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层体制对团体组织之影响

时间:2019-05-14 20:3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科层体制对团体组织之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科层体制对团体组织之影响》。

第一篇:学校科层体制对团体组织之影响

学校科层体制对团体组织之影响

实习教师 林孟弘、吴昆寰

前言

经常听到同学或老师抱怨学校行政体系之效率很差,行政人员的态度又很没有人情味,我想这大概就是从“学校行政体制”来着手,而如何对于学校行政效率和行政阶层与师生互动抓取平衡点,是学校组织的重要课题。此即会牵扯到一个名词,即是“科层体制”,听到科层体制这个名词,对某些人来说,皆有不愉快的印象:如在公家机关办理一件业务并填具一式三份的表格,之后将复本抄送每一个你所能想到的局处;或者面对刻板冷漠的小职员,只知引用工作手册中的法规办事等,这些令人讨厌的行事作风难道不能改变,或若难道没有更好的方法来经营大企业吗?

而在现今社会的复杂性使教育的组织形式有所改变;古代的一个老师对一、二个学生的方式完全不可能。因此,教学组织(学校)也变成一个很现代的科层组织。科层组织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权责层次分配清楚。正如企业公司或政府机构一样,学校的科层组织也相当明显。它包括学校里有行政主管单位、教师、职员、学生等各类人员。

由于学校中的科层体制必会影响整个组织的运作及团体行为或个人行为的改变,于是本组即是要探讨学校科层组织对于团体行为之影响,分析组织科层化的程度与团体行为与绩效之关系,并透过实际案例分析。

二、科层组织(Bureaucracy)之意义

科层体制(bureaucracy),是一种本于法理基础之上,以实现效率与合理性目标的组织,是分析正式组织的经典理论(民72,黄昆辉)。

科层体制理论系由韦伯(Max Weber,1864-1920)所创,他以「权威」(authority)为核心概念,「权威」即是以他人出乎自愿的服从为基础的统治型式。韦柏将权威分为三种即:精神感召的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传统的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法理的权威(legal authority)。科层体制即是以「法理权威」为主要影响力的组织,也就是由一定程序连锁而成的稳定结构。其建构基础有:

合理性(rationality)指的是组织的目标导向性,组织内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跟组织的目标有关,在任何的行动,皆须符合这种目标导向的性质。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组织的成本效能,也就是一个行动方案得通盘考虑其成本与组织目标达成之间的关连性。

而科层体制的特征,也就是韦伯理论之主要概念如下:

职位阶层(Hierarchy of Authority)

组织的任何一种行政功能,都由一个赋有明确权责的职位来承担。担任某一职位的人员,便须遵从该职位所赋的权利与义务。

法规条例(Rules and Regulations)

组织中每一个职位的经常性业务与全体的成员,亦皆订有标准程序与行为的标准,汇成组织之法规,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

专职分工(Division of Labor)

组织中所有工作,都依职位进行分工,使每一职位专司一事。

不讲人情(Impersonal orientation)

组织内部各职位人员的交互作用,或内部工作人员与外在服务对象的接触交流,都有统一的方式来辨理。

书面案卷(Files and Records)

组织内部以及对服务对象的活动事顼,均录案存盘,备供日后参考、拟订决策、以及稽核检讨之用。

支薪用人(Salaried Personnel)

视导监督和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全时制的支薪工作者,靠着组织来赚取所得。

资源控制(Control of Resources)

组织内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掌控组织资源的分配。

三、学校组织的类型与系统理论

组织是人们为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体,借着「人员」与「结构」的适当配置与互动及对环境的调适,来完成其任务(谢文全,民80:175)。结构主义者倾向于认为,一个适当结构的组织,将改善组织的表现。

组织结构的类型有:

1.正式的学校组织结构:

(1)正式学校组织结构的形成要素:

即学校的行政体制,它包含在科层体制中,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务主任、会计主任、注册组长、训育组长、干事及书记等)→教师→学生。

(2)正式学校组织结构的功能:

确定权威体系

分工与权责之明确化

促进沟通与协调(确定沟通网络)

促进工作满足感与提高工作效率

2.非正式学校组织结构:

(1)非正式学校组织的结构的意义:

非正式学校组织结构是相对于正式学校组织结构,是学校成员非正式交互作用行为所形成之社会关系网,其成立系由于人与人之结合,不是用权力所促使,属个人化而非制度化之组织。其形成之原因,乃基于共同关系,旨求满足友谊、追求认同、取行保护、以及谋求发展。

(2)非正式学校组织之特性:

a.交互行为b.感情交流c.顺乎自然d.民主指向e.以影响力来领导f.团体压力g.附着力及统整力h.成员的重迭性i.可获得满足感及成就感

(3)非正式学校组织之正反功能:

a.正功能:

(a)可做有效之沟通(b)社会控制(c)获得满足感及归属感(d)维护共同的文化价值(e)有高度的伸缩性及弹性(f)减少主管的工作负担(g)可弥补正式命令之不足(h)安定组织,使离职率大为减少(i)可发泄彼此情绪(j)能矫正管理措施。

b.反功能:

(a)反对改变,阻碍改革(b)工作任务上的衡突(c)传播不实谣言,迷惑人心(d)盲从非正式组织,抹杀个人的个性及创造性(e)搞小圈圈,彼此攻击毁谤。

总之,学校系统是服务性的教育组织,是由教职员与学生二种不同角色形成的结构个体,具有某种程度的科层化(Bureaucratic)特质。学校组织结构的意义,乃指学校组织中教师、学生与行政人员所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各行政部门权责工作施行上,及彼此间各种交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较持久的性质,而此种特质,常表现于学校组织中各项事件、功能技术问题等彼此间的交互作用结果上,其目的在促使学校组织之成长发展,以期获得更佳的学校教育成效。

学校组织由行政及教学两大部门组合而成,基于行政效率的提升,学校行政系统方面则必须走向科层体制,以便更有条理有系统的思考学校问题,改进学校工作,但这不表示科层体制的行政作为全然是标准化的作业形式、规章(蔡振南,民81),它同时也应当包括对人的信任与尊重。

3.双重系统理论

双重系统理论(Dual System Theory)是Meyer & Rowan(1983)所提出,认为学校组织同时具有「科层体制」与「松散结合」两种特性,承续松散结合的持性,认为学校组织在教学系统方面具有松散结合的特性,而在行政事务的非教学系统方面,则是具有紧密结合的特性。上述这两种组织结构的特性,是可以在学校组织中同时存在。它一方面肯定了学校行政组织的科层性格,也说明了学校另外存在着一松散结合系统。

四、科层组织之改善与突破

回顾Weber提出以规则、工作说明书、职位权力、功能分化、组织层级的官僚体制(科层体制bureaucracy)已在教育行政体系中根深蒂固,理想型的科层体制虽系一种提高组织效率达成行政目标的功能模式(Silver,1983)却造成组织的僵化,工作人员以遵守法规规定的程序为目的,凡事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消极被动而不知创造发展,„。面对今日社会的急遽变迁、政治的民主开放、科技的发展及文化的元融合,为使育育行政组织运作有效因应时代环境与社会变迁、达成组织目标,必须将学校组织再造,使教育删政运作迈向专业化。以下是其发展趋势:

虚拟网状组织架构扁平层次,以取代替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

运作强调资源整合及有效串连,来代替本位主义之迷思。

行政人员不再成为死守法规条文或效忠组织的发号司令者,而是成为能兼顾民众利益和组织目标的协调者。

工作内容由强调作业流程多样化,以取代以往的单一走向。

领导者与部属之间的关系,从监督服从的关系,透过有效的授权与参与,而走向建构共同愿景伙伴关系。

需求层次将由安全的基本满足,提升为追求自我实现的层次。

考核将以强调全方位的工作绩效,代替形式化的绩效制度。

决策模式将由上而下的官僚决策模式,趋向由下而上的专业决策模式。

未来的组织是以知识为基础,由位居多数的专家所组成,具有迅速反应变迁的能力。组织类型将由传统静态封闭的机械型组织,转向动态开放教导型和学习型组织

(Druker,1988,1993;Naisbitt&Aburdence,1990;张明辉,民87;张锅富,民87)。

五、结论

学校具有组织科层体制与松散结构之特性,适合运用整体工作满意的理论来做为领导策略,以提升成员工作需求的满足与愉快的整体感受,而工作满意是脱离传统科层体制只重视组织目标达成的领导概念,转而发展校长对组织整体成员工作需求满足与愉快感受的重视,以及蕴育尊重、关怀的一种态度或情感的反应。

根据实际的需要,针对目前的组织结构的缺失重新检讨之后,加以精简。促使组织结构朝向扁平式组织或网状组织以取代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由封闭的机械型组织,转向动态开放的学习型组织。个人、单位、组织的运作是可以相互合作,以提升组织效能。而为使组织的运作更有弹性,应该尽量以「原则」取代「规则」,而一个上位的管理者也要有能力去判断,才能使组织有进步成长的空间。

Weber 的科层理论基本上是一理想模式它可增进组织效率,但实际上科层体制也有可能发生反功能,许多教育学者经由学校组织运作中,发现科层体制并非完美无缺的。综合前述,科层体制的各项特质,而也都一定会有它实际可见的优点,将它用在我们现实状况上可得知,问题的产生并非起于过度的科层化,而是因为科层体制因素的缺乏或不尽适当所使然,而过度的科层化,会使组织趋于僵化,无法顺应变迁,但科层体制几乎是所有组织既定的事实,因此一个在上位的管理者如何利用科层组织的优点及管理的手法,能够真正地将组织科层化的优点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巧丽(民92), 学校科层组织的实施困境与突破 ,菁莪第十四卷第四期, 页35-46。

2.陈圣谟(民84), 组织文化与学校行政革新, 教育资料与研究, 第七期, 页61-67。

3.李新乡(民91), 探索学校组织的运转手-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研究, 教育研究月刊, 第95期, 页31-42。

4.孙志麟(民91), 知识管理在学校组织的应用, 教育研究月刊, 第99期, 页42-52。

5.高强华(民88), 学校变迁与学校革新, 台北,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6.谢文全(民80), 教育行政-理论与实务, 增订七版, 台北, 文景。

7.卢心雨(民90), 政府体育行政组织文化与组织效能之研究,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8.张钿富(民89), 学校行政决定原理与实务, 初版, 台北市, 五南。

9.张明辉(民80), 巴纳德组织理论与教育行政, 初版, 台北市,五南。

10.林海清(民88), 教育与人力发展, 初版, 高雄市, 高雄复文。

11.黄昆辉(民74), 教育行政原理, 初版, 台北市, 三民书局。

第二篇:企业文化咨询之企业体制影响

企业文化咨询之企业体制影响

文章导读:企业体制一般而言是指关于企业组织的制度,是从整体意义上对企业组织的权力与资本进行架构与划分的制度,如机构设置与管理权限划分。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企业文化建设中,何为企业的体制文化呢?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

企业体制是企业制度的中观层次,在组织设计、组织管理中,使用“体制”的概念是从作为实体性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来考虑的。企业体制无所谓好坏,只有合适与否,就如一件衣服,必须合体。企业处于不同的层级“体制”是不一样的。无论何种体制,关键在于适用,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深圳,我们曾做过一些调研和比较,比如,驻深的企业与市属企业的比较,驻深企业由于产权关系仍在内地,而且大多为国有的大中型企业,20多年来,尽管获得的政策资源大大少于市属企业,但至少在以下几个事实上说明了产权体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是驻深企业领导人少有人卷入大的经济丑闻;

二是驻深企业的效益大多好过市属企业,对深圳的GDP贡献大;

三是驻深企业的管理相对规范,虽然领导变更多,但大多企业“做事规矩,有板有眼”,发展虽然不算特别快,但相对较为稳定。

企业体制文化对企业发展可起到促进或限制的作用。因此,企业体制的设计,就不仅要考虑有形资源的管理需要,更要考虑对无形资源管理的需要。

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企业体制的第一层面取决于产权制度及其结构模式,第二层面取决于企业的治理结构模式。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产权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企业起决定作用。这个一定的条件是产权的人格化约束——必须具体到有人对他使用的目的负责。

企业的产权结构模式对企业体制有着制约性的作用,这种制约性表现为对产权的占有、使用、处置、收益权力的运用。由于资本投入的目的不一,对产

权的运用也就有很大的差异。如国有资产的投资有的侧重于占有,如烟酒类等专营机构,有的侧重于使用,如新闻媒体、医院学校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有的侧重于收益,如外汇储备的再投资和对高投入高回报国有企业的投资。

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产权的制约性也因为其投入的目的不同而制约性侧重不一,有的是占有的安全性,有的是使用的社会效益,有的在于经济收益的高低。即产权的制约性体现为资本所有者投资的目的性,如在一个公益性的医院投入的是风险资金,风险资金追逐的是高回报的利润,这对医院就会产生一种制约因素——必须追逐高额回报而降低他的公益性的服务标准。

反之,在一个高竞争度的行业中,投入对收益追求不强烈的国有资金,资金的安全性就很难得到保障。对高回报收益的追逐是风险资金投资的铁律,相对而言,来自风险资本的压力对企业是最大的,如,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在资本意志与“知本”意志的较量中,就曾惨遭资本的“逼宫”,而失去了新浪的管理权,体现了这种产权制约的残酷性——这就是资本的人格化约束产生的力量。

中国联想在收购IBMPC业务时,在深入分析清楚风险及如何控制风险准备后,觉得是风险的关键在于公司的治理结构,董事会如何组成,董事会里面董事长管什么和其他董事怎么分工,更重要的是董事长、董事会跟CEO的关系,CEO怎么选择,CEO应该做哪些事情,当把风险逐渐分析清楚以后,才是落实到董事会和CEO怎么带领大家克服这些困难,控制这些风险。当这些东西比较明确以后,这时候再谈价格,最后才达到收购协议,才投入合作。都是产权结构约束而在企业治理中产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

小贴士:深圳市上员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精于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战略管理、营销策划和企业品牌规划的多位权威人士和相关机构共同组建而成,汇聚具备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和曾经在国际知名公司任职的众多优秀人才。

多年来,上员凭借对中国企业形态、消费者以及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致力研究解决本土公司在改革重组中的文化整合问题,以及面对市场的品牌传播问题„„

第三篇:浅谈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深入浅出谈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第13组

作者:王文亭 张国利

指导老师:钱大琳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形式 扁平化 虚拟化

参考文献:《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薛华成 清华大学出版社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对货运站作业组织的影响分析》 徐维祥 杨肇夏 摘自

《铁道学报》第23卷第6期 2001年12月

写在前面:

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应用与普及,毫无疑问对运营管理、管理者的行为、组织、企业战略、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其对组织的影响作以比较具体的阐述。鉴于内容比较抽象,我们在起笔时尽可能设计了比较通俗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不恰当或者说不准确的地方,还希望老师指出。

正文:

作为一门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看做是管理组织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管理组织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重要问题。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下,组织形式已经出现了几种典型的类型。

其实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存在一个组织形式的问题。大到一个国家政权的政体,小到像我们第13小组的这样两个人的小集合,都存在着组织形式的问题。说到我们两个人的小集合,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想要形成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组织,那么这个集合里元素不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有各种信息,还有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和我们有关的一些事务,还有各种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就很混乱了,其实捋清楚的话,只有两类,一个是业务层级上的,一个是人事层级上的。这两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类似于不同角度。会存在非常明显的交集。我们的组织形式,就是在组长坚强领导下的半民主制度。此处不多提。

我们暂且就以某果汁生产商为例,介绍一下管理信息系统时代的这几种典型的组织形式。

从大面来看,组织形式要分这么几类,U(unitary)型——直线职能制,M(multidimensional)型——矩阵式组织,H(holding company)型——控股型,V(virtual)型——虚拟组织——动态联盟,听起来都挺复杂的。为了将复杂东西明晰化,下面是具体说明(纯属原创,如有雷同肯定是他们抄我们的)。

·U型组织——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unitary structure)

1. 纯直线制结构。

这种结构最典型的特点是每个职工都只有一个领导。说是纯直线制,或许会有人不理解。其实是这样的,从任何一个职工出发往上找领导,都只有一条线上去,没有

分叉,也没有诸如监督一类的成分。比较简单的小企业其实很适合这种模式。小果汁厂的厂长管几个工长(管不了几个人也是工长),通常的日常生产都是由这些经理负责的。当然整个企业的所有事务厂长都要很了解。从信息角度来看,信息流动的方向也是很单一的,由下而上,直线流动,一直汇总到小果汁厂厂长。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这个要常见一些。很明显,在纯直线制结构中,厂长的负担太重。而在直线职

能制组织结构中,厂长下直接分设了一些职能类部门。比如说刚才那个小果汁厂后来干大了,厂长挺有野心的,就又挑了一些适合的人才组成了市场部,人力资源部,公关部,财务部,广告部什么的。这些部门都直接受厂长领导。这么看来部门经理也算是挺大个官了吧?然而并非如此,因为这些部门并非权力部门,他们只是在全厂指定的规则基础上办理事务手续。比如广告部,请了他们市电视台挺漂亮一女主持人代言,想要在包装上印女主持人喝该果汁的照片,广告部经理必须在制定好严谨的规划后将计划书交给厂长,厂长批准后,厂长直接授意生产包装的车间按照厂长的标准生产。这样厂长就省了构思广告的精力,自然就有精力把公司做大做强。然而这种结构缺点也十分之明显。比如刚才的那个广告部经理,平时和厂长走得近,大家都认为他是红人,那么渐渐的在权力欲膨胀的时候,经理就可能直接去要求车间怎样怎样了,这样就缺少了整体上的规划,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

·M型组织——矩阵式组织,多维组织(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M型组织其实是在U型组织基础上的延伸。就是增进了任务过程的负责制。在纯直线制结构的基础上加了一维——任务维,每个任务都有车间对其直接负责。这里不太好理解。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一位经理人要同时对两个上司负责,分别是组织本身的领导和正在做的任务的领导。而这第二个领导,就是项目的负责部门。教材上说还存在一个第三维,即为职能部门。我们小组认为,称其为第三维有些牵强,因为他毕竟不是一个领导部门或者说是权力部门。它只是一个支持的结构。这就是上述第二种直线职能制组织与任务维度的结合产物。

矩阵式组织做到更大一些的时候就会出现事业部组织结构。所谓事业部就是把刚才的第二个维度用部门形式存在,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从地位上讲或者说从到最高领导的距离的角度来讲,事业部与车间类似。

通过M型结构,就实现了厂长权力的下放,由统一领导转换为了协调领导。从员工角度来说,权力的下放也会增进下级主动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说,这样的“扁平式”结构是一种趋势。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开始的那个果汁公司。公司发展十分不错,经过市场部的调查,在董事会决策之后,便有了做其他果汁、饮料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点,厂长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下设了事业部,比如“果灿烂”开发部、“寒带·果粒”开发部什么的,这些部门进行新果汁的研发,分别独立的对这种产品负责。因此他们也就相应的有了一些权力,去从整体上规划它所研究的产品,去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要求生产流程。事业部在工作过程中同样需要职能部门的支持。从信息流动角度来看,事业部是拥有着对他们所研发的产品的绝对领导权的。

当然,维数多,也可能出现组织上的混乱。这就要求一个比较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具体应该下设怎样的部门,部门职能如何,都应该因公司而异。然而对于一个中型的企业来说,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

·H型组织(holding company structure)以及V型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

H型组织其实就是由独立最高领导或寡头制进化为多人拥有最高领导权。可以认为是总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投资子公司,然而对于每个子公司来说,又都有其他投资者。2.

当然这个投资者既有可能是自然人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法人。这样对于公司总部来说,这就是一个控股(holding company)结构,子公司仅仅是盈利的手段,是一个利润中心。子公司同样有董事会等领导机构,同样可以按照M型构造它的组织形式。这样的结构还可以不停的延续下去。

而V型更是完全的利益产物。比如刚才那家果汁公司可以与健身品牌,美容品牌合作,在一个协议的制约下,形成一个健康生活套装之类的产品。各企业其下设各部门之间可以有并非相同领导下的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就是这个意思。回头这个产品做完了,这个virtual的组织可以继续合作也可以就地说bye,再各自寻找新的项目和新的战略伙伴。正所谓,共同的利益使大家联合在一起。这种结构里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签订的协议是支撑这种结构的重要内容,而实质上共同的利益则是真正的V型组织支柱。

鉴于这两种涉及到太多经济学知识,我们小组就不再拿刚才那个果汁厂说事了。不过只要一切顺利,这个果汁公司总要做大做强,总要上市,总要建立合作关系,那时在一个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下,这两种组织形式必将有更好的发挥。这是大企业的发展方向所在。

小结:

综上所述,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形式的影响主要是扁平化(减少层次增大幅度)和虚拟化(联盟临时化)。想要达到扁平化,上级要放权,下级要主动,信息就是命令。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组织自生自灭,如果做得好,系统自然会越来越复杂。管理复杂系统唯一稳妥的方式就是依赖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促进了组织形式的改变,而组织形式的进化同样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实例:

本文最后,让我们看一个实际的例子。看一看TMIS系统是如何改变了铁路作业的形式。篇幅限制,这里仅以装卸车生产组织和作业流程为例。

在运用TM IS 之前,车站设有运转和货运两个车间,5 个主要生产岗位,整个作业由 12 个主要阶段或步骤完成,作业过程大致是如下流程:

(1)货调依据日装卸计划制定装卸车阶段计划

(2)货调将装卸车阶段计划和装完信息通知区长

(3)区长根据装卸车需求制定取送车钩计划

(4)区长将取送车钩计划下达给调车组

(5)调车组按钩计划进行调车(取送车)

(6)调车组将调车执行结果和变化情况通知区长

(7)区长将作业车送到信息通知货调

(8)货调通知货运员装卸车

(9)货运员组织装卸车

(10)装卸人员向货运员报告装卸完成(11)货运员将装卸完报告给货调

(12)货调将装卸车完成情况和装卸车阶段计划告诉区长

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以后,由于TM IS 对货运作业信息进行了优化处理,信息的共享和高效传输,使得作业步骤简化。

过去由两个人分别负责的运转工作和货运工作现在可以由一个人承担。

值班员(兼任货调和区长)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可以同时制定并下达钩计划和装卸车计

划。

以往的串行作业变为了平行作业。TM IS 成功运作后可以将运转和货运两个车间合并,主要生产岗位压缩为 3 个,整个作业流程简化为 6步。

显而易见,,TM IS 的实施促进了企业深化改革,,起到了信息系统对企业再造作用,,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圣经》对莎士比亚之影响

摘 要: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 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关键词:圣经;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影响

宗教在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几千年, 它不仅是一部分人的信仰, 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化。而基督教是西方文明根源之一, 它对于西方人的理想, 情操, 信念, 价值观, 思维方式乃至社会历史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似乎怎样形容都不过分。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学者柏格斯曾经指出:“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1 ] 英国当代评论家海伦·加德纳也视莎士比亚悲剧为“基督教悲剧”,认为他的作品“所揭示的神秘,都是从基督教的观念和表述中产生出来的,他的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特点,都是与基督教的宗教感情和基督教的理解相联系的。”[2 ] 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圣经》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主要指仁慈、宽恕、博爱)对作家创作的巨大影响;二是作家在艺术上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做一浅析,易于使读者能换个角度来全面、深入地认识莎士比亚戏剧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二

众所周知《,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尤其欧美各国流传最广、影响极大的文学名著。莎剧中弥漫着基督教义。实际上可以这么说, 如果对基督教义没有一丝一毫的理解或认识的话, 莎士比亚戏剧是看不懂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既具有当时先进文学所共有的那种反对封建桎梏、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贯穿着作家特有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基督教是爱的宗教《, 圣经》中关于仁慈、宽恕和博爱的箴言和训诫比比皆是。它们告诉世人,有了爱,一切过错和仇恨都可化解。按照《圣经》,这个世界也充满罪恶,人生来就是罪人,由头顶至脚底,由里面到外面,充满了淫乱、凶恶、贪心、骄傲、自私、说谎、憎恨⋯⋯。《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罪的代价乃是死”[3 ]。“死”是犯罪的结局。但顶奇的事发生了,神宣告说,他爱世人,他把爱放在他与世人中间。不但如此,他还把它的独生子耶 稣赐给众人,叫众人反得永生。耶稣代表爱,耶稣就是爱。爱是最强有力的武器,用爱可以融化一切坚冰。在圣经里我们可以随处看到这样的教义:“宽恕别人过错的,得人喜爱;不忘旧恨的,破坏友谊。”[4 ]。“憎恨引起争端;爱能掩盖一切过错。”[ 5 ]。“彼得问耶稣:„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该饶恕他几次呢? 七次够吗?‟耶稣说:„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6 ]。“耶稣还说„你们饶恕别人的过错,你们的天父也会饶恕你们;你们不饶恕别人的过错,你们的天父也不会饶恕你们的过错。‟”[7 ]。《加拉太书》云:“要通过爱心彼此服侍,因为全部的法律合成一句话,那就是爱人如己。”这些思想对作为一个真正基督徒的莎士比亚来说,无疑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事实上,仁慈、宽恕和博爱一直就是莎士比亚戏剧所竭力表现的主题,正是这一主题构成莎士比亚的鲜明个性。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集中体现仁慈、宽恕和博爱精神的喜剧杰作。全剧以爱情与友谊为主题,贯穿着对于真诚爱心的赞颂。安东尼奥是作家着力歌颂的人物,是“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心为善,多情尚义”。剧中的安东尼奥是以基督徒的身份出现的,他的思想和行为同样符合基督徒精神。他按照圣经的教导办事,借钱给别人只为解人所难,不为取利。他本着一个基督徒的原则,为朋友担负债务。在法庭上,他坚持正义,甘愿照约受罚,而且面对苦难默默忍受,表现出耶稣基督那种死而无怨的美德。显然,莎士比亚在这里更多地以理想的基督徒为模型,塑造了安东尼奥这一艺术形象。同样,在鲍西亚身上,也体现出一种无私的仁爱精神。他和安东尼奥一样,也具有理想基督徒的品质。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在法庭上用基督教的仁爱精神劝说夏洛克行善的那段关于慈悲与公道的名言里: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与施与的人,他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已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世俗的权威,使人民对于君王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利之上,他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尚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地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去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8 ] 从鲍西亚要求夏洛克“祈祷上帝的慈悲”、“按照祈祷的指点做一些慈悲的事”不难看出,对她来说,善行出自仁慈,而仁慈源于祈祷。这段话使她颇像一个谆谆善诱地劝人敬仰上帝的神父。等到对夏洛克进行判决时,鲍西亚仍不忘慈悲为怀,要求公爵和安东尼奥对他从宽发落。当他从威尼斯返回贝尔蒙特,看到自己窗口的灯光时,又禁不住感叹道:“那灯光是从我家里发出来的。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9 ] 这段话可以说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它集中体现了作家所要歌颂的仁爱和无私奉献精神。而这段话恰恰源自《马太福音》第5 章14 至16 节:“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人。你们的光也应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

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同样持守了对仁爱、宽恕精神的执著追求。海伦加德纳指出,除了莎士比亚,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对宽恕这一主题有如此充满想象力的理解,并如此令人难忘的表现。在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那位帮助一对青年情侣结合的劳伦斯神父就是仁爱的象征。剧作结尾时,正是由于他的劝说,两个世代相仇的家族才言归于好,这种宽恕与和解的基督精神与古希腊悲剧中冤冤相报的复仇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三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对《圣经》故事的引用之多, 是他成为引用《圣经》典故的大师。莎士比亚通过阅读《圣经》不仅获得了他所需要的知识, 而且也显然领悟了宗教改革家们的思想精髓。莎士比亚对《圣经》典故的引用正是这种宗教改革“思想精髓”的艺术体现, 它成为剧作家批判意识的重要因素, 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生活中丑恶事物的憎恶。《哈姆雷特》中引用《圣经》故事为上帝创世, 该隐杀弟以及耶弗他献女的故事, 这些故事构成了一条明显的思想链条, 其核心就是人类的堕落与罪恶。这种观念正是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英国社会现实的艺术关照。

哈姆雷特谈论“人”的时候, 在热烈地赞美之后急剧地降调。他说,“可是, 在我看来, 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10 ] 这显然包括了《旧约创世纪》的内容, 即上帝创造世界万物, 并用泥土造出了第一个人亚当的神话.在《旧约》中, 上帝“用泥土塑成的生命”深深地打上了原始罪恶的烙印。哈姆雷特对母亲的谴责, 对奥菲利娅的泄愤, 都包含了夏娃受魔鬼诱惑, 引诱亚当吃禁果而遭贬谪的故事, 他痛心于母亲的失节, 喊出了“脆弱呀, 你的名字就是女人!”[11 ] 这里暗含《创世纪》中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夏娃的故事。女人不是用坚硬的泥土造成的, 而是用脆弱易折的肋骨造成的, 因此他们的身体,、意志都是“脆弱”的, 这种特征使夏娃经不住魔鬼的诱惑。哈姆雷特认为母亲背叛父

亲、奥菲利娅毁弃爱情都是女人“脆弱”的明证,他对奥菲利娅说“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12 ] 《哈姆雷特》中关于人类堕落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就是兄弟骨肉相残。作品引用了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 鞭挞了克劳狄斯永久洗刷不净的血腥罪行。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出自《创世纪》。该隐是亚当、夏娃的儿子, 他出于妒忌把弟弟亚伯杀了, 成为世间第一个杀亲的罪人, 受到永久的诅咒。克劳狄斯在祈祷时说,“我的罪恶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 我的灵魂上负着一个原始以来的最初的咒诅, 杀害兄弟的罪行”。[13 ] 哈姆雷特在墓地上同霍拉旭谈论掘墓人挖出的一块骷髅时说“, 好像他是第一个杀人凶手该隐的颚骨似的”。[14 ] 在《哈姆雷特》中关于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两次出现,他昭示了为争夺权力骨肉相残的冷酷的现实。剧中关于耶弗他的故事显示了父女之间为了利害关系而造成的悲剧。波洛涅斯为效忠国王东奔西跑, 到处刺探哈姆雷特的秘密。哈姆雷特对他发出了警告:“以色列的士师啊, 你有一件怎样的宝 贝!”[ 15 ] 哈姆雷特警告波洛涅斯不要像耶弗他那样把自已的爱女作为可怜的牺牲祭品。耶弗他的故事出自《旧约·士师记》11 :29。据记载, 耶弗他是以色列人玛拿西部落的首领, 称为士师。在以色列人同亚扪人作战中被推选为统帅。在作战之前他发誓: 如上帝保佑他获胜, 他就把回家时所遇到的第一个生物献给上帝耶和华。他原以为“遇到的第一个生物”可能是一条狗或一匹马, 谁知, 在他作战胜利返回时, 第一个冲出来迎接他的竟是他的独生女。耶弗他不敢违背誓言, 把女儿献在耶和华的祭坛上, 焚烧了她的躯体。哈姆雷特的警告不幸而言中。波洛涅斯为了向国王献媚取宠, 破坏了女儿的爱情, 把女儿推向了牺牲的祭坛, 最后发疯落水而死。波洛涅斯的愚忠以及自作聪明, 使自己一家三口人: 波洛涅斯本人, 她的儿子雷欧提斯, 女儿奥菲利亚全都成了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之间激烈斗争的牺牲品和殉葬品。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的主题是关于“复仇”。《马太福音》第五章38 节, 耶稣这样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 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 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莎士比亚从小就被灌输不要复仇, 要原谅, 要宽容。哈姆雷特的悲剧不在于他没能早早杀死克劳狄斯, 而在于本是充满“爱”的心灵却变成了“恨”。哈姆雷特成了“恨”“复仇”的代名词。我们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意识到哈姆雷特的存在。哈姆雷特本应该忽视不管鬼魂的指示(复仇), 但他却将它们付诸实践。哈姆雷特不是将克劳狄斯的罪行暴露在众人面前, 却给自己判了流放。复仇的逻辑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观众来说是非常普遍的, 但是莎士比亚却看透了它。正是由于哈姆雷特的“半心半意”和拉色提斯的“全心全意”的复仇, 舞台上才布满了尸体。四

故当我们欣赏西方文学作品时, 还应该从宗教这个角度来审视。而我们的文学批评却较少涉及宗教领域。笔者教授《英国文学》这门课时, 深深感受到这方面的缺陷。教科书中大量充斥的都是用“阶级”的观点去批判现实。且以《哈姆雷特》为例。《英国文学选读》这样评价《哈姆雷特》:“ ⋯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经典形象, 并在这个典型形象身上倾注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16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则说:“在莎士比亚的笔下, 中世纪史话有了一种新的内涵和意义。丹麦人的名字并不能让观众和读者淡化莎士比亚在剧中所描写的是英国这一事实。此悲剧的整个部分都渗透着他生活的 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哈姆雷特》最能表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批判。”[ 17 ]《英国文学简史》这样评论:“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一个摆脱了中世纪偏见和迷信的人。⋯⋯像其他人文主义者一样, 他对人怀有深深的尊敬, 并对人能战胜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哈姆雷特是一个学者, 一个战士, 并且还是一个政治家。他的形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多才多艺。⋯⋯他的学识, 智慧, 崇高的秉性, 还有它的局限性和悲剧都代表了世纪之交的人文主义者。”[18 ] 陈嘉的《英国文学史》则是赤裸裸的谈“复仇”:“首先,哈姆雷特忙于个人复仇,但与此同时试图以一种非常模糊的方式去“纠正”那个“时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复仇,其次才想到废除那个时代的社会罪恶⋯⋯”[19 ] 当然莎剧《哈姆雷特》可以从多角度去欣赏,不仅仅限于“复仇”的主题。但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 莎士比亚想传递的信息就是不要复仇。正因为复仇, 悲剧才产生。哈姆雷特被称为“复仇王子”。人们似乎接受这样一种价值观, 认为复仇是对的。哈姆雷特应该复仇, 连中国都有句谚语: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从以上文学作品中学到“宽恕”、“爱”,知道“复仇”是不好的,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营养!笔者在教授《英国文学》时常常想,一个大学生从18 岁跻身高等学府,到22 岁本科毕业,本是其生命史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他本就有权要求大学设置有关“精神营养”教程。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些文学巨著呢? 我们的大学缺乏人文关怀,偏于政治导向。我们的文学教科书能否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欣赏? 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人、对社会有个真实地了解,听到另一种清洁的声音,开阔另一种视野。参考文献: [1 ] 转引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M].上海:上海书店,1992 :64.[2 ] 海伦·加德纳.宗教与文学(沈弘等译)[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73 ,74.[3 ] 圣经·罗马书(Holy Bible)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M].1996 :1141.[4 ] [5 ] 圣经·箴言(Holy Bible)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M].1996 :667 ,673.[6 ] [7 ] 圣经·马太福音[M].(Holy Bible)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1996 :963 ,979.[8 ] [9 ] 莎士比亚喜剧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120.[10 ] [11 ] [12 ] [13 ] [14 ] [15 ] 莎士比亚悲剧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16 ] 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42.[17 ]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14.[18 ] 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86.[19 ] 陈嘉.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 :153.

第五篇:试论学校组织气氛对学校管理效能的影响

试论学校组织气氛对学校管理效能的影响

一、引言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当今时代已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校管理巳成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学校现代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研究人的行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管理。学校管理要达到常规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文化,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谋求学校的发展,对校长及其管理者的全面素质和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塑造一个高效的领导团队,塑造“全面领导力”,提升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人的社会化。要使学生学会认知、生存;要使学生逐步习得各种社会规范,培养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社会圈中学会做事和共处。学校要传承和创造文化。学校要把积淀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传递给学生个体;学校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中小学校的育人和文化功能体现在:培养中小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此外,中小学也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不断创新,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文化,并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这些新知识和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新文化的能力。此外,面向社区开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咨询服务,面向社区开放图书、运动场馆等教育资源,和社区其他单位联合开发教育服务项目等等。

效率、效益和效能一直是学校组织管理所追求的价值和目标,“效率崇拜”是学校组织管理的根本特征。事实上,学校组织管理对效率、效益和效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过,即使是人际关系运动的学校管理观念也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效益和效能。

二、学校组织及组织气氛

(一)、学校组织

学校组织是一个松散结合系统。任何一个学校组织都可以分为学校行政系统、学校教学系统、学校后勤保障系统三部分。就学校行政系统和学校后勤保障系统而言,它具有鲜明科层组织的特点,如有明确的分工、有如“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校长-分管后勤副校长”的权力等级关系、有明确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强调严明的控制等。就学校教学系统而言,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其专业范围内就应当有相应的专业权利。教师在微观课堂上、教学中专业权利如下: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学习评估方式、教育结果反馈等方面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可以依据自己理解创造性地工作。教师工作的个性化、专业化决定了学校教学系统的松散性。学校教学系统的松散性进而从整体上决定了学校组织的松散性。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学校组织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系统。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学校组织是通过教师来培养人的组织,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创造性、有生命力的人,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系统。教师的工作除了受经济因素驱动和由职业道德带来的职业自觉性、自律性驱使之外,更多要靠人本关怀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激励。教师的“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教师才能更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组织是一个有多重目标的组织。第一,学校组织的不

同影响源(例如政府、其他教育投资者、学生家长、教育理论家)而造成学校组织的多重目标。第二,学校组织的不同功能带来了学校组织的多重目标。学校组织承担一定的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学校组织的双重功能决定了其在组织目标上的文化和育人双重取向。第三,学校组织育人目标的多维性。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群、心”全方面发展的学生。

(二)学校组织的功能

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人的社会化。要使学生学会认知、生存;要使学生逐步习得各种社会规范,培养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社会圈中学会做事和共处。学校要传承和创造文化。学校要把积淀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传递给学生个体;学校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中小学校的育人和文化功能体现在:培养中小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此外,中小学也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不断创新,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文化,并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这些新知识和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新文化的能力。此外,面向社区开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咨询服务,面向社区开放图书、运动场馆等教育资源,和社区其他单位联合开发教育服务项目等等。

(三)学校组织气氛

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与教师间相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知觉,而一个学校的组织气氛就像一个人的人格。我们日常接触的人当中,人格各不相同,其行为特征也就不同,当然每所学校的组织气氛不同,组织成員的行为也就大不相同。因为团体的组织气氛能影响组织成员长久行为的特质,所以要建立良好学校组织气氛目的在以使教师热衷于教学工作,使学生乐以校园里求学,让全校师生在这良好环境中共同携手迈向学校願景与教育目标。因此一个校長如何领导,才能改变学校组织气氛,使学校的行政更有效率,实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国外学者曾研究小学校长与教师之关系,他们用“人情味”和“监督式”两类学校来表明组织气氛之不同。经过比较发现有“人情味”的学校比“监督式”的学校更能显示出良好的组织气氛,如:教师更努力于教学方面的改进、教师更具有教育热诚与满足感、校长对待教师比较善用非正式面对面的关系,而尽量避免“公事公办”的官僚作风、校长以身作则、校长与教师保持公开接纳与权责的气氛。

三、学校管理效能

(一)学校组织管理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当今时代已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校管理巳成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学校现代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研究人的行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管理。学校管理要达到常规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文化,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谋求学校的发展,对校长及其管理者的全面素质和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塑造一个高效的领导团队,塑造“全面领导力”,提升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

纵观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我们就会发现,现在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只重视学校管理中的理性因素,只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理性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进而人为地漠视非理性及其非理性教育,因而学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人的因素,非理性因素在发挥作用。

学校管理的实践表明,学校管理仅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等也并非就能提高管理效率。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被“物化”的现象也日趋严重,限制、阻碍甚至破坏了人际的正常交往、沟通和理解,人的主体价值被忽视了,人际的亲情、友好互助的平等合作精神被淡化了,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很有必要和有责任改变这种“物化”现象,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对学校管理重新定位,寻求管理上的突破。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进行管理,形成学校的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的新发展。学校的管理文化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因素,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管理文化揭示了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最深层的因素,反映了学校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增强学校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建立起学校的管理文化,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就只能在一种较低的层次徘徊。

因此,在学校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非理性管理的最高层次。

(二)学校管理效能

效率、效益和效能一直是学校组织管理所追求的价值和目标,“效率崇拜”是学校组织管理的根本特征。事实上,学校组织管理对效率、效益和效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过,即使是人际关系运动的学校管理观念也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人际关系的组织管理理论虽然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但在本质上仍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最终目的,即生产的高效性和产品的价廉物美,它要求由同辈群体起支配作用,以控制非正式组织,并确定生产的规范、过程和质量,以便提高组织的效能。

学校效能的教育管理观念已经深入影响到世界各地的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深入分析影响学校组织管理效能的因素,对于提高我国学校组织的效率、效益和效能,无疑是非常具有实践价值的。

四、学校组织气氛如何影响学校管理效能

(一)学校组织中领导者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效能

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影响力人皆有之,但强度各不相同。并且,同一个人的影响力也会随着交往对象、交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有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两个方面构成。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和权力等形成的,带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此种影响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是领导者特有的影响力,也是领导者履行领导职务必须依赖的重要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获得与职位和权力的获得是同步的。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因素。它是指人们对领导者的一种传

统观念。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怕官,使人们对领导者有一种心理观念认为领导者总是不同于一般人。这种观念逐步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使人们从小就打上了深刻的印记,影响着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感。这种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力普遍存在,只要你是个领导者,就自然获得了这种力量。第二,职位因素。它是指个人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居于领导地位的人,组织授予他一定的权力。而权力使领导者具有强制下级的力量。凭借权力可以左右被领导者的行为、处境、前途以至命运,使被领导者产生敬畏感。职位因素造成的影响力,是以法定为基础的,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条件没有直接关系。它是由社会组织赋予领导者的一种力量。第三,资历因素。它是个人历史性的东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所构成的影响力,都不是领导者的现实行为造成的,是外界赋予的。它对下级的影响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这种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它的核心是权力。所以,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不同,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它是以个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在自然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二)、学校组织的量化管理,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效能

在学校管理中引进科学的、适当的量化管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人为因素影响和减少凭感觉印象等模糊评价的不公正现象,形成教师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竞争意识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和教师的良好工作作风。量化管理依据第一手资料、数据,经过分析、统计得出结果,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同时也方便了管理者们对教师的管理。但是,一些学校管理中,重管事轻管人,只管结果而忽视过程,还有的学校把管理视为“监工”,要求教师每天上班签到、坐班定时和下班点名,甚至对教师办公和上课都通过闭路系统监控,似乎只有时刻把教师管得严严的,才能显示出管理的权威和水平。这种方便量化的管理策略,对一些工厂企业的工业化初期或许确有实效,对教师来说,则未必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加工”对象的特殊性,简单的、绝对的量化管理在促进教育规范化的同时,则往往会误入教育管理“工具理性”的歧途,扼杀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影响管理效能的提高。

由于“产品”的特性不同,学校的管理与企业和工厂的管理虽有共同之处,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学校管理中适当引入量化管理,要努力做到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的科学、合理。采取粗细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记绩与测评结合,做到评价客观公正。同时要充分利用管理层的非权力影响力,在学校倡导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人和、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校长及其领导集体还应有完美的人格,出色的才干,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其自然影响力要能使教师群体有凝聚力,不因物质诱惑而松散,使教师群体有约束力,不因规章制度的条文强制而反感,使教师群体有渗透力,不就事论事而富有创新思维。

(三)教师的心理,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效能

心理活动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内在因素,是造就人才的心理基础,它在人才成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但作

为学校领导层,则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指学生,对教师也很有必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中学里,对于学生来说,每个教师都是心理保健医生,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素质能否健康发展与教师心理素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许多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欲予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师必先心理健康”。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当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会由于自身的心理失衡或缺乏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做出因有损学生心理而影响工作的举动。

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教育改革深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多元化的交融与冲突,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对子女教育缺乏科学育人的态度和方法,社会对升学率过高期待和注视,使一些教师心目中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模式。面对现实,教师这个特殊群体承受着极其繁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在认识上、情感上、人格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静态分析来看,教师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有的教师有自卑感,看不起自己的职业,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不相信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人;有的教师太守旧,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而保守,对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不容易接受,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不多了,其实都与时代脱了节,引起一些学生的不满;有的教师存在情绪不稳定,碰到工作上的困难或挫折就焦虑、急躁、缺乏耐心,甚至产生了恐惧、偏执等心理障碍。

联合国专家预测:“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象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和深刻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近来,我校以战略的眼光,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疏导,以动态的观点,引导他们自强、自知、自爱、自尊、自操,从而提高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管理效能,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意识“注意密切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欢悦的心理环境”、“注重心理疏导,提高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注重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发挥管理者人格的激励作用”。加强教师的心理疏导,消除教师心理压力,保持教师心理平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重要课题。

哈佛大学校长曾指出:“以尊重的态度欢迎对方,以充沛的活力追求开放的思想,自由的探索以及真诚的交流,这些都是寻找知识的必由之路。”今天,在我们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当充分重视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若没有教育管理活动中以教师为本,又怎么能够让老师们在面对学生时做到以学生为本呢?因此,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首先是以教师为本,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管理过程中,推行柔性管理,做到“宽严有致、张弛有度”,将“严”制度和“软”管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遵从教师的人本需要,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校长做到对教师的了解、尊重、关怀和激励,只有做到了教师评价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人本化,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的效能才能得到提高。

五、结语

组织气氛是个人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层面,它们可以帮助或阻碍个人满足其需求的努力的效果,所以学校组织气氛亦影响学习环境中个人与团体行为,其影响范围包括:教学与教习、太多与士气、心理与健康、生产力、信任与了解、改革与创新;因此,学校组织气氛明显的影响学生成就的差优,即良好的学校组织气氛可以提高学生成就,不良学校组织气氛

可能降低学生成就。从辩证的角度看,学校组织气氛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效能。故要建立良好学校组织气氛,以使教师热衷于教学工作,使学生乐以校园里求学,让全校师生在这良好环境中共同携手迈向学校願景与教育目标。

下载学校科层体制对团体组织之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科层体制对团体组织之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行财政体制对区经济的影响

    浅析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行财政体制对桥东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政体制是指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原则和形式。由于预......

    浅议现行增值税征收体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浅议现行增值税征收体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从温州民企倒闭潮谈起 税收制度不仅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更是直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途径。中国自1994 年实行......

    班级文化演讲稿:团体对我的影响

    我进入我的课后,我得到了很多东西。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学习,在我没有阅读任何课外书之前,中学开始读一些课外书。老师也做了一些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开始接触她从未见过......

    团体对我的影响班级文化演讲稿(精选合集)

    自我进入我的班级以来,我收获了不少东西。班主任一直要求我们读书,以前我没读过任何课外书,上中学才开始读一些课外书。老师也发过一些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们开始去接触一些从......

    浅谈企业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浅析企业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集中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还集中体现在文化理念上。而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

    浅析儒学对国人性格之影响

    浅析儒学对国人性格之影响 摘要: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中国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儒学并不像西方哲学家所说的......

    现行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建议

    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多年的实践看,初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对建立稳定的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财政收入渠道,调动各级政府理......

    组织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反映了企业的精神所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绩效。 (一)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的前提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企业目标明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