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宣传》
作者:普陀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海岛特色文化是海岛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与自然界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物质的、行为的、精神的文化,表现海岛特有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质和海岛特征,是海岛文化中最具特征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精髓。普陀人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在赖以生存的海岛环境的熏陶下,在“耕海牧渔”的人与海互动中,蕴含着海岛人独特的风俗、信仰、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塑造和陶冶了海岛人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伴随而来的,普陀先民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海岛渔业文化、舟船文化、宗教(神灵崇拜)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等,释放出一种源远流长的海岛文化的独特之美。
百年文化链条不容断裂,近期,本课题组与省委宣传部调研室合作,围绕“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当前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基本状况
海岛地区特色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也是普陀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和舟山市委关于建设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始终抓住海洋文化主题,加快海洋经济强区建设,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本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普陀区委区政府及各海岛地区乡镇、街道主管领导的文化创新意识也愈加强烈,海岛地区特色文化得以成功开发和有效利用,特色文化弘扬在普陀成为一种时尚,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积聚力量,创新了特色文化研究。2007年9月,在普陀区委区政府积极的关注和支持下,舟山市普陀海洋文化研究会成立,创办了会刊《普陀潮》,通过举办文化论坛、与高等学院合作开发研究等举措,把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研究的人才资源集合起来,把全国各地关注普陀海洋文化的力量吸引过来。研究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研究;坚持以开阔的胸襟,紧密的协作,推动普陀海岛特色文化研究再上新台阶;坚持以宽广的视野,科学的方法,促进普陀海岛特色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坚持以社会的需要,文化的传承为旨归,激发普陀海岛特色文化研究的活力。通过在会刊推出一期一题的专题策划,引发文化热点的探讨。研究会还专题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撰写《新普陀人核心价值观》。到2008年底已推出会刊五期,论坛专刊一期,在全国各海洋文化研究团体和学术专家中赢得了一致好评。
二、挖掘民俗,展现了特色文化资源。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大型节庆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在省内外甚至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普陀海岛地区一批富有鲜明特色的海岛民俗文化遗产。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是以世界
三大群众性渔港——沈家门渔港为背景,以民间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一次海岛文化大荟萃。通过整合各海岛地区特色民间民俗活动和民间文艺资源,引进外来民间绝活、高雅艺术的方式,达到了中外文化交融、民间绝活荟萃、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有机结合、相映成趣的效果。自2003年8月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东方渔都由此又披上了一件海洋文化的绚丽倪裳,成为吸引、接纳和展示世界海洋民俗文化的闻名遐迩的文化港、旅游港。此外,桃花岛的稻花会、虾峙岛渔民文化节(祭海仪式)、蚂蚁岛的创业文化节、东港街道的佛茶文化节、勾山街道的青饼文化节等等,充分展示了普陀各海岛地区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文化资源。
三、开发产业,打造了特色文化品牌。近年来,普陀在推进海岛特色文化产业方面,取得最鲜明成效的是打出了不少特色品牌,创立了发展海岛特色文化产业的较好基础。据初步调查,在坚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基础上,现代新开发、创造和形成了名目新颖、内容丰富、古今结合而突出“海”字体现“渔”字的海岛特色文化众多新项目、新名片、新品牌。目前已在省内外闻名的有:朱家尖舟山国际沙雕节,沈家门渔港民俗民间文化节,东极、虾峙、蚂蚁岛渔民画,沈家门平阳浦岑氏木船作坊和仿古帆船群,普陀历史博物馆,渔船文化史,翁来英船板画,历代渔船陈列展览室,海岛民俗渔民文化节,海钓休闲旅游和渔船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多种海洋文化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反映海洋和渔业渔民历史风俗风情的戏曲、文学、歌谣民谚、地方史志传记等,属于宣扬传承海洋文化范畴的精神财富,促进了海岛特色文化产业的进步和繁荣。
四、跨国远航,促进了特色文化交流。在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交流过程中,最具亮点、最具影响力的是“绿眉毛.朱家尖”号仿古帆船的航海活动。一是2004年5月底至6月底、2005年3月初至5月底分二个阶段,先后完成沿海12个港口城市的国内航行,完成了《扬帆中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活动》国内航线的航海活动。二是2006年7月10日,“绿眉毛”号帆船参加中国首次航海日庆祝大会,呈现了现代船舶与古帆船跨越千年历史的精彩画卷。三是2007年5月“绿眉毛”号仿古木帆船成功访问韩国参加丽水国际帆船节活动、圆满完成中韩两国人民海上友好交往活动。“绿眉毛”号的成功开发利用,为普陀海岛地区其它特色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三大现实意义:一是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弘扬海洋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国际潮流为宗旨;二是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在弘扬海洋文化的活动中起到领先推动的创新意义;三是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以文化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重要目的。
五、培育人才,加快了特色文化传承。普陀区将海岛特色文化的绝大部分均列入海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登记,先后成立非遗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小组、联络员队伍、非遗办、非遗保护中心等组织机构给予保障。项目申报方面,普陀渔民画、桃花会、渔工号子、高跷跳蚤舞、滃州走书等5个项目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14个项目被列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11项被列入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岑氏木船作坊的《木船制造技艺》先后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基地及传承人方面,2005年,普陀区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
作6个综合试点之一。六横镇被舟山市文化局命名为舟山民间文体艺术之乡。被评选为舟山市民间艺术名人的两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一人。被舟山市政府命名为“百年老店”的一家,命名为“老字号”的两家,第一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一家。2008年7月,普陀区评选出13名区级优秀民间艺人。
六、活用资源,彰显了特色文化宣传。普陀区在海岛特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上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文化遗产资料库、数据库等“四有”档案和网络服务平台。同时节庆活动作为展示平台也为民间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通过这几年的开发、利用和创新,普陀区的舟山锣鼓、普陀渔民画、高跷跳蚤舞等,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富有较强表现力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间表演和展示艺术项目,促进了普陀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保护管理和观光旅游的互动格局。其中普陀的舟山锣鼓表演队2007年11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全国民乐器乐大赛开幕式的演出,荣获优秀展演奖。多年来,普陀区与友好城市韩国谷城郡以沈清和“沈院”为媒介开展了官方及民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友好宣传交流活动。一个传说成就一对国际友城,充分彰显了普陀海岛特色文化的魅力,也充分彰显了普陀善于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外宣工作的能力。
传承和弘扬海岛地区特色文化存在的问题
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作为活态文化,因为受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以及其本身存在形态的限制,必然带来它的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的发展趋向,所以它的生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必然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影响的后果是传统文化、弱势文化的加速消亡,它体现的海岛地区文化精神和人类情感、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将为现代工业社会所产生的不稳定的文化观念所消解或代替。因此,在抢救和保护,传承和弘扬海岛特色文化过程中,普陀还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
一、缺少特色文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和中长期规划。至今,我国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舟山市委强调要贯彻落实省委决定精神,加快推进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普陀区目前尚没有出台完整的传承和弘扬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中长期统一规划。
二、缺乏科学有效管理运作特色文化的体制和机制。目前,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开发利用和弘扬手段、途径还相对单一,许多项目由于受市场约束,地域限制,基础薄弱,加上后期的资金投入不足,尚处于低效运作阶段,还未形成产业化、品牌化。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不能及时跟上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文化管理尚不健全,保护工作还缺乏制度要求、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
三、缺乏创建和谐文化所需要的均衡发展。海岛特色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不均衡。特色文化项目数量、表演团队档次及基础设施城区优于乡镇,民众所享受的文
化权益城区多于乡镇,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城区高于乡镇。乡镇之间也不均衡,有的乡镇领导重视,基础良好,开发利用多,甚至一定程度上打响了品牌;有的则恰恰相反。二是参与人群不均衡。海岛特色文化传承青黄不接现象普遍,表演者、观赏者老年多于青年。三是发展水平不均衡。有些项目得以很好开发和利用,也培养了一批传承人和表演者,但有些特色文化遗产、特色传统技艺已经不可恢复或难再复原;文化和谐还是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四、缺乏创新特色文化的宣传载体和拓展力度。特色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宣传、演出等表现形式得以实现。而目前有些项目观众影响力不够,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关键是我们有关部门还缺乏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宣传手段的力度。没有将特色文化的传统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对策措施
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大力推进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目的是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普陀海洋文化,提升普陀海岛特色文化品味和城市人文精神,促进海岛和谐社会的建设。经过课题组本次调研,感触良多,特提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当代,文化产业即文化力的发展,成为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普陀区要把海岛特色文化建设摆到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位置和高度来认识与重视,坚持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来抓,以加快发展繁荣海洋文化为重点内容;大力提升海岛特色文化产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海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海洋文化强区名区的目标要求,要尽快制定出台普陀区海岛特色文化发展规划,包括制定海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一定要突出特色和重点,避免雷同与重复。坚持因地制宜,划分功能范围和各有侧重,合理布局,每个区块的海岛文化产业都要具有特色和个性,没有特色和个性的海岛文化产业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普陀要打造一条海滨渔港观光带、海岛武侠文化、海钓文化中心、海滩沙雕娱乐城、渔民渔俗画走廊、浅海渔猎体验、海上网箱垂钓兼食宿餐饮、渔村渔家“渔味”风情文化等不同品位的海岛特色文化产业。
三、形成品牌,做大产业。海岛特色文化产业既是一项公共服务性的产业,又是一项可融入市场的经营性产业。要打造和形成一个著名品牌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并且起始阶段投入大,收获微。但一旦形成品牌后必须花大力气打出去,坚持持之以恒就会有丰厚回报。目前,朱家尖海滩沙雕文化,桃花岛武侠文化,白沙岛海钓文化,东极、虾峙、蚂蚁岛渔民风情画文化,六横岛海上网箱垂钓及餐饮娱乐文化,翁来英船板画、平阳浦岑氏木船作坊等,虽已具一定影响和规模,然而真正成为一项海岛特色文化产业还相距较远。做大文化产业的关键是要积极向内外推介,扩大市场,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营运关系网络,以改变有些文化产业开发出来后仅作为“摆设”的现象。
四、培养人才,发挥专长。传承弘扬海岛特色文化,做大做强海岛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是培养与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快培养和发掘利用及引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海岛特色文化人才,尤其是要充分挖掘本地那些掌握海岛历史人文资料、掌握海岛特色文化表演技能和海岛特色民间工艺、具有较高文化业务技能的实用人才。同时要组织现有宣传、文化及有关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更新知识,发挥长处,做好海岛特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才能进一步弘扬海岛特色文化。
五、协调关系,各方配合。文化孕育和谐,文化创造和谐,文化实现和谐。传承、弘扬海岛特色文化并使之得以发展和繁荣,从而促进普陀区建设海洋文化大区强区和海岛和谐社会,这是一个涉及面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单是宣传、文化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财政、海洋与渔业、建设、工商等各个部门,以及涉及区域海岛文化布局规划的一些乡镇、街道,都需要做到统筹兼顾,协作配合,改变“重视城区文化建设,忽视海岛渔村文化建设;重视地方经济发展,轻视渔农民文化生活;重视乡镇中心工作,轻视渔农村文化站建设;重视老年文化建设,轻视中青年文化需求;重视物资生活提高,轻视文化生活享受”的现状,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实现海岛特色文化均衡发展,是对海岛特色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六、突出重点,大力扶持。在传承和弘扬海岛特色文化的起步初期,政府主持的公共财政应该给予大力扶持。根据海岛特色文化发展规划,对重点项目或已打出品牌的文化产品,出台具体扶持优惠政策。既要明确吸引与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开发繁荣海岛特色文化产业的导向政策,又要以特色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特色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既要积极探索特色文化管理形式,充分尊重和重视海岛地区居民文化享受的权利,又要从宣传载体上努力增强优秀特色文化对海岛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加大对海岛地区的文化资金投入,使公共文化供给的总量、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比例与海岛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相适应。
第二篇:文化传承与学校建设的思考
文化传承与学校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城市昨日的辉煌、今天的财富、明天的希望。仙游很多校园里都保留着一些文物,这些文物使得校园古色古香。然而,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很多校园文物都被破坏了,甚至完全消失。比如,始建于1902年的仙游师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绩显著,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为兴化大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基础教育人才和其他各类优秀人才,被誉为’’木兰溪畔的园丁摇篮’’。仙游师范堪称令人神往的文学、艺术殿堂。这里,曾走出著名学者、教授、作家俞元桂,世界华人名人、文坛宿将周颖南,著名剧作家郑怀兴,著名散文家、教授林懋义……以及后来的小说作家陈雪珠、庸凡、陈小平,教育随笔作家林高明、诗人李智强等;这里,也曾诞生一批名闻八闽乃至东南亚和国际华人世界的音乐、舞蹈、美术作品,更为莆田市艺术事业的崛起培养了一大批领衔之才。师范旧址夷为平地,建起了高楼大厦,昔日景象难以再现。如今,莆田学校仙游校区(原仙游师范,闽中师范摇篮)又搬离仙游,百年老校成为几代人的记忆,引起仙游人的痛惜和热议。有校友感叹,连母校都没了!
文物属于过去,但它也启示着未来,学校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文物的教育及对文物的保护,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我们还有一些学校保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值得我们的规划者去好好珍惜和保护。
仙游一中校园内的万寿观,原名“金石山福神道院”,是为纪念傅楫(1041-1101年)读书处,由傅楫三子傅谦受于南宋建炎四年(1126年)动工,历七年才成。万寿观于1997年列入仙游县级文保单位,并于2009年列为福建省第七批文保单位。但是,就是这么个好东西,2005年差点儿被拆毁用于建造新的教学楼;幸好当时的校长文保意识很强,终逃一劫,但目前所存的规模也只是原来的一半。万寿观平时并不对外开放,作为学校的一部分是很难进去的,现在又开辟成仙游一中校史室,更是难得一见。万寿观是仙游地区现存明清时期不可多得的古建筑之一,具有比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建筑研究价值。还有仙游一中的石门及旧办公楼,也是多少学子难忘的回忆。
莆田学院附属小学(即仙游师范附属小学)校内的仙游陈氏宗祠,于清嘉庆年间由进士、翰林院编修陈希紫倡建,建筑规模庞大、雄伟壮观。主体建筑为上下大厅、中央天井,两边各有偏厅、护厝各四间,后面有长方形天井及厢房八间。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前面是铺设红砖的大广场,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仙游陈氏总祠作为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继续作为尊宗敬祖,弘扬祖德的场所,作为寻根问祖、海外联谊的阵地,作为纪念先贤,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位于鲤城镇西隅的会仙山上的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其前身是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私立孟晋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经费由县商会维持,遂名乙种商业学校。民国18年,改为县立城西小学。民国29年,改为中山镇第二中心分校。民国32年恢复原校名。民国33年2月,改名中山镇东北区中心学校,次年春改为中山镇西区中心国民学校。民国35年,改为中山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为当时县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
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校园内古建筑有三处:石峰书院、为松书院和二层红砖楼。石峰书院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文革时期,门前两根龙柱上雕龙遭破坏,大门两边一对抱鼓石保存较为完好,抱鼓石是礼制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富即贵的门第符号,可见,这是当时一个大家族的祠堂和书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用作城西幼儿园教室和教师办公室。2013年8月石峰书院收录在仙游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为松书院原名为松庵,清.乾隆版《仙游县志》记载:“为松庵在社稷坛(天地坛),后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僧海涛建。乾隆二年丁巳(1737),僧霖崖重建后殿”湖北来凤县(今湖北恩施)县令黄汝楠曾游为松庵,并作一首五言诗:“随步二三子,为松引兴长。蜂衙排佛供,麺甕启花香。水竹清闲境,大天曾过场。夕阳催去住,少佇虎溪旁。”为松庵在嘉庆年间改名为为松书院,门前砖埕上有一古井,六角形的青石井栏边刻着:“嘉庆甲子年(1804)立
”,至今保存完好,水质清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松书院也曾作为幼儿园教室使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设校办印刷厂,后改为教师宿舍。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墙体坍塌,今年主殿开始重建。解放初建的红砖楼是1958年师生一起参与修建的二层小楼,当时建楼时,同时平整操场,栽种榕树,现在操场上的榕树已参天蔽日,成为城西中心标志性的靓丽风景。砖楼一层当时是老师的办公室,后改为教师宿舍,二层是会议室和保管室,楼板是木头的,二楼墙面的正中有一颗红五星和“为人民服务”几个毛体字,再加上红砖黛瓦,极具年代感。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然而,城市的发展与文物古迹的保护要相互协调、统一。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能低估那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都不能摒弃它们那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传统文化上能看到我们的根,看到厚重的历史,看到学校的发展史,与现代文化产生反差,反差就会产生冲突,冲突就产生文化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学校文化乃至城市文化的美。所以我们在建设发展中,需要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好,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城市,一个留住历史文化有根有魂的城市。
第三篇:2016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及要求。
4、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
5、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6、文化创新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题目训练:
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5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6.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18.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
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14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
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4.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象地说明了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必须要统一文化 C.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7.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样评价道:“在过去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并不是关于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情感历程。”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作者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2.材料: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9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3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并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2分)
34.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黎族苗族的歌、舞、服饰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绚丽的艺术奇葩,凝聚着黎族苗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9月23日,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启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历史、民情民俗、语言文字、民间工艺等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10分)
3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文化。(10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试卷答案
选择题:DDCBB DCABC BCDDB BDACA BCBCD ABACC
31.(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点3分)
33.(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3分
34.(1)我们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
(2)面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5分)
(3)我们要把握好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35.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注:从其他角度回答可以酌情给分
第四篇:关于燕山地区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燕山地区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燕山市场服务中心 2017
近年来,燕山地区城市建设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菜市场也相应地进行调整,相关部门加大市容与市场规范整治力度,取缔街边摊点,退路进市,成为全国卫生达标的卫生地区。但随着新的生活区建设的不断规划调整,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新的生活区渐成规模,旧的菜市场也拆除了,科学布局农贸市场,提升农贸市场硬件设施,规范交易方式,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实现农贸市场空间布局合理化、设施建设现代化、管理秩序规范化、培育发展有序化日益提到日程上来。
一、燕山地区农贸市场基本现状
燕山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有8个。即东风市场,营业面积1500平米;迎风六里市场建成于2003年,营业面积2800平米;迎风五里市场建成于2001年,营业面积2946平米;迎风一里市场建成于2005年,营业面积237平米;原羊耳峪市场建成于2006年,营业面积700平米,新的羊耳峪综合市场建成于2010年,是集生活超市与菜市场为一体的综合市场。鑫向阳市场建成于2001年,营业面积500平米;宏塔市场建成于1991年营业面积400平米,东岭集市目前也在营业状态。隶属于燕山市场服务中心的市场有东风市场、迎风五里市场、迎风六里市场、羊耳峪综合市场及迎风一里便民临时菜站。
分布状况。目前在燕山新老城区四个街道辖区内,迎风地区有3个市场,分别是迎风六里市场、迎风五里市场和宏塔市场,东风地区有3个市场,分别是东风市场、羊耳峪市场和东岭集市,向阳地区有2个市场,迎风一里露天简易市场和鑫向阳市场,星城社区内目前没有农副产品市场。
规模层次不齐。2006年到2008年三年间,东风市场、迎风六里市场和迎风五里市场先后升级改造成为“市场设施规范化、经营环境整洁敞亮化、店面标识统一化、经营商品部分品牌化”和“设施规范、服务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安全保卫规范、卫生环保规范”的“四化六规范”北京市规范化社区菜市场。与此同时,迎风一里市场还属于露天简易市场,面积狭小,没有上下水,设施陈旧。东风东岭市场由自发形成的早市发展到集市。
二、市场建设与管理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农贸市场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和矛盾。
1、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与地区发展不相适应,市场建设存在规划缺失,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的问题。目前燕山部分社区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方便群众每天就近买菜的菜市场在个别地方缺失。燕化星城是1995年燕化公司投资建设的职工住宅生活新区,社区建设起点高,共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有住宅楼149栋,居民9千户,常住人口近2.5万人。社区先后获得首都文明街道、市学习型社区建设先进等市级荣誉十余项。但目前该社区内一个巨大的缺陷是没有规范化的农副产品市场,居民群众购买农副产品仅依靠小区外的农村集市,食品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居民意见强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都有提案和建议。
富燕新村是惠及燕山广大居民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占地约40公顷,东侧紧邻房山北关,北侧为辅助生产区预留地,西南为燕房路主干线。该工程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规划为四个住宅小区,建设职工住房5805套,共有职工住房2040套,但这一“民心工程”也没有考虑到菜市场。随着新区的建成和居民入住,这种规划的缺失必将导致居民生活极大的不便。
据了解,今后,北京新建大型社区里至少拥有1家800至1000平米的社区菜市场,政府将采取产权回购回租、投资入股等方式让菜市场回归公益性。一般来说,3万人以上的为大型社区,7000人到3万人的为中型社区。
另外建成的市场设计缺乏布局合理性和科学性,前些年兴建的迎风六里市场是地区最大的市场,但因为服务了迎风六里和北庄地区,居住在燕房交界的杏花东里和西里小区部分居民因离市场比较远购物不方便,部分无照游商小贩聚集于居民楼附近,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和交通等扰民问题引起居民群众强烈不满。
2、硬件设施相对落后,部分市场面临升级改造。这几年虽经努力,建设改造了一批简易市场和棚式市场,但在设施功能方面不健全,如迎风一里和迎风二里马路市场的整合后仍处于简易露天经营状态,上下水不完善,排水不畅,污水排放路面,设施陈旧;东风市场钢结构瓦楞铁屋顶,冬冷夏热不保温,棚顶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经营户和消费者意见较大,消防管线空中架设,冬天容易冻裂,市场供水管线老化,房屋内无暖气冬天水表经常冻裂,且场外没有停车场,居民购物不方便;迎风六里市场棚顶和水线也面临改造难题;向阳商业楼暖气管线老化,水线需要改造,二楼棚顶需要做防水;燕山公园南门商业街房屋老旧,雨季个别房屋漏雨。
3、电气线路存在隐患,整改迫在眉睫。燕山的市场从94年陆续兴建以来,到现在都存在电气线路老化不规范的问题,隐患颇多。痛定思痛,为杜绝火灾的发生,必需进行整改,规范的电气线路是市场建设管理的起码必备要素,也是消防技术规范最起码的要求;同时,规范的电气线路从硬件和技术上规避了火灾风险,防止了管理人员和商户的不当使用电器设备的行为。
4、场内经营业主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在市场经营的基本上是个体工商户,其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经营者缺少必要的商品知识、法律知识,经常出现不服从市场管理的现象,场内经营方式传统单一,多是小规模小本经营,因经营作风不良引起争议,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
5、市场环境卫生与经营秩序没有形成良性长效化规范化局面。各市场的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主要表现在:市场内外环境卫生保持不彻底,并存在个别卫生死角。个别商户的商品摆放杂乱无序,各自的摊位和周边卫生脏乱。部分市场内的商户存在占道经营,摊位外经营。个别承租门脸房的商户屡屡店外经营,并乱倒垃圾和脏水,致使门店周边苍蝇横飞,气味难闻。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集中整改和突击整改并没有真正改变市场的卫生状况和经营秩序,长效机制没能很好的得到落实,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存在瑕疵,共创共享卫生区的成果并没有成为所有商户的共识,保持整洁的环境在一些商户的意识里只不过是应付检查,都是走过场。
6、监管有待完善。目前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发改委和商务监督检查所由于是宏观管理而使管理职责虚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开展行政执法,经营资格、欺行霸市、掺杂使假、短斤少两,但开展经常性巡查不够,主动对市场经营活动监督少,将管理责任归集在主办单位多。市场管理单位采用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求,如何向精细型、集约化、长效良性化转变是个突出的问题。在实际管理中,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是食品检测制度和责任倒查追究制等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在对经营者管理方面不完善,约束力不够。如何把监管和引导结合,帮助经营户树立自律意识、文明经营意识、和谐双赢意识、公平诚信意识,如何通过延伸监管层次,拓展监管范围,强化监管力度,使市场管理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确保监管到场、到户、到人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7、部分市场存在商户退租现象。由于游商沿街摆摊设点和超市的低价促销的冲击,东风市场和羊耳峪市场部分商户纷纷退租,尤以羊耳峪菜市场退租现象严重。
8、市场周边环境秩序监管的缺失。由于市场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是居民消费重要场所,与此同时市场周边也成为了无照经营的游商小贩青睐的宝地,游击战与城市管理和食品安全导致了市场周边环境秩序混乱,卫生、交通和治安问题成为扰民的重要因素。在东风大街、迎风一里六角楼西侧、迎风六里岗南路口、迎风高层周边等,地摊市场都不同程度存在。游商打游击,无照经营游商愈演愈烈,成为困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一个死角和难治的“顽疾”。
9、产权不清晰,存在潜在的发展障碍。主要是所辖的市场因工商体改前产权未办证,导致市场产权问题,现在市场没有产权证明,没有土地和房产证,在依法开展业务,在申请开办各种活动时成为极大障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三、对燕山地区市场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城市管理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与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是一件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实事,是政府执政为民的一个具体表现。做好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利益,是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设施,为此,关于菜市场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做以下思考: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市区有关精神,以现有市场为基础,按新城区居民生活的要求,完善市场布局。要充分考虑人口密度、服务对象和范围,科学规划布局调整,遵循“可大可小,方便服务、适用为宜”的方针。在建设中的富燕新村规划农副产品市场。在燕化星城利用空闲土地或房屋,通过所有权归燕化公司主办权归市场的方式,积极稳步推进,打破文明小区缺失农副产品市场的困局。改造提升迎风一里露天简易市场,完善硬件设施,吸引在马路市场经营的部分菜农和商贩进入场内经营,取缔占道经营,“退路入场,还路于民”。另外,新建或改造的市场遵循商品分类划行归市,特别在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加快现有菜市场改造提升和新建规范化菜市场的步伐。
2、制度先行,保障落实。继续完善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以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来建章建制,推进以制度来加强人员和工作的管理模式。发挥制度管理的优势规避了乱讲人情、依据特殊惯例等麻烦。明确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奖惩分明,突出示范引导作用;表明惩戒劝止之意。调动市场管理员和商户的积极性,把长效机制落到实处,把管理和服务落到实处,真正做到长效良态的管理模式。
3、安全为本,常抓不懈。切实抓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员工及商户和顾客购物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从规章制度、消防设施、人员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组建业主消防志愿队,和市场管理员共同做好排查隐患、日常检查、演练、宣传等工作。以《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准绳,中心加强与街道、工商、城管、卫生、质监等部门配合,加大对市场内部商户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以监控、监测、监管为三条主线,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为三个环节的质量监管模式。确保食品安全。
4、硬件升级,提升档次。各市场应在办事处的统一规划下,按照北京市规范菜市场升级改造要求,着力解决消防通道狭窄、市场内部规划不合理、消防隐患突出、棚顶、水线等问题,实施硬件升级改造,提升市场的档次。
5、共同管理,共同发展。加强同业户的联系,为业户解决经营上的各种困难;同时要采取措施让业户充分参与市场的建设管理。可以引导商户成立业户委员会,共同参与市场管理与发展,为市场的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和措施,实现业户和市场共同发展、共同盈利的双赢局面。另一方面应为顾客着想,在市场内设立导购图、提供临时休息点等便民措施,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6、及时预警,风险评估。定期邀请安全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市场各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中心做好预警工作。中心该上的保险要上保险,并要求所承租的商户必须上所有财产险。
7、整洁便利,秩序良好。以迎接国家卫生地区复审工作为契机,通过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打造环境优美整洁、经营秩序良好、和谐舒适的购物环境。并形成长效良性管理模式,长期保持下去。形成管理规范,商户自律,顾客满意的局面。
8、依托物流,尝试直营。各市场蔬菜供应,可尝试采取社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为主的业态组合。7000人以下的小型社区,可采取社区菜店+小型生鲜超市+早晚市+流动售菜点的业态组合。也可尝试与蔬菜生产地区建立蔬菜直供战略合作,北京的社区菜市场、社区菜店还要实行“五统一”,以提高规模化,降低经营成本。“五统一”分别是:统一管理、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引导经营业户充分依托现代物流业,统一储运、配送、结算,形成一个有序、连贯的供应链,使市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9、疏堵结合,服务延伸。在积极配合城管中队等部门共同清理市场周边的游商的同时,梳堵结合,既然有游商,就说明燕山有购买力,老百姓有需求,燕山有市场。建议能否在各社区分别设立流动临时便民服务站,分别招租,划好区域,统一管理,统一标准,以便民、惠民、惠商为出发点,以整洁、不妨碍公众利益为准绳,把菜篮子延伸到居民的家门口。统一的站点,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服务,游商也一样可以为燕山城市的美化和建设增光添彩。虽然对有形正规市场有一定冲击,可这也有竞争的好处,市场内的商户可优先申请到一些便民服务站经营。
10、加大宣教,培训提升。许多矛盾的产生,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不畅通所至,或对有关政策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通过适当的途径及渠道合理解决争端促成的。对商户开展经常性地法规政策教育、文明道德教育,是避免和减少矛盾发生的一项根本举措。对此,市场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宣传教育计划,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广泛深入的教育。开展创建“诚信经营示范摊”、“诚信经营户”和“党员示范户”活动,为广大个体私营户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向社会充分展示个体私营的形象。另外,建议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励基金,加大对现有农贸市场的考核奖励力度,对通过自身整改,达到创卫标准并通过创卫验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能保持创卫成果的,对主办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整体提升市场和入场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经营户参与市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地维护市场秩序。
11、强化素质,服务群众。增强行业自律性,加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定期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市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管理技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教育市场管理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构建首都文明市场。健全领导接访制度,解决或解答商户或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咨询站”、随时为商户和居民群众提供咨服务,解决疑难问题。加强硬件建设,依据北京市地方标准,加快部分露天市场升级改造,完善设施功能,对重点区域进行安全监控,加强技防和人防,消除安全隐患,打造首都平安市场。
12、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卫生区的创建,市场管理日益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政府主导下,尝试组织街道、工商、城管、卫生、质监等部门成立综合执法队,分成若干执法小组,划定责任区域,形成联动机制,互通有无,联防联控,采取经常性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思想工作与强制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整治,加大市场内部管理的同时强化市场周边环境秩序整治,共同打造平安燕山、和谐燕山。
13、精心组织,搞好协调。着力解决农贸市场权属不清的问题,依法开展各项业务。市场产权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造成资金流失,产权易主,而且也是依法开展市场业务中比较大的障碍,必将严重影响农贸市场的发展。要综合运用协调的办法、行政的手段和法律的工具,解决这一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尝试对市场设施进行财产保险,从而确保市场的稳定运营。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燕山地区农副产品市场将在政府的主导下,根据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要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坚持科学发展,深化燕房合作,推进工业强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燕山”,以适应城市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总体要求,向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关于打造我市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打造我市乡村文化旅游
特色品牌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刚兴起的,因而,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也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谁在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方面抢得先机、拔得头筹,谁就能在乡村旅游业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取得最后的胜利。
今年上半年,党校课题组围绕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情况,先后走访了张桥镇的西桥村、曲霞镇的印达村、黄桥镇的祁巷村、姚王镇的桑木村、宣堡镇的江苏古银杏森林公园与郭寨村、虹桥镇压的森萱农庄、滨江镇的三泰农庄、广陵镇的普丰生态园,召开了10次座谈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几年来,我市依靠独特的生态产业优势和地方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在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进一步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
乡村文化旅游是在乡村旅游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产品。乡村文化旅游就是以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文化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乡村文化旅游,旅游是形式,文化是内容,文化是关键。乡村文化旅游要求旅游项目要有一定的文化品味,有教化美化功能。使旅游者在旅游中既获得美的享受,又得到教育和启迪。乡村文化旅游已在各地悄然兴起,但只有形成品牌才具竞争力。
对于什么是品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所谓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就是指作为旅游产品之一的乡村文化旅游这种产品中著名产品的牌子。正如格力、美的、春兰等是空调产品中的品牌一样,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就是**乡村文化旅游的一个品牌。任何产品要成为品牌,都必须经过认真的打造。
(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意义
品牌就是名片、招牌,就是资产、实力,更是附加值和效益。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对乡村文化旅游经营者、乡村文化旅游企业、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通过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文化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由于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我市农村的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优化,在农村中,服务业占比2012年较2011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2、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通过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可以使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农民致富的目标。据统计,我市乡村文化旅游搞得好的乡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较临近乡村提高了1200多元。通过集体土地、鱼塘等的出租等,也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滨江镇的三泰农业生态园每年给卢碾村带来近三十多万元的收入,宣堡镇郭寨村的文化休闲旅游也给郭寨村带来近三十多万元的收入。
3、促进文明风尚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最终是服务产业,是文化产业。没有以游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就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更不易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必然在市场的引导下,在现实的教育下,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行为。
4、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环境的综合治理、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的要求,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解决目前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问题的最佳模式。
二、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成绩
1、政府给力氛围初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而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制定了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其中对乡村文化旅游作了专题规划,这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基础。其次,建立了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市旅游局”,设立了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明确了人员和职责,理顺了体制,为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三,专门设立了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在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中拿出部分来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发展,制定了旅游品牌创建的奖励政策。如对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每年投入扶持、奖励资金1000万元,对黄桥古城区建设、维修每年投入扶持、奖励资金600万元,而且已投入数年。这就为全市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这些努力,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氛围初现。
2、品牌打造初见成效。经过近几年的多方努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呈现出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响的良性发展态势。截止目前,我市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特色景观名镇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文化旅游点10家,其中四星级乡村文化旅游点2个,三星级乡村文化旅游点4家,还有业态丰富的生态园、农家乐、农庄、乡村休闲中心60余家。其中,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陵普丰生态园、森萱农庄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小南湖生态园、三泰农庄、桑木生态园、西桥生态园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黄桥祁家巷村获评“江苏最美乡村”,曲霞镇印达村获评“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凤灵集团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黄桥镇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发展黄桥旅游已写入江苏省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前,黄桥正在积极申报国家4
A级景区。
3、品牌效应日益凸现。以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杨根思纪念馆、江浙独立支部等基地为景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桥古城区为景点的古镇文化旅游,以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广陵普丰生态园为景点的绿色旅游,以洋思中学、黄桥中学等为基地的教育旅游,以新街现代农业生态园为景点的农业科枝旅游,以宝塔湾、庆云寺等为景点的宗教旅游等已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对外名片。2012年,全市乡村文化旅游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近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收入近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3000人,带动近2万农民增收,乡村文化旅游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农村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可见,乡村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支柱和重要的增长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如泰州的姜堰区、兴化市、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等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如在质量上全市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级5A级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意识不强。**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的地方,它西临长江、水网密布、交通便捷,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较为充裕,而现在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却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大多是农民或村干部,他们的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把品牌看作是影响自身长期发展的资源,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自身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加之**人传统的小富即安的意识较强,因而,在乡村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
2、文化内涵不深。**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银杏仙子的神话、季三嗒子的传说、岳家军的历史、新四军的足迹等等,历史上的文化名人、革命英雄也是不胜枚举。目前我市乡村文化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由于乡村文化旅游的经营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或村干部,受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大都缺乏文化内涵,产品定位不准,大多数文化旅游项目都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很难形成品牌。
3、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乡村文化旅游是近两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旅游产品,因而针对乡村文化旅游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开发人才、销售人才等在市场上都很缺乏。成立时间不长的市旅游局和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还未曾对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实际上许多乡村文化旅游点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职,从业人员由当地农民担任,专业素质普遍低下,因而乡村文化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制约了全市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
4、政府投入不足。资本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投资我市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工业资本、商业资本、村集体资金、个人资产等,政府投入很少。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同时,有效的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缓慢。据调查,我市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只有两项,一是每年拨付1000万元支持宣堡乡村文化旅游区发展,累计投入达4000万。二是每年拨付600万元支持黄桥古镇文化旅游区发展,累计投入达2400万元。显然,这与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要求相距甚远。
5、旅游交通不便。公共交通、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不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乡村文化旅游景点都在农村,虽然**市早已实现了村村通工程,自驾车可直达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但城乡公交基本没有直达乡村文化旅游景点的。如想乘城乡公交去旅游,公交车只能将人带到有关乡镇,下车后还要步行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乡镇的出租车很少)十分不便。如宣堡的古银杏森林公园、曲霞印达村、黄桥祁家巷村、虹桥的森萱农庄等就是如此。加之过去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盲目发展,因而我市乡村文化旅游景点虽不少,但地域上分布广而散,组织旅游线路的难度很大。这也制约了全市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
三、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思路和建议
(一)打好品牌战略牌
1、意识要强化。强烈的品牌意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决定了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品牌建设的力度和深度。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的主体固然是乡村文化旅游经营者,但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也是参与者,所以,不仅乡村文化旅游经营者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而且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从上到下尽快形成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浓烈氛围。
2、规划要先行。没有规划,很容易导致无序开发、重复建设、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还容易打击广大投资者和经营者对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如沿江湿地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尚未编制专项规划。而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只能由政府或主管部门来制定和监督执行。政府或主管部门在制定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时要根据景观类型和交通条件,有选择地重点开发和创造开发,避免相互模仿、重复开发;要协调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之间、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的衔接;要充分利用传统旅游景点知名度高的优势,提高乡村文化旅游知名度,带动乡村文化旅游朝品牌化方向发展。
3、品牌要定位。通过对市场消费趋势和竞争态势的调查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策略,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自已的品牌在市场上选准一个明确的、符合消费需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
(二)打好特色文化牌。
文化品位是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新生长点,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精髓,是创造差别性的核心元素。针对目前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普遍存在的文化内涵不深的现状,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急需创新思路,提高文化品位。从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的角度,我们认为**可重点打造以下几大板块,集体打包,推向市场,创建品牌:
1、黄桥板块。重点以黄桥古镇、古溪镇、祁巷小南湖为中心,挖掘古镇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祠堂文化、饮食文化等,引导游客吃黄桥烧饼和祁巷八大碗、品古镇风情、游览胡锦涛祖父开的茶叶店及何氏宗祠、缅怀黄桥战役牺牲烈士、参观东方禅寺等。
2、宣堡板块。重点以宣堡古银杏森林公园、根思陵园、新街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中心,挖掘银杏文化、红色文化、养老文化、饮食文化、农业文化等,引导游客凭吊根思烈士陵园、观古银杏树、打白果、呼吸清新空气、吃宣堡小馄饨与刘陈猪头肉、食各种白果佳肴、赏奇异花草、当一天农民等。
3、沿江板块。重点以庆云寺、虹桥森萱、滨江三泰为中心,挖掘以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以江鲜为主的饮食文化、以江上垂钓为主的娱乐休闲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等。引导游客参佛、钓鱼、吃河豚等江鲜、尝新市复烧饼、畅游长江、访陆文夫故居等。
4、沿靖板块。以曲霞的印达、广陵的普丰园、张桥镇的西桥村为中心,挖掘灯文化、节庆文化、佛教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等,引导游客吃曲霞蟹黄汤包及生态健康食品、观灯、赏珍稀植物、参佛、做一顿农家饭等。
(三)打好人力资源牌
乡村文化旅游要上规模、上档次,提高水平,最终形成品牌,关键要有高素质的经营性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包括这三支队伍:一是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经营者)队伍;二是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人员队伍;三是乡村文化旅游市场营销人员队伍。
1、培训从业人员。要通过教育、培训与引导等方式,对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经营者)进行接待礼仪、服务规范、卫生常识、安全知识、农业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另外,要加强环保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全方位提高从业人员(经营者)的素质。实行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障乡村文化旅游的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2、培养专门人才。乡村文化旅游的专门人才是指具有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市场信息分析、农家菜肴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素养的人才。要鼓励市内各类职校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专门人才培养工作,有条件的应开设相关专业,增加培训课程。大力发展乡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3、招引各方人才。对具备条件,有意涉足乡村文化旅游的农户和农民,尤其是对毕业的学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村“能人”以及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创业辅导和培训,鼓励他们进入乡村文化旅游行业,为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人才保障。另外,还要加大招商引智的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措施,用丰厚优越的待遇吸引外地人才,让外地的这方面的人才也为我所用。
(四)打好政府扶持牌
1、提升管理级别。结合省委省政府推进泰州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机遇,发挥**省直管县体制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综合改革。在发展我市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区的基础上,探索设立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实验区,借鉴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的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加强招商引资。提升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的级别,既让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品牌的打造,又让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享受到“一区四园”同样的各项优惠政策。
2、完善相关政策。今后我市应在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对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创建的扶持、奖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联合推进机制,成立由农业、工商、国土、税务、卫生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工作小组,明确要求各部门全力以赴配合支持,既要确保坚守政策底线,又要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要求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既要强化管理,又要确保审批最快,办理证照等各项费用最低;国土部门用活土地政策,优先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用地;税务部门做到各项税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还有在信贷方面,制定和出台一些可用农村房屋、土地、鱼塘、注册商标、林木、大型农具等抵押贷款的政策、办法来。
3、加大资金投入。从苏南和其它一些成功地方的做法中可以看出,政府对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扶持力度都很大,动辄都是数亿元、十数亿元,而且一扶持就是数年、十数年。如泰州市姜堰区的溱湖旅游景区,2003-2012年,全市旅游项目及配套累计投入财政及财政担保信贷资金12亿元以上,吸引社会投入35亿元左右,使姜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溱湖风景区创建为泰州首家、苏中第三家5A级景区,2012年底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再如在法国,凡是取得“法国居住所合格证”和“欢迎到农场来”标识资格证的农户,进行房屋维修时可获得由欧洲、法国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的50%补助。与他们相比较,我市对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4、加快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推进集散中心、信息咨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点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改善乡村文化旅游点交通、住宿等条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另外,加快完善乡村旅游指引标志体系,尽快建立通往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的公交专线,将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之间的公交连成线。如印达到普丰园、三泰到森萱等。
(五)打好宣传营销牌。
正如任何产品都要做广告、搞营销一样,乡村文化旅游也要搞好宣传营销,特别是乡村文化旅游形成品牌后,更应如此。姜堰溱潼和兴化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1、宣传力度再加大。加强与宣传部门和旅行社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旅行社在宣传、推广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上的积极作用,重点是搞好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帮助乡村文化旅游企业设计和提升服务产品形象。支持他们到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乃至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支持乡村文化旅游经营者参与省内外旅游展销会,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产品促销会、展示会、说明会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2、组织程度再提高。首先,在市旅游局下成立乡村文化旅游总公司。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开展招商引资,实施强+强联合战略,把乡村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其次,在各乡镇或相邻乡镇成立乡村文化旅游分公司。如黄桥分公司、广陵分公司、曲霞分公司、虹桥分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点)”、“公司+农户(旅游点)”等形式,整合分散的旅游点,设计出**的乡村文化旅游线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再次,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和协调服务,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总之,乡村文化旅游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创新工程,是一个造福子孙的长远工程。需要举全市之力、长期坚持才能成功。**人只要发扬**精神,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