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约基层环保工作的三大难题初探
制约基层环保工作的三大难题初探
祁国厅
一是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问题还依然存在。
由于长期以来受国家对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人政绩考核观因素的影响,当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在基层还普遍存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在招商引资项目中,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地方政府便难以兼顾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样就难免有一些污染较重的项目落户当地,造成了新的污染源。因此,要彻底转变观念,就绝不能再仅凭着GDP提拔干部,要想实现环境和经济“双赢”目标,就必须提倡综合指标,综合指标必然产生综合干部,综合干部必然产生综合业绩,综合业绩才能产生综合国力。
二是现行的环境管理机制与行政干预问题还依然存在。
由于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受上级环保部门与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由于其财权和人事任免权在地方,因此,基层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成效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政府。一些地方对招商引资项目不论项目污染负荷和能源消耗是否能达到环保要求,只要投资大,地方政府考虑更多的是能否把项目引进来,有的项目还要求特事特办,甚至还沿袭“先上车后买票”的传统观念。这完全背离了环保部提出的: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决不能把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决不能在接受产业转移中接受污染转移,决不能让开发区、试验区和工业集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的新时期环保工作新要求。在遇到相关环保“难题”时,当地政府又往往都要求环保部门负责到上级环保部门想办法协调解决,这些都为建设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使基层环保部门领导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甚至在一些地方还会出现不换思想就换人,从而也就有了“顶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的基层环保局长。
三是当前基层环保执法人员自身能力建设问题还日益凸现。
当前,相当一部分基层环保执法人员在思想观念、环保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环保业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新要求。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低,作风飘浮,不懂专业,在现场监察时找不到问题,找不准问题,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这样很容易造成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的缺位和难以到位现象的发生,建设项目“三同时”落实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树立起环境问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科学发展观念,下大气力宣传环境保护、倡导节能减排,积极争取基层政府、民众和企业的支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收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效果。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环境保护局
第二篇:破解基层一线权力制约与监督难题
破解基层一线权力制约与监督难题
加强对基层一线行政执法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做好质检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必然举措。根据驻国家质检总局纪检组监察局关于有效监管一线执法人员权力运行的要求,山东检验检疫局党组基于分级分权的层级管理和权责一致原则,探索形成了层级权力、层级责任、层级监督、责任追究、绩效奖惩环环相扣、相得益彰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通过制度约束,让权力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有效解决基层权力倒挂、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问题,最大限度防范廉政风险,真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建立完善层级职权分解制约体系,确保权责明晰。为有效解决层级管理观念淡薄、基层执法人员“权力倒挂”问题,在有效运行“三位一体”(依法行政、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的综合管理体系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层级职权分解制约体系,理清层级权力与层级责任,理顺权力运行通道。一是界定横向部门职责。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分支机构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界定本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科室之间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横向划分部门内部平级岗位间的职责,将部门职责界定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做到职责清晰、要求具体、程序规范。通过横向职权的界定,实现平级部门间、平级岗位间的权力制约,解决“是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二是分解纵向层级职权。制定出台《山东检验检疫局行政执法请示报告制度》,在风险分析基础上,按商品类别、业务类别等确定层级权限划分标准,指导分支机构开展层级权限分解工作,明确从局长、分管局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到一线人员的权限、请示报告事项等具体内容,实现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制约,解决“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三是明确层级执法责任。各单位严格执行《山东检验检疫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由省局在综合管理体系中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过程及办法,各单位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和补充,确保层级执法责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符合实际、持续改进、有效管用、刚性运行”的目标。
健全层级权力刚性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执行规范。配合层级权力确权、分权工作,探索建立一系列权力刚性运行保障机制。一是探索监管模式改革。按照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在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优化具体检验检疫监管措施,将分支机构受理报检、计收费、现场检验检疫、合格评定、出证放行、监督管理等执法权力进行物理分离,把传统单人执法的“线条式检验监管模式”改变成环环相扣的多人“模块化检验监管模式”,有效分散集权式的执法权力,降低产生腐败的风险。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执法人员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请示报告制度以及层级权力分解的有关规定,在本岗位职责、权限范围内规范行使权力,不得乱用、滥用。各平级岗位、层级岗位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执法证和岗位资格证双证上岗制度,实施执法资格动态管理,对不适合从事执法工作的依法取消岗位资格证、暂扣或吊销执法证并调整工作岗位。对重点企业、重要岗位、敏感业务和关键环节实行双人上岗或推行AB角、主辅角等制度,防止“一个人说了算”。根据岗位敏感程度或限定任职时间,对各岗位干部进行定期交流轮岗,打破“小团体、小圈子”。
探索构建层级权力多重监督体系,保障监督有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权力监督网络,杜绝权力集中、失控和监督缺位。一是加强层级权力内部监督。建立上级对下级权力运行层级督察制度,强化局领导、处(科)长、副处(副科)长等各管理层的督察职责,针对重点敏感风险点,明确各管理层必须负责一定比例执法行为的抽查监督,把各级管理层的日常监督重点引导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在实践中明确规定科长每月要对本科人员出过的证书、放行的批次、监管过的企业等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复核;业务局长、处长每季度要对科长验证过的工作根据一定比例进行验证;山东局主管处室对分支局定期进行验证。此外,山东局建立联合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分支机构进行联合检查,着重对各分支机构层级监督运行情况进行督察,查出问题及时追责、整改和通报。二是加强层级权力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定期调查走访制度,对各层级人员工作质量和廉洁行政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局级领导、部门负责人、纪检监察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有关企业和工作对象,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诉求,掌握各层级人员行政执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引入社会监督力量,聘请第三方机构、社会监督员等开展外部调查,增强外部监督的实效性。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将本单位的执法依据、内容、范围、程序、时限、执法结果等向社会公开,采用多种渠道强化信息传递和沟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建立健全廉政督察机制。按照廉政风险防控要求,明确每项廉政风险的监控对象、监控责任人,完善和优化防控措施,细化各岗位防控责任、防控频率、防控目标,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比如执法一线的自由裁量权、市场准入等行政审批、注册管理、工程招标、政府采购、资金审批、人事任免等都是关键风险点。按照“有访必接,有案必查,违纪必究”的原则,对实名投诉举报采取谈话提醒、立案查处直至移送司法机关等手段,做到“查办一批案件,教育一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
综合运用各类监督检查考核结果,落实责任追究。强化对滥用权力、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责任追究,督促和约束基层一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一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日常督察、专项督察、综合督察、投诉举报调查等途径发现的未依法履职、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坚持“严”字当头,严肃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对存在屡改屡犯等问题的单位,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以外,还严肃追究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确保制度刚性运行。二是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管理。积极推进全面绩效管理工作,扎实做好逐级逐人绩效考核,实现绩效管理与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执法责任的有机结合。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发挥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实现对实际绩效的有效区分。三是注重运用督察考核结果。把各类监督、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调整岗位乃至党政纪处分的重要依据。局党组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不用那些以权谋私、不负责任、不讲原则、不干实事、信誉不高的人。
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匡正权力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果不能从思想上筑牢遵纪守法的防线,那么纵使构筑了严密的制度体系,也只能是防君子而防不了小人、坏人,再好的制度也可能沦为虚设和“稻草人”。因此,需要进一步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机关文化建设的合力,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落脚点,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在实践中,山东局积极开展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党风廉政教育、反腐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剖析、机关文化建设等,虚功实做,潜移默化,提振干部职工精气神,持续释放正能量,为制度刚性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第三篇:三大因素制约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成效
三大因素制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成效
近年来,通过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性投入、大力度推广和广泛性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成效。
一、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导致建设力度不均衡。部分工作人员对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将是一项新的长期工作的认识不强,积极主动性不够,上级领导安排一点做一点,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村(社区)“两委”对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不尽理解,认为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在插手村(社区)工作,干预了村(社区)的自我管理;部分群众对免费法律顾问的工作质量持保守态度,接受公共法律服务的主动性不强。
2、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整体工作成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的考核评价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的准入制度、规范的值班机制和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机制方面需要有明确的考核主体、有针对性的考核内容和合理的考核标准以及恰当的考核方式等。而目前大部分地区对村(社区)法律顾问的聘任、选用以及考核都比较松散,不成体系,由于村(社区)财政经费大部分都是是由区(镇、街道)两级共同承担,镇、村(社区)的法律顾问均是各自选任、续聘,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不利于规范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另外,考核的主体是区级司法局,出现了区级司法行政机关既是提供者又是考核主体的制度漏洞,不利于将公共法律服务的制度要求落实到位。
3、服务力量单一不利于调动律师顾问工作积极性。多元的力量保障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性指标。以苏州市为例,每个村(居)顾问费每年至少1万元,按照每个月值班一次,相当于800元/每次,与欠发达地区相比较已经是相对不错的费用,但是由于服务队伍较为单一,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不利于调动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公共法律服务开展时间比较短,这项工作还没完全走进老百姓的心里,部分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服务频次不是很高,浪费了服务资源。
二、对策及建议
1、明确权责,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一是明确权利义务,避免权力滥用,督促法律顾问切实履行好职责,避免消极懈怠使法律顾问制度流于形式。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尽快出台具体指导性文件,对这项工作有长期性的规范,打消基层顾虑,增强干事信心,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三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是有效解决基层普法难、依法治理难、群众依法维权难的重要途径,不是某个单位、个人能够完成的,应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齐心合力,才能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把住关口,选好队伍,完善考核。一是村居法律顾问筛选一定要把是否了解农村工作作为一大标准。不少村民遇到一些纠纷问题,往往会选择上访渠道,缺乏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筛选村(社区)法律顾问, 一定要注重农村法务处理实践,熟悉农村工作,选精选细,真正能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二是完善考核机制。要将“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的有关指标,特别是乡镇(街道)政府法律顾问推进情况,纳入对各乡镇科学发展观考核,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部署落实,通过加压基层政府,促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开展。
3、落实经费,强化保障,扎实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涉及面广,提供服务的方式多样,必须有可靠的保障作后盾。建议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尽快落实省、市、县关于一村一法律顾问经费保障,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保障辖区内村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补贴、培训经费、办公设备和硬件购置等支出,落实法律顾问工作待遇,按规定发放待遇报酬,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调动其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
第四篇:基层反映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三大难题不容忽视
基层反映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三大难题不容忽视
一是计生综合治理的氛围尚未形成。一些工作职能与计划生育密切相关的部门没有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与本部门工作统筹结合,在履行综合治理职责上还有差距。在对计划生育的优先优惠上,有的地方还没形成完善的利益导向体系。一定程度上说,注重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但对计生对象的关爱和照顾不全面,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二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全区流出人口28.27万,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0.07万,孕环检对象5.68万,分别占到已婚育龄妇女及孕环检对象总数的一半左右。由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全国“一盘棋”格局尚未形成,流入地对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我们流出地对流出人口的管理服务往往鞭长莫及,而出问题的大多数往往在这部分人当中。三是计生专抓队伍及乡村两级的厌战情绪普遍存在。乡镇计生办人员少、任务重、责任大,既不参照公务员管理,也不能评技术职称,工资待遇非常低,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尤其是乡镇计生办主任常年承受着“一票否决”甚至“末位淘汰”的压力,但由于事业单位身份所限,没有提任的机会。乡村两级干部常年累月抓计生,同时面对对象户又缺乏手段,经常受气,疲惫不堪。计生队伍缺少活力和动力。计生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存在很大难度。
第五篇:个人APP制作三大难题
个人APP制作三大难题
目前APP制作炒得火热。没有个人APP你就out啦!制作APP的平台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认为如果你有一定的知名度,那就应该有一款属于自己的APP。
当韩寒拥有了个人文字类App《ONE・一个》,当曹方拥有了自己的个人音乐类App《浅彩虹》,当天娱旗下的艺人在推出新歌的同时,也会有一张个人App来“弹眼落睛”,他们引领了有关个人App的可行性路线――在文艺和娱乐这两个极具人气的方向上,事实上成为一种新形态的“出版发行”,亦是“自媒体”的直接表现。
短短的时间里,立即有了后来的模仿者,但是业界人士的观点和体验都证明,个人App不是那么好做的。
“名博到了一定层级应该拥有一个纯属于自己的空间”
“在最初的游戏、工具类应用之后,媒体形式的App必将在某个时间段出现,分享移动互联网大热带来的益处。”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前来向应用汇咨询推出个人App的人很多,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既然“名博”们有了人气很高的微博,为何还要推出个人App?知名博客告诉记者:“在新浪微博上大V太多,很容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淹没,而如果拥有了一款个人App,粉丝就不会错失他们写的任何内容。而且在微博上,过去的内容很难翻找,而App的形态犹如一本编辑好的书籍,有明确的目录和精选的推荐,感知明显提升。”
个人APP制作三大难题,你知道吗?
1、费用高昂,个人操作不太可能
记者日前与某知名安卓app制作公司取得联系,对方称制作个人App的收费视需求而定:“如果只是将文字置入等,大概8000-10000元,我们制作的App从来没有低于这个价格的。如果有更多的设计要求,包括推广到应用商店等,价格则从数万到十几万都有。”
亿美软通认为高度定制的App的确符合这样的价格区间,因此尽
管当前有兴趣的人士很多,但能成功推出的名人App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思路成熟明确,背后有强大的团队或者公司。”
“如果个人App要普及,未来一定会有固定模板式的App生成服务产生。”
2、个人精力达不够,需要专业团队
国内知名旅行作家“行走40国”就是的第一批名人App使用者之
一。他从2000年开始游历世界各国,其博客曾被评为“中国十佳博客”,多年来在不懂英语的情况下,用最少花费周游世界,被这一领域的广大粉丝所关注。
最近他将自己的个人App二维码发布在了微博上,但很多下载的粉丝发现,其中的内容很少。对此“行走40国”表示,实在是精力达不够所致:能够选中我,主动联系我来成为个人App的试行者我很荣幸,他们提出的建议也不错,能通过一个制作APP的平台将我历年来所有的文字都容纳在内,这些吸引了我。但谈到落实这一动作,录入的工作量就很大了,由于很忙,我实在来不及将很多东西都搬进去。”知名摄影家张千里同样告诉记者,自己一直觉得开通个人App,多一个聚集粉丝的渠道会很好,但考察了多种方式后感觉,如果和专业技术团队配合专门制作一个App太耗费精力:“像韩寒那样像搞一本杂志一样与团队讨论,太高端,对于我这样需要一直拍摄的摄影师来说很难办到。”近期,他选择了博客自带的生成App功能。但这只能实现发博客的同时,完全一样的内容被复制到App中,App的特别与个性,就无从谈起了。
曾经和几个朋友一起搞过电子杂志,并将它转为“自媒体”性质App的知名新媒体专家告诉记者,即使有一个小团队,维护App也远比以往做PDF式的电子杂志复杂:“PDF的杂志只要往爱问、百度文库里一放,供人下载就行了,App却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后来由于发现交互程序等需不断修改很麻烦,大家就都慢慢地淡出了。”
他认为,如今掀起的个人App热,其实和当初的博客热一样:“你去看看很多人的博客,最后一篇都是四五年前更新的了,我想很多个人
App也是一样,过一阵子创办者就没有耐心去更新了。”
3、内容谁来审核,盈利模式何在“自媒体”形式的个人App,其实形似出版物。那么对于这种媒体化的个人App,谁来对其最终的内容进行审核与把关?他表示,苹果AppStore一般仅针对其中有否色情内容进行审核,并给阅读者的年龄进行分级,对App里的内容很难把关。
亿美软通负责人则表示:“这的确是个严肃的问题,我们肯定对在自己平台发布的个人App进行事先的严格审核,除了有没有病毒,就是内容方面有没有敏感信息。不过有的人可能一开始还写正常的东西,后来忽然写一点什么不受限的内容也有可能。如果个人App多了,这的确是个问题。”
安卓app制作公司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认为虽然个人APP制作比较火,但是有很多的因素限制,大家要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