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涪陵的冬天(精选)
涪陵的冬天
涪陵,很诗意的名字,哪里是我扎根生长的地方,她滋养了我。
春天,那里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夏天,那里艳阳高照,阳光折射在树叶儿上,绿得发亮。秋天,那里落叶飘飘,到处金碧辉煌,微风徐徐。冬天,千娇百媚,暖雾朦胧,芳草斜阳,冬天她总在不停地变化着。
涪陵的冬天,正如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样,是温晴的。当然也不全是,它也保留了一些雾都的品质。冬天的清晨,太阳还未出来之时,涪陵就像一位妙龄少女,害羞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雾笼罩在涪陵的每一个角落。早起的学生们踏上了新一天的求学之路。一出门,浓雾就蒙蔽了让们的双眼。雾使行人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遇见了鬼。连行车都得打上两个大大的照明灯。这或许,就是我一直认为涪陵是重庆女儿的原因。直到太阳露出笑脸,缕缕柔和的阳光抚摸着城市的脸庞,浓浓的薄雾才恋恋不舍地散去。冬日暖阳没有夏天的毒,她只是淡淡的射在城市里,射在树枝间,射在花丛里,也射在了人们心上,温暖了人们那被风吹冷的心。
涪陵的冬天是不下雪的,正如你所见的。冬天,别处白雪皑皑,雪花在空中跳舞。而涪陵,却是一丝白花儿也没有好似上天特意垂青与她,她不喜欢,上天就把那些礼物带走了。她总是身披彩衣,阳光射到她身上,总给人琢磨不透的感觉。长江、乌江围在她的身边澹澹地流着,与青翠的北山平应和着。冬天,冷的季节,涪陵却依旧长青。小草儿、绿叶儿,好像在不停地竞争着,非要评评谁才是最绿的。本来喜欢懒床的人,也因草儿、叶儿的绿而振作起了精神,提起了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涪陵的冬天,没有银装素裹,没有分外妖娆,有的只是那淡淡的可爱。
第二篇:涪陵十六中经验交流材料
教学精细化管理实现优质高效
重庆市涪陵第十六中学校 王永强
我校坚持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办学水平的优质高效。
一、学生自主性晨读。要求教师提前布置好的阅读内容,在学生自主管理检查督促下阅读。早上,教室里书声琅琅成为了涪陵十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认真落实《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结合学校实际,下午集中开展大体育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丰富多彩的大体育成了涪陵十六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我校实行教师自主申报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签到坐班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形成了“严明纪律,规范管理,潜心育人”这一十六中制胜法宝,让学生的学习生活随时有老师的管理和指导。
四、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体参与、互动合作、探索总结、拓展提高”的课堂教学理念,对每一堂课进行精雕细琢,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加强集体教研备课。实行先由主备人提供教案初稿,再由备课组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然后由各任课教师修改形成个性化的执行教案,最后上课检验、课后总结反思的四段式备课流程。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是情景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是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是互动合作设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四是反馈总结设计,通过
第三篇:重庆涪陵创业项目
重庆涪陵创业项目
其实创业之路如同比赛,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黄先生就是凭借自己的慧眼,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才有了今天的一番成绩。
黄先生一直对创业抱着很大的热情,太多创业的信息让他眼花缭乱无法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来创业。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他无意中听到人们对这个项目的赞赏,觉得可以多了解一下。经过在很多地方的了解,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如果没有把握住,那么机会就会被其他人抓住。不久之后,黄先生就在相关人员的帮助下着手准备自己开店的事宜。如今黄先生的生意蒸蒸日上,每天的收益颇丰,让他倍感自豪。
其实成功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不是说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背景,而是你是否有发现机会的眼光,可以说黄先生的成功正是他对机会的把握。相信,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逐渐发现机会,把握机会,成就自己的梦想。
第四篇:市政学涪陵文化
弘扬涪陵文化,增创区位优势
内容摘要:如果说,地区建设是一所城市的形象;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涪陵由于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是古代交通要道,历代土著文人和流寓贤士大夫汇聚于此,作文吟诗、著述讲学,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如司马迁、杜甫、苏轼、黄庭坚、程颐、陆游、范成大朱熹、王守仁、张问陶等著名文人雅士。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特点。其中,巴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是涪陵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四种文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挖掘,使每一种文化精髓都能够更好地传承、发扬。同时,并要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文化建设既是小康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是其基本途径。涪陵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在于无形的人文资源、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这些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布局中处于薄弱环节,甚至是相对盲点,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挖掘和整合涪陵文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并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创造价值,思想延伸未来!
一、涪陵区位优势研究及分析
重庆市涪陵区,地处重庆中部,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涪陵地区疆域虽小,其文化自古便具有鲜明特色,巴文化异彩纷呈,易理文化古韵悠长。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必须站在时代与历史的高度,紧密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到弘扬涪陵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挖掘和整合涪陵文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并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不仅为我们城市发展确定了路径,同时为我们能够参与并融入到城市地域文化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只要找到差异化,才能具有独特性。因此,弘扬涪陵特有的区域文化,是增创区位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个地区或行业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区位优势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及历史底蕴,涪陵人文景观旅游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从世界范围的宏观格局来看,目前,旅游正从观光游转向休闲游。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早期更多是对自然的猎奇,现在更多的则是满足身心愉悦的行游活动。在其行为过程中,对文化内涵和品位价值,行者巳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涪陵历史人文景
观时应立足于文化的高度,充分地挖掘、阐释、演绎涪陵的地域文化,将封存的历史、固化的风情,以现代高新科技为手段,以影视文化为载体,多元化的再现涪陵鲜活的历史景像与人为情怀。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课题要求的对策措施。
二、充分认识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是加速推进涪陵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文化也是生产力,涪陵具有厚重的历史及其积淀下来的历代文化、文明成果。因此我们在发展区域经济时要充分的开发、整合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实现经济要发展,文化要并行。
其次,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是实现涪陵文明传承,提升涪陵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文明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首要标志。涪陵文化承载了历代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涪陵文明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必须首先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同时,加强先进文化建设项目是小康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促进涪陵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最后,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是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县域优秀文化精神的迫切需要。先进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升华思想、醇化道德、陶冶情操,构建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们构建精神思想的乐园。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也随之提高,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推动涪陵文化的发展繁荣,不断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带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增强地区凝聚力,推动和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依托涪陵文化底蕴,加快发展涪陵特色旅游业
旅游业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农安旅游产业,必须紧紧依托我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特色发展之路。旅游业的总体目标也应定位在把涪陵打造成“重庆历史文化古城”上。根据我区的经济实力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涪陵历史遗址等文化遗存的实质性保护。
涪陵有多处文明遗址,如白鹤梁、李家祠堂、点易洞、望州关、三台寨等古迹。三台寨为宋朝所建,是四川著名古战场遗址;李家祠堂是四川省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遗址;白鹤
梁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起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电站”,是一块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点易洞因“程朱理学”鼻祖程颐曾在此地点注《易经》而得名,并于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涪陵北岩也因此成为程朱理学的重要传播地之一,是公认的涪陵文化发祥地和人文荟萃的场所。这些都是我区现存文化遗存中较有价值的,它见证了涪陵的历史沧桑。但由于近年来保护不力以及人们不够重视,许多遗迹正处在渐渐消失之中,其中我区的革命遗址损坏严重,有的甚至破烂不堪,更有甚者已销声匿迹。如果这些遗址真正消失了,将是我区历史文化财富的最大损失。鉴于目前一些遗址仅是普通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建议提高文物保护格次,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申报这些遗址为省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升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等级和管理等级。同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对遗址的保护,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财富,也为旅游提供景观景点。
2、加快县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性项目开发。
为了把涪陵市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对损坏严重的古迹进行重建修葺;其次,对于知名度低的景点也应加强管理,同时做好宣传工作。以丰富内涵,强化品牌为核心,打造具有涪陵特色文化景观。我区的旅游发展整体水准还有待于提升,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很多景点除了卖门票,服务质量不高,与景区品质脱节,影响了承德的整体旅游品牌;二是综合开发不配套,旅游购物环境、市政建设、娱乐设施发展滞后,游客在欣赏完一处景点之后,便无处可去;三是部分景点片面追求短期高回报,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忽视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规律。面对这些问题,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时必须有大局意识,整体观念。因此,要以景点为中心向景区周围辐射式的建设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从市场的角度上说就是增加游客在我们区域的停留时间,落实好食,住,行,游,娱,购。对此不仅要开发了不同功能的汽车旅馆、旅游客栈,同时在星级宾馆,会员公寓以及运动中心,休闲中心,特色购物广场中充分地注重设计好每一个细节,使项目满足市场需求,赢得社会效益,产生经济价值。
3、强化措施,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成立全区旅游、文化产业协调领导小组。政府积极部署管理工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各有关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并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规定。
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搞好常规宣传的同时,组织力量编写一本介绍涪陵旅游景点、风物传说的书籍和图画集;拍摄一部集中反映涪陵特色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宣传形式等,从文化的角度,增强宣传的亲和力和可信度。
三是实行区域联合开发。涪陵的旅游业发展应积极向武隆县学习,武隆不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且是重庆各区县对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最为成功的范例,率先提出了“芙蓉仙女梦欢武隆”的旅游形象宣传语和旅游标识,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广告宣传、营销展示、市场推广活动,令人由衷佩服!因此,我区在开发景区应与积极同武隆旅游经济开发区合作。并依托重庆,加强与城区的交流与互动,在城区等周边地区做好宣传。
四是加强旅游产业内部管理。要完善旅游机构,编制人员,确定职能,加强旅行社和旅游队伍的建设项目;在重点乡镇设立兼职旅游助理,增加旅游职能,协调各有关部门对旅游工作齐抓共管。在景区景点建设管理上,实行两权分离、政府监管、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增加民营资本等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步伐。
第五篇:涪陵白鹤梁导游词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涪陵白鹤梁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1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我是你们的景区导游,小李,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给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旅程。
在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古巴国的故都——涪陵,在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道长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居梁上,展翅嬉戏、引颈高歌,白鹤梁由此得名。
在这其貌不扬的地面建筑之下,正掩藏着白鹤梁一段惊世骇俗、耐人寻味的前世今生。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寻这白鹤梁的前尘风华。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楼序厅,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白鹤梁最大的一尾石鱼,它雕刻于清代,长3。1米,重达3。5吨。白鹤梁上共有石鱼18尾,而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始刻于唐广德元年的“线雕双鲤”,请大家跟着我上二楼,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两尾石鱼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了,前面的一条是雌鱼,身长1。08米,口衔莲花;后面的一条是雄鱼,身长1。07米,口衔蓂草,它们身上的鳞甲各有36片,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六六大顺嘛,六是非常吉利的数字。
民间有句谚语,说的是“燕子低飞蛇盘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可谓是五花八门,而我们白鹤梁更是为人类的天气预报谱写了一段传奇历史。1963年,考古专家来到白鹤梁上进行考察,惊奇的发现,两尾石鱼眼睛的高程,与涪陵当地水文站的零点水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1865年英国人在武汉江汉关水文站所设立的第一根水尺,要早1100年。这意味着,早在12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对当地的长江水位有了一个非常准确的记录。大家请跟着小李走,后面的朋友请跟上。
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位置是水下博物馆内的交通廊道。请大家注意看了,从这些廊道上的参观窗口便可看到真正的白鹤梁题刻。白鹤梁题刻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荟萃了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名体书法于一梁,大放异彩,千古流芳,因此白鹤梁又被誉为“水下碑林”。这里的题刻、图像断断续续记录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于研究长江中上游的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都有着重大的史料价值。
都说四川有都江堰,咱们重庆有白鹤梁,虽然两者的功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我们的老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造福了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好了,朋友们,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就由大家自由参观,如果大家觉得透过这参观窗口还不足以满足你们对白鹤梁的好奇的话,也可以通过前面的水下摄像头处,通过移动操作,全方位多角度体验白鹤梁的魅力。现在是两点五十分,三点五十在此处集中,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祝各位玩的愉快。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2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游览参观。我是你们本次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黄。非常高兴有机会可以为大家服务。愿迷人白鹤梁和我服务可以为大家带来一段轻松预约旅程。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白鹤梁概况。涪陵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之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是浩瀚江水中岩砂质天然石梁。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共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双,主要分布在长为220米中段石梁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题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不过,因为三峡高位蓄水,为防止白鹤梁从此以后淹没水中,所以在2003年2月开始修建水下博物馆用来保护题刻,水下博物馆于2007年年底竣工。
白鹤梁,故称巴子梁。关于其名称来历,一说是因为白鹤群聚集在梁上而得名,还有一说是相传唐代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来得道,乘鹤西去,故名白鹤梁。梁上石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在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鱼作为枯水水标。每当江水退、石鱼见,就意味着一个少雨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即将来临,因此又有“石鱼出,兆丰年”之说。
白鹤梁共记载了自唐朝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枯水资料。石刻鱼中最著名为唐代所见鱼和清代重镐双鱼,并作为原始枯水水标,经现代勘测:“唐代所见鱼腹高相当于涪陵水文站历年最低水位平均值;清代双鲤鱼眼高大体上等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水位零点”。经1200多年历代沿用,古代先民通过长期对枯水周期认识、观察并掌握枯水变化规律结果,而石鱼水标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为一个极枯水位级。不少细心人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姓名、籍贯和石鱼露出江面到枯水线距离用尺量测出来,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珍贵水文记录。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至今保存完好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还有着重要艺术价值。梁上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楷、草皆备,颜、柳、苏、黄俱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题刻,题刻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题名最为珍贵,除此之外还有朱昂、吴革、晁公武、刘忠顺、庞恭孙、刘师文、王士祯等700余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题记,汇集文学、书法、绘画、题刻艺术为一体,可谓历代名家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誉。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举世闻名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沉没在水下,为了保护这一人类珍贵文化遗址,采用了极富创造性“无压力容器”保护方案,在原址上修建了“水下博物馆”,对白鹤梁题刻实施有效保护。2009年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白鹤梁博物馆由水下保护体、参观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陈列馆三大部门组成。人们可从地面陈列馆通过坡形交通廊道扶梯下到水平交通廊道,然后进入参观廊道,透过专用窗口观赏题刻,也可以通过水下摄像系统实时将影像传播到地面陈列馆演示厅进行全方位观赏。这一极具创新设想已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水下博物馆。
好了,白鹤梁基本情况我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白鹤梁独特魅力吧。请大家注意安全跟我走。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3各位团友:
大家好!
我是来自重庆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这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别看李师傅年纪轻轻,驾驶技术可是一流的哟,所以我们大可放心乘坐。在这里,我代表旅行社对各位团友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在我们两的真诚服务和各位贵宾的支持下,在重庆的享受得到一个圆满的快乐的旅程。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绕梁留胜景,石鱼出水兆丰年。
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世所重视。它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
之后我们去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游客朋友们可下到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保护体内还安装了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白鹤梁水下保护体将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游客朋友们可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同时,少数专业人士,还可通过潜水的方式参观白鹤梁。
好了,现在我们前面马上就要到景区了,请大家做好下车准备,去感受这神奇的景观吧。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4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江中心的一块天然石梁上,关于白鹤梁这个名字的由来,一说是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一说是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而去。不管怎样,白鹤梁这个名字是很有诗意的。
白鹤梁是在造山运动时天然形成的`,像一只俯卧在江中的巨鳄,其身长约1600m,宽约1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背脊高约为138米,在三峡大坝蓄水前,比当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随着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夏隐冬现。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广德元年,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断,共形成了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载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被称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在白鹤梁石鱼文化中,还有着“石鱼出水兆丰年”的民间传说。我们的祖先认为石鱼出水的来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农民辛勤劳作,就可以换来一个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们,可能有一个好的政绩,他们把出水的石鱼称作“祥鱼”。不仅如此,自唐代就开始,每当石鱼出水时,历代文人雅士,包括黄庭坚、柳公权、苏轼、朱熹等都会乘船来到白鹤梁,吟诗作赋并将诗文题刻于岩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万多字真迹,篆、隶、行、草皆备,所以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20xx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长江两岸山体上“135”、“175”水位线标志随处可见,“时间紧迫”这是当时参与三峡文物抢救的专家们的`共识,他们用“抢救文物”四个字来表达他们的迫切心情。配合三峡工程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三峡工程建设的形象,是衡量三峡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标志。白鹤梁就属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曾经夏隐冬现的白鹤梁石刻将长眠于水下40米深处,为了供世人观赏,国家创造性地修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该项文物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于20xx年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开馆。
透过水下博物馆的玻璃舷窗,大家可以直接欣赏白鹤梁题刻,更有解说员通过各种有趣的历史故事,将白鹤梁1200年的历史展现给大家。如果你觉得凭肉眼观察仍不过瘾,水下博物馆内还设有遥控装置,通过这些装置,你可以将白鹤梁拉至眼前看个够。所有的参观将在40米以下的水位进行,滚滚长江将从这个水下博物馆的穹顶上流过,非常特别的体验哦。当然,可能有的游客朋友们在担心水下的安全问题,请放心,水下博物馆在设计时,已经将船只的冲撞抵压考虑了进去,同时,水下博物馆是个无压容器,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不适。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的参观时间是一个小时,一小时后在这里集合,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防遗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