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育的读后感[推荐]

时间:2019-05-14 08: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解教育的读后感[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解教育的读后感[推荐]》。

第一篇:理解教育的读后感[推荐]

《理解教育》读后感

读完了《理解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理解。

《理解教育论》一书就是将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介绍给大家,展示实施理解教育所带来的师生同益的教育境界。《理解教育论》一书详细论述了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重点论述科学理解论、人文理解论、实践理解论,考察其理论源流的同时,分析了各流派理论的适用性与有限性。

在此基础上,本书把理解教育逐步构建起来,在第四章“凸显理解的教育世界”中,作者从描述教育世界的理解本性开始,围绕理解的观念、理解的环境、理解的实践展示理解教育的风采。比如,作者认为理解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需要老师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以换位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味学生的感受,以“孩子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为此,熊川武教授提出了“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的教育心得,旨在提醒教师,自己也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学生生活,如果能够记住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童心,教师更能够与学生心心相印。

从理解的内涵可以看出,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已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分析起来,理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师生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理解存在於师生之间,而且师生之间的误解是影响学生较好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师生相互理解在理解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二是以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为基楚,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突出“德行”,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三是将认知与感情贯穿全部教育过程,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是把理解作为教育目的之一,使通过理解而教和为理解而教融为一体。五是成批转化因误解造成的后进生,形成“后进生大步前进,优秀生更优”的教育格局。

第二篇:理解教育论读后感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

最近,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江玲教授的《理解教育论》,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育是一种态度,老师怎么对待学生,怎么对待知识,都表现出了教师的教育观。我们经常说理解万岁。但通常说的理解都是强者对弱者的同情,并非站在一个平等的立场上进行心灵对话,因而很难达成共识。学校里老师自然是占优势的,学生一般也会怕老师。假如我们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至少做到“平等对话,相互言说”,这样就能拉近师生的关系,更易在情感上达成共鸣,重新激发起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释放其身上蕴藏着的独特的个人潜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是你用心去理解每个学生,但是却不被自己的学生所理解,这并不成功,只是老师单方面一厢情愿的理解,不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理解教育最注重的就是感情先行,要教好学生,老师得用爱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架起师生之间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的桥梁。浓浓的爱就是老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这样,老师的话语才能在学生的心中引起共鸣,老师的苦心才能被学生理解。因为彼此的爱,彼此的信任,彼此的理解,教师才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师生之间因为爱而互相理解,因为互相理解而爱得真诚,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芥蒂,师生之间也就能从各种由误解造成的烦恼与痛苦中解放出来,十分惬意地享受教育,享受幸福和快乐。这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最想看到的。

《理解教育论》一书就是将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介绍给大家,展示实施理解教育所带来的师生同益的教育境界。《理解教育论》一书详细论述了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重点论述科学理解论、人文理解论、实践理解论,考察其理论源流的同时,分析了各流派理论的适用性与有限性。在此基础上,本书把理解教育逐步构建起来,在第四章“凸显理解的教育世界”中,作者从描述教育世界的理解本性开始,围绕理解的观念、理解的环境、理解的实践展示理解教育的风采。比如,作者认为理解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需要老师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以换位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味学生的感受,以“孩子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为此,熊川武教授提出了“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的教育心得,旨在提醒教师,自己也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学生生活,如果能够记住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童心,教师更能够与学生心心相印。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理解教育独特的性质,特别强调理解教育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后进生的提升。同时,熊川武教授认为,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与整个教育行动,与学生相互启发,是教师理解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有效方法。例如对迷恋网吧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有的老师便让班委会组织主题班会,让迷恋网吧的同学主持会议,要求大家讨论“怎样帮助迷恋网吧的同学”。学生

往往能说出让教师意想不到的良方,使教师获益匪浅。同时,这些学生也从“自诊疾病”中受到教育,从而回心转意。他还认为,在理解学生的过程中,富有同情心是消除误解的重要武器。有同情心的教师既是理智成熟了的教师,又是“永远不会长大”的教师。前者意味着他们完成了必要的社会化过程,能较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沉稳、深邃、理性等。后者意味着他们童心未泯,有孩童的幻想与语言,乐学生之乐,忧学生之忧。这样的教师不会忘记自己幼稚的童年,不会把学生虽幼稚但十分正常的行为当作错误行为对待,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而不是管教者和被管教者的关系。

不难看出,近年来教育界盛行的反思教育、理解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理解教育理论的熊川武教授在谈到理解教育时提出,理解是教育的资源和质量。说理解是教育资源,是因为理解是教育人的有效手段。如果充分开发理解的认识性、道德性、感情性、实践性与创造性,那教育实践合理性就会提高。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他处于理解教育之中,他都必然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因而能被别人更好地理解。同时理解是影响其他教育条件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其他教育条件大致稳定的情况下,理解作用发挥越好的学校,教育效果越好。说理解是教育质量,是说师生理解品质的形成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果塑造好了师生这方面的品质,教育目的就基本实现了。

总的来说,理解教育理论在中国还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自诞生以来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其在理解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和影响,值得人们关注。时下教育的低效、粗放来源于多方面的误解,有观念上的误解,也有行动上的误解,有相互误解,也有自我误解。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本途径在于消除误解,增进理解,走理解教育之路.2010、11

第三篇:理解教育

“理解教育.分材教学”四环节教学实验心得体会

海口市第七中学 英语组

邢敏云

2010年8月11日,海口市第七中学“理解教育.分材教学”教育教学实验正式启动了。在11、12日该教学模式创办人——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及其助手刘耀明博士的培训中,我初步了解该教学模式的理念、特点、做法及理论支持。我欣赏熊教授我佩服学校领导的胆略和见识,既然原有的教学模式并不能给我们的普通班带来曙光,为何不变变呢?我期待变革之春风能吹走当前不理想的教学效果、学风,给我校带来生命力。可是有些做法、理论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还不是说归说,做归做,有点空中楼阁、“浮云”,具体又怎么落实?会不会还是走老路?……一想到这回有专家亲自指导,我们又有了期待和憧憬。想到以后,当时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新的一轮挑战又要开始了。

总结本学期工作如下: 一、习惯的养成

刘博士曾经讲过“理解教育.分材教学”四环节教学要能顺利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起重要作用,课堂上因为学生拖拉而造成的时间浪费将会影响教学进度。

本学期本人所教班级初一3和初一8班学生各有千秋,但总体上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很差的。我想产生一个学习后进生的原因有多样,但普遍来说,学习后进生都存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专注力、记忆力、毅力等非智力问题。教师要备好好课、教好书,也要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老师、家长长期的工作。平时我注重抓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上课我会随机或突击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要求学生书桌桌面上要有课本、《指导》、《同步》、听写本、练习本、红笔及红或蓝笔一枝。当堂收作业、检查作业、完成练习比较快的2个组奖励分数,听课状态好或有进步的小组奖励分数,回答对问题的得分。在奖分的过程中我注意情绪的渲染、竞争气氛的培养,如表扬某个小组、总结各组得分。虽然花了时间,但课堂纪律改善了,学生英语课上得开心。但是事物总在变化,以后能否继续有效,还拭目以待。我想面对不断变化的学情,我唯一不变的是在不断地随之而变。

二、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四环节教学的矛盾

《英语课程标准》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P2)“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P9)“本《课标》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P29)我们的英语教师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摸索、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我们创设游戏、歌曲、竞赛、自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也有自学、互帮、点拨等分材教学中提到的教学环节,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分材教学的四环节的固定模式,具有开放性。英语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全面练习,这四方面紧密相连,互为一体,不可偏废。在英语教学这方面,分材教学对学生自学能力、自觉学习程度过于高估,又回到以往注重“读”的训练而忽视其他三个方面,上课形式枯燥,不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长期下去学生很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

根据这点体会我综合运用了原来的英语教学模式和分材教学的模式。教学单词时我采用学生小组自学(自己找出元音因素——会读这些元音因素——会拼读单词)、互帮、教师点拨、检测的分材教学的模式。教学语法句型时,我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结合实物、多媒体图片等让学生开口机械操练,感悟重点句型,熟读课文,点拨。结合我校实验班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我出题让学生自测,以书面形式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每一节课最后整理学生思路,总结当天所学内容(知识点、学习方法、技巧)。此外,每个话题最后一节课---Sectin D是总结课。因此教学最后一课我总会把整个话题知识点系统化,辅与《指导》、《同步》上的转项练习题巩固知识,并在写作中活学活用。整个话题教学流程体现了听说领先、读写跟后的教学理念,同时兼顾了考试的需求,扎扎实实地教学英语。

以上总结纯属个人所见,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初一年级组(2010-2011学年)是个集聚青春活力、合作精神、勇于挑战的集体,相信我们的团队在“理解教育.分材教学”教育教学实验中会成长、壮大起来,相信我们的实验会卓有成效。

第四篇:理解教育

理解教育

高桥初中 陈伟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准确地传授知识,及时解除学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为学生将来开启科学之门奠定好坚定的基础。教师从开始工作之日时起,就要为教育事业献出挚爱之心。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只要我们能做好的,就一定要努力把它做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如能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美,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地去获取英语知识,真正地了解英语、喜爱英语、享受英语!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的眼睛盯着你,你该在那张张白纸上画下什么;教师生活在社会里,家长的眼睛盯着你,你该在那双双审视的目光中留下什么。孩子们的成长中实现了教师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努力用一份深深的道德感和责任心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是金子,总会有它发光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的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用爱和真诚欣赏他们,鼓励他们。你会发现一个学生就是一块闪光的金子!走上讲台,更要走下讲台!三尺讲台是神圣的。走上讲台,意味着担当起为人师的重任,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但讲台不能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厚壁障,所以,教师更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去,让教育教学的互动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中完成。走下讲台,从教育的终身性而言,就更应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在三尺讲台上快乐地耕耘。快乐来自外在的形式。追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师生在轻松快乐中共同成长,拥有自信开朗的积极心态和开拓创新的思维的乐趣。快乐来自内心的体验。

一个个健全高尚的灵魂的铸造就是我们的成功,这样的成就感无法用物质衡量。“桃李满天”的快乐是无可比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传播知识就是传播幸福”。此时我心中更有了一份更深的责任心,更高的自豪感,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人求真,让学生学做真人,作为我们教师自己,我们也要做到教学相长,学做真人,只有教师做真人,言传身教,才无悔于人类工程师的称号。为做好教师我愿意 “甘于平淡,平淡中求发展”。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教师严于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确保自己是一湾活水;教师的工作是盲人,言传虽重要,身教更有效,必须严于经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宽待学生,应意识到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期,世界观形成期,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斥责,应悉心教导,助其改正;宽待学生的幼稚见解,也许幼稚里正蕴含着“雪融化后是春天”的精巧。我愿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乐当园丁,辛苦自己,培育花朵; 我甘为人梯,奉献自己,托起他人; 但我更愿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同行们并肩作战,共铸师魂,齐尽师能,共同托起实中一片蓝天,一齐创造实中明天的辉煌!谱就人生历史上不朽的篇章,留下记忆长河中永不褪色的一页!

真诚对待,平等相待,公正看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老师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学生和老师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具有同等的权利,相处以平等,才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真诚感动着老师,老师同样也以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才可以浇灌真实、灿烂的花朵,其实真诚也好,平等也好,关键要在活动中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人”,让每一个“人”都有心灵的润泽,在公正的天平下,学生才是一个正直的人。

教育学生要有爱心。“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有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爱。蔡萍让学生的身心在亲和的音乐中得到放松,让学生的灵魂在美妙的旋律中得到净化!学生面临着升学的竟争,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他们学习紧张、身心疲惫。每周一歌、课间音乐以及音乐课都能帮助学生释放内心的紧张与疲惫。为了让学生的身已心在柔和的音乐中能够得到真正的放松,我们应在乐曲的选择和音乐带的制作上精益求精。育德是音乐教学最为重要的功效之一,《田园交响曲》中清新的旋律,在让学生领略到美丽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为他们上了一堂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课;《命运交响曲》中所奏出的强音,在让学生为作者贫困坎坷的一生发出感叹的同时,也为他们真正懂得了“卡住命运咽喉”的真谛。为了让学生的灵魂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净化,我们应在音乐教材的处理和音乐欣赏课的设计上精益求精。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英语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要努力拓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空间,给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严师和朋友”的角色转换。这也是时代赋予老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

第五篇: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所谓文化研究,不是字面上所理解的那种对“文化”的讨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传媒理论,而是特指近几十年以来,在英国伯明翰学派推动下成熟起来的一种跨学科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涉及到20世纪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而且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建构和新的结构性压迫的形成,涉及到它们和文化、经济生产之间的复杂关联。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两种立场:根植于精英阵营的“批判主义”与立足于平等和参与的“平民主义”。前者是以极端、悲观但最富批判性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为核心,包括哈贝马斯、布迪厄、麦克唐纳等在内。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大众文化的生产就是文化工业进行的一种“标准化”的大规模复制,大众文化并不反映实在的艺术个性,并没有真正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只能是一种模仿,必然导致艺术的生命的扼杀,艺术创造性和个性的毁灭。后者是以指涉面广、涵盖学科众多且以理性、乐观的受众视角为特征的伯明翰学派为代表,包括斯图亚特·霍尔、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费斯克等。

《理解大众文化》就是约翰·费斯克的一本代表作。从牛仔裤到流行音乐,从狂欢节到暴力,从购物到阅读言情小说,每一页书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了全书的中心观点:大众文化就是日常生活。而费斯克的主要贡献,则在于在文化工业的生产中,发现了一个积极的“大众”,从而对法兰克福学派受众被动学说进行了修正。

费斯克发现,观众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工业的产品,而是具有不容忽视的“辨识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接受大众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生产和流通着各种“意义”——这种由大众主动参与的意义的生产和流动就是大众文化。

从对牛仔裤的分析入手,费斯克认为,牛仔裤的“破旧性”,是使用者自己的生产与选择,也就是说,它将商品“外置”(excorporation)到被支配者的亚文化当中,这其实是对商品化的拒绝,亦是对个人权力的首肯。通过“外置”的过程,每个人都可在商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之外,创造自己的文化,而这正是大众文化的关键处。

致使大众文化流行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的颠覆性。无序带来的快感让人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亢奋。詹明信在考察洛杉矶波拿文彻宾馆时,对于它所体现的大众性作出了较为深刻的思考:“这家宾馆完全没有办法在其商城,就其本身或与消费者建立任何秩序。在这种组织性失败当中,人类身体的能力,即‘从感官上组织切身的环境,在认识的意义上测绘身体在可测绘的外在世界中的位置’的能力,被超越了。”使得其具有“超越”的能力的,正是大众文化中自由意志的作用。

费斯克发现,观众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工业的产品,而是具有不容忽视的“辨识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接受大众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生产和流通着各种“意义”——这种由大众主动参与的意义的生产和流动就是大众文化。

从对牛仔裤的分析入手,费斯克认为,牛仔裤的“破旧性”,是使用者自己的生产与选择,也就是说,它将商品“外置”到被支配者的亚文化当中,这其实是对商品化的拒绝,亦是对个人权力的首肯。通过“外置”的过程,每个人都可在商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之外,创造自己的文化,而这正是大众文化的关键处。

任何人都不可能逃出社会宏观宰制性的力量。但是,大众却也有反驳宰制性力量的机会。也就是通过“外置”的过程,大众对付、规避或抵抗着这些宰制

性力量。这实际上就是——“权且利用”的战术——在他们的场所内部,凭借他们的场所,建构我们的空间,并用他们的语言,言传我们的意义。总之,一个文本要成为大众文化,必须同时包含宰制的力量,以及反驳那些宰制性力量的机会。大众文化是大众在文化工业的产品与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创造出来的。

大众之所以有动力生产出大众文化,是因为这个过程中,在与权力(社会的、道德的、文本的、美学的权力等)相抵抗的过程中,大众拥有快感。这种快感,既包含生产者的快感(创造自己的文化),也包含冒犯式的快感(抵抗着宰制性的结构)。

躲避式的快感围绕着身体,而且在社会的意义上,倾向于引发冒犯与中伤。身体失控后那种极度兴奋的快感——及自我的丧失——是一种躲避式的快感,是从自我的控制与社会的控制中逃避出来的。

逃避式的快感往往集中在身体上,而生产对抗式意义的快感则集中在心灵。他们围绕的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关系,并通过对霸权力量进行符号学意义上的抵抗,而在社会的意义上运作。这种生产所具有的活力,承认了社会的差异,并维护着那些在差异结构中处于弱势者地位的亚文化的权利与认同。当然,该思考只是不同的,而不是自由的,它也没有脱离社会现实。所谓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是以大众自己的方式理解被支配状态,并将弱势者包含其内,而不是接受宰制者对弱势者的理解,也不是在与宰制者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创造出一种意义和理解来。这种分析类似于霍尔在进行受众对电视节目译码的研究中提出的“对抗符码”概念,即受众站在制作者的对立面,瓦解电视意图。这就是说,大众文化不是铁板一块,受众既可能湮没也可以寻求自己的主体性。

在接受文化产品的时候,大众并非是被动的、消极的、无助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具有抵抗性和颠覆性的。在消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大众也在对文化产品进行利用和转换。大众对文化商品的选择与利用,体现了大众在文化活动中的积极能动性。费斯克对大众文化持肯定赞许的乐观态度。

大众文化流行的过程中,自由意志起到了扭转对技术性的盲目崇拜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形而上的“道”,总是不甘于被技术性引导,从而寻求各种突破,企图使大众文化返回到某一时刻的状态中去。但从客观上来看,自由意志的这种突围却促进了大众文化中某些生产模式的改良和进步,使得很多日常性的事物富有文化气息——很可能这里“文化气息”被理解为休闲性和娱乐性,那是因为这个文化是在大众文化的意义范围内的。但是,从大众文化本身来看,它是一种不受任何力量宰制的文化,自由意志对它所施的力量不会非常大。自由意志只可能通过大众文化遭受到一次强有力的挑战的时候,将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理解大众文化”的理论框架中,“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积极的过程:它只能从内部发展出来,而不能无中生有,或从上面强加而成。除此之外,在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中,俯拾即是的商品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价值。“文化”这一向度,使商品的流通不仅仅是货币的周转,还有意义和快感的传播。于是商品消费者,也可能挣脱体制的欺骗与控制,而转变成“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者”。

“大众”乃身处工业社会,它不是“群众”,也不是民间社会(非工业社会)的平民百姓或“民众”。费氏警醒到,“大众”不容易成为经验研究的对象,因为它不是以客观实体的形式存在的。大众、大众的、大众力量是一组变动的效忠从属关系。商场里的顺手牵羊者,第二天仍旧恢复为公司模范职员的形象;学校里调皮捣蛋的“不良”青年,在最后一个学期也接过毕业证书,拿到教育体制的认可;一个微凉的秋夜,在家里、在网上刚刚痛骂过一部拙劣电视连续剧的男性

观众,第二天傍晚还会习惯性地面对荧屏;大众的身影模糊暧昧,可以辨认,却又无法划入一个清晰的范畴;在不同的瞬间和语境,它可以摇身一变为另一副模样,以便应付日常生活的不同情境。可是即便如此,大众潜藏的对抗式的能量却时时以不同的方式、在各色场合、以各种强度产生并释放。费斯克进一步指出,“大众文化”总是在宰制与被宰制之间、在规训式的权力以及对该种权力所进行的各式抵抗或规避之间、在压迫者的军事战略与受压迫者的游击战术之间,流露出持续斗争的痕迹。尽管资本主义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被支配的亚文化却一直存在着,永不妥协地抗拒着最后的收编。无论是澳洲原住民对好莱坞西部片的相反解读??为那些美洲印第安“匪徒”拍手称快,还是女性观众因对肥皂剧冷嘲热讽而在父权制内部进行偷袭与冒犯,无论是当代的美国青年故意撕破牛仔裤以表达不甘就范的激情,还是英国歌舞杂耍剧场对皇家剧院的公开挑战,这一切,都留下了大众文化周而复始、永不臣服的轨迹。

与此同时,大众文化又是矛盾的,它必须在强势者的权力结构内部、借助宰制力量本身来进行反抗,它同时包含宰制力量以及反驳宰制力量的机会。撕破牛仔裤者所冒犯的毕竟还是牛仔裤,就此意义而言,被撕破的牛仔裤所指涉的,既有宰制性的美国价值观念,也是对这些价值观念的某种抵抗。于是,大众文化就难免带有双重的印迹:既关乎宰制者,也关乎被宰制者,既关乎规训与压迫,也关乎抵抗与逃避。不过这种矛盾性,却也带来了符号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它使得大众文化的生产者,譬如说,牛仔裤的穿着者,能同时享有宰制与反抗的涵义。

读完这本书,对于大众文化,我有了一个初步的、大致的了解。这本书是一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籍以创造其大量的大众文化的文本和场所所作分析的辑录,并有一篇理论性的引言。我们被各种文化制品;商品区步行街,流行音乐,以及各种形式的电视节目包围着,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独特的文化,这一现象下面隐藏着多重意义以及多种运用方式,而这些都是文化制品的设计者们事前没有预料到的。本书的作者揭示了它们外在与内涵的意义和益处,以及大众文化表现出的政治与社会动力。

有这样一种理论:在庸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中间层的文化,这就是大众文化的本来面貌。它并非是主导性质的,但也并不是完全被主导。这种理论道破了大众文化的本质,与约翰·菲斯克概括的“大众文化,由居于从属地位或被剥夺了权力的人群所创造”不谋而合。大众文化就是这样的普遍存在,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也许我正在书写的读书笔记,也正在成为芸芸大众文化中的一个小点。

下载理解教育的读后感[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解教育的读后感[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理解教育小学生读本》读后感(全文5篇)

    《国际理解教育小学生读本》读后感403班 韩彦殊家长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小村落,孩子们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爆炸化的当下,他们未来要面对的是一个环境更加复......

    理解+教育(含五篇)

    理解+教育﹥惩戒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里,有个人穿着棉衣赶路。太阳和狂风打个赌,看谁能把穿在那人身上的棉衣先脱下来。为了把他的棉衣脱下来,风狂暴的刮起来......

    理解教育技术2018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 纵观历史和现实,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使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达到预定的教育......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读后感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心得体会 这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些重大问题 ,从理论上宏观上,阐述并诠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读后感之理解公共政策

    读《理解公共政策》有感 《理解公共政策》([美]托马斯·R.戴伊 著)一书共有14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的阐述,包括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

    理解媒介读后感终结

    姓名:吴超学号:***0班级:08国交传播学作业 人类的延伸——读《理解媒介》后感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今天读了之后,使我崇拜万分,并不是因为这是名著,或者是......

    《重新理解创业》读后感

    《重新理解创业》读后感原创: 小松今天抽了大半天时间通读了一遍周航老师的《重新理解创业》,有新的知识有老的道理,一些淤积的想法通了,心态也平和了不少,摘了一些从个人角度看......

    对教育的理解

    对教育的理解 在学校工作已有好久,虽然没有走上讲台,但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学,在心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教育一些见解和认知。 一个教育者应该拥有健康、聪明、诚实、认真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