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富镇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工作情况及粮食生产有关情况汇报
东富镇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工作情况及粮食生产有关情况汇报
东富镇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
2009年2月24日
在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成立了东富镇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全组六名成员,现将我组近期到东富镇开展 技术服务工作情况及粮食生产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东富镇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
东富镇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全体成员于2009年2月18日上午到达东富镇政府进行工作对接,就市委、市政府、市委办公室的三个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向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作了汇报,见到了办公室主任阳自更同志,详细介绍了今年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计划。
2月18日至2月22日粮食技术服务工作组全组6人利用5天的时间下到全镇25个村就各村农业生产现状、今年种植意向及备耕情况走访调查了500位农户,2月23日全组成员到镇农技站就各自调查情况汇总,并向新任镇农业主管领导阳自更主任汇报了当前粮食生产情况,交换了农业生产意见,向镇政府递交了今年粮食生产技术意见。
二、东富镇农业基本情况:
东富镇地处我市东南部,有320、313两条道路贯穿,由老枧头洲乡和东富乡合并组成,25个行政村,水田面积为30856亩,重点治理区域有水田面积1万4千多亩,涉及到11个行政村。该镇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距醴陵市区较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或在乡镇企业上班,在家种田的很少,种田的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或者是利用工余时间兼种,2008年有东富村茅山下组村民王九凡入选全市种粮大户。
三、当前粮食生产情况:
根据我们几天的调查主要情况是:
1、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的有芷泉、东富、石坝上、西林、北冲、小洞塘6
个村,早稻种植面积为85-95%,晚稻种植面积达100%;
2、抱观望态度犹犹豫豫的有凤仪塘、包冲、立新、新莲、花木、龙源冲、桐桥、楚东桥、四杨9个村,早稻种植面积在50%左右,主要是种植一季晚稻;
3、老枧头洲10个村,早稻种植面积难以达到10%,基本上是一季稻,抛荒的700多亩田
也在这10个村中的潭湾、荆潭、莲石、建新、狮湾等村;
4、走访调查500户,没有一户准备好了水稻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涉及五个村7千
多亩水田无一人准备种植早稻。
四、当前种粮存在的问题:
1、缺水: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渠道不畅通,酒埠江灌区的水无法到达东富镇,原来靠酒埠江水灌溉的水田基本上就成了天水田,这部分区域就基本上只种植一季稻;
2、电排电灌:由于沟渠年久失修漏水严重,电排电灌路程较远,平均每亩水费高达120元,而且各家各户难统一,你家抽水他家甚至几家放水,抽了几个小时水还没多少到达自家责任田里,造成种粮成本太高甚至亏本,就是想种田的人也不敢种了;
3、山塘年久失修,严重淤积,漏水严重,蓄水能力不强,蓄水量少,勉强能够保证一季水稻生长的需水要求。
4、青壮年大多数在外打工,务农劳力不够;
5、粮食价格低,农药、肥料、种谷价格高,牛工、机械耕田收割太贵,种粮没钱赚,还不如打工;
6、双抢劳动强度太大,农民认为只要粮食能保证自给就行了,对于种田没什么积极性。
五、当前形势:
1、建新村下湾组村民邓元金牵头在本村成立一个种粮合作社,免费承租不愿耕种的村民的责任田,各项农业补贴归原承包人所得,面积为90-100亩,全部种植双季稻,到镇农技站统一购买种子、农药、肥料,镇农技站免费提供整套技术服务;
2、芷泉村、东富村村级领导各扶持本村三个种粮大户;
3、立新村成立村级种粮合作社。由于缺水,立新村早几年都以一季稻为主,今年镇政府要求以村长、书记牵头成立村级种粮合作社,村民种一季,合作社种二季,同时欢迎有种粮积极性的村民踊跃加入。
4、四杨村咀上组村民张竹华准备以互助组的形式承包全组责任田全部种植双季稻,保证该组不出现抛荒和双改单的现象;
5、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持观望跟风态度,大家种,他就种,或者说有水他就种双季稻。
五、镇政府对于今年粮食生产准备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
镇政府将定于2月26号召开村支两委会议。要求村级召开组长会议,组上召开户主会议,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
2、加大宣传力度:
在2月26号的全镇农业工作会议上,把《醴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坚决制止耕地抛荒的通告》印发8000多份,由驻村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组长发到各家各户,每个村以固定的横幅在村民主要经过路口、集中活动场所悬挂标语5条,辅以多张大红纸张贴标语,用三天的时间出动宣传车在全镇宣传一号文件,对各项良种补贴坚决实行“谁种田谁受益、多种田多补贴、少种田少补贴、不种田不补贴”。
3、实行奖励政策:
镇政府在今年财政收入紧缺的情况下拿出5-8万元奖励种粮先进村、种粮大户和经作大户。
4、在全镇扶持芷泉、东富、建新三个种粮先进村、7个以上种粮大户;
5、鼓励立新村成立村级种粮合作社。
六、建议:
1、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等手段将市委、市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关政策措施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做到家喻户晓;
2、建议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立即实行督查制度,重点督查乡镇和村组干部进村入户落实早稻种植面积情况;
3、对于目前早稻种子严重不足的情况,希望尽快落实实际种植面积,千方百计备足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确保今年粮食生产出现一个喜人的景象;
4、建议政府加大水利方面的投入,象修公路一样兴修水利,为粮食生产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保证。
第二篇:粮食生产汇报
一、立足实际,提高认识
XX乡位于河南省XX县城西北XX公里处,辖XX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人口XX万,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XX乡是一个平原乡、农业乡,素有“XX粮仓”之称,境内无山、少矿藏,资源优势不明显。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深的认识到,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放松对粮食生产的管理,将对全乡、乃至全县、全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在2011年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努力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通过项目建设,促基本农田改造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改造中低产田。粮食生产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作物产量不高,低产面积大,二、未利用土地利用不充分,基本农田内道路不规则,分布不合理,小地块太多,田坎面积大,地块零散,三、重用轻养,地力衰退,绝大部分耕地严重缺磷少氮,比例失调,造成氮肥越施越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生产效益越来越低。
针对这个情况,乡党委、政府立足农业大乡的实际情况,加大政策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去年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粮食中低产田改造,巩固退耕还林等一大 1
批项目,争取到1亿多元上级资金用于XX的建设和发展。
乡党委决定把土地整理项目在XX乡北面的常庄、惠河等七个村委进行,加强项目区内土地的田、水、路、林、村的治理,全面改善农田水利、机井、电力配套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使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使农业景观格局美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升级,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作物平均单产,激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仅此一项工程,可使受益土地面积达2万多亩,增加粮食产量200万公斤,农民年增加收入近二百万元,大大增加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大粮食转化,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前几年粮食连年丰收的喜人局面,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的就地转化,提高农民收入。
1、大力发展养殖业,泰山乡不仅是粮食生产大乡,也是畜牧生产大乡,境内有泰丰农业发展公司、宏运养殖有限公司、豫丰黄牛养殖、丰康养殖等一批全县知名企业,目前全乡存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72家,全乡大牲畜存栏达23000多头。
2、发展以优质粮食为原料的小型食品加工业,推进粮食转化。把目光瞄在发展食品加工业上,以发展近农型工业为主攻方向,以小型粮食加工企业为重点,采取户办、联办等形式,推进粮食转化。
四、当前工作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2010年10月以来,我乡遭遇50年未遇大旱,截止目前,境内没有一次有效降雨。持续的旱情,导致已播种的7万亩小麦处于极度干旱状态,严重危机着我乡夏粮安全、人畜饮水及社会稳定。针对今年的冬春连旱,乡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抗旱保苗。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政委,乡长为指挥长的抗旱浇麦工作指挥部,从政治的高度以对广大百姓负责的态度,把抗旱浇麦工作做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实摆上位臵。一是从农办、民政等部门抽调20余名干部组成5个工作组,进驻各村指导抗旱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和水源,开展抗旱浇麦工作,能能浇一亩是一亩,乡党委、政府特别要求沿红河、惠河、淠河沿岸的村委一定要抓好抗旱浇麦工作,坚决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督促沿河地块的村民,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各种困难,保证不隔地块全部浇灌;没有井和河流的村委也要想尽办法组织人力、车辆拉水抗旱保苗,保证今夏小麦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自2011年2月5日以来,全乡共抗旱浇麦1500亩,出动劳动力320人次,动用灌溉设备270台次,日浇灌面积700亩左右。目前经河流、坑塘、机井灌溉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5%,有效缓解了部分麦田的旱情。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法》等法律、法规、条
例的规定,进一步严格落实基本农田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管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
2、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增加科技含量,引进和推荐一批高产优质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推荐使用一批优质化肥、农药产品,提高粮食单产。重点抓好“优良品种、保护性耕作、水稻旱育秧抛秧、地膜覆盖栽培、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和平衡施肥等六大技术的推广。
3、坚持做好减灾避灾措施落实推广。首先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配套工作,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其次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要坚持适时早播,把影响粮食产量的播种时间关键时期安排在适佳时期害。第三要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和新出现的农作物病虫种类的防治研究,加大技术指导,降低病虫危害。
4、着力粮食综合生产力建设,加强耕地生产力的保护。要以效益为出发点,大力推广节本增益技术,抓着土地综合开发继续在我乡实施的有利时机,扩大土地整理面积,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农业部门要抓好示范片、抓好大户、抓好科技入户工作。
2011年2月25日
第三篇:镇粮食生产实施方案
镇粮食生产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共产党隆回县委隆发[2014]1号文件精神,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我镇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圆满完成,进一步提高我镇粮食总产量,促进全镇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为目标,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为手段,积极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工作目标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88万亩,其中水稻3.5万亩、旱粮1.38万亩、推广超级稻1.64万亩,推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0.2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0.3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56万吨。力争水稻百亩攻关片亩产突破900公斤。
三、组织实施
(一)任务落实
1、中稻办点示范。创办一个1000亩以上的超级稻高产示范片(即洞下、珀塘、上井、熬头村)。
2、粮食监测。全镇龙口湾、城溪村2个粮食监测点,水田必须按要求种植中稻;旱土必须种植以玉米为主的旱粮作物。各监测点的水田和旱土面积及落实任务面积以统计部门验收为准。
3、旱粮作物办点示范。办好一个100亩以上的玉米高产示范片或100亩以上的辣椒示范片。
4、试验示范。搞好高生物产量型杂交稻海拔(750米、600米、450米)及抗倒伏综合试验和品种对比试验。
(二)时间安排1、3月底前至4月上旬制定好具体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搞好宣传发动,开展技术培训。
2、5月份核实中稻面积、耕地抛荒,落实专业化防治面积和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
3、5月至8月搞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做好各试验示范点的数据记录。
4、9月份协助搞好粮食监测点、高产示范片、试验示范的测产验收及总结工作。
(三)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粮食监测工作。粮食监测工作由村支部书记负责,村主任协助抓。大力发展玉米等旱粮作物,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粮食单产。积极配合上级统计部门的面积丈量及抽样测产等工作,确保中稻平均产量不低于600公斤,杜绝耕地抛荒现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镇政府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各片线长任副组长,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各行政驻村干部为成员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各村(居)支部书记要亲自抓,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粮食高产稳产。
(二)加强资金投入,强化经费保障。
一是镇财政安排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支持办点示范、粮食监测、超级稻高产攻关与试验示范推广等粮食生产发展。粮食监测点优先安排实施五小水利工程项目和“一事一议”项目;二是对粮食监测点中稻每亩补贴100元的标准补助用工和生产资料。
第四篇:粮食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粮食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四早”(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动员),着眼于“四重”(重宣传发动、科技兴农、项目带动、优势产业),落实于“四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部署到位、服务到位),引导农民不误农时,不误季节开展备耕备种,使全乡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呈现较好局面。现将我乡的粮食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2008年我乡粮食生产主要任务是:粮食种植面积23900亩。其中早稻12100亩,晚稻11800亩,玉米800亩,红薯900亩,油菜1100亩。目前,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2723亩,玉米977亩,红薯920亩,完成了县里下达的种植计划。
二、推进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面对我乡以粮食生产为主产业的实际,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党政领导会议专门研究,全面分析,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当前农村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及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和村干部会议,对今年粮食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为了加强粮食生产工作的领导,乡里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副乡长为常务副组长,各工作组组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全乡的粮食生产工作。为了推进粮食生产工作的开展,乡里实行粮食生产工作责任制,各驻村干部为各村粮食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并与各村签订了粮食生产工作交办状,而且将此项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3、科学计划,落实措施。
为了保证完成2008年的粮食生产面积,我乡根据各村的地理环境和自身优势,将任务分解到村,对各村下达了指导性的生产指标。同时各驻村干部在关键农时,深入村组,大力宣传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技人员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科技推广和技术指导。
4、创办示范,发展优势产业。根据2008年粮油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每个乡必须要创办一个生产示范点。乡党委、政府决定因时因地制宜,在去年创办的秋玉米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办秋玉米种植示范点500亩,实行改制改种以带动全乡粮食生产的发展。
5、加强督促检查。乡主要领导经常不定期的到各村检查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情况,发现有零星抛荒的地块,立即要求村干部通知农户限期进行复耕,对于因水田土质问题不能耕种水稻的,乡主要领导当场要求村里负责及时改种其他品种,政府拿出
部分资金用于扶持,驻村干部负责督促抓好落实。
三、耕地抛荒情况
为了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决杜绝耕地抛荒现象,乡里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拉网式摸底排查抛荒底数。3月底4月初组织力量下到各村逐组逐户地摸底,摸清种植意向,对可能抛荒的稻田造册登记;5月份逐片逐村逐丘逐块进行核实,7月15日前,村干部、驻村干部对各村的耕地抛荒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经统计全乡抛荒的稻田总共55.11亩。
2、采取措施复耕。针对抛荒状况,乡里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实行“三挂钩”奖惩,即将解决抛荒问题与奖罚措施挂钩,与项目投入挂钩,与村干部报酬挂钩。凡是有劳力在家而抛荒的,除取消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等资金外,每亩收取抛荒费100元,用作复耕经费。二是组织复耕、代耕。对缺劳力的户,由村组干部出面组织劳力帮助复耕;对外出务工造成的抛荒田,可由其亲友或村组集体组织代耕,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等资金直接补给代耕代种农户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三是引导土地流转。对长期抛荒的村、组可强制进行流转,确保耕地有人种,同时还可发展种植大户。不愿流转的,组里可收回抛荒耕地重新发包。四是严格责任追究。
(一)8月5日前所有耕地必须全面复耕。①每村出现抛荒耕地总面积超过5亩的,罚村“三大头”1000元,罚驻村干部300元,罚组(片)长200元。②每村出
现抛荒耕地总面积超过10亩的,罚村“三大头”2000元,罚驻村干部600元,罚组(片)长400元。③被市、县抽查出了问题的,免村“三大头”职务,驻村干部当年定为不称职并罚款800元,片(组)长当年定为不称职并罚款500元。
(二)对耕地抛荒农户,其耕地由村集体收回承包经营权并发包给愿种农户,承包期在5年以上。同时由乡政府追缴其原抛荒时领取的各种补贴,并收取抛荒费每亩200元。
界牌乡人民政府
2008年7月26日
第五篇:鱼山粮食生产汇报
鲇鱼山镇粮食生产汇报
——农技推广综合站
一、粮食生产的回顾
回顾我镇粮食生产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年徘徊,是指1948年—1958年。当时全镇1.1万亩水田,当家品种“黄金早”平均亩产只有280——300斤。全镇万人人均每天1斤稻谷,由于肉类和副食品紧缺而饭量大。都处在半饥饿状态,靠杂粮和蔬菜补充。
第二阶段:扩面复种:是指1958年—1968年。当时狠抓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旱地改水田,一季改两季。(简称单改双),冬种绿肥红花草沤田。提出跨纲要(亩总产800斤)的口号,早稻当家品种“连塘早、西湖早”表现突出,亩产可达500斤。晚稻由于水利尚未完善,产量减半,群众总结说:“早稻是个宝,晚稻是牛草”但全镇总产接近纲要。不仅解决吃饭,还能完成国家公粮,购粮和油、棉、猪任务。
第三阶段:高稈改矮稈:是指1968年——1978年,当时进一步向荒山进军,向荒山要粮,完善水利。加上连年冬种绿肥沤田,稻草还田,土质肥沃,造成高稈倒伏,全面推广矮稈优良品种。使每亩总产超过千斤。开始向国家卖超购粮。但晚稻产量任然低于早稻。农民说:“早稻仍是宝,晚稻也还好”。大多数生产队有余粮卖超购。
第四阶段:常规改杂交,是指1978年——1988年,在这十年里,耕地三种三收,将晚稻常规品种逐步改种杂交稻,开始由于杂交水稻丰产性能不稳定,推广工作十分艰辛。群众对部分杂交稻评价说“杂交三不齐,穗大结谷低,满满一箩谷,一手提的起”。自1980年以后,高产稳产的杂交品种多,全面实现了晚稻超早稻。1984年—1988年,全镇粮食复种面积达到4万余亩,总产连续突破三千万斤。每年贡献国家一千三百斤,连年出现卖粮难问题。
第五阶段,单产上升,总产下滑,是指1988年——2008年,在这20年里,尽管早稻也推广杂交稻和其他综合技术运用,但因素复杂。首要是工业发展快,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造公路,建私房,各种企业筹占用部分土地有机肥逐渐减少,最后绿肥减少98%,牛粪减少70%,猪粪减少85%,人粪尿因水冲卫生间减少65%。草木灰、灰土灰减少95%,塘泥无人挑,土壤有机质逐年明显减少。农民大打化肥战,综合化肥用量从每亩20斤逐步增加200斤。
其次是种田效益差。就连农民最值钱的粮田,二十亩都换不回一百平米的商品房。所以外出从业和本地就业人员多。每年有6—8千名靑壮劳动力弃农,留守人员只能两季改一季,大打化肥战,甚至将边远田块抛荒。加上不确定的极端气候增多,尽管单产达到900左右,但总产只有二千万斤,比最高年减产三分之一,使粮食面临危局。
二、恢复粮食生产的策略。
鉴于粮食下滑的状况,镇党委、政府于2008年致力恢复粮食生产,决心“重树粮食形象,重振粮食雄风”,提出两培一带工程。即将种田能手培养成种粮大户,将种粮大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用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带动全镇粮食生产。2008年50亩以上大户有9户,2009年百亩以上的大户有13户,2010年百亩以上的大户有22户,承包了4500亩水田。综合运用农业科技,使粮食生产,特别是双季稻生产得到艰难恢复。
三、2011年粮食生产措施
在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紧紧抓住“两培一带工程”不放,全面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兴农。
1、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到去年,百亩以上的大户已发展到26户,共承包了5000多亩水田,占全镇总水田面积26%,其中三家培养成农民合作社,有两家千亩合作社分别获得省农工部和市农业局的表彰。另一家以种蔬菜为主的合作社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骨干农民的技术培训。在4月初,就举办了一期三天的农技培训班,有种田骨干66人参加。平时分别到产粮大村进行就地培训,聘请市农业局有关专家到村讲课三期,达到300多人次。提高了农民种田的实用水平。
3、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去年全镇新增各种收割机、拖拉机及小型农业机械60余台。解决了“直播稻虽增产而收割慢”和“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期间耕牛、劳力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大大提高了种粮大户的耕种能力,推动了单季稻改种双季稻的进程。从而复种指数增加。
4、鼓励外地农民来我镇种田。在全镇种粮大户中,有20%是余干和鄱阳的农民合资。有两户独资的如余干县卢先志,鄱阳县方陌芳等。政府单独给他们立户,享受本地大户的同等待遇。
5、注重发展旱粮。针对部分田块水源条件较差,栽晚稻难以保障,动员农民种旱粮,如2010年所收的荞麦,动员农民多留种,去年新柳村委会利用秋闲田种荞麦200余亩,不仅经济效益好。同时也给本地“中华蜜蜂”提供了有效花蜜源。
6、密切跟踪服务。去年4——5月份遇干旱,镇政府及时购买6台抽水机给种粮合作社抗旱。“6.15”洪灾后,政府及时无偿发放“岳优9113”杂交稻种子三万斤,播面一万余亩。9月上旬又无偿给种粮合作社提供机动喷雾器三台和农药三千余元,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10月份政府直接帮助困难户冬种油200多亩。在整个农忙季节,农技站每天都分别与种粮大户通话,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提供服务。
总之,通过科学运用各项措施兴粮,使去年的粮食总量真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000万斤,造成粮食跌价和再次出现卖粮难的局面,糯稻跌价20%,优质晚稻跌价10%,到目前为止,柳绿粮食合作社尚有100吨晚稻未销售。
四、2012年粮食生产举措
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1号文件,充分调动种粮大户和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决心在已“重振粮食雄风”的基础上。不放松“两培一带”工程,力争种粮大户达到30户以上,总承包面积超过6000亩,占全镇水田面积三分之一。带动全镇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5400亩,其中早、晚稻各11200亩,中稻10900亩。以荞麦为主的玉米、薯、小麦等早粮2100亩。严格规范种粮大户管理,继续加大种粮大户种旱粮的补贴,直接帮助困难户消灭闲田。用更骄人的成就庆贺党的十八大。
201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