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信用分析中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
企业信用分析中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06-10-31 15:54:29
【小 中 大字体】
【评论】
浏览:598次
1975年10月,美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W.T.Grant宣告破产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W.T.Grant成立于20世纪初,曾经是Kmart, Woolworth’s等主要商业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W.T.Grant宣告破产的前一年,其营业净利润接近2000万美元,银行借款余额达6亿美元。而在1973年末,公司股票价格仍按其每股收益20倍的价格出售。事实上,W.T.Grant的破产也不是毫无征兆。如果分析一下公司的现金流量情况,就可发现从1965年开始,尽管W.T.Grant一直盈利,但其现金的主要来源不再是经营活动,而是银行借款。1970年起该公司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就开始出现负数,到197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高达
-11,000万美元。W.T.Grant事件使投资者认识到,简单地分析以权益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已不能满足投资决策的需要。投资者需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了解企业现金流量变动的情况、盈利企业走向破产的原因、经营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差异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2年对IAS 7 进行修订,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也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由于现金生成能力与企业偿债能力直接相关,现金流量分析逐步成为企业信用分析的核心。企业信用分析中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以X公司(主营PC机及电脑周边产品,财务数据详见附表
1、附表
2、附表3)为例介绍基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和基于现金流量调整表的分析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要求企业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并在报表附注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间接法)。企业信用分析中一般从现金流量结构、偿债能力和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等方面来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通过对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分析企业现金
流入的主要来源和现金流出的方向,并评价现金流入流出对净现金流量的影响。现金流量结构包括现金流入结构、现金流出结构、流入流出比例等。
从X公司现金流入、流出结构来看,其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主要渠道均是经营活动,且2001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984万元,这意味着维持公司运行、支撑公司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现金是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但应注意该公司当期资本化投入大幅增加,其现金缺口主要通过增加银行借款弥补。因此,企业信用分析人员应关注该公司举债投资扩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及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同时,还要对其资本化投入的方向进行分析,评价投入项目的未来现金生成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单纯分析以直接法报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往往并不能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以X公司2001年的现金流量表为例,其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但分析以间接法调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以发现X公司当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了119,255万元,这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要是由推迟应付款付款期等影响商业信用的方式形成的,实际上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因此,以直接法报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状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现金流量表使用者。
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结构分析时,还要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内部的流入、流出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现金流入的主要渠道和现金流出的方向等。如X公司投资活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净额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的比例为97.2%,这意味着公司主要的投资活动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新增资本化投入,新增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很小。
对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的分析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生成能力。如X公司200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比为1.12,表明每1元的现金流出可换回1.12元的现金流入。
在投资活动中,现金流入流出比例大小一般可揭示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和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X公司2001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为0.13,这表明公司正处于扩张时期,管理层对未来的发展看好,投资机会多,方向明确。
2001年X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为1.61,说明其借入资金明显大于还款,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借新债还旧债的现象。
(二)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生产经营的一些基本支出后,才能用于偿付债务。通常,企业信用分析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总负债及到期债务的比较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揭示企业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这个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X公司2001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为0.144, 这意味着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之比。该指标主要揭示企业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通常,该比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强,相应的债务风险越低。X公司2001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之比为0.11, 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较低。
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本息之比。该指标揭示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该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有能力通过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到期的债务;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必须通过借款、增资扩股、处置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来偿还到期债务。X公司2001年到期债务本息约235,455万元,则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本息的比例为0.276, 这意味着公司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低,使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缺口很大。
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本化支出净额的比例。资本化支出净额是指当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净额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的差额。资本化支出净额为正,表明企业在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因此,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本化支出净额的比例主要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维持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但这个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资本化支出一般优先于偿还借款,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资本化支出时,剩余部分可用于偿还债务。如X公司2001年资本化支出净额为199,383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本化支出的比例为32.6%,这意味着公司资本化投入远远大于当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三)未来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企业信用分析的核心是评价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获取现金的渠道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生成、营运资本运作、对外投资现金分红、增资扩股、长短期借款等,其中经营活动生成的现金最能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现金能力。
1.经营活动现金生成能力。
该指标是指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投入前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简称FFO(Funds from operation),一般反映净利润转化为现金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FFO=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及少数股东本期权益+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
FFO为正,表明企业的主营业务能够生成现金,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增值效应;FFO为负,则表明企业的主营业务在消耗现金,企业的资产在减值。FFO从现金的角度很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效,因此当企业经营出现亏损,而FFO为正时,表明企业的持续经营仍能够充分弥补资产减值及固定资产损耗,经营活动是有价值的活动。相反,如果企业经营盈利,而FFO为负,意味着企业盈利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的处置收益,企业的主营活动实际上是没有成效的。以X公司为例,虽然其2001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正,其FFO却为-7,221万元,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存在较大问题。
2.营运资本运作。
以压缩应收款项和存货、占用应付款等营运资本运作方式可为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这种方式筹资成本低,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些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营运资本运作的筹资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济实力、产品的竞争力、原材料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企业营运资本运作能力等。因此,分析营运资本对企业未来现金获取能力的影响主要是对企业现有营运资本规模、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营运资本运作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评价。
3.对外投资。
近年来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企业还将资本运作作为其规模扩张的主要途径。可为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入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和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因此,信用分析人员应了解企业对外投资的内容及投资项目的情况,并测算其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以评价其未来获取现金能力。
4.增资扩股。
预期的新股东参股、股东追加投资等也是企业未来现金流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评价企业未来获取现金能力时,要考虑股东对公司的支持程度、股东背景、公司经营战略在集团内部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经营的产品等因素。如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预期比较好,则往往较容易吸收新股东参股。
5.长短期借款。
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发展前景、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以及获取第三方担保等。
第二篇:在信用分析中如何进行现金流量分析
在信用分析中如何进行现金流量分析
摘要:在银行贷款业务实践中,人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家盈利的企业可能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二面临清算,而一家亏损企业却能偿还贷款并继续持续经营。因此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能够偿还贷款,仅看其盈利能力是不全面的。因此,借款人最关心的应当是企业的现金流量。那么如何在信用分析中进行现金流量的分析? 关键字:信用分析
现金流量
一:现代信用分析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各国银行普遍重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程化的思维和技术逐渐被运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成功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现代信用风险的计量模型按其计量的风险层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个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的计量模型,二是资产组合层次的计量模型,三是衍生工具的计量模型。交易对手或发行人层次的计量模型
(一)基于期权定价技术的风险计量模型。
merton发现银行以折现方式发放一笔面值为d的贷款所得到的支付和卖出一份执行价格d的看跌期权所得到的支付相等。因此有风险贷款的价值就相当于一个面值为d 的无违约风险贷款的价值加上一个空头卖权。贷款的卖权价值取决于5个变量,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的波动性、贴现贷款的面值、贷款的剩余期限以及无风险利率。
基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其波动性的不可观测性,1995 年美国kmv公司开发了kmv模型,该模型又称为预期违约概率模型(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简称edf),模型使用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和资产的市场价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来计算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使用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和企业股权的波动性之间的结构关系来计算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同时统计在一定标准差水平上的公司在一年内破产的比例,以此来衡量具有同样标准差的公司的违约概率。该模型是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模型之一。该模型理论依据在很多方面与black-scholes(1973),merton(1974)以及hull和white(1995)的期权定价方法相似。其基本思想是,当公司的价值下降至一定水平时,企业就会对其债务违约。根据有关分析,kmv发现违约最频繁的分界点在公司价值等于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50%时。有了公司在未来时刻的预期价值及此时的违约点,就可以确定公司价值下降百分之多少时即达到违约点。要达到违约点资产价值须下降的百分比对资产价值标准差的倍数称为违约距离。违约距离=(资产的预期价值-违约点)/资产的预期价值×资产值的波动性。该方法具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特别适用于上市公司信用风险。
(二)基于风险价值var的信用度量模型。
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上,用于评估和计量金融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的最大价值损失。在计算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的var时,关键的输入变量是金融资产目前的市场价格和波动性。由于贷款缺乏流动性,因此贷款的市场价值和波动性不能观测。
jp morgan(1997)银行开发了信用度量制(credit metrics tm)系统,该系统解决了诸如贷款和私募等非交易性资产的估值和风险计算。该方法基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信用转移矩阵、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计算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推断个别贷款或组合的var,从而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信用风险评价。
信用度量制模型的优点在于其第一次将信用等级转移、违约率、违约回收率、违约相关性纳入了一个统一的框架来度量信用风险。该模型适用于商业信用、债券、贷款、贷款承诺、信用证、以及市场工具(互换、远期等)等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计量。但该模型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违约率直接取自历史数据平均值,但实证研究表明,违约率与宏观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假定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但实证研究表明实际分布多呈现厚尾特征;关于企业资产收益之间的相关度等于公司证券收益之间的相关度的假设有待验证方法计算结果对于这一假定的敏感性很高。
(三)基于保险精算的creditrisk +系统。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csfb,1997)银行开发的信用风险附加(creditrisk +)系统的主导思想源于保险精算学,即损失决定于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或破坏程度,它不分析违约的原因,而且该模型也只针对违约风险而不涉及转移风险,特别适于对含有大量中小规模贷款的贷款组合信用风险分析。
(四)以宏观模拟为基础建立的creditportfolio view系统。
该信用组合观点系统由mckinsey公司开发(wilson,1997),它是一个违约风险的宏观经济模拟系统。由于商业周期因素影响违约的概率,麦肯锡公司将周期性的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中,该系统在credit metrics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化,并通过monte carlo法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与信用违约概率及转移概率的关系,进而分析不同行业或部门不同信用级别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程度。
该模型的优点在于其将各种影响违约概率和信用等级变化的宏观因素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损失分布,能够刻画回收率的不确定性和因国家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所有的风险暴露都采用盯市法,更适用于对单个债务人和一组债务人进行信用风险度量。其主要适用于对对宏观经济因素变化敏感的投机级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度量。
二:现金流量表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要求企业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并在报表附注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间接法)。企业信用分析中一般从现金流量结构、偿债能力和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等方面来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通过对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分析企业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和现金流出的方向,并评价现金流入流出对净现金流量的影响。现金流量结构包括现金流入结构、现金流出结构、流入流出比例等。
从X公司现金流入、流出结构来看,其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主要渠道均是经营活动,且2001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984万元,这意味着维持公司运行、支撑公司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现金是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但应注意该公司当期资本化投入大幅增加,其现金缺口主要通过增加银行借款弥补。因此,企业信用分析人员应关注该公司举债投资扩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及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同时,还要对其资本化投入的方向进行分析,评价投入项目的未来现金生成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单纯分析以直接法报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往往并不能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以X公司2001年的现金流量表为例,其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但分析以间接法调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以发现X公司当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了119,255万元,这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要是由推迟应付款付款期等影响商业信用的方式形成的,实际上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因此,以直接法报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状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现金流量表使用者。
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结构分析时,还要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内部的流入、流出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现金流入的主要渠道和现金流出的方向等。如X公司投资活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净额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的比例为97.2%,这意味着公司主要的投资活动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新增资本化投入,新增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很小。
对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的分析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生成能力。如X公司200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比为1.12,表明每1元的现金流出可换回1.12元的现金流入。
在投资活动中,现金流入流出比例大小一般可揭示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和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X公司2001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为0.13,这表明公司正处于扩张时期,管理层对未来的发展看好,投资机会多,方向明确。
2001年X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例为1.61,说明其借入资金明显大于还款,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借新债还旧债的现象。
(二)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生产经营的一些基本支出后,才能用于偿付债务。通常,企业信用分析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总负债及到期债务的比较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揭示企业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这个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X公司2001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为0.144, 这意味着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之比。该指标主要揭示企业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通常,该比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强,相应的债务风险越低。X公司2001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之比为0.11, 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较低。
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本息之比。该指标揭示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该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有能力通过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到期的债务;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必须通过借款、增资扩股、处置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来偿还到期债务。X公司2001年到期债务本息约235,455万元,则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本息的比例为0.276, 这意味着公司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低,使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缺口很大。
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本化支出净额的比例。资本化支出净额是指当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净额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的差额。资本化支出净额为正,表明企业在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因此,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本化支出净额的比例主要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维持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但这个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资本化支出一般优先于偿还借款,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资本化支出时,剩余部分可用于偿还债务。如X公司2001年资本化支出净额为199,383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本化支出的比例为32.6%,这意味着公司资本化投入远远大于当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三)未来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企业信用分析的核心是评价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获取现金的渠道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生成、营运资本运作、对外投资现金分红、增资扩股、长短期借款等,其中经营活动生成的现金最能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现金能力。
1.经营活动现金生成能力。
该指标是指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投入前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简称FFO(Funds from operation),一般反映净利润转化为现金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FFO=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及少数股东本期权益+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
FFO为正,表明企业的主营业务能够生成现金,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增值效应;FFO为负,则表明企业的主营业务在消耗现金,企业的资产在减值。FFO从现金的角度很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效,因此当企业经营出现亏损,而FFO为正时,表明企业的持续经营仍能够充分弥补资产减值及固定资产损耗,经营活动是有价值的活动。相反,如果企业经营盈利,而FFO为负,意味着企业盈利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的处置收益,企业的主营活动实际上是没有成效的。以X公司为例,虽然其2001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正,其FFO却为-7,221万元,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存在较大问题。
2.营运资本运作。
以压缩应收款项和存货、占用应付款等营运资本运作方式可为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这种方式筹资成本低,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些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营运资本运作的筹资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济实力、产品的竞争力、原材料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企业营运资本运作能力等。因此,分析营运资本对企业未来现金获取能力的影响主要是对企业现有营运资本规模、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营运资本运作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评价。
3.对外投资。
近年来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企业还将资本运作作为其规模扩张的主要途径。可为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入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和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因此,信用分析人员应了解企业对外投资的内容及投资项目的情况,并测算其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以评价其未来获取现金能力。
4.增资扩股。
预期的新股东参股、股东追加投资等也是企业未来现金流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评价企业未来获取现金能力时,要考虑股东对公司的支持程度、股东背景、公司经营战略在集团内部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经营的产品等因素。如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预期比较好,则往往较容易吸收新股东参股。
5.长短期借款。
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发展前景、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以及获取第三方担保等。
第三篇:财务分析常用指标之现金流量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第二,有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1)现金到期债务比:
公
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的债务
其中: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
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分析 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2)现金流动负债比:
公
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5
意
义: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 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
公
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5
意
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 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
公
式: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销售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
意
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 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
效果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公
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普通股股数
注:普通股股数由企业根据实际股数填列。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
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 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公
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资产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6
意
义: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 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
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公
式: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同期内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取数 方法: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指前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也从现金流量表相关栏目取数,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数;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取数;
存货增加,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数。取存货的减少栏的相反数即存货的增加;
现金股利,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润或股利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取数。
如果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项目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则取数方式为:
主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减去附表中财务费用。
意
义: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
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 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
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公
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 每股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股利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
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 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3)营运指数:
公
式: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经营应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
=净利润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 + 递延资产摊销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9
意
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分析 提示:接近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收益质量高;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够好。
第四篇:探析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探析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提升企业的盈利质量
“盈利”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以利润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评价和判断体系,可以有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容易受到如存货的质量与变现能力、应收账款的收回能力与管理、会计估计和费用分摊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经营业务利润能够增加现金流量,它的客观性更强,能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及盈利质量高低。主要利用营业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来分析,并与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因此,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质量进行验证和识别,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
2.有利于对现金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现金管理能力对于保证企业的日常经营尤为重要。但同时,现金流量也具有易发性的特点,这通常表现为:企业固定资产比例在企业资产中的占比过高,而导致流动资产占比过低;资产负债率也会出现过高的情况;企业应收账款回款率偏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过慢;企业供应商信用管理不完善。
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找到企业经济业务运行的规律,从而在资金需求、流向方面进行合理调配,增强现金管理能力,有计划、有目标地统筹安排与合理使用企业资金。
3.有利于确保企业偿债能力,提高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
在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流动比率等体现了企业在经营期间内资产的变现能力,但其分析结果受到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的影响。如:呆滞的存货、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预付账款等。
另外,不同企业的流动资产结构不同,资产质量也不同,因此,仅从流动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往往有失偏颇。企业负债大多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用于偿债最直接的资产也是现金,所以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中,如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到期债务比等,能更直观、客观地反映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这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发现相关的问题和风险,从而规避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
4.有利于增强企业财务弹性,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对未来现金流入量和支付需要预测的比较,可以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的整体情况和经营资金状况,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安排的灵活程度,有利于加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利用投资机会、化解财务危机的能力。
二、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视
在对现金流量分析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缺乏重视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其主要负责经营考核工作,经营考核的目的在于提升绩效,所以他们十分重视利润问题,将利润当作企业的唯一考核指标,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意义则被管理者忽视,导致其在企业管理工作体系中未能发挥作用。
也正是因为缺乏对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视,所以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没有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规划,建立相对完整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更是无从谈起。部分企业甚至于盲目追求净利润的绝对数值,而进行盲目扩产,放宽对客户的商业信用审核以促进销售收入增长,造成大额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资金占用,最终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境,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
2.企业现金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是过去一个或者多个经营周期内相关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而企业现金管理要发挥其作用,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着眼于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动态分析管理。但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现金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对于未来经营管理的规划与分析,现金管理也停留在日常资金管理,无法全面发挥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3.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现金流量分析综合素质不高,对于现金流分析仅停留在表面,分析与管理活动不系统并缺乏深度。比如说,没有将现金流量结合利润表、资产负债中所有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分析利用,无法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深入分析企业潜在的问题,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现金流动状况。
由此,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没有系统客观的评价基础,又如何准确评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资金结构合理性呢?所以,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结果不能成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无法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企业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监督管理机制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是企业规划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目前,一般企业不要说现金流量分析与管理,甚至现金流量表都不做,或者相关工作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将现金流量分析管理和经营质量、企业价值管理等纳入企业的监督考核制度,企业考核考评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到位,现金流量分析与管理也必然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作用。
三、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的优化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认识
企業经营风险与困境多源于现金的短缺或不合理安排,所以企业管理者只有对企业经营与现金流状况充分分析与深度了解,才能在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正确的决策。提高管理层对现金流量分析的认识,发挥现金流量分析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才能防范因现金流短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企业管理者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获悉企业的经营利润质量,纠正盲目追求利润目标等错误认识,才能有效地对未来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融资决策与安排,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现金管理体系
孤立的现金流量分析与应用,必将成为无本之源,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建立健全现金管理体系,才能发挥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应结合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各项计划等,建立多部门组成的产供销资金联动响应机制,将销售资金回款预算、经营支出预算、投融资预算等和实际执行与控制,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中。
总体来说,需要提升企业各方面的营运管理水平,形成企业系统联动响应与分析管理的现金管理体系,才能系统推动实施现金流量分析与管理。增强企业对于未来现金流量预测能力,客观准确地评估企业筹资能力,准确预测和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的整体情况,据此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提供更具实用性的信息。
3.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财务人员应不断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满足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提高对于公司现金流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其次,企业财务人员应不断学习企业战略管理知识,提升信息识别能力。将管理知识和财务知识相融,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工作,积极发挥现金流管理的作用。比如:将现金流量分析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经营效果,及时对企业内部的异常情况进行甄别、处理,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目标等,由此为企业经营提供准确、清晰、简练和及时的决策支持信息与建议,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4.对企业的监督考核机制进行完善
结合现金流量分析的具体实施情况,除了需要加强监管外,还应该对监管机制进行创新,明确现金流量分析的具体内容,让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相关的手段来为完成工作。另外,企业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也可以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估,提升工作人员参与现金流量分析的积极性。
第五篇:贸易企业信用分析方法
贸易企业信用分析方法
联合资信主体评级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偿债主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所有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再综合判断偿债主体信用风险的大小,最后给出受评主体的信用级别。本文仅列举了贸易行业评级时需要考察的重点要素,由于非重点要素较多,影响程度也会因受评主体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所以并不一一列举。贸易企业信用分析主要考察行业、基础素质、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
一、行业状况
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两方面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
贸易行业的发展受世界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宏观经济环境情况是贸易行业企业信用分析的一个要点,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出口国,进出口贸易以出口为主,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中国贸易行业的发展;②不平衡的贸易格局导致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居高不下,特别是非关税贸易壁垒使中国外部贸易环境日趋复杂;③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造成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商品的出口减少,尤其给中国大部分依靠价格优势而缺乏科技含量的低附加值外贸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产业政策
为了缓解中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政府不断调整产业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贸易行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例如近期国家出台的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政策、取消粮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鼓励进口政策等。因此,在分析贸易企业的时候,需要关注近期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并在以后分析中结合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来分析对具体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二、企业基础素质
1、区域经济环境
对于贸易行业来说,应根据企业所营产品的所属行业来分析其区域经济环境。具体来说,要针对企业所经营产品的细分行业的销售半径确定经济环境的分析范围,判断该经济环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与区域环境相关程度,区域的经济环境和消费状况介绍,区域物流等配套环境介绍,对企业的影响为正面或负面,影响方面,影响程度大小)。
2、企业所有制性质
按照所有制性质划分,企业一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贸易企业中,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情况较好,管理和经营经验丰富,外部资源广阔。所以国有企业经营风险较民营企业相对较低。
3、企业规模及竞争力
需要分析企业所经营产品的贸易行业目前的竞争程度(行业集中度介绍、行业内企业数量,主要企业的名称以及市场占有率,主要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主要的竞争方式(规模、工贸一体化、稳定的客户关系,自身渠道建设等),判断其对企业目前经营的影响。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大,上下游产业链完善,行业地位显著的企业,竞争力较强。
4、商品结构
在分析商品结构的时候,我们主要关注经营产品是多样化、附加值是否高、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等。首先,产品的多样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市场、价格具有对冲的产品组合可以直接规避企业风险,相关性比较强的产品组合能够形成一定的协同效应,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产品的多样化;其次,贸易行业利润空间比较有限,工贸一体化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其盈利能力;最后,相关产业政策对涉及的产品经营有较大影响,如近期国家针对“两高一资”产品、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因此,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品将受到冲击。
5、股东背景
在分析股东背景的时候,首先要看企业是否能获得股东支持的可能性;其次要看股东的实力如何。
三、企业管理
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商业信用管理和购销管理两方面分析。
1、法人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与企业独立性,股东权利与保护,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运作情况,公司实际的领导体制,重大决策的制定机制,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遴选与聘任制度,企业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监事会的运作规则与运作情况等。
2、管理水平
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完备,管理职责是否明确,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内部制约是否得力,人事管理是否有效,激励措施是否得当等,可从战略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审计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商业信用管理
对于分析供应商的资金支付和客户账款的回收管理的商业信用管理中,需要概述企业采购货款管理制度,供应商信用管理措施,销售货款管理制度,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判断企业在供应商资金支付和客户账款回收方面的制度建设是否完善。这里需要根据企业经营产品所属行业的上下游关系,有所侧重地分析公司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会计科目的管理。
4、购销管理
首先,采购管理方面,要关注企业的采购模式、供应商的选择机制、价格确定机制、供应商信用管理、付款方式等,以及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等;其次,销售管理方面,要关注企业的销售模式、营销策略(部分行业需要关注其渠道建设与维护情况、向客户的返利等营销措施)、客户群拓展机制,价格确定机制,客户集中度等等,以及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等,可以以销量等产品销售指标为核心,考察企业在这方面的综合表现。
四、企业经营
主要从企业贸易形式、业务开展、物流管理、关联交易、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
1、贸易形式
企业贸易形式主要分为外贸和内贸为主。外贸型企业的经营较内贸型企业对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调整的敏感度更高,相关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对于进出口结构不同的外贸企业来说,影响程度也不同。如那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出口退税降低和鼓励进口等政策相继出台的情况下,其经营相对于以进口为主的企业来说,势必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2、业务开展
对于贸易企业来说,业务人员流动性、供应商稳定性和客户忠诚度是公司业务开展的分析重点;其次,供应商稳定性和客户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空间和上下游关系,在分析时,可以从供应商和客户明细变化,供销合同以及应收和应付款情况几方面对供应商稳定性和客户忠诚度进行判断。
3、物流管理
首先概述企业相关的物流模式,采购和配送等仓储、运输硬件设备的管理,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物流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判断企业物流管理是否适应自身业务经营的需要,是否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在采购、配销方面的效率,降低了企业存货积压或者断货的经营风险。
4、关联交易
需要分析关联交易的对象、内容和关联交易在企业采购和销售中的比例,判断关联交易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企业对关联方的依赖程度;比较关联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分析关联交易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比较关联方与非关联方在结算方式上的差异,分析关联交易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析关联方与企业之间资金占用情况,判断关联方对企业整体现金流的影响。
5、发展战略
需要了解企业是否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如果有,判断其战略目标是否可行,以及实施的具体状况又如何;战略的实施会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现金流产生何种变化。
五、财务状况
主要从财务信息质量、资产质量、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和偿债能力等方面分析。
1、财务信息质量
重点分析近三年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结论、报表是否拥有可比性、公司所采用会计政策是否与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判断企业有关财务数据的证实性和有效性。
2、资产质量
对于贸易行业企业,要关注:(1)资产构成,通常以流动资产为主;(2)资产流动性,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现金类资产的情况;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质量(欠款客户,账龄和坏账准备等)要着重进行分析;分析存货占流动资产占比,有无较大波动,存货跌价可能性,是否已计提跌价准备;预付账款的增长情况等;(3)非流动资产中,贸易行业企业固定资产占比相对较小;由于贸易行业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延伸,长期股权投资逐步提高,需要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贸易行业企业一般应收应付项目比较大,主要客户的信用质量是影响贸易行业的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时应重点关注。
3、资本结构
一般而言,贸易行业企业负债率较高,短期债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占比
很大。主要衡量指标包括长短期债务结构、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在考虑了上述三项因素后,通过指标分析,综合判断企业自身债务负担的大小以及在同行业中的排名情况。另外,还要分析应付账款、预收款项的具体情况以及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进行比较。
4、盈利能力
(1)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趋势是否具有一致性,应与经营分析相吻合;(2)分析近三年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3)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稳定性;
(4)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或押汇等取得收益的占比;(5)对净资产收益率、总资本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做出判断;(6)根据公司预测判断未来几年盈利趋势。
5、现金流
现金流分析是评级分析的重点,因为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的基础,将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可支配的现金,与企业应偿还的全部债务相比较,可以显示出企业在持续经营中获取的现金对全部债务的保护程度。主要考察的指标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收入比、盈利现金比、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筹资活动前现金流量净额债务保护倍数、筹资活动前现金流量净额利息保护倍数等指标。对于贸易行业企业,由于其主业盈利能力偏弱,特别要关注公司收入的实现质量,经营性现金流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6、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是信用评级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主要分析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保护倍数,以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保护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主要考察EBITDA对全部债务和利息的保护能力,并结合短期、长期偿债指标对企业整体偿债能力作出判断;
(3)其他信用支持,主要包括企业自有的直接或间接筹资渠道,包括资产出让、引入战略投资者、IPO、增发配股、银行授信以及股东、各级政府给予的支持,在分析其他信用支持时,需要对支持合法性、可操作性及对债务保障程度作出判断。
主要考察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EBITDA利息倍数、全部债务/EBITDA等,结合上述偿债资金来源,综合判断企业偿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