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时间:2019-05-15 09:2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第一篇: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 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考研路已经走过一大半,你的政治复习咋样了?政治复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还好。但是,做起题来,完全一脸无辜,尤其是出现一句古语、成语、名言的题目,理解这句话都够呛,根本就是晕乎。小伙伴们不要担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福利贴,给大家普及一下马哲部分常考的古语、成语、名言。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关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相关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3.画饼充饥。

相关原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意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相关原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揠苗助长。

相关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关原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

相关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相关原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9.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处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关原理: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0.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形,前后相随。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11.物极必反,相反想成;居安思危;鸟鸣山更幽。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2.失败乃成功之母;火系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3.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相关原理:矛盾具体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

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 相关原理:抓主要矛盾。

15.形存则神存;气者,理之依也。

相关原理: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刻舟求剑。

相关原理:否认运动,形而上学。

17.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相关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8.白马非马。

相关原理:割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相关原理: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20.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相关原理: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以上是考研政治中常考到的一些古语、成语、名言,小伙伴们请收藏,加油。建议各位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把它们积累在一起,方便复习。

本文来源:文都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篇:2014考研政治马哲20大必考原理汇总

2014考研政治马哲20大必考原理汇总 2013-11-12 15:09 阅读(406)赞(29)评论(2)转载(85)分享(67)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2014考研教育学:...马哲在历年的政治考试中份量最重,重点难点考点最多。掌握这些原理,活学活用,综合分析问题是对考生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查能力。老师经过一系列的总结和提炼,总结出201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20条原理,希望给考生以启示,帮助2014考生冲刺复习。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第三篇:考研政治马哲总结

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何做到坚持以马克主义为指导?

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真懂真信;无产阶级以人为本;如何应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泉;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1.创立(马、恩)继承(马克思主义者)2.无产阶级的属性(马哲主要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基本观点,是对一切规律的科学认识 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辩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本质)——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无产)

显著特征——实践性、阶级性 最显著特征——实践性

7.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立场,阶级特点——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8.认识世界的方法,改造世界的工具

绪论

两大观点(唯物论,辩证法);两大应用(认识论,唯物史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和一般学科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 哲学史指导,具体科学是基础。2.本原问题,第一性——唯物主义

存在状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法(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的看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的看历史:唯物史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存在与思维;同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知的 3.哲学的发展

朴素唯物主义感性的认识:原初物质(最小的东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形而上学,不彻底(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客观存在性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第一性的(心,感觉,经验,意志,思想,理性,精神)

客观唯物主义:客观精神(柏拉图的思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宇宙精神,神,道和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观起源

运动观物质——(实践观)——意识(意识观)本质 时空观作用

1物质观

物质不是东西,是所有东西的共性,物质具有第一性,本原可知的。客观物质是对意识而言的,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

物质起决定作用,意识仅影响作用。区别

物质——————意识 联系

2运动观

凡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凡运动是变化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是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个别事物的改变称变化;一切物质的变化称运动;向上的运动称为发展。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量度。(注意与机械静止、机械运动相区分)物质都是普遍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辩证法———相对主义诡辩论(孤立的绝对运动)

3时空观

时间:一维顺序性和持续性的统一,具有不可逆的性质 空间的三维广延和伸张。

凡运动与时空和物质不可分,运动必须经历时间,占据空间。时空在整体上是客观的,绝对无条件的,具有无限性。具体时空是可变的,相对的,具有有限性。

4意识观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决定意识。

意识是一种主观存在;语言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外壳。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一种反应,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一种观念,不是物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指导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的影响物质。

真理是物质本质的反映,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5实践观

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实践高于理论的直接现实性,是人类意识的自觉能动性体现,是社会历史的活动(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历史性)

通过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的基础;对社会而言改造社会的关系;对科学文化可以改造思想。生产实践是最基础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自然界和社会分化的对立与统一,通过实践产生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适当和不当)。

总结

唯物五观:

物质本质第一:共性,客观存在性和可知论。运动观(物质的状态):普遍性、绝对性。普遍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轮。时空观(运动的本质):时间过程与不可逆;空间的广延性与伸张。整体性与中介论。整体绝对客观与无限,具体相对有条件与有限。

意识观:主观存在性、目的性、计划性、能动作用。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对现实的歪曲反应。实践观:主观现实性(高于理论),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状态 1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整个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永恒发展之中。

2联系的观点

内部要素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

联系普遍性强调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间;存在于事物的内部,通过中介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相互转化。联系的多样性强调内部、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

联系的条件性是支持和制约,促进与阻碍,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

3发展及其过程论

发展是一切事物向上的运;向上、前进的运动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与更替。

新事物的三个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趋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过程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中产生、变化、发展、灭亡。整个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要在过程中发展,在过程中灭亡。唯物主义辩证法基本规律

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固有的,本质联系是事物的共性;必然联系决定了发展方向;稳定性体现了普遍和重复的特点。

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形态

质决定了事物内在本质的规定性,是事物的属性,是与事物的直接同一性。量是质的外在表现,可以用数量表征。质是思维的基础和前提,量是深化和精确。

4.1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和数量的界限。度是事物的范围和限度,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4.2质量互变规律

相互区别:量变是数量增减和次序变化,是度范围内的连续性和逐渐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根本变化,越过度的间断,是飞跃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渐进和飞跃的统一。标准: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

相互联系:任何质变都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结果。相互渗透:质变伴随着量变,量变中包含着局部质变。

方法论:质量互变是连续和阶段的统一,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哲学依据;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相结合。

5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方法是认识事物根方法。矛盾的内涵: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5.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

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否定。相互联系:同一中存在斗争,斗争中包含同一。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既对立又统一;学会求同存异。应用:大国关系(中美),两岸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发展的前提(相互依赖);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相互贯通);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相互转化)。5.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是对待矛盾的态度,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勇于面对矛盾,加强问题意识。矛盾普遍性强调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

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强调矛盾的不同;解决时要针对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强调了个性,是相对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共性是特殊的,个性是普遍的。个性具有共性所不具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把握矛盾(辩证);从个别到统一再到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是事物的的精髓。

5.3发展不平衡原理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过程。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本质,把握主流。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应用:推进供给侧(需求侧)改革。

6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肯定是事物内部维持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使内部事物灭亡。肯定与否定相互联系。

6.1辩证的否定观

内容上发展是内部否定,自我否定引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特征上否定既是发展又是联系。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坚持“扬弃”的观点。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内部的自我否定,肯定与否定是辩证相关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部引起的,孤立的,割裂了否定。

6.2否定之否定——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自我否定,自我发展;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方法论:反对循环论,反对直线论。

本质:三个阶段;不断否定,存在质变,扬弃的过程;客观的终启点。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

现象和本质——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原因和结果——前后相继的顺序和彼此制约。必然和偶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可能和现实——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内容和形式——事物内在的结构和外部表现。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纵览全局。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辩证思维能力——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创新思维——破旧立新。底线思维。

总结

辩证法总观点三原理:三观,联系观,发展及其过程论。辩证法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形式形态)二原理:度、质量互变

对立统一规律(动力源泉)三系列六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发展不平衡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二原理: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注意把握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认识是否正确如何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认识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反映论(物—感觉—思想)和先验论(思想—感觉—物)。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消极的、被动的,离开实践了与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并引入了实践的观点。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具有创造性。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一定要到实践中去,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认识的辩证过程及规律——如何认识,认识的过程

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人是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主观认识要受到客体的限制;客观世界物质具有无限性和发展性。认识和实践是主观和客观、具体和历史的统一。实践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特性的。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感性认识是具体的、外在的、片面的、直接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抽象的、内在的、全面的见解,概念,判断和推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基础,必须升华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以理性为指导——概念。理性认识易感性为基础——语言。

只强调感性认识的经验主义——经验论。只强调理性认识的教条主义——唯理论。

第一次飞跃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去伪存真,粗精,次彼,表里)。认识辩证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中去。

两个需要: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两个结合;从实践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与群众相结合。认识的理性因素:认知,逻辑;具有指导,解释,预见,作用。

认识的非理性因素:非认知因素,精神因素具有动力作用;非逻辑因素,心理因素,具有诱导、激发作用。认识过程的关键是两次飞跃。

3真理与价值——认识是否正确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是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错误反映。

真理发展的规律——在与谬误的相比较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真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真理具有全面性。

谬误在一定范围内也是真理,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在不断批判谬误中发展和丰富真理。

真理又叫客观真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只有客观实践能检验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方法论:坚持真理的唯物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实用真理、思维真理和多元论),反对客观唯心主义。

真理的双重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绝对无条件,内容客观,就整体人类而言的无限性。相对真理相对有条件,在具体认识上只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真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真理不断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

反对只承认绝对真理的绝对主义和否认绝对的相对主义诡辩论。

方法论: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要坚持绝对真理,发展相对真理。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过程性,全面性和普遍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满足的程度。价值的评价是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价值是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结果和主体有直接联系,依主题的特点而转移;结果与正确性依赖于相关知识。

机制评价具有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是精神驱动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的是非曲直价值标准。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真理是从客体出发,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价值原则是人类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主体出发的。真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真理的归宿和目的。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弘扬以人为本和科学精神统一。即遵循客观规律又以人为本。坚持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历史的,不断发展的,最终一定会检验真理的正确性。又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局限的,实践检验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既认识客观世界,也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自由和必然:自由是对必然的任何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自由要以必然为前提,必然是对自由的限定。

反对只强调必然的机械决定论,宿命论。反对只强调自由的唯心主义绝对自由观。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第一性,可知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一唯物论

本源问题

物质——(实践)——意识,五大观点

物质观:客观存在性,物质—(区别)——(联系)—意识

运动观:状态不同,普遍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时空观:绝对性,相对性,有限性,无限性。

意识观: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能动性,目的性和计划性,遵循客观规律。实践观:是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区别又联系,造就了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二辩证法

状态问题。联系的,发展的。

三大规律,十三原理(导论三,质量互变二,对立统一六,否定之否定二)。原理1)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

原理2)联系的观点,普遍性,机械整体观,辩证整体观。原理3)发展的观点,向上前进的运动,发展过程论。1.质量互变规律

原理4)度是维持量的范围。

原理5)质量关系,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和飞跃的统一。以量变为基础。2.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6)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对立又统一,求同存异。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主支配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抓主流,抓本质,抓重点。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3.否定之否定规律

9)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曲折的,向上的。反对直线论和循环论。10)辩证否定观,内部的,“扬弃”,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三认识论

1.什么是认识。反映论和先验论。

辩证的能动反映论和直观(被动)反映论。关键在于实践和辩证。2.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基础(来源、动力、目的、标准)。认识的能动,创造性反应。3.如何认识。

认识是辩证的,要到实践中去。是反复,无限的,实践是具体历史的。二次飞跃,具体感性到抽象理性的,感性以理性为指导。

一次:感性材料丰富,方法科学(去伪存真,粗精,次彼,表里)。二次:两个需要(指导和发展),两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群众)。4.认识是否正确

原理1)真理(正确反映,相互联系)和谬误(范围,失败是成功之母)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无条件,相对有条件);至上性 3)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基础,价值是归宿和目的

真理从谬误中升华;由相对向绝对前进和发展;坚持绝对真理,发展相对真理。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是二者的辩证统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和过程论;过程是全面的,普遍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一定能)和不确定性(历史中什么时候能)。

四唯物史观

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1.生产方式是决定力量,物质基础是骨骼系统。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前提条件,影响因素。社会的物质特性。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基本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劳动者是主导,劳动工具是核心和尺度。

生产关系是人和人之间的,客观的由生产力决定的,是物质利益。生产资料是基础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关系的体现。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层面,政治和观念上的。3.社会历史的基本结构

国家是阶级历史的政治范畴,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

分类: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意识形态(阶级政治性)和非意识形态(自然社会现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能动是突出表现;不平衡,不同步,历史性。4.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动力、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和反作用。基本历史造成的基本矛盾是基本动力;生产力是根本矛盾,根本动力。科技是决定力量;高科技起重要作用。科技具有双重作用。全球问题是社会造成的。

基本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发展。5.人的发展

群众是决定作用,个人是影响作用,历史人物是重大影响作用。

群众是物质、精神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作用会受到历史的制约。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发起者,领导者。

局限:时势造英雄。是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评判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分析的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要循阶级原则

人的本质理论,人是社会性的。具体的、历史的。根本取决于生产关系,反对抽象人性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唯物五观

辩证法三大规律 认识论三个问题 史观两个问题

政经 社会主义

第四篇:2014年考研政治马哲复习攻略

2014年,考研政治马哲复习攻略

书总是读的很薄,然后再读的很厚。书读的薄是指把书中的精华都读出来,形成逻辑框架,文字自然就减少;书读的厚是指之后我们再读书的时候,就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汇到新的书中,知识变得丰富而全面。政治复习的基础阶段,是把书读薄的阶段,也就是建构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政治内容多,形成清晰的架构才能做到考点与知识点的结合,提高答题效果。今天中创考研政治辅导专家就来给大家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整体架构。

哲学板块分为四个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是对马哲学科总体的概括性的内容。其次是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在这个问题中,考生最好区分唯物论和辩证法来分别学习,这样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其中唯物论主要是讲世界本源,物质和意识,以及实践的问题;辩证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这是命题的高频点,考生应多加注意。第三个问题就是认识论。第四个问题也就是历史观。这样哲学总体就可以划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哲学四大板块之中,辩证法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中之重,把握辩证法部分的逻辑结构,要注意三点:一是两大总特征,即联系和发展;二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学说;三是五对基本范畴。

复习哲学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建立理论框架着手。试卷上的考题全都是按哲学的理论系统出的,答题也必须按理论系统回答。要弄明白考题的设置和理清答题的思路,就得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也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基础,这非常重要。

第五篇:2011考研政治-----马哲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二)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哲学的党性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E、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2、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E、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阶级产生于()A、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B、暴力 C、社会分工的发展 D、剩余产品的出现 E、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4、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A、社会生产力结构 B、社会经济形态 C、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生产关系结构 E、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5、推翻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的科学理论有()A、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 B、欧几里德几何学 C、黎曼几何学 D、牛顿力学 E、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B、黑格尔的辩证法

C、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E、康德的先验论

7、从意识活动的实现过程来看意识可区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潜意识和显意识

C、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成 E、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

8、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A、生产实践 B、调整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阶级斗争 D、科学实验 E、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9、正确把握事物的质的意义在于()A、是划清事物之间界线的前提和基础 B、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C、是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D、是定量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E、是认识事物深化和精确化的标志

10、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B、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C、质决定着属性,属性表现着质 D、质是全体,属性是部分 E、质和属性同事物紧密相连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和实际出发。我们的全部理论和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取得胜利。”

2、“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是本来应当的那样。脱离了人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

3、“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瓦解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2、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3、人虽然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但可以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3、简述联系的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功能原理论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

下载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考研政治之马哲备考方法指导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年考研政治之马哲备考方法指导 针对近年来政治试题考查的特点,考研政治辅导老师们谈一下2018年考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

    2015考研政治复习规划从马哲入手

    中公考研网汇聚最全考研信息,考研复试信息,第一时间发布考研时间安排,大纲,提供考研成绩查询,考研资 料,考研真题及试题,考研图书和考研培训等相关信息。信息来源: 400-6300-......

    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

    考研政治名师总结:《马哲》复习四大要点 黑格尔说,“开端包含目的性”。为应试而学哲学,不可能是神定气闲的品味参悟,也还不是深沉的批判性反思。而是要面对2008元月考场,直接打......

    考研政治总结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原篇

    【马原篇】唯物论和辩证法仍然是分析题的核心内容,尤其要掌握物质意识关系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原理、对立统一规律、联系普遍性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矛盾......

    2016考研政治马原常用原理总结

    2016考研政治马原常用原理总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技巧掌握得再娴熟,没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打底,想得高分也只是痴人说梦,所以,在大概地讲解了考研政治中马原主观题的评分......

    2010年考研政治冲刺高效备考笔记(马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传统文化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

    【考研政治辅导班】马哲必背的40个知识点总结

    www.xiexiebang.com 【考研政治辅导班】马哲必背的40个知识点总结 启道考研分享 得政治者得考研,想超越80分,关注启道考研政治辅导班。考研政治,全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

    2012考研《政治》必知40理论知点(马哲部分)

    2011年3月时事政治十大热点时间:2011-05-03 11:01来源:未知 作者:东方人事-时事政治学点击:7833次 2011年3月时政十大热点 1.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 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