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煤电化运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分析
内蒙古煤电化运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分析
温占茂1司咏梅
2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内蒙古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加快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对能源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煤电化运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并已初步显示出市场竞争优势。煤电化运一体化发展,是落实国家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供应战略思想的重要措施。其优势在于无缺煤之忧、无市场之忧、无铁路运力之忧、无煤电行业壁垒之忧,具有倍增的经济效益、明显的环保效益、互补的结构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七7个方面:
一、有利于降低能源运输压力和运输代价
我国受资源禀赋和供需结构影响,长期以来不能突破煤炭长距离、大跨度调运格局,直接导致全国性的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始终难以缓解,煤荒、电荒周期性频发。运力紧张,也直接导致内蒙古30%以上的煤炭产能得不到实现以及煤价的居高不下。今年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内蒙古承诺每天保电煤外运100万吨,但由于铁路运力有限,平均每天只能外运电煤50万吨。如果按照煤电一体化模式,在煤炭富集地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凭借坑口或路口优势建设大型火电群,就地实现煤电转换,变输煤为输电,变“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为“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不仅能够释放大量运能,有效缓解电煤供应紧张的困局,而且还能减少煤炭运输环节上大量的资金投入、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运输损耗。2007年,内蒙古外运煤炭2亿吨,仅按大秦铁路653公里的路段和0.12元/吨公里的运价计算,每吨煤的运价就为78.36元,运2亿吨煤就要付出156.72亿元的运输成本。另外,在铁路、公路等运输过程中,煤损耗约为0.8%—1%,按照每吨煤只运输一次计算,2007年全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约损失了1700万吨。而“北电南送”1亿千瓦,每年会减少东部地区煤炭消耗和铁路运输量
2.5亿吨,由此少排二氧化硫326万吨、氮氧化物73万吨、二氧化碳1.4亿吨。
二、有利于优化国家能源布局和能源结构
电煤紧张的问题在年初冰雪灾害前期就已显现,但冰雪灾害掩盖了电煤紧张问题的实质,即全国范围内不够优化的电力能源布局结构。我国采取的是电力就地平衡政策,解决电力供应的大原则是以省为单位就地平衡,通过建立不同地域标杆电价的办法就地发展火电。从电力供需看,我国相对发达的沿海和南方地区集中了全国2/3以上的电力需求,而煤炭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相对不发达的西北部几个省区,其中晋陕蒙宁占煤炭资源量的67%,电力负荷均远离煤炭基地。从电煤供需看,我国火电占电力总装机75%以上、占电厂总数87%,全国煤炭产量的50%以上用于发电,日均耗煤约220万吨,东中部20多个省市的火电均要靠外煤发电。这样的调控思路,增加了缺煤省区发电企业的成本,固化了不合理的能源布局结构,终将加剧煤电能源之间的危机,影响国家能源供应的大局。在煤炭资源富集区集中建设煤电化一体化的能源基地,由这些地区为其它省区提供二次能源及化工产品,同时控制缺煤地区火电及煤转化项目,既能合理分配省域之间产业分工,又能优化我国资源配置和能源布局,还可以用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从而改善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煤荒、电荒影响下,年初我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4773家中有1990家企业亏损,亏损面高达41%,累计亏损额高达1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8%。煤荒不是没有煤,而是因煤价太高企业买不起煤;电荒也不是发不出电,而是因为企业成本加大不敢发电。据电监会统计,全国电煤的平均价格(车板价,不含运输费用)2002年为167元/吨,2003年为253元/吨,2005年为270元/吨,2006年为281元/吨,2007年上升到304元/吨,2008年上半年
为560元/吨,上涨幅度达到84%。2008年7月末,具有标杆意义的秦皇岛煤价已经突破了1000元/吨关口,高煤价已使发电企业难以承受。然而也不尽然,2008年上半年央属电力企业的下属公司中约有10%不亏损,主要原因就是依靠煤电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虽然市场煤价一路飙升,但发电企业依靠自供煤、坑口煤,价格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内蒙古,2008年上半年煤电一体化企业的发电成本平均在0.14-0.20元/千瓦时之间,比华北地区低0.083-0.143元,比全国0.35-0.45元/千瓦时的平均发电成本低一半以上。具有坑口特点的内蒙古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煤炭进厂价格为56.18元/吨(含税),发电成本仅为0.1481元/千瓦时,企业实现利润47,344万元。具有路口特点的内蒙古大唐托电公司上半年进厂原煤合同均价171.42元/吨(不含税),发电成本为0.20元/千瓦时,企业实现利润62,331万元。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这些企业获得成本优势,化解市场风险,提高结构竞争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价值和产业升级
2007年山西省5大煤炭集团业绩显示,晋城煤业集团原煤产量最少,却以330.05亿元的销售额排第3位,以18.43亿元的利润额名列利润榜之首。其利润中,煤炭主业只贡献了31.2%,不足6亿元;煤转化等产业贡献了68.8%,其中煤化工产业实现利润11.5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62.82%。这说明,煤炭产量已经不是决定企业利润的唯一筹码,随着石油紧张和科技发展,煤炭资源必将向多元化利用方向进一步发展。从目前看,煤炭产业可以向6个方向延伸。一是煤炭采选洗配售;二是煤电;三是以煤焦化、汽化、液化为主的煤化工,也可以制成化学中间体再转制精细化工产品;四是褐煤提质改性;五是从煤炭、煤矸石、粉煤灰以及电厂脱硫、脱硝物中提取氧化铝、硅、锗、硫、硝和生产建材、腐殖酸、尿素等产品;六是煤层气抽采、提纯、压缩、加气和供气。
五、有利于提高低热值煤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内蒙古原煤热值平均在5000大卡以下,特别是蒙东地区的褐煤含有35%的水分、25%的灰份,热值只有2000-3700大卡之间。这种低热值的煤,不但售价低,而且经济运输半径也短,只有300公里左右。当煤炭开采成本加运输成本超过到岸售价时,企业就没有经济效益可言。然而,这种劣势更能激发地方和企业两个方面走煤炭转化道路的积极性,形成向煤电化运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劣势转化为优势。从产业链上讲,对劣质煤,通过构建“劣质煤—自备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劣质煤--坑口电厂”、“劣质煤—煤化工”开放式产业链,可以变排弃为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变输电为有色金属冶炼供电和为煤矿电采供电;对中高热值煤,通过构建“煤—路口(港口)电厂”、“煤—煤化工”开放式产业链,进一步提质或转化,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对高热值煤及提质煤,可以外运远销,保证其合理的销售价格。通过分层次利用,企业仍可将资源吃干榨尽,并且挖掘出很大的效益。
六、有利于区域合理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合理科学的区域分工合作,即在煤炭富集的省区优先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而南方缺煤省区应少上和不上火电和煤化工项目。这对地区之间,对国家整体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都是有利的。其一是对产煤地区来说,通过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可以提升能源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走出过去单一卖资源的困境,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其二是对缺煤的省区,由买煤变为买电更为科学合理。在煤炭价格上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从远距离购煤办电厂和煤化工,既不经济也无保障。通过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目前技术已过关,要比远距离运煤经济合算。同时还可以避免把污染带到这些地区。其三是可以缓解全国运输紧张的压力。从去冬今春煤电油运一直紧张,国务院专门成立办公室来统一协调,这只是缓解燃眉之急,不是治本之策。就单从运输来讲,由于运力有限,保证了煤和油等能源运输,其它物资运输就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也要受到影响,应重新从产业布局上审视煤电油供应紧张的矛盾和问题,以便找到治本之策。这就是在煤炭富集地区,优先发展煤电化运一体化产业,变输煤为输电、输油、输气。这是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向。
七、有利于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近零排放
不论是煤炭开采,还是煤炭转化,都会伴生或生成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通过技术进步都能做到无害化处理,并成为相关产业的能源和原材料。我国矿区煤矸石每年的排放量约为1.5~2亿吨,主要利用途径是发电、生产水泥和烧砖,但利用总量较少。粉煤灰被大量应用于筑路、生产水泥和优质混凝土、制砖及其它建材,还可从中提炼氧化铝粉。煤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可发电,各种废水也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目前,许多企业对各种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是科技含量高,投入成本大,各种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来源分散,生产达不到规模,企业没有效益。如果建设煤电化运相关产业一体化的能源基地,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在这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对一体化发展的企业而言,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生产环节中,可以把“三废”集中起来,建设相应的回收利用生产线,达到规模化集中利用的水平。如此,企业既有效地处理了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污染近零排放,而且还能享受国家在循环经济上的优惠政策。对内蒙古而言,虽然走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虽然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可能有一定增加,但通过有效处理加之内蒙古环境容量大的优势,足以换来全国污染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对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利。
总之,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培育和打造大型“综合性能源集团”,在煤资源富集地发展煤电、煤电铝、煤电铝路(港口)、煤基化工等一体化项目,是我国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不仅有“利”可图,而且意义深远。
(作者单位:1.内蒙古政府调研室;2.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3月
第二篇: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swot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SWOT分析
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SWOT分析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用现代物流手段改造烟草行业,是烟草行业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烟草紧跟时代步伐,构筑了一个遍布全省的卷烟营销和配送网络,但目前存在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烟草物流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建设内蒙烟草现代物流的对策与途径,促进企业物流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烟草物流;SWOT分析;PES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06702
1引言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资源领域和人力领域的利润已接近枯竭,而物流领域却是一个巨大的“利润源泉”,即我们现所关注的“第三方利润源泉”。面对经济全球化,用现代物流手段改造烟草行业,是烟草行业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烟草紧跟时代步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已经构筑了一个遍布全省的卷烟销售网络,使卷烟的调拨、批发、采购等流程以及实物流通更为通畅。但是同时与行业内外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着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还是一个基本以“人海战术”为主的粗放型网络。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内蒙烟草物流建设的不足与问题,提出现代物流建设目标与总体框架。
SWOT分析方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它从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在SWOT分析中我们先进行PEST分析,从宏观方面对行业的大环境进行分析,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行业的总体趋势。然后运用SWOT方法使企业可以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较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情况,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劣势方面,利用机遇应对挑战。
内蒙古烟草物流外部环境分析
用PEST方法对内蒙烟草所面临的状况进行分析。P(Political)是政治环境,E(Environment)是经济环境,S(Social)是社会环境,T(Technical)是技术环境。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内蒙烟草外部环境。
2.1 政治环境分析
我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正建立起日益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物流产业的发展。烟草物流是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建立并实施烟草专卖管理体制和集中管理体制,并按行政区域组建起烟草流通企业。烟草行业有自己的烟草专卖制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加入WTO以后,国家烟草局围绕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的方针,推行烟草行业改革,使烟草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将大幅度减让关税,同时还要削减非关税壁垒,撤销非关税保护措施,开放市场。不难预料,我国市场开放后,烟草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迫切需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它对于提高中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2 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十一五”期间,内蒙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6%,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680亿元,年均增长35.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
2.3社会环境分析
内蒙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潜力大,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市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7600元,年均增长13.8%;农村牧区人均纯收入达到5450元,年均增长11.4%。
2.4技术环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电子商务正是网络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他已经超越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方式,对传统的贸易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内蒙烟草电子结算率已经达到82%,其中5个地区电子结算率已达100%。物流市场的关键是建立完善无缝衔接的服务网络,优秀的物流企业大都拥有信息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内蒙烟草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网络,配有生产决策系统、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等。
3内蒙烟草物流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烟草专卖制度为卷烟物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保护平台,内蒙烟草近几年来积极探索烟草物流网络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系统;宽松的环境和优厚的资金优势,保障商业企业有较充足的资本来发展现代物流;内蒙烟草通过网建工作的努力,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自己的流通渠道和管理模式,并且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结构严密的卷烟配送网络体系;内蒙烟草已具有数字化仓储管理系统、出库分拣系统、打码到户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等信息化运作平台,为物流信息的集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构成内蒙烟草物流产业化与专业化的坚实的运行基础;电话访销、电子结算、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已经在各地市烟草物流运作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3.2劣势分析
行业内部网络封闭,使卷烟商业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处于滞后状态,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卷烟商业企业命运受制于政策走向,一旦专卖制度取消,前景不容乐观;烟草物流费用管理粗放,考核标准不统一。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造成浪费,导致物流各环节耗费过大。对物流系统建设缺乏整体把握与标准,很多联合工房功能不完善,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储设计没有前瞻性考虑,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行于管理水平不协调,配送车辆的运行效率低,成本高;从获取订单到配送到户的周期长,不能满足零售业快速响应的要求;专业化物流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足,员工队伍整体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没有严格的用人和培训体系,以至于员工素质整体上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系统建设的要求。
3.3机会分析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卷烟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同台竞争,烟草物流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网点的全面覆盖,准时送达的高效运作,订货的方便快捷,这些准备都为卷烟商业企业在卷烟配送服务上创造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也为占领卷烟配送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即使卷烟行业企业面临将物流业务剥离的可能性,卷烟商业企业也可依托已建成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高效低成本的卷烟物流配送网络,为快速消费品领域提供物流服务,这为其拓展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的创造了机会。
3.4威胁分析
国外现代物流企业的进入也对卷烟物流带来挑战。纵观国际市场,日本烟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打造了公平、高效、强大和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体系,保有其国内烟草配送99%的市场份额,成功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其对中国卷烟市场的开放觊觎已久。另外。受制于国家烟草经营的条块管理,国内的烟草物流配送也仍以地市级为主体。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物流配送方式阻碍了全国性的大物流模式发展,这既使得一些先进但又昂贵的技术和设备得不到规模化的应用,使成本难以下降,也令烟草物流本身难以实现真正市场化意义的现代物流模式。而另一方面卷烟物流领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这就使得烟草物流的发展变得紧迫而必须。
4内蒙烟草现代物流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
4.1物流信息化建设
4.1.1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建设省市两级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各环节信息集成、分析和智能处理。全省物流信息平台主要从省级物流和区域(市级)物流两个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面加强规划和建设。
(1)省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工商协同营销管理平台、工商卷烟在途信息系统、仓储视频监控系统、社会库存监控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和物流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市公司物流各作业环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省局(公司)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盟市级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工商协同营销管理平台、工商卷烟在途信息系统、数字仓储管理系统、仓储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线路优化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社会库存监控系统、物流绩效评价系统和物流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订单、仓储、配送、退货、结算、绩效、人员、车辆、设备等方面的自动化与数字化管理。
4.1.2现代烟草物联网建设
整合、完善、集成和提升现有行业物流信息资源,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业务流程最优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全息化,构建成覆盖工商全流程、统一标准体系的卷烟物联网。
(1)全面感知。利用二维条码、电子标签(RFID)、传感网、视频监控、全球卫星定位(GPS)、地理信息(GIS)等技术,实现对所有卷烟成品(包括件烟、条烟等)、物流资源(包括托盘、周转箱、运输车辆、货位、分拣及装卸工具、周边环境等)以及最终零售客户的全面感知、信息关联和全程跟踪。
(2)可靠传输。利用行业内联网、互联网和无线广域网等网络技术和消息中间件、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密等技术,实现行业物流信息的可靠传输和互联互通,达到工商、商零物流信息全面共享,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技术,提高从工业到最终零售客户整个物流链条的对接效率和运行水平。
(3)智能处理。全面整合物流作业系、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智能调度等各类卷烟物流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卷烟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卷烟物流信息高度集成,流程优化,运行安全高效。
4.2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尽管全区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基本满足了现有卷烟配送业务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需求,但是根据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指示,全区卷烟现代物流建设现状与先进烟草现代物流建设要求尚有距离。根据内蒙地域辽阔的特殊性,全区采用接力节点的布局方法进行多级配送。
初期保持现有的物流配送中心分布不变,但在合理范制的扩大。在不新建、不撤销配送中心的前提下优化了配送过程,缩短了到货时间,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经过集中整合,逐渐提高了配送资源的集中度,利用规模效应降低仓储、配送成本,利用最优配送半径扩大直送范围,从各个方面完善了物流配送水平。
4.3物流队伍建设
物流作业作为烟草行业的一个对外窗口,服务链的最后一条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保证分拣、配送任务安全完成,还承担着用优质服务,展示行业良好形象的职能,因此,提高物流员工队伍建设上水平,不仅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需要,更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烟草行业的物流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物流体系也要在烟草行业整体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特征进行细化和深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高水平物流体系管理人员。烟草行业的物流工作涉及多方面,包括合理确定库存量及库存结构、配送工作分配、配送路线优化等工作,还要基于战略的角度对烟草物流的长期的规划与控制,因此物流体系的管理人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全面且专业的物流体系管理人员则是物流建设的重点。
(2)开展职业鉴定,优化人才结构。做好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培养体制内的物流师。
(3)加强日常培训,提高物流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日常的培训,举办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技术等专题知识培训班,提高现代物流队伍的整体素养,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以及信息化的发展。
(4)根据物流工作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合理的考核机制能激励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在物流系统的考核要结合物流工作的特征以及队伍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俞涛.SWOT分析模型在战略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03).[2]雷潇然.烟草行业加入WTO后的思路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2,(04).------------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
运行管理规定
(试行)
内蒙古电力公司生技部
2011年6月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前 言
为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及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新模式,规范内蒙古电力公司所属调控一体化运行地区运维站的各项管理工作,保证运维站所辖各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等规程规范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解释权属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目 录
1.2.3.4.5.6.7.8.9.10.范围...............................................................4 引用标准...........................................................4 术语与定义.........................................................4 工作职责、岗位设置及岗位要求.......................................5 安全管理...........................................................8 运行管理...........................................................9 设备管理..........................................................14 变电设备基建验收和启动阶段管理....................................15 班组建设和文明生产................................................19 培训管理..........................................................20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1.范围
本管理规定明确了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运维站工作职责及岗位要求、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变电设备基建验收和启动阶段管理、班组建设和文明生产、培训工作等管理工作,整合了现有执行的相关管理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所属调控一体化运行地区各运维站的管理工作。2.引用标准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2005]172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6]512号 《变电站管理规范》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电网调度管理规程》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及运维站运行管理办法》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两票管理执行细则》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3.术语与定义
3.1 无人值班变电站:无人值班变电站是变电站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它是指值班人员借助自动化技术,在远方获取变电站设备相关运行信息,并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运行监控的变电站运行模式。
3.2运维站:根据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处理、设备巡视和文明生产管理的需要,在地理位置、供电区域和交通方面适宜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高效、合理的集中维护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机构。运维站承担所管辖变电站的管理职责,全面负责所管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行管理工作。4.工作职责、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4.1.工作职责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4.1.1、负责所辖变电站的设备巡视、日常维护及缺陷管理工作。4.1.2、负责所辖变电站设备的定期试验轮换工作。
4.1.3、负责所辖变电站的倒闸操作、工作票办理、安全措施布置拆除、设备验收等工作。
4.1.4、负责所辖变电站的事故处理以及重要保电、恶劣天气和应急状态下的变电站临时监控工作。
4.1.5、负责所辖变电站生产、生活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4.1.6、负责所辖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图纸资料整建及建档工作。4.1.7、负责所辖变电站新建、改建、扩建后的生产准备及验收启动工作。4.1.8、负责所辖变电站安全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的维护管理及定期试验更换工作。
4.2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4.2.1运维站设站长、副站长、值长、主值班员、副值班员、值班员。每值设兼职驾驶员。
4.2.2运维站站长职责
4.2.2.1站长是本站安全第一责任人,行政负责人,对运维站的安全运行、设备管理、人员培训、交通安全、车辆管理和生活等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4.2.2.2组织政治学习、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关心职工生活、搞好内部团结,组织业务学习,带领全站人员履行岗位责任制,对全站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4.2.2.3领导全站人员贯彻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思想教育,组织安全活动,主持(参与)本运维站事故障碍、异常和未遂调查分析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控制异常和未遂的措施;开展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等工作。
4.2.2.4根据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情况及上级要求,编制年、月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值班轮值表,并组织完成。签发并按时报出总结及各种报表。
4.2.2.5经常到现场检查和参加工作,并检阅有关记录,掌握生产运行情况,抓好安全运行分析工作。
4.2.2.6遇较大的停电工作和较复杂的操作应组织准备工作,并参加现场监督。4.2.2.7结合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组织全站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学习,并进行不定期考问、考核。组织好新、改、扩建设备投入准备,并参加验收。4.2.2.8检查、落实“两票、三制”执行情况。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4.2.2.9定期巡视设备,掌握生产运行状况;核实设备缺陷,督促消缺。4.2.2.10负责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通信工具畅通完好。
4.2.2.11组织搞好运维站所辖变电站的设备维护、文明生产等工作。4.2.3运维站副站长职责:
4.2.3.1协助站长工作,负责分管安全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完成站长指定的工作,站长不在时履行站长职责。
4.2.3.2做好设备缺陷管理,主持运维站的设备定级。
4.2.3.3制定并完成培训计划,新设备投运前组织本站人员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协助站长做好设备投运前的生产准备及验收工作。4.2.3.4配合站长组织安全活动,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
4.2.3.5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分析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安全运行。
4.2.3.6保管好各种设备资料、帐卡、图纸、记录,并做到与实际相符;及时填写、核对各种报表。
4.2.3.7监督检查现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参加较大停电工作和较复杂操作的监护,组织处理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4.2.3.8组织编写、修改现场运行规程。
4.2.3.9参加本站事故、障碍、异常、未遂调查,提出防范措施,按时填写事故报告,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4.2.3.10收集整理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组织QC活动,完成QC成果的总结工作。
4.2.4运维站值长职责:
4.2.4.1值长是本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4.2.4.2负责当值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和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完成当值设备的维护、资料的收集工作;参与新、扩、改建设备验收。
4.2.4.3领导本值接受、执行调控中心指令,正确迅速地组织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并监护执行倒闸操作。
4.2.4.4协助编写、修改运维站现场运行规程。
4.2.4.5及时发现、上报和分析缺陷和异常,并组织做好相关记录。4.2.4.6负责审查本值“两票”的执行情况,组织本值验收工作。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4.2.4.7组织做好本值设备巡视、日常维护、定期试验轮换等工作。
4.2.4.8负责审查本值各种记录,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和运维人员对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4.2.4.9组织完成本值的安全活动。4.2.4.10按规定组织好交接班工作。
4.2.4.11负责本值的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通信工具畅通完好。4.2.5运维站主值职责:
4.2.5.1在值长领导下担任与调控中心之间的操作联系。
4.2.5.2遇有设备事故、障碍及异常运行等情况,及时向有关调控中心、值长汇报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4.2.5.3负责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做好设备巡视、日常维护、定期试验轮换工作,审核填写各种记录;
4.2.5.4受理调控中心(操作)指令,填写或审核操作票,并监护执行。4.2.5.5受理工作票,并办理工作许可手续。4.2.5.6根据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工作。4.2.5.7参加设备验收。
4.2.5.8参加站内安全活动,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4.2.6运维站副值职责:
4.2.6.1在值长及主值的领导下对设备事故、障碍及异常进行处理。
4.2.6.2接受值长或主值操作指令,并填写倒闸操作票,经审核后在值长或主值的监护下正确执行操作。
4.2.6.3按照值长或主值指令,根据工作票要求布置安全措施。4.2.6.4参加班内安全活动,执行各种规程、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4.2.6.5做好设备巡视、日常维护工作,了解各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发现设备缺陷和异常,及时汇报值班负责人。
4.2.6.6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的填写及表计的抄录工作。4.2.6.7保管好安全工器具、仪表、钥匙、备品备件等。4.2.6.8参加设备验收。
4.2.6.9协助值长或主值做好交接班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4.2.7运维站值班员职责: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4.2.7.1在值长或主值的领导下,协助副值进行设备事故、障碍及异常处理,做好辅助工作。
4.2.7.2参加班内安全活动,执行各种规程、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4.2.7.3协助副值按照工作票要求布置安全措施。
4.2.7.4按照要求做好相关记录的填写及表计的抄录工作。4.2.7.5按照培训要求,完成岗位培训任务。4.2.7.6保管好安全工器具、仪表、钥匙、备品备件等 4.2.7.7搞好环境卫生。4.2.8运维站兼职司机职责: 4.2.8.1履行本职岗位职责。
4.2.8.2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本单位兼职司机岗位规定。4.2.8.3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保管好随车工具及备品备件。4.2.8.4参加交接班,负责检查车况,做好车辆交接记录。5.安全管理 5.1 安全目标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2 工作票及事故抢修单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两票”管理执行细则》。5.3 操作票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两票”管理执行细则》。5.4 倒闸操作
5.4.1倒闸操作应根据当值调度员的指令,由运维站有权接受调控中心指令的运行人员受令,复诵无误允许操作后执行。
5.1.2运维操作人员到达需要操作的变电站后,主动与调控中心联系,调控中心值班员将指令发至操作变电站,操作人员接令复诵无误,过程双方应使用录音。在处理完毕或告一段落后,操作人员除向调控中心回令汇报外,同时应向运维站汇报情况。
5.4.3运维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根据调控中心指令,认真填写操作票,确认无误方可开始操作,正式操作前必须核对运行方式并进行模拟操作,并按照倒闸操作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流程严格执行。
5.4.4倒闸操作使用的安全工具应存放在变电站的固定地点。
5.4.5 正常情况下,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或热备用状态的断路器,方式切换开关必须置于“远方”的位置。
5.4.6除下列操作可在调控中心遥控操作外,其它操作必须到现场操作。5.4.6.1拉合断路器的单一操作; 5.4.6.2调节变压器分接开关;
5.4.6.3拉合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 5.4.6.4投退电容器的单一操作;
5.4.6.5 GIS设备(除接地刀闸)的倒闸操作。
5.4.7计划停送电工作,调控中心应提前一天将操作任务发给运维站,运维站应根据调控中心指令填写操作票,合理安排好人力,做好操作准备。
5.4.8倒闸操作的其它规定按《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公司《两票管理执行细则》及公司下发的有关倒闸操作相关文件和要求执行。5.5防误闭锁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6消防、安全保卫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7防汛、防风防寒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8 防小动物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9 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的规范化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10 安全工器具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11 低压漏电保安器的安装与使用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12 危险品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5.13 外来人员、施工人员安全管理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5.14 安全文件管理及安全日活动
运维站执行公司颁发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6.运行管理 6.1.值班制度
6.1.1变电站运行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6.1.2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应穿统一的值班工作服、佩戴值班岗位标志。各单位应统一值班岗位标志和运行工作服。
6.1.3值班人员在当值期间,不得从事与运行工作无关的其它工作。
6.1.4值班人员在当值期间,要服从指挥,尽职尽责,完成本值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等工作。值班期间进行的各项工作,都要填写到相关记录中。6.1.5 运维站值班应制定轮流值班表,值班方式和交接班时间不得擅自变更。6.1.6倒闸操作、处理事故等联系,均应启用录音设备。
6.1.7运维人员在非交接班时间到站进行操作或从事其他工作时,当值值长应向运维人员交待当前运行方式、操作或工作的危险点以及其他注意事项。若运维人员直接到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操作或从事其他工作时,值长应通过电话方式向运维人员交待该站当前运行方式、操作或工作的危险点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由值长在交接班记录上代为签名,电话交待需全程录音。
6.1.8当值运维人员应检查各受控变电站、具备集中监控变电站的后台监控设备,确保相应变电监控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
6.1.9当值运维人员在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工作结束后,应回运维站与值长进行交接。运维人员下班离站前应向值长交待操作、巡视、异常、事故处理相关内容及其他注意事项,并与值长在相关记录上分别签名确认。6.2 交接班制度
6.2.1交接班制度是上下班之间对运行设备进行运行情况交底的责任交接,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全体交接人员必须以高度责任感,严肃认真地执行本规定,在未完成交接班手续前,不得擅离职守。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6.2.2交接班过程应全员参与,全过程完成交接班工作。运维站管理人员在岗时,必须参加交接班。运维人员无外出工作时必须参加交接班。如遇操作或特殊情况,运维人员必须在外执行任务时,可不参加交接班,但执行任务完毕后必须及时向下一值值长交待操作情况及其他注意事项并做好记录。
6.2.3正在事故处理、异常处理或相对复杂的倒闸操作期间,不得进行交接班。6.2.4交接班前、后30分钟内,一般不进行重大操作。在交接班过程中,如有重要操作、设备异常或事故处理发生,若尚未办理交接,应立即停止交接班。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在交班值长指挥下协助处理,待事故处理或操作告一段落,征得调控中心同意后再继续交接班。
6.2.5交班人员应提前做好交班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整理、清洁及交班汇报内容准备,认真填写、打印交接记录的内容,交班值长对已完成的准备工作签字确认。
6.2.6接班人员应提前20分钟到站,按规定着装,将个人通讯工具置于无声状态,做好接班各项准备工作后在操作班室(或候班室)集中。接班值长在主控室前走廊整队,检查班员精神状态、着装规范,明确岗位分工后带队进入主控室进行接班。
6.2.7接班人员在检查、确认交班情况正确无误后,向接班值长汇报本岗检查正常。接班值长对交班的各项内容确认后向交班值长汇报接班完毕。双方值长组织本值人员在交接记录上进行签名确认,更换岗位工作牌。接班人员上岗值班,交班人员有序离岗。
6.2.8交接班的其他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6.3巡回检查制度
变电站设备巡视检查,分为正常巡视(含交接班巡视)、全面巡视、熄灯巡视和特殊巡视。巡视设备时应结合本站巡视作业指导书进行。
6.3.1运维基地变电站每日正常巡视四次,每周全面巡视一次,熄灯巡视每周进行一次。
6.3.2无人值班变电站全面巡视每周进行一次,熄灯巡视每周进行一次。6.3.3巡回检查制度的其他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6.4 变电站记录管理
6.4.1因调控一体化建设,如下记录移交调控中心: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1、断路器故障跳闸记录:
变电站断路器跳闸次数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当跳闸次数够,检修完毕后由运维值班员汇报调控中心。
2、电容器投切记录:
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当远方不能投切时,由变电运维人员到现场操作,调控中心录入投切记录。
3、有载调压记录:
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当远方不能调整时,由变电运维人员到现场调整,调控中心录入。
4、负荷记录:
不再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录入,我局相关人员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查询各厂站负荷数据。
5、主变功率因数、A类电压合格率统计:
主变功率因数由调控中心人员录入,数据在自动化报表中查询,自动化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A类电压合格率统计仍由变电运行人员录入。
6、母线电量不平衡率记录:
所有母线电量平衡监视、电量抄记由调控中心通过变电站电量集抄系统完成,运维站不再负责,要求运维站巡视及时发现母线不平衡问题。6.4.2 变电站其他记录管理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6.5 反事故技术措施管理
反事故技术措施管理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6.6 事故处理
6.6.1事故情况下,运维站在调控中心的指导下应迅速组织人员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检查处理。
6.6.2事故处理其他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6.7 运维站基础资料管理
6.7.1基础资料管理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7.设备管理
7.1设备管理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8.变电设备基建、验收及启动阶段的管理 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一体化运维操作站运行管理规定(试行)
8.1变电设备基建、验收及启动阶段的管理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
9.班组建设和文明生产
9.1班组建设和文明生产管理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10.培训管理
10.1 培训管理管理规定执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萧山政府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能力,营造城乡优美环境等不同方面进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来加快实现城乡融合。
(一)以规划修编为龙头,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
2002年起,开展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确立了一个主城区,三个副城区,十一个重点镇的多组团城镇化发展格局,并以完善发展规划为契机来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对中心城区和城市组团镇进行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进一步细化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空间重组,功能融合,产业集聚。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快构筑开放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江南副城新格局。二是整合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科学修编完善了中心城区、新城和组团、建制镇、中心村四个层面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细化了城市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交通道路、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萧山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框架。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村庄规划。按照人口向城镇集聚,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全区农村按照按城市示范村、集镇示范村、农村示范村、农村整治村四个类型修编村庄规划,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新型村庄规划体系。四是整合园区规划,形成集聚效应。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要求,以经济区划和功能定位为纽带,基础设施为依托,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的整合,拓展产业内涵,提高园区规划档次,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连片开发,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块状经济,促进镇街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创新规划编制,严格管理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规划制度,实行规划公示制和专家评审制,建立区规划咨询管理委员会。严格规划执法,组建成立区规划分局并增设三大组团规划所,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创新镇街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机制,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强化次区域规划与五大新城、三大组团、建制镇、十三个城市综合体等规划的衔接,努力实现区域规划一体化。
(二)以交通建设为突破,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强化路网构筑,建立覆盖全区的海陆空交通构架,并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的大融合、全覆盖。一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建设农村交通路网与城市交通路网结构完全衔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形成快速高效、四通八达、功能齐全的快速公路网络,实现对内快速化、对外高速化、乡村网络化目标。二是着力完善城乡公用服务设施。按照“一城一交”要求,建立大公交管理体制,萧山和主城之间强调“多点相通,多线相接”,满足萧山和主城区之间高效对接的要求。在萧山城区、组团、乡镇层面上,以“村村通公交”为导向,拉近城乡“距离”。通过强调临浦、瓜沥、义蓬组团中心镇的凝聚力,强化萧山组团和城区之间的衔接,支撑城乡“一副三组团”的多级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区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城市环境卫生、信息网络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强化城市防灾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公用服务和供给保障水平。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村庄整治建设为有利抓手,整治村、示范村、生态村、卫生村、绿化村等创建项目的合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涌现出了一批规范化农村新社区。
(三)以征迁项目为带动,推进农民居住一体化。
抓住“一港四区三组团”(机场二期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湘湖旅游度假区,临浦、瓜沥、义蓬三组团)建设机遇,以项目带动农民公寓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城中村整体改造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和“改造、整治、控制”的思路,编制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尽快完成城区围内的城中村改造任务,把城中村区域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社区。二是以项目带动推进农民多层集聚。通过实施城市示范村多层住宅建设,既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城市示范村多层公寓149万平方米;安置农户4338户,安置面积88.7万平方米。三是以示范村建设推进两户联建。通过新农村两户两间房的集聚建设,使村镇建设规模扩张,村镇布局分散得以抑制,闲置浪费土地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几年来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各类示范村大量农户的集聚,节约了大量建设用地。目前已经形成像浦阳镇桃北新村以项目带动,进行整村迁建新建的示范村,像党山镇碧苑新村以全镇农户建房集聚镇域的示范村,像新街镇元沙村以土地整理引导农户集聚规划区块的示范村,像进化镇涂川村以旅游开发提升村容村貌的整理改建的示范村等。
(四)以生态建设为载体,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
城市和乡村的环境是一个整体,唇齿相依。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坚持城市和农村环境同步保护和共同改善。一是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和区级生态村等创建工作,加强水系、湿地、生态公益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秀的生态城区。二是着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开展殡葬改革和生态墓地建设,基本完成“三沿五区六座山”迁坟平坟和覆绿工作。新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13个、生态村12个,区级生态村140个。开展主要公路两侧综合整治和生态带建设35公里。今年开始,对区境内高速沿线进行综合整治,并对沿线涉及的行政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提升。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环卫处理机制。全区“户投、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处理机制进一步确立。全区现已建成29座垃圾中转站,基本实现“一镇一站”,关闭镇级垃圾填埋场21个,村级实现全关闭。到目前为止,主城区和中心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全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中心城区122个村(社区)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由区级环卫部门接管。
(五)以园区组团为平台,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
以园区整合为突破口,构筑现代化工业发展格局。园区是萧山发展的承载体,产业是园区建设的支撑力。坚持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是并重的方针,提升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一是大力发展经济,夯实统筹基础。萧山的经济发展,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体,潜力在三产。萧山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加快三大产业的融合,推进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努力构筑产业新高地。统筹工业布局,促进扩量提质,统筹城乡产业,促进融合提升,统筹民资外资,促进民外合璧。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发展块状经济。进一步明确五大新城的功能定位。按照“规模大、服务优、环境美、建筑好、竞争力强”的要求和“四高”方针,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加快五大新城开发建设步伐。推进三大组团建设,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发展思路,推动三大组团由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转变,加快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产业协调、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和城镇群。正确处理中心城区、组团、新城、城市综合体的关系及其与建制镇的关系,按照“规模适度、注重特色、功能提升、环境整洁”的要求,加大“产业强镇、功能兴镇、特色活镇、生态建镇”的力度,推动建制镇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按照“错位发展、品质至上、功能优化、有序推进”的原则和“新建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突出完善体制、加大扶持、加快建设,促进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发展、市政配套、交通建设相协调,努力建设形成一批有特殊服务功能、多种功能配套的高效率建筑群,打造一批旅游城、奥体城、博览城、商贸城。
(六)以农村医保为重点,推进就业社保一体化。
以建立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为目标,重点实施由村民向市民转变所必需的五大保障制度:一是健全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对全区各类建设项目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实行一次性缴足15年养老保险费和一次性支付安置补助费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全区完成3万多名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并轨和待遇调整工作,8.8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二是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社保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目前参保职工达52.31万人,实现了各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统筹就业工程和“一户一岗”工程深入开展, 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低收入农户当年人均收入全部达到或超过2500元。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完成农民培训4.6万人,选拔认定农村实用人才8220名。三是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区已基本形成了“城乡统筹、全民覆盖、制度贯通、自愿选择、适度筹资、分类享受”的医疗保障体系。四是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和240元。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3972万元、物价补贴1550余万元、老年人生活补助金4701万元。开展慈善救助和帮困结对,提高退役军人家属优待金,重点优抚对象保障也日趋完善。2008年新增老年星光之家157个,完成396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五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实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9255人,举办失业人员培训班107期,免费培训失业人员50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2%。
(七)以文化教育为根本,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不断加强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一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结构和布局。深化“名师名校长”等教育品牌和市学前教育强区创建,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注重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加大农村学校资金和师资扶持力度,实施百名优秀教师支教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加快卫生强区创建和“健康萧山”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圈。大力扶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镇街综合性文体设施,加快公共图书共享连锁体系建设,提升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文化传播事业,努力构建均等化的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全区80%以上的农村初中、小学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完成迁建、扩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村(社区)健身苑点覆盖面基本达到100%。
(八)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
城乡统筹的核心内容和制度基础是体制共融,构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消除城乡之间的体制性差距,构建城乡平等的制度环境。一是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完成股份制改革村168个。二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目前,全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已达29.5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46%,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达22.93万户,占总承包农户数的84.85%。三是大力扶持村级经济。“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深入推进,全区共有1150家企业与480个村(社)结对,到位资金5744万元,实施项目557个。欠发达村帮扶工程深入实施,8%村级发展用地政策不断完善,指标使用方式更加创新,每年安排200亩用地指标用于村级经济发展,实施用地指标跨镇村调剂,实现发展用地效益最大化。四是改革城乡户籍制度。破除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身份制度。为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增强全区城镇人口、产业集聚功能。五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区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涉农的安排达到20亿元以上,使农民群众广泛受益,农村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促进了区域间协调发展。通过扶持南部欠发达乡镇和行政村的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以此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特点分析
通过对萧山区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路径描述,让我们清晰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的特点。
(一)发展经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要求。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近年来,萧山农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都市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总部农业、强队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服务农业等五大农业发展迅猛。工业上注重工业企业的强队建设,通过宣传造势,环境强势,政策扶持,力促工业企业做强做大。依靠科技进步,突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化纤纺织、机械汽配、羽绒服装、钢构网架、精细化工等五大制造业主导产业的产业链进一步拉长,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品牌战略稳健推进,管理创新成效明显。稳健推进“工业兴区”战略,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以超市为主要形式的商业业态结构继续巩固,连锁经营有了新的拓展,购物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区已有连锁商场超市720家。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商业城、新世纪市场园区、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钢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亿市场运展顺利。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53377万美元,其中进口280472万美元,出口总额672905万美元。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家具、化工产品、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主力。
(二)政府主导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必然现象,然而市场的力量无法自动消除这种现象。市场经济单一的逐利行为不仅容易使城乡差距在一定时期内恶性扩张,而且还可能使这一阶段持续时间很长。因此,仅仅依靠经济发展自身规律来弥合城乡差距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政策干预手段,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倾斜政策,切实有效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是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的主动干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萧山区委区政府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适时提出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的决策思路,并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随即,配套出台一篮子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的主动干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萧山区在制定规划、组织协调、宣传发动、政策扶持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向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方向转变;积极发挥农民群众在决策、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三)民本自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坚实基础。内生于广大群众创造力的农村工业化,是来自于民间的自发的制度创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集体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广大人民群众,其动力来自于民众对致富的渴望,充分体现了民资、民办、民营的主要内涵。广大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经济,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发展动力和财政税收、就业支持,更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强的基础。农村工业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城。萧山民营企业增速迅猛,截止2008年9月30日止,全区有各类民营企业21333家,占萧山全部企业数的96.43%。内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达到7085914.30万元,外资注册资本达到417340.13万美元。2008年全区28家民企入围全国民企500强,民营企业占全区全年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萧山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运行好坏直接影响着萧山经济能否又快又好的发展,彰显了民本力量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性作用。
(四)共建共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缺乏、文化生活落后的现状,消除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差别,实现城乡待遇公平、服务均衡、重点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覆盖。萧山区以改路、改水、改厕、改垃圾处理方式为重点,促进城市交通、电力、通讯、环卫、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道路功能,完善农村公交体系,形成方便快捷的城乡公路网和公共客运网。加快实施西水东引工程,推进自来水进村入户、管网改造和日常管理工作,全区实现自来水进村入户全覆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推广无公害化户厕建设,农村无害化户厕。积极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和农村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完善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日常运行机制。
(五)集中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优化城市生产力布局,改变农民生产关系地位和生活居住方式,按照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加快土地集中、产业集中、人口集中,促进城乡资源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用。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农民向规划区集中居住;农用土地进行集中整治,复垦周转,是一条非常节约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萧山湘湖为例,2005年湘湖旅游度假区旅游项目带动,散居在4.6平方公里区域的1400多户农民统一安置入住多层公寓,仅用450亩土地。农民集居,还能为产业升级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还是转移到第二产业。农村第三产业不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居住分散,对第三产业形不成需求。农民集中居住以后,第三产业才能发展起来,才能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党山碧苑带动了城镇商贸圈繁荣,且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此外,在本区部分农村,新的房子不断外延,不断侵占耕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村”,这些空心村一部分是农民废弃的旧房,一部分是农村“贫民区”。推进城镇化,把土地置换出来后,对溢价进行良好的分配和使用,包括农民工的保障问题、居住补偿为体等,都可以解决。
四、启示
当前萧山区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时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把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规划战略一体化
按照规划一盘棋、城乡全覆盖的思路,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转变观念,注重城乡并重,在规划中尊重农村的历史,突出农村的特点,符合农民的需要,适应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特点,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因地制宜,分类规划。
(二)制度体制一体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必须建立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打破现有的城乡分割,建立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要素的新型制度。大力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财富;大力实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实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土地购买制;改革财政和税收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扶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等。
(三)基础设施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农村享受城市文明的体现。农村需要建设与城市一样的交通、通讯、能源、环境、供水、排水等现代化设施,而且实施统一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进一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交通联村联网工程,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收集治理工程等项目,实现农村交通、供电、通讯、信息、垃圾等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并逐步扩大到管道燃气、数字电视、网络宽带等延伸覆盖。扩大城乡基础设施的种类,提高共享水平,增强同城效应。
(四)就业社保一体化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扩大城市社会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强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按照“种类齐全、覆盖全面、水平提高、制度接轨”的要求,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并扩大到高中阶段和农村职业教育上,困难家庭实行补助。全面覆盖和参合农民合作医疗并提高补助标准。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并有计划接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巩固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户实施集中供养等。
(五)公共服务一体化
加快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等。
(六)环境治理一体化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将环境污染转嫁给农村,造成城乡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对立是经济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城乡一体化必须统一考虑生态建设和环境的治理,要在城乡总量上减少和治理污染源,改善整体环境,杜绝污染的相互转嫁。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居住安置一体化
打破以行政界线和户籍制度为依据的身份决定论,建立以实际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依据的,并以人为本,以家为体的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和管理制度。以此为基础规划与安排城乡统筹和协调的居住点,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安置建设。抓好全区的村庄布点规划,合理进行各区域中心村、一般村的村庄布点,形成较为科学的梯度关系,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城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村庄统一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小区,并纳入社区管理;中心村统一进行农民建房集聚改造,按照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要求纳入安置点集中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相对边缘村进行整理改建,进一步提升村庄居住环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管理。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和具体实践。
第五篇:内蒙古煤协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煤场开业贺词
内蒙古煤协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煤场开业贺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
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庆祝内蒙古煤协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煤场隆重开业,值此开业庆典之际,请允许我代表**集团,对煤场的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专程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企业,他们以诚信、稳健的为人之道,坚韧求实的办事作风在煤炭市场的大潮中展翅翱翔。**集团和煤协公司的业务关系已历经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合作理念,共同开展煤炭业务,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我也谨代表**集团,对煤协公司的各级领导、各位同仁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双方的合作会愈加紧密。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内蒙古煤协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煤场开业大吉,祝开业庆典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