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4: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XX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XXX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利用,加大了对煤炭资源在勘探、开采等方面的整顿力度,省上也先后出台了《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我们进一步整合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市煤炭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

我市属于煤炭资源贫煤地区,不丰富的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北山区,分属什邡市和绵竹市管辖。产煤区地质构造属前龙门山复式褶皱带中段,煤层分别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中,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和有烟煤两种。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12162万吨,保有储量2736万吨,其中什邡市境内1550万吨,主要为无烟煤;绵竹市境内1185万吨,主要为有烟煤。据可靠资料推算,全市尚有部分局部可采煤层的资源量未办理占有储量登记,可增加资源储量3000万吨左右,推测全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可达6000万吨左右。

我市煤炭资源的特点是矿床规模小,煤层变化大,地质灾害隐患多。绵竹市境内煤矿的灾害隐患以冲击地压为主,什邡境内的煤矿灾害隐患以高瓦斯为主。由于煤矿矿床规模小,加上历史原因,乡村办煤矿数量多,单井规模小,产量低。90年代前,我市工业用煤量小,民用煤多,产供基本平衡。90年代后,工业迅猛发展,工业用煤大幅度增加,而煤炭行业因开采深度增加,开发难度增大,采煤技术和设施改善缓慢,煤矿生产规模扩大不多,供需差距逐年拉大,我市成了煤炭供应严重不足的缺煤市。据统计,2005年全市全年工业及民用煤共计900万吨左右,其中工业用煤占到了90%以上,大致分布情况是:机械行业耗煤300万吨左右,化工行业耗煤300万吨左右,食品行业耗煤50万吨左右,建材行业耗煤50万吨左右,其它行业及民用耗煤200万吨左右。去年全市产煤180万吨左右,除了因品种调剂调外市20万吨,还外购煤炭740万吨左右。以什邡市为例,去年耗煤245万吨,从市外、省外调进原煤达178万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会在能源消耗中占重要地位,随着工业经济的强势发展,我市每年需从市外、省外调入的煤炭量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800万吨左右的水平。

我市煤炭开采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到上世纪90年代初,XX市境内的14个井田,内有近200家煤矿,除天池集团、绵竹红岩煤矿、什邡红星煤矿三户国有企业外,其余均属集体小煤矿,再加上近几年改制,有些又成为了私营煤矿。年生产量最高达350万吨。经过十多年的治理整顿及煤炭资源枯竭等因素,到今年6月份止,全市有六证齐全的合法煤矿44家,其中:市属国有企业1家(即天池集团),绵竹市16家,什邡市27家;设计年生产能力185万吨,其中天池集团21万吨/年,绵竹市68万吨/年,什邡市96万吨/年。在44家煤矿中,单井生产能力在5万吨/年以上的仅11家,其余均为3万吨/年。煤炭生产企业有以下特点:

(一)规模小。我市的煤炭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比重很小,全市每年产煤近年来均在200万吨左右,相对于机械、化工、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从煤矿企业自身来看,其生产能力也比较小,现有44家煤矿中,年产3万吨的达33家,占了3/4;年产10万吨以上的只有1家,部分煤矿通过整合,也只有6万吨/年的能力,且很多矿因资源枯竭,也将陆续闭坑。

(二)事故多。我市境内的煤田处于地质灾害偏多的地区,什邡主要是瓦斯,绵竹是冲击地压多发区域,冲击地压因其成因复杂、诱发因不清、破坏力强,目前不仅无有效的控制方法,而且连预防都比较困难。加之我市95%以上的煤矿都是乡(镇)、村办,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起点低,采掘手段工艺落后,职工技术素质较低,投入不足尤其是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少,致使安全事故频发,每年都发生伤亡事故,成为继道路交通后死亡最多的行业。仅今年就发生了两次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次是6月19日天池集团一号井煤矿发生渗水,死亡3人;一次是8月22日什邡双桥煤矿瓦斯燃烧,4个矿工的烧伤面积达85%以上,其中死亡一人。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及一些人为因素,一部分矿井重叠开采,交叉作业,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三)资源和环保问题突出。一是由于采掘能力较低,一部分煤矿采富弃贫,采多弃少,加上矿山布局不合理,隔离煤柱增加,致使井田回采率很低,造成了本来就贫乏的煤炭资源的浪费。二是由于资源枯竭,可采煤少,有的矿又回采残煤,甚至回采保安煤柱,这无异于“虎口夺食”,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三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或不按设计开采,增大了地裂、地陷、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量。四是因企业资金等原因,绝大数矿山都没有建排渣场或拦渣场,不论是掘进过程中的废荒渣,还是采掘中的煤矸石都随意堆放,成为泥石流的物源,一遇洪水就增大灾害的危害程度,也使下游河道变窄、堵塞,河床升高。五是一些采空区没能及时处理,不时发生地震、地陷,破坏表层的植被,甚至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隐患,既破坏了环境又形成安全隐患。

(四)负担重。我市的煤矿大部分是大办乡镇企业时贷款建起来的,经营成本高,煤炭市场忽高忽低,加之安全事故多发,部分煤矿效益较差。近两年一些煤矿通过改革,减轻了一些负担,但依然没有彻底改观。绵竹市的红岩煤矿和什邡市的红星煤矿已先后破产,仅存的市属企业天池集团更是困难重重,该企业现有员工近5000人,其中退休人员近2000人,由于资源枯竭,二、三号矿井已闭坑,现仅有一号井能维持生产,四号井还在建设中。年产煤由过去的近50万吨降到现在的10万吨多一点,部分产量还是靠残煤及边角余煤开采形成。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消化人员,公司先后兴办了一些多种经营项目,但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均不很成功,基本处于亏损或倒闭边缘。目前公司在册的2000余职工中,能安排上岗的最多200人以内,其余人员均待岗,每月发放不足300元的生活费,企业其它方面的开支更是捉襟见肘,公司正常运转的经费没有保证。根据专家预测,公司现有的资源储量仅能维持3—5年,若一号井闭坑,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五)煤炭产业关系到山区乡镇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虽然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小,但对有关山区乡镇,尤其对什邡市的红白镇、蓥华镇以及绵竹市的天池乡等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影响较大。如果搞好整合,延长煤矿服务年限,可为乡镇持续发展寻找接替项目,实现由矿业经济向旅游、特色农业经济平稳过渡。

二、国家对煤炭产业的政策导向

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煤炭采掘企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限制。近年来,中央、省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归纳起来最突出的有以下几条:

(一)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及非法开采的煤矿。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明确规定:“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并将其作为此次整顿的重要任务。整顿关闭的重点是非法开采煤矿、布局不合理煤矿、生产能力落后的煤矿、违法组织生产的煤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资源接近枯竭的煤矿及地方政府依法决定关闭的煤矿。省政府特别强调:“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是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硬任务,必须坚决落实。凡未按规定予以关闭、导致发生事故的,要依据国务院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整顿关闭煤矿的目的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到2008年前,使煤矿重特大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省政府还召集专门会议提出要求:“各市州人民政府必须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26处关闭矿井任务,确保关死关实。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煤矿整顿关闭的3年、5年、10年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3年解决小煤矿问题的要求考虑我省的煤炭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关系。”

(二)鼓励合法煤矿通过规范整合提高和扩大生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间对煤炭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国发[2005]28号文件指出:“各类矿山都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进行整合,限期达到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其目的就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小煤矿过多、过乱、过散的状况,进一步减少矿山数量。这次关闭、淘汰、减少矿山数量,是与整合结合起来进行,通过整合来实现减少。更符合“减少矿井个数,确保煤炭产量”的要求,使基层贯彻执行更具操作性。对于淘汰的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十一部委局会《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明确提出:“2007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矿井,压减小煤矿数量,提高矿井单井规模,经整合后形成矿井的规模不得低于以下要求:……西南和中南地区9万吨/年。”对现有达不到最小规模标准的小煤矿,采取由大型煤炭企业收购兼并重组改造一批;小煤矿之间实施资源整合、联合重组、壮大发展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标准和整合、改造条件的,淘汰关闭一批。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省政府也明确规定:“鼓励省煤炭产业集团和其它优势骨干煤矿企业依法进行兼并、收购、改造、参与煤矿资源整合。”省经委等七个部门也要求:“按照‘整合提高一批、扩能改造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工作思路,在2年内,重点对3万吨/年及以下的各类矿井进行全面整合与淘汰。”(川经发[2006]218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还将会依据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地调整煤炭行业的产业政策,对单井生产能力的规定还会逐步提高,以实现温家宝总理“推进煤炭行业重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大型煤炭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能力。省经委等七个部门要求,对“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煤炭储量较大或有增扩资源条件、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可通过扩建提高生产能力。”

(四)自然淘汰一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煤炭资源接近枯竭且分别在2006年、2007年年底前采矿许可证到期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及时注销其各种证照,当年依法予以关闭。”

三、加快XX煤炭产业整合的对策措施

加快煤炭产业整合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做花样或表面文章,对于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事故频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社会财富,减轻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上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年限、提高生产能力和规模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走整合之路是我们正确、合理和优先的选择。前不久,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和什邡、绵竹两市到外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什邡、绵竹多次协商,制定了全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全力加快我市煤矿的资源、资产的整合进度,争取在2006年度减少6个煤矿,保留38个煤矿;2007年度减少7个煤矿,保留31个煤矿;到2009年再减少8个煤矿,保留23个煤矿;到2015年(即国家煤矿整顿的10年规划结束时),全市保有煤矿数在15—10个之间。届时,全市煤炭年产量180万吨左右,单井年生产能力最小的达9万吨,最大的达27万吨。目前,此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并上报省政府。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贯彻好以下原则:

(一)整合提高为主,技改扩能为辅。鼓励优势煤矿兼并、收购、购买有一定资源、生产规模偏小、管理水平偏低的劣势煤矿。这是一个一举几得、皆大欢喜的好事:一是符合上级要求,减少了矿井个数;二是减轻了各级政府在安全生产上的压力,矿井少了,发生安全事故的点就少了,发生的频率就减小了;三是回采率提高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节约了资源;四是企业生产规模上去了,成本降低了,效益增加了,还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安全和环保;五是各方的既得利益基本得到保护,整合方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经济效益,被整合方收回了投资,务工人员尤其是那些骨干还可继续务工;六是矿井数减少,但单井生产能力提高,年产量可以保证少减甚至不减;七是政府采用经济的办法推进,可以减少阻力和矛盾。技改扩能,就是对有资源、有一定优势但现在生产规模比较小的煤矿允许通过投入资金改造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使自己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虽然整合也有一个适当投入的问题,但相比之下技改扩能的风险大一些。因为国家会依据安全生产和煤炭生产形势适时调整和提高单井生产规模,一两年前关闭的是1万吨/年以下的煤矿,现在已开始关闭3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再过一两年就可是6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技改扩能可能跟不上这种要求。至于关闭,是我们万不得已才采取的办法,比如矿井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最低生产能力,或是资源已经采尽,或是发生了安全事故等。关闭就是吊销证照,拆除井内设施,遣散所有人员,直至炸毁井洞。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的,因为它对很多方面的既得利益是一种强制性的损失:业主收不回投资,附近老百姓无法务工,宝贵的资源不能发挥作用等。所以我们应抓住机会,鼓励企业间的整合,对那些既可整合、也可技改的煤矿首选整合,市、县(市)、镇(乡)、村共同努力,全力推进;要引导业主放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过时观念,引导镇(乡)村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意识,引导相关部门从安全、环保、资源的角度来重视、抓好这项工作,实现安全事故下降、环境和资源得到保护,各方利益得以依法维护,矿井数减少,煤炭产量得以确保的目标。

(二)政府指导,企业为主,辅之以经济的办法。一是政府要发挥好指导作用。政府是安全、环保的第一责任人,对此负有主要的领导责任,市、县两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省政府规定“关闭煤矿工作的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要导好向,把好关,资源整合方案由资源利用单位上报,县级政府审查,市州政府同意后报省审批。二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寻求整合对象,编制整合方案,主动申报,着手整合实施。三是要采用经济办法。整合的前提条件是有偿的,决不是无偿地占有别人的财产。整合的一方可以投资入股,放弃经营权,由优势一方经营,也可在获得受让方补偿后全部转让,彻底放弃所有权。不管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是在符合国家规定,双方自愿,共同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对资产的认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甚至公证。政府尤其是职能部门既要加强指导,包括给整合双方牵线、搭桥,提供必要的平台和帮助,又要防止直接行政干预,更不能掺进部门或个人的私利。

(三)鼓励优势煤矿利用整合做强做大,加快发展。温家宝总理要求:“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生产过于分散,是煤炭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推进煤炭行业重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大型煤炭企业发展。”提高单井生产能力、规模化生产是今后煤矿发展的方向。省政府明确要求新建煤矿单井井型不得低于9万吨/年,并且把淘汰单井规模由1万吨/年提高到3万吨/年,以后9万吨/年以下的矿井都将淘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鼓励优势煤矿利用整合去做强做大,把自己在技术、管理、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尤其应充分利用天池集团因建矿早、采煤时间长而技术力量较强、采挖队伍过硬、管理水平较高、安全设施到位、抢险救援能力具备的优势,整合市内的其它煤矿。既可以解决我市煤炭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该公司近几年无煤可挖、难以为继的燃眉之急,确保企业的稳定,也可为公司彻底改革提供空间。同时,企业也应在继续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主动参加整合。

(四)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煤炭资源或煤矿的整合,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符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要求。经委、国土资源、煤管等部门要派出得力人员深入企业,加强指导,尤其是在前期把关、方案编制、上下协调上做好工作。整合双方必须符合这次整合的条件,整合方案由专业机构具有质资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要依据资源的特点和实际,深入现场,实地踏勘,不能随心所欲,胡编乱造,更不也许强行整合。应经过认真编制和反复论证,使整合后的矿井能达到“四个一”(即一个矿区内一个矿权、一个法人、一个独立的生产系统、一个经营团队)、生产规模提高(特殊情况下不小于6万吨/年)、技术水平提高(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科学管理),符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要求,以保护整合各方的利益。

第二篇:煤炭资源管理办法

城郊煤矿煤炭资源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煤炭资源的回收,减少煤炭资源损失,提高采区及采煤工作面回采率,搞好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并根据集团公司《煤生(2002)85号》文的有关精神,结合X煤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X煤矿煤炭资源管理办法》。

一、成立煤炭资源管理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

二、储量技术数据的收集方法

1.工作面调查和丈量一般每五天一次,当工作面推进速度较快或构造复杂时,应适当增加丈量次数。

2.工作面采高及煤厚丈量应沿切眼方向每10米丈量一个点,丈量的位置应尽量选择在靠近煤壁处,皮尺应垂直于顶底板,点位分布尽量均匀。煤层厚度及采高的丈量误差应小于煤层厚度的3%。工作面的伪顶不能作为采高丈量。

3.工作面丈量内容应包括:工作面实际进度、采高、夹矸厚度、挑顶厚度、破底厚度、工作面丢失的顶煤、底煤及浮煤厚度。以上数据均应在同一个测点上进行。

4.对综采工作面局部煤层厚度大于3米时,要沿顶回采。最大采高3米,超过3米部分不记入采高;当工作面煤层厚度在2.1~3.0米时,必须见顶见底回采,采高达到煤厚;当工作面煤厚低于2.1米时,根据情况挑顶或破底,保证采高为2.1米,但严格控制挑顶或破底高度。

5.回采工作面过断层时,采煤队应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生产科,说明断层落差、长度、位置,由生产科审批过断层方案。采煤队应把审批后的过断层措施报储量管理部门。过断层时,应尽量减少挑顶或破底高度。当采高达到2.1米,采煤队随意超高挑顶或破底,煤质科应根据煤质管理办法对采煤队超高回采岩石给予重罚。

6.采煤队过断层时,如不以书面形式通知生产科储量管理人员,工作面挑顶或破底工程量将不予上报。

三、管理办法

1.生产科储量管理人员应对实际回采率进行测算、统计,及时准确填报报表。资源管理小组成员每月不低于三次到采煤队检查浮煤及底煤损失情况,及时通知储量管理人员及生产单位进行处理,储量管理人员并把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给办公室主任及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2.煤炭资源回收率标准为:综采工作面回采率不低于98%,炮采工作面回采率不低于95%。采区回采率不低于80%。

3.各类煤柱的留设,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扩大煤柱。对工作面内落差2.5-10米的断层,两侧可留设5-10米的煤柱。对各类煤柱在安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均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回收,顺槽煤柱大于20米的应予以回收,回采率不低于70%;采区上下山煤柱回采率不低于60%。要积极推行沿空送巷及对拉工作面采煤方法。资源管理小组领导及成员针对上述几条留设煤柱及回收规定要进行认真检查、监督,确保煤炭资源的彻底回收。

4.煤炭资源管理小组对合理开采矿井煤炭资源和保证全矿井各类回采率指标达到计划要求负直接责任;凡因地质测量工作失误而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地测部门负责;因设计不当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设计部门及审查批准者负责;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按原设计继续施工将造成不合理损失时,该队技术员应及时报告技术主管。否则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该队技术人员负责;在回采过程中,超过设计的顶、底煤和浮煤损失以及超设计规定的煤柱损失由回采队长及有关技术人员和造成损失的班组长负责。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煤炭资源分析会,分析丢失煤炭资源的形成原因并追查责任人,对责任人处罚根据丢失储量多少而定,最低罚款100元,最高罚款1500元。

5.一次性损失煤炭资源在5000吨以上时需提前5天上报公司审批,以办理手续为准。不经批准而丢弃不采的按不合理损失处理。不合理损失每丢失一吨煤罚有关生产单位5元和责任人0.5元。

6.储量管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抱着对公司和矿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矿产资源法》和《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认真搞好工作,实施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上级及公司的规定要求。如储量管理有不按有关规定执行,监督不力,执法不严,或滥用权力,徇私舞弊行为的,每发现一次罚本人200元,三次以上者(包括三次)调离储量管理岗位。

7.如工作面遇到特殊的地质变化,或安全原因,需降低回采率时,须经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并制定专项措施,方可改变回采率。

8.生产科要建立健全储量管理图纸和台帐,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填绘与编报,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9.公司和地矿部门,让报送的图纸和报表均按公司及地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不得延误。

10.储量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随时深入井下检查,对不合理丢顶、底、浮煤,每发现一次按五次扣罚。每丢失一吨煤对采煤队罚款50元,罚跟班队长、班长、验收员每人5元。

11.对随意丢失顶、底煤及浮煤的采煤队,由生产科予以通报,并下达《预防丢煤通知书》,限期24小时整改,并对生产单位罚款1000元,队长、书记各罚200元。

12.煤质科、调度室应加大对采煤工作面的检查力度,对不按措施执行,随意破顶、破底的采煤队应给予重罚。以提高我矿的煤质。

13.采煤工作面必须把清扫浮煤,作为一道正式工序执行。要把浮煤作为工作面工程质量的一项主要验收项目,工作面两平方米内浮煤平均厚度不得超过30mm。

14.工作面停采前,生产科应及时下发工作面停采通知书,并及时在工作面标出停采线位置。工作面结束后,生产科储量管理人员,应及时测出停采线的实际位置并上图。

15.工作面回采率应每月考核一次,对工作面回采率每月都达到规定要求的采煤队,每季度对采煤队队长、书记各奖300元,副职(包括技术员)200元。完不成回采率指标的将按奖励标准扣罚。

16.每季度全矿各采煤队完成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标准的,对成绩显著的采煤队,奖励1500元,对资源管理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每人奖励1000元,成员每人奖励500元。

14.煤炭资源回采率罚款应在财务建立专帐管理,有关奖励基金从罚款中支出。超出部分,由矿予以补贴。

15.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由生产科、经营科、调度室、煤质科、市场办监督执行。

第三篇: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

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

兴文县课题组

近期,兴文县政府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农户和煤炭企业,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对兴文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建立资源区补偿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煤炭资源储量及生产规模情况。兴文县地处川南矿源富集区,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经济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县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约5亿吨,估计远景储量在10亿吨以上。全县现有在籍煤矿52个(含富安煤矿、金鹅池煤矿),年产239万吨。2008年产煤127万吨,对外销售征收矿产品税费118.9万吨。

(二)煤硫矿分布及影响人口面积情况。我县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周家镇、仙峰苗族乡、石海镇、大河苗族乡、古宋镇、僰王山镇等12个乡镇,涉煤地面约343.8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6.75万人,涉及行政村49个,148个小组。值得注意的是,兴文县属于煤炭与硫铁矿共生,硫铁矿资源储量为14亿吨,属于硫铁矿富集区,开采硫铁矿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更严重,目前,兴文县共有硫铁矿29个,年产130万吨,影响面积约48平方公里,人口约1.29万人。

(三)煤炭销售收益及经济补偿情况。我县煤炭对外销售交纳税费由县统征办统一征收。2008年煤炭征收标准为每吨62.3元,其中国税20元,地税20.1元,其他规费22.2元。2008年煤炭行业提供的财政收入约3700万元,其中属于县级地方收入约1300万元,规费收入约2400万元。规费收入中按县人大决议,每吨煤提取10元作为交通建设基金,2008年从规费中提取公路交通建设基金1176万元,已安排750万元用于公路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县煤矿企业因占用农户土地、青苗补偿、人畜饮水、房屋拉裂修补、农民生活用煤等赔偿费用共692.8万元。

(四)煤炭开采对环境影响情况。近年来,煤炭开采给矿区周边农户及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是开采引发的水均衡破坏及污染。煤炭开采伴生的地面沉降、塌陷,导致矿区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当地农民人畜饮水困难,农田减少,农作物干枯,粮食减产;大量地下水资源因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对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再则,任意排放,对地下水、当地河流、水沟、农田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是煤矿扩能改造,煤矸石堆放场地扩大,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矿区矸石山堆积引发的污染主要是长期侵占土地并暴露于外,经风化和瓦解,在雨水淋滤作用下有毒、有害物质入渗到土壤和水环境系统中,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系严重污染、土壤贫瘠化、植被破坏,且复耕较为困难。三是煤矿开采量逐渐加大,采空区增多,造成地表裂缝下陷、山体滑坡、危岩增多,使农民房屋拉裂,耕地受损;矿山遇浅层开采,井下放炮时带来地面震动及噪声,影响地面房屋及房屋内人、畜安全;井下抽风排放废气对周边农户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矸石山流动、煤矸石放热、尾矿堆积、滑坡等其他矿山地质灾害。

(五)煤矿开采涉及安全生产情况。目前,我县煤矿企业经前几年矿业秩序整顿和近些年煤炭资源整合关闭后,煤矿数量虽然减少,但涉及安全生产的灾害仍很严重,全县52个煤矿中除2个新建外,其余煤矿瓦斯突出矿井就占31个,高瓦斯矿井占11个,低瓦斯矿井8个。煤矿涉及瓦斯、顶板、透水事故发生的危险,给煤矿财产和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每年因煤矿开采造成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较大,给家庭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影响,因此事故影响带来的社会矛盾也更加突出,煤矿安全治理任务仍很艰巨。以上问题不仅造成厂社矛盾逐渐加剧,而且因矿山开采引发的信访、上访事件也在逐渐增多,煤矿企业对农民的补偿金额也在逐渐加大,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使地方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厂社关系方面压力加大。总之,长期的矿业开发使矿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

二、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及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建立区域性一体化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从兴文县实际出发,提出以下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一)加快整合进度,扩大生产规模。兴文县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现有煤矿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部分煤矿井田采区走向短,资源配置不合理。按照(川办函〔2007〕16号)文件对兴文县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后,关闭淘汰了一批资源不足、规模小、开采条件差的矿井,促进兴文县煤矿规模提升,结构得到一定改善,部分煤矿正朝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发展。通过煤矿整合扩能后,兴文县煤矿企业将减少到45个,生产规模将达681万吨。目前煤矿企业正在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加紧技术改造,增强管理素质,提高办矿水平,抓紧整合扩能工作,优化煤矿产业。

(二)依托煤炭资源,打造煤化工基地。从兴文县煤炭产业发展看,在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后,应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优势,应引进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依托资源优势进行煤炭深加工。就目前成都地奥集团投资建设地奥金鹅池和地奥大旗两个煤矿后,拟准备投资年产1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县煤炭资源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煤化工基地都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综合利用资源,降低污染程度。随着煤矿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井煤层气排放和煤矸石堆放将带来大量空气环境及地面环境的污染。为加强办矿“三废”治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题对生产扩能的煤矿企业建立瓦斯抽放发电规划。目前,全县煤矿企业已建立验收瓦斯抽放站13个,已建成瓦斯抽放发电站1个,2009年五星煤矿、环远煤矿等将启动建设4个瓦斯发电站。随着煤矿企业技改扩能的推进,按规划煤矿利用瓦斯发电将逐一得到落实,以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对煤矸石的利用,在省专家组2009年2月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将2×1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厂列入规划后对外招商引资实施,煤矸石发电厂建立后将对现有300万吨的煤矸石和每年新增加的40万吨煤矸石得到有效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对矿井废水排放,县环保局正按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要求,对煤矿企业废水排放要求必须建立废水处理系统,使废水达标排放,对新建或扩能的企业必须按“三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废水排放设施。

三、关于建立资源区补偿机制的建议

建立煤炭资源区补偿机制应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产煤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建立健全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煤炭开发的“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做到“渐还旧帐,不欠新帐”,用一定的时间使煤炭资源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一)构建煤炭开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机制。煤炭资源开采区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强化煤炭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体制定煤炭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标准和规范。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角度出发,合理确定煤炭生产规模、布局、开采时段,划定禁采、限采区。要严格禁止有可能诱发严重生态衰退和环境灾难的采矿活动,建立起长期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机制。

(二)实行矿区生态质量报告制度和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审核制度。建立环境监理制度,加强对煤炭开采活动的环境监理,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新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提交规范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为发放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新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经环保部门审批后实施。煤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煤矿关闭时,必须提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评估报告书,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三)编制煤炭资源开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在详细调查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破坏状况的基础上,环保部门牵头组织编制煤炭资源区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和方案,强化规划管理,所有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环境治理规划。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法制化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法制化水平,统筹协调矿区生态建设与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生态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生态移民等。

(四)落实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矿山资源开采建立资源保证金制度的问题,省人民政府已印发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中已明确了保证金收取对象、范围、方式、管理、使用等规则,应尽快落实抓紧实施。对招标、拍卖、挂牌有偿出让的采矿权价款除必要部分用于煤炭资源勘查、保护和管理支出外,上级留成部分还应集中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资源区解决因采煤(矿)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关闭合法矿井的补偿支出。作为资源输出地区,一般都属于经济不发达区域,地方财政非常困难,人均财力低。如兴文县对实行税费统征后,虽有部分用于煤炭资源开采区的基本建设,但是,用于保工资、保运转的较多;所以,建议煤炭资源开采区收取的各项税费应加大县级返还比例,针对资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拨出部分资金专户存储用于煤炭资源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在所有矿业资源区的税费收入中,各级的分成中都应拨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矿业资源区的补偿经费,按照各级“几个一点”的原则,对矿业开采区的地表沉陷、矸石污染、水资源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污水处理等,实施专项或综合生态恢复治理。建议省市一级统一开征资源区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恢复基金,按照矿山资源区环境治理规划专门用于资源区开采后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篇:孝义市煤炭资源基本情况

孝义市煤炭资源基本情况

我市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境内西南部,地处霍西煤田北部,为汾孝矿区的组成部分。全市总面积为960km2 ,储煤面积783.5 km2,占全市面积的82.8%,探明储量为71亿吨,远景储量90亿吨。我市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现有各级各类煤矿184座,其中国统煤矿3座,设计规模为780万吨/年;地营煤矿1座,设计规模45万吨/年;市营煤矿4座,设计规模65万吨/年;乡镇煤矿176座,设计规模为520万吨/年,经省地验收的乡镇煤矿139座。

一、煤炭资源赋存和划分情况

在全市783.5 km2储煤面积中,汾西矿业集团三大矿及其规划区井田面积435.96 km2,占全市储煤面积的56%,地质储量53.82亿吨,占全市探明储量的76%,行署兑镇煤矿井田面积12.4 km2,占全市储煤面积的1.6%,地质储量1.75亿吨,占全市探明储量的3%,划给孝义地方开采的7个小区,累计规划面积335.61 km2,地质储量15.09亿吨,占全市地质储量的21%。按煤质划分,孝义境内有肥煤10.39亿吨,瘦煤13.76亿吨,焦煤25.64亿吨(其中柳湾煤矿4.07亿吨;水峪煤矿3.18亿吨;高阳煤矿1.27亿吨;宜兴井田3.50亿吨;白璧关井田3.46亿吨),另外与我市相邻的离柳矿区焦煤储量约70.38亿吨。

二、地质工作情况

我市煤炭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曾有多个单位在我市作过地质工作。

1、1962年,山西省煤炭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19队提交了《山西霍西煤田汾孝矿区柳湾井田最终报告》(精查补充勘探),该报告经山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63年12月24日以98号文批复。

2、1963年3月,山西省煤炭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19队提交的《山西霍西煤田汾孝矿区水峪井田最终报告》(精查补充勘探),由山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64年1月第100号文批复。

3、1964年12月,山西省煤炭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19队提交了《山西孝义县汾孝矿区旺家垣、瓜沟井田最终地质勘探报告》(精查),该报告经山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65年4月5日以决议书第144号文批复。

4、1965年,山西省煤炭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19队提交了《山西霍西煤田汾孝矿区偏店—义棠间普查勘探地质报告》。

5、1964年,山西省煤管局119煤田地质勘探局提交了《山西霍西煤田汾孝矿区宜兴—曹村井田精查探地质报告》。

6、1964年10月,煤炭工业部119煤田地质勘探队及煤炭工业部地质普查大队提交了《山西霍西煤田汾孝矿区白璧关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该报告为煤炭部第一地质勘探公司以(85)煤堪地字第246号文批复。

7、1991年10月,中国煤田地质第一勘探公司119队提交《霍西煤田汾西矿区宜兴曹村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山西煤管局于1992年12月以晋煤决字(1992)第2号文批准。

含煤地层

境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太原组厚约85m,岩性为灰色砂岩、灰黑色页岩及3-4层灰岩互层,下部的9、10、11号煤层为主要的可采煤层,其中以10号煤层为主。

山西组厚约55m,岩性为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及砂质页岩互层。中部的1、2、3号煤层为主要的可采煤层。其中以2号煤层为主;

4、5号煤为局部可采。

境内含煤地层,向东西两侧及向南,主要可采煤层的层数及煤层的厚度均有显著的变化。在汾孝矿区的西部柳湾、西辛庄一带,山西组的2号煤层,变为局部可采。太原组的9、10、11号煤层,层位与厚度较稳定,但10、11号煤层也常合并为一层煤层。

二、煤层与煤质

境内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地层总厚约149m,煤层平均总厚度11m,含煤系数8%,共含煤11层,其中山西组1、2号为主要可采煤层,在高阳、白璧关发育较好,稳定可采,太原组下部9、10、11号煤基本全区稳定可采,以10号煤为主,在高阳、柳湾、交子里、水峪一带此3层煤合并称丈八煤。总厚度达5-6m,上部4、5号煤为局部可采煤层,且不稳定。

山西组煤属中灰——富灰、低硫煤;太原组9、10煤属低灰——中灰,富硫——高硫煤,11号煤属高灰、低硫煤。

2号煤:原灰份(Ad)为14.40%,全硫(St.d)为1.2%,发热量(Qgr.vd)为35.53MJ/kg。为低灰、低硫焦煤。

3号煤:原煤灰份(Ad)为33.49%,全硫(St.d)为2.25%,发热量(Qgr.vd)为28.72MJ/kg。为富灰、中硫的焦煤。

9号煤:原煤灰份(Ad)为14.2 0%,全硫(St.d)为2.00%,发热量(Qgr.vd)为29.10MJ/kg,挥发份为25.44%。为低灰、中硫的肥煤。

10号煤:原煤灰份(Ad)为20.20%,全硫(St.d)为2.20%;发热量(Qgr.vd)为29.10 MJ/kg,挥发份为25.44%。为中灰、低硫煤。11号煤:原煤灰份(Ad)为26.00%,全硫(St.d)为1.50 %;发热量(Qgr.vd)为29.10MJ/kg,挥发份为25.44%,为富灰、低硫煤。

三、水文地质

境内西部出露大片奥陶系灰岩。为霍县郭庄泉域的补给区,境内为径流区,境内奥陶系灰岩溶水水位标高590-539m,当煤层埋藏处于水位以下时,奥陶系岩溶水为间接(底版)充水的含水层。矿井充水仍以大气降水为主。高阳矿含水系数为1.03m3/t 煤,柳湾、交子里一带位于奥陶系灰岩岩溶水补给区。目前煤矿矿区供水困难,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将是供水水源方向。

(一)含水层

1、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埋藏于地层深部,距地表深浅不一,地层厚度大,分布广泛,溶洞和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含水空间,富

水性强,水量大,水质较好,是区域内主要含水层。

2、石灰系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中部普遍含有三层石灰岩即L1、L2、L3、石灰岩,灰岩局部含泥质,节理发育,并有溶蚀现象,裂隙发育,具有一定富水性和导水性,为区域内主要含水地层之一。

3、二叠系砂岩含水层

二叠系含水层地层岩性一般为中粗粒砂岩,砂岩厚度多在6m左右,个别可达15.11mm,据钻孔岩芯观测,砂岩小裂隙教发育,其中k8 砂岩粒度较粗,厚度最大,为该段主要砂体,k7砂岩为中细粒砂岩,局部裂隙发育。据简易水文观测资料,该含水层含水性较弱。

4、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第四系广泛出露于区域内的梁峁上,含水层主要为底部的砾石层,连续性较差,补给条件不好。

(二)隔水层

1、山西组隔水层

山西组有一稳定连续的泥岩、砂质泥岩、薄层细纱岩地层。由于山西组含水层的弱富水性,所以可作为山西组煤层与太原组灰岩含水层间较好的隔水层。

2、本溪组隔水层

本组地层平均厚度为28.31m,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石灰岩、铝土页岩、铁铝岩,其组成无明显含水层存在,为本井田太原组和奥灰水的主要隔水层。

(三)供水水源

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水质优良,开采奥陶系岩溶水是今后主要的供水方向;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岩溶裂隙水量也较大,但由于受煤层影响,水质较差;第四系砾石层水为浅层潜水,水质较好,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六、开采技术条件

境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除白璧关井田一带煤层埋藏超过600m外,一般埋深都在150-350 m之间,主要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平缓,开采技术条件简单。

2号煤:顶板为砂质泥岩,底版亦为砂质泥岩,顶板不易管理,底版有低鼓现象。号煤:顶板为灰岩,底版为泥岩,顶板不易管理,底版有时低鼓 9号煤:顶板为灰岩,地板为泥岩,顶板易管理。地板有底鼓现象 10号煤:顶板为砂质泥岩,地板为泥岩,顶板不易管理,地板有低鼓现象。

据1982年底汾西矿物局有关资料表明,高阳、柳湾、水峪矿均属低沼气矿井。煤尘爆炸指数22-42%,有爆炸危险。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

第五篇: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 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 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 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 11.60%。我国煤炭 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 11%。建 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 70%以上。据有关部门 预测,到 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 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 11 亿吨原煤),仍占 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 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 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 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 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 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 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 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 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 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 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 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 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 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 司占 70%; 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 亿吨,5 位公司占 71%; 前 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1 家公司占 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 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 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 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 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 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 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 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 停留在初级阶段。(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 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 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 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 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 12-13 亿以上,其中 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从各地区情况来看,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地区为高硫煤产区及能源 生产和消费量大的地区。从各行业看,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具有非常明显的行 业特征,以煤炭为基础的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约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 放量的 50%。1[2]大规模开采煤炭同时还造成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并由此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据测算,山西省每挖 1t 煤造成的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损失约为 61 元,保守估算,1978~2004 年全省产原煤 70 亿 t,生态环境损失约 5000 亿元左右。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外部不良经济 状况日益突出,进而使得山西煤炭产业的后续发展能力不足。严重的煤炭环境问 题已经成为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以上关于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存在的问题来看,煤炭产业内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组织结构方面提高煤炭行业的集中度。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快我国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兼并的步伐,通过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和降低产业退出壁垒使占有次经济可采资 源、非经济可采资源的煤矿以及国有煤矿的富余劳动力大部分退出煤炭行业,形 成以若干少数大型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主体,小煤炭企业并存的市场格局,将 适度垄断的有限优势同竞争的基本优势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性和范围 经济性。山西省在煤炭企业整合重组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协调指导与市场作用 发挥相结合,坚持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与煤炭开采秩序治理整顿相结合,坚持上大、改中、关小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坚持既注重发挥省内外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 作用,又注重发挥民营骨干企业的作用,将全省矿井由 2600 座减少到 1053 座,企业主体由 2200 多个减少到 130 个,煤矿整合重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煤炭产 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形成多元办矿格局,在保留的 1053 座 煤矿中,国有占 20%,民营占 30%,混合所有制占 50%;进入 2009 年 11 月,煤炭产量已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达到 6100 万吨。我国煤炭物流 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则在东部 和南部,我国能源构成以及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决定了我国煤炭对外调运量巨 大。但是我国煤炭物流市场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着以下问题:①多数煤炭企 业以及煤炭需求企业对煤炭物流认识不足。据统计,煤炭企业以及煤炭需求企业 大部分都是实行自营物流,煤炭物流 80%左右都是由煤炭企业以及工业企业自 身承担的。由于市场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不完善,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装备、各类物流从业人员等,还不能合理社会化。②煤炭物流市场混乱。我国煤炭物流 市场中,煤炭经营单位过多过滥,中介机构过多,煤价层层加码,层层盘剥,交 易成本过高。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南 部,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提高了运输和交易成本,流通 市场分布不均也提高了交易成本,流通过程中运输和交易费用大幅增加。③煤炭 物流市场产品差异程度低,功能雷同。调查表明,我国煤炭物流服务企业现有的 主要服务内容仅局限于货运代理、仓储、运输等基本的低层次物流作业层面,很 少有物流服务企业提供综合性、全程性、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因此,设立煤 炭企业配送中心既有不要性,又有可行性。

必要性。着煤炭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煤炭个业必须尽快 发展外部配送。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的特点,存在的弊端以及煤炭产品 销售也要 求煤炭企业设置物资中心。通过配送中民,不但解决了储备分散的层层设库的问 题,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的供应管理体制。北煤南运是煤炭企业生产,运输与消费的基本格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煤炭 资源分配和水,陆联运的运输方式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经 过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及物流业的兴起,传统 运作模式的弊端突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流通成本高。煤炭客户(特 别是电厂)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煤炭供应的安全和及时性,为此各企业都有各自的 燃料供应系统;而煤矿最关心的问题是 煤炭的产销衔接,为此各煤炭企业也各自的营销网络。这些机构虽然发挥了 不少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 人力财力,煤炭的流通成本也相应增加。二是资金 占用量大。我国的煤炭运输主要依靠公路,铁路,航运及港口企业,这些企业按 区段承担,衔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加之煤质等方面的因素,煤炭企业间难 以调节余缺。为避免发生此类现象,企业增大了各自的煤炭储量,这既占用了大 量资金,又增加了管理费用,这些成本最终还是导致客户的财务成本增加。可行性。目前,煤炭生产企业已具备了开展企业内部物流配送的基本条件,诱惑力配送中心的时机已成熟。第一,对国家而言,国家可以通过配送中心控制 煤炭市场,配送中心是替代煤炭资源计划分配模式的最佳方案,国家的方针政策 都可由其落实和体现,保证国民经济快速正常地发展。第二,对资源地与市场而 言,可以 通过供应链与两者建立牢固的联系。由于煤炭配送中心介于市场和资 源之间,从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将更有稳固市场地们,所以组建配 送中心将是两者的积极选择。第三,对运输企业而言,融入煤炭配送中心,不但 可以借助配送中心的信息优势,使其运输能力得以最大化,还能够能获得稳定的 货源,从而获得更好的效益。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况及分析研究

我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在我国的大多数省区都赋存有煤炭资源,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煤炭品种齐全,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 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 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 10%~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 %。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

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广西合山、四川上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硫分可高达6%~10%以上。

据统计,中国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仅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大部分煤炭的灰分为10%~30%。硫分小于1%的特低硫煤占探明储量的43.5%以上,大于4%的高硫煤仅为2.28%。

中国的炼焦用煤一般为中灰、中疏煤,低灰和低硫煤很少。炼焦用煤的灰分一般都在20%以上;硫分含量大于2%的炼焦用煤占20%以上。中国炼焦用煤的另一大特点是:硫分越高,煤 的动结性往往越强,其可选性一般较差。

中国褐煤多属老年褐煤。褐煤灰分一般为20%~30%。东北地区褐煤硫分多在1%以下,广东、广西、云南褐煤硫分相对较高,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褐煤全水分一般可达20%~50%,分析基水分为10%~20%,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11.71~16.73MJ/kg。

中国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大都低于15%,硫分小于1%。部分煤田,如神府、东胜煤田,原煤灰分仅为3%一5%,被誉为天然精煤。烟煤的第二个特点是煤岩组分中丝质组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因此中国烟煤大多为优质动力煤。中国贫煤的灰分和硫分都较高,其灰分大多为15%-30%,流分在1.5%-5%之间。贫煤经洗选后,可作为很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中国典型的无烟煤和老年无烟煤较少,大多为三号年轻无烟煤,其主要特点是,灰分和硫分均较高,大多为中灰、中硫、中等发热量、高灰熔点,主要用作动力用煤,部分可作气化原料煤。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等四个时期。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中国煤炭资源在储量、勘探程度、地理分布、煤种及煤质等方面有以下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 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不理想。

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条件简单,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下载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煤矿煤炭资源管理办法

    丰阳煤矿煤炭资源管理办法 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和《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及国家煤炭技术政策,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矿井及采煤工作面回采率,减少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整理会议发言

    在全市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年8月8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就推进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

    产煤区煤炭资源浪费现状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在我国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自去年表现出来的全国煤、电、油、运的“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对......

    煤炭资源税费属性研究

    煤炭资源税费属性研究摘要:一般理论研究中都将煤炭行业中的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视为煤炭资源成本。基于租税理论,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大全)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煤矿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精选合集)

    米村煤矿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搞好我矿矿井生产后期煤炭资源回收工作,延长矿井生产服务年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制定《米村煤矿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共......

    对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筠连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夏 敏 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指煤炭的生产、加工转化及共伴生矿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世界......

    煤炭资源应该保守开采(五篇材料)

    煤炭资源应该保守开采 XXX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煤炭消费国,在煤炭开采方式上要采取保守的方法,结合煤炭资源分布、煤炭有效利用和煤炭开采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