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农委 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北京市农委 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北京市农委: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北京市农委
各郊区县农委、农业局、种植(农业)服务中心、园林绿化局、科委、财政局: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是国际流行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方式。2008年以来,本市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针对郊区蔬菜、瓜果、草莓、食用菌、花卉、生猪、奶牛、肉禽、鱼等主导或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累计开办农民田间学校800余所,培养学员2万余人,培养农民乡土专家、科技示范户、技术带头人5千余人,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推动“十二五”期间农民田间学校深入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以实现学习型农村为根本目标,深入推进农民田间学校的健康发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与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
二、基本原则
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要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区县主体、部门联动,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规范管理、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
——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以农民为本,按照农民生产实际需求,创新培训机制,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避免行政命令、脱离实际。
——区县主体,部门联动。区县是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主体,区县农业、科技、园林绿化、财政等有关部门成立本区县田间学校建设协调小组,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安排专项资金,稳步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
——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市、区两级积极整合相关部门的科技、教学资源,依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及各类涉农科技项目,推进农民田间学校与村级全科农技员、设施骨干农民、林果乡土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等有机衔接和统筹发展。——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制定科学标准,规范开办程序,落实技术环节,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办学质量,按照建设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三、发展目标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京郊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采取整村推进等多种方式,巩固和提升现有农民田间学校,因地制宜地新增一批农民田间学校,重点扶持市级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150所。
四、工作职责
(一)市级组织与管理职责
由市农委、市农业局、市园林绿化局、市科委、市财政局共同成立市级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市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统筹工作,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科教处,负责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日常工作。
市农委负责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总体规划,整合全市农村、农业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全面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扶持政策。
市农业局负责农民田间学校年度计划编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开办、运行、验收的标准和程序,监督落实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抓好示范校建设和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队伍培养工作,建立市级农民田间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单位监督与检查,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市园林绿化局负责全市园林绿化方面(林业、果树、花卉、蜂产业)农民田间学校的规划、管理、技术支撑及验收评估工作,推动乡土专家创建农民田间学校。
市科委负责统筹科技资源,围绕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开展现代农民科技培训和“三农”信息综合服务,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果。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资金。
(二)区县组织与管理职责
区县是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实施主体,各区县要成立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区县农口、园林绿化、科委、财政等相关单位参与的区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区县协调小组”),主要负责本区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统筹规划,根据全市整体发展目标和本区县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每年度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教育等相关机构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积极培养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队伍,构建本区县农民田间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完成信息网络数据录入和信息上报工作,协调配合市协调小组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评估。区县协调小组办公室设立在本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日常管理服务。
(三)镇村组织与管理职责
乡镇要明确一名分管乡镇长负责本乡镇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协助区县相关部门规划本乡镇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提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所需设施和场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协助和指导行政村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行政村要为辅导员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及基本条件,负责组织、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协调农民田间学校的日常运行与管理。
五、建设实施
(一)制定方案。每年年初,区县协调小组根据全市整体发展目标和本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要求,研究制定本区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目标,落实专项资金,提供组织保障。市协调小组研究制定全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划和验收评估标准。
(二)组织实施。区县协调小组按照《市农业局、市农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关于加快京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京农发〔2008〕45号)文件规定的开办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三)自我检查。农民田间学校开办过程中,辅导员自觉对照质量监控指标开展自我检查与评估,针对农民生产实际与需求及时调整、完善培训与辅导内容,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信息。
(四)验收评估。每年年底,区县协调小组组织区县、乡镇和村负责人以及农民学员对每所农民田间学校进行考核,评估学校的开办效果;市协调小组组织对各区县承担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总体效果情况进行集中考核、验收评估。
六、资金保障
市财政每年视财力情况安排资金,用于市级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建设,对聘请专家、教学耗材、购买和编印培训教材、宣传用展板,宣传小册子、制作标牌等事项进行适当补助。涉及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各区县财政要根据本地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农业局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
财政局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条件准备工作培训记录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条件准备工作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主讲人:
培训内容:
一、认识农民田间学校
1、什么是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是一种自下而上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作用。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农民,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目的在于启发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能力,通过实践与实验形式活动,使农民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
2、历史渊源。1984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项目,1992年FAO在IPM项目实施中总结出在田间全生长季办农民田问学校(FFS:Farmer Field School)的方法是使农民转变观念,成为改变乱用药现状,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以来,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在水稻、棉花、蔬菜、茶叶、果树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推广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项重大
创新,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3、与传统推广方式、培训模式的不同。在推广理念上,农民田间学校遵循“以人为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改变了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的传统形式;在培训方法上,以农民生产实际和需求为内容,采用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引导和鼓励农民经过相互沟通与协调,组合成具有共同求知心理和致富欲望的团队,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辅导员不是通过讲课方式向农民传授技术,而是围绕农民学员设计问题、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解决方案并完成实施,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或农民专家。
二、成立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来自文墨星河)60%-80%的水平,我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更低。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创新推广方法是解决推广难的有效途径。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地头,更重要的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主角,以现场为课堂,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新方法。
2、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我县农村普遍存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新技术接受慢等问题,农业科技人员也无法
充分发挥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潜能。而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在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的组织下,以田间为课堂,采用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技术培训活动。农民田间学校贴近农民,注重实践,是连接农民与农业技术的纽带,是创新推广机制、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培养农民专家的平台。
3、有利于更好的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因受教育程度、生产经营水平等的不同,农民建农业科技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在时间精力上,农技员很少深入农村开展农民需求调研;在推广方法上,农技员有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没有认真调查农民需求;在推广效果上,缺乏农民评估和效果考核,而农民田间学校测完全改变了这一模式,倡导以农民为主角,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培训,目的性、针对性非常强。
三、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划与目标
1、建设规划。经过多方调查、积极筹备,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于2011年2月22日正式成立,是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下设小康营乡小康营村、连搭乡**村、新营乡红土坡村、中连川乡中连川村、三角城乡高墩营村等五个教学班。组建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组织领导机构,蒲莲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张成荣同志担任校长,副主任金胜利、副主任张雷、支部书记马义成担任副校长,教务处由金胜利同志兼任主任,成员由汉晓红、陈政仁等同志组成,每个教学班遴选负责人、辅导员、所在村领导各一名,负责人由蒲莲乡农技推广中心入选**市领军人才初选范围的六名同志担任,辅导员由蒲莲乡农技推广中心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干部担任,必要时聘请省市大专院
校、业务单位的专家教授担任特聘辅导员,为了便于组织管理,同时聘用所在村主要领导进行协调组织。
目前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所设五个教学班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运行正常后,通过积累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向其它村社、其它领域(如养殖业、农业机械)扩展和延伸。
三、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运行与管理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1、辅导员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农民田间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关键。要加大对各教学班辅导员培养的力度,选派有专业技能、有实践经验、有沟通和协调能力、有亲和力的技术人员担任辅导员。
2、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力度。定期不定期的举办辅导员培训班,组织辅导员外出参观学习,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探索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在农民田间学校运行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掌握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对组织活动不及时或长期不组织学员活动,学员反映强烈的辅导员要予以调换,同时要及时将符合条件、工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吸收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4、要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扶贫科技培训及正常培训等紧密结合起来。
(二)、学员活动与管理
1、招生对象与条件。年龄在18周岁至55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心农业科技、吃苦耐劳、身体健康,能够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科示范户;原则上各教学班学
员以本村人员为主,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填写报名申请表,先由各教学班辅导员会同所在村负责人进行初审,最后由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审核,通过2-3个月遴选确定正式学员。
2、各教学班辅导员要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建立健全学员档案和田间学校的运行管理档案。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根据农民种种植业生产规律,以一种或几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为依据,合理确定活动内容,每1—2周开展一次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农民活动日(特殊农时季节可适当增减),每次活动不少于3小时,全年活动日次数20次以上。培训内容突出知识与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根据农民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每节课内容,结束后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评估。
3、每个教学班建立至少一个试验示范田(场),用于农民学员田间(或实地)开展新技术、新品种试验操作,现场观察、调查、分析与实践,使农民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组织动员学员承担试验项目,参与试验实施。
4、建立定期检查与观摩制度。蒲莲乡农民田间学校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对各教学班的活动情况进行观摩、检查与交流,每个教学班每年至少组织1-2次观摩、检查与交流活动;组织班与班、组与组、辅导员之间、优秀农民学员之间等多层次、多领域的观摩学习与交流活动,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5、各教学班要充分利用村级现有的公共信息栏或编辑农民需求的技术信息专刊,宣传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并定期进行
更新。
第三篇:北京市基层公共体育设施规范性建设指导意见
北京市基层公共体育设施规范性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实现人均0.6~0.7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锻炼需求,创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落实《北京市公共体育用地专项规划(2006~2020年)》发展目标,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组织开展本市基层公共体育设施规范建设工作,指导支持各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一、工作目标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落实体育工作“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创建规范有序的健身环境,以体育设施规范化建设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制定科学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指标体系和相关政策,促进我市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际化体育中心建设创造条件。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公共体育设施用地专项指标06~0.7平方米/人建设任务。积极探索和建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工作任务
组织开展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争新建和完善全市27个区域性公共体育中心、278个街道、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模
1.面积规模
(1)区县级体育中心:区县体育中心是服务本区域范围的功能相对综合的体育场所,占地面积应达到15~20万平方米;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集中建设,也可分散布局,按照规划的核定建设指标组织实施。
(2)街道、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为室内和室内外相结合两种类型。
①城区街道室内体育活动中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 2000平方米;室内外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中心,其室内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00平方米,室外群众性健身场地设施面积不少于 1000平方米。
②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室内体育活动中心,使用面积不少于 2000平方米;建设室内外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中心,其室内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室外群众性健身场地设施面积不少于 2000平方米。
2、规划设计建设
(1)区域性体育中心布局规划设计应坚持相对集中的原则,结合区域面积及人口分布特点可安排适当分散的体育设施布局。
(2)街道、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地建设应相对集中,活动项目设置应符合本地区群众健身活动特点。
(二)基本配置
1、区县级区域性体育中心
(1)体育场:观众席位不少于8000个,至少有8条400米标准竞赛跑道,内设开展符合足球项目竞赛使用的标准场地。
(2)体育馆:观众席位不少于3000个,按照国家级单项竞赛规则要求建设室内使用场地,中心场地规格不低于45米(长)×24米(宽)×7米(高)。
(3)游泳馆场:观众席位不少于500个,室外游泳场应建设不少于有8条50米长标准泳道的竞赛池及不少于6条25米长标准泳道热身池各1个,并有夜间使用的照明设备;室内游泳池规格应建设有不少于8条50米长标准泳道的竞赛池。
(4)网球场地:建设不少于2片带灯光的标准网球项目竞赛场地,有条件的区县可以建设室内场地。
(5)室外篮(排)球场:建设2片以上带灯光的标准篮球(或排球)项目竞赛场地。
(6)室外乒乓球台:不少于10张用于乒乓球项目活动的场地。
(7)室外全民健身标准场地:占地规模符合全民健身标准工程的场地1个。
(8)适合本地区群众健身运动特点的专项场地。
(9)有必要的附属服务管理设施空间。
2、街道、乡镇体育活动中心
(1)室内健身设施
①健身房不少于500平方米
②乒乓球活动室不少于200平方米
③体测、医务区50平方米
④培训教室200平方米
⑤有条件地方可设室内25米标准泳道的游泳池1个。
(2)室外健身设施
①标准篮球场2个;
②室外乒乓球台不少于10张;
③笼式足球场(或根据当地人群年龄结构建设门球场); ④全民健身设施
(3)有必要的附属服务管理设施空间
(三)管理人员配置
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县体育中心现代管理制度,履行体育设施管理职能,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从业资格认证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奖惩办法等管理措施,明确公共体育设施管理部门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和项目,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服务意识加强,逐步改变政府投入方式,确保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的公益性服务功能。
街道、乡镇体育活动中心要按照有关标准规定,配备有专(兼)职的人员负责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工作。
(四)活动工作组织经费
区县体育中心和街道、乡镇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业务工作组织经费应当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年递增。
少数民族及边远山区的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市、区县要予以优先以专项体育经费扶持,当地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资助。
2010年,全市街道、乡镇基本建有体育活动中心,有条件改造的地区,市里将给予政策性的专项补贴。
(五)各管理单位基本任务要求
加强领导,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北京市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开设体育活动项目,坚持公共体育设施公益性开放使用,各管理单位设施每年开放使用不低于300天(2400个工作时)。每季度要接待或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单项竞赛活动。单位管理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落实、有评估总结。
(六)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方式
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人员考核、业务培训、开放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人员、设施设备、工作统筹由区县和街道、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业务培训、活动辅导等由上级体育部门负责。区县体育中心、街道、乡镇体育活动中心设施和设备属
于国家固定资产的部分,产权归政府所有,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三、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为确保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一)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体育局等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各区县申报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项目进行规范性审查(申报表见附件)。
(二)联席会议工作内容: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研究制定设施建设标准、审定各区县申报项目并做好补助标准的核定工作,制定公益性项目服务规范和有关管理政策措施,保证实效,稳步推进。
(三)区县工作:区县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把本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区县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纳入政府对各级业务主管领导和街道乡镇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与考核。
四、检查验收
区县各级公共体育设施按标准定额要求组织开展建设任务,并在设施正常运行之后,由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汇总,组织初期检查验收后,申报市有关部门联合审核验收。
对创新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体育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的管理单位,给予奖励或补贴;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正,或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篇: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市规发[2010]1137号)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市规发[2010]1137号2010年12月6日
各相关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构想,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市规划委、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以下简称“四部门”)依据《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简化、便民、规范、服务”的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村庄规划制定,乡村建设工程管理,村庄规划建设监督检查以及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明确了有关部门和区县、乡镇政府的职责。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指导意见》印发试行。
请相关区县、乡镇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并按照《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制订具体的工作落实措施。对于执行过程中有关情况和建议,请及时向四部门进行反馈。
特此通知。
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成功筹备举办,城乡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村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首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构想,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一、推进村庄规划的制定工作
按照新形势下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村庄规划制定工作。位于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现状村庄,按照市政府有关决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城镇化进程;确定保留的村庄应当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其他现状村庄,应当结合中心城、新城和小城镇的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在逐步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参照本指导意见对村庄规划编制原则的要求,适当简化规划内容,编制村庄近期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改善生活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合理安排近期确需建设的生活生产设施。
(一)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符合上位城乡规划的要求,与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按照城乡统筹、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远期目标与近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基本农田和现状耕地,立足现状建设用地进行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结合不同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合理安排各项建设和非建设用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符合首都城市功能的适宜产业,引导乡村企业向规划产业园区集中发展,引导集中使用宅基地,统筹建设村民住宅。
乡村建设工程应当在村庄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内安排建设。村庄规划确定的非建设用地内,除架空电力线、高架轨道以及地下管线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经批准后可以结合安排外,只能安排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种植设施以及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等辅助设施,不得建设商店、餐饮、住宅等任何非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项目,不得利用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变相进行房屋开发建设。
(二)村庄规划的内容。
村庄规划包括村域范围、现状分析、规划定位、各类用地和规划要求。具体包括: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垃圾收集、园林绿化、村委会、卫生室等农村生活生产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基本农田、现状耕地、林地、古树名木、地表水体、地下水等自然资源,地上地下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防灾减灾、防治污染、节能减排、产业发展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三)村庄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村庄规划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编制完成后应当在村委会公示30日,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组织审查后,报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批准后,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公布。
修改村庄规划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进行,修改后的村庄规划应当依法重新公布。
二、完善乡村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
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是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按照简化、便民的原则,优化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和办理程序。有关部门在办理乡村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中,应当明确办理时限,建立沟通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乡村建设工程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在集体土地建设乡村建设工程一般要经过土地确权、规划许可、用地审批、施工管理、竣工管理和产权登记等六个环节。
(一)土地确权。
1.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申请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乡村建设工程的,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集体土地使用证;尚未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的,应当提交市、区县人民政府批准集体建设占地的批复;尚未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及市、区县人民政府批准集体建设占地批复的,应当按照土地确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土地所在地区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申请,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手续,明确土地权属和土地地类。
申请使用原有宅基地建设个人住宅的,应当提交宅基地使用证;尚未取得宅基地使用证的,可以由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出具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文件,报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市宅基地有关规定进行确认后,作为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
以下将“集体土地使用证、集体建设占地批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认文件,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确认文件”简称为“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
2.使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确需使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建设乡村建设工程的,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集体土地所有证;尚未取得集体土地所有证的,应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土地所有人代表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土地确权,明确土地所有权和地类性质。
以下将集体土地所有证和集体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使用权确认文件简称为“使用集体非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
(二)规划许可。
本市实行乡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
建设二层及二层以上生活居住建筑的,应当符合《北京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暂行规定》。
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建筑,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跨度超过6米的平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先了解规划条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后,再申请规划许可手续。在宅基地内使用通用标准图集建设住宅的,可以不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直接申请规划许可手续。
1.一般乡村建设工程。
在规划保留的村庄内申请建设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村民集中住宅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交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或非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建设申请以及村民委员会意见等材料,由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了解规划条件,需要提交立项文件的,取得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新占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取得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必要的施工图纸等材料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申请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不需要提交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应当提交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建设申请、符合村庄规划的拟建方案以及四邻意见等材料(四邻意见不一致的,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形成本村意见),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2.临时乡村建设工程。
其他现状村庄在规划实施前,因近期生活生产确需建设临时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参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办理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进程和规划实施的需要,依据村庄近期建设和环境整治规划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拆迁补偿等方面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具有同等作用。临时乡村建设工程应当尽量利用现状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得占用现状农用地。
(三)用地审批。
申请使用集体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建设乡村建设工程的,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以下简称规划许可文件)后,应当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集体建设用地批准手续,取得相关批准文件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
(四)施工管理
按照工程规模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乡村建设工程分为限额以上工程和限额以下工程两类进行管理。
限额以上工程是指:取得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工程,不含农民自建二层及二层以下住宅。
限额以下工程是指:取得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投资额不足30万元且建筑面积低于3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工程以及农民自建二层及二层以以下住宅。
1.招投标管理。
乡村建设工程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重要材料、设备采购招标投标。农民自建住宅可以不招标。
2.施工许可及备案管理。
本市实行限额以上工程施工许可和限额以下工程报建备案制度。
限额以上工程施工前应当依法到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未领取施工许可证的,不得开工建设。
限额以下工程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到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工程报建备案手续。申请备案时应当提交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建设单位
或者个人与施工方签订的建设协议等有关材料。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即时完成备案手续并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签订建设服务协议。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村民选用合适的设计通用图及其配套基础形式或者联系有关技术人员提供基础设计服务。
3.质量安全管理。
限额以上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承担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承接限额以上工程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依法承担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了施工许可的限额以上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限额以下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选择具有施工资质的单位或具有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个人及其组织的施工队伍、劳务队伍,承接工程施工及相关管理工作,依法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农民自建两层及两层以下住宅也可委托经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建筑工匠承担工程施工工作,依法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上述单位或者个人在承接工程前,应当查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限额以下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乡村建设工程或者临时乡村建设工程加层扩建时,必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五)竣工管理。
乡村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施工许可或备案文件等材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通知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证明文件的批准内容进行检查。
符合规划许可文件批准内容的,乡村规划许可文件的发证机关(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出具规划核验合格证明文件。
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乡村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并到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限额以下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组织有关参建方进行竣工验收并形成竣工验收文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建设服务协议对限额以下工程的竣工验收进行指导和服务。
(六)权属登记。
1.土地登记。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等材料后,可以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
2.房屋登记。
房屋初始登记。依法利用集体土地建造的房屋,提交集体土地使用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乡村建设施工许可或者备案文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或者验收备案证明文件、规划核验合格证明文件、房屋面积测绘技术成果报告等材料后,可以申请房屋初始登记。其中申请人为村民的,还应提交申请人为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文件;申请人为农村经济组织的,还应提交经村民会议(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登记证明文件。
房屋转移登记。依法转让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提交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证明文件等材料后,可以申请房屋转移登记。其中,村民转移住房的,还应提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文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移房屋的,还应提交村民会议(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同意转让的证明文件。
房屋抵押登记。依法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设立抵押的,提交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主债权合同和抵押合同、房屋所在地村民会议(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同意抵押证明文件后,可以申请房屋抵押登记。
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三、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的监督检查
(一)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会同区县、乡镇人民政府,研究建立乡村违法建设信息通报制度,形成联动机制。
1.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乡村土地管理监督督检查工作机制,强日常巡查,对其核发的集体建设用地批准内容的执行情况以及批准的农用地转用手续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依法对土地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根据市政府的授权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具体实施查处工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2.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应当对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的乡村建设工程或者临时乡村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监督,对乡镇人民政府办理的规划管理案卷进行监督检查,对乡镇人民政府违反村庄规划做出的具体规划管理行政行为,应当建议区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发现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违反城乡规划的有关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区县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限额以上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乡村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对于举报的已经取得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证明文件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但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限额以上工程依法进行处罚。
4.农村工作管理部门的职责。
区县农村工作管理部门在市农村工作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规定,对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的建设是否符合有关建设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在农用地上利用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变相建设住宅、商店、餐饮等非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类建筑物,以及违反标准建设农业生产辅助设施涉及违法占用农用地的,应当及时通报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并协助做好相关查处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是控制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巡查监控机制,加强乡村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
1.乡镇人民政府发现土地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在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实施查处工作。
2.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其核发乡村建设许可文件的乡村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监督。发现应当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而未依法取得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文件进行建设的,应当立即责令停工。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且不符合村庄规划的,应当限期拆除;符合村庄规划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限期拆除。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进行建设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限期拆除。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执行停工通知或者限期拆除决定的,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采取通知有关部门停止提供相关服务、公示催告、查封施工现场以及强制拆除等措施,有关部门和当地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配合。
3.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加强对乡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检查乡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发现己办理用
地、规划手续,但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限额以上工程,应当及时报送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各村配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员,为限额以下工程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四、加强服务,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保障工作
国土、规划、建设、农村挂历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针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特点,加强服务,做好保障工作。
(一)市有关部门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服务。
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积极开展地籍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研究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指导乡镇人民政府作好村庄土地管理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指导编制村民住宅通用标准图集、乡村传统建筑设计样式汇编等设计图集,明确乡村规划许可的办理标准、乡村违法建设的处罚办法以及相关的格式文本。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应当依申请提供规划条件和设计方案审查等技术服务,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村庄规划有关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乡村建设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安全生产指南、建筑抗震与节能技术应用导则等技术文件,弓f导限额以下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
市农村工作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的建设管理。
(二)区县、乡镇政府应当建立机制,保障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健全乡镇人民政府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人员、经费及办公条件,建立城乡规划建设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和违法建设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于乡镇人民政府违反村庄规划做出的行政决定,应当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于规划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责任人员违反村庄规划依法应当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或者予以处分的建议,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区县人民政府领导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属地管理的主体作用,依据批准的村庄规划,制定实施计划,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逐步实施村庄规划。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结合村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乡村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保障村庄规划的实施。
五、附则
(一)已经设置街道办事处并撤销乡镇人民政府的现状村庄,由街道办事处承担本指导意见确定应当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有关工作,对乡村违法建设的处理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或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负责;已经设置街道办事处,但并未撤销乡镇人民政府的现状村庄,仍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规定负责现状村庄规划管理有关工作,有关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有关工作。
(二)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试行。《北京市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京建法
[2007]659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腴地乡农民田间学校药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腴地乡2014农民田间学校
药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打造腴地乡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结合搞好腴地乡2014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在县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在酉阳本草中药材股份合作社以及贤丰公司的投入参与下,在腴地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协调落实下,腴地乡上腴村中药材农民田间学校、腴地乡高庄村中药材农民田间学校的药业示范基地分别建成。
腴地乡上腴村中药材农民田间学校的药业示范基地位于上腴村黄泥堡,面积近200亩,示范基地性质为本草中药材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承包经营。
腴地乡高庄村中药材农民田间学校的药业示范基地位于高庄村石家片区的楠木湾,面积100余亩,示范品种为白术,示范基地性质为贤丰公司流转土地承包经营,同时贤丰公司为示范基地外的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订单药业。
为了进一步把两所田间学校的示范基地打造好,并带动其他广大药农掌握先进药业种植技术,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如下农民田间学校药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领导负责,协调资源,合理配置,精心打造
腴地乡上腴村田间学校药业示范基地由分管药业的副乡长田文武负总责,腴地乡高庄村田间学校药业示范基地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张爱民负总责;两位基地负责任,负责协调上级和乡党委、1
政府提供的基地建设资源,保障基地建设应得资金补助等资源的落实,同时督促基地建设方(本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贤丰公司)管理及技术指导要到位、以及给农民的土地流转费,农民参加药业种植田间管理务工费要及时到位。
二、明确目标,增强信心
两所田间学校的药业示范基地,将完成500人次白术新技术推广培训;示范基地总产量将达到180吨中药材以上,经济产值达144万元;基地的示范,将起到腴地乡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的点睛作用:
1.有利于加强广大农户对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打造腴地乡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步伐。
2.有利于先进药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户增收的立竿见影,有榜样可学。
3.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地就业。
三、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两所学校的两块示范基地共计流转土地300亩土地,整治土地、培肥、引进优良等。具体为:
1、种植规模、整治土地:租用土地300亩,整治培肥300亩。
2、引进优良浙江白术新品种。
3、300亩基地复合肥、磷肥、化肥。
四、项目建设进度与期限
(一)项目建设期限暂定一年
2014年2月-2015年2月。
(二)项目进度安排1、2013年2月,完成土地租用、生产种子、农资等物资采购等工作。
2、2014年2月,完成土地整治及培肥工作。
3、2014年2-4月,完成播种及前期管理工作。
4、2014年5-9月,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技术培训。5、2014年10-11月,完成项目实施经济统计分析和成效评估,搞好项目实施总结上报并申请项目验收。
五、资金投入概算及来源
(一)资金投入概算
经概算,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
1、整治土地培肥:300亩×200元/亩=6万元;
2、引进白术新品种1个:300亩×250元/亩=7.5万元;
3、劳动力:60元/人×600人=3.6万元;
4、复合肥: 300亩×3包/亩×60元/包=5.4万元
5、磷肥:300亩×1包/亩×50元/包=1.5万元
6、化肥:300亩×2包/亩×100元/包=6万元
(二)资金来源
1、申请农技推广体系与建设示范县基地建设6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0%。
2、业主自筹2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80%。
六、财政资金支持环节
申请解决6万元农技推广体系与建设示范县药业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
1、补助复合肥2.6万元。
2、补助磷肥0.6万元。
3、补助化肥2.8万元。
七、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抓好项目的建设
为保证项目任务的全面完成,腴地乡上腴村农民田间学校药业示范基地和腴地乡高庄村农民田间学校药业示范基地,建立项目日常管理机构,由乡农业服务中心推广全面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做好规划设计,制定工作进度计划,组织项目施工,并聘请1-2位药业种植技术人员,专门抓好基地药业种植的管理和示范,保证项目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项目技术指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酉阳县腴地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单位派专业技术人员进场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并帮助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等,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成功。
(三)严格工程质量管理
田间学校的药业示范基地,将对本地药业种植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并提供对其他药业种植户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必须注重质量。建设中,严格按高要求执行,保证所使用的种子、化肥等质量合格达标。同时,在实施中,除了安排质量监督人员外,农业服务中心将不定期进场监督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四)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结合两个村农民田间学校药业示范基地实际,制定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并认真加以执
行,把财政资金用在生产发展的刀刃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发展种植业中的关键作用、绝不随意乱开支。
腴地乡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