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0:2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的通知

关于印发《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的通知

2010年8月10日穗地税函[2010]155号

局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质疑书.doc

2.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申请表.doc

3.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税务约谈通知书.doc

4.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质疑约谈记录.doc

5.广州市外籍人员修正申报工资薪金收入通知书.doc

6.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处理审批表.doc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

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管理,提高约谈效率,促进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征管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广州市外籍人员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评估暂行办法》(穗地税发[2008]58号),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质疑约谈,是指税务机关对外籍人员(以下统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申报或扣缴个人所得税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过程中,发现纳税申报异常,向纳税人发出质疑函询或约请纳税人面谈解释,并责成纳税人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和开展自查自纠的税务调查方式。

第三条 外籍人员工作单位是指外籍人员由于任职、受雇、履约等而所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以及其他机构或组织。

第四条 对税务机关约谈中提出的涉税问题纳税人有如实回答和陈述的义务;纳税人不如实回答或拒绝回答,以及不接受约谈的,主管税务机关要按征管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原则上要向纳税人直接发出质疑函询或与纳税人本人直接约谈。情况特殊的,可向扣缴义务人或外籍人员工作单位函询或约请其负责人面谈;或与纳税人委托的税务代理人约谈,税务代理人要出具纳税人签字的授权委托书。

第六条 本指引所称主管税务机关,是指广州市各区(市)地方税务局及其税务分局、税务所。

第二章 质疑约谈对象确定

第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分析时,发现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将其确定为质疑约谈对象:

(一)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 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

(二)纳税人月收入为零或税款申报为零,且无正当理由;

(三)纳税人取得中国境内、境外支付工资薪金收入,而未申报境外机构支付或负担的工资薪金收入,或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所得而仅就其中一处所得申报纳税;

(四)每月申报工资薪金收入与相同国籍(地区)以及同类行业、职业、职务等人员工薪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又未提供有效证明;

(五)当期纳税申报收入额与上期相比降幅较大且无正当理由;

(六)企业投资者或董事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职务,或名义上不直接担任管理职务,但实际上从事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而未按规定申报工资薪金收入或申报收入明显偏低;

(七)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况。

第八条 主管税务机关开展质疑约谈,要根据有关规定,收集如下资料:

(一)《广州市外籍人员基本情况表》;

(二)护照或通行证复印件、出入境记录或在华居住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有效证明;

(三)境内、境外任职合同或境外单位派遣合同;

(四)境外相关纳税年度工资薪金收入纳税申报表及完税凭证;

(五)境外派遣单位相关月份工资薪金支付明细表或工资薪金收入证明(包括奖金、津贴证明、福利政策等资料);

(六)外籍人员工作单位有关外籍人员工资薪金及福利政策;

(七)其他与纳税人收入有关的税务资料。

第九条 纳税人或其工作单位未按《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务资料申报管理办法》(穗地税发[2007]227号)等有关规定,报送本指引第八条资料或主管税务机关未能完整收集相关资料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要求纳税人或其工作单位按规定补充提供上述资料。

第三章质疑约谈程序

第十条 纳税人存在本指引第七条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要根据有关规定向纳税人发出《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质疑书》和《外籍人员修正申报工资薪金收入通知书》,要求纳税人限期书面答复并重新进行纳税申报;必要时,可按本指引第十二条程序直接约请纳税人面谈或到外籍人员工作单位调查核实。

第十一条 对重新申报且能提供有关资料证实其申报属实或重新申报达到或接近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标准的,税收管理员要填报《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处理审批表》报部门负责人审批并层报税政科(处)和分管局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 对不重新申报、不书面答复或重新申报仍存在本指引第七条(二)至(七)项情形之一的,税收管理员应根据日常管理情况确定约谈纳税人,填写《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申请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开展税务约谈。必要时,可对同工作单位或同国籍(地区)外籍人员开展集体税务约谈。管理科(所、分局)要定期将本部门开展质疑约谈情况报税政科(处)。

第十三条 管理科(所、分局)确定具体约谈纳税人的同时,要成立以外籍人员工作单位税收管理员为主的两人以上(含两人)约谈小组,负责制定约谈方案,包括纳税人存在的主要问题、约谈重点和思路,并组织实施。税政科(处)负责质疑约谈工作业务指导,必要时可直接参与质疑约谈工作。

第十四条 对纳税人开展税务约谈,主管税务机关要向纳税人发出《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税务约谈通知书》(以下称约谈通知书),并送达纳税人,告知约谈具体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需要携带或准备的与收入有关税务资料等。

第十五条 约谈场所由约谈小组指定,原则为主管税务机关办公场所。纳税人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约谈的,要向主管税务机关说明原因,经双方协商重新确定约谈时间。

第十六条 纳税人如不能使用中文交流,约谈小组可要求纳税人携带翻译人员。约谈中,约谈小组应向纳税人讲解我国有关税收政策,指出纳税人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和有关法律责任等,并用中文详细记录形成《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质疑约谈记录》(以下称约谈记录);约谈结束,双方在《约谈记录》复核签字。

第十七条 根据约谈情况可对同一纳税人多次质疑约谈。

第十八条 约谈中约谈小组要讲求技巧,营造良好氛围,体现亲和力、说服力和威慑力,做到合法公正、有理有据、文明礼貌,不威胁、误导纳税人,不得自行设定应税所得申报标准。

第十九条 经质疑约谈并评析比较相关资料,约谈小组可视约谈情况向纳税人发出或再次发出《广州市外籍人员修正申报工资薪金收入通知书》,要求纳税人如实申报。

第四章质疑约谈内容

第二十条 约谈中约谈小组要向纳税人简要介绍如下情况: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管辖原则;

(二)质疑约谈原因、我国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纳税义务、法律责任及纳税人的税收权利;

(三)我国与纳税人原所在国家(地区)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安排)中,境外税额扣除等相关条款规定;

(四)对不如实申报收入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依法采取的措施包括移送稽查、根据双边税收协定进行税收情报交换和阻止出境等;

(五)主管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向纳税人介绍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一条 约谈小组要向纳税人询问的主要内容:

(一)纳税人姓名、年龄、国籍、境内任职单位、境外派遣单位、职务等基本情况,并可要求纳税人提供护照、通行证、回乡证等身份证件;

(二)纳税人境内、境外收入明细情况:基本工资、海外津贴、住房津贴、交通补贴、月(季)度奖金、年终双薪、年终花红以及其他收入和福利;

(三)纳税人原所在国(地区)有关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其享受的由雇主或本人支付的境内外各种保险情况,包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四)纳税人所在工作单位激励制度,包括股票、股票期权、旅游激励等情况;

(五)纳税人出入境情况,包括近年或最近12个月在华居住和工作天数等;

(六)询问与纳税人原所在国(地区)类似职业、职务、行业、公司规模等人员工资薪金收入水平;

(七)境外及境内住址、住房面积、租金或房价等情况;

(八)境内外申报纳税情况以及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税款负担情况,雇主负担还是自行负担以及负担方式等;

(九)纳税人境内居住满5年的,要询问纳税人境外所有收入及申报纳税情况;

(十)主管税务机关认为需要询问的其它内容。

第二十二条 约谈小组要认真审核纳税人陈述、举证申报收入偏低的理由和证据,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第二十三条 约谈小组要为约谈中获悉的有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外籍人员工作单位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密。

第五章质疑约谈结论及处理

第二十四条 经过约谈,纳税人能够说明并提供有关资料证实其收入申报情况属实,或纳税人重新申报工薪收入未发现存在本指引第七条(二)至(七)项情形之一的,暂认可其申报。今后有证据证明纳税人存在涉税违法行为的,仍要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经过约谈,纳税人无法说明其申报工资薪金收入情况属实或重新申报后仍存在本指引第七条(二)至(七)项情形之一的,可再次质疑约谈。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不约谈、不重新申报或经多次约谈重新申报仍存在本指引第七条(二)至(七)项情形之一的,可按有关规定对纳税人采取核定工资薪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移送稽查或开展税收情报交换等措施。

第二十七条 经过约谈,核实纳税人确有税收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要依法责令补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第二十八条 欠缴税款纳税人在出境前尚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主管税务机关可按规定启动阻止出境程序。

第二十九条 对质疑约谈结果,约谈小组要填写《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处理审批表》,由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并层报税政科(处)和分管局领导审批后实施。

第三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要将约谈有关资料按外籍人员一人一档管理规定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及核定征收标准由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指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三条 华侨,香港、澳门、台湾同胞比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指引由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指引自2010年9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务资料申报管理办法

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务

资料申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外籍人员:

(一)任职、受雇或履约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或机构从事非独立劳务的外籍人员;

(二)因履约等而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或机构提供独立劳务的外籍人员;

(三)其他负有非独立和独立劳务纳税义务的外籍人员。

第三条 外籍人员税务资料申报管理,实行外籍人员工作单位负责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在本单位工作的外籍人员的税务资料申报管理。没有工作单位的外籍人员,应自行向广州市辖区内经常工作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税务资料申报。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外籍人员工作单位是指外籍人员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广州市辖区内工作所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以及其他机构或组织。

第五条 外籍人员或其工作单位委托代理人申报办理有关税务资料申报事宜的,应当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供授权委托书。

第六条 外籍人员税务资料申报管理主管税务机关是外籍人员工作单位所在区(市)主管地方税务征收机关。

第二章 税务资料申报

第七条 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的外籍人员,应在其任职、受雇或履约的当月向工作单位填写《广州市外籍人员基本情况表》,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护照或通行证复印件;

(二)境外任职合同和派遣证明;

(三)境外单位最近月份支付工资明细表(包括奖金、津贴证明资料)或工资薪金收入证明;

(四)境外最近工资薪金收入纳税申报表。

第八条 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的外籍人员工作单位,应在外籍人员任职、受雇或履约的次月申报缴纳或解缴个人所得税规定期限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本单位工作外籍人员下列资料:

(一)《广州市外籍人员基本情况表》;

(二)护照或通行证复印件;

(三)境内外任职合同和境外单位派遣证明;

(四)境外单位最近月份支付工资明细表(包括奖金、津贴证明、福利政策等资料)或工资薪金收入证明;

(五)境外最近工资薪金收入纳税申报表;

(六)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上述

(一)、(二)、(三)项资料内容发生变化的,外籍人员工作单位应在变化的次月申报缴纳或解缴个人所得税规定期限内报送主管地方税务机关。

第九条 本办法第二条第二、三项所述的外籍人员、外籍人员工作单位应按以下要求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外籍人员为本单位提供独立劳务的,外籍人员工作单位应于劳务合同、协议签订后7日内,将劳务合同或协议、劳务提供者身份证明、职业证明、支付报酬标准和形式等有关资料报送主管地方税务机关。

(二)外籍演员、运动员从事文艺、体育演出活动的,主办单位或接待单位应在取得宣传、文化或体育主管部门演出许可批文后7日内,将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及演出合同、演出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场次)、报酬分配方案等有关材料报送演出活动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演出合同和演出计划内容如有变化的,应在内容变更后7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有关变更后的相关材料。

(三)聘用外籍教师、研究人员的院校、研究机构单位,应在签订聘用合同后7日内,将劳务合同、职业证书、劳务报酬和福利政策等相关资料报送主管地方税务机关。

(四)其他情形的外籍人员,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根据外籍人员从事劳务的性质,要求外籍人员工作单位提供相关税务资料。

第十条 外籍演员、运动员和外籍教师、研究人员,凡是为执行我国与外国(地区)所签订的文化、体育交流协定或计划而在我市从事文化、体育活动或工作的,主办单位或接待单位以及外籍人员工作所在教学、研究机构应在外籍人员工作后7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供我国政府同对方国家(地区)政府间签订的文化、体育交流协定或计划和外籍人员的个人居民身份证明,并附送按照上述协定或计划签署的演出合同或劳务服务合同等资料。

第十一条 外籍人员工作单位应在终了的次月申报缴纳或解缴个人所得税规定期限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上本单位工作外籍人员《广州市外籍人员变动情况表》。

第十二条 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外籍人员工作单位,应要求外籍人员如实提供出入境记录证明备查,并在终了的次月申报缴纳或解缴个人所得税规定期限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上本单位工作外籍人员《广州市外籍人员境内居住和工作时间记录表》。

第十三条 外籍人员发生离职、解雇、调回境外工作以及其他离职情形(以下统称离职),其工作单位应在外籍人员离职前,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外籍人员本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广州市外籍人员境内居住和工作时间记录表》及《广州市外籍人员离职报告表》。

第三章 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外籍人员未按照规定期限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本办法规定的有关资料的,或者外籍人员工作单位(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外籍人员、外籍人员工作单位(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外籍人员及其工作单位或代理人弄虚作假,瞒报有关纳税资料,或者以虚假纳税申报等手段,造成偷税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各区(市)地方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公安、劳动、文化、体育、科技、外事等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本辖区外籍人员的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指定专人负责外籍人员税务资料管理,采取纸质、电子档案共存的方式,实行以企业为单位的一人一档管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个人所得税税务资料申报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指引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

《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引[2009年]》的通知

穗地税发[2009]148号

为规范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对我市个人所得税征管若干业务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出差伙食补助费的计税问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粤财行[2007]229号)规定,以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和标准(每人每天50元)计算,为自行负担出差伙食费的员工发放或报销的出差伙食补助费,不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收入。对超标准发放或报销的出差伙食费补助,则应将超标准的部分并入员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出差期间个人未负担伙食费用的,应将出差伙食补助费全额并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原我局《关于个人取得劳务报酬等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穗地税发[2003]46号)第七点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二、关于从事货物运输个人所得税征收率的问题从2009年1月1日起(税款所属时期),从事货物运输业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按2.5%的征收率征收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原我局《关于调整我市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带征率的通知》(穗地税发[2004]209号)附表说明第二点同时停止执行。

三、关于享受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的残疾人员界定问题凡申请减征劳动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残疾人,必须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规定条件的人员,即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或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四、关于异地缴纳社保费税前扣除问题个人因社保关系在外地而在异地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如果能够提供相关缴费凭证或证明文件的,可按现行有关规定给予税前扣除。对采取全年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纳税人可以从缴交当月起按照实际缴费月份数进行分摊扣除。

五、关于个人取得拆迁补偿款征税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镇房屋拆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45号)规定,对被拆迁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对被拆迁人取得超过上述规定标准的部分应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且不得扣除房产原值。

六、关于企业职工无偿使用企业房产征税问题企业职工无偿使用企业自有或租赁的房产,应视为职工取得其他经济形式的应税所得,在使用期内按月并入职工当期工资薪金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其中使用房产属企业租入的,按照企业每月支付的租金计算确认工资薪金收入额;使用房产属企业自有的,应先以租金的公允价格确认工资薪金收入额,但对缺乏公允价格做参考的,应按照企业每月提取的折旧额计算确认工资薪金收入额。

职工合用上款所指房产,应自行协议约定收入的分配方案,纳税人拒不提供协议分配方案的,税务机关可按人数均分原则核定个人实际收入额。

七、关于个体工商户异地经营征税问题个体工商户从事异地经营,其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按以下情形进行征管划分:持有《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办理了跨区经营项目登记的,由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否则,由经营行为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前款异地经营是指外地个体工商户来穗经营,以及我市个体工商户在“三区两市”之间或者“三区两市”与市区之间跨区经营(“三区两市”指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市、从化市)。

八、关于个人履行劳动合同保密或非竞争条款取得收入征税问题个人与任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规定的保密条款或非竞争条款而取得原任职单位支付的收入,参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个人支付不竞争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7]102号)有关规定,按照“偶然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九、关于生育津贴征税问题企业根据《广东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补足生育女职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部分,同样属于生育津贴的性质,应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号,以下简称财税[2008]8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男职工按照《广东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取得的生育假期津贴参照财税[2008]8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关于单位为职工报销医疗费征税问题企业从职工福利费中为未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患重大疾病的职工报销医疗费,在国家税务总局未有明确规定之前,暂不计入职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收入。

第四篇: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促进就业创业地方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的通知

鼓励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凡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给予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符合条件的可给予减征营业税、免征堤围防护费。

(一)相关政策规定

1.企业所得税

(1)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企业就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允许据实计算扣除;在终了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再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2)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

(3)企业享受安置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①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1年以上(含1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企业实际上岗工作;

②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企业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③定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企业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④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2.营业税

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减征营业税的办法。我省每位残疾人每年可享受的减征营业税限额为每人每年3.5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减免额不包括在限额之内。

(1)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包括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和其他单位),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并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后,可申请减征营业税:

①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

②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给予减征营业税;

③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单位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④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⑤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⑥享受营业税减征的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是指税务登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⑦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2)其他实体规定:

①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按月减征营业税,本月应缴营业税不足减征的,可结转本内以后月份减征,但不得从以前月份已交营业税中退还。本应纳税额小于核定的减税限额的,以本应纳税额为限;本应纳税额大于核定的减税限额的,以核定的本减税限额为限。纳税人本应纳税额不足减征的,不得结转以后减征;

纳税人本月应减征营业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本月应减征营业税额=纳税人本月实际安置残疾人员人数×县级以上税务机关确定的每位残疾人员每年可减征营业税的具体限额÷12

②营业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提供“服务业”税目(广告业除外)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上述单位提供广告业劳务以及不属于“服务业”税目的营业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兼营营业税“服务业”税目劳务和其他税目劳务的纳税人,只能减征“服务业”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服务业”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不足扣减的,不得用其他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扣减;

③单位应当分别核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营业收入,不能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本营业税优惠政策;

④兼营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单位,可自行选择退还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一经选定,一个内不得变更;

⑤如果既适用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又适用下岗再就业、军转干部、随军家属等支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营业税政策规定实行按月减征方式;

⑥经认定的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实际安置残疾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逐月计算,本月比例未达到25%的,不得减征本月的营业税;

⑦终了,应平均计算纳税人全年实际安置残疾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一个纳税内累计3个月平均比例未达到25%的,应自次年1月1日起取消营业税减税优惠政策;

⑧纳税人新安置残疾人员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次月起计算,其他职工从录用的次月起计算;安置的残疾人员和其他职工减少的,从减少当月计算;

⑨对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只要符合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的规定,就可享受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是指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由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企业。这类企业在计算残疾人人数时可将在企业实际上岗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计算在内,在计算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时也要将上述学生计算在内;

⑩“工疗机构”是指集就业和康复为一体的福利性生产安置单位,通过组织精神残疾人员参加适当生产劳动和实施康复治疗与训练,达到安定情绪、缓解症状、提高技能和改善生活状况的目的,包括精神病院附设的康复车间、企业附设的工疗车间、基层政府和组织兴办的工疗站等。允许将精神残疾人员计入残疾人人数享受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的,仅限于工疗机构等适合安置精神残疾人就业的单位。

(3)其他程序规定:

①安置残疾人单位实际安置的残疾人或在职职工人数发生变化,但仍符合减税条件的,应当根据变化事项按规定重新申请认定和审批。安置残疾人单位因残疾人或在职职工人数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减税条件的,应当自情况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

②享受税收优惠资格的安置残疾人单位应办理年审手续。福利企业或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应于每年终了后的次年1月底前把《广州市社会福利企业招收残疾人就业认定证明》或《广州市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认定证明》的年审记录原件及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其他单位应于每年终了后的次年1月底前到税务机关重新审核享受税收优惠资格。

(4)惩罚规定:

①单位安置的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及有关规定的劳动年龄的残疾人,不列入安置比例及减税限额的计算;

②单位和个人采用签订虚假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伪造或重复使用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残疾人挂名而不实际上岗工作、虚报残疾人安置比例、为残疾人不缴或少缴规定的社会保险、变相向残疾人收回支付的工资等方法骗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除依照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外,其实际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内实际享受到的减税款应全额追缴入库,并自其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起三年内取消其享受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

3.堤围防护费

对持有效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注:现为《社会福利企业证书》)的民政福利企业实行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增值税和免征营业税所对应的应税收入部分实行免征堤围防护费的照顾。

(二)须提供的书面材料

1.办理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备案时须提供的书面材料

(1)《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备案表》一式二份;

(2)在职残疾人员名单及工资表;

(3)为残疾职工购买社保的资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复印件;

(5)加盖企业公章的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复印件;

(6)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

2.办理减征营业税申请时须提供的书面材料(原件核对后退回)

(1)《社会福利企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广州市社会福利企业招收残疾人就业认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资格认定申请审批表》一份;

(4)减免税申请报告,列明减免税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

(5)《享受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企业职工名册》原件及复印件;

(6)《残疾人职工情况登记表》;

(7)与残疾人签订的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及每位残疾人的残疾人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8)为残疾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9)通过金融机构向安置每位残疾人职工支付的工资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10)《减免地方税费申请审批表》一式一份;

(11)营业执照副本;

(12)税务登记证副本;

(13)《广东省集中安置残疾人机构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14)《广州市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认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福利企业应提交(1)—(12)点的资料;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中安置残疾人机构(包括工疗机构、盲人按摩机构、托养服务工场、职业康复工场等)应提交(3)—(14)点的资料: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其他单位应提交(3)—(12)点的资料。

3.办理堤围防护费免征备案时须提供的书面材料(原件核对后退回)

(1)《社会福利企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享受流转税优惠政策批复文件或纳税凭证。

(三)办理程序

1.纳税人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应在终了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交备案登记资料,主管地税机关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并告知纳税人执行。

2.纳税人享受减征营业税的办理程序:

(1)安置残疾人超过25%(含25%),且残疾职工人数不少于10人的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用人单位,按照广州市民政局《转发民政部关于印发〈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穗民〔2007〕219号)要求,到广州市社会福利生产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企管中心”)申办《广州市福利企业招收残疾人就业认定证明》,接受民政部门审核《享受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企业职工名册》。用人单位取得上述证明和民政部门的审核意见后,再持以上材料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申请享受税收优惠;

(2)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按照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资格认定办法》要求,到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残联服务中心”)申办《广州市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认定证明》,接受审核《享受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企业职工名册》。用人单位取得上述证明和市残联审核意见后,再持以上材料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申请享受税收优惠;

(3)除上述(1)、(2)点以外的其他单位,可直接持相关材料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申请享受税收优惠。

3.缴费人享受免征堤围防护费的办理程序:

缴费人可持相关材料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第五篇:关于印发《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州市卫生局

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教育局

广州市财政局 文件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局

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州市妇女联合会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穗残联[2007]231号

关于印发《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卫生局、民政局、教育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局(委)、人口计生局、妇联、残联:

为做好“十一五”期间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根据《广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了《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厅市发改委市人口计生委

市 妇 联市 残 联

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一日

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

一、背景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是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服务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它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基层机构,就近、就地、就便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

我市残疾人居住相对分散,相对贫困,且都有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由于社区康复具有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就地、就近、就便等特点,有利于大多数残疾人的卫生保健、康复保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帮助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共享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社区康复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确保我市2008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依据《广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指标

(一)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全面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二)创建两个“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两个“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三)2008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1、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网络。

2、发挥各区,县级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列入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共同组织实施本地区的社区康复工作,发挥其协调作用和对基层的指导作用。

3、基层社区要配备社区康复员,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认真做好基础性调查登记建档、计划、管理及转介服务,充分利用本辖区的康复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二)加强技术指导

1、市成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组,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推广实用康复技术、培训基层康复人员、评估康复效果、指导基层工作开展。

2、完善市、区(县级市)两级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扩展康复业务,扩大服务领域,发挥技术示范和基层指导的作用。

3、整合当地康复资源,依托各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开展康复技术推广、基层人员培训、社区康复指导、康复效果评估等工作,并直接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三)完善服务网络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街道(乡镇)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站;社区(村)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建立社区康复站,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同时,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星光计划活动室、福利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立满足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社区康复站,形成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培育民非企”康复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和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民办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四)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档案

1、区,县级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残疾人状况与康复需求调查,掌握残疾人数量、分布、生活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现状等情况。

2、街镇残联指导社区(村)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档案。

3、动态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现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更新统计汇总数据并逐级上报。

(五)提高社区康复服务能力

1、将康复医学基础知识教育纳入基层康复员的培训计划,加强在职人员培训,促进人事部门建立适合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形成康复技术骨干和师资队伍。

2、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适合当地的康复人员培训规划、培训制度和效果评定办法。采取多种形式举办社区康复管理和技术培训班,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激励政策,建立资格认证及上岗制度,形成稳定的社区康复工作队伍。

3、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对社区康复工作的投入,为社区康复站(点)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完善工作场所建设,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4、因地制宜开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康复工作,应用适宜技术,提高训练质量。

(六)为各类残疾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做好训练记录,进行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等方式并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转诊。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

3、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低视力者,开具转介证明,转介到相应的眼科专科诊疗单位,及时随诊,掌握诊疗情况,指导患者到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就医;将白内障患者转介到条件具备的医

疗单位,接受相关咨询、治疗。

4、对聋儿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监测聋儿病情发展、变化,指导聋儿使用助听器,协助康复服务专门机构指导聋儿及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接受相关咨询。

5、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发现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进行智力和生长发育测评,指导家长开展训练,做好记录,进行评估。

6、将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的普及纳入居民健康教育,举办培训班、发放普及读物、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7、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适配、家庭租赁、使用指导以及简易康复训练器具制作等服务。

8、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加强计划免疫和慢性病监测,减少疾病致残;对新婚夫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2岁婴幼儿实行科学补碘;合理用药,减少药物致残。

四、质量控制

(一)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

(二)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建档率不低于90%;

(三)以城镇社区居委会和乡镇为单位,社区康复站建站率分别达到70%和50%,康复员配备率分别达到70%和50%;

(四)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五、经费

(一)市级经费:用于组织协调、技术培训、宣传教育、检查评估、数据库管理、任务补贴、康复救助和康复需求调查、示范机构建设。

(二)区(县级市)级经费:用于组织协调、技术培训、任务补贴、康复救助和康复需求调查、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康复训练、社区康复员补助。

(三)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扩大经费来源,用于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和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等。

六、检查统计

(一)检查

2008年进行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中期检查,2010年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二)统计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报表的要求,上报统计报表。附件1~4如下:

1、“十一五”社区康复任务分配表

2、“十一五”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

3、“十一五”社区康复统计汇总表(表一)

4、“十一五”社区康复统计汇总表(表二)

下载关于印发《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广州市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质疑约谈工作指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