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剑门关高中高一年级3班生本教育试验小组建设(共)
剑门关高中高一年级3班生本教育试验小组建设
一、组长的推荐
注:选好组长是建设好学习组的关键,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是小组活动的领导组,组织者,也是老师的助手。组长必须要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做好示范和监督,经班主任推荐,下列同学列为小组长推荐人选:
高悉耘魏霜崔金霖曹林王绘焱卫丽娟赵春燕陈俊铭黄炎
上期组长自动进入候选:
王江福杨俊王政付小龙
二、小组正式确定名单
组长:曹林
张亮王光雄孙宇加崇飞
组长:卫丽娟
伏晓龙李钰霖斯鹏旭向勇明
第二篇: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摘自郭思乐《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
近几年来,生本教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新的生长点。作为开展这种教学的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四人小组活动,也由此而受到重视。
四人小组就是班里前后4人组成的一个小集体,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一同探索解决疑难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一种集体学习形式。小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能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价值观念、团结协作精神、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并从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发挥出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在课堂中开展小组活动才能发挥它的实效性呢?我在生本数学教学中一直探索着这个问题,以下就是我的点滴研究成果,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接受性学习,它的过程相当复杂.难度也较大。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促进性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前就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1)引导学生正确选题,使课题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在认知、技能、情感和品质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2)介绍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科研的基本思路、过程和手段,减少盲目性。
(3)解答学生疑难。提供反馈意见.并就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之下。
(4)提供研究资源。如有关信息、资料、物品、经费等。以保证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在学生没有请求帮助时。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打扰”,以免影响他们的自我指导和独立创造。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就是在每节新课前发一份《课前小研究》给同学们回家先做,上课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讲清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你所希望看到的好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出现你所期待的行为。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前就告诉学生,老师特别希望他们在小组活动时能够轮流发言或动手操作,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当有人发表见解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地倾听;如果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应该等别人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当一人发表完自己的意见时,其他同学要自觉鼓掌表示感谢;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小组内交流时应该尽量压低声音;我提醒学生.如果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职责时有困难,应该热情地去帮助他。通过具体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按照教师的希望尽量去做,小组成员之间还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气氛。同时我也发现,我的要求讲得越具休、越细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我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在要求轻声细语时,我建议每个小组设立一名“音量控制员”,监督自己小组的活动,随时提醒自己的组员不要太大声说话。但是我发现学生大多不了解怎样才算是小声说话,于是我告诉他们“应该让自己说话的声音小到只有自己小组的成员才能听见”。学生有了具体的标准,就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讨论效果就好多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狠抓常规,训练听口令的习惯,让他们的行动听指挥 从—开始就要让学生知道:每次小组活动开始,都要听到老师“小组活动开始”的命令,才能进行小组活动,否则,要正新开始;先活动完的小组,只要全组成员—起鼓掌就可以了(老师一眼就能看到),同时,小组内可进行第二次活动,不允许做无关的事情;老师认为小组活动的时间到了,喊一声“一、二、三”,学生必须马上回应口令“坐端正”,并停上活动。以]上常规在每次活动时都要进行严格训练,特别是开学初,一直训练到他们已经非常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为止,今后只要老师发出命令,他们会条件反射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闲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学习活动尤为重要。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3.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要求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做到:坐端正、眼看发言的同学、闭上嘴巴留心听。同时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还要同学重复刚才发言者说的话,表扬听得很认真的同学;并时常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拨一拨、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才能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组织小组分小棒,先把6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再把7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语言叙述出来,接着要求用算式把分的结果写出来:6÷3=2,7÷3=2剩l。教师再揭示余数概念,指导正确的横式、竖式书写,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最后,要培养学生小组集体实践的习惯。小组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拨数活动,在四人小组里,一人说数,一人在计数器上拨珠,一人检查,一人做记录,大家分工又合作,活动得十分愉快。多进行类似操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操作的习惯。
四、明确每次活动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在每次活动前,老师都要在班里强调活动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在小组活动中该做什么、怎样做,有些较难的活动需要示范,老师可示范给同学们看或叫几个同学先表演一次给大家看,让大家明白怎样做,免得活动时不知所措。
五、培养得力的小组长,实现本组成员自主管理
小组活动是一种集体性学习,不能不重视小组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小组长善于组织、管理本组的成员,是小组活动得以活泼而有序地开展的有力保证,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同时,还起着小组内协调、疏通的作用。当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分析,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支持,最后达成共识。为避免前面提到的小组成员“旁观”或“逃避”的现象发生,教师应在课后进行小组长职责培训并督促小组长进行成员的角色分工,以达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分工时要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当然,分工并不是要把每个部分最后简单地拼凑起来,而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负责人”,成为某个主题的“专家”,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创新。实践表明,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只要大家都做得好,小组长可以轮流当。
六、在活动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让他们顺利完成活动 教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但这种参与要讲究艺术。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会在小组之间巡视,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肯定他们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学习任务和教材内容,如果发现有的小组遇到困难,会立刻对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进行讲述。我也会在合作方式上给他们一些建议,例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常常因为互相等待而浪费时间,缺乏统筹意识,我就提醒他们在记录员记录本次实践结果时,操作员就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次操作,而无需等到记录员完成记录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充满了好奇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猜测”一课时,学生要通过从装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袋子里多次摸球、记录颜色,最终推测出袋子里有哪些颜色的乒乓球。有一个小组得出结论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我十分“疑惑”地说:“真的是这样吗?赶快让我看看!”在我证实了他们的推测之后,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你们怎么这么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结果的?”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在我的赞美声中被调动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还记得有一次小组活动,有一个小组在做“开火车”口算比赛时,有一个同学当时不知什么原因不愿意参加,不论本组成员怎么做工作,她就是不愿意。这时小组长及时求助于我,我马上找到这个同学给她做思想工作,了解到原来上次在开展类似的活动时,有同学怪她计算太慢,影响了本组的成绩,所以这次她不愿意再参加。我设法开导了她,同时也教育了本组其他成员要学会尊重别人,她很快就开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这个小组的活动能够继续开展下去。
七、对小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小组学习中,有表现特别好的现象,老师要马上提出来进行表 扬,让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使好的行为迅速在班里传播开采。例如,有些小组的活动很有秩序,大家很有礼貌地进行各项活动,老师及时在班里表扬这些小组,其他小组也会有样学样,也把小组学习进行得活泼而有序。
小组学习结束后,要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大力的表扬,以强化好的行为。
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指出,避免以后重犯。例如,在班里进行小组间的口算比赛,有个别同学为了拿到好的名次,便违反比赛规则或与同学发生争吵,这种现象是十分不利于大家的合作学习的。所以,老师要严厉制止。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第三篇: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学习心得
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学习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所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是针对已往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体系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彻底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生本教育是完全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并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交流和分享信息,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小组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一大亮点,正是这一教育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了其特有的功能,才使课堂教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那末,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学习是怎样的一种教学?
一、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学生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小组内真正参与学习,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二、生本教育下小组学习的意义
以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班额大人数多,难以保证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而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学习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在小组内围绕老师提出的任务进行交流活动,操练语言知识,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的个体性和互补性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小组学习有助于自由、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
三、生本教育下提高小组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解决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关注个别差异,特别对那些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空间,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分配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因为,小组内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应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4人为宜,好、中、差搭配,按座位就近组合,便于小组内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
1、小组长:常由成绩好、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能够在小组里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小组长是固定的。
2、汇报员:负责向班级汇报小组活动完成的任务内容,每次的小组活动都由不同的小组成员来充当,也照顾了贫困生,让他们在学习中锻炼成长。
3、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活动完成的任务内容,以备小组汇报用,每次由不同的小组成员来承担。小组学习的流程:共同确定学习目标(或按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个人独立思考与自学---组内讨论、交流学习---小组全班内交流---学习效果评价。
1、强调学生前置性学习,重预设,给任务
课前预习的充分准备是小组学习得以实施的前提,促使学生先学的关键是老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或小组给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按任务要求开展充分的课前预习,通过思考、搜集与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加强合作精神。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任务供小组内各层次的学生来共同完成,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听清老师的问题和分工要求,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使整个小组的讨论步调一致,同时加强组长对小组各成员的管理,预防优生产生骄傲情绪,而学困生产生自卑,强调建立整体推进,小组内化和主动扶持学困生的氛围。
3、小组学习过程关注学困生
“笨鸟更要先飞”,特别对于学困生来说,课前对旧知识复习和新知识预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教师要加强对小组的指导和监控,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内,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困生掌握合作学习中要用到的知识,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和感受学习的快乐,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1)利用小组学习给学困生讲评测试卷
讲试卷是老师比较头疼的事情,学困生的成绩往往较低,出现错误较多,如果在全班讲试卷,讲的太细,优生会受到影响,太快,学困生接受不了,这时学习小组就突出了它的优势,先由小组共同去改正错误,在小组内学困生提出错误及不懂的地方,优生具体解答,面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优生讲的清楚,学困生听的认真,这样就提高了讲评试卷的效率,各层次的学生都兼顾了。
(2)利用小组学习帮助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来提高写作能力
用高三的一节英语写作课来说,在学习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和词汇量的贫乏,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写一篇英语作文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最害怕的是批改英语作文,尤其批改学困生的作文,他们的作文通常在语法上写的一塌糊涂,乱七八糟,单词拼写错漏百出,简直让教师无从下手,即使经过教师的精心批改,作文发下去,他们也看不懂,因此,生本教育下的学习小组突出了它的重要性,采用了“随堂写作,小组互助,课堂点评,即写即改,当堂完成”的作文教学模式,学困生也从一句话不能写,到能学会正确引用信息点来帮助组织文章,甚至能写上几句话。
实践证明,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们在互相修改作文中提高了自我纠错能力,善于收集好的句子,令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并克服了写作恐惧心理,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生本教育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为:
1、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2、四个基本流序:即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4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引导点拨,教师是在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
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学习即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还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帮助,即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第四篇:生本教育合作学习小组评价
生本教育合作学习小组评价
昌吉市第三小学史艳荣 小组学习是生本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探索、交流、讨论活动,基本上是分小组进行的,天天如此,堂堂如此。在小组里,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信任,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
1、小组的组合要合理
我在组织小组成员的时候,是纵观全班情况,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性格、民族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到一起,使每个小组的组成尽可能达到1优2良3好4弱的互助局面,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起自己喜欢的名字和口号,为的是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组长的培养是首要
小组长的责任,就是管理本小组同学的学习,每个小组在讨论、探究问题的时候,使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小组长对组内成员学习的分工,(如上台展示的时候,要把最简单的问题让给基础较差的同学,以此类推,组长最后回答老师提出的较难的问题,或对整个小组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使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长组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即让同学们在小组之内根据课前小研究展开交流。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拿到班级来交流。
3、分工明确,各安其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小组成员在合作时各成员必须进行明确的分工。力求让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发挥各自的长处。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使得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可以帮助小组将总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以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小组责任感与荣誉感。
4、小组的学习要关注每一个人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看看学生合作时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困难,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及时点拨,及时表扬合作有效率的小组,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赞赏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帮助那些有困难的组员或小组,确保他们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尤其要注意调控好节奏,合理分配时间。这也是合作探究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训练方式。
5、小组评价激励超越
在实行生本教学以来,坚持让学生平等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力求取得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首先,评价结果作为记录学生成长的重要指标,让学生看得见、能接受,并由此产生激励效应;
其次,学生掌握客观的评价同学。先学会评价同学的优点,再提出意见,还可以帮助同学改正缺点。在互评中学生们相互学习,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取长补短。
最后,老师在实施小组学习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控制一定的发言时间,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向等等,以防止学生在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上纠缠。小组学习虽然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发言中获得一些新知识,但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讨论中有些发言比较粗糙,不够精确,甚至出现错误;有些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是非不清。教师作为小组学习的组织者,要经常下到学生中,巡视检查活动情况,并在其中加以启发,穿针引线;如发现活动的方向偏离,还要及时加以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路设桥,使学生顺着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行。
第五篇:[高中一年级]高一年级总结
述职报告
高一年级
毕树本
本届高一新生16个班,共1059人,规模较大,从优生及学苗的整体素质上都次与往年并且收费生较多,且宿舍分布相对分散,致使教学和管理难度加大。因此年级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工作力度,强化每个教师尽一份育人责任的思想。坚决杜绝出现乱堂(对任课教师而言)、乱班(对班主任而言)。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务必了解高一新生的两大特点:其一,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初中,其生活、学习的经历各不相同,有的同学根本意识不到学习习惯对其学习的影响,大多学生缺乏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不能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其二,高一新生由初中到高中,一切都是新的,既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又没有建立起明确的人生目标。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搞好班级管理的衔接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确立“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基”的工作思路,制定“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形成习惯,增强信心,自主管理,营造班风纯、学风浓的年级教育氛围”的工作目标。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必须有高标准、高要求。而高一教师大多数是从高三回到高一的,也有个适应过程。为使他们尽快适应新教材和理解新课标要求,应充分提高备课组长进一步管理和工作的艺术。大力弘扬拼搏实干精神。同时,新教材,新高考导向,还应加强教科研力度,实现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化,使教学科研齐头并进。总之,高一师生都处在新的起点,机遇与挑战同在,要求全体教师多想困难,多想办法,注重研究,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一、德育工作
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为确保高一年级的级风好,班风纯,无任何责任事故发生,本学期提出如下德育工作思路及措施:
1、工作思路:
(1)抓住新生军训的契机,打响纪律教育的第一枪。
高一新生一入学,我们就在学校政教处的支持下,把为期一周的新生军训成果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去,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意志,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纪律性,为各项纪律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尽快促成初高中衔接和习惯养成,贯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开学初,通过全体学生会及班会等方式搞好初高中阶段的衔接,包括生活环境的衔接、学校发展史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衔接及心理发展的衔接。并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结合励志小故事,以讲演、背诵、竞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深入学习政教处印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值周班”等有关规章制度,使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走好第一步。
(3)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学年,高一年级应多召开主题班会,就学校纪律、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树立学习目标、感恩父母等方面组织学生讨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品德教育,信心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同时,年级通过大小会议,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潜在作用教育及安全教育。
(4)坚持“三个一”活动,关爱全体学生。
“三个一”即“一个微笑”、“一分钟谈话”、“一句鼓励的话”。要求所有老师都要在工作中做到以上三点,多方面帮助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督促学生,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5)主动与家长沟通,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为促进学困生不断进步,我们要开展“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班主任每月要给班内进步明显的5—10名学生的家长写信(或采用其他有效方式沟通),告诉家长学生的进步情况,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表扬和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不断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双重表扬和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不断促使学生进步。
(6)加强值班管理,创设优良学习环境。
及时开展学生自我管理的“值周班”活动,积极开展各项管理和评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加强教学楼的教师值班管理,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做到师生共管,“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同时,严肃查处各种重大违纪行为,坚持批评教育与纪律处分相结合的管理思路,多方引导,全面检查,及时督促,努力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7)组建高素质的班干队伍,努力作好学生的自主管理。
本学年一开始,我们就要认真组织学生干部的竞选工作,通过竞选分别组成富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正副班主任要对学生干部给予全面细致的指导,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8)结合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搞好班级文化及宿舍文化,营造团结、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同时,尝试开设讲座或选修课、活动课,以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广泛的的兴趣。
(9)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使新、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新老班主任互助竞争的格局。同时做好两件事:
一、认真贯彻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日晚准时召开班主任例会,及时总结、通报、反馈上周工作情况。
二、定期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与培训,由班级工作比较突出的介绍工作经验,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体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2、具体措施:
1)针对新生心绪容易波动的特点,大力加强理想前途、成人成材、诚信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培养学生勤奋攻读、拼搏进取的精神,尽量避免出现新生退学现象。不少新生在初中时成绩和表现优异,一直以来是学校、老师、家长眼中的骄骄者,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曾是学习尖子或优秀班干部,向来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但来到高手云集的重点高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其中不少人感到昔日的光环渐渐地消失,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甚至产生转学的想法。针对新生的这种特点,学期初,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强对新生的理想前途、成人成材等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在生活上学习上与新生多沟通,多鼓励,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2)为了巩固军训期间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继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学生特点,主要从下列方面着手:
(1)抓好三个开头。①抓好一天的开头---早读。原则上,班主任应在早读开始前到位考勤、抓早读秩序,顺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②抓好一周的开头---星期天的晚修。班主任回校值班;③抓好一学期的开头---开学第一个月。除抓常规工作外,开学前二周,班主任宜每晚抓好晚修秩序后才离校,争取通过狠抓一个时期,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好每天的两操。上课教师要负责管好眼保健操。原则上,要求班主任每天巡视课间操.抓好课间操的秩序和质量。
(3)班主任要经常检查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特别是自习课(含早晚自习)的情况。
3)班主任在管理中要认真贯彻请假制度,严把请假关。遇到学生请假,要详细查询请假理由,并与学生家长通电话证实或签字,方可同意。不能有求必批,不能做老好人。4)切实抓好早、晚自习秩序,提高学生早晚自习的学习效率。要求值班老师必须按学校要求在课室管理晚修秩序,不能回办公室,并要特别注意抓好每节课上课前的秩序。
5)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专栏、主题班会等形式打造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并且在教室门口门镜下方张贴“入班即静”。教室内布置允许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6)在重视学生常规管理的同时,重点治理学生谈恋爱、带手机入校、考试作弊、打群架等严重违纪行为。
7)落实宿舍的量化管理,切实抓好两睡(午睡,晚睡)纪律和考勤工作。要求班主任利用多渠道与学生沟通并择时下本班宿舍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教学工作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为确保高一年级教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在六校联考中稳步提高,本学期采取如下教学工作思路及措施:
1)、教师的“教”:
(1)落实新课标要求,认真抓好本年级的常规教学。要求全体教师上课突出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突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搞“满堂灌”“满堂练”,做到讲练结合、教学并重。切实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测试等几常规环节。(2)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落实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自备――集备――再自备的个性化教学。同时,要求各备课组要进一步加强组内合作,搞好组内互听课,取长补短,以及组织命题和开展本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
(3)加强任课教师的合作意识、教研意识,通过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把教学中教师好的设想、意见、改进方法、有价值的体会和感想,收集起来,作为资料存入档案不定期对学生、教师、班主任进行教学跟踪调查,了解进展状态。
(4)检查教案,杜绝无教案或无准备上课现象。评价教案或备课准备情况,也看是否突出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是否突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5)实行教师侯课制,上课铃响前,教师已站在门口。教师不拖堂,不占用学生下课活动时间。
(6)要求教师准时辅导,耐心回答,限制争抢时间,认真批改作业,对问题多者要进行面批面改。用教师的耐心、爱心、诚心去打动学生,减少偏科生。
(7)严明考试纪律,把提高准确率和卷面质量当做大事,常抓不懈。同时,出月考题或其它检测题,以及试题的评价,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
2)、学生的“学”:(1)开展学法指导,传授学习方法。
本学年,我们要给学生重点介绍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情况,以及介绍高中学科的特点与要求,使学生认识到高中教学与学习的特点,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习方法上的转轨,迈好高中学习的第一步。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可邀请各学科组长开设专题讲座,就高中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了解高中学习的特点,了解各学科的特点,了解高考各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了解各学科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应养成的习惯、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2)召开各班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学习方法。
本学期,我们通过班会、学生大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学法指导,努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规范答题的习惯、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等,并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
(3)想方设法抓好中下层生。本学期要求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认真研究中下层生的特点,从学习方法、思想动力、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多方面帮助中下层生把学习搞上去。
具体做法:思想教育方面:1)平时,班主任要注意利用班会课对中下层生进行宣传鼓励,造就人人愿学、乐学、想学的班级学习氛围;2)课余,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要多关心中下层生, 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加强与他们的感情沟通,使中下层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抓好课堂纪律,建设良好班风学风,使中下层能够专心至致地学习; 学习方面:1)针对中下层生知识功底相对薄弱的现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法上(包括讲授方法、授课进度、练习难浅度、作业布置、试题深浅度等)兼顾中下层生,使他们能跟得上、学得有乐趣;2)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经常分析中下层的学习成绩,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其自信心,若退步,则要分析原因,订立相应促学措施,如多辅导多练习等等。3)根据中下层生的特点,建立心目中的学生“档案”,实行目标管理。
(4)为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我们要坚持月考制度——本学期拟举行4次月考(含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每次月考都要求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重点放在找差距,分析原因,及时整改等问题上——定期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有效监测每月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并以每次月考为契机,重点开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班级教导会、尖子生学习方法交流会(比如每次考试后,要求各学科或班主任组织前3名优秀生撰写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后进生座谈会,做到班级年级了解学生,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了解学生,师生加强交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
(5)采取激励措施,发挥榜样作用,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每次月考结束,我们都制作宣传版面,对月考尖子生、进步明显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展示他们的风采,宣传他们的成绩;对年级单科前十名的同学、月考优秀同学予以张榜公布,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竞争氛围,从而形成良好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立重点学生成长档案,实行培养目标跟踪制度,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和的和思想行为的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2、抓教学:
改革教学方法,运筹教学策略,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以新课程理论为主要学习对象,让教师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精髓,坚决杜绝满堂灌。
(2)改进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能只看一堂课展示的成果,只看学生的收获,还要看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占用。所以,教学评价时首先要看学生的感受的表述,精力上有多少被闲置或浪费;课堂情绪是轻松有味、积极参与,还是疲惫、无奈、厌倦等,理解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启发?其次,同行与专家的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
(3)备课组结合学科特点拟定教研课题,展开实验和讨论,不定期地检查教研课题的开展情况,及时评比。以促使高一年级形成一个“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氛围,使教研、教学有机结合,促使教师素质提高。
(4)严查导师制落实情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从尊重和信任学生开始,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帮助学生,使之感受到温暖,激发其分发的动力。
(5)明确责任,敢担责任。既分工又合作。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务实创新,不懈追求,积极探索,夺取了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双丰收,无论是“优秀班级”评比、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是一抓到底,绝不放松,使高一年级形成教风正、班风纯,学风浓的年级教育氛围,使高一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
高一年级
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