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

时间:2019-05-14 08:1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

第一篇: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

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 黑格尔说,“开端包含目的性”。为应试而学哲学,不可能是神定气闲的品味参悟,也还不是深沉的批判性反思。而是要面对2008元月考场,直接打造“应试健儿”。目的性非常直接,要求也高。所以,开端尤为重要。我们一出手,就要上正路。那就是高屋建瓴,客观定位。找到合理的切入点,遵循科学的步骤,建立框架,梳理线索,破解难点,把握考点。顺理成章(把握理论线索破解难点),顺藤摸瓜(抓住命题脉络把握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中,地位举足轻重。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系统的理论内容和试卷上最全的题型和最高的分数权重,还因为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考场上组织答案时,哲学原理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一种贯通性的特点。笔者多年阅卷的经验证明,回答哲学题目的水平与整个试卷的分数呈正相关性。所以,立志考研的同学定要下决心拿下这门关系到整个考研复习成败的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它的基本观点真的是通过我们的生活经历“领悟”到的,那就不仅足以指导我们考试,而且能够指导人生。但是,对于多数青年学生来说,它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我们太年轻,还没来得及思考过它。这样,它当然显得抽象,甚至格格不入,莫明其妙。在这种情况下准备哲学考试,感到头疼是不奇怪的。万事开头难。应试哲学不容易,但我们有管用的办法。

建立理论框架

复习考研哲学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建立理论框架着手。

为什么要建立理论框架?直接的原因是试卷上的考题全都是按哲学教学体系的理论系统出的,而且要求你按理论系统回答。为了弄明白题的来路和你答题的归宿,你得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头的这一套套的说法是怎么来的。这非常重要,而且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固然是天才人物马克思所创立的,但却不能认为是他瞎编出来的,主观地想象出来的。而是他研究出来的,是他的研究对象的理论再现。他的研究对象就是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理和客观规律并不是两个理,而是一个理。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专业可算是“外行”,但是我们谁也没有生活在客观世界之外,生活在客观规律之外。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套理论其实概括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唯物论?因为世界本来就是物质的。为什么要坚持辩证法?因为客观世界本来就是处于辩证关系当中。学问有不同的学科,生活有不同的领域,似乎各有各的规律。但实际上,世界是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反映的正是规律的规律。客观世界是一个物质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必然是与物质系统同构的逻辑框架。你弄懂了它,在考试中这一套东西就能够为你所用,左右逢源,为你拿分。弄“夹生”了,就什么都不是,占着脑筋,让你头痛。正象一位哲学家所说,学习哲学是“成则王候,败则贼”。

当我们大体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框架之后,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考试的时候见了那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题目,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放到我们预先准备的逻辑框架中去,复习水平高的,这个过程可以是“半自动”状态。多数同学,可以有意识地按照理论框架逐步进行定位。毕竟主观性试题考的全都是基本原理,客观性试题考得也都是联结在基本原理上的概念。而原理和概念在理论框架和板块中都各有归属,它不可能“出圈”。只要我们在复习中把基本原理系统地梳理过,并且能够从它们的前后关系中记忆它们,理解它们。目前这种路数的考试就不可能难倒我们。

梳理解题线索

作为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看似林林总总,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抓住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许多难点即可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一个个“连环套”。

其中一个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科学回答时,所形成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既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的解题方法。

这个原理在第一章当中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第三章中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在第六章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或者说由这两个原理构成的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第七章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把这个最基本的线索抓住了,参透了。就能够抓住几个总开关,形成融理解、记忆、答题于一炉的复习态势,题目出得活出得难,何足俱哉!正待吾等显身手。

破解核心难点

许多同学感到,复习考研哲学的拦路虎,一是前期看不懂书。二是后期悟不透题。白纸黑字的书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来了,但还是不懂。这恰恰就是学哲学这个学科的特点。为什么?就是因为“水太深”,内容太抽象。为什么这么抽象?两个原因,一是研究对象使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使然;这就在构建体系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制高点和逻辑枢纽。这说来话长。如果这些难点仅仅是理论上的难点,与考试无关,我们本可以考虑绕开。但问题是它们往往不仅是理论难点,而且正是试卷上直接的考

点。这就别无选择,我们要在短期内达到应试水平,就是要把几个关节点上的“硬核桃”砸开,把那几层“窗户纸”捅透。

这些核心难点,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板块的逻辑起点和支点,比如“物质”,比如“实践”。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线索的枢纽,比如“矛盾”,比如“系统”,比如“生产方式”。还有的涉及到比较专深的学理,比如“双向对象化”、“图式”、“重构”,“非理性因素”、“思想的社会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意识形态”,“文化”、“文明”,“以人为本”等。

有的考过一次的同学说,我掌握了不少基本原理,但遇见题还是感到心虚。这是怎么回事呢?无他,就是对原理的理解还不到位所致。这样,就不足以形成在试卷上只拿分少丢分的实力。怎样有效提升自己的实力呢?其实有决窍。就是抓牢几个核心概念,狠狠地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形成比一般人深入的理解。直接的结果就是难题考不住。假如不懂得哲学必须这么弄,而且走到不加分析地地毯式轰炸,单纯依靠强行记忆的路子上去,那就坏了。因为“背”哲学不是背诗,也不是背圆周率那样的东西。如前所述,哲学有它自己的理论系统。对于有理论系统的东西偏偏不按照其理论系统去理解它,那就真是倒行逆施,结果绝不是事倍功半的问题,而是根本莫明其妙,如坠五里雾中。最后只能落得个生吞活剥,仓促上阵。

把握命题考点

不少人以为考研哲学的考点就是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其实根本不是。直接地用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命制题目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目前的题目全都是以考试大纲的知识点为根据,将知识点下的某一具体概念或命题结合生动鲜活的现实材料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古典材料,命制材料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题目往往显得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读来煞是有趣,却又暗藏杀机。这种情况使得一部分经过认真复习成绩却不理想的考生感到委屈,甚至陷入迷茫,觉得照此下去,考研哲学岂不是题海无边,以往考“按图索骥”,“闻一多画马”,“鸭免双关图”,“六人扛木头”,“许衡不摘梨”,“逆捞镇水兽”,“丁玲识成仿吾”。今后或许会考李白磨杵、牛顿吃鸡,天方夜潭,西行漫记,古今中外,无所不至,莘莘学子,徒唤奈何。

这的确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个难题,但它其实不过是一个假问题,它产生于我们对于考研政治复习的一个认识误区-一将复习政治等同于“背政治”,甚至仅仅归结为死记硬背。曾几何时,在理解基础上的必要的识记被绝对化为脱离理论内容的生吞活剥。更有少数同学倦于看书,懒得听课,把希望寄托在临考前的押题“直接命中”上。这可真是外行到家,其实,题路已变。当今所谓“直接命中”,对于没有经过系统复习,在头脑中生成学科体系网络的考生,不过等同于在千言万语中碰上几个字而已,可使考生眼前一亮,然而却立即感觉捉襟见肘,丝毫无助于答题,其主要意义实为商业广告。考生信以为真,等于把命运托付于广告,岂不自误?

然则题海茫茫,吾等如何应对?管用的办法,就是抓住题路,按住考点。殊不知,千道题,百道题,不过就是那几路题。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基本命题点,高频命题点,理论疑难点和形成命题热点的次重点。就不难做到顺藤摸瓜,瓮中捉鳖。无厚有间,游刃有余。

以上步骤,就是复习考研政治当中的哲学内容的几板斧,可说是锋利无比,莫之能御。

第二篇:2014年考研政治马哲复习攻略

2014年,考研政治马哲复习攻略

书总是读的很薄,然后再读的很厚。书读的薄是指把书中的精华都读出来,形成逻辑框架,文字自然就减少;书读的厚是指之后我们再读书的时候,就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汇到新的书中,知识变得丰富而全面。政治复习的基础阶段,是把书读薄的阶段,也就是建构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政治内容多,形成清晰的架构才能做到考点与知识点的结合,提高答题效果。今天中创考研政治辅导专家就来给大家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整体架构。

哲学板块分为四个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是对马哲学科总体的概括性的内容。其次是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在这个问题中,考生最好区分唯物论和辩证法来分别学习,这样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其中唯物论主要是讲世界本源,物质和意识,以及实践的问题;辩证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这是命题的高频点,考生应多加注意。第三个问题就是认识论。第四个问题也就是历史观。这样哲学总体就可以划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哲学四大板块之中,辩证法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中之重,把握辩证法部分的逻辑结构,要注意三点:一是两大总特征,即联系和发展;二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学说;三是五对基本范畴。

复习哲学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建立理论框架着手。试卷上的考题全都是按哲学的理论系统出的,答题也必须按理论系统回答。要弄明白考题的设置和理清答题的思路,就得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也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基础,这非常重要。

第三篇:考研政治马哲总结

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何做到坚持以马克主义为指导?

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真懂真信;无产阶级以人为本;如何应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泉;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1.创立(马、恩)继承(马克思主义者)2.无产阶级的属性(马哲主要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基本观点,是对一切规律的科学认识 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辩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本质)——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无产)

显著特征——实践性、阶级性 最显著特征——实践性

7.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立场,阶级特点——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8.认识世界的方法,改造世界的工具

绪论

两大观点(唯物论,辩证法);两大应用(认识论,唯物史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和一般学科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 哲学史指导,具体科学是基础。2.本原问题,第一性——唯物主义

存在状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法(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的看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的看历史:唯物史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存在与思维;同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知的 3.哲学的发展

朴素唯物主义感性的认识:原初物质(最小的东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形而上学,不彻底(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客观存在性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第一性的(心,感觉,经验,意志,思想,理性,精神)

客观唯物主义:客观精神(柏拉图的思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宇宙精神,神,道和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观起源

运动观物质——(实践观)——意识(意识观)本质 时空观作用

1物质观

物质不是东西,是所有东西的共性,物质具有第一性,本原可知的。客观物质是对意识而言的,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

物质起决定作用,意识仅影响作用。区别

物质——————意识 联系

2运动观

凡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凡运动是变化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是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个别事物的改变称变化;一切物质的变化称运动;向上的运动称为发展。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量度。(注意与机械静止、机械运动相区分)物质都是普遍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辩证法———相对主义诡辩论(孤立的绝对运动)

3时空观

时间:一维顺序性和持续性的统一,具有不可逆的性质 空间的三维广延和伸张。

凡运动与时空和物质不可分,运动必须经历时间,占据空间。时空在整体上是客观的,绝对无条件的,具有无限性。具体时空是可变的,相对的,具有有限性。

4意识观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决定意识。

意识是一种主观存在;语言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外壳。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一种反应,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一种观念,不是物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指导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的影响物质。

真理是物质本质的反映,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5实践观

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实践高于理论的直接现实性,是人类意识的自觉能动性体现,是社会历史的活动(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历史性)

通过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的基础;对社会而言改造社会的关系;对科学文化可以改造思想。生产实践是最基础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自然界和社会分化的对立与统一,通过实践产生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适当和不当)。

总结

唯物五观:

物质本质第一:共性,客观存在性和可知论。运动观(物质的状态):普遍性、绝对性。普遍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轮。时空观(运动的本质):时间过程与不可逆;空间的广延性与伸张。整体性与中介论。整体绝对客观与无限,具体相对有条件与有限。

意识观:主观存在性、目的性、计划性、能动作用。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对现实的歪曲反应。实践观:主观现实性(高于理论),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状态 1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整个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永恒发展之中。

2联系的观点

内部要素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

联系普遍性强调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间;存在于事物的内部,通过中介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相互转化。联系的多样性强调内部、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

联系的条件性是支持和制约,促进与阻碍,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

3发展及其过程论

发展是一切事物向上的运;向上、前进的运动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与更替。

新事物的三个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趋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过程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中产生、变化、发展、灭亡。整个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要在过程中发展,在过程中灭亡。唯物主义辩证法基本规律

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固有的,本质联系是事物的共性;必然联系决定了发展方向;稳定性体现了普遍和重复的特点。

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形态

质决定了事物内在本质的规定性,是事物的属性,是与事物的直接同一性。量是质的外在表现,可以用数量表征。质是思维的基础和前提,量是深化和精确。

4.1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和数量的界限。度是事物的范围和限度,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4.2质量互变规律

相互区别:量变是数量增减和次序变化,是度范围内的连续性和逐渐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根本变化,越过度的间断,是飞跃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渐进和飞跃的统一。标准: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

相互联系:任何质变都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结果。相互渗透:质变伴随着量变,量变中包含着局部质变。

方法论:质量互变是连续和阶段的统一,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哲学依据;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相结合。

5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方法是认识事物根方法。矛盾的内涵: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5.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

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否定。相互联系:同一中存在斗争,斗争中包含同一。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既对立又统一;学会求同存异。应用:大国关系(中美),两岸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发展的前提(相互依赖);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相互贯通);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相互转化)。5.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是对待矛盾的态度,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勇于面对矛盾,加强问题意识。矛盾普遍性强调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

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强调矛盾的不同;解决时要针对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强调了个性,是相对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共性是特殊的,个性是普遍的。个性具有共性所不具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把握矛盾(辩证);从个别到统一再到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是事物的的精髓。

5.3发展不平衡原理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过程。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本质,把握主流。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应用:推进供给侧(需求侧)改革。

6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肯定是事物内部维持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使内部事物灭亡。肯定与否定相互联系。

6.1辩证的否定观

内容上发展是内部否定,自我否定引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特征上否定既是发展又是联系。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坚持“扬弃”的观点。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内部的自我否定,肯定与否定是辩证相关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部引起的,孤立的,割裂了否定。

6.2否定之否定——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自我否定,自我发展;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方法论:反对循环论,反对直线论。

本质:三个阶段;不断否定,存在质变,扬弃的过程;客观的终启点。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

现象和本质——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原因和结果——前后相继的顺序和彼此制约。必然和偶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可能和现实——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内容和形式——事物内在的结构和外部表现。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纵览全局。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辩证思维能力——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创新思维——破旧立新。底线思维。

总结

辩证法总观点三原理:三观,联系观,发展及其过程论。辩证法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形式形态)二原理:度、质量互变

对立统一规律(动力源泉)三系列六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发展不平衡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二原理: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注意把握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认识是否正确如何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认识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反映论(物—感觉—思想)和先验论(思想—感觉—物)。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消极的、被动的,离开实践了与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并引入了实践的观点。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具有创造性。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一定要到实践中去,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认识的辩证过程及规律——如何认识,认识的过程

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人是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主观认识要受到客体的限制;客观世界物质具有无限性和发展性。认识和实践是主观和客观、具体和历史的统一。实践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特性的。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感性认识是具体的、外在的、片面的、直接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抽象的、内在的、全面的见解,概念,判断和推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基础,必须升华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以理性为指导——概念。理性认识易感性为基础——语言。

只强调感性认识的经验主义——经验论。只强调理性认识的教条主义——唯理论。

第一次飞跃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去伪存真,粗精,次彼,表里)。认识辩证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中去。

两个需要: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两个结合;从实践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与群众相结合。认识的理性因素:认知,逻辑;具有指导,解释,预见,作用。

认识的非理性因素:非认知因素,精神因素具有动力作用;非逻辑因素,心理因素,具有诱导、激发作用。认识过程的关键是两次飞跃。

3真理与价值——认识是否正确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是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错误反映。

真理发展的规律——在与谬误的相比较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真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真理具有全面性。

谬误在一定范围内也是真理,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在不断批判谬误中发展和丰富真理。

真理又叫客观真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只有客观实践能检验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方法论:坚持真理的唯物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实用真理、思维真理和多元论),反对客观唯心主义。

真理的双重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绝对无条件,内容客观,就整体人类而言的无限性。相对真理相对有条件,在具体认识上只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真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真理不断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

反对只承认绝对真理的绝对主义和否认绝对的相对主义诡辩论。

方法论: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要坚持绝对真理,发展相对真理。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过程性,全面性和普遍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满足的程度。价值的评价是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价值是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结果和主体有直接联系,依主题的特点而转移;结果与正确性依赖于相关知识。

机制评价具有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是精神驱动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的是非曲直价值标准。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真理是从客体出发,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价值原则是人类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主体出发的。真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真理的归宿和目的。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弘扬以人为本和科学精神统一。即遵循客观规律又以人为本。坚持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历史的,不断发展的,最终一定会检验真理的正确性。又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局限的,实践检验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既认识客观世界,也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自由和必然:自由是对必然的任何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自由要以必然为前提,必然是对自由的限定。

反对只强调必然的机械决定论,宿命论。反对只强调自由的唯心主义绝对自由观。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第一性,可知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一唯物论

本源问题

物质——(实践)——意识,五大观点

物质观:客观存在性,物质—(区别)——(联系)—意识

运动观:状态不同,普遍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时空观:绝对性,相对性,有限性,无限性。

意识观: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能动性,目的性和计划性,遵循客观规律。实践观:是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区别又联系,造就了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二辩证法

状态问题。联系的,发展的。

三大规律,十三原理(导论三,质量互变二,对立统一六,否定之否定二)。原理1)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

原理2)联系的观点,普遍性,机械整体观,辩证整体观。原理3)发展的观点,向上前进的运动,发展过程论。1.质量互变规律

原理4)度是维持量的范围。

原理5)质量关系,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和飞跃的统一。以量变为基础。2.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6)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对立又统一,求同存异。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主支配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抓主流,抓本质,抓重点。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3.否定之否定规律

9)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曲折的,向上的。反对直线论和循环论。10)辩证否定观,内部的,“扬弃”,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三认识论

1.什么是认识。反映论和先验论。

辩证的能动反映论和直观(被动)反映论。关键在于实践和辩证。2.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基础(来源、动力、目的、标准)。认识的能动,创造性反应。3.如何认识。

认识是辩证的,要到实践中去。是反复,无限的,实践是具体历史的。二次飞跃,具体感性到抽象理性的,感性以理性为指导。

一次:感性材料丰富,方法科学(去伪存真,粗精,次彼,表里)。二次:两个需要(指导和发展),两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群众)。4.认识是否正确

原理1)真理(正确反映,相互联系)和谬误(范围,失败是成功之母)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无条件,相对有条件);至上性 3)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基础,价值是归宿和目的

真理从谬误中升华;由相对向绝对前进和发展;坚持绝对真理,发展相对真理。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二者的辩证统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和过程论;过程是全面的,普遍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一定能)和不确定性(历史中什么时候能)。

四唯物史观

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1.生产方式是决定力量,物质基础是骨骼系统。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前提条件,影响因素。社会的物质特性。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基本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劳动者是主导,劳动工具是核心和尺度。

生产关系是人和人之间的,客观的由生产力决定的,是物质利益。生产资料是基础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关系的体现。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层面,政治和观念上的。3.社会历史的基本结构

国家是阶级历史的政治范畴,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

分类: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意识形态(阶级政治性)和非意识形态(自然社会现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能动是突出表现;不平衡,不同步,历史性。4.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动力、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和反作用。基本历史造成的基本矛盾是基本动力;生产力是根本矛盾,根本动力。科技是决定力量;高科技起重要作用。科技具有双重作用。全球问题是社会造成的。

基本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发展。5.人的发展

群众是决定作用,个人是影响作用,历史人物是重大影响作用。

群众是物质、精神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作用会受到历史的制约。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发起者,领导者。

局限:时势造英雄。是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评判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分析的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要循阶级原则

人的本质理论,人是社会性的。具体的、历史的。根本取决于生产关系,反对抽象人性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唯物五观

辩证法三大规律 认识论三个问题 史观两个问题

政经 社会主义

第四篇:2015考研政治复习规划从马哲入手

中公考研网汇聚最全考研信息,考研复试信息,第一时间发布考研时间安排,大纲,提供考研成绩查询,考研资

料,考研真题及试题,考研图书和考研培训等相关信息。信息来源:

400-6300-966

考研要成功,就选大机构——中公考研秋季集训营9月15日开营,100天完成质的飞跃,下一个研究生就

是你!

咨询热线:400-6300-966

地址来源:http://mg.kaoyan365.cn/qiuji/

随着各大高校的陆续开学,同学们也从热闹的氛围中回到宁静的知识殿堂,而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讲,这也就意味着要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考研的复习中去了。在考试的众多科目中,政治可以说是同学们在基础阶段最不重视的学科,在这里还是提醒广大学习,综观近年来的考研政治真题,政治的考查已经越来越不拘泥于课本,更多的还是考查对政治的把握。在政治的五门课程中,最关键的当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习了,掌握了哲学的复习,那么对于其它几个部分的复习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概念清晰,逻辑框架鲜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一定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例如,哲学的定义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同学们不要对这些概念不加注意,因为在命制选项的时候就会给同学们设置陷阱,这就要求我们考生有良好的基础及敏感度,能够很快的看出选项与大纲内容的区别。

二、攻克核心难点

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哲学的难度就在于一是前期看不懂书。二是后期悟不透题。白纸黑字的书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来了,但还是不懂。这恰恰就是学哲学这个学科的特点。为什么?就是因为“水太深”,内容太抽象。为什么这么抽象?两个原因,一是研究对象使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使然;这就在构建体系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制高点和逻辑枢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力攻克这些难点,因为它们往往不仅是理论难点,而且正是试卷上直接的考点。这就别无选择,我们要在短期内达到应试水平,就是要把几个关节点上的“硬核桃”砸开,把那几层“窗户纸”捅透。

三、综合理解考点关系

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构成“点、线、面”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要求都不相同。最容易的当属“点”,因为同学们只需要掌握每个零散的考点即可,但是这种考查越来越少,一般只是在客观题部分出现。其次是“线”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能构成线索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史纲的线索。最难的就是“面”的了,比如各个学科的逻

中公考研网汇聚最全考研信息,考研复试信息,第一时间发布考研时间安排,大纲,提供考研成绩查询,考研资

料,考研真题及试题,考研图书和考研培训等相关信息。信息来源:

400-6300-966

考研要成功,就选大机构——中公考研秋季集训营9月15日开营,100天完成质的飞跃,下一个研究生就

是你!

咨询热线:400-6300-966

地址来源:http://mg.kaoyan365.cn/qiuji/

辑结构,通过“线”得出的理论结论,这也是历年材料分析题考查的方向。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总之,政治学科对于考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考生一方面要从战略上抓住政治这一突破口,使政治学科成为提升总分的重要法宝;另一方面要从策略上选择正确的复习道路,正确认识政治特点,消除误区,端正态度,强化复习。

第五篇:2011考研政治-----马哲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二)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哲学的党性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E、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2、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E、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阶级产生于()A、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B、暴力 C、社会分工的发展 D、剩余产品的出现 E、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4、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A、社会生产力结构 B、社会经济形态 C、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生产关系结构 E、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5、推翻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的科学理论有()A、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 B、欧几里德几何学 C、黎曼几何学 D、牛顿力学 E、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B、黑格尔的辩证法

C、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E、康德的先验论

7、从意识活动的实现过程来看意识可区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潜意识和显意识

C、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成 E、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

8、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A、生产实践 B、调整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阶级斗争 D、科学实验 E、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9、正确把握事物的质的意义在于()A、是划清事物之间界线的前提和基础 B、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C、是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D、是定量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E、是认识事物深化和精确化的标志

10、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B、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C、质决定着属性,属性表现着质 D、质是全体,属性是部分 E、质和属性同事物紧密相连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和实际出发。我们的全部理论和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取得胜利。”

2、“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是本来应当的那样。脱离了人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

3、“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瓦解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2、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3、人虽然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但可以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3、简述联系的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功能原理论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

下载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难点总结 认识论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难点总结 认识论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

    考研政治复习总结

    考研政治具体包括以下五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4分 《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马原 名师总结复习要点 考试 必过

    2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答: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 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

    2014考研政治:法基复习要点总结

    太奇考研网http:/// 2014考研政治:法基复习要点总结 在考研政治复习中思修与法基算是比较简单的部分,但是这两部分每年的分值不少,值得大家为之好好看看书本。思修与法基的出题......

    考研马哲必背

    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 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划分辩证法、形而上学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010年成考政治马哲总结

    2009年成人高考政治马哲总结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简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本质特征是:在实......

    【考研政治辅导班】马哲必背的40个知识点总结

    www.xiexiebang.com 【考研政治辅导班】马哲必背的40个知识点总结 启道考研分享 得政治者得考研,想超越80分,关注启道考研政治辅导班。考研政治,全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

    2017考研政治:马哲 毛概知识点超强总结完整版

    超强总结·马哲_毛概知识点完整背诵版 【毛中特】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1.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确定 毛泽东思想最早是 1943 年,王稼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