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环保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达拉特分公司安全环保工作
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公司自从组建成立以来,一方面抓生产,另一方面抓工程建设。在力求稳定生产、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将安全作为保障生产和施工进度的首要工作来抓。特别是在生产上,接收的是当地个人企业的电石炉,全部是开放式炉子,安全有效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防护措施几乎为零;在项目建设上工期进度要求高,而生产空间设计密度大,介于这种实际状况,考虑到电石生产与项目建设均属高危特殊行业,而且生产、建设工人流动性大,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极差,我公司采取了有效措施,保障了生产、建设安全和员工健康。
一、实行了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我公司始终将加强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健康管理作为保证生产和项目建设有序进行的的第一要务。因此我公司从组建开始,就将集团公司的安全、环保目标责任状,进行了层层分解和层层落实,分别与各分厂、部门、项目总包单位和监理公司等签订了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健康目标责任状,并按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落实了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的考核措施。
二、全面推行安全教育工作。首先针对员工整体文化水平低,甚至文盲的生产与项目建设工人,安环部和综合部,严格按照“进厂(场)安全三级安全教育、集中培训学习、班前会上强调、班中组织现场练习”的方式,按工种、按专业、按作业范围从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防护知识教育,以及最基本的标准操作规程做起,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培训与教育。并对生产一线的班组长进行了事故预防、事故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其次进行“达拉特分公司安全生产禁令”的全员培训和人手一册的《安全生产禁令》发放,共制定《安全生产禁令》1500余册。同时在各分厂和项目建设工地等处,将“安全基本操作规程”上墙,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张贴“安全标语”。并由各班组长和项目负责人通过班前班和晨会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和进厂作业人员及时地掌握了安全基本知识,提高了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三、安全、环保、消防与职业卫生的制度建设与劳保管理工作。在集团公司总管理处与股份公司综合管理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根据电石生产企业的特点与生产中的实际重点情况组织编订了《亿利能源达拉特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亿利能源达拉特分公司安全生产禁令》和《劳保发放管理标准表》、《劳保管理制度》,现正在试运行期间。今年前三季度我公司共计投入了30多万元,按照国家的有关电石行业生产的劳保发放管理标准,每月20日之前足额按标准为员工配发劳动保护用品如棉手焖、隔热面罩、手套、防尘口罩和日常毛巾、洗衣粉等安全防护用品、生活日用品。并按规定发放了秋、冬两季工作服。现正在为员采购并发放冬季防寒服、防寒鞋,计划在近几日发放至每位员工手中。
四、严格执行安全现场检查制度。我公司安全环部工作人员配戴“安全督查”袖标、工作证通过每周定期安全大检查与每日巡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改造项目与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与问题,下发《安
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其及时整改,对为整改的项目进行了处罚,到9月底,共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7份,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问题)共上317项,现场及时整改处理了300项,限期整改17项,安全隐患整改及时率为94.64%。从10月份开始每周对各分厂进行一次安全现场大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奖勤罚懒,并进行通报批评。通过检查评比,使各分厂呈现出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各分厂生产现场、人员安全操作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
五、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管理工作。对公司与项目总包与承建单位的塔吊、天车、起重、压力容器、管道等所有特种设备均办理了相关备案、手续、证照。并对生产现场起重、天车、化验质检、电工、焊工、高空等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均要求持证上岗,现公司与项目建设共有特种作业人员370多人,有持证上岗人员210多人,正在组织其余160多人进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培训与取证工作。此项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六、应急救援与消防工作。按照先后的起车顺序,我公司以分厂为单位,累计投入4.7万多元为各分厂配臵了应急救援急救药箱、进炉特种作业绝热服和按安全重点消防部位配臵了应急消防器材,并在6月份的“安全活动月”中按照安全应急预案,组织了消防与应急救援演练。
七、许可证件申办、备案与“三同时”工作。由于接收企业停产时间较长等原因,其安全、环保许可证件遗失或过期,通过我公司与
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正在进行办理,达旗安监局正在对五个分厂的安全、环保验收,现正在对许可证企业法人变更过程中;20万吨技改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已一次性通过了自治区安全监督局的专家评审,现正在等待发放试生产的批文;新建40万吨/年电石项目立项已经取得了自治区发改委的立项批文,环评正在等待上会评审;安全专篇、环保专篇、消防专篇、职业卫生专篇等已可以交付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开展着“三同时”工作;40万吨/年电石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已组织了招标,现正在移交相关资料,组织实施中。
八、各分厂的进出物资的签证制度与人员进出的控制。一是在现有的物资出厂控制的基础上,深化管理,着力加强对物资的流向和中间可能存在的数量漏洞进行进一部完善过程的控制,对公司内原材料、产品凭“出门证”出门,办证人对物资出门进行申请、签证、审批。保卫人员严格按照《门禁管理制度》检查车辆出入、来访者及出入人员的证件及相关手续,并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并制定了《保安全管理制度》正在审核、实施过程中。二是对全公司员工办理胸卡,对进出厂的人员进行工卡管理和登记的制度,有效的完善和控制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总之,我公司在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将安全管理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用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下一步,我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及流程建设,加大安全培训覆盖率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以提高全员安全操作水平、防范意识。从管理上不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不断总结工作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把达拉特分公司安全环保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把握机遇 开拓创新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把握机遇 开拓创新
实现环保工作跨越式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省环保局适时召开“环境保护实现跨越式发展研讨会”,必将有力地推动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境保护工作,取得环境质量突破性改善,必将极大地促进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我省环保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对环保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推动新一届政府加大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完成“十五”环保工作三大任务奠定基础,谋求环保工作更快、更好发展。在此,我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很不成熟的发言,谈一点个人的看法,目的是想通过我的发言,抛砖引玉,就正于大家,从而使我们的认识更加统一,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我们的工作更具前瞻性。下面,我谈三点:
一、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新特点
多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工业企业达标,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部分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省经济发展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期影响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工作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在新形势下,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传统的环境管理措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速度和环保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十五”期间,我们国家继续以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在我们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国民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加大。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省的经济开发强度还将继续加大,这势必同时增加环境压力,环保工作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环保“十五”计划实施也到了关键阶段,要完成“十五”环保工作三大任务,特别是要实现到2005年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的目标,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发展速度和环保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毋庸置疑,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离不开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我省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再保护”,甚至认为实行可持续发展会减缓经济增长速度等错误观点。从短期目标来看,牺牲资源和环境似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目标来看,资源和环境受破坏必定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寓资源保护于合理开发之中,坚持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的道路。长期以来,那种把发展简单地归结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虎头蛇尾,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许多地区付出惨痛的代价,也损害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可以预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各级党委、政府为了实现“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还会继续在传统产业上做文章,加大资源开发强度,进一步增加环境压力。比如说,目前我省结构调整中出现产业复归倾向,受短期利益驱使,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煤焦炭等资源性产业低水平投资扩张为特征的产业复归苗头,如焦炭生产能力无序扩大,国家明令限制的普钢筹资建设,“五小”领域里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又有抬头迹象等。而传统产业低水平大规模无序扩张,导致局部地区乃至全省的大气和水体污染更趋严重,环境污染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由于xxx丰富的煤电铝资源,产业发展锁定在延长煤电铝产业链上,在几年内,我市的电解铝要增加48万吨,达到90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将增加200 万kw,达到300万kw,此外还有诸如80万吨氧化铝项目,60万吨焦化项目等,再加上金属镁企业的盲目扩张,对环境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面对有限的环境容量,不断增加的污染排放,要想再削减20%的so2排放,困难可想而知。尽管走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级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目标,对严重的环境形势并不在意,经济主管部门也就更无所谓了。
其次,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与环保队伍能力建设之间的矛盾加剧。环保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以及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环保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环境保护必须与时俱进,环保队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业务、技术素质和监督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标准、监测、信息、宣传教育工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胜任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有所作为,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的信任。但在工作实践中,环保队伍能力建设又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比如,为加快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各地、各部门相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有的地方甚至将减免排污费,不要兴建治污设施等违法行为也列入了引资优惠范围。如某县政府就下文,对企业实行所谓的“封闭式”管理,挂牌保护,规定环保部门每年只能到企业检查一次,且不准收费,否则不问原因,不征询意见,对一把手就地免职。给环保执法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对环保部门严格执法造成很大困难。再者,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行环保部门行风评议过程中,环保部门作为行政执法单位,要向人大代表述职,要接受行风评议,但很多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企业的老板,有的则是行风评议员,对环保执法人员有很大的制约性,客观上造成了环保执法人员投鼠忌器,难以保证客观、公正执法,给环保队伍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再次,环保部门的工作依赖性进一步加大。“十五”期间,环保工作的重点有所变化,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一是污染治理由工业点源控制向面源控制的转变。“九五”以来,工业污染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已从点源发展到流域、区域,生活污水和农业化肥污染在水污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面源污染成为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环境污染也由城镇向农村蔓延。农用化肥近70%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种植业使用化肥和农药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成功加入wto以后,规模化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规模化农业带来的土壤侵蚀作用加剧,面源污染加重,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成灾,生物多样性丰度下降等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二是城市环境治理由工业污染治理向综合整治的转变。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此而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大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成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问题。由于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交通干线污染加重,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城市餐饮业油烟污染及建筑施工噪声已成为严重的扰民因素,生活垃圾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处置,白色垃圾污染成为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快城市环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三是由工业污染控制向工业污染和生态保护并重的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加剧了自然灾害,而且还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拿我们xxx市来说,全市森林覆盖率不足20%,其中防护林仅占10.2%,比重偏小,树种单一,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60%以上,且土地的肥力日渐降低。何况,发展旅游业越来越成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于拥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的xxx来说,发展旅游业对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跃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发展旅游,改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到很多部门,其中包括计委、经贸、城建、土地、水利、林业、农业、工商、公安、供电、监察、金融、矿产等。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彻底改善环境质量,不是环保部门一家事,也决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
二、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由于缺乏应有的工作机制,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致使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在实践中仍然显得相当的脆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宣传薄弱。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环境宣传教育上可以说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各级政府领导到企业领导,不能说对可持续发展完全没有认识,但在处理具体矛盾时,还没有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一是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认为那点破坏没有什么关系,再一个是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不足。一些人认为,发展就是上项目,办企业,就是赚钱,破坏环境所带来的问题,充尽量不过是发展中的问题。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先上车后买票,先生产后治理,先发展后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
其次是体制脆弱。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的就是把当地特定的环境、资源、人口和其他社会条件因素与经济发展政策的选择结合起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国家对地方各级政府实行的是以经济增长实绩为主的激励体系,谁“发展”得快谁受到的奖励多,这样使得各级政府的行为就偏向经济指标,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就会受到削弱。何况,地方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职责、权限不清,工作目标不明,难以统一协调,致使许多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是执法软弱。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虽然从法律上确定下来,但作为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环保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还没有从现行的体制上确立一个稳定的框架,致使每次机构改革基层环保机构总是处于力保的边缘。正是由于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导致环保监管手段和队伍建设薄弱。加之,环保机构管理体制是以地方管理为主,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的可能性还很大,致使环保部门在执法上软弱无力,常常处于被动的境地。
三、坚持“四个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项重要目标之一。环保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当前的环境状况与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既要看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更要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首先,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坚持理论创新。要树立环境保护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使理论创新成为引导和推动环保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二是坚持体制创新。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是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做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关键是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宣传和警示教育力度。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宣传,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关注和解决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不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正确决策,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加大工作力度。宁肯少上几个建设项目,放慢一点经济增长速度,也要集中必要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搞好,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三是坚持机制创新。要积极协助政府强化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职能,制订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政策。其一,产业政策要选择能够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和消费结构,淘汰污染严重的产品和产业,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其二,投资政策向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项目倾斜,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的产品和工艺,增加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其三,财政税收政策要采用经济手段刺激各行各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其四,价格政策要对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产品、绿色食品等生产和消费给予价格上的补贴,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四是坚持制度创新。要依靠完善的环保工作考核制度,使政府领导真正把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切实将环保目标和措施纳入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完成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之中,从而强化各级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
其次,加强环保执法。一是环保部门严格依法行政。这就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认真学习和掌握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和环保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胜任自己从事的工作。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只要违法,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二是要狠抓现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颁布后,亟需调整工作思路,在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上拿出新办法,我们xxx市及时举办了环境监察工作研讨会,集思广议,共同研究如何开展排污费征收。通过研讨,确立了“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协调各种关系,加大监察力度”这一工作思路,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为《条例》的实施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今年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武器。当前要重点做好这两部法律的宣传实施工作。同时,环保部门还要准确定位,摆正位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树立环保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一方面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发展。
再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环保工作中的新问题。一是环保部门必须切实地履行“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对有关部门的工作组织、协调和监督,并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必须以人民政府为龙头,各部门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环保部门作为对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职能的主体,就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应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作用,把环委会作为各有关部门开展环保工作的工作平台,加强对话、交流和协调,以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统一工作要求和工作进度,确保各级计划、经贸、工商、水务等相关部门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共同做好环保工作,达到环境管理成本最小,成效最大的效果。二是积极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以黄河水污染为例,尽管我们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1999年1月8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予以曝光,今年元月14日温家宝副总理又作了重要批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省市两级环保部门现场检查,得出的结论是黄河水量减少,自净能力降低。通过这件事,可以反映出我们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许多形成因素研究不够,予警能力不高。全国十佳公务员之一的国家环保总局刘鸿志博士,早在几年前就曾发表论述,对拦坝蓄水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过研究,可惜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发、利用和调节水资源的时候,应当统筹兼顾,维护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实施细则》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大中型水库坝下最小泄流量时,应当维护下游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并征求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同样没有得到实际工作中的认真贯彻执行。再者,温家宝副总理批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解振华局长也指出:“组织开展全国环境事故应急响应、处理处置演习,各地要制定突发性环境事故预案,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可惜,我们的环境监测预警不够,对突发事故的前瞻性滞后。如果监测部门能够对天气寒冷引发黄河冰冻,进而导致黄河流量减少,可能诱发的水质恶化情况早作预警,环保部门及早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就不会有这次国家环保总局的兴师动众。所以说,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是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管职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措施。三是要注意处理好环保执法与“封闭企业”的关系。所谓的“封闭企业”,都是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可能是环保工作薄弱的地方。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好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良好愿望,又要确保环保执法到位,我认为,应当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要维护好政府的形象,就是对政府主要领导的一些错误作法要采取理智的态度,讲求工作艺术,争取政府主要领导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其二要努力做好环保本职工作,取得政府领导对环保部门工作能力的信任;其三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环保工作思路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整体要求;其四要工作方法要多样。及时向政府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宣传、灌输环保知识;对违法生产行为进行说服教育,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取得理解;对屡教不改肆意超标排污企业要坚决予以查处,树立环保部门执法形象;对难点、棘手问题要寻求上级部门、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四是要注意处理好环保执法与“行风评议”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环保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水平,开展环保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促进行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比如,去年我们在对一违法生产企业进行处罚时,该企业以乱收费为由,把我们环保局告到了市纪检委。市纪检委经过调查,认为我们执法过程程序规范,证据充分,处罚准确,对我们的执法工作给予了肯定,对我们的工作也更加支持。去年全市24个行政执法单位进行“行风评议”,我局名列第三。
总之,只要我们自觉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创造性地实施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晋大地天蓝、水清、地绿和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随州市2013年按照“强化质量管理、夯实鉴定基础”的工作计划,建立技能鉴定与技能培训联动机制,夯实培训鉴定基础,将职业技能鉴定与稳定扩大就业、推进素质就业的要求有机结合,使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达到初级工、中级工资格水平,有效提升了全市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批次,组织鉴定人,发证人员人(其中初级工人,中级工人),完成省下达任务人的%,完成年发证人的%,涉及7大领域近20个职业工种。
举措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网络、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多渠道抓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立体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学校教学招生实际,深入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营造职业技能鉴定良好环境。自2013年2月19日招聘会,把这次活动的开展作为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启动的契机,通过在各召开企业座谈会、深入企业开展宣传,与就业局相关职能科室联合行动等多种方法开展工作,同时利用局网站宣传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及作用和市区开展鉴定的各项工作动态和文件。举措二,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工作绩效。为保证鉴定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市鉴定中心年初及时召开会议,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工作任务和相关责任人,切实把鉴定工作任务与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起来,推动鉴定工作的稳定开展。
举措三,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服务农村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鉴定工作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树立服务意识,落实相关政策为广大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打开方便之门。一是通过落实农村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与鉴定补贴政策,对初次参加初、中级技能鉴定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凡符合减免条件的,一律按规定实行鉴定费用的减免。二是将初级技能培训结业考试视同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按照国家标准结合市场需求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鉴定程序,方便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第四篇:南召县城乡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南召县城乡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又有违法建筑被规划局执法大队给拆除了。”这是南召群众近期来奔走相告称快的事情,也是南召县强化城乡规划工作取得的又一成果。
近一时期来,南召县委、县政府针对该县城乡规划工作薄弱,违法建设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之势,先后采取向城乡规划局增派人员、配备必要办公设备、划拨专项资金等方法,使城乡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该县先从班子建设入手,向县城乡规划局增派四名高素质正副科级干部,并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选派41名执法人员充实到城乡执法大队工作,及时配备了照相机、摄像机、GPS测绘设备,并购置了4辆执法专用车,先后邀请南阳市规划局、市支队、县纪委、县法院、县检察院等领导到该局进行普法教育和业务指导。在强化队伍建设的同时提高了综合执法能力。
元至5月份,该县共查处违法建设183宗,其中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83份,立案调查69宗,查封施工现场20处,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263.4平方米,及时结案6宗,罚没资金134814元。目前,一支素质过硬、高效能战的规划队伍已在该县形成,该县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正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五篇:慈利县运管所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慈利运管所2013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3年以来,慈利县运管所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落实各级法制文件精神,坚持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工作重心,以交通运输部201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行业单体执法素质和整体执法水平,以法制建设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法制工作“三强化”工作目标,确保了该所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驻乡稽查队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领导小组,逐级签订了行政执法责任状,紧密围绕“依法治运、依法促管、服务社会”理念开展工作。加大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基准裁量权和行政执法重大案件会议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岗位职责,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程序实施行政许可,加大法制建设工作经费投入,给配备照相机8台,电脑6台,执法记录仪6台,强化了行政执法硬件设备,依法依规整治各类违规行为,全年共实施各类行政许可425起,办理各类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卷1077起,其中通过会议审批的重大处罚案卷363起。
二是强化法制培训,提升综合水平。定期开展道路运输管理
执法人员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法制培训,积极组织“六五”普法学习,办理湖南省行政执法证件45份,集中开展法制培训2次,聘请法律专家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开展法律讲座、现场咨询、案例点评,相互交流了行政执法工作经验,解决了执法工作中的难点和疑问,全面提升了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充分利用经营业户进行年审、二级维护签章等时期,对958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再教育,增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懂法、守法和依法经营理念,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强化法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结合“春运”、“十一”、“打非治违”和“平安交通” 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横幅标语、宣传册等传媒,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增强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从源头上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防范能力,减少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率,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道路运输行业执法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
慈利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2013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