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9:1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的研究》。

第一篇: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的研究

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的研究

[摘要]我国行政部门管理的难点在基层。基层行政部门管理途径的选择直接影响行政管理职能社会作用的发挥,体现着执政党执政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当前基层行政管理呈现出复杂的局面。现行的基层管理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提出了建立完善基层行政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发展趋势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22-0

1一、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的现状管理的价值和管理的目标管理的价值是指管理活动对人的需要满足及其发展的趋同性。管理的目标是为实现管理价值所确定的管理规划。管理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确定实施的方法、手段、指标和时限。基层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价值及目标的表现是:第一,管理手段的强制性。第二,管理力量的单一性。第三,管理方向的单向性。第四,管理目标的惟一性。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规制管理的内容是安排和完成各项工作。管理的规制是依据政策、法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各个部门的行政活动进行限制、监管和激励的行为。目前社会的转型,管理的规则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导致硬任务与软手段的矛盾日益突出,基层部门的工作陷入困境。以县乡为主的财政投入格局导致基层行政部门的工作运行缺少资金;综合治理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确,多部门共同实施行政规制,缺乏协调,多元的规制政策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造成各行政规制部门的政策效应相互抵消、相互冲突,规制政策效应弱化,甚至无效。最近几年,相关部门在改善管理内容和规制上进行了新改革,完善了行政审批的程序,增强了工作的公开性,提升了管理的服务水平,增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等。

管理的构架和管理体制管理的构架是管理的层次和分级。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的构架:乡党委、乡政府负总责,乡党委、政府下设行政办公室。行政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管理的构架和管理体制还有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还没有改变高度集权,还没有确立多元化的公共管理理念;还没有改变以乡包揽的运行模式,还没确立以村为主的管理理念;还没有搭建基层群众自治基本框架,还没有改变把群众仅仅看作管理对象的理念;还没有改变集中突击式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经常性的工作体制。管理的机制和管理的实施管理的机制是指行政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的相关机理。行政管理的机制本质上是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行政部门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在完善乡村管理机制上还有待完善和提高。第一,统筹解决问题的宏观决策机制还不够健全。第二,综合治理机制还没完全理顺。第三,利益导向机制不完善。政府利用自己特有的权利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诱发人们的行为动机,匡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使人们追求的目标与整个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第四,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第五,优质服务机制需继续完善。第六,依法管理机制还有待提高。第七,宣传教育、引导激励机制待完善。第八,经常性工作机制待完善。

二、发展趋势及途径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的走势对于我国大部分乡村而言,管理的走向趋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幸福指数是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转变管理服务方式,在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标准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趋势;强化公共管理,构建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公民参与的管理体系;坚持“村为主”,村级是行政管理实施的基础和保证。要切实加强村组织建设,实现工作重心下移、管理关口前移。基层行政部门管理途径的探寻管理的途径是中国特色的统筹管理之路。1.确立发展的管理理念,紧紧抓住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管理提供良好内部、外部环境。2.综合运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构建乡村行政管理基本构架。3.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努力构建行政管理职能与群众自治互补的管理新格局。

三、结语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管理和群众自我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要将行政、社会、公共资源等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管理主体,充分发挥乡、镇各机关的职能,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即: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培育社会民众的自治能力,促使公民社会健康茁壮成长,建立并完善群众自治体系,努力构建村级管理队伍与群众自治密切结合、行政管理职能与群众自治互补的管理新格局。乡村行政管理实践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要准确掌握乡村管理工作在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特征,把乡村行政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第二篇:我国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剖析

我国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剖析

(落润乡熊俊2012年6月)

2012年是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旨在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融为一体,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以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原因分析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的组织优势和优良传统。我国将这一重要标志用立法形式规定了下来,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成都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一是历史背景的要求。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围绕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中心任务,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在执政条件下党的组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为适应党执政的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农村、企业、街道、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广泛建立党的组织。我们党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大批生产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大学生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和分布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党的建设经验证明,一方面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来自于基层党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另一方面,在每个阶段、每个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现实状况,我们党需要有针对性地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是现实情况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略和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按照“三步走”战略推进,在20世纪末提前实现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目标。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七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但是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长远的发展,中国将更加引人关注,面对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这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全国基层党委17.9万个,总支部22.9万个,支部331万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使之更具生机活力,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党的建设重点之一。

三是党的自身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实践证明,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了党的事业历经磨难而不衰,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都无法替代的,这是党的坚强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

二、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们狠抓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党建促经济,使全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一)部分基层班子组织不健全,班子内部不协调,班子战斗力、凝聚力较差。少数地方对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建设。突出反映在一些贫困村,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青人纷纷外出,村干部没有合适人选,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造成了这些地方班子结构不合理。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一方面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对广大党员教育、培训不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不安心农村基层工作。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回天无术”,思想上产生动摇;有的犹豫观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向党委、政府施压。

第二,工作能力较弱。近年来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当前农村新形势对基层干部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现之一是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点。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基层干部连产业化、高效农业、科技含量、集约经营这些现代知识的基本术语都不懂,在生产指导上,习惯当“传声筒”,“照葫芦画瓢”;表现之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基层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闯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表现之三是自身致富能力弱。部分村干部由于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虽有致富愿望却总是富不起来。

第三,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特别在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土地和集体工副业项目承包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搞优亲厚友。个别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在用电用水、土地承包和子女安排上,为自己捞取好处;对群众则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措施分析

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上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办实事解难题;选择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联系人,帮助基层党组织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基层党组织要着力谋划好思路、建设好制度、管理好阵地、开展好活动、发挥好作用。一要选优训强带头人队伍。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完成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培训。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结果,对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内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既可从上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也可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还可探索面向社会选聘。对于工作薄弱村,应下派得力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整顿后进党组织。

二要研究谋划工作思路。村党组织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形成一个富民强村的好思路。社区党组织要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形成一个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好思路。企业党组织要围绕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一个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好思路。机关、社会组织和高校等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完成中心任务、促进业务工作,形成切合各自实际的好思路。

三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总结创先争优做法和经验,每个基层党组织至少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制度,促进公开承诺、上级点评、群众评议和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定期反馈等做法规范化、长效化。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注重关心和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推行发展党员记实制、公示制、票决制,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要建好用好活动阵地。要对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没有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不达标的,要抓紧建设和达标;现有场所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的,要抓好配套完善。农村、社区重点解决党组织活动场所使用不充分、不合理的问题,防止活动场所“机关化”倾向。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集聚和流动党员较多的区域,要统一规划建设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党群活动中心。

五要落实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村、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充分保证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的开展。全面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待遇,合理确定并落实其他村干部报酬待遇。按照不低于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并落实社区工作者报酬。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各级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财政支持和帮扶力度

第三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

适度 农民工

【论文摘要】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之一。文章通过特定的测定模型,计算出我国近几年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保水平下限值,认 为我国社保支出占 GDP 的比重偏低,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 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 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支撑能力也逐步增强。近几年全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 6%左右。但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区域间的发展 差距不断扩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和繁重的任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 立健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制订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科学测定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保水平,并做出科学合理地比较和分析,对于我国社 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从最微观的角度出发,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被称作社会保障水平,其主要衡量指标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 度”区域,过高或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发展产 生不良影响。

1、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 国内曾有学者提出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模型: S=Sa/W×W/G=Q·H=0.75(Oa+Z+J+M)其中 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W 代表工 资收入总额,Q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依据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H 选定为 0.75),Oa 为老年人口比重,Z 为失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 的比重,J 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 为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 总额的比重。“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已采取的保障政策,失业保险支出比重系数 Z 一般在 1%-1.5%左 右,下限选 1%为宜; 工伤、生育保险支出比重系数 J 一般在 0.016%-1.5%左右,下限

选 0.016% 为宜;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支出比重系数 M 一般在 1%-1.5%左右,下限选 1%为宜。” 参数 Z、J、M 都采用的最小值,因此计算得出的数据为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即社会保 障水平的最低值,适度的社保水平应稍高于社保下限值。将各项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出 2004—2006 年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下限值(见表 1)。表 1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下限值(2004—2006 年)(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2、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社会保 障水平“度”的测定公式:S=Sa/G。其中 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表 2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2004—2006 年)(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依据表 1 所示,2004-2006 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分别为 9.778%、9.784%、9.987%,也就是表示 2004 年-2006 年我国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在 10%左右。而表 2 所示,我国实 际的社会保障水平分别为:3.122%、3.183%、3.062%。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实际的社保水平不及社保水平下 限值的三分之一。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逐年都有所增长(2006 年除外),但增长速度缓慢,低于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社会和经济发 展水平。

三、我国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成因分析及相应对策 由于统计年鉴中社保总支出并没有涵盖事业单位和机关人员在这方面的支出,若要考虑 到事业单位和机关的高水平的保障,我国实际的社保水平应有所提高。但数据所限,故不展 开对这部分的分析与阐述。

1、社会保障覆盖面依然狭窄,没有实现全覆盖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如此低,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 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全体城市居民的、全面的社会 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建立。迄今为止,各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 是以户籍为基础的,对于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没有考虑到。我国城镇失业保 险覆盖率极其低下,仅覆盖正式职工,却将农村就业人员和城镇非职工人员排除在外。从社 会保障费用支出的情况看,占全国总人口 80%的农民保障支出

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 11%,而占全国总人口 20%的城镇居民,却占 80%的保障费用。尽管如此,当前的社会保障还远远未能全部覆盖全部城镇人口。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 革仅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一些非公有制的企业形同虚设,有相当一部分城镇企业员 工被挡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如此悬殊,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农村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将在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农村的家庭养老能力也将逐渐减弱。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来自于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扩大社 会保障覆盖范围,将全体社会公民都纳入社保已迫在眉睫。但现实中,农村经济薄弱,资金来源没有充分保障,要在农村建立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 障水平也不实际。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 定因素。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农民工的需要与制度建设的可能,对农 民工实行分层保障。最急切的保障项目应当是按照普遍性原则来确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从层出不穷的农民工伤事故到规模惊人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导致的数不清的劳资 纠纷,均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尽快得到确 立。其次,有必要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保障机制。尽管近几年我国在推行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但是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不仅会 导致农民工失去工作,而且极易陷入贫困境地,这使得疾病保障成为农民工的现实需要。最 后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它应当包括农民工遭遇天灾****时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

2、瞒报漏报现象严重 参保职工个人一般以本人当月全部工资收入为基数缴纳保险费。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 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等原因,在保险费的实际征缴过程 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企业的缴费工资总额 是由企业上报,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

第四篇:我国导游队伍现状研究

我国导游队伍现状研究

目录

摘要................................................................1 1.研究背景与意义..................................................1 2.我国导游队伍现状.................................................1 3.我国导游队伍存在的问题...........................................1

3.1 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偏低........................................1 3.2.导游队伍壮大,导游人才稀缺.................................2 3.3 导游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2 3.4 导游人员薪金制度不合理......................................2 4 解决导游队伍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3

4.1 严格规范导游资格考试,强化导游考核制度.......................3 4.2 加强导游队伍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 4.3 完善导游从业的管理服务体系..................................3 5 总结..............................................................3 参考文献............................................................5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开始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同时,我国知识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开始临近,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导游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导游人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 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整体形象。然而, 直到今天,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仍然令人忧心。导游人员整体素质的偏低,无法适应现代游客对旅游的需求,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 导游队伍 现状 对策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旅游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导游人数与日俱增。导游员作为旅游产品的最终实现者,被称为 “旅游业的灵魂”。导游服务在所有旅游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旅游服务的核心。长期以来,在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对旅游资源、风景区、旅游市场及旅游饭店的研究,而忽略了旅游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导游服务。一个地方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和导游员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导游队伍现状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导游这个职业,可以稳定导游队伍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

2.我国导游队伍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导游队伍迅猛扩张, 至2010年底, 我国职业导游(已取得导游证)有22万人。但这样一个较为庞大的职业群体, 他们的工作既被人重视, 又被人忽视, 即人们既认识到外出旅游的过程导游所起的作用, 同时又忽视了导游全方位的劳动付出, 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又因我国当前导游队伍管理机制的不足, 致使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下滑, 诸如“宰客”,“服务质量差”等服务问题层出不穷。导游工作强度很高、责任较大,收入不稳定且无保障性,社会认可度低导致很多人不愿将此职业作为事业去追求。据相关单位统计数据显示,导游队伍呈现出男导游少,女导游多 ;初级导游多、高级导游少,特级导游极少;普通话导游多,外语导游少,小语种导游奇缺;低学历导游多,高学历导游少,导游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且人才流失严重。很多城市依托本土资源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而对导游的培训、服务建设及保障机制则明显滞后。

3.我国导游队伍存在的问题

3.1 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我国导游队伍呈现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的状况。在导游人员中,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8.3%。综合素质较好的旅游院校毕业生较少。有数据显示,到2006 年9月,我国执业导游人数达32.05 万人,其中 80%的导游为30岁以下、只有大专以下学历,(外语类的导游稍好,但大专学历的占了约50%,)初级导游占到整体导游队伍的97%,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严重缺乏。导游人员的学历阅历偏低,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要求不相适应。导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偏低。这样的导游队伍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3.2.导游队伍壮大,导游人才稀缺

近年来,导游的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的增长明显滞后于数量的增长。新一代的导游员在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外语水平等方面都不比从前。许多导游员急功近利,只注重经济利益的索取,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虽然我国导游数量不断增加,但高素质的导游人才依旧匮乏。

在我国导游队伍中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绝大多数,约为90以上;中、高、特级导游人员人数尚不到10%。这说明我国导游队伍虽然不断壮大,但是高素质的人才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样一个比例形态显现的是一个不成熟、低层次运转的导游队伍现状。旅游市场中众多的初级导游员,既与导游市场的真实形态存在偏差,也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因此,必须尽快培养高素质导游人员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

3.3 导游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现阶段我国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明显与导游队伍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一方面,我国兼职导游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兼职导游已超过60%,导游日益成为自主择业、分散执业的群体。与之相适应的兼职导游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服务跟不上,致使部分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准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导游人员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特别是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导游人员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致使导游队伍职业稳定性下降,并导致部分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降低服务水平或减少服务提供、强制顾客购物等“非常”手段,以获取收入。这种情况已经影响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发展。

3.4 导游人员薪金制度不合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导游人员收入由工资、奖金、出团补贴、购物回扣和小费五部分构成,享有较优厚的福利待遇。但随着旅行社深入改制和市场竞争,大部分导游人员没有了基本工资,奖金、出团补贴被取消,只剩下回扣和少量小费。很多旅行社未能给导游人员提供医保、社保和养老保险,使得导游人员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导游人员的收入缺乏稳定性,只得获取商品经济中的“回扣”、“返点”和“小费”等等所谓的“灰色收入”。一个职业应当有较稳定且相对较高的收入以及较好的晋升机制才能建立起一种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确保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能够获得不断的努力和追求的动力,这样这个职业才能吸纳更多的人才。而导游人员收入总体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导游职业的发展。4 解决导游队伍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

4.1 严格规范导游资格考试,强化导游考核制度

导游资格考试是影响导游队伍素质的重要因素,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导游资格考试,加强考试内容与导游从业能力的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提高门槛,提高导游人员的学历。国家可以在政策上给予规范,将《导游人员管理人员条例》中报考条件由高中、中专提升至大专以上学历。在参考人员报名之时就进行面试,了解考生的外貌形象、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从业态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基本素质,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第一轮淘汰,杜绝滥竽充数现象出现。在职的导游人员会时刻有危机意识,主动去提高自已的学历。另一方面,旅行社和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依托机构要加强对导游的岗前培训,提高岗位服务的实际技能,进一步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对初次办理导游资格证的执业者,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和导游服务中心,可组织专业人士和优秀导游,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且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执业。

4.2 加强导游队伍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突出强调中级导游的基础和骨干地位,加快改革导游职业等级考核方式,大力促进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服务技能的导游进入中级行列,尽快壮大中级导游队伍。加强对特种旅游、专项旅游所需的专业技能导游人才的吸纳和培养,研究建立适合不同执业特点的导游职级晋升制度。重视复合型导游、小语种导游、社会高级兼职导游等不同门类导游人才的培养。利用大专院校外语人才的优势,积极探寻校企结合、举办专业语种班、定向培养小语种导游人才;积极吸纳社会专门人才进入导游队伍。对于园林、风景、文物、宗教等旅游景点和红色旅游景区的专业讲解人员,可直接授予荣誉性的导游职级。积极探索分类分级相结合、资格考试与社会吸纳相结合、合理流动与相对固定相结合的导游队伍管理体系。

4.3 完善导游从业的管理服务体系

首先,围绕导游队伍建设的目标,针对导游市场和导游服务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服务标准、行业协会规章、同业者守则、导游自律公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等在内的规范体系。其次,国家、省、城市三级旅游主管部门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研究建立分工合理、各有侧重、有效衔接、监管到位的导游管理服务体系。要根据导游不断社会化的特点,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导游的管理水平,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导游自律的管理格局。再次,按照新时期导游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完善导游IC 卡管理系统,强化导游年审的工作力度。建立导游执业、信用档案的信息化平台,借助社会监督,规范导游服务。总结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导游队伍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相关领域的经济效益。提高导游综合素质,对提高导游服务质量有重大意义。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需要更多的人才。不断完善旅行社制度,规范导游行为,不断吸纳高素质人才,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才 能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还需要从服务型企业转向科技服务型企业,通过高科技手段完善旅游服务和改善旅游配套设施,通过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确保旅游行业长盛不衰的市场格局等。只有从产品质量、服务规范、制度、环境和行业约束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我国旅游行业的市场营销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杜炜 张建梅.导游业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2].涂远芬 李志强.浅析我国导游人力资源现状及建设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5-11 [3].王淑娟。导游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J].产业研究。2010 [4].文红.浅谈导游队伍建设.[J].职业圈.2007 [5].李平.新时期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第五篇: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本文就来分析一下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情况,并阐述目前情况下我国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野生动物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是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强化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对国计民生都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1.当前形势下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我国生物性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破坏了生物稳定性,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据了25%。目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1.1栖息地的环境受到破坏

这是导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很多物种被隔离在环境外,迁徙受到影响,导致近亲繁殖数量增加,加快了物种濒临灭绝的速度。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土地开垦数量剧增,草场迅速退化,沙漠化速度加快,野生动物栖息面积锐减,导致大量野生物种濒危。

1.2过度使用导致资源枯竭

现代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大量使用生物资源,导致野外物种的数量锐减,同时资源面临枯竭。以爬行类物种为例,其面对的最主要威胁就是被人类作为食物进行捕猎。这种过度利用导致大量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1.3遗传多样性的丢失

遗传多样性的丢失严重威胁物种的生存,一般情况下,遗传多样性是对物种的进化能力及未来的适应力的一种体现,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导致近亲繁殖的数量在增加,使得野生动物的抵抗力下降,数量减少,生存受到威胁。

1.4环境污染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物种的生存,导致食物毒性增加,引发野生动物的肾脏、肝脏或生殖系统中毒,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动物死亡,而且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会增加动物幼体畸形的概率,导致物种数量下降。

1.5外来物种侵入

受到环境质量的影响,大量物种被逼离原来的生存环境,这必然会使得一个地区的物种数量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紊乱。据相关报道,人类为了获取大量裘皮,采取措施将狐引入到阿留申群岛,为了生存狐开始捕食当地的海鸟,鸟粪数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导致植物群落发生变化,引发物种的生存危机。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必须要引起重视,进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1.6动物疾病种类增多

随着污染加剧,人为的破坏导致各类疾病的数量在增加,影响物种的正常生存,尤其是群发性的恶性疾病会对动物群体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在2005年青海湖爆发的野生鸟禽流感,导致6000多只鸟死亡,造成巨大损失。

2.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及获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不断深入,中科院在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著名野生动物研究专家秉志与其他研究人员就向相关部门提议建造自然保护区,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在1956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中科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保护区,随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飞速发展,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具体来说,在多年的保护历史中,取得以下几点成就。

2.1中国动物编目与资源调

中科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动物志》的编纂工作,到2009年的时候已经相继出版127卷,该书对我国动物种类、生存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同时中科院还建立了动物数字化标本馆,先后编辑出版了多本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丛书。

同时,我国开展了全国性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针对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进行调查,增加我国野生动物情况的掌握,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2.2建立物种濒危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物种濒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诸多学者从遗传学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濒危物种的情况,揭示了当前物种受到威胁的情况,除了环境的恶化外,栖息地被破坏也十分严重,对此必须要建立濒危物种管理机制,引入到物种的保护模式,强化野生物种的保护水平。

2.3恢复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与复壮种群

野生动物生存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要想使野生动物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关键就要恢复其栖息地,多年来,我国实施了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恢复与种群复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要坚持这一发展模式,恢复物种生存环境,壮大种族,增强物种的抵抗力。

下载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现状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 (孙海鹏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社会......

    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机构编制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完善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大,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地......

    行政部门管理工作总结

    行政部门管理工作总结 行政部门管理工作总结1 屠宰管理处根据统一安排,上半年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1、签订《生猪屠宰清理整顿工作责任状》。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畜禽屠宰......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何红渠 贺雪迎 1999 年 4 月 20 日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随后华融、东方、长城......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全文5篇)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许俊国河北唐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为突出,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

    我国广告管理现状--材料(5篇范文)

    我国广告自1979恢复以来,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在广告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广告业自身成长的先天不足和中国整个大的广告环境的后天滞怠,我国广告业在管理层面上面临丛丛荆棘。当......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五篇范文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吴东平,程万洲 (1.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摘要: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