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请你谈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理解。[五篇]

时间:2019-05-14 06:4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过学习“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请你谈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过学习“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请你谈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理解。》。

第一篇:通过学习“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请你谈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理解。

通过对于初中现在文学策略的学习,我思考了很多,下面就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谈一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现代文学作品在初中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既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道德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现代文学作品的整体来看,作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现代文学作品又以自己特有的手法和方式将枯燥的繁难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因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

所以我认为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是:

1.对社会生活的反应,通过文学作品,颂扬真善美,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4.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态度,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会做人。

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内容:

一、必要的现代文常见文体知识二、一定的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三、对著名作家的了解和对经典作品的拓展阅读

四、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典语段解读

五、现代文学作品的精妙的写作手法

六、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内涵

七、文学性现代文所蕴含的价值。

总之,现代文学作品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多角度去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语文基本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篇:谈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理解

谈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理解

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专题讲座的学习,我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目的和内容有了更新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浅析教学目的如下:

1.现代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学习中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作品中弘扬的主题。

4.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态度,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会做人。

确定了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目的之后我们就不难围绕教学目的确定它的教学内容了。具体来说:

一、必要的现代文常见文体知识

例如:小说的要素,散文的特点,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诗歌中一些修辞手法等等。让学生遇到现代文学作品时能正确区分,顺利进行阅读。

二、一定的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能抓住重点段落或句子做重点品读,也为学生今后的读书学习奠定基础。

三、对著名作家的了解和对经典作品的拓展阅读

通过对鲁迅、老舍、朱自清、郭沫若、巴金等作家生活时代、写作背景等的深入了解,可使学生更深刻把握现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典语段解读

如鲁迅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经典语句和段落所蕴含的哲理,需要学生细细品味。

六、现代文学作品的精妙的写作手法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散文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精到细致的观察,谨严缜密的结构,朴素洗炼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豁人耳目,沁人心脾,历来被人们所称颂,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典范。

七、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内涵

对现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把握是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与作者与文本交流的桥梁。只有把握其思想内涵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总之,现代文学作品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多角度去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语文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作业2

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作业2 通过学习“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请结合自己的理解,提供一个优秀的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案例。案例可以是自己的教学实录,也可以是其他人的教学实践。

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学习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教学设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配乐)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二、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三、读(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学生听读)

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呢?(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老师最喜欢“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它。分析“春雨图”:

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欣赏配乐朗诵时,我发现有些同学都被那美情朗读陶醉了。不过,我想,我们同学也能读,而且会读得更好。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同学们最想听谁读?)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多媒体展示:柔软

春雨绵绵娇媚 驱走冬天 改变姿容 透明 教师小结: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五官都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在这里,作者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

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秋、冬雨图。

(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多媒体展示:热烈 夏雨倾盆 丰满大地 展示诱惑 粗犷

教师小结: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

多媒体展示:端庄 深情 秋雨轻轻 倾诉 沉思 纯净灵魂 产生情思 轻 发光

教师小结:“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的伤感。

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多媒体展示:自然 冬雨透明 降临温暖 带来蜜情平静

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四、归纳总结: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五、悟

1、体会情感

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喜欢(美)爱恋(活力、滋润、流动)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1、6、7段)

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

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六、延伸拓展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以上种种事物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下面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也来写一种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好,只要能语言优美、描写形象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学生写,读3-5个,略评)

七、总结:

今天,我们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好在哪里入手,分析了前两幅图,课后请大家继续分析后两幅雨景图,继续领会作者笔下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八、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春雨:生机 娇媚 夏雨:热烈 粗犷 秋雨:端庄 沉静 冬雨:平静 自然 雨美 爱雨

九、教学反思: 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并设计“我手写我心”的环节仿句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发挥小组团队的作用合作交流,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探究课文,品味语言”之时,可能由于平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平时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第四篇:浅谈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这是一个大话题,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教学策略”就是一个泛化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它有很多界定,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施良方:“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袁振国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和学新:“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另外我们还能搜索到几十种解释 , 归纳起来可以认为 : 所谓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其次是“文学作品 ” 中西方界定也有明显差异,中国传统认为是四分法。再加上“现代”和“初中语文”的限定,更有一种“做起来容易,说起来难”困惑。为了“说”和“做”都有操作性,我们把它限定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上,具体说就是小说和散文,准确说我们重点以散文为例。其实这不是偷懒,说来也有一定依据。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问题

1.《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 阅读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课标 》关于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标 》关于评价建议:

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 7 — 9 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文学作品教育是《课标》的要求,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更重视文学教育。曾经一度我们的教材就叫《文学》。

1.读写结合要讲求实效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赛,一位老师在教人教版的《云南歌会》,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描写一位老师或学生,同学们在听了描述后,要知道描述的是谁。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可模仿的范例,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段肖像描写:一是课文《云南歌会》第三段中的内容,一是课文《边城》(节选)描写翠翠的一段话。从实际情形看,训练的目的没有达到。学生没有按老师提供的材料仿写,而是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所想来写。

利用适宜模仿的课文进行片段练习,或者整篇文章的练习,是一种教学常态。只要把握得好,就可以收到实效。但是我们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为读写结合而读写结合,而不管课文内容是否适宜模仿。模仿对象没选好,不仅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时间。上述那位老师所选的两个片段均不适宜初二学生模仿。《云南歌会》第三段描写的肖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云南妇女,而是脸谱化的肖像。《边城》(节选)中没有一处纯粹的关于翠翠的肖像描写。如何描写,老师也没有加以分析指导,这让学生感到有点为难。很显然老师的教学目的难以凸显,教学实效也就大打折扣了。读写结合,要看读的和写的能否结合,不能结合,不可勉强;能够结合,要寻找二者的最佳契合点,还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指导。

2.分析文本勿离开语境

听一位老师执教《山居秋暝》一课,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大多很到位,师生互动,教师点拨,都不错。但是老师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分析则有点牵强,说是诗人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希望同学们也要学会关心劳动人民。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别忘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这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进行。

《山居秋暝》是古代描摹山水的名篇,作者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儿既有环境的美,也有人物活动的美。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的是一群村姑洗罢衣服踏月归来,顺流而下的渔舟划桨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诗人要写的是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描写这样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场景,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关。类似此诗的描写在唐诗中不乏其例。

但是,硬要从上述诗歌中分析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关系,诗人具有悲悯情怀就有些不当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是说古诗中没有这种诗,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诗圣杜甫的诗歌,他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情怀。

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还应教会学生从课文中自觉接受这种教育;还应教会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本质之中,从不同的内容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千万不能从任何课文中都能读出关心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来。

3.教学方法不能定于一尊

某地学校有一位语文老师,大学毕业后来校工作有两年的时间了。有老师说她上课不讲规矩,学校领导听了她的课后也有同感。最近,安排其上教研课,教研内容是《胡同文化》,她讲的时间较多,但也有提问,也有学生讨论。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几乎都认为,课堂气氛热烈,但是教法单

一、传统。再从她的教学效果看,很不错。两年来上了两个年级,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期末考试,两个班成绩在其所教年级的十多个班中,总是名列前茅,这又让有的老师困惑。但是老师们对那位老师教法的否定,又让那位老师没有信心,书该怎么教?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绝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讲规矩,其实只是教学方法传统一点而已。也许有些领导和老师认为她的教学方法不好,但是在她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形式,没有为了追求好看而追求热闹,然而却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朴素、本真,教学目的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她的课堂气氛并不冷清,相反,却是“热烈”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而那位老师的教学效果不错。

传统的教法有什么不好?难道凡是传统的都应该抛弃吗?不是的。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到处都能看到传统教法的影子,要求学生注重背诵,注重积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我们并不反对教法的创新,反对的是在教法上的形式化的追求。在所有的学科中,恐怕只有语文的教法最多。你今天弄出个“××法”,他明天就总结出“××步骤”。这种教法好,被推广,老师还没有适应,很快又有了一种新的教法出现了,让老师们眼花缭乱。有个性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般不会受到影响,但不少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已经没什么自信了,只好诚惶诚恐,紧跟形势,疲于奔命。不少语文老师感叹:越来越不会教书了,大概有此缘故吧!那位老师就是这样,尽管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错,但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合流,自己也快动摇了。她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没必要被同化。我以前所在的一所学校,一位政治老师上课语速极快,开始,学生几乎听不懂,一旦适应了,都觉得这位老师教得好,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后来,这位老师被调到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了。

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都应从实际出发,这里的实际指的是教材实际、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老师实际。舍此,奢谈教学方法,则毫无意义。

第五篇: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金传富老师说:“我个人认为,在开展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之时,从总体上讲还是不要过于讲究文体的划分为好。”如果不“过于讲究文体的划分”,我们如何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所有学科的立身之本;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的首要特质。如何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我认为应该以课标为教学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以学情分析为依据,以教师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为基点。

1.新课标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各级考试的依据。参加各级各类说课、评课活动,分析不同省市的各级考试,会发现不管讲哪篇课文,考试题怎么变,都在新课标的精神下进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其文学教学方面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我们日常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测试评价,正是从在这些方面进行的,“课程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最终归依,那么它也应该是确定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指南。确定“文学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要有“课程目标”意识。

2.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包括不同的学科领域,语文素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体现一个人内在气质的重要要素。它包括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各种文化信息的积累、思维潜能的开发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叶圣陶先生说:“在国文课内,要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初学者还没有素养,一时无从着手;全仗教师给他们暗示与浅明的指导,渐渐引他们入门。”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我们指导学生读书,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词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意,恰当概括要点,深刻地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艺术特点,提高审美情趣等等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生意识”是我们在确定“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时不可或缺的原则。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理解程度不同,他们的语文能力也不同,我们应该“以学定教”。即通过教师对学生水平的具体了解分析,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分析出需要教什么。具体到每一节课,我们在确定这节课的“文学作品教学内容”时,就要考虑学生阅读这一篇作品具体需要读什么。

以本人教授《春》为例,《春》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知识,锤炼语感,培养鉴赏能力的最好范本。但自就近入学之后,我校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很多学生在读音、字词上还存在问题,在鉴赏方面能力更是达不到。针对这一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从字词入手,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词语,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体会用词之妙,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理解艺术特点,提高审美情趣。

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之一就是学情。有人把学生课堂接受知识的情况用“往瓶子里倒水”来比喻,其实,决定瓶子能接到多少水的关键因素是瓶口的大小,而不是倒水量的大小。学生的“瓶口”(即接受能力)只能接那么多水,而你却倾盆大雨般地倾倒,结果只能是大部分水都倒到瓶子外面去了。因此,现代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从学情出发,严格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的阅读期待。

4.发掘教材文本资源构成的教学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语文教师去引领。因此,教师正确解读文本,也是确定现代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前提。

《孔乙己》是现代文学作品的名篇,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初读课文只感到孔乙己的可笑,对他的可怜、可悲并没有很深的感触,要理解这个人物必须要了解孔乙己生活的时代,所以在教授之前我反复研读,查找资料,从文本当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确定将环境描写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并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过程,不同于普通读者的阅读。只有准确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只有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才能理清教学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因此,语文教师能否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现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要解决如何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的问题,还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只要在尊重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的基础上,坚持以课标为教学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以学情分析为依据,以教师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为基点,必定能让每一篇各具特色的现代文学作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彰显它们的个性魅力。

(责编 田彩霞)

下载通过学习“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请你谈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理解。[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过学习“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请你谈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理解。[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