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考研政治冲刺高效备考笔记(马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传统文化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质和方向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在当代中国,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
A.中国传统文化
B.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C.共产主义道德要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在当前,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理想否定现实一切
B.理想不会自发的成为现实,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2.杨善洲同志之所以成为共产党员的楷模,最根本的是他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关键是在于他坚持、坚守,对认准了的奋斗目标能够咬定青山、不离不弃,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终生践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杨善洲老人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有()
A.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B.追求理想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理想、信念和信仰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
C.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D.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关键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3.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已经好转,救人女业主吴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吴菊萍事迹告诉我们()
A.“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基本要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初见成效
D.一人有难,众人相帮,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供电公司电缆班普通工人刘跃青,3次跳入满是污水的电缆沟进行抢修,前后折腾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排除故障,恢复供电。7月21日,热心网友发出《彪悍“抢修哥”裸身跳臭水沟修电缆,有图有真相》的帖子,“抢修哥”不怕脏、不怕累的举动感动众多网友。“抢修哥”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
A.爱岗敬业
B.办事公道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三、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伟大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道德模范是群众推选出来的身边榜样,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他们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广泛传播、让他们的崇高精神广为弘扬,转化成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财富和形成良好文明风尚的自觉行动。
——摘编自李长春在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讲话
材料2
杨善洲同志之所以成为共产党员的楷模,最根本的是他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关键是在于他坚持、坚守,对认准了的奋斗目标能够咬定青山、不离不弃,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终生践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深入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加强自身修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杨善洲同志就是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杨善洲同志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他可贵的思想品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他的公仆本色、百姓情怀。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应当像他那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无限忠诚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应当像他那样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为父母、待百姓为亲人,心系百姓、心忧百姓;应当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永不褪色、永葆先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来源:人民网2011年03月30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谈谈加强道德修养,为什么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篇:2018年考研政治之马哲备考方法指导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年考研政治之马哲备考方法指导
针对近年来政治试题考查的特点,考研政治辅导老师们谈一下2018年考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理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这与没有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无法解数学试题一样。所以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记忆的问题。建议2015年的考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
第三篇:考研政治马哲总结
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何做到坚持以马克主义为指导?
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真懂真信;无产阶级以人为本;如何应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泉;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1.创立(马、恩)继承(马克思主义者)2.无产阶级的属性(马哲主要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基本观点,是对一切规律的科学认识 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辩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本质)——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无产)
显著特征——实践性、阶级性 最显著特征——实践性
7.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立场,阶级特点——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8.认识世界的方法,改造世界的工具
绪论
两大观点(唯物论,辩证法);两大应用(认识论,唯物史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和一般学科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 哲学史指导,具体科学是基础。2.本原问题,第一性——唯物主义
存在状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法(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的看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的看历史:唯物史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存在与思维;同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知的 3.哲学的发展
朴素唯物主义感性的认识:原初物质(最小的东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形而上学,不彻底(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客观存在性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第一性的(心,感觉,经验,意志,思想,理性,精神)
客观唯物主义:客观精神(柏拉图的思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宇宙精神,神,道和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观起源
运动观物质——(实践观)——意识(意识观)本质 时空观作用
1物质观
物质不是东西,是所有东西的共性,物质具有第一性,本原可知的。客观物质是对意识而言的,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
物质起决定作用,意识仅影响作用。区别
物质——————意识 联系
2运动观
凡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凡运动是变化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是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个别事物的改变称变化;一切物质的变化称运动;向上的运动称为发展。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量度。(注意与机械静止、机械运动相区分)物质都是普遍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辩证法———相对主义诡辩论(孤立的绝对运动)
3时空观
时间:一维顺序性和持续性的统一,具有不可逆的性质 空间的三维广延和伸张。
凡运动与时空和物质不可分,运动必须经历时间,占据空间。时空在整体上是客观的,绝对无条件的,具有无限性。具体时空是可变的,相对的,具有有限性。
4意识观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决定意识。
意识是一种主观存在;语言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外壳。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一种反应,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一种观念,不是物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指导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的影响物质。
真理是物质本质的反映,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5实践观
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实践高于理论的直接现实性,是人类意识的自觉能动性体现,是社会历史的活动(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历史性)
通过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的基础;对社会而言改造社会的关系;对科学文化可以改造思想。生产实践是最基础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自然界和社会分化的对立与统一,通过实践产生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适当和不当)。
总结
唯物五观:
物质本质第一:共性,客观存在性和可知论。运动观(物质的状态):普遍性、绝对性。普遍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轮。时空观(运动的本质):时间过程与不可逆;空间的广延性与伸张。整体性与中介论。整体绝对客观与无限,具体相对有条件与有限。
意识观:主观存在性、目的性、计划性、能动作用。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对现实的歪曲反应。实践观:主观现实性(高于理论),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状态 1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整个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永恒发展之中。
2联系的观点
内部要素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
联系普遍性强调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间;存在于事物的内部,通过中介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相互转化。联系的多样性强调内部、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
联系的条件性是支持和制约,促进与阻碍,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
3发展及其过程论
发展是一切事物向上的运;向上、前进的运动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与更替。
新事物的三个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趋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过程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中产生、变化、发展、灭亡。整个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要在过程中发展,在过程中灭亡。唯物主义辩证法基本规律
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固有的,本质联系是事物的共性;必然联系决定了发展方向;稳定性体现了普遍和重复的特点。
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形态
质决定了事物内在本质的规定性,是事物的属性,是与事物的直接同一性。量是质的外在表现,可以用数量表征。质是思维的基础和前提,量是深化和精确。
4.1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和数量的界限。度是事物的范围和限度,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4.2质量互变规律
相互区别:量变是数量增减和次序变化,是度范围内的连续性和逐渐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根本变化,越过度的间断,是飞跃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渐进和飞跃的统一。标准: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
相互联系:任何质变都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结果。相互渗透:质变伴随着量变,量变中包含着局部质变。
方法论:质量互变是连续和阶段的统一,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哲学依据;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相结合。
5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方法是认识事物根方法。矛盾的内涵: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5.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
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否定。相互联系:同一中存在斗争,斗争中包含同一。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既对立又统一;学会求同存异。应用:大国关系(中美),两岸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发展的前提(相互依赖);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相互贯通);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相互转化)。5.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是对待矛盾的态度,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勇于面对矛盾,加强问题意识。矛盾普遍性强调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
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强调矛盾的不同;解决时要针对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强调了个性,是相对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共性是特殊的,个性是普遍的。个性具有共性所不具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把握矛盾(辩证);从个别到统一再到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是事物的的精髓。
5.3发展不平衡原理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过程。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本质,把握主流。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应用:推进供给侧(需求侧)改革。
6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肯定是事物内部维持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使内部事物灭亡。肯定与否定相互联系。
6.1辩证的否定观
内容上发展是内部否定,自我否定引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特征上否定既是发展又是联系。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坚持“扬弃”的观点。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内部的自我否定,肯定与否定是辩证相关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部引起的,孤立的,割裂了否定。
6.2否定之否定——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自我否定,自我发展;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方法论:反对循环论,反对直线论。
本质:三个阶段;不断否定,存在质变,扬弃的过程;客观的终启点。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
现象和本质——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原因和结果——前后相继的顺序和彼此制约。必然和偶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可能和现实——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内容和形式——事物内在的结构和外部表现。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纵览全局。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辩证思维能力——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创新思维——破旧立新。底线思维。
总结
辩证法总观点三原理:三观,联系观,发展及其过程论。辩证法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形式形态)二原理:度、质量互变
对立统一规律(动力源泉)三系列六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发展不平衡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二原理: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注意把握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认识是否正确如何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认识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反映论(物—感觉—思想)和先验论(思想—感觉—物)。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消极的、被动的,离开实践了与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并引入了实践的观点。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具有创造性。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一定要到实践中去,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认识的辩证过程及规律——如何认识,认识的过程
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人是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主观认识要受到客体的限制;客观世界物质具有无限性和发展性。认识和实践是主观和客观、具体和历史的统一。实践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特性的。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感性认识是具体的、外在的、片面的、直接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抽象的、内在的、全面的见解,概念,判断和推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基础,必须升华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以理性为指导——概念。理性认识易感性为基础——语言。
只强调感性认识的经验主义——经验论。只强调理性认识的教条主义——唯理论。
第一次飞跃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去伪存真,粗精,次彼,表里)。认识辩证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中去。
两个需要: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两个结合;从实践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与群众相结合。认识的理性因素:认知,逻辑;具有指导,解释,预见,作用。
认识的非理性因素:非认知因素,精神因素具有动力作用;非逻辑因素,心理因素,具有诱导、激发作用。认识过程的关键是两次飞跃。
3真理与价值——认识是否正确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是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错误反映。
真理发展的规律——在与谬误的相比较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真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真理具有全面性。
谬误在一定范围内也是真理,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在不断批判谬误中发展和丰富真理。
真理又叫客观真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只有客观实践能检验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方法论:坚持真理的唯物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实用真理、思维真理和多元论),反对客观唯心主义。
真理的双重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绝对无条件,内容客观,就整体人类而言的无限性。相对真理相对有条件,在具体认识上只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真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真理不断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
反对只承认绝对真理的绝对主义和否认绝对的相对主义诡辩论。
方法论: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要坚持绝对真理,发展相对真理。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过程性,全面性和普遍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满足的程度。价值的评价是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价值是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结果和主体有直接联系,依主题的特点而转移;结果与正确性依赖于相关知识。
机制评价具有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是精神驱动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的是非曲直价值标准。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真理是从客体出发,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价值原则是人类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主体出发的。真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真理的归宿和目的。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弘扬以人为本和科学精神统一。即遵循客观规律又以人为本。坚持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历史的,不断发展的,最终一定会检验真理的正确性。又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局限的,实践检验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既认识客观世界,也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自由和必然:自由是对必然的任何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自由要以必然为前提,必然是对自由的限定。
反对只强调必然的机械决定论,宿命论。反对只强调自由的唯心主义绝对自由观。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第一性,可知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一唯物论
本源问题
物质——(实践)——意识,五大观点
物质观:客观存在性,物质—(区别)——(联系)—意识
运动观:状态不同,普遍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时空观:绝对性,相对性,有限性,无限性。
意识观: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能动性,目的性和计划性,遵循客观规律。实践观:是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区别又联系,造就了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二辩证法
状态问题。联系的,发展的。
三大规律,十三原理(导论三,质量互变二,对立统一六,否定之否定二)。原理1)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
原理2)联系的观点,普遍性,机械整体观,辩证整体观。原理3)发展的观点,向上前进的运动,发展过程论。1.质量互变规律
原理4)度是维持量的范围。
原理5)质量关系,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和飞跃的统一。以量变为基础。2.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6)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对立又统一,求同存异。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主支配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抓主流,抓本质,抓重点。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3.否定之否定规律
9)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曲折的,向上的。反对直线论和循环论。10)辩证否定观,内部的,“扬弃”,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三认识论
1.什么是认识。反映论和先验论。
辩证的能动反映论和直观(被动)反映论。关键在于实践和辩证。2.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基础(来源、动力、目的、标准)。认识的能动,创造性反应。3.如何认识。
认识是辩证的,要到实践中去。是反复,无限的,实践是具体历史的。二次飞跃,具体感性到抽象理性的,感性以理性为指导。
一次:感性材料丰富,方法科学(去伪存真,粗精,次彼,表里)。二次:两个需要(指导和发展),两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群众)。4.认识是否正确
原理1)真理(正确反映,相互联系)和谬误(范围,失败是成功之母)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无条件,相对有条件);至上性 3)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基础,价值是归宿和目的
真理从谬误中升华;由相对向绝对前进和发展;坚持绝对真理,发展相对真理。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二者的辩证统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和过程论;过程是全面的,普遍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一定能)和不确定性(历史中什么时候能)。
四唯物史观
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1.生产方式是决定力量,物质基础是骨骼系统。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前提条件,影响因素。社会的物质特性。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基本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劳动者是主导,劳动工具是核心和尺度。
生产关系是人和人之间的,客观的由生产力决定的,是物质利益。生产资料是基础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关系的体现。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层面,政治和观念上的。3.社会历史的基本结构
国家是阶级历史的政治范畴,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
分类: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意识形态(阶级政治性)和非意识形态(自然社会现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能动是突出表现;不平衡,不同步,历史性。4.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动力、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和反作用。基本历史造成的基本矛盾是基本动力;生产力是根本矛盾,根本动力。科技是决定力量;高科技起重要作用。科技具有双重作用。全球问题是社会造成的。
基本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发展。5.人的发展
群众是决定作用,个人是影响作用,历史人物是重大影响作用。
群众是物质、精神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作用会受到历史的制约。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发起者,领导者。
局限:时势造英雄。是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评判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分析的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要循阶级原则
人的本质理论,人是社会性的。具体的、历史的。根本取决于生产关系,反对抽象人性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唯物五观
辩证法三大规律 认识论三个问题 史观两个问题
政经 社会主义
第四篇:2011考研政治-----马哲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二)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哲学的党性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E、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2、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E、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阶级产生于()A、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B、暴力 C、社会分工的发展 D、剩余产品的出现 E、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4、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A、社会生产力结构 B、社会经济形态 C、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生产关系结构 E、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5、推翻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的科学理论有()A、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 B、欧几里德几何学 C、黎曼几何学 D、牛顿力学 E、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B、黑格尔的辩证法
C、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E、康德的先验论
7、从意识活动的实现过程来看意识可区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潜意识和显意识
C、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成 E、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
8、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A、生产实践 B、调整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阶级斗争 D、科学实验 E、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9、正确把握事物的质的意义在于()A、是划清事物之间界线的前提和基础 B、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C、是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D、是定量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E、是认识事物深化和精确化的标志
10、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B、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C、质决定着属性,属性表现着质 D、质是全体,属性是部分 E、质和属性同事物紧密相连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和实际出发。我们的全部理论和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取得胜利。”
2、“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是本来应当的那样。脱离了人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
3、“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瓦解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2、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3、人虽然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但可以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3、简述联系的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功能原理论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
第五篇:2012考研《政治》必知40理论知点(马哲部分)
2011年3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时间:2011-05-03 11:01来源:未知 作者:东方人事-时事政治学点击:7833次 2011年3月时政十大热点 1.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 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国内各大网站均以专题页面的形式进行了重点报道,相关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网民普遍对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等给予高度关注和好评,尤其两会透出的民生新举激发了网
2011年3月时政十大热点
1.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
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国内各大网站均以专题页面的形式进行了重点报道,相关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网民普遍对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等给予高度关注和好评,尤其两会透出的民生新举激发了网友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网帖集中对楼市调控、稳定物价、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民生话题发表感言和意见、建议。
2.“十二五”规划纲要获通过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各大网站在此前后设置的有关专题及网络调查吸引众多网友。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参加调查的2255人中,81.6%的网友对“纲要”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表示支持,“使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7%”则受到64.8%网友的支持。
3.上调个税免征额只等悬念揭晓个税免征额上调幅度引起各方激辩
3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随后,相关负责人表示个税免征额将上调。网民纷纷就此建言献策,譬如使免征点与物价联动,各地因地制宜确定免征点等。
4.“瘦肉精”再度拷问食品监管双汇“瘦肉精”事件将再次引发行业地震?
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部分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有网民质问:双汇公司的检查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为何却查不出已经禁止多年的“瘦肉精”?相关监管部门都在做什么?希望双汇不要成为又一个三鹿!众多网民要求监管部门彻查全国各地“瘦肉精”问题。
5.50余名作家联名声讨百度文库作家愤起!百度喊冤?
3月15日,包括贾平凹、刘心武、韩寒、郭敬明等在内的50余位中国作家联合署名发表公开信,指责百度文库收录了他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却没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权。百度侵害知识产权的质疑由来已久,这次的联名信再次引发了网友讨伐的声浪。
6.期待“最苛刻捐款”成慈善常态近10万名西南贫困百姓领到了曹德旺捐助的2000元“救命钱”
3月上旬,多家媒体报道了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向西南地区贫困百姓的一次“特殊”捐款。曹德旺在捐款时要求: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能超过1%;而管理费不能超过善款的3%。这次严格得有些过分的捐款受到了网友力挺,更有网友戏称曹德旺为“史上最苛刻慈善家”。不少网民在调查中表示:慈善就该在意每一分钱是不是落到被捐助人手中。
7.老党员杨善洲事迹感动万千网友的老党员杨善洲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中,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无偿上交给国家。中共中央组织部近日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杨善洲的事迹感动无数网民,国内各主要网站上相关新闻留言达数万条。网友们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以杨善洲为榜样,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8.政府努力改善“三公”消费现状中央率先公开“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长期以来为公众所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三公”消费“原则上零增长”;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将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之3月上旬出台的公车改革新举措,政府连续给力解决“三公”消费问题,获得了网友的广泛支持。
9.日本特大地震引发海啸、核危机日本遭遇“史上最大灾难”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网民高度关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通过派出救援队、捐款或提供物资等形式帮助日本救灾,获得网民普遍支持。与此同时,核扩散亦引起我国部分群众过度紧张,在一些地方产生一波“抢盐风潮”,“盐荒”一度充斥网络和微博。各地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事态迅速平息。
10.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自19日晚开始,法国、英国和美国连续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连日来,网民高度关注利比亚局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法英美等西方国家武装干预利比亚持反对态度;二是预测军事干预的结局以及利比亚的命运;三是分析对中东局势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2011年4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新闻时间:2011-05-03 11:15来源:未知 作者:东方人事-时事政治学点击:13597次 2011年4月时政十大热点 1.2011年博鳌论坛和谐亚洲理念照亮 4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重要演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华网、凤凰网等大型门户网站以专题形式报道并突出展示,数以万计的网
2011年4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
1.2011年博鳌论坛“和谐亚洲”理念照亮
4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重要演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华网、凤凰网等大型门户网站以专题形式报道并突出展示,数以万计的网友跟帖。有网友表示,共建和谐亚洲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亚
洲重要国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凸显道德滑坡 染色馒头成最热词汇
4月10日以来,染色馒头及牛肉膏、毒豆芽相继浮出水面。温家宝总理就此直言,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此语得到了网友广泛响应,新华网、新浪等论坛的相关帖文达到了76万余条。网友认为,总理一语中的,扭转当前食品安全局面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民意的关切正转化为国家的实际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2011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已全面铺开。
3.部分城市房价调控目标面临纠偏
本月初,全国9成城市爽约国务院设定的公布房价调控目标最后期限。在一项网络调查中,72%的网友认为房价涨幅在10%以下比较合适,83%的网友不满当前大多数城市的房价调控目标。国务院督察组在汇总网络舆情和实地调研结果后,要求部分城市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征求各界意见,并重新修订当地房价调控目标。有网友评论,调控房价事关民生,地方政府应拿出实际行动,将执政为民的施政目标和中央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4.CPI破五,如何抑通胀保增长?
据国新办消息,3月CPI达到5.4%,一季度CPI为5%。自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控制物价目标以来,CPI的增长情况一直受到网友密切关注。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主要时政网站持续发表评论,表达控制物价的决心。网友表示欢迎的同时期待政策效应尽快显现。有网友联系大中城市近来菜价高企和部分地区菜农“卖菜难”的形势,指出国内流通成本过高,流通体制亟待改革。还有网友指出,在稳物价的同时如何保住增长速度将是一个严峻挑战,政府应统筹考虑,谨慎出台政策。
5.清华大学迎百年校庆
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多以专题页面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仅凤凰网就有4214名网友参与了讨论。网友俯瞰散淡表示,世界上少有大学如清华一样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重要领域贡献出如此多的精英人才。不少网友呼吁,清华等国内领军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应更多地探索高等教育办学经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6.个税改革方案悬念将揭晓 向社会征集意见引发广泛关注
4月25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个税改革方案”可以得到122万条相关结果。人民网网友表示:“提高个税免征额虽然减少了部分财政收入,但做到了藏富于民,为缩小贫富差距做出贡献,值!”也有不少网友表示,个税免征额是否定在3000元还有待商榷,希望这次公开征集意见能听听更多百姓的呼声,适度地进一步提高免征额。
7.江苏省三市公推票选市委书记上任
4月中旬,江苏省无锡、南通、宿迁三市通过公推票选产生的市委书记陆续到任。在地方党委集中换届的大背景下,江苏省的探索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特别关注。在一项在线调查中,超过7成网友对这种探索表示肯定。有网友认为:“在关键岗位上打破‘研究决定’的传统任命方式,这样的选拔体现了党内民主的新意。”
8.药家鑫一审被判死刑
4月22日,撞人后持刀刺死被害人的犯罪嫌疑人药家鑫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这场延续6个月的焦点案件由此达到了新的热度,“药家鑫案判决” 在百度的搜索结果达到86万多条。有调查显示,超8成网友对一审判决表示赞同。
9.40岁没4000万别来见我?董藩教授成功观引激辩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4月初,北京师范大学董藩教授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网络上一场针对成功观的大讨论。5109人参与人民网的相关调查,47.2%的网友对董教授的标准表示反对。有网友表示,通过光明正大的努力积累财富的确是一种成功,但简单地以钱作为衡量标准是非常可怕的。
10.日本福岛核危机升级
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等级由5级一次性提高两级,达到了与切尔诺贝利事件相同的最高级7级。这一消息引发了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有网友表示,为稳定国内民众情绪而瞒报核危机等级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日本政府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切实担负起应有的国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