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双艺自说自话》读后感
《吴双艺自说自话》是作者50多年艺术人生的记述,是一本饶有趣味的回忆录。上海解放不久,50年代初,我就认识双艺了。那时,滑稽界的服务对象已起了变化,原来以唱堂会、电台、酒楼为生的滑稽从业人员纷纷组班,转到剧场演出。从此,说唱、表演“独脚戏”的曲艺转变为舞台演出的滑稽戏。滑稽名家姚慕双、周柏春兄弟组织蜜蜂滑稽剧团演出于红宝剧场。我因工作关系常去看戏,就看到双艺活跃在舞台上。当时他20岁出头,人们以为他是刚从艺的小青年。其实,早在上海解放的前一年,他已拜姚慕双为师,成为姚氏门下最初的弟子之一,跟着老师跑堂会、上电台了。姚慕双的学生,艺名当中都有一个“双”字,滑稽界就有了一个“双”字辈的演员群,而双艺是其中的老师兄。双艺经历了滑稽说唱到滑稽戏演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使他既熟悉传统滑稽的说唱和“独脚戏”,后又长期在舞台上磨炼,这对他一生取得突出的艺术造诣和成就,不无密切关系。
双艺好学。在戏曲界我熟识的朋友中好学的不少,而双艺的好学,给我的印象特深。他为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探求滑稽戏的革新道路,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孜孜不倦,从多方面吸取营养。他除了读书,每读到报刊上有关喜剧的文章,必抄录、剪贴,保存起来,可见他钻研业务的刻苦认真。我读了他的这本书,知道他从小就酷爱戏曲曲艺,更热爱京戏,尤其是周信芳的麒派,不但看,而且学,许多麒派名剧的唱段他都会演唱,而且被公认为颇有麒味的。
双艺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有理想、有文化、有修养的滑稽演员。他不仅能演,而且还能编、导,是滑稽界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全才。他曾编写了许多独脚戏和滑稽戏,他用业余时间在这方面的劳作,可说不逊于专业编剧。他也是一位艺术青春常驻的演员,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屏幕上,光彩不减当年,我为他高兴。
《吴双艺自说自话》既记述了作者自己的艺术人生,又几乎写到了整个滑稽界老、中、青三代人,因此,我觉得它不单是双艺个人的艺术档案,也是滑稽界一份难得的资料。双艺在舞台上、屏幕上拥有广大观众,我相信,这本书也将会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第二篇:老师,妈妈吴双
老师-妈妈
高庄中学初二四班吴双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哺育我们这些幼苗成长;老师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老师是我们的第二妈妈,您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最令我感动的是三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到现在我还一直思念着您。您是个受人爱戴的好老师,兢兢业业,对待我们就像您的孩子一样,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交上作业后,总是早早的就给我们看完,怕耽误我们用本子。每个本子上都工工整整地写着批语,您从来不会有一个人落空。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无论学习好或糟,都一视同仁。老师您办事认真谨慎,从来不会有任何一次纰漏。
还记得那一次,您给我们讲课文,那篇课文在虽然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模糊了,但我清晰的记得您潸然泪下,把我们都带到了那个情境中。您告诉我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写自己真实的经历,这一句话使我终生受益。您兢兢业业的精神让我们感动。那时的我们,年幼无知,还经常惹您生气。现在想想真的是愚蠢之极。但是您从来不在意。
曾经的我们一度的仿徨,面对往后的似水年华,未知的迷途。曾经的我们一度的失望,面对高不可攀的城墙,失败的苦恼。老师就像那迷途的笛音,一步又一步,让我们高兴收到了喜悦,那是我们共同凝聚成的!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样和煦,清泉一样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加严峻,比母爱更加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是全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老师,多么神圣的字眼,人们都说老师是人类精神的工程师,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
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五个字大声喊出来:老师我爱你!
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另一个,是您老师!(指导教师:谷红霞)
第三篇:读后感两篇,吴亮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讲的是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的故事,他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他整整花费了20年时间,经过6次修改,写成了500万多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书被小偷偷走了,从此下落不明。这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是多么致命的打击呀,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谈迁的信念,他毫不气馁,继续写作,终于在59岁那年完成了新一部的《国榷》,内容比前一部更翔实,更精彩。学完这篇文章,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不断地浮现出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谈迁坐在窗前挑灯写作的场景,一阵寒风吹开了破旧的木门,谈迁被冻得瑟瑟发抖,他走过去,把门闩上,两只手冻得通红,他捧起双手,哈了一口气,又不顾寒冷,继续写作。
其实,像谈迁这样的伟人,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像诺贝尔、爱迪生,他们都经历了种种磨难,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始终坚持信定的信念,永不放弃,取得了伟大的发明。最让我敬佩的是海伦.凯勒,她在19个月时,因为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让她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考入哈佛大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被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成为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也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为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虽然没有遇到像他们这样的磨难,但是也有遇到一些小的挫折。记得在我三岁的时候,由于小小班还没有开学,妈妈把我托给一位奶奶照顾,结果她带我出去时,由于不小心,把我的脚夹在自行车里了,每一次去医院换药,我都哭得撕心裂肺,伤口整整长了一个多月才慢慢愈合。由于刚下地走路时,脚会牵着痛,所以我就一直不敢下地走路。在外婆的鼓励下,我才勇敢地迈出步伐,我才知道,其实困难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不可战胜,只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坚定信念,就会迈出成功的一大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应该把每一次困难当成一种进取的机会,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
吴亮
《夏洛的网》读后感
《夏洛的网》是一本极其富有感情色彩的好书,它带领我们走入了一个情感的世界。故事发生在弗恩舅舅朱克曼先生家的农场里,一只母猪生下了许多小猪,而小猪里有一头是落脚猪,弗恩的爸爸和舅舅想把它杀掉,但在弗恩的请求下,这头小猪最后成为了弗恩的小宠物,弗恩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威伯尔。小猪威伯尔一天比一天大,小小的纸箱已经容不下它了,弗恩就在舅舅的农场里建了一个小猪圈,让小猪在里面生活,这时的小猪,内心十分孤单,没有人愿意和它玩,就在一天晚上,小猪认识了看似外表凶恶,其实内心十分善良的夏洛:—只蜘蛛,可就在认识不久,一只年迈的老羊告诉小猪,等待他的是熏火腿肉,小猪的心里再次充满了黑暗,这时,夏洛想起了一个办法,她用文字织起一个爱的大网,而她所面临的,就是死亡……在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里,我觉得最感人的就是最后一个章节,夏洛为了来之不易的友情,为了保护自己好友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并不求回报,人生中,能遇到几个这样的人?夏洛对我的影响非常巨大,并不仅仅是她用爱编织大网,而是夏洛的生命意义是伟大的,她虽然死了,但是她却永远被记在了我的脑海中。
在现实社会里的确不可以缺少友谊,但是有几个朋友能像夏洛那样讲义气、重感情?如果人人都可以像夏洛那样,让我们想一想,世界有多么美好?人间有多么丰富的情感?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竟如此温暖,因为我终于明白了:世界上有一个词比“情人”还要甜蜜,那就是“伙伴”。小猪威尔伯和它在门椅角上的朋友——蜘蛛夏洛建立了异常真挚的友谊。可有一天,威尔伯忽然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威尔伯最后的命运是变成圣诞节上的晚饭。正当威尔伯害怕的快要疯了时,没想到小小的蜘蛛夏洛却成了救命恩人,它用丝织出了不可思议的文字“王牌猪”,“了不起”,“谦卑”一张又一张用汗水织出的网,不仅拯救了小猪威尔伯的生命,而且使它在比赛中获得金牌。可这时,夏洛也将离威尔伯而去,但她的子女继承了她的位置,陪伴这小猪威尔伯。
一份礼物,一些安慰甚至一丝微笑都是一张爱的大网。费恩不像生活中的一些人那样虚伪,动物是纯洁的,他们也许不像人类生命漫长,但是他们已经将生命演绎的十分精彩!
吴亮
第四篇:彭双读后感
读《福尔摩斯探案选集》有感
南洲实验小学8班彭双
春节,舅爷爷从武汉给我带回了一大堆名著,我欣喜若狂,老早就一个人躲在房里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当我读完《福尔摩斯探案选集》后,它跌宕起伏的情节,缜密的逻辑推理,打动着我的心。福尔摩斯这个大名鼎鼎、家喻户晓的侦探的正义感使我佩服,他坚持不懈、细心观察的精神更让我肃然起敬!
这本书主要描写福尔摩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一往无前的胆识,不得不使我佩服。我觉得,福尔摩斯破案的关键是在于细心观察,考察。最后得出来的破案结果往往是别人意料之外的。
那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细心观察的“福尔摩斯”呢!比如说我。有一次,我想起我们学过的《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小壁虎,它真的会长出新尾巴吗?如果有,那又是为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大脑里萦绕。为了揭开谜底,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抓来了一只小壁虎,狠心砍掉了它的尾巴。很久我都不敢睁开眼睛,本来以为会流很多血,导致小壁虎死亡,可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小壁虎不但没有流血,而且活生生地从我眼皮底下溜走了!
一个星期以后,沿着我做的记号,我找到了那只小壁虎。眼前的情况让我大吃一惊:它真的长出了一条新尾巴!我十分纳闷,于是去找爸爸。爸爸说:“其实,壁虎的尾巴就象人的细胞会生长,这是生物的特性。壁虎为了逃脱人们的逮捕,就断掉尾巴逃跑,但是它还可以长出新的尾巴。它们身体里有一种激素,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这种激素科学家一般叫成长素。其实和我们大家看见自己的头发,指甲长出来是一样的。有些细胞可以再生,有些不可以,壁虎的尾巴就属于含有再生性细胞,能通过激素的刺激使尾巴的细胞活跃,再长出新的尾巴。还有些动物也可以,比如蚯蚓,身体断了,可以再长.”哦,原来是这样!瞧,我这不就解决了世间一大“难题”了吗?我也成了小“福尔摩斯”了!
是啊,福尔摩斯的善于观察我们应该运用在学习中,认真细心,举一反三,就会很轻松地掌握很多知识,从中拥有很多的快乐,让我们人人都来做一个“小小福尔摩斯”吧!
第五篇:《谈艺录》读后感
《谈艺录》读后感
11汉语言1班程腾11830530
5钱钟书,睿智渊博,《谈艺录》读后感。做学问进得去,出得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有学问很容易,将学问做通,就需要极高的悟性了。钱钟书便是个通才。此书为欲解读中国文化者的上好教材。钱钟书,睿智渊博。做学问进得去,出得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有学问很容易,将学问做通,就需要极高的悟性了。钱钟书便是个通才。此书为欲解读中国文化者的上好教材。
《谈艺录》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只是不涉及时人作品而已。不像《随园诗话》有假书传诗之嫌,亦有借人抬己之疑。钱先生对随园颇有微词,常有发难之语。如果单就趣味性而言,我以为《谈艺录》不及《随园诗话》,不搞专门研究者不一定要看。
《谈艺录》是杰出的古典诗话作品,也是钱锺书除了《管锥编》以外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主要对中国近体诗进行广泛批评。钱锺书既继承了传统诗话的长处,同时又广泛汲取欧美文艺思想,行文优美,引文繁富,多所创见,其中类似“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打通精神;“唐诗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学术观点,都在学术界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渊博和睿智。书中关于江西诗派和元好问的关系、阮大铖的评价、钱谦益的作伪及王渔洋的浅陋疏忽等考证都深见作者考据功力。其旁征博引,对典籍之深得精髓,信手拈来,更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养。《谈艺录》是开掘不尽的宝藏,但它属于阳春白雪之作,曲高和寡,对读者和研究者文学功底和思维能力都要求极高。
《谈艺录》的特点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书(中华书局1996年版本)中补遗、补订、补正篇幅超过原文,释道儒墨阴阳家,英德法意希腊文,信手拈来,其才情博学记忆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资料的丰富罗列,为后人作某项专题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索引;但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有时是用不着举那么多例子的。(他自己在《管锥编》里说: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多举犹“一个孤僧独自行”“关门闭户掩柴扉”一样可笑了。
凡读过《谈艺录》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论名气多大的诗人,他都能在其诗作里找出沿袭前人的句子。如大诗人陆游,简直被他追得无地自容。
钱先生论唐诗宋诗的差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所谓唐宋诗是指风格而言,“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
一般的说法,师法尚高,“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钱先生比较竟陵与公安两派,“以作诗论,竟陵不如公安;公安取法乎中,尚得其下,竟陵取法乎上,并下不得。”可能是眼高手低吧。
“文贵曲,诗宜淡”,钱先生引古人言证之。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诗到无人爱处工,俗人犹爱未为诗。直须作到无人爱,始是吾诗长进时。
诗文之累,不由于谤而由于谀。诗文之累学者,不由于其劣处,而由于其佳处。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第一个用花比女人的是天才,但花喻女人已流为俗套;好诗被学被尊为xx体,便不怎么新鲜了。
关于剽窃,须严格区分“改”与“袭”:以为原句不佳,故改;以为原句甚佳,故袭。改则非胜原作不可,袭则常视原作不如。
司空徒《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是一个字不写。“不著”者,不多著,不更著也;“著”有注解的意思。好像山水画,无笔墨处与点染处互相烘托,并不是无字天书或圆光之白纸。
关于诗与文的比喻,转引《围炉诗话》说明,非常形象。意喻之米,文如饭,诗如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饭使人饱,酒令人醉。
作诗须以不类为类乃佳;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珠圆花上露,玉碎草头霜”,虽工不绝。这样说来,必“西班牙”对“东坡肉”,“三星白兰地”对“五月黄梅天”才妙。一笑。
韩愈同柳宗元的差别好像建房子,“子厚先量自家四至所到,不敢略侵别人田地。退之则惟意之所指,横斜曲直,只要自家屋子饱满,不问田地四至,或在我与别人”。苏轼与黄庭坚的不同“犹丈夫女子之接客”,“丈夫见宾客,信步出将去;如女子,则非涂泽不可”。苏东坡如名家女,大脚步便出;黄山谷缩头拗颈,欲出不出,有许多作态。
李商隐《锦瑟》诗非“悼亡”之意,而是以古瑟自况。“诗冠全集,倘非偶然,则略比自序之开宗明义。”首“锦瑟”两句,言景光
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开卷历历,“借此中传”;次“庄生”两句,言作诗之法,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中“沧海”两句,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末“此情”两句,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
《谈艺录》一书,博大精深,根据读者自身的学养差异,给予你不同的收益。功底深的,得到便多;像我辈浅薄者,只能学到一点简单的知识,如韩非为什么叫“韩非子”而不称“韩子”之类,读不读意义不大,实在对不起钱先生的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