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时间:2019-05-14 06:5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第一篇:浅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浅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中学朱玲娟

摘要:中小学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与任课教师的岗位职责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影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进而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200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与任课教师的岗位职责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文件中对班主任的工作意义给予充分的肯定,也对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给予清晰定位。但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影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扫清道路,保障这项工作的持续推进。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现状

“班主任专业化”概念的提出以及教育部文件的出台,对提高班主任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实际推行中,仍然存在着“不想做”“不能做”“不适合做”的现象。

1.“不想做”是专业思想不够牢固。一些教师认为,90后的学生都是娇生惯养,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工作要投入太多个人精力,而且工作太辛苦,效果不明显,当班主任属于“吃力不讨好”;还有一些教师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科知识,从事班主任工作,扮演的是“孩子王”的角色而已,投入过多的时间,会影响其教学业务的发展。

2.“不能做”是专业能力不够扎实。班主任除了应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品质外,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可是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者是无法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去引导教育;部分班主任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工作方式不当、自身定位不准,容易发生一些教学事故,从而对班主任工作产生阴影。

3.“不适合做”是专业道德不够完善。一些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但是出

于个人评职称或者是经济目的从事班主任工作,并不是因为热爱学生管理工作。这类教师虽然能够对班级进行管理,但其缺乏热爱感、兴趣点的工作动机会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效果,也离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现状以及上述三类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班主任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

1.班主任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制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认同感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班主任人人能当”的观点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班主任被视为一种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其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从而导致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被忽视,班主任对自身工作没有一种自豪感,也不愿意学习专业管理技能、不能用专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制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因素。

(2)专业工作动力不足。长期以来,班主任都是由一些语数外理化的教师担任,这些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和班级建设的双重任务,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导致一些班主任产生职业消极思想,不愿为班主任工作付出过多个人精力,工作中积极性不足、情绪低落,影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3)应对新时代学生的问题能力不足。90后、00后的学生有着其固有的时代特点,现如今的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比如说:学生生理与心理同步发展、独生子女的集体协作意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学生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都对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很多班主任面对这些新问题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没有适当的手段去处理,从而对专业发展产生消极情绪。

(4)加强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当前,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是一些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有偏差,工作中不重视、不主动屡见不鲜。要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素养高、专业学习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及班级事务管理之后,能够沉下心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新的教育手段,甚至要去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要求班主任积极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水平。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时间分配

矛盾客观存在,不少班主任认为平时教学任务重,班级事务繁杂,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班主任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足,这是制约班主任自身知识和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2.班主任工作的完善度和吸引力不足,班主任没有成为吸引人的岗位。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

(1)长期以来,教师们已经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一旦学校安排某位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工作,那么其他的教师就很少主动去关心、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多数教师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学生教育和事务管理都是班主任份内的事情,自己没有义务和必要插手班主任的事务。更严重的情况是,无论是哪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或者教学活动中出现了问题,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找班主任投诉,长期的“孤军奋战”使得班主任感觉到无助,往往没有精力去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与此同时,在学校中,班主任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还不完善。从目前的学校实践中来看,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程度、规范班主任专业行为、缺乏一套统一、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各中小学实行的班主任考评只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种事务性评价,没有涉及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考评。许多优秀的、有思想、愿意从事学生管理事务的年轻教师,由于惧怕考核中的量化指标,担心会疲于应付考核,而不愿意从事班主任工作。

(2)从社会角度来说,班主任在社会认可度上还存在差距。虽然党和政府在提高班主任地位上已经做出大量工作,也收到良好的成效。但是公众和社会舆论方面,普遍都是要求班主任具有奉献精神、热爱学生、工作负责,而对班主任进行学生思想教育、“三观”培养以及成长成才教育这些方面很少提出要求。班主任在公众的心中,只是任课教师另外兼任的一种职务,并非一种专业。社会上并没有专业的机构对其进行培训,也没有专业资格证书,这些方面都影响到班主任专业化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三、关于解决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一些建议

1.完善班主任考评制度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制度建设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保证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能够“又快又好”的进行。在现有考评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在班主任的工作考核中引入班主任专业能力的考评,通过考评制度,督促班主任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2.加强班主任职业培训

班主任专业化的建设要立足所在学校的发展建设,要融入到学校大的发展中。加强班主任专业化能力最实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班主任职业培训。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学生事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和知识。班主任职业培训应该涵括以上各类学科的知识,拓宽班主任的知识面,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3.提倡、鼓励班主任自主追求自身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主体,班主任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需求自身的发展,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学习。在与学生的管理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多与其他优秀班主任交流沟通,学习其他教师好的做法、尤其是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学校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班主任自主学习的氛围,鼓励班主任多思考、多实践,在实践中反思职业发展。

4.“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本校,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多邀请其他学校先进班主任进行交流,通过了解其他教师的一些做法,反思本职工作,促进本职工作的改进;同时,也要选送一些年轻有培养前途的班主任外出学习、访问考察,不断从先进班主任的经历中提炼出自身的感悟。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也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先进班主任典型,让班主任们切实感受到这一战略的好处,能够积极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形成人人争典型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桃英.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8(8).[2]彭方.关于加强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10).[3]许苹.班主任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0(20).[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EB/OL].

第二篇:《专业化视野中小学班主任》读后感

在本学期的读书活动中,我读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化视野中小学班主任》一书,读后感触颇深,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我要以班主任专业化理论为基础理论,用专业化的视角对班主任的角色进行定位,工作内容和成长途径进行了重视,审视教育法、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辅以大量教育实践,丰富自己的教学。

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实践的深入,班主任的专业化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逐步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还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教师,学生的“精神关注者”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承担的职业,而是必须经过系统培养,具备专业的职业伦理、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的专业工作者。

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不是立杆见影的事情,而是一个职前培养和职后训练相结合、系统培训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的终身教育的过程。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也是十分重要的的,现代教育中,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同时还是学生主要的“精神者”,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应当成为具有专门的职业理论、职业道德、职业艺术的专业工作者。班主任工作应当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专门性工作。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特殊性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育管理规律,提高班主任管理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主要教育者和关怀者,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班主任的多重角色是国家制度规定和社会期望所赋予的,所有这些都对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位班主任如果不具备专门的职业理论、专门的职业道德和专门的职业技能,就很难胜任班主任的工作。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最大问题就在于学生接受的是灌输式的、单向性的教育,而缺乏成性的内容,以致于班主任工作做起来是觉得头绪多,工作杂,不易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班主任要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负责,要对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思想行为全面了解,并作出全面引导,班主任实现这一神圣的工作目标,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的开展。

在班主任的自我健构上,我们可以借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成功经验,一直以来,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这两块领地是存在着分工的。

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转变教师观念,使得广大教师在认识上把教育科研看做教育的组成部分,使教师增强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和价值

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其表现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受阻。

目前国内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都是对教师队伍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教育投入、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而涉及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则是局部研究。近几年来,我们也从不同的侧面对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推广了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都未能从教师整体发展水平上进行研究,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在全局上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我们站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认识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

1、教师专业素质要可持续发展。教师做为一种社会专业,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获取了教师任职资格证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2、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校为本。教师工作岗位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在学校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研修的过程。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学习,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价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

4、专职教研员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以及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这些都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作为教研员,我们关注的是应该怎样给广大教师提供专业上的支持。教研员自身成长于学校,研究经验根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新领域,从而使研究成为“真实、可信”状态下的研究,所进行的研究是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研究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结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研究者、以校本资源为主、中小学教师参与行动研究,进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至今还是一项空白,对教师教育校本化、网络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把教研员的科研行为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研究,探索以科研课题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范式,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这些我们以前尚未关注,这也就是我们选取此课题开展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课题的研究特色与创新

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网络交流、教研员指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包括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探索一条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学校教育管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基础,规划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科学研究方案,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和培训工作,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学理论。

2、教育管理学理论。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多元智能理论。

6、社会心理学理论。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六)课题的界定

1、教师:研究对象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指农村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特定为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

2、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3、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本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任教阶段不断发展其专业的内涵,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知识系统: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2)教育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3)研究能力:教师参加课题行动研究的能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4)师德素养:积极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优良的教师道德修养,稳定教师心理素质,博大的教育之爱。

5、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指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校教学效果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经验、理论提升、规律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讨并形成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评价工具等等),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6、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这一名称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英国。这是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来的。其含义一是为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华师大教授郑金洲)。

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校本培训的重要工作在于形成教学案例,起到专业引领和反思提高的目的,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教育专家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含职工)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活动。

7、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关系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密切相关、相互配合,校本培训侧重于解决那些临行性、应急性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则侧重于解决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情况下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训开头,由校本教研具体落实和检验,即集中培训→专题分析讨论→自修反思→再讨论、再交流→下一轮活动。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校为本”,“以校为本”并不是排斥有关理论和专家指导,而是在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等人员的指导下,“物化”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学习上,而是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其目的在于,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专业互助、自我提升与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学习型学校。特别地,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主动的研究者,带着疑问、困惑进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成长和互助提升的过程。

8、校本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校本教材是指在《课程标准》的框架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广泛开发、筛选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具有校本个性化的教材,与现行的学科教材形成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要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体现地方性和实践性,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

校本教材是统编教材的有力补充,可增强统编教材的针对性、适应性、实施性。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学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校本教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校本教材建设要“三个坚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校本教材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展学生参与互动对话的空间,强化活动体验设计,反对单纯让学生发展服务于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坚持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只为部分学生设计、仅由少数教师参与的校本教材建设其意义是不完整的。坚持长远规划、谨慎设计,长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不盲目“追风”,不搞“走马灯”似的开发,始终把校本教材建设视为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9、心理健康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根据以上所述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社会适应(或生存)标准和发展性标准。前者如大部分中国学者指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客观;5.个性结构完善;6.人际关系协调;7.社会适应良好;8.人生态度积极;9.行为表现规范;10.活动效能吻龄。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

10、教师心理素质

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声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1、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师心理健康是关系密切的一对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相统一的系统,该系统的内部包含行为、知识、能力、观念、人格等成分。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或某些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失调,教师在教育活动或日常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高、最佳状态。

教师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和心灵消耗都很大,而教师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本身,同时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教师在心情烦躁的情况下,不可能用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投入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反弹,结果师生关系出现恶性循环,还会进一步影响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从教师工作的特性来看,有专家认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1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既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和指标,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只是目前所公认的一般性的标准。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同样,从横向角度考虑,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应体现其群体的特殊性,即我们应该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做更具体的诠释,使之既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同时也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根据我们的研究与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的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13、师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形成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的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红线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

师德完美于心理,心理健全于师德。

14、网络研修

本课题研究以吉林省教师博客网网络平台为系统,通过建立博客,把教师的研修成果发布在博客上,支持教师远程学习交流。吉林省教师博客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有一个灵活、可靠、安全、可扩展的网管系统,包括设备本身的管理特性和图形化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管理系统和业务。

1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

换一种说法,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16、现代教育技术

李克东先生在《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等全方位研究,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在教师专业领域范围内,用专业水准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教师在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知识系统、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师德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注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不是所有教师同层次、同水平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

任务分解(子课题)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年8月-XX年年9月),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研究方案。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年10月-2010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研究任务进行全面规划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者,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专业水平评价方案,完成教师专业水平前测,做为研究比较的初始条件。在研究结束后,要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

(3)课题组成员要经常搜集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对本课题研究进程的反馈信息,做好课时科研日志,做为改进研究工作的依据。

(4)课题组成员结合教研年活动,开展科研工作,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实践一种教育理念,解决一个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提供一个研究课例,编写一套学期验收试题,设计一个优秀教案及课件,写理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

(5)课题组成员要通过听课、阅读专业书刊、外出学习、与同事讨论有关问题、网络查询学习资源等形式进行学习,撰写科研反思,在科研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科研能力。

(6)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课题组成员的需要开展培训和研讨,召开行动研究培训、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案例教学分析会等。

(7)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中小学教师(包括研究人员)要把学习体会、研究新得、阶段成果、教育反思、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学案例、科研日志、科研反思等材料,发布在吉林省教师博客上,起到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高、共同发展的目标。

(8)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要提交一项成果,能够代表自己专业水平教育论文、阶段总结、研究报告等,并在教育期刊上发表。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1)课题组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领导小组对子课题研究进行评估。

(3)课题领导小组撰写《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4)筛选优秀成果,编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十)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要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和价值

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其表现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受阻。

目前国内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都是对教师队伍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教育投入、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而涉及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则是局部研究。近几年来,我们也从不同的侧面对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推广了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都未能从教师整体发展水平上进行研究,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在全局上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我们站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认识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

1、教师专业素质要可持续发展。教师做为一种社会专业,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获取了教师任职资格证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2、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校为本。教师工作岗位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在学校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研修的过程。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学习,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价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

4、专职教研员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以及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这些都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作为教研员,我们关注的是应该怎样给广大教师提供专业上的支持。教研员自身成长于学校,研究经验根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新领域,从而使研究成为“真实、可信”状态下的研究,所进行的研究是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研究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结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研究者、以校本资源为主、中小学教师参与行动研究,进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至今还是一项空白,对教师教育校本化、网络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把教研员的科研行为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研究,探索以科研课题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范式,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这些我们以前尚未关注,这也就是我们选取此课题开展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课题的研究特色与创新

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网络交流、教研员指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包括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探索一条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学校教育管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基础,规划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科学研究方案,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和培训工作,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理论依据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1、现代教育学理论。

2、教育管理学理论。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多元智能理论。

6、社会心理学理论。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六)课题的界定

1、教师:研究对象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指农村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特定为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

2、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第五篇: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校本思考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校本思考

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在微观层面的深化和发展。在学校中,班主任工作不是一项“副业”,也不是谁都能“兼任”或“替代”的。准确地说,班主任是班级建设和学校德育意图的主要实施者,是班级德育工作的设计师、执行人、经验提升者,班主任还是学生品质效仿的主要对象,是沟通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桥梁。优良的校风源自一个个班级的班风,班主任的能力素质水平及由此决定的班级建设管理水平,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因此,如何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文件精神,探索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升,是中小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职责范畴两方面作出清楚的界定,既让班主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也让班主任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

一、明确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结构,引领班主任专业发展。

在中小学,班主任一般是由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和学科教师存在共性。但同时,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更多、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其专业角色明显有别于学科教师,除了具备更高的品德素质以外,班主任还必须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

1.有效解读学生的能力。

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要力求全面、准确地解读学生,掌握学生状况。班主任只有具备解读学生的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脉搏,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而言,班主任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多渠道、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一个成熟的班主任,善于从学生的只言片语、眼神、表情、体态、无意识的小动作等细微之处去捕捉察觉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能够通过班级内各科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其他学生中的信息源去快速了解班级内的思想暗潮和一些“隐秘事件”的来龙去脉,洞悉问题和隐患,从而赢得“先发制人”开展教育、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2.较强的师生沟通能力。

德育说到底是“心育”,能否让学生敞开心扉,成为班主任能否有效开展教育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较强的师生沟通能力。第一是要善于倾听。班主任要以自己的爱心、真诚、民主风格和灵活技巧化解学生的防御心理,赢得学生信任,让学生把班主任当作一个知心人,一个可信赖而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倾听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有高度的理智、耐心,要能让学生放心诉说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不要让学生担心因为说出真话会受到惩罚或者导致个人隐私被暴露。第二,一流的语言表达能力。班主任教育学生基本是靠语言来实现的,“会不会说话”,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班主任的语言表达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周密性,要有感染力、说服力、震慑力、鼓动力,要能使受听者如沐春风、渗入心田,要能结合具体的人、事、环境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产生激励和教育作用,切忌空谈义理。当然,如果能有一定的幽默感,则效果会更好。以“会倾听”和“会说话”为主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

3.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承载体和组织单位,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及其部门、年级的工作目标而承担具体的班级指标任务,由此决定了班主任必须具备相当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一,计划能力,包括制订班级德育工作计划、班级教学目标计划、学生成长计划等;第二,组织实施能力,要组织班级学生有效开展德育常规管理、学习常规管理、班团活动,参加各类学校集体活动,要让班级学生人人有事做,班级事务件件有人管,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第三,班级事务决策能力,班主任要随时把握班情、学情,和任课教师一起分析班级现状,就班级教育教学事务拿主意、定方案,要快速机智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第四,协调能力,班级是个小社会,班主任对上要协调和学校部门、年级领导及其他班级间的关系,对外要协调和学生家长、监护人的关系,对内要协调和任课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各类关系和矛盾。

4.行为控制能力。

班主任在处理同事关系的过程中,在联系形形色色、各种层次的家长的过程中,在面对“半幼稚半成熟”、充满青春逆反的未成年人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各种不顺利的、令人烦恼的事情。面对这一切时,班主任绝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丧失理智,必须能以最大的行为自控力克制自己不理智的言行,保持冷静和耐心,维护教师形象,维护正常的关系,以细致的工作、有效的沟通,努力达到预定的目标。

5.内省、反思能力。

内省、反思包括对自己认识的反思,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班主任的内省、反思,是要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与行为、教育观念与认识及教育效果状况。班主任需要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效能。内省、反思能力是一名班主任做好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素质,这一能力的强弱将决定班主任由稚嫩走向成熟,由合格走向优秀的专业进步速度。

二、界定班主任的专业职责范畴,重视班主任核心业务的落实。

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职责既包含教学目标,更包括育德育人任务。能有效履行专业职责,完成专业任务,是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专业能力合格的体现。这其中,需要班主任在学校内最常抓不懈的核心业务,是班级基础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班主任应该在学校领导下,努力开展法制与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人身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社会治安处罚法》宣传、反毒品宣传教育、交通法规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禁止违规用电、使用明火等消防法规知识宣传、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健康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等。班主任要加强考勤管理,高度预防并制止学生旷课、住校生擅自离校外出等有严重安全隐患的行为,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纠葛,正确处理与家长的矛盾,班主任要随时注意敏锐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和了解班级内的各种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有效介入。

2.纪律常规管理。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抓学生纪律教育与管理往往是一个班主任耗时最多、也最感辛苦的事情。我们必须认识到,对自控能力尚不成熟,具有“知行脱节”特点和逆反特点的高中生来说,班主任“仅有爱是不够的”,必须爱之有法,严而有度,德法并用,刚柔相济,要克服“猛抓一次,一劳永逸”的错误认识,树立“反复抓、抓反复”、“持久战”的工作观点。同时,班主任应注意,防止因“抓纪律”抓过头而弄得班上学生“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既树立良好纪律风气,又掌握“度”量,保持一群花季少年的灵性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3.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养成。

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对学生的养成训练比较薄弱、部分家长自身的素质和认识问题以及成人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语言文明、礼貌习惯、个人仪表、衣着打扮、卫生保持习惯等“小处”人手,力所能及地开展工作,注意以身作则,熏陶引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教养的文明人。这从短期来说,是为学生能集中精力、静心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长期来说,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明素质基础。

4.协调学科教师,开展学生学习管理,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一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承担起本班学科教师间的协调任务和班级教学统筹工作。班主任从一个班级组建开始,就需要考虑本班的整体构思规划,明确终极目标、阶段性发展趋势、阶段目标和措施等,对于每一阶段“做什么”、“怎样做”要力争心中有数,并在此前提下,团结协调好任课教师,分解学生教育培养任务、成绩目标任务等。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管理的首席指导者,要在班集体中大力弘扬学习上进风气,树立正面典型,协同任课教师使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闪光点及时激励学生,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觉醒和形成,同时要搜集学科信息,思考归纳,积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从学生“知行脱节”的毛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和畏难情绪,以强制促认同,以认同促内化,以内化成习惯。

5.关注并开展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具备有效师生沟通能力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调适与辅导。从学生实际来看,优秀生往往承受更大竞争压力,需要心理保健抚慰,中等生需要通过心理品质的改善来提升其学习品质,后进生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有效的心理调适、辅导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质量,促进其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心智发展。

下载浅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德......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参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天,给我的感悟却是相当深刻的,当老师当了二十几年,教学上还说得过去,也被称之为骨干教师,在学校受领导器重,受学生欢迎,被......

    浅谈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浅谈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学生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等都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挑战,都要求班主任......

    班主任专业化工作总结

    东皋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训”工作小结 班主任是优秀班级体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责任人,首要任务是建设优秀班集体。能否建设一支极具专业精神、高专业化程度的班主任......

    班主任专业化工作总结

    东皋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训”工作小结 班主任是优秀班级体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责任人,首要任务是建设优秀班集体。能否建设一支极具专业精神、高专业化程度的班主任......

    班主任专业化[推荐阅读]

    班主任专业化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一、抓培训 培训专题化:沟通策略、养成教育(清单管理、定格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培训互动化:研讨、汇报。实地参观; 每周一看一写(全国班主任视频......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计划

    八里罕小学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完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训方案,加大培训力度,提......

    浅析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摘 要: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负责人,班主任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