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石油十二五油气建设翻番
中石油“十二五”油气建设翻番 布局天然气管网
中国煤炭市场网发布时间:2011-11-17 10:0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十二五”期间,中石油集团建设的油气管道里程将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达到
5.4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占到3万公里。
中石油规划总院海外管道所副所长寇忠是在16日参加“第三届亚太油气管道国际峰会”时作上述表态的。寇忠介绍说,“十一五”期间,中石油建设的油气管道长度为2.7万公里,超过了过去42年的建设总里程。今年中石油预计将要完成的管道建设里程为7100多公里。目前,中石油稳坐国内油气管道建设的第一把交椅,但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在积极筹建更多的油气管道。在此情况下,中石油在“十二五”期间的油气管道建设速度必须继续提速才能保持目前的主导地位。
了解,中石油正在运营的油品管道有5.7万公里,占全国油品管道的75%,天然气管道为 3.28万公里,占全国80%。“到2015年,中国的油气管道总长度预计达到14万公里,中石油运行的超过10公里,保持在70%以上。”寇忠说。
鉴于国内I 天然气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中石油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的5.4万公里油气管道中,天然气管道占到了一半以上。中国亚洲天然气和管道合作研究中心主席史训知表示,亚太地区是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国内的管道建设正不断加快,包括西气东输和中缅管道等多条管道都在建设中。
中石油的重点天然气项目未来将继续发力。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平介绍说,“十二五”西气东输管线将新建干线和支线管道5000公里以上,到2015年,运营管道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以上,年输送和销售天然气800亿立方米以上,占全国天然气需求总量近30%。
对于中石油管道建设大提速的举动,有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其监管。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新建的油气管道项目中,政府应该对每个项目的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管,包括材料和设备采购、财务运营、施工质量等各个方面。2011年2月,审计署公布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段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共爆出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初步设计概算不合理、工程价款结算审核不严、以虚假发票和“白条”入账0.43亿元等七个问题。
第二篇:央企中石油与漳州市政府战略合作油气项目
央企中石油与漳州市政府战略合作油气项目
(郭胜通 高漳伟)据漳州新闻网消息:7月20日下午,漳州市政府与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在漳州宾馆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谋合作双赢。
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王广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明富,副总经理孙培锦,总经理助理王申国;市长吴洪芹,市委常委、副市长吕传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汉夫,副市长洪仕建等参加签约仪式。
根据框架协议,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在漳州市投资建设百万吨级乙烯、成品油管道、西气东送三线干线及闽粤支干线等项目,并启动实施燃气管道、CNG、LNG业务及冷热电三联供等天然气利用等项目,以满足漳州地区用油、用气需要,为漳州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公司还将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加油、加气站推广漳州特色产品,支持漳州地方经济发展。漳州市将全力支持各个项目前期工作,并在有关方面给予协助、支持和优惠,大力支持中国石油在漳州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加工、管道运输、产品销售等各个领域,在国内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11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合作协议》。
第三篇:中石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石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特色,营造温馨、舒适校园环境,结合我校新建实际,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营造育人氛围浓郁、文化气息浓厚、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成绩优秀的求知殿堂。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2、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四有”新人。
3、以良好的校园文化鼓舞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熏陶学生,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广大少年儿童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
4、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优化、美化校园环
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明风尚活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
三、基本思路
1、围绕“健康快乐每一天”的办学理念,坚持“启迪智慧、放飞个性”的教育思路,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2、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认真研究,精心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好落实。
3、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突出活动的参与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利用重大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
4、创新校园文化方式,实施好德育工作“七个一”计划,即:建设一个过硬的德育领导班子,培养一支过硬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立一个健全完善、工作得力的德育工作体系,每周上好一节班队活动课、学生养成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树立一批学校师德典型,创建一个温馨、文明的校园。
6、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重点,组织师生开展“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关爱社会,报效祖国”活动。
7、加强对师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化延安精神教育活动。
四、基本要求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本校特点,时代特点,有机吸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独特风格。
2、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开辟潜在能力和资源,凸现实效性。
3、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实施,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抓好落实。
4、强化常规管理,严格制度建设,加强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建设活动不断发展。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和活动建设三个方面进行。
(一)设施建设
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10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拥有主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命名为明理楼);综合楼一栋(命名为启智楼)。现代化塑胶配人造草坪操场一个。学生宿舍楼一栋。餐厅楼一栋。
(二)环境建设
我校环境建设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遵循“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经济实用、整洁舒适”的原则,通过学校建筑物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环境以米黄、枣红、淡绿、粉白四种色调为主,体现出高雅素洁、稳健久远、协调和谐的校园文化主格调;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自然优美”为目标,分期分批的有序进行。
(三)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的点晴之笔。我们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科学精神为基础”的方针,按照“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
育人”的思路,构建了全新的校园风貌。主要包括:
1、为让学生时时感受学校发展,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启智楼和明理楼两侧布置以“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校近期活动”为内容的展板。
2、以“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传统教育系列”,在消防栓玻璃门上布置内容包括:民族文化、名言警句、三字经、成语故事等有关内容,使其成为师生了解、学习、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园地。
3、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学楼前的玻璃门、楼道顶、卫生间、路灯灯箱及餐厅和宿舍楼道内,主要包括人生格言、名人名言、箴言佳句、环保标语、文明习惯等,使学生理解“习惯就是素质”的内涵,从而养成遵纪守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爱护环境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
4、以“培养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质量”为主题的“人格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学楼各教室门前,主要内容包括人格和命运、性格与成功、心态与成长、处事与做人等有关内容,学生在此通过学习、吸收、内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谛,加深理解“学习改变命运,人格成就未来”的真正内涵。
5、以“普及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品味”为主题的“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各部室对面墙上。以此激发起学生热爱文化、学会赏析的能力。
6、以“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创新人才”为主题的“师德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办公室走廊内,其主要内容包括名师语录、教育新理念等,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7、以“团结协作、彰显个性”为主题的“班级教育系列”,主要为分布于教
室门口的“我们的约定”、各班教室布置和教室后面的班训及各宿舍门口的“我们是一家”,以此来凸显班级特色,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作为师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者,校园文化建设正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但作为新建学校,我们的工作还用很多亟待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下,我们一定会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更具特色。
德育处
2010年9月
第四篇:文化站十二五规划建设
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
二○一○年四月
—1—
《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今后五年文化建设做出部署和安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专项规划。
(1)“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基层文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加强。以“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四项基本建设和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为切入点,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点初步形成。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所增强。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健全,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一批农村文化户迅速成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已见雏形。镇投入近300万元,建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文体综合楼投入使用,建成具有文化气氛的村级文化活动室26家。
——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文化市场活跃有序。坚持一手抓繁
—2— 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制定文化市场发展纲要,推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正常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2)“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坚持以繁荣为中心,发展为主题,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五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是:
——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确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
——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始终把繁荣和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
——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把创造当代新文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3)“十二五”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既凸显了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也为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3— 展,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览国际国内形势,文化建设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的总体部署,密切结合文化发展的实际,理清“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路,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突出文化建设的重点,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的蓝图,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把各项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4)指导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
—4— 文化权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贯彻重在建设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始终把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文化创新、人才兴文、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和观念的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方式和方法的创新。着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5)“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到2015,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镇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
—5— 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新局面。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显著改善。到2015年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机构1个,村(社)综合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8%以上。
——文化产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形成一批具有区域性影响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达到5%以上,到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
——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比较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基本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6)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镇文体综合楼为骨干,以社区和村委会文化活动室为基础,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
——在巩固镇文体综合楼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村(社)有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并继续鼓励有条件的村小组建设村文化活动室。
—6—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完成镇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建立镇文化室、图书室、科技室、青少年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新机制,推动机关、学校等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
(7)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健全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建立健全文化站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
(8)切实维护低收入人群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城市低收入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免费开放的制度,积极开展送演出、送电影到农村等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9)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7— 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增加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鼓励和扶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农村题材文艺精品。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供给农村文化户为农民群众演出。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创建文化先进村和创建文明村等相关评价体系。
(10)提高公民文化艺术素养。广泛开展文学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支持群众文化创作,发挥文化站的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歌咏、读书、书法、朗诵、科普知识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站工人员深入农村指导排练,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开展群众性文艺辅导或展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11)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强镇、强村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娱乐方式,鼓励连锁娱乐团体的发展,推动
—8— 文化娱乐的建设。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12)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着力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13)构建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通过规则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14)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完成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健全文物数据库动态管理。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
(15)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统计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少数民族史诗等若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
五、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文化交流质量和水平(16)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继续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文化传播工程,充分利用、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对外传播形式和手段,吸收借鉴外地优秀文化成果,提
—9— 升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
——加强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乡镇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深化与周边乡镇、县、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与其他市、县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水平。
——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细水长流”的工作方针,着力组织好庆祝春节等节日的活动,使镇成为全县的文化活动中心。
六、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17)完善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公益文化事业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公益文化事业多渠道投入的体制。完成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各项任务。
七、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18)巩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镇文化站的工作岗位规范,采取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提高文化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40)建立健全文化法制机构和队伍。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文化纠纷处理和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服务。
八、保障措施
(4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
—10— 了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文化发展、审核文化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文化站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
(44)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文化站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做好规划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文化建设的氛围,动员广大文化工作者投身到落实规划的行动中来。文化站要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规划精神,结合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把实施规划的要求纳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水平。文化站要团结全体文化工作者,以实施规划为契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11—
第五篇:肩负使命担重任 建设忠诚中石油
肩负使命担重任 建设忠诚中石油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6月29日,集团公司党组在中国石油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上,向所属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百万石油员工发出“牢记使命,承担责任,努力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中石油”的铮铮誓言。这是向伟大母亲作出的庄重承诺!
90年前,烟雨蒙蒙的嘉兴南湖,一艘载着真理之光和民族重托的游船轻轻拨动历史的双桨。面对一个灾难深重、处在亡国边缘的旧中国,革命先驱者冒着生命危险低沉而饱满地喊出“中国共产党”。
今天,拥有8000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经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风雨砥砺,日益强大,正引领神州巨轮纵横驰骋,奔向更加民主、文明、繁荣和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9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与对照中更为深刻地显现。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演进,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核心力量。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伟大的党,开创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党。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带领百万石油员工开创伟大事业的奋斗史。新中国建立前,石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被西方列强称为“贫油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石油石化工人艰苦创业,发现一个又一个油气田,建起一座又一座石化城,成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
中国石油的跨越式发展史,就是一部百万石油员工忠诚党和人民、矢志为国奉献能源的奋斗史。神州大地响彻云霄的夺油号子,中亚丝路找油找气的爽朗笑声,非洲大漠坚守单井的残月无眠,见证着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和大庆新铁人李新民等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国石油人“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无限忠诚,用智慧和汗水铺下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大庆、长庆等千万吨级大型油气田的横空出世,树起工业战线的光辉旗帜;大连石化、独山子石化等千万吨级大型炼化企业的连续崛起,挺起共和国经济的脊梁„„
过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石油创造了不朽功业。今后,中国石油要实现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伟大目标,完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历史重任,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仍然需要党的坚强领导。
集团公司党组反复强调,中国石油是党领导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既是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强大力量,又是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定维护者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忠诚、放心、受尊敬的中石油。
肩负使命,承担责任,建设忠诚、放心、受尊敬的中石油,就要坚定信念,做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笃行者。信念支配行动。几十年来,正是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坚定信念,支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人在国家有忧、人民有盼和事业有需时,毅然挺立排头,高举责任和奉献大旗,为国加油,为国争气。
肩负使命,承担责任,建设忠诚、放心、受尊敬的中石油,就要坚持标准,做忠诚班子、忠诚干部、忠诚党员的先行者。群雁高飞头雁领。中国石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承载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厚望,承载着“三个责任”的有机统一,承载着百万石油员工的期待,只有先行先试先硬,才能带出让党、国家和人民放心的石油企业和队伍。
肩负使命,承担责任,建设忠诚、放心、受尊敬的中石油,就要坚决履责,做忠诚事业、忠诚企业、忠诚岗位的实践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造忠诚放心中石油的落脚点就是忠诚事业、忠诚企业和忠诚岗位。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事业忠诚度和责任感,以前所未有的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高举党的伟大旗帜,继续开创伟大的石油事业,向着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阔步前进!
精心打磨管段接口。
精细管理安全为先。
两千多年前,迢迢丝绸之路,驼铃摇荡着古道的风尘,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会贯通。
如今,一条能源“巨龙”从阿姆河右岸昂首,沿着古丝绸之路,万里东进,翻越千山万水,进入华夏大地,直奔珠江三角洲。这,就是铸就世界管道建设奇迹、引领世界管道建设趋势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这是一条史无前例的能源大动脉。它一干八支,总里程8704公里,总投资1422亿元,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利用境外天然气的陆上能源通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工程,被喻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民生质量的国之动脉。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中国石油举全集团公司之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调动各种资源,前后有近5万人投入西二线建设,采购钢管总量达390万吨,采购设备25.57万台套,累计投入1712个机组。
在工程建设中,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打破了天山冬季不能施工的惯例,攻克了果子沟的天险,冲过了“鬼见愁”的火焰山,战胜了百里风区特大风灾的考验,穿越了黄河、长江和密如蛛网的江南水网,经受了80年一遇的强降雨和洪水灾害的种种考验,经过1223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完成了发达国家至少需要6年至8年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直接拉动相关产业投资3000亿元。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不仅使我国管道建设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跨越,而且促成了我国从钢铁生产大国到钢铁生产强国的华丽转身。
2011年6月30日,全长4978公里的西二线干线工程建成投产,把我国已建和在建的20条管道连成了一张近4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把中亚天然气输送到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超过1亿人受益,并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按照国际标准折算,我国每年可因此减少1600多万吨燃煤的使用。
西二线全面建成后,每年向我国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基本覆盖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4亿人因此受益,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1个至2个百分点,每年替代煤炭768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
我们看得见的是一条跃然中华大地的“能源脊梁”,看不见的是建设者一路走来的奉献与坚守。他们扎根于管道所经过的偏僻之地,为的是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让这条管道向未来延伸。
让我们用镜头记录这段历史,让我们用画面定格这些瞬间,让我们向这些普通建设者致敬!
(摄影:杨志民 殷源 文字:蒋万全 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