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校特色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5:5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薄弱校特色化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薄弱校特色化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薄弱校特色化建设的思考

薄弱校特色化建设的思考

段家镇青龙小学樊靖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问题更加突出;教育经费紧缺;教育行政体制弊端凸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学生数剧减,学校规模变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社会办学效益偏低;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教育内容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教育质量低下。现我就薄弱校特色化建设谈谈自己观点

一、搭好三个台阶

1、力争合格。

达到“合格”必须认真贯彻和努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确定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这是各级各类学校“合格”的唯一标准。一所学校必须使其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合乎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就谈不上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贯彻方针突出的是强调“创造性”,既要遵循教育方针规定的共性要求,又要使这些共性要求在自己学校个性化,为办出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打好基础。

2.发扬优势。

每一所学校在其办学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历史背景,既有薄弱环节,也有自己的优势;既有一些不足,也会有不少有利条件。“发扬优势”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传统与优势,在深化教改过程中,认识、挖掘、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根据其优势以及现有条件,选准突破口,在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或几方面)逐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进而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进展和整体优化。

3.形成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是指在办学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本质的、优化的教育风格,这种风格应是最引人注目、最引以自豪、最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在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并非易事,它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不断地扬弃和优化。普通校特别是基础薄弱校要摆脱落后,走出困境,办出特色,必须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花大力气才能实现。

二、抓住三个环节

1.校长的风格。

一所学校办学特色取决于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育风格,它是学校办学思想的突出反映。校长有了明确的办学思想,就要根据校情进行特色设计,实施特色管理,还要处理好特色建设与学校其他方面工作的关系,以“特色”带动其他,其它促进“特色”更加优化。

2.教师的特点。

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的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3.学生的特长。

学校特色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特长人才。创办特色学校,如果不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上,“特色”将失去其真正的价值。成都七中精心设计学科、科技、艺体和社会四类课外活动,促进和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的学生成才。天津河东唐口一号路小学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改,培养了一批数学特长学生,学校也被社会誉为“数学小王国”。天津大港二中提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北京将台路中学提出“‘低进高出’,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更为普通校如何培养学生特长、让学生早日成才作出了示范。

三、处理三个关系

1.“特”与“全”的关系。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整体优化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选准突破口,先从学校某些方面取得突破进展,逐步使本校办学具有独到之处,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取得进展,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务实”与“创新”的关系。

基础薄弱校创建特色一定要依据本校的主、客观条件,充分发扬本校的传统,利用本校的优势,挖掘本校的潜力,扬长避短。要更新观念,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融于办学思想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炼,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

3.“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基础薄弱校在短时间内形成特色是很不容易的,它必定蕴含了全校师生员工付出的心血和经历长期实践的艰辛。因此,抓好运行中的阶段总结和评估,以保持相对稳定是十分必要的,切忌赶时髦,追热点。但也还须懂得,“稳定”是相对的,“发展”是必然的。要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学习新理论,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取得新进展,使学校特色向更高、更优层次发展。

四、注意三个问题

1.思想上应克服神秘化。

在思想上不畏难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学校特色建设绝不是高不可攀,不要被师资、场地、设备等基础条件所束缚,要打破那种只有“名校”、“重点校”才能创办特色的保守思想,牢固树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己任的信念,在创建特色中付心血,长才干,做贡献。

2.物质上有必要的投入。

学校领导在特色建设过程中应做到:想投入、会投入、用投入,千方百计挖掘学校潜力,保证必需的物质条件,以促进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多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政策上要给予支持。

对条件较差、困难较多的基础薄弱校,应在精神上给予关心和鼓励,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为学校的特色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第二篇:校园特色化建设总结

弘扬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街头镇小学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2009学年,我们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讲话的精神为指导,深入领悟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以地方文化为依托,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引领,积极打造富有本地特色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内涵,积极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合理布置校园环境,从整体上提升师生在校园中的生活质量,使学校弥漫着和合的气息,使全体师生在和合文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滋养心理,提升素养。

一、“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

纵览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说,“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合”之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天台正是“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和合文化在天台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在人文层面,早在汉武帝时代,因为战争之故,天台的原住民基本外迁至淮河一带。自东晋始至南宋,天台经历了三次外来移民大潮。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天台这块山水神秀的土地上和谐共存,依靠的就是“和合”精神。在文化层面,天台还是罕见的融儒释道三教之精华的地方。佛教中的“天台宗”是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流派,是日本佛教的祖庭;天台的桐柏宫是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道教的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天台居其三;儒学大师朱熹也曾多次来天台求贤收徒。三大教能够在天台融合,凭借的也是“和合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神。在人物层面,生活在天台的寒山、拾得因为相互之间拥有超出了一般的亲情和友情和高度的心灵契合,使他们成为人与人之间和合的典范,在民间被称为“和合二仙”,是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

二、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的实际意义

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精神是“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一是把自然看成一个和谐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形成一种生态文明观。二是主张人际与社会关系和谐,提倡“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持中即是和,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根本目标。三是注重自我精神的超越与升华,即乐观人生,达观处世。由此可见,在我校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有许多积极的意义。

1、有助于校园环境的和美。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内涵之一就人与环境的友好相处。校园环境的和美是人与校园环境友好相处的结果。具体体现在校园布置得体,具有育人功能;校园洁净美丽,无卫生死角。在学校内,倡导寒山和合文化,有助于校园环境人与校园环境和平相处,使校园环境更加和美。

2、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顺。天台山和合文化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在校园内倡导和合文化,有助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顺。

3、有助于校园精神的和谐。“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校园内倡导和合文化,能最大地发挥一个学校的团队的创造力,战斗力。在校园内部若形成和合的精神氛围,将有利于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4、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弘扬。天台山和合文化作为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我校地处街头,而寒山子,作为天台山和合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天台街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寒山子在天台生活七十余年,街头的寒岩就是他的隐居地。在我校倡导天台山和合文化,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弘扬。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办学的新思路,即,致力校园环境的合理布置;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和谐合作;致力于学校内涵的和谐提升;致力于学校、社区的和谐共进。进而,我们凝聚集体智慧,提出了“和合教育”的新概念,喊响了和合文化建设的新口号,我们的办学思想在传承中得到了发展,我们的办学思路也渐趋清晰。

三、建立机制,合理分工

校领导高度重视“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了搞好此项活动,学校成立了以安良远校长任组长,以分管教学的校长陈孝云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学校中层、年级组长以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长亲自抓,各处室具体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联合抓的局面,确保了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这一切体现了我校对此项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及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

完善了领导机制后,我们又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合理分工。安良远校长:统筹规划,负责对外联系交流。陈孝云副校长:具体负责落实相关规划、措施。教导处:负责落实天台山和合文化进课堂活动。

德育处:开发校本教材,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总务处:负责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年级组长:负责年级组天台山和合文化进课堂活动落实情况,配合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班主任老师:具体落实天台山和合文化进课堂活动

四、措施有力,确保落实

(一)实行文化改造,营造和美校园

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学校的校园环境。一学年来,我校统筹规划,投入专项资金,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对走廊墙壁、围墙、灯柱、石头等设施进行文化氛围改造,充分营造了和美的校园环境,体现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1、走廊墙壁的文化改造。对教学楼、综合楼的走廊墙壁根据楼层分别选用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题材,统一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装饰走廊墙壁,体现文化特色,营造文化氛围。

2、寒山子文化长廊。为了原本光滑无趣的围墙也能说话,让它散发文化气息,我们聘请了专业人员利用图文并茂等方式,将寒山、拾得二圣的经典对话、故事、隐居地风景等,用或书或画等手段绘制成寒山子文化长廊,让围墙洋溢浓浓的寒山文化味。

3、灯柱文化的布置。灯柱本无生命,若能让其开口说话,那它便有了无限的活力。为此,我们甄选了《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做成挂帘的形式,悬挂于灯柱上,精美大方,文化味十足。“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句句千古名言,让每一灯柱都散发着浓郁的儒家文化的气息。

4、石头文化的布置。石头亦乃“死”物,然而,我校布置的石头文化都倾注了学校对每一位师生的拳拳爱心。我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在场地,倾智考证,斟字酌词,精雕细琢,力求每一块石头的文化布置都做到极致。“好学”、“青出于蓝”、“实”、“跃”,每一字,每一词,无不蕴含着街小真诚而长远的爱心。

5、办公室文化的建设。办公室是老师们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办公室文化的布置,不但体现办公室成员的文化品位,更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载体。本学年,学校根据各个办公室的实际情况,对办公室的墙壁进行刷白,更新各办公室破旧的桌椅、电脑等设施,各办公室用个性化的书画装饰墙壁,布置花木盆景,让绿色走进办公室,让人文融入办公室。同时,学校工会会同校长室对每个办公室进行量分评比,以比赛促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天台报》对我校的办公室文化建设进行了报道,叶玲君副县长对此作了批示,要求各单位学习此举。一时间,我校的办公室文化建设成了全县各单位学习效仿的榜样。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规划、妥善的布置,构成“和美”的校园。这样的校园更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多项活动,实现人际和顺

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环境要和美,人际关系更要和顺。因此,我们在近一年中,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师生亲近天台山和合文化,让全体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合,实现校园和谐。

1、文化进教室系列活动。

(1)汇编《校园文化解读》。继《寒山文化与范增文化》之后,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又选编了《寒山诗选》,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天台山和合文化的魅力,因而心生向往之情,于学习生活中自觉走进和合文化。

(2)教室文化布置。在教室文化布置时,各个班级开辟专栏布置特色文化,体现和合文化,让教室的空气弥漫“和合”之风。

(3)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我们将收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有关经典材料,将其汇编成册,发到每位学生手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目前,这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初稿)已经出台,具体材料正在紧锣密鼓的收集之中,力保于下学期开学初启动该活动。

3、组织“寻访仙踪”系列活动。

(1)开展“走进寒山”远足活动。学校组织全体师生通过远足的形式,亲临寒山子隐居之地——寒岩。亲登寒山道,深悟寒山诗。

(2)开展“走进寒山”教师摄影活动。组织学校中爱好摄影的教师走进寒岩、明岩。在感受家乡的美丽山水的同时,感悟寒山思想的博大精深。

(3)开展“走进寒山”学生写生、习作活动。学校组织学生绘画兴趣小组走进寒岩、明岩,让学生通过手中笔绘家乡的秀丽风光,增加学生对寒山人及诗的喜爱之情。

4、“感悟天台山和合文化”教师征文活动。教师尽情抒发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感想,为学校推进“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献计献策。

一次次的活动加深了全体师生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深刻的领悟“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深层内涵。通过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提升,教师的言谈举止更有涵养了,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更加和顺了。

(三)通过探索研究,倡导精神和谐

学校是师生思想自由奔放的家园,学校的文化精神就充分体现、弥漫于校园文化中。特定的校园文化熏染出特定的群体个性,特定的群体个性中透露和折射出特定的学校文化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就必须思考、孕育、发展、培育自己学校的精神内核,形成自己的“学校精神”。一学年来,我校通过培训、自学、科研、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融合天台山和合文化,形成和谐育人的“学校精神”。

1、将“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当作我校的政风。开学初,我校校园特色文化领导小组通过会议反复论证和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后,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主要精神“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当作我校的政风

2、天台山和合文化与校本培训结合。为了让每位教师更充分地受到“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深刻内涵,我们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活动:利用校本培训和小组分散学习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寒山文化,体会感悟和合文化的“和合”之风。

3、开展以“天台山和合文化”为主题课题研究等活动。为了响应“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我校课题组老师积极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课题研究,现有三项县级课题结题,分别是《基于寒山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挖掘地域文化,构建校园特色文化的策略研究》、《以和合文化为核心构建班级和谐文化的探索》。这些研究为我校的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作用。

4、校园网开设天台山和合文化交流平台。

学校在校园网开设天台山和合文化交流平台,供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在交流加深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在交流中达成“和谐育人”的共识。

通过这些活动全面提升全体教师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务实兼容、和合创新”的校园精神逐步形成。

四、反思小结,体会不足(改为发展方向比较好)

近一年来,我们在“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收获了一些的成果。全体师生加深了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应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当然,我们也知道,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把这里提到的不足之处变成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下一步我们决定按以下步骤进一步完成“和合文化”的深入挖掘:

1、找到“和合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更多契合点等。)如: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还未开发出来;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绝大多数师生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还只停留在书本层面等。如何挖掘“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深层内涵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学校的文化建设是永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街小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永不止步的。

第三篇: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因此一所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课程建设。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的终身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程特色化实践思考

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是依托逐步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在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以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的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兴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构建以人为本的课程特色,提出了“润泽生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课程特色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其提出正是基于长期以来教育存在的过度失衡、忽视差异等弊端。校本课程要满足学生群体的要求,更要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推进课程特色化建设,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一)特色德育校本课程

学校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出发,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内容为经线,以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种渠道为纬线,编织了一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生活化生命化的德育课程体系。

1.开发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一是结合民汉合校的实际,我们开展了大课间民族舞蹈大家跳、少数民族学生学唱京剧课程。目的是促进各族师生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实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二是在汉语班开设每周一节维语课。三是开展“手拉手,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系列德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民族团结好少年、模范教师、模范班级”的评选、演讲比赛等形式大力宣讲我们身边的民族团结模范的事迹;四是在构建新型的家长学校课程,通过丰富的家长培训群众宣传学校文化、教育法规

和双语教育政策。同时,利用假期在学生中开展道德实践,在教师中开展了“大家访”活动,使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到教育文化的创建中去,拓宽了课程文化的领域。

2.开发爱家乡、爱学校教育课程

(1)学校开发了《可爱的家乡——奇台》校本教材并且分年段进行实施。如:低段的学生主要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知道校风、校训、校规、校纪的形成过程。中段的学生要了解学校的发展史,了解学校各个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自豪感。高段的学生了解学校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名学生、名教师、名校长的先进事迹,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2)学校逢节的征文活动都要求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每周升旗时国旗下的讲话,就讲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通过以上课程的开发,形成《奇台XX学校教育志》和《学生优秀作文集》。

(3)让学生了解奇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矿产物资、民俗风情,形成语文、社会、自然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安排学生每月校外实践活动,了解自然和人文及民风民俗等。根据学科的特点有自然、社会、语文学科的教师负责课程指导,师生共同考察、搜集形成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

3.开发自爱教育课程

(1)学生自爱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体现的,围绕这些目标,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礼仪教育、健康人格培养、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和生存训练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2)德育阵地系列。通过升旗仪式、广播站、主题班会、宣传栏、法制报告会、征文比赛、等,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动都是依据学生思想实际,抓住社会热点或教育契机,突出德育主题,着力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10年如一日,坚持不缀,现已成学校特色德育课程资源之一。

(二)开发书法课程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鲜明地体现着炎黄子孙的卓越智慧和对和谐社会理想境界执著追求。静心写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坚强,写字过程也是育人过程。

我校将写字课排进了课程表,一是写字育人,养成教育应贯彻全过程。书法写字教育不单单是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为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要将写字能“育德”、“启智”、“审美”、“健体”和养“习惯”等方面的共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尤其要突出对学生的修养进行指导。如,培养认真、庄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执笔,提出作品正确、清楚、整洁、美观等要求,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具有专心、细心、耐心、恒心、责任心和严谨治学的下一代。二是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同步推进。对面上的学生,可通过写字课、天天练等教学组织形式提出普遍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他们的写好字素养。针对书法兴趣小组或书法特长班的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地不断提升他们的书法写字素养,使书法写字课程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开发经典诵读课程

中华民族的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主要做法如下:

晨诵——在晨曦中唱响经典。“记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每天早上课前30分钟为固定的诵读时间。每天清晨,伴随新一天的开始,班级采用教师随班陪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诵读经典、感悟经典。

午读——让阅读成为习惯。为了引领学生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我校每天下午课前30分钟的阅读课,号召学生在教室内静静地自由阅读、做读书笔记。

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提倡学生每天睡前能够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并用绘本、日记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形式、不限篇幅、但力求真实。

(四)开发艺术类校本课程

学校传承丰厚的文化积淀,开发了以音乐、美术、体育为基础的艺术类学科共十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使艺术渗透于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中,推动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生命得到全面和谐成长与发展的教育。

1.我们对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三统一”目标,即:艺术课程实现保底、实践与提高相统一;注重艺术课程整体育人,实现审美情感、审美知识、审美经历、审美能力、审美创造相统一;注重教学过程赏心悦目,实现艺术课程内容与艺术的教学方式的统一。

2.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艺术课程设置。整体构建学校课程成为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对艺术课程作整体构建,做到均衡、综合、可选择。(附选课表)

3.开展丰富的艺体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展演;少儿田径运动会及“五环一体”系列化课外活动。即校园休闲“二三一”。要求每生每周读两本新书,一副棋、一件乐器、一种健身的器具;每年六一节学生文艺展演和各类作品展评(书画、摄影、绘本、文集等)。

4.校本课程统一时间,每周五下午一小时,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学校把各个年级的校本课程列出清单,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课。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的开设打破了行政班级授课制,一个年级同时开出多门校本课程,多个教学班同时开课,学生依据自己的选择,实行走班上课。

二、加强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让学生了有选择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这样,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能力,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体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

(二)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课程的开发和三级课程的优化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能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过程和体验。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价值观的引导与智慧的启迪。

(三)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需

要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实践中,我们在“发现问题—反思实践—完善提升”的不断循环往复中,三级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学校特色日益鲜明。

总之,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需要所有师生的参与,需要环境的创设,需要资源的开发,需要师生通过日常教育生活实践共同去体验、去积淀。由此可见,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对于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程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课题。落实课程理念,优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铸就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1] 陈大超.学校管理就是服务辨析[j].辽宁教育:2002,(4).[2]刘飞.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和谐共存的模式[J],法制与社会,2009,(4).[3]宁梅.打造特色学校,为学生发展服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4).[4] 孙孔懿.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陈红云.简论中小学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5)

[6]王建华.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J],东师基础教育,2012,(6)

[7] 张谦.乌克兰的主体实验学校、美国的多语实验学校 [J],天津教育,1980,(3)

[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9] 左慧.学校特色建设研究述评[J].[10] 林莹.创建学校特色的思考与实践[j]

第四篇:基础力量薄弱校建设之我见

基础力量薄弱校建设之我见

基础教育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各级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经过几番努力及治理,但群众对择校、乱收费等问题还是呼声不断,这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满,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因而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立足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创建平等教育、阳光教育以及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以人为本的体现。从学校来看: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又是对市场经济下学校整体利益的提升及维护和发展教师个人利益的需要,是对弱势群体——学生关注关怀的需要。所以,实现薄弱学校的腾飞,真正达到共享资源、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渴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当前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差,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增大学校管理难度,教育改革步履维艰。教师的努力在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学校的努力在公众的主观认同、教师的人心涣散面前化为乌有。怎样来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通过均衡师资力量,通过取消择校费等,来寄期望于薄弱学校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从而实现薄弱学校真正脱贫,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为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薄弱学校的建设就首当其冲的摆在了眼前,通过自我诊断,找到薄弱学校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改变薄弱现状,扭转当前薄弱学校的局面。

从学校内部主观因素来说,一是生源素质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二是管理理念错误因素;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务实;四是人际关系不和谐。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地域地理位置的影响。二是由于以前的各种原因,学校不同的等级,形成掌学校的品牌效应。三是资金投入少,学校硬件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现状,薄弱学校要想提质高位,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强化校长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用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和师生健康发展。必须做到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要有不靠不等和自我强化的意识,利用各种有利的力量来解决薄弱学校的问题!寄希望于政府出面解决薄弱学校问题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在政府的作用下都能摆脱困景。要主动抓住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的机遇,办满足群众渴求的教育,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市场在任何领域下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薄弱校在某些方面不能与重点校、示范校相比,但我们可以创建自己的特色,走特色学校发展之道路,用优质特色教育来赢取各位家长的认可。

三、建章立制,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制定出教师依法从教、爱岗敬业等行为规范的各项制度、职责与要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进行量化考核,及时公布,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打造出一支理念新、觉悟高、业务强的具有时代风格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学校的硬件及辅助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形成良好的办校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原有教学设备;二是新投入的教学设备要坚持着眼长远,高起点,有效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先进的新设备,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充分借助现有的、有限的教育设备资源,捕捉现代教育手段的机遇,使薄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由理念转变为现实。努力树立育人形象,如通过家长开放日、通过短信、电话与家长建立教育反馈平台,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家长感到自己及孩子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家长看到学校的优点与长处。让家长及公众及时了解信息,达到信息上通畅,使之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进而取得家长的信任,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另外还要重视抓好社会环境改善,重视办学的人际关系,多多与周边进行沟通,取得公众信任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与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好关系,努力争取充实师资,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教师调配给自己,这也是联合多方力量的要求。事实证明,虽不能把希望寄于此,但仍有可为。要占领教育改革前沿,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要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生活、工作的便利,在物力财力精神上给予保障与鼓励。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使教师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条件与便利。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科研,使教师的进修、学习、科研等充 实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要在这方面做出大力支持,并表彰先进。组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外显为精湛的教学水平,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培养自己的名师。

六、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开足、开全、开好课程,同时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生本教育”课改实验,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去尊重,去开发,以学定教,搭建学生的发展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本教育”研讨交流课,教学能手示范课,送教下乡,区域教研等活动的开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把教育科研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七、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团队建设。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薄弱学校的后进生相对比较集中,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把转化后进生放到比培养优秀生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受到尊重与人性化的关怀,并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风、校风的问题。要薄弱学校改变现状,就要我们先从育人角度出发多做工作,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做人、明理、自立,改变学生的人生状态。要从学校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师、备课、环境等等转向育人理念。一句话,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要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一但后进生有了方向和动力,再接合符校情的教学策略,教学质量的转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学生的发展要因材施教,是国民 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要把求知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帮助他们去学习,引导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要把做人教育、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放在首位,解决他们学习的动力性困难,把做人与求知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为立校之根本。薄弱学校首要的必要的就是要把做人教育放大到夸大到比求知教育更重要的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求知教育,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根基,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的力量是精神不是物质,要充分利用人善的力量与人性的弱点与人性的优点。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充分依靠教师,学校不是一个人的学校,它是教师的学校,是学生的学校,是人民大众的学校,学校管理脱离群众它一定是失败的管理,所以做起来就需要尊重教师,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来看待。要充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实行民主管理。管理是教师的自己管理,教师是管理的主人又是被管理者、监督者,具有权利、义务、监督三位一体的复合性。要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师的需要是教师的弱点,要具有服务意识,在不违原则的前提下去满足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政治进步,改善工作条件业务能力提供便利。要让全体教师明白,管理层并不是管理大家,而是服务于大家,是大家公认规则的监督者。管理要充分考虑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利益的关系,不要在有损教职员工的利益的情况下对待改革。一般情况下,学校改革对教师利益和生活福利是有一定影响的,而教师会比较注重个人的利益和福利。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把学校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即教师的主体收益要与其 教育工作质量联系起来,教师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是在维护学校的利益,达到个人与学校利益的和谐统一。

构建和谐管理局面。要“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有成就感,让薄弱校的待遇不薄。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发挥人性的优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薄弱学校普遍存在人心涣散,人心难以凝聚问题,这是改薄建设最大的阻力,必须认真去对待。不然,一切努力就会白费。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和符合校情的规划,洞察校情师情生情公众政府等各方面,认真听取教职工建议并力求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赢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事实证明,民主管理,教代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是发挥教职工建校热情,凝聚人心的制度保障。人要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人方面,不能只用猪八戒,图其听从领导,顺应领导。更应重用孙悟空,让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进入学校建设中来。要关心教师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教学教研,为教师提供追求成就显露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学校要坚持维护和发展学校利益的同时维护和发展教师的利益,在维护教师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学校的发展和利益。两者只能统一,不能分离。改革要注意讲究方法和策略,要有意识地扩大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面,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渗变成教师自我管理的意识。教师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发展对立起来。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 作、积极向上的团队。业务素质不高、不团结、不协作的散兵团体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团队的合力是团队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要达到这些,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更重要的是情感。中国是人情社会,西方式的管理对中国并不适用,私立学校的教师积极性如何?因为它的教师为了自己的生计,不得不听从条条框框,对不合理的管理听之任之,积极性受生活所迫。而公办学校不行,公办学校要打造优良的团队,就不仅仅是生活上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予教师精神上的支持是薄弱学校应引起特别高度重视的。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改革阻力就小,大家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理解你、支持你,不理解的也很容易化解,因为你们可以敞开心胸交流。想像一下,人际关系不好,你能交流,他会听吗?会和你敞开吗?处理不当就会引来众多的阻力,还会失掉公信力,得不偿失。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团队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必由之路。

八、在“学习—实践—反思—创新”中循序渐进,不断前行。校长要懂教育,有学习、研究意识;校长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和正在干什么;校长应成为“研究型的教育专家”。强化领导意识,精化管理职责,优化服务质量。校长要有明晰的教育基本理念。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创新,这样,薄弱学校才会走出低俗,路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有勇气承认并深刻认识到学校薄弱的根源,才 能找出差距,对症下药,不然,改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然,承认薄弱需要勇气,认识薄弱根源需要理性的分析,同时也意味着对过去工作的否定。对待改薄工作的态度,不同的思想路线会有不同的决策,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对待教育的问题。放到什么样的高度来对待问题,以及有没有改革的勇气的问题,是关系到是否断送学校发展的机遇问题。选择改革的道路和方法必须要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必须符合教育工作规律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要本着先易后难的进行,要以管理建设为主,积极创造改革条件内外环境,当具备大面积改革时,才能全面推进。要选准突破口,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进行,逐步推进,用几年的时间完成来改变。

第五篇:后山镇三化建设特色亮点材料

后山镇三化建设特色亮点材料

下好四个功夫:着力构建后山镇特色惩防体系构框架上下功夫,构建镇、村、社三级框架图;在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财政投资工程项目建设上的廉政风险点上下功夫,开展全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全员查找,逐级构建防范体系。在建立、完善廉政评估、查找、预测、监督、约束、三早三卡机制建设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上下功夫;在纠正违规行为强化执行力上下功夫。

开展好四项实践活动:三化建设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聆听一次专家讲座(预定于7月分)、一次廉政专题学习、听一堂党政领导专题廉政党课(预定于5月份)、阅读一本廉政读物、组织观看廉政电教片、开展一次专题讨论,形成一篇书面报告。“三化”建设社区、单位、社会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活动:建设三卡制度、在办公阵地张贴廉政警示语、在社区建立廉政文化长廊。干部廉政体验实践活动:开展干部廉政公开承诺、干部廉政谈话、基层廉政调研、撰写廉政心得。“三化”建设干部廉政监测实践活动:建立干部廉政常态管理档案、干部廉勤监督平台。

抓实四项工作:一是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统一思想。只有充分认识到了三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夯实三化建设。二是抓实措施,规范内容,强化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措施,明晰工作流程。全镇干部通过查找各项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矛盾点、困难点、着力点,重点强化财务人员各项基础工作,从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入手,从机构人员、制度、标准、程序等方面着手,逐条梳理,逐项规范,不搞形式,不留死角,深入做好整改与全面规范工作。三是抓实督导检查,建立激励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抓实工作计划针对三化建设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安排。

下载薄弱校特色化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薄弱校特色化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推进城镇特色化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特色化建设„(马和平)2006年12月16日来源:长治日报随着省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我省进一步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

    特色化产品

    深圳市欧冠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停车场系统 蓝牙不停车管理型 远近距离结合型 远距离简易型 中距离结合型 中距离简易型近距离简易型 智能车辆管理系统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智能......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2011-12-30 16:12:38) 转载▼ 标签: 分类: 党派人生 杂谈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

    突出工会组织特色建设调研思考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以达到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目的,同时加强对县级工会组织及系统工会组织的工作指导,提高对......

    如何做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如何做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思考推进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城镇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特色化开展情况汇报

    感化小学 品牌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和我校特色化学校活动方案,品牌定位为:以阅读教学为主线,打造书香校园;以太极拳为辅线,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关于培育与建设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

    关于培育与建设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 随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力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以来,各地都把特色小镇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陕西省发改委今年也出台《加快......

    城商银行特色化发展道路思考心得[5篇材料]

    经过多年发展,城商行这只银行业新生代的能量开始厚积薄发。去年的城商行动作频频,在资产质量、经营规模、业务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并显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吸引各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