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中国企业物流管理发展30年
中国企业物流管理发展30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
邱伏生 颜家平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随之带来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观念的更新。政府和社会开始对物流的重视,使物流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物流企业蓬勃兴起,企业物流日新月异。物流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体现,成为真正的“第三利润源”。
中国的企业物流管理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理。从解放以来到“文革”之前,企业物流处于基本封闭式的管理。“小而全”和”一切靠自己”是当时流行的管理模式。但是,到“文革”之前,已经有一批专业物流公司在一些大中城市里建立起来。“文革”中,物流的发展与其他行业一样,处于停滞和倒退的状态。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和发展成为全国工作的重点,我国经济加快发展的步伐,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不断扩大,造就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物流还是处于割裂的模式,基本上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生产,国企思维作为代表,库存控制、物流、仓库、都基本上属于财务、采购和销售三个部门,根本没有配送的概念。当时的企业是以发展和提高生产能力,满足计划需求为主要目的,根本没有,也不需要物流的管理。各个企业建立自己的运输部门,添置卡车等运输设备和扩大仓库面积是当时的企业物流管理发展主流。但是,一批学者和政府机构人员开始与日本交流学习物流的知识和物流管理,是处于启蒙阶段。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国。通过建立合资企业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引入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在企业具体的操作流程。政府、企业也在不断探索什么是物流,什么是企业物流管理。运输、进出口、海关等开始出现了专业运输公司为主的模式,加之外资物流公司进入,物流概念开始在我国普及。在物流业开始发展的大环境下,加上日本丰田公司精益生产管理中JIT物流模式的引进,企业的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开始受到冲击,许多先进企业把企业管理改进的着手点和落脚点放到了企业物流改进上,专职物流部门的建立,内部物流一体化管理和外部物流剥离外包等改进措施在企业中得以落实。而真正经典的企业物流管理的里程碑是,海尔在企业物流管理上的探索和改革成功。
海尔物流成立于1999年,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丁(Just in 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1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依托海尔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以及海尔集团的强大资源网络构建海尔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综合物流集成服务,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海尔物流注重整个供应链全流程最优与同步工程,不断消除企业内部与外部环节的重复、无效的劳动,让资源在每一个过程中流动时都实现增值,使物流业务能够支持客户实现快速获取定单与满足定单的目标;海尔物流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物流技术应用,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首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也先后获得“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中国物流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和“最佳家电物流企业”等殊荣。海尔物流的探索和改善成功,打开了我国企业物流改善的大门,人们开始纷纷效仿海尔,推动企业物流管理改革。但是,能够对传统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改革探索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合资企业,或者像海尔一样的具有先进物流管理理念的国营企业。而这些企业是屈指可数的。大部分企业仅仅是听说了物流这个名词和概念,对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操作方法不甚了解。所以我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成本的比例仍然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物流管理还仅处于星星之火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1999年“物流会议热”,2000年的“物流园区热”,以及2001年开始的各个行业物流管理的探讨一时风起云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崛起,中国的物流行业开始以一个产业的身份,真正进入了一个理性的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01年开始的政府对物流行业进行公开的支持和关注。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物资流通协会更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各相关行业协会共同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国企业界和物流界对物流的认识取得了跳跃性的进展,人们不再简单地认为,“仓储和/或运输就是物流”,或者“配送就是物流”,而是开始从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和物流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衡量物流的作用。因此,从1999年到2001年被称作是中国物流提升年。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外资物流企业 “抢滩”中国。国有物流企业重组转型,民营物流企业加速成长。国有、民营、外资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出现了“三足鼎立”,共同发展的局面。
物流企业的发展必然要与企业物流联动。物流企业的高速发展和迅速扩大,对企业物流管理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制造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推动着对传统企业物流管理的改造,而企业物流一方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也受到内部成本的压力。在经济高速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成本降低要求不断加强,而像日本丰田、中国海尔等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带来的先进理念、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物流是“第三利润源”开始深入人心。从东部沿海企业开始,纷纷对企业的物流管理进行改造。又一批企业因物流改进,取得良好效应而名声大震像上海梅林正广和的“物流水网”,TCL的家电物流网络,宝洁公司等等。而其中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改造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上海通用在建厂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上采用实施SAP的IS-AUTO系统,并选择惠普为IS-AUTO系统提供咨询与实施服务。与其他产品的制造不一
样,汽车制造是一辆车就是一个订单,一辆车有近2万个零部件、2000多道工序,物料是要按工序排好的,计算精度必须要以车为单位、精确到每小时才行,一句话概括,就是所有的效益都在供应链上。供应链的顺畅与精确,是信息系统肩负的主要任务。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业务的整合。” 它覆盖了上海通用从接订单到给最终用户交车的整个流程,并且与经销商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工厂底层管理系统等形成紧密连接,其最大的特色是按需定制、柔性管理。物流实物流管理上采用多频次,少批量配送上线的看板管理。在采购和销售物流上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采用循环取货、可回收包装等精益物流方式。这些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在上海通用实施后,降低了企业库存,减少了仓库面积和管理成本。加快了资金的流转。提高了上海通用的竞争能力。这几年,上海通用的汽车销量一直名列前茅,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功不可没。
在一批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各个企业纷纷仿效对本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改早,造就了企业物流管理改进的灿烂春天。它的标志是:
1、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领导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在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第一次将物流列入了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之内。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2、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许多企业已经将自己管理的运输和仓储业务剥离出去,交给第三方物流管理。
3、在这几年的企业物流管理改造中,各类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改造的方向。如.JIT“拉动式(Pull System)”物流管理模式、.ERP——企业资源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BPR——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等。各个企业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和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
4、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ERP MRP系统,EDI技术系统等新兴电子科技的应用。给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带来极大的便利。企业物流管理开始引进、建立和运用这些信息技术,通过电子网络控制整个企业物流的运作。先前上海通用的例子就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
5、企业开始对内部局部物流整合,实现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形成供应链的雏形。
6、企业物流管理标准开始建立,目前,几家大型汽车制造公司都制定了企业物流操作指南,作为自己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标准。这些标准的推行,使得有关企业在物流管理的改进上有了衡量的目标。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8年,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并波及到我国,为了对付这个全球性的重大危机,国家出台了十大规划纲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是其中一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推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规划》对中国物流业和企业物流来讲,是一个纲领,是一个强大推动力,是一场及时雨。《规划》中特别提到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要求“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规划》对企业物流状况进行了分析,这几年,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这就告诉我们今后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尽快地、逐步改造这些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使其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企业物流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1、采用培训和典型企业经验介绍等方式,在企业领导头脑中,建立现代企业物流观念,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在企业里,设立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全权负责企业的物流工作。改变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的状况。
2、大力培训企业物流人才。要在各高校设立企业物流专业,各地政府要开展专门的企业物流人才培训。只有有了人才,才能吸收、实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凡能够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企业,必有一批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在运作该企业的物流。
3、组织专门人才或物流咨询公司对各企业各自的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据企业供应链的要求,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建立项目小组专职进行改进。改进需要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但要坚持不懈。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物流管理要摒弃手工操作方法,采用电子信息网络管理。通过网络管理,改变一些落后的传统管理方式。实现电子网络信息流的快而全,覆盖面广的优势。在实施电子网络系统时,要同时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辅助,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如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射频技术等。
5、在企业物流管理中,运作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的物流功能进行剥离,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物流专业服务提供者,具有快捷、安全、服务水准高、成本低的特点。它可以整合整个供应链
上的物流进行统一运营,以降低整个物流系统的作业成本。
6、学习和采用具体物流作业中的新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标识技术和集裝单元化技术。但这些技术的完善和成功实施不是一个企业或物流部门力能所及的,需要整个国家的基础实施的完善和有效管理的配合。在未来,电子网络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经营方式将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管理方式采用供应链管理,物流技术全面先进。物流不再是危险、繁杂、笨重和肮脏,而是安全、快捷、高效和绿色环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也会随之发展。现代企业物流系统在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会给我国的现代化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邱伏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天睿物流咨询有
限公司总经理
颜家平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法雷奥汽车电机雨刮
系统有限公司
第二篇: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通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二、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据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我国在物流本科教育方面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50所;有6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3、必须重视物流观念的变革
企业必须真正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管理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的战略内容进行研究和决策,彻底改变过去只重市场促销而忽视物流管理的状况,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其次,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供应链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建成一个以满足经营需要为目标的供应链体系,发展自身的供应链联盟才能够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第三,企业必须建立绿色物流观念,顺应绿色潮流,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第四,逐步树立第三方物流观念,根据物流资源状况,优化配置方式,实现物流功能一体化和物流配送市场化,不断提高物流效益。
4、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5、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6、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7、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8、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9、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企业的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作为同盟,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10、引进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物流要想成功地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或者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大市场份额,由于企业自身专业力量的不足,因而就可以借助相关的管理顾问公司或者相关研究机构来制定企业科学的物流战略规划、实施战略和管理体系,不仅要透彻地了解先进的物流企业是怎么做的,更要了解它们为什么那么做,在做的过程中,它们的物流服务理念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与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相衔接的。很多企业在采用物流技术和新管理方式前都进行过有关咨询活动,尤其是管理咨询最多。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专业管理顾问公司的优势能力,才能够更快捷地搭建先进的物流系统及管理平台,才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的整体水平。11、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开放的时代、创新的时代,竞争和较量将更加激烈,形势非常逼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物流取胜的重要手段!企业发展物流惟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企业自身的情况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采用的创新模式也不相同,但无论怎样,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技术本身的创新同样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企业创建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的捷径。
第三篇: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作者: 孟祥茹
摘要:我国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
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
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2.9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就学网
第四篇: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之二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之二
主讲人:厉以宁
时间:2002/10/26 15:30
题目:重视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
人力资本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的,是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物质资本是体现在机器、设备、厂房这些物质资料上面,而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一种潜在的能力。
要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过去偏重于物质资本的研究是不够的,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必须要放到重要的位置。
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取决于三个条件:
1、要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在这个制度环境之下能够使自身的人力资本发挥出来。
2、要有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有助于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
3、人力资本本身是个变量,人需要通过学习不断的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
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融资,一个是挖人。好人才是从外面挖来的。好企业能挖人来,还要能留住人,也要能容忍人。
和解就是双赢,这是商场的重要道理。将这些道理贯穿到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就能发挥得更好,企业就能办得更好。
人力资本在当前发挥作用需要一个制度环境,比如说,必须给人才激励机制、制衡机制。激励机制是刺激人力资本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手段,使人们不断学习去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激励机制还应该使人才在取得相应的属于成本范围的报酬以外,还应该和物质成本一样共同分享利益。激励机制既包含了如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也包含了如何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要使人力资本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制衡机制。制衡即使使得效率有所降低,但是是为了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而必须付的代价。制衡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保护人才,避免人才犯错误。要学习,参加培训班,这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加自身人力资本存量,二是广交朋友。
第五篇:物流发展有关材料
黄石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发展港口物流的有关情况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
黄石港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北纬30o03,至30o16,东经115o04,至115o15,之间,上距武汉143公里,下距上海982公里。黄石港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2004年经国家交通运输部确认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
2、码头能力
黄石港口集团码头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最大起吊能力40吨,库场总面积10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108台(套),各类船舶68艘,锚地2处,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680万吨。
3、经营结构
黄石港口集团主要以水路货物装卸、仓储服务、水路客货运输服务、船舶及货物代理等为经营业务,直接经济腹地为黄石市(包括大冶市、阳新县),间接经济腹地为鄂州市、黄冈市和咸宁市。港口自1980年开始承办外贸运输业务后,1992年又开通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籍船舶开放的港口,先后开辟了黄石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等国轮、外轮直达或中转航线,自黄石港口出口的外贸货物已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贸进出港口的大宗货物主要以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煤炭、钢铁等为主,是黄石地区乃至鄂东南地区地位最重要、专业化程度最高、集疏运条件最优良的水陆交通枢纽和港口物流运营商。
4、资产情况
黄石港口集团现有总资产2.4亿元,固定资产总额1.29亿元,净资产1.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2.9%。
5、人员情况:
黄石港口集团现有员工1028人,其中在岗员工798人,内退员工195人,其他员工35人。6、2008-2009年经营收入等情况
2008年港口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上缴税收分别为5606万元,355.2万元,2009年分别为5070万元,291.3万元。
二、依托国有骨干港口企业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条件
1、品牌优势
黄石港口集团是在原黄石港务局下放地方、实行政企分开后,以企业部分重新成立的,建港历史已有57年。改革开放以来,港口集团加快发展步伐,成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和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唯一由国有独资的港口经营企业,也是我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2005年,港口集团还通过了国家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关于“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交水发[2006]650)号》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长江水运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6]6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港口集团作为国有骨干港口企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发展对象,是承载国家项目建设资本金和省财政补贴的对象,在我市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大港口,建设物流园区中具有独特优势条件。
2、管理优势
悠久的建港历史,长期归属交通部直属管理,使港口集团管理日臻成熟,不仅建立和具备完善了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在建港和港埠运营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鲜明的港口企业文化铸就了港口集团在客户中的影响力。这是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和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
3、人才优势
港口集团已建成了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体系,目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6人,中级40人。近年来,港口集团每年举办一次职工技术比武活动,使港口技术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技术素质不断提高,这是港口集团在未来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中的比较优势。
4、市场资源优势
港口集团直接经济腹地涵盖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四个城市,间接经济腹地还延伸到邻近省、市,目前,港口集团不仅与我市大冶有色、华新、新冶钢、宝钢黄石涂镀板、西塞电厂、新兴管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而且与中远集团、长航集团、招商局等众多知名航运企业以及长江沿线各主要港口都有悠久的良好业务关系,这一优势是未来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中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也是保证港口物流园区投资效益的重要条件。
5、口岸优势
黄石港口集团外贸码头是黄石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的唯一载体,能为黄石及鄂东南地区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外贸码头可同时满足集装箱、件杂货、散货等多种货物的装卸需要,最大起重能力达40吨,可满足外轮直航需要。目前,黄石外贸码头口岸已顺利通过武汉海关监管场所验收。建立了专用海关监管仓库、集装箱装卸作业电子平台,主要包括:电子卡口、2台80吨电子地磅、16套电子监控设施、可对集装箱码头实现全方位电子监控;集装箱电子信息平台为即满足了海关的监管要求,更为客户主查询相关作业信息提供了方便。目前,口岸联检办公楼已正式启用,黄石海关、黄石商检、集装箱公司、黄石中理、各船舶、货运代理单位实行现场联合办公,为外贸进出口货物的大通关创造了有利条件,货物在港作业更加便捷畅通。
三、发展港口物流的基本设想
港口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居于十分重要地位,是物流链上重要节点,是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具有双向腹地优势和整合物流生产要素的资源优势。黄石港作为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港口,应在区域经济、特别是在我市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大港口,大物流,大通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要加快从装卸服务型港口向物流服务型港口转移。将传统港口业的优势与发展现代物流业相结合,统筹规划,充分利用传统港
口业的设施、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优势,通过转轨、新建、完善等手段,使港口企业从理念、规划、机制、管理、运作等稳健有序地将装卸服务型港口向物流服务型港口转移。必要时,可以建立一批有现代理念和现代物流设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或物流专业公司,并使他们与传统的港口服务优势互补,即占有港口的垄断性资源优势,利用港口的信息、网络优势,又拓展现代物流的服务领域,形成港口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2)实现港口物流化,将功能单一的传统港口发展成为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是现代港口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总体发展方向是建立港口物流中心,从健全港口现代物流模式入手完善其职能,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强化港口物流的服务理念、发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优势、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协调发展和完善管理系统。以现代化的运输为主线,将仓储、包装、配送、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物流功能集成化,使港口从交通枢纽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使港口物流在完成传统作业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展货物精选、加工、包装等业务,使进出口业务增值,以及根据市场发展和货主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报检、报关、接货、集疏港、流通加工等多功能服务,形成一个开放型、互通型的物流服务平台,货物在港口转运过程中增值,从而达到提升港口功能的目的。
四、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目标及重点项目建设
根据黄石港所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等因素分析,黄石港应发展成为服务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经济圈,与武汉航运中心协同发展,与黄石“三大战略”相互促进,成为长江中游一流港口、武汉航运中心副中心,鄂东南地区现代化、多功能综合物流中心。按照港口这一发展战略,要围绕“三个中心”的战略重点进行港口物流规划与建设。“三个中心”,就是:以黄石外贸码头为依托的集装箱、件杂货物流集散中心,以港1#、2#、3#码头、化工码头等为依托的矿石、煤炭等散货物流集散中心,以棋盘洲新港区为依托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中心。
(一)在建完工项目----黄石外贸码头扩建工程
1、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
黄石港外贸码头扩建工程建设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配置装卸工艺设备,配套建设相应的堆场、道路等设施。设计吞吐量为62万吨/年,其中集装箱5万TEU,重件20万吨。工程初步设计总投资8092万元。
2、市场前景
黄石港是长江湖北段的东大门和水陆交通枢纽,全国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视和开放开发力度加大,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港口货物吞吐量呈大幅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集装箱进出口箱量显著增大,逐年呈翻倍增长趋势。根据《黄石市港口总体规划》,市区散货码头需逐步迁移至棋盘洲新港区,届时,外贸码头将成为黄石市内仅剩的几个具备生产条件和规模的港区之一,且扩建后的外贸码头将以集装箱装卸为主,成为市区最重要的对外窗口。
3、建设情况
黄石港外贸码头扩建工程已于2007年2月26日正式动工,水工建筑物及护岸工程、陆域结构及辅助工程两个标段已于2009年1月13日进行了交工验收。工程水工主体、A区集装箱堆场及配套道路、水电工程已完成,并已购置安装了一台40t多用途门座式起重机、一台45t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已经具备了生产条件,并可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2009年2月由省市两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黄石港外贸码头监管区域进行口岸达标建设,对外贸码头的卡口、仓库、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了新建和改建工程,务求使得外贸码头监管区域能够严格满足国家一类口岸的要求,使其成为黄石市条件最为优越、设施最为齐全、手续最为快捷的对外通关口岸。
4、项目后续工程规模及内容
黄石港外贸码头扩建工程尚欠缺B区、C区约堆场未实施,尚需
配备购置45t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一台、40t集装箱正面吊一台,集装箱装卸桥一台。后期投资约3000万元。
(二)未来重点发展项目----棋盘洲新港区
1、项目规模及内容
按照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棋盘洲新港区将依托山南工业区、河口工业区等临江工业新区、山南工业新城(50万人规模)产业优势和山南铁路、大棋一级公路、河西公路等综合交通优势,共规划利用优良岸线2540米,建设22个泊位,设计总通过能力2180万吨/年,建成以散货、件货、集装箱为主,内外贸兼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型主枢纽港区。
棋盘洲港区一期工程建设泊位9个,其中4个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散货泊位、3个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件杂货泊位、1个工作船泊位和1个取水泊位,装卸工艺设备,配套建设相应的堆场、道路等设施。
设计吞吐量为690万吨/年,其中散货进口400万吨/年(煤炭、金属矿石)、散货出口110万吨/年(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件杂货进口70万吨/年、件杂货出口110万吨/年(金属材料、水泥、机电等)。设计通过能力为散货进口429万吨/年、散货出口122万吨/年、件杂货191万吨/年。
2、市场前景
按照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拟在距黄石市中心城区29KM阳新县韦源口镇棋盘洲新建一个综合港区。棋盘洲新港区将依托黄石市山南工业区、河口工业区等临江工业新区、山南工业新城(50万人口规模)产业优势和山南铁路、沪蓉高速、大广高速、大棋一级公路、河西公路及规划中的黄石长江三桥等综合交通优势,共规划利用优良岸线2540米,建成以散货、件杂货、集装箱为主,内外貿兼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型主枢纽港区。按照“港口是基础,物流是方向,临港产业是延伸,工业区是目标”的发展思路,使其成为鄂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水陆联运中心和长江中游的
物流园区。棋盘洲新港区已列入交通运输部重点建设工程规划,拟分三期实施,总投资将超过10亿人民币。
3、建设周期 计划工期36个月
4、投资额
工程可行性报告总投资52473.82万元。
5、合作方式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多元投资、滚动开发”的建设经营方式,一期工程将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吸纳社会资金,与黄石棋盘洲港口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合资、参股或联营等方式,共同投资建设,实行利益共享。
五、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港口物流通道不畅问题。由于港口地处市中心,沿江大道尚未完全贯通,集团所辖外贸码头,2、3码头均不同程度受到道路交通、交通管制的影响。这些影响直接导致有色、宝钢黄石公司、电厂等我市骨干企业进出口货物运输不畅。建议加快沿江大道二期工程施工建设,为港口物流提供便捷疏运通道。
2、集装箱流失问题。由于黄石及周边地区的名目繁多的路桥费增加了黄石进出口货物企业的运输成本,交警、路政等部门对集装箱运输车辆的超载处罚过多,导致很多黄石及鄂东南地区进出口企业选择将集装箱货物改运武汉等其他港口。例如:黄石大桥收费站、阳新路政、浠水路政、各地交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黄石周边地区集装箱货源的流失和黄石税收流失。目前黄石及周边地区的过桥、过路费目前都是全额计重收费,且对拖运集装箱的车辆超载处罚严重,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刺激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市关于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出新的鼓励集装箱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对集装箱运输的路桥费实行单向收费或免费,减少对集装箱运输车辆的超载处罚。
3、港口价格规范问题。由于地方码头低价格、低费收的无序竞
争,给港口集团在货源竞争方面造成影响,建议政府主导成立地方港口协会,对价格费收统一管理,自律规范,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黄石地区货源向鄂州杨叶码头流失,避免规费的流失。
4、港口岸线资源保护问题。港口岸线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战略资源。目前鄂州、黄石、阳新交界处不但有地方小码头投入使用,大约有20多处。这些小码头建设、对长江大堤、防护林和城市环保等破坏严重,而且小码头基础设施差,码头生产、船舶靠泊安全隐患多、无环保设施。建议政府牵头对黄石附近沿江水运岸线进行检查,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对岸线资源保护和管理利用。强化行业监管,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码头坚决予以取缔,提高码头经营准入门槛,按规模化、专业化、效益化原则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尤其对棋盘洲地区新港区建设要重新定位,明确责任主体,避免岸线资源肆意蚕食。
5、港口集团发展后劲问题。黄石港口集团是黄石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的载体和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的主体所在,是我市唯一国有独资港口经营企业,也是我市仅有的公共码头运营单位,目前,正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渐呈边缘化的窘境。在黄金水道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期,长江沿线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水运,以国有港口集团为主体,加快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和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打造港口经济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建议政府借鉴外地作法,着力加强对黄石地区港口岸线资源,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的收储和综合开发规划,发挥国有港口企业在港口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棋盘洲新港区建设以及区域物流经营运作方面,形成主体明确、攸关方合作共赢的港口经营格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资金浪费,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为黄石“三大战略”建设高效、便捷的“大港口、大物流、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