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一小
2012.1
2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班级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学生交往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他们在班级里上课、交往,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度过了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稚嫩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且长期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可能终身受益,也可能终身受损或终身缺憾。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学校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需要
3、是班级文化建设理论深化的需要
4、是提升班级文化水平的需要
5、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
6、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如果我们把不同的班级加以比较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理想追求、行为方式上,确实存在着差别。这就是不同班级文化的表现。这种差别可能不是教师有意造成的,但是它却潜在地、以无意识的形式影响着这个班级中的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使学生生命的展示与张扬的坚实土壤以生发,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建设好班级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众所周知,学校德育的基础是班集体,也就是说,我们日常教育工作靠的是非常到位的各个班集体行为及在集体中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的学生个
体行为来保证。各个班集体的教育到位了,学生的行为也就规范了,那么自然而然学校的整体秩序就能到位。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环境;而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班主任认识到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因此班主任都能积极主动地献计献策,将班级文化建设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广泛开展起来。使我校的现代化建设进展顺利。
一、思想文化建设。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我们必须制定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帮助和监督学生的行为。首先学校确定了每个班级的班风“健康、向上、乐学、博学”。同时我们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安排布置各班制定班训班规、班级公约、班干部制度、课代表制度、清卫工作实施细则等让学生自己对自己在上课、作业、自习课、两操、课间、卫生、班级物品管理、和同学相处等方面提出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老师在此过程中也提供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参与管理的习惯。同时每个班级都在周三、周五的下午对学生的参与管理情况做一次小结,由学生主持,学生发言,可以总结自己也可以总结他人,可以说优点也要说缺点,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一定的希望和寄语。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了参与意识,也有了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我参与,我感悟,我能行”无处不体现在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是一切教学教育的主阵地。营造一个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利用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名句时刻勉励和鼓舞
着学生。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毁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警句。学习园地,精彩纷呈的学生作品又把人带到一个多姿多彩的知识的殿堂。不定期更新的优秀作业展、书法展、绘画展、进步榜不但表扬了先进,激励了先进更让同学们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努力就会进步,努力就会成功,学习心得及时向同学提供好的学习方法。黑板左角的每日一句名言警句也在时刻鞭策着学生、激励着学生。班报,主题鲜明,内容的针对性、可读性深受班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和表现的欲望。这些墙壁文化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这是利用班级文化的外部形象,也就是用环境的功能来影响人。如果在一个杂乱无章、卫生极差的教室上课的话,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必然会受其影响的,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每个班级的“明星榜”也在我校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明星在学生心目中是有着一定的地位,能够走上明星榜也是每一名学生的心愿。每月一评,每月一更新,通过同学们的评选更新出一批又一批的明星,不同角度的明星尽显学生的才华,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争取上的机会,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当明星,争做文明学生。
三、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学校的大型活动毕竟是少数的,每个学期就那么几次,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比起来,它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了。因此,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重心是下放到班集体。首先是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各种特殊节日搞的教育活动(母亲节、父亲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三八节等);班级每周二、五下午搞的“我参与、我感悟、我能行”的班会;每天早晨的学生一练(朗读、讲故事等);班级之间的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踢毽比赛;班级内部的绘画比赛、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到快乐,感悟到辛苦,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从而使良好的习惯在相互影响中传播。
四、学习文化建设。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班级文化决定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广。良好的学风可以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同时也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深知学风是建立在良好的班风之上,因此我们各个班级通过多样的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风气,班级的学习成绩也在稳中不断提升。目前,在各位班主任的努力下,我校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校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的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努力营造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同时也十分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他们为了能够培养和教育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不断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通过班主任的不懈努力,学生在校能够主动学习、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能力也有所提高、文明礼貌也有很大的改进;在家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孝敬老人;在外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小公民。
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学生不仅在行为习惯上有了一定的约束,明确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更多的是学生对一些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更坚定了求知的欲望,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上进、刻苦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所有反应出的现象告诉我们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养成性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全校班主任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的探究。
第二篇:浅谈纪律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浅谈纪律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剑河县南明中学
王政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础教育步入了由全面普及转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由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出台,可见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认可。然而,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如何让班主任工作能更好、更准、更有力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用什么来支撑班主任工作,将是班主任工作拯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十来的班主任工作地贴身体会,我认为纪律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保障和强大动力。
记得在部队里常说:“纪律就是战斗力。”没错,班集体纪律的好坏更是一个班集体班风、学风的集中体现。如果班里人人都能用校规校纪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班风、学风就自然形成,且随纪律的遵守程度的不断加深,班风、学风也就相应的得到提高和优化。反之,则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影响极坏。
法学明确指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班级的管理,因为我们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管理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如果遵守纪律只是一个小时,认知时间只是一天,那么各项规章制度将流于形式,校规校纪也就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和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自身的严格要求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事班主任都有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这样,首先在学生心中就有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为遵守校规校纪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十来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一个班主任都有没有带好头,那怕只随口的一句脏话,随手丢的一片纸屑,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我常在班里落实这样一句话:“看我的,跟我来。”我在学生心中的位置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怕过渡到敬佩,最后到爱。从而班的班风、学风也就自然而形成。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把班主任工作做深做透。例如,我刚开始接手班主任工作时,我总想用学识、学历来给他们造成影响,而忽略了细小的经常性工作。最后的结果让我明白,采用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这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是行不通的,为此,我想借用北京市平谷区德育教研室主任韩玲老师的一句话:“学历不等于能力,才华来自于实干。”
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教育应因人而异,以学生为本。”在严格落实各项纪律的同时,要讲求人性化,合理化。坚决更新“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响鼓用重锤”的落后的旧的教育观念。因为存在决定意识。社会与以前不同了,当前的社会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都有重视教育,重视学生的成长,重视人才地培养;学生家长不是以前的学生家长了,他们只有一颗单纯的望子成龙的心。时不时还要向我们上级领导谈谈教育的公平,学生的公平;学生不是以前的学生了,他们都是自己父母的掌上明珠,深受家里不同程度地溺爱,特别是我们农村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他在遵守纪律方面做得较差。而我们还用以前老的传统的教育方法去管理的话,是行不通的。现实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案例,我以前所在的学校就发生了几起家长上告老师的事,究其原因,就是班主任在班里落实各项纪律时不因人而异,盲目强施,导致被上告的结局。我认为要落实好相关纪律也并不难;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做透,取得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要落实几项规章制度就容易多了。同时也作了自我保护。
总之,一个班集体,只的人人都用纪律来净化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履行好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班里的各方面工作才能有强大的保障。
第三篇:浅谈感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感恩中成长
---浅谈感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单位:茅箭区二堰小学 姓名:余荣 联系电话:8873763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千古名句都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推崇。更何况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而我们有的孩子却根本没有感恩意识。因此我决定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从审视与反思感恩教育的逻辑开始,完善感恩教育,引领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
一、努力营造感恩氛围,树立榜样形象
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持久、深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长的行为举止胜过一切言语,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它的力量是无穷的。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能敏锐地感受到成人的情感态度。家庭中,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和老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孩子感受最为深刻的情感关系了,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决定着孩子能否对亲人产生依恋和信任感,也决定着孩子今后以怎样的情感态度面对各种社会关系,更决定着孩子今后有没有爱心、有多大程度的爱心、感恩之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自然而然地的建立积极向上的亲情关系。父母之间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牵挂;与孩子之间建立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平等民主、严慈相济的亲子关系;对老人充满尊敬、关爱与感恩之情。这些情感关系用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的,对孩子的爱心、感恩之心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日常生活中,我们自然而然就做的,比如:经常带着孩子看望老人,陪孩子一起给老人买礼物、生活用品等,经常陪老人散散步、捶捶背、揉揉肩,帮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当孩子稍大些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可以鼓励孩子去做这些事情。在做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体会到家长对老人的孝敬、关爱,树立一颗感恩之心。
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典型的感恩形象。在日常生活的影响、熏陶下,孩子那颗感恩的心已悄然萌发了,在一些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参与其中,并发现感恩小人物,树立身边的感动他人的榜样。在5.12大地震中,全国上下纷纷伸出援助
之手,捐款捐物。我校为此也举行了隆重的捐款仪式,许多学生把自己积攒几年的零用钱全部捐出来了,我班的邓雅馨捐款高达一百元。学校专门为这些学生及家长张贴光荣榜,顿时这些同学成了校园里的明星,他们的父母也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
二、多角度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掌握感恩方式。
一位哲人曾说过:“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教育之要,更精练地说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所以说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为学生创设以“感恩”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
1、利用活动感化心灵
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一些感恩的活动。如抓住节日----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征文活动、演讲活动等间接的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我校在开展的感恩活动中,六年级学生在表演的《感恩的心》这一节目时,表演者深情的朗读,优美的手语再加上恰如其分的音乐伴奏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顿时安静下来,静静地听,有的学生还伴着音乐跟着一起哼唱,我班学生下来后还写了观后感,真切地表达出了内心的感受。
2、紧扣文本,升华情感
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
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总之,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意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3、动手实践体验情感
结合节日,自我实践。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鼓励学生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祝他们节日快乐;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大胆的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
问候,送上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写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正确的感恩观起码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适度的感恩意识,既要懂得知恩图报,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恩重于我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把报恩变成个人的终生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型化和罪恶化。
正当的施助心态。芸芸众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逐着、实现着个人的理想价值和人生幸福,乐善好施和回报意识无疑将是实现这些人生追求的催化剂,由此,我们对别人施以援手,只是为了帮助别人更好地实现其理想价值,追求到属于他的人生幸福,然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又要象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做到施恩不图报,为了建造美好的社会而付出的一份努力。
感谢帮助自己的人,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俗语说“帮你是情,不帮你是理”,能帮助自己,是基于其美好心灵及其力所能及,而对于不能帮助自己的人,则要体谅别人的难处,哪怕是故意不施以援手的,也要从人的道德水平差异的角度予以宽容和谅解,而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句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教育这些心灵纯洁的孩子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熏陶他们,让这些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身边值得感谢的人,在感恩氛围中健康成长。
第四篇: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赏识教育(又称激励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捕捉、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不断地赞扬、鼓励,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持理解态度,先扬后抑,善于引导,使其内心产生一种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愿望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了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所摸索、并结合众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教育模式。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身为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应努力去欣赏去激励我们的学生。我理解的赏识教育就是真心理解学生,用心欣赏学生,适时表扬学生,精心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把这个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把赏识的目光投向那些特殊的学生。
这里所说的特殊学生就是班级里最调皮捣蛋,经常违纪,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差的那些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学生。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个班级是否稳定,关键在于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在班级里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如果我们的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在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不能抛弃他们,也不能总用批评指责的方式说教他们。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指责批评,早已是刀枪不入了。用理解宽容的态度,给他们一些赏识的目光,他们也能给点阳光就灿烂。因为他们同样是青少年,是可塑性极强的孩子。
1、了解学生是欣赏教育的前提,尤其是特殊学生。每一个特殊的学生,都有他们之所以特殊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单亲家庭,有的是因为父母溺爱,有的是因为受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则因为自身心理因素,或者不习惯等。在我们对他们施教之前,先把脉,像医生那样明晰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2、用慧眼去发现特殊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鼓励。
有一次在班会上,我给我们班的一个月中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发奖状。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出了名的闹将,经常损坏公物,迟到早退。但这个月里,他做的比以前的确好了一点点,尽管和别人比还有差距。我给他发了一张小奖状,表扬他的转变。他回到家里,高兴的赶紧把奖状拿给他父母看,因为他从一年级到初二,没得到过一张奖状。这是后来这个学生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的,说他特别高兴,特别兴奋。我知道这事以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再给他这样的奖励,这样,他至少能体验被承认的快乐。在这种老师同学的激励下,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学习成绩上,也从倒数,前进到班级中等生的水平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激励学生,不但能激发他们进步的愿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3、激励特殊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班级里的那些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失败,无数次的批评,他们对于学习,做人,还能有多少的自信?所以,一定要采取一些方法,使他们重拾自信。班里有个学生,成绩总是在倒数十名内,座位也总是在角落里,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是“灰色人物”,是“差生”。其实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成绩
差点外,其他方面也挺不错的,性格开朗,球技也蛮高超,歌唱得也很棒,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不一定比别的孩子差。我就让他当我的课代表,帮助我组织早读,或者检查背诵等。他很负责任,学生们都听他的话。后来,我就慢慢要求他自己还得做个内行,他说他恐怕不行,落下的功课太多了,我说,我相信你可定行。他后来,通过努力,真的慢慢赶了上来。因此,鼓励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尤其是那些几乎满身都是缺点毛病的特殊学生。欣赏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能够赏识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更是一门艺术。
二、采用赏识教育促进中等生的全面发展。
中等生在一个班集体里占大多数,他们遵守纪律,比较爱学习,行为习惯,为人处世都还不错。他们不会给班集体惹麻烦,但也不能做出很漂亮的成绩。实际上他们是一个班集体核心,是完成学校各项活动的主要力量。
首先,赏识中等生们体现出来的不平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质和特长。他们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有某一方面一定是比较突出的。我在教育教学中,很注重这些孩子们不平常的地方,给予点拨激励,使他们这方面的特产有长足的发展。比如,历史学的好的学生,就经常让他们搜集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让他们讲给大家听,并让他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心得体会。相信,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对这一学科会更感兴趣,可能这种爱好会伴他一生。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努力学好英语,争取能名列前茅,成为这一学科的尖子生,这对于他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没准英语就成了他的特长。
其次,要努力激励有潜力的中等生,促使他们走向优秀。中等生和优等生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有的学生,素质非常好,只是由于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毅力,上进心不如那些优等生强,造成了他们总是徘徊在优等生的门槛之外。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采用重用他们的办法,比如在班级里让他们担任班干部,团干部,学习组长等,告诉他们老师期待他们能给其他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学生会非常负责,在干好自己的班级工作的同时,成绩也有了稳步提高。另外,帮助他们设立小的学习目标也是很好的方法,他们一旦达到了目标,会劲头更足,这样的良性循环能促使他们进步。
赏识中等学生,就是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这个层次学生的进步,就能使班集体有良好的竞争力和浓厚的学风。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不只顾少数学生,而忽略大多数,相反,我会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进步的渴望,有努力学习的动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有点懒惰,或者散漫的学生,一旦帮助他们改掉了小的缺点毛病,他们就能长足发展。
三、采用赏识教育培养得心应手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
班干部一定是学生投票选举出来的,这样他们更便于开展班级工作。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他们成功了,他们有了自豪感和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因为得到了学生的承认。
2、班干会是鼓励和指导他们进行班级工作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他们也会在工作总提高能力,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收获一份快乐。
3、注意小事的处理,为班干部树立威信。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四、采用赏识教育打造优秀班集体。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的班级体也一样,也是夸出来的。首先,赏识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如果在班会上,我们让学生合理的制定班级目标,并且通过努力,学生们达到了这个目标,就一定要鼓励学生,你们是最棒的。当班级出现小问题的时候,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当参加运动会等比赛的时候,一定鼓励学生为集体增光。有了集体荣誉感,能帮助学生更遵守纪律,更努力学习,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有了集体的利益。其次,赏识教育可以帮助教师创建良好班级学风。在一个人心齐,团结向上的班级体里,学生会有自豪感,利用这种自豪感,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是创建良好班级学风的关键。我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小组竞赛,向优胜组发奖状,贴在班级荣誉墙上。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喜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给那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发表扬信,让他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进步而快乐,这种快乐也能传递给学生,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使师生精神相融、心意相通。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教育方式,都要记住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称赞、及时称赞,把爱的温暖洒向学生的心间。
第五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鲁台中学王学
班级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它体现了一个集体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精心构建班级物质文化,作好对学生进行表彰影响和熏陶的作用;其次,以人为本,创立具有人文性的班级制度文化;再次,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班集体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集体内部的共同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以班集体为平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的一种集体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体现了一个班集体特有的班级风气。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在构建和谐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一、精心构建班级物质文化,作好对学生进行表层影响和熏陶的作用 班级物质文化即班级物质生活环境,包括桌椅摆放、标语和制度的张贴,班级墙刊设计等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班级物质文化的有效构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馨,使学生产生对班集体的认同甚至是依赖,进而对学生进行影响和熏陶。那么如何构建物质文化呢?笔者在回顾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时发现,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由班主任一手包办的,而是分阶段,由师生共同完成的。
首先,在开学之前,班主任老师要亲自精心布置教室。例如,班主任老师可以把桌椅摆放整齐,把门和窗擦干净;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等张贴整齐;班主任老师还可心充分利用黑板,写上几句欢迎词或班主任寄语,这样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们来到这样一个新的班集体中也就不会感到陌生,反而会感到很温暖,甚至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其次,当学生在新的班集体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彼此之间也已经建立起了互信关系。此时班主任应组织学生一起对教室布置进行整改,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这一阶段也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组建好班队干部队伍,成立班委会,并将班委会成员名单张贴上墙;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班级墙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空白墙面,设计一些专栏,比如“美文展览区”、“书法展览区”、“美术作品展区”等,这样教室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另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班级口号,师生共同开辟“班级图书角”,建立班级兴趣小组等。
二、以人为本,创立具有人文色彩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在班集体中,以规章制度、班级公约、班级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严格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定品德和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一定准则规范下自觉地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
符合班级集体利益和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班级制度对学生的制约作用,而且应该给予班级制度文化以人文的色彩,从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班主任要把班规的制订权交给学生,要尽可能地让班级全体成员都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订中。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规范的一把标尺,这把标尺不应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的。而应该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认可的,只有让全体成员认可的规章制度才能真正起到引导、调整、规范学生言行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制订班级规章制度的权力,使各种班规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意志,从而使班规发挥其作用。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引导学生们思考,怎样的言行才是符合规范的?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言行是不应该的?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最终形成《班级公约》。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班级委员会制度、值日值周制度、班级卫生工作制度、出勤制度等。
其次,交给学生民主选举和民主考核的权力。
在班队干部的任用中,班主任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任意指派班队干部。因为这样的班队干部只是班主任的一厢情愿,并没有取得班级全体成员的认可,这样的班队干部队伍是禁不住考验,在新的管理中是不能被班级成员接受的。因此,在班队干部的任用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的放手,让班级成员以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譬如,班主任老师可以让小组成员推荐,学生自荐,确定一定数量的干部候选人,然后采取定向演讲的方式让班级成员选举出符合他们自己意愿的班队干部队伍。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定期组织班级成员对全班班队干部进行民主考核,以检查他们的“执政”能力。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一定要抓紧、抓牢,但也要注意一定的人性关怀,体现出一定的人文色彩,使班级制度成为学生自觉的制度,而不应成为班主任无条件约束学生的制度。
三、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班级精神文化是一种内隐的班级文化,它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营造的,师生都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治学态度以及种种思想意识,具体现在人际关系、班级风气、班级舆论、班级成员的道德情操等。这是班级文化的深层结构,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很大,它能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的和谐,关键是人的和谐,它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因此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增加了解,增强互信。例如,利用重大的节日,开展联欢庆祝活动;利用节假日,举行师生共献爱心活动等。在这种师生集体参与的活动中,班级人际关系一定会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
其次,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班级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方面。正确的班级舆论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多观察,多倾听,对正确的班级舆论,班主任要多鼓励,而对于班级中不良的舆论,班主任要及时批评指出。班主任还可以多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辩
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以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
总之,在构建和谐班集体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性和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班级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我们的班集体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谐。
八(3)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