水澡,晚上睡觉有空调,这样体力恢复得很快,由于训练和体育设施齐全了,而且不受天气影响,大家训练有热情,训练效果得到了保障。
各地在后勤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做法是:(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
全省消防部队的后勤基础设施建设自始至终都在总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进行。朱承华总队长、莫顺宝政委等总队领导同志一再强调机关要“物往基层送,钱往基层花,人往基层走”,并多次深入基层检查了解后勤设施建设情况,对每个新建、改建的基层大(中)队,总队领导都不厌其烦地察看设计图纸,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利用下基层时挤出时间亲自到建设工地现场进行指导,尽量做到造型美观大方,功能配套齐全,既经济,又适用。各级消防部队能够正确领会总队党委意图,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采取开大会、树典型、搞试点、签订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层层发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后勤设施建设作为稳定部队、提高基层官兵生活水平的温暖工程来抓。支队不仅成立由军政主官挂帅、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支队领导
还多次深入建设第一线,调查研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极大地鼓舞了基层官兵的士气。(二)加大投入,确保质量。
在后勤设施建设中,各级领导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一方面拓宽经费渠道,争取资金来源,一方面从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从而确保了建设资金的落实。在每次后勤基础设施专项建设中,总队党委都从历年节余经费中给各单位拨付专项补贴经费,帮助基层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从2000年起又连续三年拨专款470万元对地处经济薄弱地区的基层中队进行扶持,重点帮助解决生活设施添置更新问题。常州、宿迁等支队在新建支队指挥中心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不降低后勤设施建设标准。部分基层单位干部一方面积极争取建设经费,加快建设步伐,一方面主动压缩行政开支,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三)因地制宜,注重实用。
各地在建设中依据总队制定下发的各类标准,对所属基层大队、中队逐一调查摸底,认真确定项目,精心编制概算,分步组织实施,努力做到先易后难,软硬件同步。同时,各单位坚持勤俭节约搞建设的优良传统,注重简朴实用,不盲目攀比,避免基层的营房营具机关化、宾馆化、家庭化。(四)自己动手,艰苦创业。
全省基层官兵在总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
及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发挥广大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困难,不等不靠,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己动手,整修道路、场地,栽花种草,粉刷墙壁,油漆车库、栅栏,修理桌椅板凳等,能自己动手搞好的,绝不请工程队来,把来之不易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既节省了经费,而且更使战士们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官兵们轮番上阵,埋头苦干,虽然磨破了手掌,压肿了肩膀,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特别是一批班长骨干,视队如家,冲锋在前,吃苦在前,重活累活抢着干,加快了建设速度,节省了资金。(五)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各地在抓好后勤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管理工作。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后勤人员的管理能力。总队几次对基层中队后勤设施管理的责任人给养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各支队也在基层广泛开展“好当家、红管家、小行家”活动,增强了基层官兵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其次,通过建章立制,加强了制度建设,使责任落实到个人。总队和支队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各类帐、卡、表等台帐,做到帐物相符,物卡相符,件件有人管,物物有人护。南通支队在落实物资管理制度中注重实效,各类物品通过定人定位,确定专人使用保管,营具物资随坏随修,随缺随补,许多中队床铺、柜橱和办公桌椅用了一、二十年还十分整洁牢固。如东大队建立的物资台帐标准规范,对每件物品的价值、购
买日期、责任人、摆放位置、点验情况等都及时登记在册,为做好物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连云港支队在为中队配备水带、水枪、接扣等器材时,为避免出现随意更换、丢失浪费问题,采取了“以物易物”的方法,让各中队拿废旧器材到支队更换新器材,同时对报废的执勤器材进行加工改装,制作成训练器材再下发到基层使用,既减少了物资的浪费流失,也解决了废物利用问题,节省了经费。
二、目前后勤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上不够到位。
少数基层中队“重财轻物、重建轻管”,只知道向上伸手要钱、要物,忽视了向管理要效益;有的片面地认为,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就是后勤设施的规范化,因而把重点全部放在设施的建设上,忽视了管理的规范化,导致一些设施年年建、年年坏。比如,有相当一些单位因雨水渗漏造成墙面长霉发黑或其它原因造成墙面不洁时,他们不是想办法采取措施铲除墙面进行防水处理或从管理上进行卫生保洁,而是采取每年在上级机关检查时突击刷一层涂料的办法“遮羞掩丑”。有些单位在其他方面讲阔气,比排场,但在营房、营具设施上总是片面强调“要搬迁了”、“地方穷,资金少”,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少数基层单位对眼皮下面的漏洞死角,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个中队脱排油烟机坏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去修理,厨房墙壁上沾满了油尘。
(二)管理上不够规范。
少数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标准制度不熟,在实际工作中凭经验、靠习惯办事,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大、规范性差,对一些违反规章的人和事,愿做老好人,害怕得罪人。有的单位在物资的使用调配上计划性差,在物资采购、报废过程中缺乏监督机制。特别是机关内部,物资分配给各个部门使用后,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而后勤管理人员在物资的跟踪管理中监督权限小,造成了一些失控漏管的盲区;少数单位没有真正使用好、管理好现有的后勤设施,如有的中队认为用燃油锅炉烧水洗澡费用高,划不来,加上不善于维修保养,造成部分中队燃油锅炉闲置,战士到外面洗;有的中队因缺少理发员,造成理发室形同虚设。(三)发展上还不平衡。
部分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中队在营房装备建设和生活设施的改善上还存在着经费不足、欠帐较多的问题,后勤设施建设基础差,标准低。而一些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中队在营房营具设施建设中,片面地追求“高档次”,造成部分设施华而不实。随着我国加入WTO,各项法制逐步健全,投资软环境也逐渐规范,特别是不准经商办企业和政府取消征收消防设施建设配套费以后,消防部队经费渠道愈来愈窄,向社会企业单位筹集经费越来越困难,这对于那些当地财政困难、消防经费主要依靠收费和赞助的大队以及那些
举债搞基本建设,靠收费逐年还款的大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四)制度上不尽完善。
一些单位在后勤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没有认真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既使是有了制度也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比如有的单位在物资采购时计划性不强,片面强调数量多、档次高,以致造成部分物品闲置浪费;有的单位订了货、交了钱,但对货何时到、到了多少心中没数,对如何分配、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心里没底,对出现质量问题如何退换和索赔也拿不出办法。(五)质量上不太过硬。
一些单位在后勤设施建设上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不强。由于片面追求工程进度,或为了降低建设成本,造成营房设施在图纸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先天不足的毛病,以至屋面、墙体渗漏,墙面泛潮、起壳,地面低洼、积水等。一些单位没有认真对照“两化”标准配齐配全家属临时来队招待所、卫生室、理发室、食堂的物品,应付将就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一)认识上要统一。
1、领导要重视。后勤建设和管理工作是部队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部队各级领导要将后勤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
程,作为部队建设与发展的一件大事通盘考虑,始终把精力放在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上,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良好作风,在制定标准、确定项目、下拨经费、分配物资时,都要事先搞好调查研究,避免脱离实际、盲目决策。
2、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随着国家、军队预算编制制度的改革,“标准加补助”的经费供应格局将被打破,预算外经费也一并纳入预算经费统一管理,消防部队的经费供应渠道将日渐单一,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将“紧日子”过好,将是今后相当时期内当家理财的重点。各级消防部队,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精打细算,过好“紧日子”,防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努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要“管建并重”。通过近年来持续的建设,全省消防部队基层后勤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层官兵执勤、训练、生活设施已基本配备到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后勤工作的重心应主要转向管理工作, 要教育大家牢固树立“物就是钱”的思想,解决重钱轻物、重建轻管的问题,充分发挥经费、物资、装备的使用效益。
4、要加强后勤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后勤管理说到底还是人、钱、物的管理,而人又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要选择哪些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同志到后勤岗位工作,既
要注意选业务上的“明白人”,也要注意选思想政治上的“清醒人”。要通过岗位练兵、定期轮训、“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等方法,在基层单位培养“红管家”、“小能人”,努力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解决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另外,还要保持后勤队伍的相对稳定,努力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对在后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好、过得硬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引导基层官兵树立爱队如家的思想。
(二)质量上要提高。
质量的好坏是我们检验后勤设施建设成果最重要的因素。过去一些单位在营房建设中不顾实际情况,仓促上马,忽视了质量监督和要求,以至“建了拆,拆了改”,由于重复建设,造成了土地和资金的浪费。今后,各单位要紧紧依据“两化”建设标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以“够用、适用、耐用”和“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规范统一”的要求加强部队营房营具设施建设。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要发挥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在营房建设和维修改造过程中树立“精品”意识,确保质量,以提高使用性能和使用周期;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单位要充分利用建材、劳动力价格便宜这一有利条件,变劣势为优势,在营房建设和维修改造过程中突出“经济、适用”的特点,努力使全省消防部队后勤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营院座落有序、环境优美,库室安全可靠、设施齐全,食堂整洁实用、方便
操作,营具统一规范、经济适用,菜园高效高产、品种齐全,圈舍牢固卫生、规模适度,大棚坚固耐用、四季适宜”的目标。(三)管理上要加强。
1、要确定管理的重点。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物质资源的匮泛,部队营具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基础生活设施的管理上,如对床、桌、椅凳的管理、对灶具炊具的管理、对劳动生产工具的管理等等。随着经济发展,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各类物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基层购置的营具价格便宜了,使用寿命延长了,同时,由于战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基层各库室日渐齐全,人为损坏少了,营具搬动也少了,普遍不易损坏。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设施的管理工作相应减少。但是,随着消防装备的改善,特种车辆、特勤器材添置更新的步伐加快了,而这些精密装备大多价值上千、上万元,在使用和保养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损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基层的物资管理工作应把重点锁定在消防装备器材上,特别是精密的器材装备上,这样才能抓住管理的要害。
2、要继续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好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各单位不仅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以前制定的各项物资管理规定,还要通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来管理约束后勤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出现和将会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后勤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
矛盾,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方法、新措施。比如,在对公用物品的跟踪问效问题上我们还要加强制度建设,赋予物资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力,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公用物资在位完好,特别是重点跟踪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公用贵重物品以及容易被私占的手机、钟表等物品。再比如,对社会单位支持赞助和馈赠的物品,也应根据时间、数量、价值、经办人等要素,逐项核对,登记入帐、定人定物,避免遗漏流失。最为重要的是,各单位要把标准制度落实在实际工作和管理中,严格以条令条例和总队“两化”建设标准为依据,狠抓后勤业务规范化管理和长效管理,在思想上树立依法管理的意识,条令上怎么规定就怎么落实,不打折扣、不走样,不凭老经验办事,努力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化、由“主官说了算”向依法管理转化。
3、物资、设施配置要合理。要做好机关物资的调配使用工作,把支队内部司、政、后、防的各类物资科学搭配,统一使用管理,不能因为是某一部门的物品,宁愿闲置也不愿意被其他部门使用,坚决杜绝因部门侵占而造成浪费的现象。同时,要教育基层在各项物资的配置使用中,遵遁方便取放、注重实用的原则。如有的单位规定,储藏室内的柜子只许放几件常服,而战士们的个人物品却被丢入营区角落。有的中队卫生室没有按抗生素类药、消化类药、外伤类药等进行配备,使卫生室失去了防病治病的作用。类似问题都要
依据条令条例和总队“两化”建设标准加以纠正和解决。
4、管理手段要多样化。要不断丰富后勤物资管理的手段,积极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来加强物资管理工作。比如,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研制开发物资管理应用软件,实现电算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网络登记、查询、调配物资,变静态为动态,变间接为直接,加强物资的维护管理。目前苏州支队已率先开发出一套物资管理应用软件,正在调试运行中,可以考虑将这一软件在全省消防部队中推广应用。管理方法要力求简单直接。例如,通过“营产物资装备责任卡”,将每个库室内的物品直接“包”给责任人管理,谁丢失,谁负责,谁损坏,谁赔偿,使营区内的每一件公物都有对应的管理责任人。
5、要发挥干部骨干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有责任心的基层干部,就是一个称职的“管家婆”,他们会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通过一日生活制度化,正确恰当地使用好管理权力。同时,班长骨干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新战士的行为习惯和中队良好风气的形成。所以,基层要注重发挥干部骨干的作用,做好“传、帮、带”,教育官兵发扬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的优良传统,营造人人献计献策,人人动手参与的良好氛围,做到定期对营房营具设施保养维护,修旧利废,充分发挥现有物资装备的最大效益。
(四)方法上要科学。
1、指导上要深入细致。上级机关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基层的指导要科学有力,不能 “一看房、二看树、三看大门四看路”,要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解基层管理存在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研究探讨,有针对性地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来,避免简单粗糙,浅尝辄止。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部队基层后勤建设与管理的着眼点在哪里,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等等,这些都是机关干部要研究琢磨的。在现代管理模式中,我们既要发扬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的优良传统,也要抓大局,抓主要矛盾,做到既抱住了西瓜,也捡了芝麻。
2、要集中精力办大事。后勤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必须集中力量,每年选中一两个“突破口”,重点建设,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盲目铺摊子,样样不求满意。在政府取消消防设施建设配套费以后,部队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在此情况下,尤其要重视经费来源主渠道的作用,努力争取政府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力求将部队建设的重点、难点工作,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来安排。同时,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压缩行政消耗性支出,挤出资金,集中财力物力,争取每年办一两件部队建设和发展上急需解决的大事。
3、要科学论证,合理建设。各单位在部队建设发展中,要在经费投向、投量上认真论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比如,营房建设与其它消耗性保障工作相比,具有使用长期性、权限永久性、营房固定性、投资积累性的特点,因此在选址、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深谋远虑,遵循科学,特别是一些财力不够、家底不厚的基层大(中)队在部队营房设施建设中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正确把握经费投向投量,不贪大求洋,不举债建设,以免给今后的工作带来被动消极影响。同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要认真研究推敲,拿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基层浴室小锅炉在使用中油耗大、维修不便等问题,可采用多种方法予以解决,一是增配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天然热能,一次投入,长期受益,而油锅炉在冬季必不可少,所以增配太阳能热水器、以油锅炉作为辅助的方法,既解决了洗澡问题又可以节约燃油和维修经费;二是补助燃油费用,把锅炉利用起来;三是支队组织培训,或由厂家定期巡回检查维修的方法解决保养维修问题。再比如,针对基层中队因缺少理发员造成理发室闲置的问题,也可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是支队组织1-2名理发员每月巡回部队理发;二是中队自己培训理发员;三是请驻地的理发师定期上门理发服务。
4、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水带损耗严重是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真正在火场上磨损、炸裂的并不多,主要是因为水带在洗晒、收卷过程中方法不当而造成的。一些同志在
洗晒、收卷过程中用力将水带与硬质地面磨擦,造成水带两侧起毛裂口,一经较高水压,极易损坏。还有,许多驾驶员对车辆维护保养不细,发动车辆时拼命加油门,清洗车辆时用水枪猛冲猛打,车内积水也不及时清除,造成车辆使用寿命缩短。还有一些同志平时不钻研装备使用方法,到实战时,死搬硬扭,造成器材损坏。以上种种现象均是方法不科学而致,这就教育我们必须要在物资的使用、保管、维护中,重科学,重方法。对通讯器材、车辆器材、特勤器材等,一定要熟悉其性能和操作程序,对常规器材、日常生活用品,要物尽其用,加以爱护。
第三篇: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突破营销难题
——大通县加快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张永海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三农”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城乡结合、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做大规模,调优结构,提高质量,打响品牌,增加收入”的总体要求,以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实施省、市日光节能温室建设项目,自2002年起每年以1000栋以上的规模递增,通过连续7年的努力,至2009年底,全县共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2990栋,其中投入蔬菜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温室10753栋,占83%,主要栽培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双孢菇、平菇和叶菜类蔬菜,设施蔬菜种植面积4936.2亩,年产量39489.6吨,年产值达6318.34万元。通过对全县温室效益调查,年收入4000-6000元的温室(0.5亩)占总数15%,6000-8000元的占总数65%,8000-10000元占15%,最高年纯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二、发展历程
(一)温室结构更趋合理。一是1992年-2002年我县引进修建第一代以水泥立柱加竹竿的简易结构温室,共建成温室792栋(0.5亩/栋),建设资金主要以农户自筹和农业信贷资金(每栋1000元贴息贷款)构成,国家没有专项资金补助,因而发展缓慢。二 是2003年-2004年,我县在桥头、景阳、朔北、塔尔、新庄等地开始推广应用无立柱新型磷镁(或水泥)材料为骨架的日光温室(简称第二代),这种温室具有耐腐蚀和耐高温、高湿的特点,温室操作空间大、前屋面透光强、利于作物生长等优点受到广大菜农的欢迎并在全县得到迅速推广。但是第二代温室骨架由专业生产企业提供,并且安装技术要求严、标准高,农户在自行安装过程中达不到规定技术标准,因此抵御暴雨、大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有许多温室出现了垮塌及骨架断裂现象。另外,温室建设成本达到6500元左右(按03年物价水平),农户自筹部分的资金比例较高,银行贷款难,挫伤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三是2005年-2007年,大通县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适合本县实际的第三代日光节能温室,即钢架加竹竿加新型材料后屋面结构,同时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棚材料、统一拱架模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安排,全县日光节能温室发展逐步进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轨道。四是2008年,全县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了双新公路沿线无公害设施蔬菜产业带。当年整合各级财政补助资金2564.5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2052.5万元(财政预算资金110万元,县财政信贷资金1874.5万元,县财政追加资金68万元),在双新公路沿线集中连片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560栋(其中,高标准温室40栋),使双新公路沿线日光节能温室规模达到3000栋,初步形成了大通县千亩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产业带,重点培育千栋黄瓜(北段)、百亩双孢菇(中部),辣椒和番茄(南段)三个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先后为项目村解决了水电路 等配套设施,使全县设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五是2009年,大通县以提高日光节能温室深冬季节精细蔬菜生产能力为目标,借鉴山东、宁夏等地区发展经验,结合本县实际,设计出大通县冬暖式日光温室(简称第四代)。重点从墙体厚度、棚形结构、后屋面保温、半地下式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累计投资7926万元,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600栋,其中高标准温室700栋。同时,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办法,着力建设丰源、佳兴、同创、神农果品、富民、兴康等7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功种植了辣椒、黄瓜、油桃、樱桃番茄、草莓、西甜瓜等深冬精细果蔬。经测定,新建的大通冬暖式日光温室较原有温室最低温度平均高3-4℃,结束了我县在深冬季节不能生产精细蔬菜的历史。
(二)发展及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一是2003年-2007年温室主要以村为单位进行建设,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点多面广、建设难度较大,发展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2008年,我县调整日光节能温室建设思路,以打造双新公路沿线千亩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为抓手,在新庄、塔尔、桥头等乡镇的12各村建设第三代日光温室1560栋。在动员农户独立建设和经营的基础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大户参与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但因建设地区相对集中,部分村温室建设数量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棚进度和生产能力。三是2009年,我县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扶持协合、农户自建、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先 后引进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大通丰源、同创、佳兴、神农油桃等4户设施农牧业企业,总投资达5420万元(企业投资3608万元)。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兴建设施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建成大通馨缘(原富民)、兴康、汇源等3家设施农业示范园,总投资1242万元(合作社投资629.4万元)。这些园区的建成,为全县设施农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基本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农户共同获利的目标,为把大通建成西宁市的“菜篮子基地”奠定了基础。
(三)市场营销体系不断完善。一是2003年至2008年期间,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迅猛,蔬菜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销售难的问题,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我县主要从农民经纪人培养、扩建蔬菜批发市场、培育蔬菜销售大户、积极拓宽外销渠道等入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蔬菜销售,尤其在露天蔬菜销售方面作用较为显著,但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销售为主,压级压价、卖难问题时常出现。二是自2009年起,大通县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蔬菜销售问题进一步凸现,县委、县政府将蔬菜营销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宣传,发展订单蔬菜,树立“老爷山”蔬菜品牌。双新公路沿线万亩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产业带规模效益日益突显,20余户营销专业户长年从事蔬菜营销工作,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业带蔬菜销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大通蔬菜销售方案”,补贴购臵蔬菜配送车10辆,统一宣传标识;组建大通县同益蔬菜销售协会,印制具有大通特色的蔬菜包装箱;争取 专项资金300万元建设大通蔬菜配送中心,发展订单蔬菜,全力打造“老爷山”蔬菜品牌,招商兴建占地68亩的海发农贸市场,蔬菜销售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四)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2004年以前,各级政府虽然将“菜篮子”工程纳入工作日程,但受资金等问题的制约,扶持力度不大。因此,各地以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为重点,建设资金均由省上补助,补助标准为每栋2000元(0.5亩/栋),温室建设以业务部门自主实施为主。二是2004年-2007年,温室建设任务逐步加大,我县整合省、市温室建设补助资金,补助标准达到每栋4000元(0.5亩/栋),但与温室建设成本相比较,补助资金比例仍然过小,农户自筹困难,加之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设施农业发展缓慢,效益不明显。三是2008年,为确保双新公路沿线千亩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建设,县上配套1800余万元,保证了温室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解决了部分温室基地生产用水问题,80%的温室当年投入生产见效,双新公路沿线温室规模达到了3000栋,新庄千栋黄瓜基地规模效应突显,设施农业在“农业增益,农民增收”方面作用显著。四是2009年,就如何做大做强大通设施农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多次赴宁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在借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市三农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若干意见》,《大通县设施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加大了政府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一个长期增收致富的途径和渠道,为企业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和带 动农户致富的双赢阵地。通过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大通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补助标准增加到每栋10000元(0.5亩/栋),并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大通设施农业建设和发挥效益提供了强有力地保证。
三、主要做法
(一)思想和认识高度统一,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大通县设施农业建设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农牧局、乡镇书记、乡镇长成为第一责任人,项目实施单位抽调专人包片联点抓落实,督促指导园区(基地)建设。各级领导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亲自督查督办,并及时召开专题会、协调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工作落实。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工作,广泛采纳各方意见,为发展设施农业出谋划策;政府网、广电局、宣传部、新华社青海分社、青海日报、西宁晚报等省内外媒体纷纷聚焦大通设施农业,及时宣传报道,极大的促进了全县人民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的决心和信心。在此基础上,全县各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推动设施农业工作。自2009年起县水务局争取行业资金800万元,解决了佳兴基地、丰源基地机井、蓄水池、滴灌等水利配套工程;县交通局在全面完成园区道路配套工程规划的基础上,为黄西村富民基地实施道路配套,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设施农业建设做贡献。
(二)拓宽设施农业融资渠道,加快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我县在扶持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借鉴山东寿光、宁夏中卫 等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立足县情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资多元化。2009年丰源、佳兴、神农油桃、富民、兴康等5个农业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兴建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500栋,企业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信贷部门扶持园区发展资金900万元,加快了温室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园区化建设进展,解决资金投入困难的问题。
(三)立足实际,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温室建设科技含量。根据我县气候条件,2009年,在充分借鉴山东寿光日光节能温室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以防低温、抗暴风、大雪、暴雨和以深冬季节精细蔬菜生产为目标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设计出具有大通特色的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建造结构,进行统一建设。建设过程中主抓了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土地委托测绘机构进行精确测量,对园区内部分通信、电线等杆位进行移位,为设施农业整体规划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二是水、电及时配套,解决了生产所需。根据各温室基地建设进度,及时完成了水、电的配套,解决了建棚和生产中的实际需求。三是加快现代机械的示范推广应用,促进了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温室墙体机械碾压,微耕机、机械自动卷帘机、智能变频水泵等应用,既节约了劳动力和成本,又提高了温室生产效益。四是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种植技能。聘请山东寿光、甘肃红古、宁夏中卫等技术员和县蔬菜站技术人员共同入驻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四)以效益为目标狠抓生产和营销工作。根据温室建设进 度和蔬菜生长特性,以冬春季节精细蔬菜生产为主,早准备、早安排,扣棚后及时投入生产,做到了边建设边扣棚边投入生产,所建温室全部当年见效。同时,狠抓营销工作,一方面积极探索“农超农市”对接,蔬菜直销或配送模式,采取政府补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购臵蔬菜直销车,实行一站式销售,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切实保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另外,组建了大通县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统一印制蔬菜包装箱,重点打造“老爷山”蔬菜品牌,提高大通蔬菜知名度和市场供给率。
(五)加快土地流转,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县结合“三线一带”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和温室建设计划,借鉴并完善土地流转模式,在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由县农牧局积极协调,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建镇、村土地流转合作社,2009年共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4个,以租赁的方式集中流转土地1500亩,保证了设施农业建设用地。
四、日光节能温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蔬菜交易市场、产地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虽然建成了海发农贸市场、青铝生活区农贸市场、城关镇农贸市场、中心市场等蔬菜交易市场和部分社区蔬菜销售店和国良、城关清真肉食品公司等保鲜库,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蔬菜产业需要,尤其是产地交易市场、保鲜库缺乏,严重制约着蔬菜的流通。二是蔬菜流通渠道不畅,销售环节相对单。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缺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地方特色不明显,大通 蔬菜知名度不高,“老爷山”蔬菜商标使用较少,商标的市场价值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同时,绿色蔬菜的认证步伐缓慢,具有本地特色品质的蔬菜附加值没有体现。四是设施农业发展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自产自销的种植模式难以形成合力,市场风险较大,农户独立生产积极性不高。五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较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示范区效益的发挥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蔬菜品质和数量上,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精心投入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成立大通设施农业园区技术专家组,为园区发展和生产做好定位;强化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培训,让其成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力军;集中县域内各种培训资源,为园区培育蔬菜产业技术工人和园区管理、市场营销人才,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市场应变能力;聘请山东寿光、宁夏中卫、甘肃红古等蔬菜产地农民技术员入驻设施蔬菜园区,常年手把手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种植水平。二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县上将科技项目资金重点安排在设施农业园区,加快成果转化进程,进而促进园区科技生产水平。三是加大干部群众到设施农业发达地区学习规模,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为今后大通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理清思路。
(二)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园区档次。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精神和省、市上级部门安排部署,我县抓住有利时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努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走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子。不断提升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努力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三)加强宣传,提高大通设施农业和“老爷山”牌蔬菜知名度。品牌效应和社会的了解认可是促进一个地区、一个产品快速发展的无形广告。近年来,大通设施蔬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黄瓜、鸡腿葱、甘蓝、菜瓜、西芹等已在西宁市场小有名气,甘蓝、菜瓜等4个品种已认定为无公害蔬菜,“老爷山”蔬菜商标已注册多年,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宣传和永久性标识牌,人们对大通无公害蔬菜了解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统一打造“老爷山”蔬菜品牌,制定大型宣传牌和园区基地标识牌,媒体宣传报道,全力打造大通“老爷山”无公害蔬菜品牌,尽快提高“大通蔬菜”的知名度,(四)突破难点,全力做好蔬菜营销工作。一是强化监管,确保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因此,在生产上最有效的监管措施就是上市前检测和市场准入。作为蔬菜生产基地县,做好蔬菜安全检测是拓宽销路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农产品检测工作,确保蔬菜品质。二是发挥好营销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拓宽和推介大通蔬菜,探索“农超农市”对接运行模式,搭建长期供需平台。三是管好用好即 将建成的大通佳青果蔬配送中心,发展订单蔬菜,加快产品流通。
(五)集约化育苗,产业化发展,努力提高蔬菜品质。蔬菜种苗是蔬菜增产中增收的前提和关键,蔬菜种苗企业化、产业化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集约化育苗一方面加快了良种推广进程,另一方面保证了种苗质量和成活率,大大减少了农户育苗分险和生产投入。因此,建好、利用好大通丰源基地建设的智能日光温室集约化育苗中心,前期根据生产情况,通过补贴方式让农户认可集中育苗、供苗中所产生的收益,最终走企业化发展之路,订单育苗供苗,实现双赢。
第四篇:如何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的建议与思考
如何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的建议与思考
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担任学生干部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走向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引导。
一、学生干部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 学生干部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普通学生, 又是学生工作中的管理者,其主要作用体现在:
1、在教育管理中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助手作用,带领广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他们的参与使得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是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干部是根据“自愿、民主”的方式产生的。学生干部虽然担任一定的职务, 但毕竟是学生, 其威信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良好的形象而建立的。在学习上要积极努力; 在生活中要做好关心同学、文明守纪的表率。这样才能得到同学们的拥护和支持,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二、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留给我们足够的空间挑选优秀的学生干部, 但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不少本来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干部自身片面理解工作能力培养在今后择业过程中的作用,把学习放在次要位置,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经常出现学生干部将系部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而自己缺挂了好几门课的现象。
另一方面还与我们所安排工作任务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从开学的迎接新同学、到平时的班级日常管理、五花八门的学生活动,都离不开他们的身影,尤其是在迎接四、六级,期末考试前甚至还有许多的工作任务等待着他们。有的工作安排时间紧、任务重,直接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
三、措施和建议
1、对学生干部集中培训, 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指导。上学期我系在徐燕书记的亲自指导下和邵杰老师一起对学生干部进行了一系列的集中培训,使得学生干部了解学校近期情况的同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为我系的学生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觉得很好,也很有必要。
2、在学生工作中,希望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加合理的统筹和安排好学生工作任务(有时候几乎每个职能部门都给我们下文件,让我们应接不暇,有时候有的部门下的通知一天两三变),让我们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同时,在学业上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第五篇:2010.5.18何泽华调研贵州烟基设施建设和烟叶工作
何泽华调研贵州烟基设施建设和烟叶工作
更新日期:2010年5月18日
烟草在线据网络报道整理5月13日至14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何泽华一行深入贵州省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安顺市调研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和当前烟叶生产工作进行实地调研。中国烟叶公司副总经理吴洪田,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书记张学军,地委委员、县委书记杨兴友,行署副专员吴安玉,贵州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静,省、地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和副县长禄云等陪同调研。
13日,何泽华一行来到毕节区威宁自治县牛棚基地单元,实地察看了迤那片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情况,详细了解了基地单元内烟叶种植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合作社的建设和运作情况,何泽华强调,威宁要注重利用自身气候、光照等有利自然条件,突出自身特色,逐步做大做强现代烟草产业。何泽华一行还听取了毕节地区和威宁自治县的烟草工作汇报。
听取汇报后,何泽华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毕节地委行署、威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烟叶生产工作,出色完成了抗旱防灾工作阶段任务,相信也能及时、出色地完成烤烟移栽任务。他指出,近年来,毕节地区烟叶生产工作发展较快,在全国烟草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和知名度。威宁海拔高,纬度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具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注意组织好生产,搞好基地建设,威宁的现代烟草农业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威宁要根据自身自然条件,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在技术、方法、品种上多研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配套上、经营上寻求提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着力发展规模连片种植,充分发挥种植服务合作社的作用,加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等环节的服务,确保规模种植的推动和带动作用;要在生产水平提升上做文章,根据各地方的不同小区气候特点,探索确定不同的种植品种、不同的生产方法,尽显自己的特色。他强调,威宁只要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突出自身特色,就能做大做强现代烟草产业。他还表示,将在资金上给予威宁一定倾斜,对威宁提出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将带回去加以研究,寻求解决办法。14日,何泽华一行来到六盘水市烟草公司卷烟物流中心和营销中心,实地考察了卷烟营销工作,走访了平坝县天龙片区烟叶基地,实地察看了烟叶移栽情况,对该片区集中连片烟叶种植表示肯定。何泽华还与当地烟叶站职工和合作社成员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了利民烤烟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及星火烤烟种植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对合作社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分级服务等表示肯定,并提出合作社在运行中一定要注重保护烟农的利益。
省长助理郝嘉伍,省政府办公厅、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相关地市领导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