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空冷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空冷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在“三北”地区,仅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四省区的煤炭储量即占全国的76%。因此,火电布局向“三北”地区集中之后,煤炭运输距离将大为缩短。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火电装机量3.7亿千瓦,年均装机量7400万千瓦。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煤电开工规模3亿千瓦,新增的火电开工规模将有66%位于煤电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国规划煤电开工规模2.6亿千瓦,新增的火电开工规模将有63%位于煤电基地。如果忽略火电实际装机量相比新开工建设2年左右的时滞,暂按照火电实际装机量与新开工建设量相等来进行估算,“十二五”期间比“十一五”期间火电装机量下降约19%,“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期间火电装机量下降约13%。
在“三北”地区,仅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四省区的煤炭储量即占全国的76%。因此,火电布局向“三北”地区集中之后,煤炭运输距离将大为缩短。这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发电成本,还将明显缓解煤炭运输对我国铁路系统的巨大压力。但“三北”地区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在地理范围上,“三北”地区与水资源区划的“北方5区”基本重合。据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测算,“三北”地区的淡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16%。而火电耗水十分严重,该地区的火电节水能力亟待提高,否则高速增长的火电建设将“与民争水”。
第二篇:2014年中国空冷行业市场份额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空冷行业市场份额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2004年之前,外资厂商基本垄断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2004年之前,我国电站空冷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美国SPX、德国GEA两家外资厂商基本垄断当时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
电站空冷系统进入我国已经有较长时间,但是自2004年才开始大规模应用。电站空冷行业在我国经历了由外资企业主导逐步转向内资企业为主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的电站空冷行业由GEA、SPX、哈空调、双良节能、龙源冷却和首航节能六家空冷厂商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其余空冷系统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08年至2010年,上述6家主要空冷厂商在国内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单机容量135MW以上)的合计市场份额一直保持95%以上,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2004年之前,外资厂商基本垄断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2004年之前,我国电站空冷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美国SPX、德国GEA两家外资厂商基本垄断当时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
2004年至2005年,空冷系统国产化的进程开始。行业早期的产品市场价格由于外资垄断而居高不下,限制了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空冷系统国产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4年至2005年,哈空调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供货能力的内资厂商,签订了乌拉山2×300MW、通辽1×600MW空冷订单,实现业绩突破。这是内资厂商首次签订大型电站空冷系统订单,标志着空冷系统国产化的开始。
2006年至2007年,3家内资厂商介入电站空冷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2006年至2007年,内资厂商开始快速发展。首航节能、龙源冷却、双良节能在2006年前后抓住机遇介入电站空冷行业。
2008年至今,我国电站空冷行业由外资厂商基本垄断转变为内资厂商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根据投运数据,2008年、2009年、2010年,4家内资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合计份额为35%、49%、67%。内资厂商已经成为国内电站空冷市场的主力。
相关报告《2014-2019年中国电站空冷行业前景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第三篇:中国连锁餐饮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
中国连锁餐饮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火锅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开拓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来,火锅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注目,以东来顺等为代表的老字号企业焕发新春,再塑辉煌;以小肥羊、小尾羊、重庆德庄、秦妈等为代表的新型火锅企业,锐意进取,异军突起。火锅企业的连锁经营步伐逐渐加快,连锁店网点数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的区域也日益拓展,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知名品牌不断涌现,进入餐饮业百强榜的企业家数越来越多,为全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火锅的划分更加细化,按照地域和风味流派来划分,传统火锅可分为南派与北派两大体系,南派以川渝麻辣火锅为代表,北派以北京、内蒙古的清汤涮肉火锅为代表,其他还有江浙的菊花火锅、一品锅,广东的打边炉、粥底火锅,云贵的酸汤火锅、菌类火锅,以及新兴的海鲜火锅、豆捞火锅等;按照经营模式划分,又可分为传统火锅、时尚火锅、休闲便捷火锅、高档精品火锅;按照口味划分,有麻辣火锅、清汤火锅、酸汤火锅、鸳鸯(多味)火锅;按涮料的商品学分类,有羊肉、肥牛、鱼、鸡、菌类火锅等等;按照所用热源划分,有炭火锅、电火锅、燃气锅、电磁锅等之分。随着餐饮业交流借鉴的日趋广泛,火锅各流派之间的风味差别也逐渐淡化,适应面越来越广。火锅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人们对火锅的概念,可以满足顾客不同的消费需求。随着火锅行业的发展,一些企业根据自身特色,不断发展壮大品牌,从千万火锅大军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餐饮品牌。目前中国火锅业发展呈以下趋势:
一、连锁加盟依然是主流
火锅生产加工环节少、底料和调料的统一配置,能够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火锅菜品相对较为简单,便于复制,标准化程度较高,总部更容易对门店进行监督和管理,具有开展连锁经营的优势,因此加盟连锁依然是火锅企业品牌的扩张和资金的积累较好的方式。
二、随着消费需求细化,经营模式针对性更加明显
随着火锅种类越来越丰富,火锅所承载的消费者需求将越来越多。企业虽不可能满足消费者所有的需求,但有针对性的服务好消费者的需求,就能获得消费
者的认可。因此,只有更加有针对性的经营模式,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中心厨房和物流配送站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连锁火锅企业都建立了中心厨房和物流配送站,但是往往只是进行底料和调配料的加工包装,加工品种不多,许多还是要在门店单独完成。随着房租和人工等成本的提高,只有最大的营业面积才能获得最多的利润。而让中心厨房承担更多的食品加工工作,如净菜的加工、肉类加工、丸类滑类的加工,既便于控制产品质量,又节约了门店场地,使人员解放出来更多的投入经营,这是火锅企业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科学化、现代化的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是未来火锅企业不可缺少的心脏部分。
四、风险投资将更多的进入火锅行业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给国内风投公司带来了发展契机,一方面国内的风投机构在企业、政府、居民的支持下发展的如火如荼,同时中国的创投市场也在近几年吸引了世界的瞩目,越来越多的风投公司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了新型传统消费领域。餐饮行业作为一个高增长性的新型传统消费行业,潜在的市场前进非常广阔,再加上餐饮行业现金流回收快,并且具有经营实体,部分餐饮企业还有不少不动产,投资风险势必小很多。而火锅企业由于其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等特性尤为得到风投的青睐,从最早的小肥羊、小天鹅到现在的呷哺呷哺等等。相信随着更多优秀火锅企业的涌现,各类投资将越来越多的进入火锅领域。数据显示,在经济不景气的2009年,国内餐饮业每月的零售额均超过1300亿元,增长率稳定在14.4%-21.6%。2010年餐饮业营业额有望达到2万亿元。2009年全社会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799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1月份餐饮业零售额1625.6亿元,增长21.6%。之后增长率一路下滑,但依然保持在14%以上。
北京市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5936元,同比增长
6.7%,其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为1646元,同比增长17%。在各类消费性支出中增幅居前,仅次于交通和通信支出。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柳表示,2010年餐饮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中国餐饮业营业额将达到2万亿元。
2009年,各方对餐饮业的投资热持续升温。目前处于资本运作阶段的餐饮连锁企业中,6%的餐饮连锁企业已引入资金或准备上市,有72%的企业已与投资方进行了洽谈,餐饮成为风险投资商逆市投资的最佳选择之一。
集中精力打造产业链,也是2009年众多餐饮集团的业务重点之一。《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鼓励建立餐饮产业化基地,中国烹饪协会预测,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产业链打造将是餐饮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餐饮连锁加盟行业发展到今天,餐饮连锁加盟品牌出现端倪,要想有更好的发展餐饮连锁加盟品牌方必须加大对餐饮连锁加盟出品、企业文化、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和规范。要做到这一点直营店是最好实现的,但是直营店的经营投资大、风险大是最大弊端。餐饮连锁加盟业可以采取“直营+加盟连锁”的方式发展。
大者恒大,是大市场的法则,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有经济规模。加盟项目要形成集团军,产生品牌效应,并在区域内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然而,加盟模式虽然快速实现扩展,但投入资金的速度更快,赚的钱不断投入,加上拉长战线后的管理支出。同时,加盟速度过快,加盟店经营情况难以控制,经营管理、出品质量往往与公司要求有所偏差,这样就会影响品牌的发展。纵观历年餐饮发展特色,那么未来餐饮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呢?
趋势
一、餐饮品牌发展速度加快,竞争更激烈
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
趋势
二、低碳餐饮成为餐饮发展的主方向
随着国家践行低碳经济,餐饮行业将面临旨在低碳环保经济的全新改革。据统计,餐饮业已成为国内消费需求市场中增长幅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热点行
业。2009年,全国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幅20%,而餐饮业的低碳环保不但有利于节省大量资源,同时也可以让大家吃得更放心、更安全。低碳环保必将带来餐饮厨房的一场革命,如燃气、燃油这些耗能产品应尽早被天然清洁的产品所代替,环保而且安全。
趋势
三、餐饮人才制约企业发展,人才呈多元化发展
据保守估计,餐饮业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在100万人以上,截至目前,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2200万人。然而,近年来餐饮业人员短缺现象持续不断,企业虽然已经以增加薪酬、提高福利待遇等办法吸引劳动者,但仍然存在大量缺工。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2010年第一季度重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对比分析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餐饮业用工需求比上季度增长13.6%,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加上企业店面信息招聘、自身网络招聘及内部人员推荐等多种途径,餐饮业对人员需求增长应远大于23.5%。
第四篇:中国电站空冷主设备军团简介
中国电站空冷主设备军团简介
前言 本文仅供参考,欢迎补正。我们这里所说的空冷主设备仅指直接空冷管束和间接空冷三角。中国空冷主设备生产商可以说是世界的一个缩影,其中2家为外商独资企业,6家有成功运行业绩,8家有生产能力,2家现无生产能力但有在建项目。
一美国斯必克公司(SPX:Sealed Power Corporation;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PW)拥有巴克杜尔和哈蒙两个空冷品牌和三代核电站AP1000技术核心产品。旗下空冷电站专业公司斯必克冷却技术公司通过对GEA空冷技术吸收创新首创单排管制造技术,从而占据世界直接空冷最大市场。该公司在天津和张家口设有单排管生产基地。
二德国基伊埃集团(GEA:Global Engineering Alliance,1989年在德国MDAS上市)世界换热器专业巨头,电站空冷设备开山鼻祖。旗下空冷电站专业公司基伊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有GEA电力冷却技术(中国廊坊)有限公司和山西捷能热能设备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两个生产基地, 核心部件大扁管将由外购变为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生产成本进一步减低,但新产品质量有待时间验证。旗下GEA-EGI合约工程有限公司为世界电站间接空冷开创者,技术领先者和绝对市场垄断者。
三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SH600202),中国空冷一号,国家电站空冷设备国产化,自主化唯一依托单位,全面掌握世界先进空冷制造技术,产品突破垄断后已成功已打入国际市场,百万千瓦单排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公司控股公司尔华杰具有一定的空冷风机和减速箱产能。其设计合作伙伴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旗下中电科技通过国产化依托项目通辽三期,阳城间接空冷和自主化示范项目华电灵武二期百万千瓦直接空冷机组,已全面掌握空冷电站设计技术,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国电集团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先期引进进口设备,外购大扁管生产单排管,由IHW协助设计。现已实现独立设计,间接空冷生产线也已试产。该公司背靠国电集团无订单和资金压力之忧。
五航艾启威冷却技术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北 航波纹管制造有限公司控股,瑞士艾启威(IHW)联合设计集团技术入股(5%),拟上市。引进进口设备,外购大扁管及主要原材料生产单排管。2004年后瑞士艾启威通过协助中国哈空调和龙源冷却成功打入了世界中小电站直接空冷设计市场。该公司机制灵活。
六江苏双良节能系统(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SH600481),新增空冷业务,先期外购大扁管生产单排管,提供单排管管束的定州60万千瓦直接空冷机组已经投产,借助援外项目实现了国外订单的突破。该公司近期宣称已掌握大扁管制造技术,但产品质量尚待鉴定验证,是否有独立知识产权存疑。该公司得到集团公司和当地大力支持,并开始百万千瓦空冷研究。
七山西申华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小型空冷电站主要设备供应商,近期与华电工程重工装备有限公司联合中标了30万千瓦直接空冷机组。
八上海贵航能环冷却工程有限公司,依托军工企业贵航永红散热器设备技术。该公司近期宣称突破大扁管制造技术,现有年产5台600MW机组的单排管空冷器生产能力,并中标了2×12MW空冷岛项目。但产品质量尚待鉴定验证,是否有独立知识产权存疑。
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控股的内蒙古金岗重工有限公司,军工改制企业。现有5台60万机组单排管空冷器的生产能力,试制的产品已成功的应用于该厂空冷试验台架(仿效双良)中,2008年12月通过了内蒙古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鉴定。目前尚无中标业绩。
十上海东润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上海哈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为同一控制人,小型空冷器专业生产商,现有3台60万机组单排管空冷器的生产能力,但目前尚无中标业绩。该公司与哈空调关系微妙。
十一简阳市空冷器制造有限公司,石化空冷器专业生产商。在建新型电站空冷岛项目内容:项目建设占地120亩,新建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34000平方米,新购置设备100余台(套),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0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产品方向定位不明。
十二五洲明珠(600873)潍坊长安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单排管直接空冷系统1.5套在建.我们还关注了下列两家公司
一无锡东盛石化装备有限公司是石化装备、生化制药设备、热电设备的专业制造企业。该厂借助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CMEC)总承包了已投运的印度维柯拉姆2×25MW和古吉拉特4×23MW空冷机组空冷岛。
二晋能艾斯特空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由山西科工龙盛科技有限公司与瑞典艾斯特集团合作组建,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5亿元建立空冷设备生产基地。现有资料仅能表明该公司具有冷却塔生产能力和小型空冷岛总承包能力。
第五篇:2014年中国空冷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2014年中国空冷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根据投运数据,2008年、2009年、2010年,4家内资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合计份额为35%、49%、67%。内资厂商已经成为国内电站空冷市场的主力。
电站空冷系统进入我国已经有较长时间,但是自2004年才开始大规模应用。电站空冷行业在我国经历了由外资企业主导逐步转向内资企业为主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的电站空冷行业由GEA、SPX、哈空调、双良节能、龙源冷却和首航节能六家空冷厂商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其余空冷系统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08年至2010年,上述6家主要空冷厂商在国内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单机容量135MW以上)的合计市场份额一直保持95%以上,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2004年之前,外资厂商基本垄断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2004年之前,我国电站空冷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美国SPX、德国GEA两家外资厂商基本垄断当时我国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市场。
2004年至2005年,空冷系统国产化的进程开始。行业早期的产品市场价格由于外资垄断而居高不下,限制了大型电站空冷系统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空冷系统国产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4年至2005年,哈空调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供货能力的内资厂商,签订了乌拉山2×300MW、通辽
1×600MW空冷订单,实现业绩突破。这是内资厂商首次签订大型电站空冷系统订单,标志着空冷系统国产化的开始。
2006年至2007年,3家内资厂商介入电站空冷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2006年至2007年,内资厂商开始快速发展。首航节能、龙源冷却、双良节能在2006年前后抓住机遇介入电站空冷行业。
研究部调研显示,2008年至今,我国电站空冷行业由外资厂商基本垄断转变为内资厂商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