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深圳要有不一样的精彩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深圳要有不一样的精彩 ——专访深圳市城管局园林与林业处相关负责人 文/本刊记者 方蔓莉
创建源于生态园林城市“深圳宣言”
1992年,国家住建部为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开始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圳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本着先绿起来的原则,对城市环境实施大绿化战略。1994年,深圳如愿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第二批“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这是深圳城市园林绿化第一个国家级荣誉,此时,全国仅有4个城市获此荣誉。
2004年9月23日,在由国家住建部、深圳市政府共同举办的“生态园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深圳市领导与40多个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领导一起签署发表了《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深圳宣言》。自此,深圳开始了全面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探索之路,深圳城市园林绿化也由“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升。
2005年,深圳积极响应国家住建部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全市动员,积极创建,并根据深圳的具体特点制定了创建试点方案,最后深圳顺利通过审查。2006年,深圳获得了国家住建部授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的荣誉,成为全国唯一示范市。
2011年7月30日,深圳完成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8大类、74项指标的收集、整理、复核和汇编工作。同时,撰写了创建工作技术总结报告,整理了近年来深圳园林绿化的科技成果,研究报告及各类指标的支撑材料,并在8月3日正式将所有材料报送国家住建部。2011年10月19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检查组抵达深圳,对深圳展开为期4天的检查,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深圳的城市园林绿化、绿地管控、生态建设、市政设施、住房保障和低碳节能建设等工作进行全面了解,最后通过综合测评方式,决定深圳是否有资格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称号。
检查组刚走,本刊记者便采访了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园林与林业处(以下简称“园林处”)的相关负责人,副主任科员梁治宇颇有感慨地说:“园林绿化工作对我们来讲是重要的一种职责所在,不仅办赛事、办城市,要搞市容环境提升,事实上我们年年都要做、年年都要搞,有些绿化提升即使我们这一次来不及做了,明年、后年我们还是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以“示范市”为新起点推动生态园林建设
循环经济:
作为广东省唯一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近几年来,深圳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方面作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园林处:
多年来,深圳始终坚持用生态学、系统学的原理来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紧紧围绕建设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高品位文化和生态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
保护“全球500佳”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自2006年成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城市以来,深圳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积极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使深圳的环境、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协调发展。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为了保障创建的深度和广度,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以此来保障和促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2006年深圳出台了《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以此作为指导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中指导生态保护和建设内容的重要依据;200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生态市的建设;2008年印发了《深圳生态文明行动纲领(2008-2010)》及其9个行动方案和80个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项目,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具体内容、实施保障三方面内容;同时印发了《深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从战略层面到具体实施层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和工作制度体系,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权威性和连续性,提升了创建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在制度保障方面,深圳在2006年获得“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称号后,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制订、实施了创建方案,出台了《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园林和林业统一归口管理的大部制改革,推进园林绿化管养市场化等,确保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在加快城市绿色发展方面,深圳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完善了绿地系统规划,严格控制生态线管控,将全市陆地总面积50%划为基本生态控制线,今年又将全市1214.9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地划定为城市绿线范围,并提出具体实施和管理要求。
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方面,深圳利用办大运契机,全面实施“增绿工程”,截至去年底,深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04%,绿地率为39.15%,人均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为81.2%,全市建成各类公园824个,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达20462.99公顷,生态保护区总面积达348.03平方公里。
此外,深圳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市路网体系总里程达6041公里,城市公交线路758条,总长178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全面建成运营。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和在建污水处理厂27座,污水处理率达95.01%,再生水利用率为41.0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4.6%。去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7分贝。目前,深圳绿色建筑总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建成区道路广场透水面积的比重达51.6%。
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
循环经济:
生态环境建设对深圳很重要。你认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对深圳而言,具有哪些特殊意义?
梁治宇:经过1992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国家住建部根据全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新的国家标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并发文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建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从整个评价体系来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意义最大、门槛最高、指标最严格、考核检查最严密(全程遥感测试复核)的全国性综合评审,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方面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
经过全国性的创建试点,2010年住建部正式在全国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并规
定双数年为申报年,单数年为评审年。目前,于2010年首批申报的城市全国有深圳、苏州、扬州、张家港、昆山、常熟、唐山、桂林、寿光、安宁共10个城市。
通过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再次提升深圳的城市形象;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生态保护建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深圳的转型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建设绿色低碳、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实现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深圳成果备受肯定
循环经济:正如你所说,从整个评价体系来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意义最大、门槛最高、指标最严格、考核检查最严密(全程遥感测试复核)的全国性综合评审。那么,目前深圳的各项创建指标是否都已达标?是否还存在着哪些不足或者说尚需努力的地方?
梁治宇:国家住建部下达的创建指标共8类,74项。8类包括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经过认真的自我评定,深圳这8项主要评价指标(建成区范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其中在7项考核指标否决项中,林荫路推广率(≥85%)、城市污水处理率(≥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5.00平方米/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建成区绿地率(≥35%)等6项已完成达标,仅剩下唯一一个否决项即绿线划定工作正抓紧完善中。其他另外67项考核指标中,除了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节能建筑比例、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5项非否决项不达标外,其它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循环经济:10月19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检查组抵达深圳,对深圳进行为期4天的检查考核。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检查组考核的相关情况?
梁治宇:应该说,考核结果是较为喜人的。检查组的专家们对深圳的各个方面,如数据、表格、实地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最后所有专家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深圳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机构健全、制度全面、规划领先、资金保证、管理到位、住房保障有力、基础设施完备,历经全运会、大运会的洗礼城市面貌又有质的提升。各类城市绿地完备,分布均匀、绿量充沛、植物品种繁多、层次丰富、突出生态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检查组的专家们尤为肯定了深南大道的景观和生态效果,感觉到国内目前为止无人企及;道路和园林建设中领先引入模拟生态型植物配置,开创国内先河;宝安大道中中央绿带的混交复合型植配置更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当然,专家们也提出了深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生态园林建设没有与科研、科普结合、郊野公园的标识系统和公共配套设施较为薄弱等。针对专家们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跟进解决。
绿道建设之深圳特色
循环经济:绿道是近年广东省环境改造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深圳在推进绿道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重点措施?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呢?
梁治宇:深圳在绿道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4点做法: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圳认真学习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绿道网建设的精神和要求,加深对绿道内涵的认识,切实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标准、保障建设质量,确保绿道建设完成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衔接有序、连通便捷的深圳绿道网体系。二是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深圳市委市政府将绿道网建设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王荣书记要求“列入城市环境提升计划及近期绿化工作范畴”,“强力推进绿道建设,完成省任务”。市政府成立了由许勤市长任组长,吕锐锋和张文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的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绿道网建设的决策和协调。为确保绿道工程顺利推进,深圳还明确了区域绿道建设全部由市政府投资,并建立责任制、督查制、问责制,由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对绿道网建设进行督察督办,将绿道网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范畴,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特事特办,简政提速。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财政资金计划等阶段,为绿道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优化立项、规划、报建等相关程序,加快推进绿道的建设。四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串联、整合全市1000多个“兴趣点”(自然保护区、公园、水库、旅游景区、滨海区、历史文化资源等),赋予绿道旅游观光、体育休闲、生态文化、历史人文等丰富内涵。施工工艺广泛采用环保材料,体现生态原则,使低碳、循环理念与绿道性质高度吻合。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深圳绿道形成了自己的3个主要特色:一是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在规划环节上,我们充分利用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框架,来规划区域绿道的主导路径,使接近80%的绿道(约长268公里)构筑成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郊野型绿道和生态型绿道,既贯彻了生态优先的绿道建设基本原则,又促进了生态线内资源与城市生活的互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了生态线的综合效益;这一独特的规划思路,彰显了深圳市区域绿道最鲜明的特色。二是因地制宜,登山揽海。山海风光,是深圳独特的地理资源。因此,在绿道设计和选线环节上,充分依托现有的优势资源,构造登山揽海的绿色长廊,是深圳区域绿道又一重要特色,尽显深圳区域绿道的山海特色,做足山海文章。与惠州交界的坝光段、官湖经咸头岭到迭福山段、新大经杨梅坑到鹿嘴山庄段等将是南中国海滨最为秀丽的生态型山海景观绿道。三是低碳环保,绿色为本。区域绿道,既是生态工程,也是环保工程。因此,在施工建设环节上,优先使用生态环保材料,建设可移动、可拆卸、非永久性设施。绿道网中的服务设施均采用移动式旧集装箱改造组合建成,这样做既减少了土建工程,节约了建造成本,又做到了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还可以根据绿道的运营情况灵活调整服务节点的位置,方便易行,一举多得。此外,在绿道建设过程中,还大量使用了太阳能风能互补电灯、废旧汽车轮胎、枕木、环保透水砖等材料,这些独特的建设思路,充分体现了深圳区域绿道低碳、环保、节能的特色。
倾力打造公园之城
循环经济:2011年8月5日下午,随着深圳湾公园等140个新建公园、220个提升改造公园,以及30个特色文化街一齐开门迎客,深圳目前已有824个公园,成为全国公园数量最多的城市,“公园之城”初具规模。在新一轮绿化提升过程中,深圳主抓了哪几方面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最终的落实效果?
梁治宇:全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统筹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充分结合现有山体、地域、道路、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在具体实施中引入生态园林与林业理念,将绿地绿廊与绿色观光、体育休闲、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优化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因地制宜打造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绿化景观,展现不同的目标和主题,体现多样性和连续性。具体实施了绿化提升五大行动:
一是推进道路公共绿地绿化提升行动。按照《深圳市迎大运绿化提升工作方案》要求,重点做好“面”上的工作,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在全面梳理道路公共绿地的基础上,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从中心城区到农城化社区,从主次干道到小街小巷,从山体到河流,从地面到
空间,凡是黄土裸露,或绿量不足的地方都要进行绿化或补植增绿。在保证全市绿量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做好“点”上的工作,突出重点,营造精品,着重打造一批城市景观亮点。二是推进全民绿化行动。发动全社会参与在公用绿地种树种花种草活动,发动辖区单位开展在红线范围内多种树种花种草活动,发动居民绿化美化家庭庭院、窗台、阳台,开展“绿化美化阳台,提升生活品质”活动。三是推进迎大运花卉布置行动。围绕“精彩深圳、花海迎宾、激情大运”主题,结合深圳城市结构特点,营造中心花港、建鲜花廊道、以花带、花坛、立体花坛、容器摆花、悬挂等形式开展灌木花卉种植和草花布置工作,在全市营造热烈祥和的气氛。四是推进公园建设和园容园貌提升行动。继续打造“公园之城”;围绕“管理有序、功能完善、景观优美、文化深厚、服务优质”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管理景观水平、服务质量和主题特色,打造最美丽的公园、一园一特色的公园和五星级公园;继续办好第六届公园文化节;推动各区(新区)加快市政、社区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特别是要落实社区公园的养护经费和责任主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五是推进绿道网建设行动。全面完善提高区域绿道网,大力开展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建设,全面开展区域绿道的运营管理。实现绿道网建设与管理的无缝衔接,确保绿道有效服务、长效运营和可持续利用。使绿道成为打造最美丽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的有效载体,成为展示深圳形象的靓丽名片。
深圳要有不一样的精彩
循环经济:如果深圳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获批,接下来深圳将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使这一殊荣更加当之无愧?
梁治宇:无论深圳能否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荣誉,深圳都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深圳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工作,下一步深圳将从三大抓手、三个迎检契机、三个重点建设区域、三大保障,继续推进深圳的生态园林城市工作。
三大抓手:第一个抓手,国家建设部和深圳市政府签定了一个建设低碳城市的协议。将深圳作为国家首个试点城市。低碳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间,有很多内容是一致的。因此,深圳将以此为抓手,借低碳城市的建设来提升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水平。第二个抓手,广东省政府在不久前召开了全省的生态风景建设工作会议,也给深圳分配了指标和任务。这个全省统一部署的工作,对深圳促进生态园林城市水平、质量的提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第三个抓手,即深圳市政府部署的“后大运”的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的提升。现在全市正在开展 “弘扬大运精神,提升城市质量”的专项活动。这个专项活动也是我们下一步进一步提升生态园林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三个迎检”契机:第一个契机是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三轮复查。第二个契机是明年7月份,深圳将要接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第三轮检查。环保模范城市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考核指标也是相一致的。第三个契机是今年底,广东省政府将会对珠三角的9个城市(包括深圳)绿道网的建设进行检查。绿道网,深圳的任务是300公里的省绿道,800公里的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总之,这三个检查都是不脱节的。当然,检查只是手段,但是迎检是一个契机,我们要利用这三次检查的契机,来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工作。
三个重点建设区域:第一个重点区域是光明新区。第二个重点区域就是坪山生态城。还有一个重点区域就是国家去年批准的“前海”。这三个区,将会是深圳今后几年重点要建设的、重点要打造的地区。
三大保障措施:第一,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现在深圳总结大运会的经验和迎办大运会的有效的运行机制,准备拟定城市管理特别是园林绿化、环卫保洁、路灯管理、市政设施管理方面的新的体制。第二,要加大投资。第三,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行运作。
总之,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深圳要做出特色来,要不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要继续推进“公园之城”的建设、要持续地推进治污保洁,要有不一样的精彩。
第二篇:探析资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探析资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摘要】城市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以及生态规划和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出发,简述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特点、功能建设及其重要意义,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建设,城市新形象,四川资阳
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四川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古迹较为丰富。为增强资阳市经济综合实力,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势必要求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以此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要求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用来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和特点
1、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也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事业。同时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人居环境,营造优美、清洁和现代化的生存空间,必须大力发展和建造城市园林绿地,以此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是将生态学的一系列原理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构成一个乔、灌、草及藤本植物因地制宜的配置在一起的空间环境,使之种群协调、层次明显、季相色彩相适宜,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且能极大地调节、改善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
2、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
生态园林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不仅具有园林的观赏、美化环境等特点,还具有诸多的生态学特点,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公共性与共享性、协调性和变化性、无界性与一体性以及综合性和完备性,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融合在整个生态系统中。
在功能作用上,生态园林城市不仅能调节小气候、维持碳氧平衡、衰减噪声,美化市容,提供游憩的空间;而且还能增加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生态的城市,体现着生态城市的特点,需要具备生态城市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一个人工制造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现代的生态园林城市不仅体现了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为基础,融汇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地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倡导以生态学上生物多样性原理为依据构建城市生物群落,使城市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它的宗旨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追求和谐,谋求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自然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和应坚持的原则
一个生态城市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在这样一个城市里,任何产业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能得到最合理、相对最高效率的利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民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它的建设应该是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体现出文化休憩、景观形象的功能以及自然属情、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内涵等。
要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要利用生态理论规划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以生物多样性为理论基础,树立师法自然与生态化相结合和“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各类植物间平面距离、立体结构(乔木、灌木、花草)与轮廓的变化、构筑城乡融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合理布局城市园林绿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生物多样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艺术性、美学等原则,是把城市园林向更高层次提升的比不可少的。
三、关于资阳城市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1、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园林设计都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城市园林绿化是建设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是一种生产力,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公园绿地就像一颗颗明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实用性,也最能反映城市绿化的功能性。近年来资阳市城市绿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个目标,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突出抓好九曲河两岸城市综合整治工程,发挥九曲河在资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独特优势,时隔两年,如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生态优势突显,所以我们要继续完善提高,抓好植物的调整、更新和补植,增强丰富的植物群落,进行绿地保护,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老城区的三贤公园、世纪广场的重新规划建设以及沱东新区字库山公园的景观建设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存环境,它们的景观形象已经得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称赞。
2、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园林绿化成果
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我国园林发展的总趋势,它要求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环境保护学、行为科学、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大环境绿地规划,逐步实现园林建设在城市中到城市融于园林中的过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创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我们要逐步提高城市生态功能性抓公共绿地建设,建设人文景观,弘扬历史文化。世纪广场、三贤公园、字库山公园、九曲河沿河生态建设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将园林绿化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让市民在休闲之余,体会能源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一是加强宣传;二是开展各种活动来保护绿化成果;三是制订一些保护城市绿化和环境的条例和规章,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绿地的社会氛围,营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环境;四是加强绿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园林绿化法律法规。
3、目前建设生态园林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在生态园林建设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新兴的资阳市城市园林的建设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2)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公共绿地建设滞后;(3)植物种类单调,缺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4)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5)没有完善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保障确保机构进行行之有效的配合。这些缺点,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特点,也弱化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对于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也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事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健全有关法规、行政规章制度、强化环境管理,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将生态园林与城市发展融入每个市民的生活。在规划过程中要着重从绿地的立体结构和平面格局等角度考虑园林绿地景观的生态效应,从而发挥其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园林,1998,(2):14-16 [2] 陈烨。谈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72 [3] 徐志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式城市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6774-6775 [4]王永义、杨晓明。论生态园林城市。天中学刊,2006,21(2):65-67 [5]王雅娟。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防护林科技,2003,54(1):50-51 [6]黄志龙、许潜。湖南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南林业科技,2006,33(4):36-38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是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以及生态规划和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第三篇:国内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比研究
国内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比分析研究
一、衡量一个城市或城市区域的生态、绿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标志主要有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其中,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在国内和国际已有一定标准并定期进行评选,绿色生态城市目前虽无一定的标准和评选活动,但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追求的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1.园林城市
在我国,园林城市评选活动是1992年由建设部组织的,当时仅制订了十大标准,到2000年5月,国家建设部正式颁发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侨城园林景观公司 侨城园林景观公司www.xiexiebang.com侨城建设公司www.xiexiebang.com 景观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
第四篇:国内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比研究
国内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比分析研究
一、衡量一个城市或城市区域的生态、绿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标志主要有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其中,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在国内和国际已有一定标准并定期进行评选,绿色生态城市目前虽无一定的标准和评选活动,但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追求的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1.园林城市
在我国,园林城市评选活动是1992年由建设部组织的,当时仅制订了十大标准,到2000年
5月,国家建设部正式颁发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侨城园林景观公司.cn侨城建设公司 景观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
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对过去的十大标准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国家园林城市的评选标准包括:组织管理10分、规划设计10分、景观保护8分、绿化建设30分、园林建设12分、生态建设15分、市政建设15分、特别条款等八项,其中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三项是基本指标。
2.国际花园城市
竞争国际“花园城市”是一项被国际社会誉为“绿色奥斯卡”的评选活动。1996年,由英国、美国、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环保做得较好的国家共同发起,每年一次,按人口多少分为A类1万人以下,B类1万至5万,C类5万至30万,D类30万至100万,E类100万以上五个等级。评选标准包括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保措施、公众参与、未来规划五个方面。评选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园林绿化,而是对一座城市社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的综合评判,不仅包括城市功能硬件设施建设,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软件方面的内容。
3.绿色生态城市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又有人陆续提出了“绿色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但尚未形成公认或官方组织承认的统一标准。与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不同的是,绿色生态城市更注重人口、经济、环境、社会服务相协调。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学者认为,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城市需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
二、国内外城市在建设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具体表现在规划先行、组织保证、资金落实和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我国应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高起点地实施创建工作。
1、大多数城市都利用先进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规划。发达国家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是绿化和景观,如国际花园城市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花园城市”的理念,在其城市规划方案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确保在城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仍能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并且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又如在德国,所有的城市形态规划都必须遵从一定的绿化标准。
2、设立强有力的政府组织领导机构,保证规划的实施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如加拿大和美国,都有专门的国家和地方园林局,有些城市还专门设有树木管理局。又如入选第五批国家园林城市的青岛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实行园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入选第六批国家园林城市的肇庆市也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创建机构,把创建工作
作为政府工作的考核目标。另外,许多地方还对绿化建设奖惩较为严格,如新加坡对随意砍伐者进行罚款或处以监刑。
3、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在创建过程中,无一例外地落实了巨额资金的投入。例如城市建设区面积只有30.07平方公里的惠州市,自1998年以来就已投入资金15.8亿元。又如在1999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秦皇岛市,从1996年至1998年的三年中就投入了4.2亿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4、城市园林建设和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投入都很大,需要社会各界及园林景观公司的广泛参与,而不仅仅是政府几个部门的事情。如在加拿大、悉尼等许多西方国家的城市,特别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鼓励私人种树或修建私人花园。又如烟台市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人为本、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绿化建设思路,青岛市开展了“人人动手、绿化家园”活动。
三、以上海为例,按照上海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态势,上海建设园林城市应考虑分步走:第一步,在未来5年内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第二步,在未来5—10年内建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第三步,在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城市”。
由于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人口密度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国内外许多城市。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上海建设园林城市必须有自身特色,要形成与现代化都市相符合的绿色系统,中心城区以大型公共绿地为重点,城郊结合部以环城绿化带为重点,郊区以人造森林为重点,同时考虑城市绿地的均匀分布、绿地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水、气环境、卫生环境的提高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整体推进绿化建设。
1、强化绿化规划。包括确定区、镇各级的绿化指标、编制拆房迁厂建绿规划、规划绿化骨干项目等。要综合考虑社会链、生态链、经济链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规划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并要采取各种措施严格保证规划的执行。
2、根据“谁投资、谁收益”原则,明确投资主体,实行分类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林,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经济林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景观林要结合商业开发,鼓励企业投资,政府予以适当支持。
3、加大绿化投入,进行政策扶持。一是增加各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加快公益型绿化的建设;二是建立贷款贴息制度,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投资建设林业和绿地;三是制定投资绿化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包括财税政策、用地政策、水电政策、低密度设施建设政策、旅游休闲政策等等。
4、按照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探索绿化建设新模式和投融资体制。利用绿化效应带来土地级差地租大幅度上升的规律,探索“以房养绿”、“以绿养绿”等多种促进城市绿化的手段和机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
5、巩固现有绿化成果。一是对部分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在适当时候从“园林型”转为“生态型”,降低养护成本,增强其自然存活力;二是借鉴杭州和广州经验,对已建成的临时绿地改为永久性绿地;三是加强现有绿地的看护和保养,充分发挥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作用。
6、以“依法行政”、“依法治绿”为中心,健全立法与监督、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要重点解决区县一级绿化部门中缺乏明确的法制工作机构、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文章来源地址:
第五篇: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I页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与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与发展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本文针对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领域存在的规划设计问题、生态建设问题、庭院及居住小区绿化滞后问题、后续管理不到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问题,对策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II页
目录
1绪论„„„„„„„„„„„„„„„„„„„„„„„„„„„„„„„„„„„„1 2在我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必要性„„„„„„„„„„„„„„„„„„„„„„„2 3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2 3.1规划设计问题………………………………………………………………………………..2
3.1.1理念落后……………………………………………………………………………..2 3.1.2盲目追求档次………………………………………………………………………….2 3.1.3缺乏特色……………………………………………………………………………….2 3.1.4设计单调……………………………………………………………………………….3 3.1.5重形式而轻内容……………………………………………………………………….3 3.2生态建设问题……………………………………………………………………………….3 3.2.1生态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3 3.2.2注重草坪而轻视乔木种植…………………………………………………………….3 3.2.3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生物多样性缺乏…………………………………………….4 3.2.4园林建设同环境不协调……………………………………………………………….4 3.3庭院、居住小区绿化滞后………………………………………………………………….4 3.4后续管理问题……………………………………………………………………………….4 4针对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4.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4 4.2解决旧城区与城市中心区中公共绿地少的问题………………………………………….5 4.3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构筑生态平衡的城市体系………………………………………………………………………………………5
4.3.1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5 4.3.2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5 4.3.3要保持“物种多样性”„„„„„„„„„„„„„„„„„„„„„„„„6 4.3.4要遵从“互惠共生”规律„„„„„„„„„„„„„„„„„„„„„„„6 4.4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6 4.4.1节约土地„„„„„„„„„„„„„„„„„„„„„„„„„„„„„„6 4.4.2节水绿化„„„„„„„„„„„„„„„„„„„„„„„„„„„„„„6 4.5解决居民区绿化问题„„„„„„„„„„„„„„„„„„„„„„„„„„„7 4.6地方文化特色„„„„„„„„„„„„„„„„„„„„„„„„„„„„„„7 4.7构建一体化生态园林管理机制„„„„„„„„„„„„„„„„„„„„„„„7 4.7.1实现管理机构的一体化„„„„„„„„„„„„„„„„„„„„„„„„7 4.7.2规范绿化养护市场„„„„„„„„„„„„„„„„„„„„„„„„„„7 4.7.3实施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8 4.7.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8 4.7.5提高生态园林科技水平................................................................................8 5结语„„„„„„„„„„„„„„„„„„„„„„„„„„„„„„„„„„„„9 参考文献„„„„„„„„„„„„„„„„„„„„„„„„„„„„„„„„„„10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1页
1绪论
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与发展模式。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是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施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并保证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2页
2在我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必要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与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例如: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气温的变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物种的绝灭、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以及由此引发的自然灾害与疾病的流行等等,都成为了阻拦城市健康向前发展的一个“重症”难题。而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同样也面临着以上诸多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3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大多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规划设计问题
3.1.1理念落后
任何城市只有良好的城市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之后方可在总体规划内精心设计出园林及其他城市建设工作,但现实中因大多城市属“改造发展型”模式,该种模式严重影响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也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的很大困难,同时受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园林景观单调、呆板,无观赏价值的结局,尤其是缺乏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导致缺少文化底蕴,最终形成“江南化”、“欧美式”等设计理念流行的结局。3.1.2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本身是设计师追求的设计理念,但现阶段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方面的豪华讲究,甚至有些园林设计开始时决策者就定了高调,追逐大项目、大气派、大声势、高标准、高速度,但其往往忽视了巨大的财力投入所应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及园林所在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并忽视了国内当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现阶段国情决定了在园林设计中应实现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的原则。3.1.3缺乏特色
城市园林建设中,缺乏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仍然存在,任意改变、否定历史经验,造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粗制滥造、人造景观 “泛滥”,不顾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状况,不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条件,例如欧美式园林在国内的遍地开花,中国园林原有的风格和个性的丧失,形成园林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现状。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3页
3.1.4设计单调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总体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很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而且不少设计往往被僵化地局限于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部分园林景观内容匮乏,缺少美感,缺少层次,缺少创意;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有的不符合生态要求。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应强调的不仅仅是被人观赏,更不是为少数人所“鸟瞰”,而是要为大众所“用”,使大众身临其境并活动其中。3.1.5重形式而轻内容
生态园林的建设缺乏对于是否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协调,是否有整体的设计美感,是否有利于居民生活的便捷的通盘考虑。例如个别园林设计只是为了树形象工程,建一些无益于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的,不实用的喷泉雕塑等人工园林小品,这种形式化的生态园林建设,实际上是一种奢侈与浪费,不仅没有美好环境,同时,还给居民增加了不必要的困扰,得不偿失。
3.2生态建设问题
3.2.1生态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一些城市生态园林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城市绿地存在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在建设中呈点、块状分布,城区缺少大面积核心的森林作为城市的“绿肺”,而绿地之间也缺少足够的廊道连接。城市园林建设中,园林绿化植物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园林绿化中过分地强调绿化面积而忽略了植物群落生态的特性,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非生态建设模式。为了获得整齐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常常使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少见,也弱化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3.2.2注重草坪而轻视乔木种植
草坪可以形成宽阔的视野,种植后的护理也比花卉简单,但是消音、滤尘、防风效果很低,遮荫、降温效果也比较差,使得人们在夏季漫步时无处可以纳凉。草坪较多,大树较少,而新植树种又生长缓慢,很难形成景观,造成生态失衡。此外,草坪在种植之后的养护费用要比乔木和灌木高出许多,所以,单一的种植草坪其投入的费用就会很高,对环境的净化作用也远远不如复合式的搭配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4页
3.2.3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生物多样性缺乏
不顾各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过分地强调奇花异草,盲目引种植物,照搬异地和他国种植模式,乡土适生植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生态和景观功能达不到保证。忽视生物的种间关系,甚至出现将存在竞争的植物种植在一起的现象,最终不仅不利于植株生长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4园林建设同环境不协调
园林建设忽视同当地环境间的协调,改造自然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其生态与实用功能低下。例如一些城市不结合自然的地形地貌造园,而是大规模的改造地形,造成与周围环境及生态的不协调。还有在公园、广场、街头绿地过多地运用园林小品来点缀绿地,以毫无生态价值的人工雕塑、建筑取代具有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
3.3庭院、居住小区绿化滞后
3.4后续管理问题
园林绿化是一项公共事业,而投资又具有周期长、无形、潜在等特征,因此许多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更不愿意多投入,许多城市的市民环保绿化意识淡薄,乱踩乱挖草坪植物,随意攀折花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绿化用地得不到有效保证,现有绿地时常被调整挪作他用。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由于开发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使得大部分项目绿地率不达标现象较为严重。
4针对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4.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在生态园林规划城市建设中,规划编制要有前瞻性、科学性,要站得高,全盘考虑,坚持环境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使城市市区与郊区甚至更大区域形成统一的生态园林城市体系,科学合理安排城市绿地空间,注重不同类型绿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城市绿地网络。同时充分发挥规划的指挥和引导作用,改变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政绩工程、长官意志等不良现象。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类、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根据城市自身的生态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创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5页
造城市自身的特色,选育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树种为本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务。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照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的原则,大面积地推广种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乔 木、灌木、草本多层森林立体绿地,增加空间绿量,降低管理成本。
4.2解决旧城区与城市中心区中公共绿地少的问题
首先要将城市中心绿化用地的潜力大力发掘,将旧城区的绿化量提升上来,并结合中心地区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绿化用地进行置换,逐步增加园林绿化的面积;经过墙面绿化、道路绿化等方式来提升绿化区域的数量;加强对道路的园林绿化建设,对新建或改扩建道路尽量留有充足的绿化用地,使城市逐渐形成绿荫的长廊;因为一些中心区域土地较为宝贵,所以要在绿化的同时要提升绿化的质量,从最大的限度上发挥出城市绿化的综合效益;修复与保护城市区域内的名胜古迹,再配合绿地的建设,有效彰显本地文化特色,促进旅游行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4.3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构筑生态平衡的城市体系
4.3.1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
要进一步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通过实施规划建绿、整治增绿、见缝插绿等多种途径,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大幅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确保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一是要加快城市中心绿地及城区绿化工程建设。
二是要加快城市小游园建设工程建设。三是要加快城市湿地森林公园工程建设。四是要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4.3.2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
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应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等。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的同时,利用多种方式来增添城市的绿化用地。逐渐在城市的国有土地之间建设由政府划拨的公共绿化用地,并对于一些征用农用地进行的绿化建设,要按照法律法规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为了加快郊区的园林绿化建设
鼓励支持农民将耕地范围进行有效调整,同时也可用政府的补助来建设公园、苗圃等。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6页
依照城市在总体上的规划建设,增设隔离林带。4.3.3要保持“物种多样性”
维系和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力保城市的自然植被和古树名木,合理 地完善城市的绿地廊道体系建设,增加城市开敞空间和生境斑块的联结度,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通畅的生境迁移通道。要重视丰富城市绿化的植物品种,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城市绿地景观。要通过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植物配置,增加对绿地适应性的植物种类。按照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建设和改造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尤其要重视合理选择耐荫植物,丰富地被植物的多样性。4.3.4要遵从“互惠共生”规律
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将一些能对彼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物种配置在一起。物种的互惠共生要求以物种的多样性为基础,构成各种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和不同的群落外貌,突出体现生态园林的形态特征。生态园林的时间结构要求各种植物具有特殊的发育节律和时间成层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园林的水平结构要求以不同地段内有差异的地形和有机生境相结合,形成“互惠共生”物种群落。
4.4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循环过程,作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即人为的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景观,以确保城市景观的完整性。创造优美、舒适、恬静的生态园林的城市景观,给城市以美的享受,不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4.4.1节约土地
在审批各项园林规划时,要做到实地考察,坚决否定掉浪费土地资源的规划方案,提倡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案,例如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优良方案。力求在保持城市水土结构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绿化,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尽量保留城市中的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在节约用地的同时,也维持了生态的平衡。4.4.2节水绿化
在城市绿化工作中,逐步淘汰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大力普及滴灌、微喷、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此外,还应当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充分根据气候的变化、土壤的情况和不同植物生长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灌溉工作,努力实现精准灌溉。在满足植被生长需要的同时,不断降低用水消耗。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7页
4.5解决居民区绿化问题
应根据居民的需要对居民区绿地进行有效规划。不断增加绿地量,同时确保绿色空间开放性,为人们带来休闲、活动、娱乐等生活便利。
4.6地方文化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生态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现代人对园林的感受已由单纯的欣赏和游憩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因而现代城市园林的景观建设,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不仅要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要以更理性、更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方面,有必要在保留与继承传统中国园林已有生态理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习好的东西,兼容并蓄,为中国古典园林赋予新的生命。
由于不同区域的城市有着各自不同的区位环境、植被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识追求,形成了自然和文化相适应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和城市风貌。如峰峦叠嶂的山城要因势利导,将园林建设与既有的起伏地形相结合,融自然景观为一体;平原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可通过台阶式、多层次、多种道路框架结构和水系林带格局,错落布置园林景观,平面、立面有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应注重保全其历史的地方特色。
4.7构建一体化生态园林管理机制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生态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也十分重要,要改变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粗放的旧模式,实现城市绿地养护的精细化,提高城市绿地的养护水平,有效地保护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成果。4.7.1实现管理机构的一体化
市、区、街道之间在绿化管理上要形成联动。例如由各区成立园林绿化管理处,隶属于区建设局,各园区、单位、小区、街巷配备1-2名专职的园林绿化人员,形成全市统一的一体化绿化管理工作网络。4.7.2规范绿化养护市场
逐步将市区财政性投入建设的城市绿地推向市场,吸收全国各地有经验、有实力的绿化养护单位来参与市场化养护管理,形成绿化养护市场的有序竞争,提高绿化养护的科技含量,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8页
向科学化、生态化、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4.7.3实施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
数字化城市绿地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通讯定位、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数字处理、数据库、遥感等先进技术,整合城市园林绿地的基础地形数据库,全面应 用于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树木花卉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树木养护、绿化设施维护、绿化评估和决策分析等方面的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能实现绿地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促进城市绿地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4.7.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广泛开展爱绿护绿行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的爱绿护绿积极性,发展壮大护绿使者队伍,将绿化管理网络的覆盖面扩大到社区,确保全体市民对城区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通过设立破坏绿化公开举报电话,在绿化网站开设投诉信箱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力争使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绿化义务巡查员、监督员。4.7.5提高生态园林科技水平
生态园林建设涉及到园艺、林业、建筑、规划以及文化艺术等学科内容,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必须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因此要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科研机构,增加研究资金。园林管理部门要与院校、科研机构加强联系和沟通,进行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地方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注重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开展园林植物育种及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等。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9页 结语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多问题摆在面前,由于当前各门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注定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能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而在设计规划、建设实施中应将各门学科实施有效结合,在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下,方可建成具有宜人生态环境和美好城市景观的城市。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10页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年06期.[2] 钱江勤;宝钢厂区生态园林化建设现状及综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3] 张宏芝;大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仿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4] 冀凤全;湖北省园林树种规划[D];华中农业大学;2004.[5] 王平建;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6]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7] 王雁;我国城市绿化理念探索的回顾与发展趋势[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8] 王佩儿,张珞平,洪华生;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案例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9] 王明霞;宁波市城市森林发展的探索[J];林业经济问题;2003年03期.[10] 陈金印;王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11] 冀凤全;姚崇怀;;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12] 曹凤中.可持续发展城市判定指标研究[A].APEK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环境与经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1997.[13] 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城市[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14] 王克勤,樊国盛.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15] 钟晓青.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J].生态科学,1996,(1).[16] 王爱莲.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9(6).[17] 王福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18] 刘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9] 杨艳清.园林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20] 龚璐璐.浅议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J ].江西化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