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原城市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原城市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 要:高原的城市绝大多数处在海拔较高(一般在2500—3500米、部分在3500—4500米)、气候恶劣、温差较大的地理位置,城市大部分建筑是毗邻结构,主要以土、木、石结构相结合,重点以木结构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高原城市经济发展有不同程度地进步,社会物质财富相对集中,用火用电量增加,导致火灾因素增多,火灾发生概率上升。高原城市的消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民的消防意识不强并逐渐突出,消防设施、消防装备、消防队伍建设长期徘徊不前,维持低层次运行。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原城市的消防设施、消防装备、消防队伍建设更面临新的严峻考验。近几年全国群死群伤的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充分证明城市人民政府如不引起足够的高度重视,将成为制约高原城市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刻反思,“消防”已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迫切需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建立一种全新实际的消防监督体制,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高原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现状以促进消防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高原 城市 消防
一、高原城市消防工作现状
1、高原城市由于受气候、环境、财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城市目前都没有公安消防中队和专职消防队伍以及能够进行扑救火灾的有效车辆,城市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义务消防队伍也不完善甚至没有,大多数城市人民政府都未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落实到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和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少数城市消防管网基本处于空白,市政消火栓也基本上等于零,更没有修建符合规范的消防水池,在火灾扑救时天然水源的利用也不充分,没有有效的取水码头),使城市消防规划得不到同步发展,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虽然高原的城市都基本成立有公安消防大队和设有一部“119”火警电话(更谈不上实现了一、二、三级无线网),但由于人员的缺乏及没有下属的现役消防中队和专职消防队,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战作用,就连扑救初期火灾最起码的消防器材,很多单位和私营业主都不具备,以至火灾来临时措手不及,致使火灾的损失额增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
2、高原城市建筑行业不够规范化是火灾隐患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条件、环境、地理因素的制约,加之思想观念上模糊等原因,各相关部门对建筑行业的管理也比较松懈,放之任之,各单位对公安部发布的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不够、不到位。从而造成了许多内在的、无法根除的火灾隐患,所以规范建筑行业是目前预防火灾的关键。
3、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火灾的比例中,电器火灾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占有较大的比例,占各类火灾的60%以上,而高原城市目前用电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电线的布局极不合理,有些甚至像蜘蛛网一样的布局,线与线的接头间没有绝缘胶带包扎,没有按技术标准进行穿管敷设。
4、城市内私营业主的消防意识不强,营业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消防器材的配备不符合要求或没有的情况下,即投入使用或开业,加之高原的城市内的建筑都是毗邻建筑,这些存在着极为突出的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会造成火烧连营的场面。
5、高原城市目前的消防组织,由公安现役消防队伍(主要是大队),政府及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伍(一般没有),重点单位内部义务消防组织和县人民政府统一指挥调动的义务消防队伍组成。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总体上讲数量少、装备差、规模小、分布不均匀。
二、高原城市消防工作的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增强扑救火灾的能力。第二十七条规定:城市人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消防站建设标准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结合高原城市的财力、环境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实际情况,高原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组建专职消防队伍极为困难。因此,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多种形式的义务消防队伍,这种形式的消防组织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机动灵活,比较适合扑救高原城市火灾的实际需要。高原城市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是人民政府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当前高原城市加强和推进消防工作的中心工作环节。那么,如何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在一定时期内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和促进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走符合高原城市特色的消防组织、推进消防工作之路。笔者肤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切实将消防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计划,保证消防工作与城市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这充分表明,高原城市人民政府要真正发挥对消防工作强有力的领导作用,要对城市的消防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新问题,从根本上、实质上解决消防方面突出的问题,应高度重视消防工作的早期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规划法》和《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和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城市消防管理机制,将消防装备、消防通讯、消防队伍、消防业务经费等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扭转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被动局面。从政策、经费上保证、保障城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根据消防队伍建设状况和消防工作进展适当给予经费保障,相应补充义务消防队伍扑救火灾中的器材、装备损失和业务等费用,使城市初步形成具有可靠安全保障的消防体系。
2、加强对公安消防大队的领导和管理,督促开展好监督检查,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高原城市人民政府应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加强对公安消防大队的领导和管理,落实消防业务经费纳入财政一级预算的同时,并负责组织城市相关部门编制或者修订城市消防规划,审查批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年度计划,保障公共消防设施的投入,按照城市消防规划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定,统筹协调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高原城市的公安消防大队要在认真完成上级赋予任务的基础上,将自觉接受城市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想方设法为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在积极向城市人民政府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和认真贯彻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严格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的同时,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
督促城市的单位、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对策,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杜绝和遏止重特大火灾事故,力争防患于未然,确保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其次,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城市消防规划和《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逐步解决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的建设问题,实现机构落实、制度措施健全、器材设施装备齐全的整体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消防力量,是适应快速扑救火灾,保障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公安消防机构要在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建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火灾(重特大火灾)和社会应急救援等训练,实行公安消防队伍与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伍的整体联动的战略战术,增强消防队伍有效扑救高原城市火灾的能力。
3、强化建筑行业规范化消防管理,提高建筑行业人员的消防知识水平。
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督管理是否有力,直接关系到隐患的存在概率大小,当前许多建筑物都逐渐达到了高层,这就需要在建筑审核把关和建筑内部消防设施配备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来适应城市的变化,以便有利于更好地为城市消防安全服务。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针对高原建筑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人民安宁就是幸福”的原则,积极向城市人民政府汇报,争取由城市人民政府依照《消防法》,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强化建筑行业规范化管理,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同时,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在城市建筑工程新、改、扩建项目(含维修及装饰装修工程)的前期和在设计部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要提前介入,及时依照国家相关规范对方案进行审核,重点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的耐火极限、建筑物的布局和分隔、电气设备安装、安全疏散通道和完善消防设施为主要审核内容,凡是有不符合要求的要督促其严格按规范进行修改。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在对建筑工程项目审核发出审核意见书后,要及时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检查,发现有不按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意见及原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规范施工的要责令其立即纠正,情节严重的要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罚(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也不容忽视)。同时,要督促施工单位指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施工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有效遏止和减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竣工时,公安消防机构要严格按照公安部第30号令《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权,坚决不允许其投入使用。同时,公安消防机构要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或单一(指单位规模较大)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建筑物业管理人员、防火负责人、消防重点工种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懂得常用建筑消防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维护维修保养等消防知识,努力提高他们自查、自改、自救的能力,督促他们完善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建筑消防器材完整好用。
4、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落实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加大城市消防监督执法力度。
高原城市的建筑大多为石木或土木结构,耐火等级低,生活用火、用电较多,用电线路老化,特别是一些单位及私营门市电线的布局极不合理,有些甚至像蜘蛛网一样的布局,线与线的接头间没有绝缘胶带包扎,没有按技术标准进行穿管敷设,城市内私营业主的消防意识不强,营业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消防器材的配备不符合要求或没有的情况下,即投入使用或开业,导致用火用电用气大量增加,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火灾隐患十分突出,这给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向城市人民政府领导进行专题汇报,争取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汇同相关部门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针对城市公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对他们广泛进行消防知识、消防法律法规、重特大火灾案例培训学习和宣传教育,不断使城市公民了解消防法律法规,掌握防火、灭火和逃生的基本知识,唤起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树立城市公民正确的消防安全观念,提高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克服侥幸心理。其次,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严格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和消防安全检查,对单位和个人有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应明确指出,给予批评指正,对检查出的火灾隐患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或当场进行整改,对火险隐患突出、危险性大、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按时进行复查验收。对逾期不改和拒不采纳公安消防机构提出整改意见的单位和个人,在认真细致地进行法
律宣传的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单位主管和消防安全负责人以及个人进行从严、从重处罚,绝不姑息迁就,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确保和维护法律权威性。
第二篇: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一、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农村居住建筑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属于土木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2、现在农村大多使用木柴等做燃料,居家周围堆放大量的柴草等易燃可燃燃料,加大了火灾荷载;
3、消防水源严重缺乏,无消防水源,发生火灾后造成无水扑救的局面;
4、大多数农民居住在山区,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交通闭塞,发生火灾后消防战斗车辆无法到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
5、农村消防工作起步较晚,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困难;
6、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基础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存在火灾危险,不懂怎样预防或处臵初起火灾,自我保护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惊慌失措,致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7、因一些沉规陋习,在生活中对火源、火种缺乏有效管理,容易引发火灾;
8、电气线路的敷设管理不规范,电气线路老化、乱拉乱接照明线路,容易引发火灾;
9、农村消防组织不健全,没有开展正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对一些基本的消防器材、设施不能正确的使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消防安全工作缺乏主动性,消极预防。
10、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利,消防队难以按照到达现场扑救。目前,我县的农村距离消防队距离短的也要10多分钟,远的乡镇需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再加上受到农村范围较大,乡村道路较小且交错纵横的地理
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二、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六点措施
1、加强农村责任区行政领导对消防工作的领导。乡镇领导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上,来认识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和改善农村消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
2、加大农村消防工作的资金投入。沾益县农村经济发展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时期,也不应该吝惜在消防安全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乡镇领导要形成共识,形成制度,按乡镇经济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投资消防安全环境建设,形成发展农村消防工作的良好态势。
3、抓好农村消防规划的落实。规划制定出来,如果不抓好落实,就一切都是空的。沾益县已完成乡镇(村寨)消防规划,但重点是在抓好落实,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规划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4、大力实施“村村有消防队”工程,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消防组织力量。今年我县4个乡镇配臵了消防车,队伍建立起来了,就要正规化、制度化、管理日常化、训练经常化,做到的固定的人员、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办公设施和条件,不只是形成的口头上、纸或文件上。
5、改善农村消防器材装备建设。在设立适合农村发展的多种消防队伍后,就得配臵足以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严格按照“1234”标准(1个水源,两抬手抬机动泵,3支水枪,4盘水带),配足配齐各类消防器材。
6、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农村发展规划时,要把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给水等消防基础设施同一纳入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内。
第三篇: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一、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现在农村大多使用木柴等做燃料,居家周围堆放大量的柴草等易燃可燃燃料,加大了火灾荷载;
2、消防水源严重缺乏,无消防水源,发生火灾后造成无水扑救的局面;
3、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基础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存在火灾危险,不懂怎样预防或处臵初起火灾,自我保护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惊慌失措,致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因一些沉规陋习,在生活中对火源、火种缺乏有效管理,容易引发火灾;
5、电气线路的敷设管理不规范,电气线路老化、乱拉乱接照明线路,容易引发火灾;
6、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利,消防队难以按照到达现场扑救。目前,我县的农村距离消防队距离短的也要10多分钟,远的乡镇需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再加上受到农村范围较大,乡村道路较小且交错纵横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二、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六点措施
1、加强农村责任区行政领导对消防工作的领导。乡镇领导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上,来认识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和改善农村消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
2、加大农村消防工作的资金投入。乡镇领导要形成共识,形成制度,按乡镇经济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投资消防安全环境建设,形成发展农村消防工作的良好态势。
3、抓好农村消防规划的落实。规划制定出来,如果不抓好落实,就
一切都是空的。
4、改善农村消防器材装备建设。在设立适合农村发展的多种消防队伍后,就得配臵足以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
5、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农村发展规划时,要把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给水等消防基础设施同一纳入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内。
第四篇:浅议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议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近年来,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火、用电大量增加,农村的火灾隐患也日益增多,呈现出火灾次数增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逐年上升的势头而与此同时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偏远乡镇农村的消防力量还相当薄弱,甚至有些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还处于一片空白,这些都成为阻碍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和威胁农村百姓生命财产与安全的潜在隐患,农村消防工作刻不容缓。笔者所在地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是一个典型的以农、林业为主的农业县。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原因,某县县广大农村居民居住比较集中,连片居住突出,房屋鳞次栉比,几十户、几百户的自然村随处可见,这些自然村多以木质结构建筑为主,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不但失火频率高,且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一烧就是好几户,甚至几十户。笔者就以某县县为例,结合当前农村的环境,就当前怎样推进农村消防工作,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当前某县县农村消防消防安全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某县县处于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消防经费投入有限,阻碍了某县消防工作的发展。当前,某县县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在某县所有的乡镇一级行政地区只有唯一几个乡镇有室外地上消火栓,而大部份乡镇农村的消防基础建 1
设几乎一片空白。农村消防设施严重缺乏,始终是影响农村消防工作的一大隐患。如果不能在广大农村配置更多的消防设施,将无法有效解决农村火灾高发态势和损失严重的现状。
二是某县县农村的消防管理组织建设薄弱,安全责任制很难落实。很多地方的农村消防工作起步较晚,农村干部大都未经过消防培训,消防知识相对贫乏,消防管理水平低,导致了农村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制度不健全,消防工作难以落实,火灾隐患严重。农村乡镇基本上没有很好地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组织和各项完善的消防规章制度,更谈不上落实消防安全的管理责任,农村的消防工作基本上说是无消防组织机构、无消防规章制度、无消防规划、无消防设施、无消防宣传、无消防业务经费。
三是某县农村消防规划不合理,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某县县农村很大部分住房还是木结构房屋,加上以前建设部门对农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广大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户户相连,纵横交错,没有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和防火间距。房屋建筑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扑救困难,使得农村发生火灾时往往“火烧连营”的惨状。一些民房虽然单独修建,但往往地势偏僻,道路难以通行,给火灾扑救带来困难。
四是农村受灾人数多,损失惨重。由于农村火灾往往火烧连营,扑救又不及时,所以大火过后,房屋受损坍塌,粮食、衣物被焚烧殆尽,受灾村民少则几户,多则十几户。尤其当前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大多为弱势群体,火灾抗御能力较差。尤其是农村亡人火灾,死亡的一般都是老人或者小孩,这个现象比较突出。
五是消防宣传工作滞后,村民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造成农村火灾尤其是亡人火灾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广大农民对初起火灾扑救技能、火场逃生知识等消防基本常识的严重缺乏。据对湘乡部分所辖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农民普遍没有掌握消防常识,不会自救逃生。日常生活中,农民仍大量使用柴草、煤炉,取暖、烘烤,随意动用明火,用火用电管理不善,儿童玩火、燃放鞭炮、上坟烧香、焚纸祭祖等诱发火灾的因素普遍存在。
六是某县县处于粤北山区,通讯落后、交通不便、消防水源匮乏。某县的大部分乡镇忽视农村消防规划的编制,救火时地形不便于消防车取水。加之许消防大队一般设立在城区,许多乡镇距离消防队路途遥远,路况差,岔口多,无路标,有时消防车到达火灾现场需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有时消防车到了火场却由于路太窄进不了村,贻误救火战机,从而错失灭火良机,极易小火酿成大灾。
七是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农村火灾多发的又一主要因素。以某县县为例,目前,某县县消防大队现有消防监督干部仅4人,消防监督警力不足,无力顾及广大农村,大部分乡镇公安派出所未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监督工作,基本上处于失控漏管状态,致使农村消防工作成为消防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
二、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工作落后现状的几点对策
一是以国家对农村的大力建设和扶持为机会,通过渠道向政府反
映农村消防的严峻形势,要求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防安全基础条件,进一步提升农村消防综合实力。可建议政府深入推进农村房改工作,提高农村住房的耐火等级,开辟防火通道,建设农村防火线,把农村消防基础设施与其他基建工程结合起来,使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等同步实施,努力提升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层次,整合农村消防资源,优化农村消防安全基础环境。
二是切实加强政府领导,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条的规定,消防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乡镇要成立由政府领导负责,公安、综治、民政、建设(规划)、农业以及教育、文化、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与乡镇领导任期和评先创优挂钩。同时要确定政府主要领导为农村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上至下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现“乡管村,村管户”,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群众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格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消防管理网络。
三是强化农村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能。按照公安部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中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四个基础”的要求。某县各派出所有专门的消防办公室,有分管消防工作的公安局和派出所领导负责,加强农村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器具的购置和储存。并定期加强对派出所的消防执法知识培训。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让派出所从事消防工作的民警能逐步熟悉消防法律
法规,以便正确有效执法。同时讲授扑救农村初期火灾和检查火灾隐患的能力并要求定期对村里百姓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同时根据县公安局的考评细则,由公安消防大队对各派出所的消防工作进行考评,促使派出所必须认真开展辖区的消防工作,农村社区消防工作真正实现了有人抓,有人管,有力地配合消防机构对农村的防火灭火的消防工作。
四是要大力发展农村自身消防力量的建设。为加强农村消防力量,可根据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由由乡镇政府组建一支专职消防队可由乡镇安派出所统一管理。并根据农村实际,确定了民办专职消防队的建队标准,如消防器材的购置及专职消防人员的工资和生活保障问题都要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也可根据不同地域建立农村志愿消防队伍。例如依托村委会成立有固定的值班和放置车辆器材的固定场所和固定数量的消防队员并按照统一的执勤训练和日常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一旦农村出现火灾及险情,可作为第一出动力量进行处置,尤其是起到防止初期火灾扩散蔓延的巨大作用,如果村村都有自己的消防力量,当临近村出现火灾险情时,相邻的村的消防力量也可进行增援,并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体系。
五是要深入开展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加大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防”上下功夫,要以消防“五进”为契机,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宣传氛围,努力使消防安全防范工作深入每一个村民家庭,形成消防工作在农村家喻户晓的良好氛围。消防机构也可根据乡村分散,人口多,村民在认识上、习惯上对消防安全普遍存在轻视和模糊的现象,针对农村防火措施不足,村民防火
意识不强的特点,以贴近农村实际的消防宣传形式进行宣传,促进农民的消防意识形成。也可在农村集市时在人流量大的公众场所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为群众讲解火灾的发生原因、防火的基本常识、初期火灾的扑救、火灾中的自救与逃生等知识,切实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预防火灾的能力。特别是在农业收获季节、火灾多发季节、“119”消防日、清明、春节等节日期间,加强对防火知识的宣传,加强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农民在油、电、气等方面的防火知识,使村民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逐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从“要我防到我要防”,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消除火灾的根本因素。同时也可和各乡镇的中、小学校广泛联系,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通过消防官兵给学生上消防常识课、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召开消防主题班会、参观消防站等多种形式,普及农村中、小学生消防常识,通过学生把消防知识带到千家万户,达到农村消防安全宣传的目的。
第五篇:青海省高原特色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青海省高原特色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
原发表日期: 2006-08-06 原作者: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毛学荣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秘书处
----------------------
青海省是我国主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养羊业在全省畜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大打品牌战略,发展特色肉羊产业,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是我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发展高原特色肉羊产业提出一些建议,为青海省肉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青海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用于羊肉生产的品种主要以藏羊、细毛羊、半细毛羊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育肥为主,其中某些品种的产肉性能、生产潜力对羊肉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与专门化的肉用羊品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几年,青海省先后从国内外小规模引进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夏洛来等肉用绵羊品种及小尾寒羊,其适应性能、与地方品种的杂交性能方面均表现良好,由于数量较少,形成不了规模。据2004年统计,全省现有1434万只绵羊,占全省牲畜总数的68%,羊肉产量8.84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35%,是青海省肉类生产的主要资源之一。从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角度出发,羊肉生产最能体现最佳生产效率,特别是羔羊肉的生产。青海省目前所产羊肉仍多来自每年的淘汰羊,羔羊肉占有的比例虽不断提高,但距市场的巨大需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青海省发展肉羊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2.1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优势 青海省是我国主要天然放牧区之一,畜产品种类丰富,受到国内外欢迎,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青海的牛羊肉一直有着“绿色食品”的美誉,有着很好的口碑,成为肉类市场上的抢手货。青海的牛羊多生长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为主,营养价值高、肉质鲜嫩。
2.2 我国加入WTO参与农产品竞争,发展羊产业可谓前景诱人 在全国畜产品价格市场的波动中,羊肉近年来独占食品“卖方市场”的优势,价格始终处于攀升的态势。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被称为“人类的保健性功能食品”。近年来,在肉类国际贸易中,羊肉增幅最高,国内市场羊肉价格稳中有升。
2.3 青海省畜产品龙头企业的建设,给高原特色牛羊肉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青海省肉食集团高原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年屠宰100万只羊的生产线,形成青海省规模较为宏大的牛羊肉屠宰、加工、开发、销售企业产业链,对提高牛羊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科技化程度在牛羊肉资源的利用以及加快牧业产业化进程,使高原特色产品走进更大更广的市场,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青海省发展高原特色肉羊产业的对策
3.1 建立肉羊种羊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优良肉用种羊,提高良种普及率,并广泛发挥杂交优势 目前,我省用于羊肉生产的品种主要以藏羊、半细毛羊、细毛羊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育肥。近几年,我省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夏洛来、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等肉用绵羊品种及小尾寒羊。引进的肉羊品种在适应性能、与地方品种的杂交性能方面表现良好,建议加强饲养管理和纯种繁育,提高良种利用率。
3.2 分区域、有重点发展我省肉羊产业
3.2.1 发展以环湖地区为主的百万羔羊肉产业
环湖地区是青海省青海半细毛羊的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全面,特别是近几年暖棚的建设为羔羊当年出栏创造了条件。为了不影响半细毛生产(据观察有提高产量的作用)选择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与青海半细毛羊杂交,并改变配种季节(改冬配为秋配或夏配),产冬羔,使得羔羊能当年出栏,生产优质羔羊肉。
3.2.2 加强青南地区藏羊、欧拉羊本品种选育,发展有机肉羊产业
青南地区主要通过藏羊、欧拉羊的本品种选育进一步提高产肉量,打特色品牌,发展特色有机肉羊产业。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有机农牧业的认可,以及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增加,有机食品的市场份额上升较快,市场前景广阔。藏羊、欧拉羊的产区都在地处海拔3500~4500m的三江源高寒牧区,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属高原冷温湿润气候。草场主要为高山草甸草场、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场,黄河沿岸为较平阔的滩地,地表起伏不大,是优良的天然牧场。依靠三江源地区无污染的天然放牧草地,通过良种推广和有机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生产有机畜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高原特色的肉羊产业,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后续产业的发展和牧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3.2.3 发展以东部农业区以小尾寒羊与肉羊杂交为主的高技术肉羊产业
我省从1983年开始引进小尾寒羊,饲养在东部农业区的民和、乐都等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充分利用小尾寒羊高繁殖率、早期生长发育快和肉用性能较好的特点,结合目前肉羊生产的实际,通过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及高效杂交利用技术,一方面,通过纯种繁育提高我省现有小尾寒羊品质、并扩大数量,满足我省对小尾寒羊需求;另一方面利用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等肉羊品种与小尾寒羊杂交,其后代不仅表现出高繁殖力的特点,而且具有早期生长发育快和良好的产肉性能。对生产的杂种羔羊育肥出栏,提高我省农区肉羊生产的效益,同时优化繁殖利用制度,实行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使羊肉生产达到最佳效益,进一步发展高效肉羊产业是今后我省农区利用小尾寒羊发展肉羊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3.3 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带动是肉羊产业化的关键,它担负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角色。按照“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技术、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原则,精心培育龙头企业,并促进其发展壮大。通过培育的重点“龙头企业”与肉羊生产基地和协会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体化生产体系。“龙头企业”与牧户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契约式,签约双方规定责权利。企业对基地和牧户具有明确的扶持政策,提供全过程服务,设立产品最低保护价,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畜产品,由“龙头”企业加工,出售成品,从而保证双方各自的利益。
3.4 加强肉羊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以及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的应用 包括优质肉羊“种子工程”技术、肉羊育肥技术、肉羊新特饲料加工技术、减压冷藏保鲜集装箱运输技术、羊肉气调保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应用、现代市场营销策略、“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在产业化中的应用等。
3.5 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羊肉生产的规划和指导工作 肉羊产业化涉及方方面面,牵动环节也多,必须坚持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因地制宜、多种形式推动产业化健康发展。青海省发展肉羊业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发展肉羊业,注意不要忽视其它优良绵、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 我省固有的地方品种有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种质特征,如藏羊、欧拉型藏羊(简称欧拉羊)、贵德黑裘皮羊等;还有一些我省多年培育的品种,如青海半细毛羊、青海细毛羊、加什科羊、柴达木绒山羊等。发展肉羊,要认真分析弄清楚拟发展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当地已有的绵、山羊品种资源,划定范围,进行科学区划,有计划地引种和改良,对其它用途的一些地方良种或培育良种加以保护,以保护遗传资源,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2 注意提高对已引入肉羊品种的有效利用和对我省固有肉用性能好的品种开发利用 青海省有一些产肉性能较好的固有绵羊品种,如欧拉羊,虽然较国外专门肉羊品种差一些,但其对本省高海拔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有计划地导入一些国外高产肉羊的基因,培育青海省高原优良肉用品种。
4.3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能否正确处理好产业化经营组织各环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产业化经营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我省肉羊生产多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对大的龙头企业来说是弱势群体,为了保证牧户的权益不受损害,建立基地的肉羊协会与“龙头企业”平等的利益关系,即“龙头企业﹢协会﹢牧户”的方式保证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实践证明,唯有运用市场规律,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方能为产业化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和创造内在动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龙头企业”也只有不断地加强服务,最大程度的保证农牧民的利益,与农户真正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方能更具有活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