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0日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3:1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0日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0日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0日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永利

(2012年2月10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五次《湿地公约》履约委员会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各项工作,研讨湿地保护的重大问题,谋划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推动湿地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通过参加这次会议,能与各位见面和认识,感到很高兴。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林业局,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湿地保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国际社会已将湿地保护与气候安全、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人类健康、防灾减灾、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功能受到高度重视。在刚刚结束的应对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决定中,专门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对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对国际河流及水资源利用,对重要湿地和水坝建设也更加关注。鄱阳湖保护就是一个例子。很显然,湿地保护的国际关注程度在提高,政治化趋向在加强。

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涉及湿地保护的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跨部门协调作用,形成了多部 1

门共同保护湿地的局面。湿地保护涉及多行业、多学科、多部门,世界各国普遍采取跨部门合作的办法推进湿地保护,这种模式也适用于中国,经国务院同意,2007年我们成立了这个委员会。几年来,履约委员会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共同参加《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研究大会有关议题形成对案、完成《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报告》、指定国际重要湿地、妥善处理达赉湖和鄱阳湖等国际重要湿地的敏感问题,在编制湿地规划、推进湿地立法、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通力合作的结果。因此,跨部门合作推进我国湿地保护的做法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这种机制在湿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履约委员会通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应该在总结此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强化合作。合作的形式要进一步多样化,特别要加强联合调研,就一些重大问题共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的内容要进一步突出重点,要针对全局性问题,包括在政策、立法、规划、重大项目、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相互沟通,加强配合。工作信息,也要及时交流,加强共享。

国家林业局作为履约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单位,在跨部门协调中将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联络作用,主动与各成员单位沟通、联系,为大家做好服务。同时,请各成员单位继续支持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工作和履约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履约委员会的作用,全面推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为展现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8日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永利

(2012年2月18日)

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对林业和湿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对全省林业和湿地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龙年春节刚过,黑龙江省政府就召开这样高规格的全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和湿地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哈尔滨市政府等四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大家听了很受启发。一会儿,吕维峰副省长还要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建设作出部署安排。下面,我就湿地保护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成绩很大、经验很多

黑龙江省是我国湿地资源大省,湿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建设,事关全国湿地保护建设的全局。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湿地保护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中来谋划、来推动,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几个全国第一,为全国的湿地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引领作用。一是开创了我国湿地立法的先河。2003年,黑龙江省人大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湿地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国家层面的湿地立法探索了路子,为推进地方湿地立法起到了带头作用。正是有了黑龙江省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区)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全国湿地保护条例的制定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二是率先推行了流域保护的理念。2001年,黑龙江省结合本省湿地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从源头保护抓起,按照流域抢救性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发挥流域整体保护效能的理念。按照这一理念,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功能极为显著、分布最为集中的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等三江平原湿地区,共建立国家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5处,总面积达121万公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1

流域和区域湿地保护网络,创造性地落实了国家抢救性保护湿地的政策。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及商品粮稳产高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建立了湿地生态补水的长效机制。针对扎龙湿地生态缺水状况,从2002年开始向扎龙湿地进行补水,在此基础上,黑龙江省政府从2009年起批准为扎龙湿地建立长效补水机制,设立扎龙湿地补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400万元,年均从嫩江补水2.5亿立方米。这项措施,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湿地的生态补水进行了有益尝试。

四是形成了湿地保护项目的示范体系。结合实际,扎实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项目。2006—2011年,完成了21个国家林业湿地保护工程项目,中央投资达1.06亿元,占全国的9.1%。2010年,成为首批开展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的省份之一,近两年共实施补助项目17个,中央财政投入6350万元。同时,实施了湿地GEF、中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安邦河、三环泡等一些项目点自主开展了退耕还湿工作,全省通过退耕还湿等措施,完成湿地恢复面积9000公顷。近日,中咨公司在对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黑龙江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湿地保护项目的示范体系。

总之,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湿地工作的重视、谋划和举措,林业等相关部门抓湿地保护建设的力度、做法和经验,值得全国学习、借鉴。同时,也应当指出,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也面临着开发压力大、水资源短缺、保护设施薄弱、工作难度大等突出矛盾,湿地退化及丧失的速度仍在加快,特别是有的地方还存在违法开垦破坏湿地的现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我国湿地保护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知道,湿地既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而且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国际社会已将湿地保护与气候安全、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人类健康、防灾减灾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的实践证明,谁更重视生态保护,包括湿地保护,谁就会赢得更多的发展主动权,这已经成为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应当看到,我国湿地保护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湿地退化和丧失的速度超过了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在我国这一问题同样突出。我国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9%的平均水平。我国湿地不仅总量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其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区域经济、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占用量势必大量增加,与耕地、林地等国家已有专门立法的土地相比,在一定时期内湿地仍将处于劣势地位。一些地方为了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将开发建设的对象瞄向了湿地,肆意破坏湿地、征占用湿地的现象屡禁不止,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的任务极其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多次视察湿地并做出重要指示。国家林业局把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建设措施,取得了巨大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0多万公顷,恢复湿地近2万公顷。目前,全国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达21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达41处。随着我国湿地保护建设的深入推进,湿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已经将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作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刚刚下发的2012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的工作要求。这就为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家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推进、中央财政湿地生态保护补助专项资金的设立、全国“十二五”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的制定等,都是我们继续强化湿地保护建设,抓好各项工作的大好机遇,必须牢牢抓住,用好用足。

应该说,我国湿地保护建设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攻坚阶段。在这个阶段,既要总结成绩,树立典型,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更要抓住机遇,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继续把这项事业推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讲,黑龙江省召开的这次表彰推进大会,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全国湿地保护建设的一个贡献,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的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对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的几点建议

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在全国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省里作出的继续推进湿地保护建设的部署,符合黑龙江省实际,对于实现全国湿地保护建设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林业局将给予大力支持。希望黑龙江省紧紧抓住工作基础扎实、社会各界积极性高的有利条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推进湿地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要继续推进自然湿地的有效保护和退化湿地的科学恢复。要进一步强化抢救性保护湿地的政策措施,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要把湿地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等相关重大规划中,对湿地保护需要予以重点考虑,凡是涉及占用自然湿地的,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防止在重大项目建设中造成自然湿地的大面积破坏。要探索建立建设项目等占用湿地的审批审核制度、占补平衡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实现对湿地占用的可控可管。要通过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继续扩大保护面积,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要科学开展退耕还湿、湿地生态补水、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等工作,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积极探索依托湿地资源促进绿色增长的有效模式,引导农牧民、渔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科学利用湿地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要严格执行《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加大执法力度,经常开展执法检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打击违法开垦、占用、填埋以及污染自然湿地的行为,维护湿地资源安全。特别要高度关注、妥善应对、认真处理公众和媒体反映的破坏湿地资源事件,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对湿地保护的监督作用。

二要努力实施好湿地保护项目。当前,《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正在评估之中,待评估完成后,将上报国务院审批。该规划已对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建设给予了重点考虑。省里要按照这一规划,尽快制定全省湿地保护专项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的奋斗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国家林业局将在国家湿地保护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继续对黑龙江省给予积极支持。黑龙江省也要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认真落实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提高项目成效。要及时总结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模式。要在实施湿地保护补助项目中,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标准和办法,并积极开展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方面的探索,为全国出经验、出模式。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一批地方级的湿地保护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对湿地保护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目前,由于我国在湿地与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气候变化关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湿地保护恢复实用技术研究等方面,还有大量问题没有解决,全国湿地保护的科技水平偏低、科技支撑薄弱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湿地保护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多,人才济济,要组织科技力量,围绕重大战略和热

点问题,对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力争有所突破,提高科技对湿地保护的支撑能力。并衷心希望黑龙江省在湿地保护科技推广方面多做工作,多出成绩,为提升湿地保护科技水平做出贡献。

四要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2008年,国务院明确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部分省正在加紧建立专门机构。国家和省级机构的建立,使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已经批准了省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各地也要建立或明确湿地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明确具体职责,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责任。要重视湿地自然保护区机构和管护队伍建设,通过建强基础设施、健全管理机构、建立管护队伍、完善相关制度等多种措施,全面加强基层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要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注重提高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要加强湿地保护小区等保护形式的培育,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要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经费,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志们,湿地保护是一项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不断开创湿地保护事业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5月18日在中国经济林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的讲话

在中国经济林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

(2012年5月18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中国经济林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今天召开了,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和赵树丛局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家长期关心支持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积极推进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经济林建设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山区综合开发、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状况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经济林建设,把发展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为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林建设形势喜人,截至2010年底,我国从事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已达1.8亿人,经济林栽培总面积达3200万公顷,经济林果品年总产量达1.26亿吨,总产值5158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22.6%。按照“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将达到3580万公顷,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达2亿吨,产值达7000亿元。我国经济林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为中国经济林协会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1

中国经济林协会是推动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自2011年5月协会换届以来,第三届理事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宗旨,履行协会职责,在为政府和企业的双向服务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协会在加强自身建设、整合分支机构、规范运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提升了服务能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十二五”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快了社会组织建设步伐,去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设立专章,阐述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组织发展和规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之一。中国经济林协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作用:

一要在促进经济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发挥好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总体形势很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在规模化快速发展中,还存有一定的盲目性。中国经济林协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我国经济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行业发展把脉会诊,帮助会员、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经济林建设质量和效益,引

导经济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要在联系政府与企业中,发挥好纽带作用。在我国社会组织的现行管理体制中,行业协会处在政府与企业的“中介”地位,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作用。在协会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将国家有关经济林建设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行业信息,及时传达落实到会员、企业。同时,要将会员、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反馈到政府及主管部门,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在传递政务信息、反映行业呼声中,努力发挥好桥梁作用。

三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应该承认,目前我国经济林产业总体上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还不够健全,地方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发育滞后,林农缺乏组织引导,大多还停留在分户经营、自产自销的经营状态,信息流通不畅,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及时,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等问题还比较普遍,亟待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国经济林协会要积极承担起这一重要社会职责,不断探索和创新产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努力构建经济林产业联合发展平台,在信息、技术、培训、产销及行业管理等方面,为行业、企业和林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

四要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中,发挥好自律作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自我管理水平。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自我管理组织,担负着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要着力建立健全行规、行约等自律性管理制度,完善自

律性约束机制,加强行业道德教育,推进行业诚信建设,着力规范会员、企业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志们,随着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深入发展,经济林建设不断推进,经济林协会任重道远,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不负重托,为尽快做大做强我国经济林产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4月19日在林业与绿色经济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林业与绿色经济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

(2012年4月19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4月的北京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在这宜人适事的大好时节,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相聚在此,共同探讨“林业与绿色经济”问题,倡导绿色增长,谋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尤显重大。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家林业局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嘉宾和国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绿色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和重点合作领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享受前所未有发展成果的同时,气候变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曾在2010年达沃斯夏季论坛上说: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大大忽略了环境破坏的后果。在过去25年中,世界经济翻了两番,惠及亿万人民。但是与此相反,支撑人类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有60%已经退化或者正以不可持续的方式被使用。绿色增长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模式,是一条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道路,体现着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11年举行的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次会议《部长宣言》,号召各国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林业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的作用与贡 1

献。今年6月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即“里约+20大会”,又把绿色经济确定为大会主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国政府明确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十二五”规划对绿色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胡锦涛主席在去年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指出,森林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要高度重视林业在实现绿色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再次重申,“中国将继续加快林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为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强调:“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是中国政府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做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把对林业的认识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对林业的支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37.21亿立方米。2000年至2010年间,世界森林面积每年净减约520万公顷,但中国的森林面积实现了年均净增248万公顷。这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积极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为中国乃至世界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森林具有可再生性、多样性、多功能性,森林及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增长,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承载能力,需要绿色的资源能源支撑经济发展,需要先进的生

态文化引领时代潮流。为了更加明确林业在绿色经济、绿色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生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希望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互动交流,献计献策,探讨合作,谋划未来。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研讨会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对进一步提高林业在绿色增长中的贡献,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和这么多国内外绿色经济领域的志士仁人聚在一起不容易,在职务发言之外,从个人角度,我还有两个小小的建议和期待。

一,此次会议的题目--“林业与绿色经济”--选得好、选得重大、选得有意义。因为林业与“绿色经济”的“血缘关系”最近。换句话说,林业最具有“绿色经济”的遗传基因和样貌特征,包括可持续、低碳、绿色、生态等。在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下,谁越“可持续”谁的优势就越突出、越可贵!因为从哲学意义上讲,只有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才可能是“可持续”的,基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不可能“可持续”。林木资源、生物质资源是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其生物生产力最高,只要经营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这是林业最可骄傲的地方,也是最值得重视的地方!尤其可以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大展宏图。林业的低碳特点、绿色特点众所周知,不再赘述。此外,林木资源、生物质资源既是弥足珍贵的经济资源,又是实现生态和谐的物质基础,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生态承载力,增强自然耐受力。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能把林业与绿色经济的关系探深探透,使之在实现绿色增长、促进绿色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我还希望大家能够回答一个和提出“绿色经济”、“绿色增长”

命题用心类似的问题,即什么是发展?这是一个更基础、更根本的问题。我认为,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幸福!那么,从让人幸福的角度讲,发展从方向上起码应当是一种前进、而不是倒退!中国民间有一个故事,说兄弟二人,哥哥是村里有名的勤汉,弟弟是村里有名的懒汉。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下午时分,当哥哥带着一身泥汗、疲累不堪地从田间干活归来的时候,正看见弟弟翘着二郎腿躺在村口的大树下纳凉,就不无羡慕地说了句:“瞧你,多舒服啊?!”弟弟说:“是啊,我已经在这里舒服了一整天了!”故事原本是夸勤骂懒的,现在,我看要倒过来看了。假定,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承受了巨大的艰辛和痛苦去挣了1000块钱,而这1000块钱所能带给你的快乐、满足、享受远不如你所付出的力气、艰辛、痛苦大的话,那么这1000块钱,原本就可以不挣。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事,都很功利、很短视,成本计算不全,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这边创造了一点点财富,那边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导致很多人生病,不仅给人带来了痛苦,影响幸福指数,而且加大了医疗支出,增加社会成本!总账算下来,得不偿失。这样的事情,现在比比皆是。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对所谓“发展”给出一个界定,以便于我们,能够较为简单易行地鉴别和筛选,在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事情里,或者所开展的全部生产建设中,哪些是属于真正“发展”的内容?当进!哪些是属于“逆向发展”的内容?该止!

这就是我个人的两点建议和期待。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政协无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政协无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2007年1月22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无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共无锡市委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愿!

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我们圆满完成了先进性集中教育活动和三级党委换届工作,特别是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科学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一当好,三争创”的奋斗目标。一年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合力共建和谐社会,全市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创新突破、奋勇超越的生动局面,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速度平稳、发展质量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经济实力进一步上升。预计,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可比价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508亿元,同口径增长20.4%,一般预算收入220亿元,同口径增长20%以上。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预计,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和10%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2%以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预计,2006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COD排放总量削减3%,二氧化硫削减8%,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2。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06年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升至1.7%,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5%。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市新改建城市道路竣工55.2公里,苏南(无锡)机场全年进出港旅客人数92.5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8亿元,增长16%以上,百亿元市场增至6个。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全市免收学杂费政策落实到位,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9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国家级文保单位增至15处,社会发展指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聪明才智和积极贡献。一年来,市政协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广泛团结市各党派、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心百姓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市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巩固和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代表中共无锡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点突破年,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的换届工作也将陆续展开。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以深化“一当好,三争创”活动为主线,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巩固和提升我市总体上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果,力争早日建成以县(区)为单位,大多数老百姓认可、大多数家庭达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这是今年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完成这一目标任务,需要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共同努力,不懈奋斗。这既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人民政协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记责任和使命,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创新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积极投入到“一当好,三争创”活动中来,为早日建成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奋力开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献智出力。

一、要紧紧围绕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是我们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的必然选择。无锡要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国领先优势的出路在于科学发展,创造未来发展新辉煌的根本也在于科学发展,只有在科学发展上先人一步、高人一着,才能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快人一拍、胜人一筹。我们一定要对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

人民政协荟萃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人才密集,智力优势明显。政协工作要把促进和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把中央精神与无锡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政协的各项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履行职能的着力点放在对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思考上,放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的对策研究上,精心组织好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加强对我市一些具有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实行同步服务与超前献策相结合,专题性建议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力求从全局的高度研究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对策,为党委、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尤其要着眼市委提出的“五类指标”、“四大建设”和“两个提升”的目标任务,按照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地把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政协人才库、智囊团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建言献策,破解难题,聚合力量,努力推动今年五类约束性、导向性指标全部达标,创新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群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区域性城市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企业素质和人口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要紧紧围绕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示范区,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又处在一个“矛盾凸现期”,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还将长期存在,化解各种矛盾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示范区,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中具有独特优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针对目前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收入和收入分配、教育和医疗卫生、住房和交通、环境保护和安全、行政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优势,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多为人民鼓与呼,多提科学的对策与建议,努力促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要针对目前人们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文化层次高、社会知名度高的优势,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团结和睦的思想基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要针对目前人民内部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努力探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法和有效途径,更好地协助党和政府把握社会动态,化解各种矛盾,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示范区尽心尽力。

三、要紧紧围绕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政协组织是政治协商的机构、参政议政的场所、民主监督的渠道和形式。切实加强各级政协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我们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政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重视研究和部署政协工作,定期了解政协工作,切实解决好政协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做好政协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建议。要大力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积极为他们履行职能提供保证。要认真办理政协组织和委员的建议、意见和提案,诚恳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顺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当代科技知识以及其它方面的知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政治协商的新领域,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创造参政议政的新途径,全面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使一个建议产生一项效果、一个意见改进一项工作、一个批评促进一项转变。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体现党员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遵守政协章程,带头履行职责,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真正使自己成为合作共事的模范、发扬民主的模范、廉洁奉公的模范。通过提高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政协工作在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位委员、同志们,无锡的发展已经迈上了新的征程,“一当好,三争创”的宏伟目标召唤我们去奋斗、去拼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万众一心,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为早日建成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下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0日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0日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