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要想激励员工,又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求。每个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没有相同的员工;第二,不同的阶段中,员工有不同的需求。
那么,主管人员能够采用的主要激励技术有哪些?虽然激励是如此复杂并且因人而异,因而也不存在唯一的最佳答案,但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主要的激励方式。
金钱激励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基本上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励,企业要想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用经济性报酬。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渐呈弱化趋势,然而,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如采取工资的形式或任何其他鼓励性报酬、奖金、优先认股权、公司支付的保险金,或在做出成绩时给予奖励。要使金钱能够成为一种激励因素,管理者必须记住下面几件事。
第一,金钱的价值不一。相同的金钱,对不同收入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说,金钱总是极端重要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可从来就不那么看重。
第二,金钱激励必须公正。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第三,金钱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除非员工的奖金主要是根据个人业绩来发给,否则企业尽管支付了奖金,对他们也不会有很大的激励。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尊重激励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这时,懒惰和不负责任等情况将随之发生。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毫无疑问,很少有人参与商讨和自己有关的行为而不受激励的。因此,让职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职工,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
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可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
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他们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对他们采取等级证书学习、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当然我们在荣誉激励上,存在着评奖过滥过多的不正确现象。如评优中的“轮庄法”、“抓阉法”、“以官论级法”、“以钱划档法”、“老同志优先、体弱病残者优先”等的“优先法”等等,都使荣誉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使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这是必须要大力加以纠正的。
另外,提升激励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的一种肯定,应将其纳入“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
负激励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激励。
淘汰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激励可采用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降级、罚款、降薪、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以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指出,在员工激励中,正面的激励远大于负面的激励。越是素质较高的人员,淘汰激励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就越大。如果用双因素理论来说明这一问题可能更易让人理解。淘汰激励一般采用了单一考核指标,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也很难让员工有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同时还会使员工与上级主管之间的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员工很难有一个长期工作的打算。
第二篇:企业发展需要无私奉献
作为正方可以从下面文章中提取出一些素才。我参加过辩论会,也喜欢辩论会,但时间关系,我提供我的一篇论文作参考。
善待职工 民主管理 推动发展 回报社会----浅谈“企业家劳模”应具备的社会责任
提起劳动模范,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一批老劳模,跳进浆池的王进喜、背着粪桶的时传祥„„他们艰苦奋斗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劳动以及劳模的定义也正在变得更加宽泛而具有时代性,企业家劳模正是在这种重大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这是党十六大精神的又一具体体现。
与作为劳模个体一样,企业家劳模,他本身也同样具有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奉献社会的一种忘我境界和勇于创新、不懈追求精神,他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楷模、是精英,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但与之不一样的是,他更代表着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是代表着一个产业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劳模更需要一种作风、一种志向、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辐射,更需要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以,这也使得企业家作为一个劳模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突出的先进性。
企业家劳模应具备善待职工、民主管理、推动发展、回报社会的强烈的社会责任。
一、善待职工,让广大职工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是作为企业家劳模应具备的社会责任的根本。
职工是组成企业的有机个体,企业家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使职工由自觉到自动地紧紧围绕在企业的周围,让广大职工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一是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在企业发展、进步的同时,要不断的、合理的提高职工工资,要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为职工完善各类保险,让职工感到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感;二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充分体现关爱精神,要从职工的工作情绪,伤病假,家庭纠纷等细微处入手,主动“出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注重从点滴小事中体现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力量,由小见大,潜移默化,让职工真切体会到“一人有困众人解,一家有难大家帮”的工厂大家庭的温馨;三是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仅提高工资待遇不够,要在企业发展中同步转变思想,增强职工竞争忧患意识,在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螺旋式教育模式中,提高业务技能,让职工在生产中感受到人身价值的体现和工作的成就感。
二、运行规范有序,民主管理健全有效,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是作为企业家劳模应具备的社会责任的保证。
一个文明和谐的企业必然应当是一个依法经营、制度健全、纪律严明、管理规范的“法治企业”。作为企业家劳模要带领领导班子务实勤政,产生强烈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形成构建和谐企业的系统网络。
1、狠抓安全,珍爱生命。我国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全事故频发高期,安全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产生了很坏的社会影响。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民主化、法制化的发展,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员工及社会成员已成为共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是作为企业家劳模最起码的社会道德责任。
2、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与全体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健全的劳动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企业规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和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3、要组织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民主决策,全面推行厂务公开,让职工知道工厂的目标任务,让职工了解企业的分配,看到重大事情的处理过程,把群策群力落在实处,让职工发表心声。
4、以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把“八荣八耻”教育贯穿于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始终保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职工思想的主流,促进和形成企业风气正、人气顺的和谐局面。
三、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久,是作为企业家劳模应具备的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第一,要坚持学习,在辛勤奉献中不断完善自我。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特别快的时代,是一个知识集约爆炸的时代,作为企业家劳动模范一定要树立时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断地加强对各个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吸取,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历史的发展。同时,要认真践行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品格情怀,以自己的精神风貌,来影响自己的亲友,影响周边的人,直至影响整个社会。第二,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一个好企业的载体是有一个好的产品,竞争力强的产品又直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实力,而代表一个企业的正是她的引航人----企业家。因此,作为企业家劳模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制定科学、长远、系统的发展规划,准确的市场定位,需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以此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在发展中勇于开拓创新,做大做强做久。创新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扬弃,我们需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同时更需要创新的业绩。作为企业家劳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稳健,又要大刀阔斧,因为他所引领的是一个品牌,发展的是一个企业,推动的是一个行业,仍至带动一个产品产业链的发展,所以,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责任重大,其社会责任更重大。
四、回报社会,是检验作为企业家劳模应具备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一个企业作为整个社会大生产链中的某一点,它不可能产生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所有的生产资料,必须向社会汲取,她也是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为此,作为一名企业家,要发扬奉献精神,要积极回报社会,不仅要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更要做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回报社会,将成为检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家劳模要引领企业积极利用现有工艺水平,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来预防企业活动对环境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理性地考虑环境与资源效应,综合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诸多因素,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为社会公众谋利益,扶助社会弱势群体 企业家的慈心善行,可以树立道德标杆,引领社会风尚;可以在社会生活的传递过程中产生乘数效应,可以为全社会带来关爱之风,同时,可体现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其价值观成为建立群体目标的核心,组成企业经营道德的重要内容,无形地渗透到社会进步的每一个角落。
创造条件,扩大就业 作为劳模企业家应当在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主渠道作用,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果说善待职工是企业家劳模其应具备社会责任的立足点的话,那么科学、规范、健全的民主管理则是其生命线,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发展就是其影响社会的一个面,而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却是其对社会的一种辐射,所以作为一名企业家劳模,只有将社会赋予的责任点、线、面相结合,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源点与辐射相结合,才能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行动上准确践行,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1. 需要 社会要进步 精神品质也是需要发扬跟传播的!2. 企业需要员工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发展壮大。
3. 最好是员工不要钱,还能够开心工作是企业最愿意看得到的了。
4. 不过现实社会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是不是又回到封建或奴隶社会了?所以这个问题是否与金钱挂钩呢?
5. 企业的成长,要感恩回馈社会,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6. 企业当然需要无私奉献精神啦。每个人也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7. 只有无私的奉献你才会得到的更多 在一个企业里面你做了多少事情老板是很清楚的 一定不能投机取巧
8. 你的努力,你的付出,老板是很清楚的,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太过于计较!9.
第三篇:企业的发展需要艰苦奋斗
企业的发展需要艰苦奋斗
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讲‘奋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奋斗大多数人已经富裕了的今天,若再讲‘艰苦’二字,那岂不是太不合时宜了吗?‛这种想法是不被认可的,而且在任何时期也都是不被认可的。在当今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下,无论是国家还是我党,或是企业,都应该始终坚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只有艰苦奋斗,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任何事物处于积极向上发展的良好状态。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指出必须坚持的‚两个务必‛,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只会滋生‚好逸恶劳‛的情绪,从而致使停顿起来不求进步。因此,新时代的发展仍须‚戒骄戒躁、艰苦奋斗‛,这是我党和国家保持不断良好发展的宝贵经验。
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于我们金玉普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认真查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想金玉普惠发展,我们应该必须学习以下几点:
一、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是常怀忧患之心的重要表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警世名言,至今仍然启迪着我们。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无从屹立于世;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企业,何来基业常青。
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能不能始终保持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而言,既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必然的要求。
三、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是推动公司新一轮发展的迫切要求。过去几年,公司从重组融合到发展壮大,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干部员工很好地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后五到十年是公司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只有继续艰苦奋斗,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中乘风破浪。
四、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根本是要牢记历史的重托和肩负的使命,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唯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
五、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落脚点是紧紧抓住科学发展不松劲,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我们必须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
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起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和世俗观念相抗衡,难就难在要不断地和人性的弱点、自身的弱点较量,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自己的事情一定能做好,要相信别人也能做到。别人的事情也能做好,大家都做到了,大家的事情自然就做好了,我们这个团队一定会有竞争力,我们的金玉普惠企业一定会好。
第四篇: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激励机制
摘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是中小企业单位管理的中心内容,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中小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小企业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提出构建有效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激励机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 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以智力和知识为特征的知识化社会的来临,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具有较强活力的群体之一,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主要涵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等。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其优势在于创业与管理成本均较低,市场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等特点。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技术熟、业务精、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建设。但是当前一些中小企业,对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重视,措施不够得力,致使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被埋没浪费,对企业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吸引、开发、留住人才,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摆在中小企业负责人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中小企业创造效益的推动力。尤其在当今社会,离开人才,企事业单位均将寸步难行;目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粗放配置状态,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战略是以人为本。人才流动快,成本消耗大,企业竞争激烈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管好和用好人的一把利器,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共同为本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在对员工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中指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不称职的位置。这种单纯的“根据绩效决定晋升”的激励机制是片面的。因此,建议科学的激励机制是突破局限于员工绩效评估所带来的种种制约因素的关键,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体现了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现代化涵义。
二、中小企业实施激励机制的方式
中小企业运用激励机制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激励机制的运用方式较单一,忽视企业人才激励的多样性,不注重人才的长期激励,激励的随意性强没有制度保障并且薪酬体系均较单一等特点。如管理者在对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常常采用正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而忽略了负激励的互补效应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运用的主要激励机制形式如下。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主要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员工工作,其主要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物质激励手段上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在报酬形式上,多采用底薪+奖金的“万能”报酬方式,年薪、股票期权、利润分成等物质激励方式应用较少。实践证明,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基本的条件,是直接影响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因素,薪酬分配的合理、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2.目标激励。组织目标是通过各个群体以及个体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目标具有引发、导向、激励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将组织的总目标按阶段分解成若干子目标,以此达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但是,运用目标激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目标设置的合理、可行,与员工个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难度要适当;内容具体明确,有定量要求;应既有近期的阶段性目标又有远期的总体目标,使员工感到工作的阶段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等等。
3.信任激励。信任能唤起人们最宝贵、最有价值的忠诚度和创新动力。而信息激励则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等情感对激励对象进行激励的一种模式,是最持久、最“廉价”和最深刻的激励方式之一。实践证明,管理者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句信任的话语,一次真诚的帮助,都能使员工自信起来,走上成功的道路。员工能否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工作,与管理者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管理者只有信任每位员工,帮助员工树立自信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
4.情感激励。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各种情感诉求。情感激励是通过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良好的感情关系,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式。因此,企业领导者要及时了解并主动关心员工的需求以建立起正常、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从而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及支持、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使被管理者处处感到自己得到了重视和尊重,以增强员工对本企业的归属感。
5.行为激励。情感常常会受到他人行为的支配,进而使自己的行为受到影响。研究表明,树立企业员工榜样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如通过宣传优秀或模范员工的行为,能激发其他员工的情绪,引发员工的“内省”与共鸣,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员工的行为。
6.奖罚激励。奖罚激励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激励方法,在中小企业中常被运动。比如表扬、赞赏、晋级和批评、处分、开除等都分别是奖励和惩罚的一些常见形式。研究表明,赞赏是一种由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的较好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管理者给员工的一个极小的赞许,都会激励员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实践证明,奖罚措施应用得当,将会发挥较大的激励效应;但是一旦应用不恰当,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
7.竞争激励。竞争在企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竞争激励则是企业管理者鼓励进步、鞭策平庸、淘汰落后的关键环节。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里兰提出人不仅具有权利需要、关系需要还有成就需要。在中小企业中,不乏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意识,管理者合理的运用竞争激励机制,让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将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兴旺发展。
8.危机激励。随着竞争的日益激励,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多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适时地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让员工意识到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由此可能对员工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此有效的激励员工自发地努力工作。
三、建议
1.完善薪酬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处于企业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评价人才的绩效和确定“奖金”的数额,但在薪酬激励方面,中小企业应抓住三个主要环节,即合理、公平和频率。所谓合理,就是员工付出的劳动能得到相应的薪酬。实践证明,动态结构工资模式,使企业利益的分配合理,即企业和职工个人所得与其各自付出的努力与劳动投入大体相当,形成了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利益激励机制,解决了鞭打快牛,苦乐不均,从而发挥了利益机制对企业行为的积极鼓励和约束作用。公平是指工资分配是否公平。员工对自己的工资报酬是否满意,不仅受收入的绝对值影响,也受相对值的影响。每位员工总是把自己付出劳动所得的报酬,同他人作比较。若结果相等,即同等投入获得同等报酬,认为公平,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频率是指工资增长和调整的频率。由于员工的劳动投入是变化的,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工资分配也随之相应变动。巧妙地运用工资额度、级别的调整和升降,可以收到激发员工工作劲头的作用,使员工工作有盼头,这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经验。
2.建立适时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从员工的需求方面分析,根据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层次理论,不难看出人的需求是复
杂的,并且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员工在企业的生活中也会不断地产生新的动机和需要。所以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引导员工的思想方面,要合理根据每为员工或者不同的小群体的不同需要,对其实施不同的激励组织和控制,或将多个激励方式联合运用。
从中小企业内部选拔、外部选聘人才方面分析,借人之才,用人之力,注重人才的柔性激励有利于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所谓柔性泛指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特征,反映灵活、行
动迅速、根据周围的环境、机会的变化而调整思想、避开威胁、改变策略。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管理者若能把握好激励机制运用的时效性和度,将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将其智慧和力量为己所用,使其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管理者的精力也将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思考和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否则,管理者就会被淹没在一些琐碎的事务中,即使殚精竭虑也难以成功完成企业的管理。
总之,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颇受关注。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依靠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的方式,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运行。
参考文献
[1]彭馨莹,郑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8(8):96
[2][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社,2008.7:305-306.[3]袁令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问题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58.[4][美]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王蓓。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06):47-48.[6]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安应民。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4-198
[8]吴晓,李立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0-41.
第五篇:企业管理发展需要有效释放员工情绪
企业管理发展需要有效释放员工情绪
国内某知名网站最新的一项关于职场人压力状况的调查显示:48.6%的职场人表示压力很大,44.4%的职场人表示压力处于一般状态,完全没有压力感的职场人只占7%。在当前的整体职场高压氛围下,如何引导员工释放压力、以及由其而导致的不良情绪?
常言道,“怒伤肝、气伤脾、悲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从个体角度来看,不良情绪是一种心理疾患,它会伤害了自己,使自己失去真正的快乐;从群体角度来看,不良情绪是一种流行病患,这种情绪感染具有人际间蔓延的特性,必须加以舒缓、引导和输导,对企业管理发展员工进行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其核心必须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对于企业管理发展来说,进行情绪管理,必须要及时发现不良情绪的产生,并剖析其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调整员工情绪。
不良情绪产生的显性原因在前述职场人压力状况调查中有显示:六成职场人表示压力来源于职业发展的困惑,升职与加薪总是不顺利;其次是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新的任务要求越来越高,来自新人的挑战也在冲击着职场人;排在第三位的压力来源是工作量太大,比例为38.4%;人际关系复杂、老板要求苛刻,也是造成职场人压力大的原因。
不良情绪产生的隐性原因,则可以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来发现和剖析。
李博群:管理咨询界唯一具有国家媒体、全球500强、跨国外企和知名民企经历的讲师。毕业于美国顶尖新闻学院和商学院,大众传播和工商管理双硕士。负责中国标杆企业的全球内外部沟通,美国大众传播和新闻教育协会(AEJMC)会员。职业经历包括联想集团首席沟通官,负责集团的全球内部沟通和品牌沟通事务,新华社记者和编辑,全国十大教育集团华美国际教育投资集团国际部主任,英国某传媒公司中国区经理。
所谓“望”,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员工的精神状态,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态度等,及时把握员工情绪状态,了解组织情绪的走向。所谓“闻”,就是感受:通过换位思考、切实把握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业绩等的实际体会。
所谓“问”,就是交流:针对企业管理发展中出现的抱怨、忧虑、烦躁、紧张、沉闷等消极情绪,可以采用个别交谈或谈心的形式,具体细致的对员工情绪做深入的了解。
所谓“切”,就是评估:设计专门的评估手段和评估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员工情绪
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精确定位员工情绪的特征。
而调整员工情绪、对症下药,可以通过一系列组织干预措施,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变引起情绪的事情本身;二是改变员工对事情的看法,即改变认知。
营造情绪氛围,提升个体感受
每个企业管理发展都有一定的氛围,表现为组织的情绪,如愉快的工作氛围、沉闷的工作氛围、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种组织情绪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心情,甚至会成为一个员工是否留在企业管理发展的原因。整个组织的情绪氛围会影响和改变员工的情绪,尽管员工和组织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组织对个体的影响力量要比个体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力量大。因此,从企业管理发展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要营造企业管理发展良好的情绪氛围。建设企业管理发展文化,理顺组织情绪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文化已经逐渐成为新的组织规范。事实上,企业管理文化对员工不仅具有一种强有力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且对员工的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员工从进入企业管理起的那一刻便开始寻求与企业管理发展之间的认同感,如果企业管理文化中有一个员工愿意为之奋斗的愿景使命,一种被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管理发展精神,那么这个企业管理发展就能够激励员工超越个人情感,以高度一致的情绪去达成企业管理发展的目标愿景。在核心价值理念中,像惠普公司“尊重个人的主观精神”,默克公司的“我们从事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惠普人、默克人热爱自己的公司和事业,共同追求公司的基业长青。
开放沟通渠道,引导员工情绪。
积极的期望可以促使员工向好的方向发展,员工得到的信任与支持越多,也会将这种正向、良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并能将这种情绪感染给更多的人。企业管理发展必须要营造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让员工的情绪得到及时的交流与宣泄,如果交流沟通渠道受阻,员工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引导,这种情绪会逐步蔓延,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
匹配工作条件,杜绝消极情绪
工作环境等工作条件因素对员工的情绪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将工作条件与工作性质进行匹配,从而避免其消极情绪的产生。如IT行业的工作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非常强调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作环境应设计成开放式结构,在办公用具的摆放、员工工作空间等方面可相对宽松,有利于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又如广告业的工作特点是创新和个性化,因此,墙体的颜色可刷成利于激发灵感的颜色。培训情绪知识,增强员工理解
情绪心理学家Izard指出,情绪知识在决定人们的行为结果时可能起到调节作用。情绪知识是员工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发展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情绪知识”培训,增强员工对企业管理发展管理实践的理解能力,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以适应组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