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四个强化”为抓手、推动审查调查工作报告
以“四个强化”为抓手、推动审查调查工作报告范文
今年以来,X县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以“四个强化”为抓手,推动审查调查工作提质增效。上半年,该县共立案X人,同比上升X%,其中科级及以上干部X人、同比上升X%;结案X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人;留置X人,移送司法机关X人;挽回经济损失X万元。
一、强化全面摸排,拓宽线索来源“主动脉”。一是信访举报“排”线索。畅通信、访、网、电渠道,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发放宣传册,在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廉政宣传栏等媒介上公开举报电话、邮箱等,广泛接收信访反映,认真排查问题线索。上半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X件,其中检举控告类X件。二是部门联动“挖”线索。强化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加强与成员单位及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落实与司法、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线索移送机制,深挖倒查失职失责、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上半年,共收到相关部门移交问题线索X条。三是巡视巡察“移”线索。全力配合省委巡视工作,受理省委巡视组转信X件,办结X件;受理移交问题线索X条,结案X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人。高质量推进县委巡察全覆盖,上半年巡察县直单位X个,发现问题X个、问题线索X条。四是惠民平台“筛”线索。发挥惠民信息平台大数据比对功能,对全县X项公开惠民事项开展专项治理,以点带面,逐一过筛,共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X条,核查违规领取资金X万元。
二、强化质量意识,推动案件查办“提质效”。一是提高初核工作的精度。建立每月集中研判机制,精准处置问题线索。转变观念思路,把初核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从初核方向、初核重点、初核时机等方面进行精细化把握,依纪依法收集重要证据,准确把好案件核心关。上半年,共初核线索X条,转立案X件,成案率X%。二是拓展协同作战的深度。建立“室+组+镇”联动办案模式,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牵头,把内设机关室、派驻(出)机构与乡镇纪委划分成X个协作组,平均每组办案力量X人以上,变“单兵出击”为“集团作战”。通过深化“室组地”配合,高效查办了林业系统靠林吃林、交通系统行业乱象、乡镇违规套取公款等违纪违法案件。三是体现政策感召的温度。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震慑,引导被审查调查对象真诚悔错认错、主动交代问题。上半年,通过做通思想政治工作,有X宗案件共X人未采取留置措施顺利移送起诉。四是把准定性量纪的尺度。树立审理部门权威,加强对案件质量的审核把关,对同一系统、同一案件、同类问题涉及不同人员的处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防止定性不准、畸轻畸重。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不合规的案件,坚决退回补充调查;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坚决不予移送起诉,切实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
三、强化底线思维,严守办案安全“生命线”。一方面,抓好软件建设,完善制度规范。按照上级纪委监委有关规定,对问题线索受理处置、审查调查措施使用等流程进行再细化再规范,统一制定各类文书格式,确保依规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强化对“走读式”谈话的安全管控,严格履行谈前审批、谈后回访等制度要求,积极运用劝导式、印证式、托底式谈话,最大限度降低“走读式”谈话风险。另一方面,抓好硬件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在县纪委监委机关建成办案谈话中心,在X个乡镇建成规范化“走读式”谈话点,实现监控设备“全覆盖”、急救药物“齐配备”;与县医院签订协议,实行专业医生“随需驻点”,对谈话对象进行必要体检,详细记录情况并存档。高度重视办案场所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佩戴口罩、定期消毒、体温检测、核酸检测等各项措施,有效保障审查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上半年,共开展“走读式”谈话X次,保持“双安全”“零事故”。
四、强化标本兼治,抓好以案促改“后半篇”。一是突出“准”,选好用好典型案例。建立警示教育案例库,动态收集重点领域、重要人员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每月编印《每月一案例》,每季度在“XX清风”公众号发布《以案说纪》,制作X部警示教育专题片,以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二是突出“实”,督促抓好问题整改。发挥“两书一函”作用,督促案发单位针对反馈问题,逐条逐项抓好落实整改。上半年,共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X份,督促X个单位针对日常监管不力、财务管理混乱、超预算招投标、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进行整改。三是突出“建”,及时堵塞制度漏洞。针对审查调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案发单位进一步织密制度笼子,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上半年,共责成X个部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X项。如,针对死亡人员账户领取惠民补贴问题,督促县X制定《困难X救助资金(临时救助)工作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和动态监管力度,确保惠民资金安全。
第二篇:以“四个文明”为抓手推动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以“四个文明”为抓手推动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2
摘要 新时期,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面临着啃骨头、打硬仗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来驱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鉴于此,笔者在阐述国有企业内涵、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当前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以中交一航局精神文明建设为例,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以期为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P键词 新时期 国有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是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中交一航局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就新时期国有企业如何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课题,谈几点认识。
一、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有企业的落地和实施。研究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首先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针对“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界定,立足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根据笔者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加强企业全员的理想建设、道德建设、纪律建设和文化建设,旨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的一项企业筑魂工程。新时期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工地创建、文明家庭创建和文明员工培育等主要内容。
二、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的重要来源。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养分,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来源,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践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2.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反作用于企业发展,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意识形态,是企业发展在意识和形象上的反应,并且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贯穿企业的各个阶段,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转型中起到聚人心、强素质、塑形象的重要作用。
3.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能够创造出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向心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来吸引和凝聚员工,否则员工便如同一片散沙,难以得到长远发展。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教育人、引导人、提高人,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条精神整合纽带,促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进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新时期带来新挑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无形中对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来了新要求。有些企业管理者的重心放在企业的管理与经济利益上,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及时更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相应机制,导致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和弱化,不利于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2.缺乏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确保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当前有些国有企业对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的取得十分重视,往往通过大搞表面功夫,和突击补课来追求文明单位等荣誉,对日常建设和长效机制的建设却缺乏重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3.精神文明建设方式与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工作方式与内容也应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而更新完善,目前有些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式一般通过学习文件等方式进行,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不能吸引企业职工主动学习,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墨守成规,在工作方式上不能创新,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对策(以中交一航局为例)
(一)提高对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凝聚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向心力,因此国企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企业的内在驱动力。以中交一航局为例,中交一航局先后荣获天津市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等荣誉,并于2015年收获“全国文明单位”殊荣。中交一航局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中交一航局领导班子把建设文明企业、打造文明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一项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强化文明创建的顶层设计,全面提升企业文明水平。二是持续保障投入。对职工队伍建设、企业形象建设、品牌资源建设、文明工地创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等事关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公司从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公司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调研、考核,每项活动都力求做到制定方案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实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总结评比到位,并把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列为各单位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不断丰富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文明建设是一项具有竞优性质的工作,国有企业在创建精神文明过程中,应缕清思路,构建总体框架,明确建设内容,找准落地抓手。在长期以来,中交一航局形成了以文明单位、文明工地、文明家庭、文明员工等“四个文明”为抓手的建设思路,通过典型竖旗帜、立标杆,推进工作落地。
1.建设文明单位,以核心价值观践行促工程建设。文明单位是中交一航局文明建设工作的综合性荣誉。在工程建设中,中交一航局以为国为民的大道担当凝聚员工,忠诚奉献的爱国信念和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在全员中激荡了强烈共鸣。中交一航局通过编制故事集、组织巡回宣讲、开展专题学习、隆重表彰等形式,用先进价值观念浸润员工心灵,净化理想信念。
2.文明工地建设,以良好的管理秩序促企业形象。文明工地是良好管理秩序的体现,是先进思想和素养在工程中的具化和外化。中交一航局坚持文明工地建设20多年,将员工良好行为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作为文明工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了文明施工、提升了管理水平、树立了企业形象。
3.文明家庭建设,以家的温度涵养良好企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文明家庭建设是文明建设的延伸和重要支撑。中交一航局以家庭为基点,以家庭美德建设为核心,引导员工家庭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家礼,弘扬爱家、爱企、爱国的高尚道德,涵养清正廉洁、敬业奉献、诚信友善的家庭氛围。通过对外出家庭定期慰问,组织家属座谈会,开展帮扶活动;持续组织“忆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系列活动,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4.选树文明员工,以员工文明彰显企业文明。中交一航局将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文明员工培育的重点,着力打造一支理想坚定、品行高尚、技能卓越的高素质员工队伍。通过选树地方好人、道德模范、行业标兵,调动起全员积极性,营造了国家有模范、行业有标兵、单位有榜样、身边有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保持企业精神文明之“花”常开不败的有效保障。中交一航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生产中心任务,通过涵养员工善行善举,着力培育良好企德企风,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中交一航局将精神文明建设视为事关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全面融入生产经营和管理。建立了文明建设“三级落地机制”,公司总部顶层谋划,将相关工作列入企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工作计划,出台《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办法》,每年设置专项奖金,在企业经济效益、领导班子建设、开拓创新、规范管理、员工队伍建设、诚信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升建设实效。
成立“双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建设计划,督促检查项目落实情况。
2.确保制度落实。为确保文明建设工作扎实落地,中交一航局总部和所属各单位均建立了明确的过程巡查制度。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调研、巡查,并对巡查结果公示通报,保证各级建设工作从方案制定、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以及监督检查等链条的完整闭合。同时,把文明建设情况作为各单位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每年年初工作会和职代会上对优秀单位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创新载体建设。近年来,中交一航局每周开展一次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高度重视礼仪教育,每年组织礼仪培训外,先后编制两版《一航员工礼仪手册》,在项目文化建设中广泛开展两人成列、三人成行等礼仪活动;同时,利用“中交一航”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刊发文明故事、文明言论;开展“忆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系列活动,评选优秀家风故事,点赞最美家训,新颖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提升了文明建设工作的参与度与接受度。
五、结语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要持续推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将强化员工的理想建设、道德建设、纪律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和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地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2]刘学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探索[J].企业科技发展,2013(24).[3]刘东革.创新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11).
第三篇:以提案为抓手推动政协工作
以提案为抓手推动政协工作 取得实效的探索与思考
本届政协是政治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政协工作开拓新局面的最佳时期,中共中央两个五号文件都对提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央两办转发了提案办理工作意见,本届之中召开了两次全国提案工作会议,贾庆林主席两次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的新举措营造了政协工作的良好环境,为政协工作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案工作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提案是人民政协和委员行使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协助党和国家机关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在提案工作中,市政协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方针,围绕中心开展调研,适时组织提案督察,运用提案参政议政,落实提案为民办事,以提高提案撰写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重点,推进政协全面工作不断创新,在我市物质、政治、精神、社会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领导重视,提案摆上重要位置
本届政协加强对提案工作的领导,把提案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以提案工作为抓手,与政协的其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掌握提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有经常性时效性特点,积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提案工作加强领导,赢得了各级领导对提案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是市政协常委会每年把提案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明确一名副主席分管提案工作,常委会和主席会定期听取提案工作汇报,按照“提案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办理既要注重答复、更要注重落实”的要求,针对新时期提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研究改进意见。不仅政协全委上的提案工作报告,由政协副主席代表常委会来作,而且重点提案由主席会议督办。
二是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提案工作,把提案办理作为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作为倾听民声、汇集民智的快捷途径,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建立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提案的办理。每年全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会同市政协召开提案交办会,部署全年的提案办理工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提案办理,除重点提案按规定由市领导牵头办理外,有的提案主要领导还亲自办理。对综合性较强的提案,市委办、市府办一般都自行办理;对专业性较强的提案,由有关部门提出办理意见,分管领导牵头协调办理,特别是每年五件以上提案办理单位的过堂会,多位分管市长到会听取汇报,协调处理相关事宜。
三是各承办单位自觉把提案办理作为重要政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定领导分管,落实责任处室或责任人,采取集体研读、登门走访、电话联系、书面征询意见等方式,主动和委员沟通,在取得共识后再进行办理。许多承办单位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召开提案办理见面会,面对面座谈交流,对反映的问题,当场提出解决方案,责成有关职能处室予以落实,成效明显。
实践表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不断深化对提案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上有位置、组织上有保障、措施上有考评、办理后有效果。
二、夯实基础,提案质量明显提高
质量是提案工作的生命。提案撰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提案者能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市政协始终把提案质量摆在首要位置:一是部署安排“早”。在每年全会的前一个季度,发征集通知书和提案参考题,以便委员早作准备。二是知政强调“明”。举办报告会、学习讲座、邀请党政部门领导通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三是引导选“准”题。围绕党政工作重点、改革难点、群众关注热点、易被忽视的冷点,又是委员自己熟悉的领域去调研。四是坚持调研“实”。调研的力度决定提案的深度,决定成效的大小,组织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在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后提出提案。五是论证提倡“辩”。在仔细分析系统比较中提出可行的建议。着力写好建议部分。办提案就是办建议。六是群策“选”重点。每年精选五件重点提案。通过五件重点提案的办理,推动当年五大突出难题的解决。七是转化注重“优”。将全会、常委会、专委会会议上委员的发言提炼为提案。把重要的提案、建议案及时用《政协信息》转送市主要领导。八是激励突出“奖”。本届政协先后两次对质量高、办理效果好的优秀提案进行了通报表彰,实行典型示范带动。
实践表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动脑筋,精心组织一大批高质量的提案,参政参到了关键处,议政议到了点子上,事半而功倍。
三、与时俱进,办理形式不断创新
提案工作涉及到全体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委会和办理提案的市委市政府机关的有关部门,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主要职能的全过程。提案委在具体工作中找准角度,善于争取和创造条件同方方面面合作,在委员———政协———政府三者之间形成协商、协调互动的良好氛围,在交流中增进共识,在沟通中加强协作,在协作中推进工作。
提案委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克服“见事不见人”的现象,将提案工作与调研、视察、协商、讨论、情况通报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办理工作的全过程成为与委员互动的全过程;将相关提案分送各专门委员会供其主办常委会,主席会协商议题调研参考,既利于各个专委会工作,又有利于提案建议得到落实;召开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参加的提案工作座谈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通过承办单位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重点提案督察、上门走访等形式,推动提案的办理和落实;主动邀请新闻单位参加提案工作的有关活动,通报提案工作情况,不断加大提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政协网站向社会公开所有提案及办理情况和结果,推进办理工作政务公开;提案办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查询、交办、答复、督查、监督、沟通的电子化,信息整合程度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办理工作电子化水平;各单位在办理工作中也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提案公开答复会、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督办制度、知情知政报告会及承办单位的“办理手册”、“滚动式办理”等,对提高办理工作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实践表明,密切合作,高效协调,不断创新办理形式,发挥群体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提案撰写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循序渐进,运行机制逐步完善
提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年的积累在提、办、服务三个方面基本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 “四个体系”:一是领导责任体系。来自各界别的委员决定了提案内容的广泛,也决定了提案工作的广泛性,往往涉及几个乃至更多的政府部门。如此广泛性的系统工程,若无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提案办理就会停留于重答复、轻落实的低层状态,流于形式。扬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层层负责的领导责任体系,建立了一个切实加强领导共同支持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度、督办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二是质量保证体系。从提案工作的提、办、服务三个方面都强化了质量管理,撰写提案强调精品意识,选题、立意、调研、论证、行文力求做到求真、求实、求准,力戒即兴而作,泛泛而谈;审查立案注重大局意识,以严谨、审慎的态度,从服务大局的出发点来确定提案的分类、确定立案与否,力戒简单草率,马虎从事;提案的办理、答复,坚持诚信意识,对委员的提案,力求实实在在地去办,而不是只停留于答复。对委员的承诺,力求实实在在的兑现,而不是答过就了事。三是协调运作体系。这种协调运作,不仅仅表现为提案办理的原则、方法、过程、时限、答复等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之中。首先,提案委沟通提办双方信息,协调双方关系,形成互动的良好局面。其次,政府各部门实现一把手关注、重视、了解提案办理的进展以及落实情况,尤其是对办理难度较大的重要提案实行了重点办理;同时,逐步建立提案的网络化管理系统、提案办理质量评议制度、提案落实考核评估系统,提高提案办理工作的实效性。四是跟踪反馈体系。提案数量之多,A类B类跟踪反馈件件到位。并筛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要提案进行督查,以收到以点带面、以重点促一般的效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更为广泛地宣传政协提案工作,宣传提案办理实效,既使提案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群众,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所理解,同时也将办理工作置于更广泛的监督之中,使提案工作的社会功效和综合作用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拓展。
实践表明:领导重视、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协作、注重反馈,逐步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是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体现,是务实创新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案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提案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程序,都还会出现一些需要我们探索和解决的新问题。我们要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方法,使提案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提案撰写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水平,要注重实效。增强提案者的政治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引导提案者科学选题,深入调研,使提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和艺术性。要注重发挥整体优势,加大跟踪办理提案的力度,讲求实际效果。评价提案办理质量,一方面看办理提案者的态度,一方面看承办单位办理提案的实际效果。在大量的服务工作中,要把功夫下到实处,不搞花样文章,认认真真服务,扎扎实实办事。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提案工作机制。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创新完善提案工作规范。认真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各具特色的做法,参考修改后的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适时对扬州的提案工作实施细则作相应的修改,因地制宜,通过制定一些细则、办法来规范。要以修改提案工作规范为契机,对现有的各项工作方法进行认真地审视,研究哪些可以进一步系统化、程序化,不失时机地上升为工作规则,进一步推进提案工作的理论、机制、方法创新。
3、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队伍素质。要注重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界别的特殊作用和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委员来自各方面有丰富阅历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领导干部,提案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这就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提案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2008年政协换届,一大批新委员走上参政议政的舞台,要做好培训工作。提案工作干部要树立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养成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提案网络管理系统,逐步提高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提案提交、提案交办、提案答复,逐步实现提案工作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
4、加大提案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政协工作社会影响。要大力宣传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积极通过提案参政议政的真知灼见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宣传承办单位办理提案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大力宣传提案落实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注重宣传工作的经常性,既要做好大会期间的集中宣传报道,又要做好平时经常性的宣传报道;既要报道提案内容、办理情况,又要全方位、深层次挖掘提案中蕴藏的资源;既要注重运用传统的宣传形式,又要注重开发网络等新的传媒手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载体的宣传,通过广泛、持久、深入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提案工作的认知度,让社会更加了解政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而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汇集起“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滚滚洪流。
第四篇:以项目为抓手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项目为抓手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贾利华
“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怎样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个人认为项目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抓手。
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在发展中推动经济方式转变
(一)抓项目就是抓投资。项目是直接、有效、具体的投资承载体,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一是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推动投资。紧紧依托兴文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商会、中介、节会等招商媒介的桥梁作用,坚持“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完善配套设施,营造优良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投资。2010年兴文县完成新签约并履约1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实际到位资金26.64亿元,比上年增长51.85%。二是聚集内力挖掘项目加大投资。坚持内资外资一个政策和非禁即入原则,筛选一批技改扩能项目和适合民间资金投资项目,推进现有企业技改扩模,做强做大,并通过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激活民间资金投资。三是积极对上争取项目促进投资。以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依托四川省少数民族待遇县、扩权强县试点县、革命老区县的政策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衔接,争取项目投资。2010年兴文县共争取到国家投资项目33个,计划投资18962.9万元,其中无偿投资12354.6万元,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四是实施好项目加快发展。只有通过强化项目服务工作,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目标责任考核,加大项目报批、资金筹措和要素保障工作力度,协调解决项目的规划衔接、配套建设和安全质量监管,促进项目顺利实施,投产达效。
2010年兴文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6亿元,比上年增长40.4%。通过项目的实施,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投资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77%。
(二)抓项目就是抓消费。消费与民生,犹如两个紧紧咬合的齿轮,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教育、卫生、科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社保等一大批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民生工程项目,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发展。2010年共实施民生工程71项,总投资4.08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42%,比上年增长25%,促进了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以上。
(三)抓项目就是抓出口。要以园区为平台,以优势资源综合利用和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为载体,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投资商投资,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水平,逐步提高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抓项目就是抓转变,在转变中促进发展
(一)科学论证、包装、储备项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储备一批对促进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加强“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的研究谋划,结合县情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项目,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从关系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领域,精心筛选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十二五”期间,兴文拟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57项,项目总投资575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项目131个,预计完成投资335亿元。
(二)围绕提升产业结构实施项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用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项目建设扶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自主创新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兴文县要加快新坝中型水库、输变电工程、太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管网及供气能力、污水处理能力等一批影响未来兴文发展新型工业的基础项目,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煤矿、硫铁矿技改项目进度,提高煤矿抵御安全风险和规模生产能力,加快硫铁矿尾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发展煤化工、硫化工、建筑建材等产业项目。二是用项目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实施配套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机器推广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农业产业化等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兴文县应立足山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烤烟、乌骨鸡、猕猴桃、蚕桑等特色产业,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三是用项目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生产性、消费性、公益性服务业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兴文县要充分利用石海世界公园品牌,发展壮大石海、僰王山两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建设项目,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三)围绕新型城镇化实施项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项目建设把城镇建设、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城镇和乡村发展。结合兴文县“一心、两带、四大经济区”的县域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光明新城建设、温水溪组团、成贵高铁车站组团、久庆组团、旧城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县城开发和建设。加快15个乡镇场镇规划建设,大力推进新村建设,形成县城-乡镇-新村统筹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化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五篇: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这“三个一体化”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抓手。
关键词:现实途径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尽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进而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出台的一个个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一整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事关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密集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跟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生产进入“黄金期”,粮食年产量站上历史新台阶;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几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大多数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仍面临不少挑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加快推动,将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关键词:“三个一体化”
广西正处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立足广西实际,以“三个一体化”为现实抓手。
一是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重点突破原则,通过整合资源,扶持一批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的县率先发展壮大,在加大提升县域中心城镇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实施以工带镇、以商活镇、以农稳镇、以文兴镇,打造一批特色名村名镇,扩大新农村连片建设区域。鼓励大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坚持以产带城、以城兴产,建立城乡产业合理布局与互动发展的导向机制,加快城乡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和生产要素对接,建立完善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推动市域、县域产业梯度转移,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以引进大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广泛的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实现城乡总量扩张、产业升级,形成一个工业项目一个骨干企业带动一个区域发展、安置一批农村劳动力就业、形成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新格局。建立城市帮扶农村产业发展机制,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集聚。大力发展面向“三农”、城乡双向辐射的第三产业,鼓励城市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向中小城镇、农村社区布局或建网布点,促进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延伸农村产业,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而当今农村基础设施普遍滞后是制约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出瓶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尤为必要。着力构建城乡一体、覆盖全域、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城乡道路网络建设,加强城乡交通与综合交通统筹,努力达到城乡共享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乡水电气供应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林、水源地保护、江河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以及城市工业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程,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以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业的发展,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灵活转续,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和相互衔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帮扶。加强县区、乡镇、村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室)、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引导城市文化体育组织到农村拓展服务。
同时,还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围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融资能力,提供金融支持。
(作者为广西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