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美术馆调研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湖北美术馆建筑形式的调研报告
一、概论
湖北美术馆位于武汉市武昌东湖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湖北省博物馆相毗邻,是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美术馆占地面积:
15318平方米
建筑面积:
25000平方米
总投资:
1.4亿元
主体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其按美术馆的功能与设施所建,馆内有十个展厅,展区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1200多米,可同时或分别举办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展览。
其中第一层的展厅室内空间高度为4.8米,二、三层展厅空间高度为3.8米;部分展厅安装有滑动自如的活动展板及活动展墙,能变化出多种不同的空间布置,满足不同展览的要求。
同时展厅内配备有中央空调系统、恒温恒湿系统、中央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24小时警报安全系统等先进设施。
此外,还拥有现代化的典藏画库、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贵宾厅、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培训中心、电影厅、中西餐厅、咖啡厅等先进配套服务设施,是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
二、摘要介绍
湖北美术馆整体构成看上去是几个简单几何形体的结合,前面的圆柱被一个长方体切断再加上后面的五个间隔分开的五个长方体,就是这样的一些简单的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几何形体巧妙的组合使美术馆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前面的半弧形和后面的领教分明的长方体形成强烈的对比,再加上长方体内凹的一块加上长方体的立面的一些开窗使长方体的立面丰富起来,长方体后面的五个在体量上小一些的长方体是整个建筑的延续,同时这一部分也是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展馆。五个连续间隔的长方体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形式,同时也是功能上的要求。
一层主要为1、2号展厅、电影厅、音乐厅、贵宾厅、休闲区、总服务台和咖啡屋。湖北美术馆的配套综合服务设施,将以美术馆的其它功能为依托,包括音乐厅、电影厅、艺术书店、中西餐厅、咖啡厅等,让观众在与艺术进行最直观交流的同时,也满足其购物、休闲等不同的需求。
美术馆的功能分区明显因此采用了不同的功能区都拥有自己单独的出入口,从图上可以看出有办公室、电影院、音乐厅、咖啡厅、贵宾室的出入口。这些设计使起到分开人流作用同时让功能分区更加明显清晰。美术馆的入口是一排的圆弧形排列粗壮高耸的柱廊,这和人自身体量的强烈对比,让人不由自主的以为这是朝圣的门口。开门就让参观的人产生敬畏的心情。大厅的上空悬空同外面的相呼应,同时也让游客有开旷的视野和足够的中转空间。大厅是连接几个重要配套设施的枢纽,同时也是一个地标性建筑的门面。从一个大厅就可以看出整个建筑的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同样的艺术馆巨大的面积使它的采光成为评价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许多大师都是在建筑的光线运用方面奠定了他们的地位。湖北美术馆在展馆和大厅的连接处采用上下贯通的自然采光,这不仅让上下的游客有了视线上的交流,同时又满足了通风采光的要求。上下贯通的地方是游客垂直交通的要道,这里建有一部楼梯和一部电梯,夹在这之间的是种植的竹子。这一抹绿色让整个建筑充满了清新自然的味道,是所有建筑的中心。
二楼的就是连成一排的展厅和办公室,这和一楼的布局相同。但二楼的一大亮点就是贯通的一二层即形成了一些弯曲的过道,这同中国所讲究的曲径通幽不谋而合。这些过道既是同一层游客的视线交流又是上下楼层的游客视线交流,这些巧妙地设计让身处不同楼层的游客互相联系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三楼和四楼的延续了一、二楼的布局,连续的展馆和办公室一直到顶层。前半弧形在三层形成一个露天广场,后半弧在四层形成另外一个露天交通过道。这两处露天平台是这栋美术馆的另一个亮点。前面的广场既可游客休息的平台,又为美术馆提供了另一个展示平台。
三、自己的感受
我自己感受首先的一个大厅和门外的柱廊的造势就让人感受建筑艺术的气息。美术馆在展览的时候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流,首先考验的就是门厅,门口大厅的宽敞既满足大量人流通过的需要,又给游客们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大体量的建筑就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让人敬仰它的巨大和雄伟。
上下交通处的垂直贯通是美术馆的一大亮点。它保证了建筑的采光的需求,同时为上下游客提供视线上的交流。这让整个建筑活过来了,它是整个建筑的中心,所有其他的建筑都是围绕这个垂直贯通的楼梯间做起来。游客到每一处都是不同的景色,但都少不了楼间的那一抹绿色做点缀,使整个美术馆活跃在清新自然的环境中。在享受艺术疲劳的时候那一点绿色都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放松下来。
最后的是三楼的露天平台和四楼的露天过道同样是神来之笔。前面的半截圆弧和后面的长方形之间的对比丰富了美术馆的立面造型。使整个建筑物在外形上活过来了。寥寥几笔的就是建筑焕发不同的魅力。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第二篇:美术馆调研报告
美术馆调研报告
目录
一、前言
二、资料调研
三、实地调研
四、案例调研
五、调研结果
六、附录
一、前言
调研时间:2015年5月
调研对象:美术馆及相关文化展览建筑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搜集资料,掌握美术馆的使用功能及其空间环境要求,树立场所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场地功能分区,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室内外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明确美术馆建筑对空间使用的要求及人流活动的规律。确定建筑所在城市特点及一定的地域特点。
二、资料调研
1、美术馆的概念
美术馆是指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设施,通常是以视觉艺术为中心。最常见的展示品是绘画,但雕塑、摄影作品、插画、装置艺术,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也可能会被展示。美术馆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展示空间,但有时也会用作举办其他类型的艺术活动,例如音乐会或诗歌朗诵会等。此外美术馆通常也兼具推广与文化相关的教育、研究等功能。
2、美术馆建筑设计要点
①建筑布置要明确分区,有便捷的参观路线,避免迂回、重复、交叉。要做到可以全部开放,也可以部分开放;观众可以参观全部,也可以参观一部分或者中途退场。要便于展品的运输和拆装,须有必要的运输条件,如车道、电梯等。运输路线应不干扰参观路线。各个部分应留有扩充余地。②陈列和保存艺术品的房间,要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蛀、防有害气体和阳光直射(绘画、印刷品和纺织品只宜在人工照明下展出)。理想的环境条件是相对湿度40~60%,温度16~24℃。热带和干燥地区要注意防止高温加速化学反应。③应有充分的通风和换气条件,并须限制展出时间和参观人数,以免空气污浊,损害珍贵展品。
3、相关规范
展厅中单位展览面积的最大使用人数宜按表4.1.3确定。
当展览建筑的主要展览空间在二层或二层以上时,应设置自动扶梯或大型客梯运送人流,并应设置货梯或货运坡道。展览建筑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展厅设计应便于展品布置,并宜采用无柱大空间。展览建筑的前厅宜集中设置。前厅应分为外区和内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前厅的面积可根据其服务的展览面积计算得出,每1000m2展览面积宜设置50m2~100m2前厅;(2)前厅内外区之间应设置检票系统;
(3)前厅外区应设置为展方服务的检录空间和设施,并宜在室外预留相关服务场地;
(4)前厅外区应设置票务、咨询、寄存、监控、邮政、海关等,并宜设置观众休息、公共电话、饮水处等;(5)前厅外区应设置公共厕所;
(6)前厅内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置相应设施;多雨地区应设置雨具存放设施,严寒或寒冷地区宜设置门斗。
公共服务空间宜包括前厅、过厅、观众休息处(室)、贵宾休息室、新闻中心、会议空间、餐饮空间、厕所等,可根据展览建筑的规模、展厅的等级和实际需要确定。
展览建筑仓储空间可分为室内库房及室外堆场两部分。室内库房可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展方库房和管理方库房,并可根据使用要求另设装卸区。室外堆场应设置集装箱、包装箱、展览搭建用品等堆放空间和临时垃圾堆放空间。展方库房和装卸区应采用大柱网设计,柱网尺寸不宜小于9m×9m,净高不宜小于4m。
三、实地调研
合肥美术馆(又名合肥国际创新展示馆),位于方兴大道与广西路交口东北角,坐落在塘西河畔,占地约262亩,建筑面积16307平方米。
合肥美术馆的设计其功能主要为城市提供一个艺术交流的信息平台。共由771根杆件组合而成,外观为青灰色“原生态”颜色。方案的设计灵感源自民间儿童游戏棒。长短不一的杆件通过搭接、组合,外观就像一个未经修饰的鸟巢,产生富有张力的抽象形式。随着数量的增多以及搭接位置的不同,形式生成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多。
主体建筑平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六角形,与艺术广场内临水叠落平台、下沉庭院、绿地景观等相融合。2011年,合肥美术馆被某国内网站评为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之一。设计者孟建民说,建筑是一种抽象艺术,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美。它与一眼就能看透的象形艺术有着巨大差异,所以自然会有人短时间内不能看出它像什么、有什么含义。要想欣赏合肥美术馆带来的建筑美观,我们需要真正地走进它、耐心地体验它、品味它。每个人一定都会收获到不一样的美感的。
四、案例调研 上海美术馆
该建筑建成于1933年,原为旧上海跑马场,是30年代英式风格的楼宇。改扩建工程完整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新古典主义特色外观,并根据美术馆的功能要求进行了内部改造,在设计上继承了欧式建筑的传统语言,并强调了明快的现代气息,是一座典雅、大方的艺术殿堂。当观众步入端庄的大厅,仰望凝重的梁柱,再沿着宽敞的楼梯拾级而上,抚摸着三十年代的铜铸马头,浏览着艺术家的精美之作,定会领略到新旧上海的历史变迁,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上海美术馆拥有展厅12个,展览面积6000余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为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提供了良 好条件;而设备先进的演讲厅、会议室、图书馆、美术资料数据库及美术工作坊等,则为学术研讨和普及教育等活动提供了保证。此外,艺术书店、纪念品商店画廊、咖啡屋等也为观众营造了充满艺术气息的休闲氛围。
上海林林总总的老建筑里,“曾是跑马场俱乐部”的美术馆“堪称经典”。“砖色”钟塔“远远可见”,在高楼林立的天际线中“有些苍凉”;进入馆内,“吱呀”的地板,“直通顶层”的转角楼梯,“五颜六色”的老式玻璃窗——不说别的,单建筑本身就“很有意义”。平日举办的各种展览里,上海双年展最“引起轰动”,参观者众多。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日本人小山美秀子为藏品所建。贝聿铭的设计概念源于“桃花源记的描绘,这座停息在茂密山间的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的建筑意在创造贝聿铭心目中“paradise on earth”。入口广场、隧道、吊桥等一系列空间序列,都与桃花源记中忽而幽暗、忽而开朗的空间有所呼应。
建筑位于一座山的较为平坦处。在设计时遇到相当大的限制,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方米的部分,大约只允许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部分露出地面,所以美术馆80%的部分在地下,作为辅助用房,用作展示功能的1700平米在地上。这种限制造成了建筑谦卑的姿态,以至于在隧道出口人们仅能看见建筑隐约的一角。
最先进入三角形的接待大厅,內有餐厅、售票处,这里看不到隐藏在山内的美术馆空间因多次呈现明暗实虚对比而渐入佳境。圆形广场到弯曲狭长的樱花小道是整个建筑的第一个空间对比,起到铺垫作用。
穿过隧道,未出隧道便可隐约望见博物馆的建筑物。
隧道前端缩放有致的索桥为空间序列中的第一次高潮。精细而优美的索道在洞口的端部呈放射状的舒展开来经由橢圆形的钢架后突然的收缩,在索道所独具的力与美的张弛中,观者的心理亦在瞬间随之收放。而索网形成的虚掷空间中心正是指向美术馆。
建筑屋顶是当地传统的造型,且全部用玻璃镶成的屋顶,在光影交错之下建筑的主入口是独特的月亮门。穿过吊桥,在博物馆建筑物前又是一个圆形小广场,在接待处前的广场相似的圆形。屋顶和顶窗
出于气候上的需要,日本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原景观。美术馆采用了日本传统的神社和农舍的入母屋造(歇山式),将其进行抽象化设计。进入正厅,屋顶几何形的天窗,透明而光亮,温暖的照在参观者的身上,也使大厅充满迷幻的光影效果,幻境。大厅的正面是一组巨大的玻璃落地门,视野开阔,将外面的蓝天、白云、远山、青松尽收眼底。景观处理——借景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远景在感觉上拉近,起到借景的效果,透过正厅的玻璃可以看到红松,是为将远处隐约可见的山脉作为景框而种植的。
五、调研结果
设计构思:通过调研,我对美术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次设计现代美术馆,我想把主题定为“凝固的记忆”。主体建筑直接由混凝土构成,意在表现为一块石头推不走,拿不掉,就摆在那里,塑造沉重、严肃的意境,以贴合艺术在历史中的地位。并通过窗户的特殊造型及“真空”的设计,表现美术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不同阶段的裂变。
六、附录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ZJ41-87 《展览建筑》
第三篇:湖北美术馆展示调查报告
湖北美术馆考察报告
——浅析美术馆的展示设计
考察时间:2012年09月07日 考察地点:湖北省美术馆
考察方式:游览湖北美术馆,省博物馆展厅。
考察目的:了解湖北省美术馆中的展示设计,初步掌美术馆馆内陈列材料,熟悉美术馆中独特的展示风格和展示形式,正确认识美术馆中展示设计的现实状况
及其发展形势。
一座美术馆就是一部文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美术馆中展示设计的发展也日趋成熟,通过对展示设计实例的剖析,浅析美术馆中的展示特色、独特视觉趣味和剖析馆内陈列材料。湖北美术馆位于武汉市武昌东湖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湖北省博物馆相毗邻,是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湖北美术馆肩负这展示湖北璀璨的古代文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展示鄂文明的窗口。宏伟、典雅的建筑,体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美术馆占地面积15318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主体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其按美术馆的功能与设施所建,馆内有十个展厅,展区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1200多米,可同时或分别举办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展览。其中第一层的展厅室内空间高度为4.8米,二、三层展厅空间高度为3.8米;部分展厅安装有滑动自如的活动展板及活动展墙,能变化出多种不同的空间布置,满足不同展览的要求。同时展厅内配备有中央空调系统、恒温恒湿系统、中央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24小时警报安全系统等先进设施。
此外,还拥有现代化的典藏画库、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贵宾厅、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培训中心、电影厅、中西餐厅、咖啡厅等先进配套服务设施,是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
远观博物馆,建筑外形相当宏伟壮观及庄重,给人一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之感,使人肃然起敬。大厅和门外的柱廊的造势就让人感受建筑艺术的气息。美术馆在展览的时候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流,首先考验的就是门厅,门口大厅的宽敞既满足大量人流通过的需要,又给游客们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大体量的建筑就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让人敬仰它的巨大和雄伟。
看过导视可知,湖北美术馆整体构成看上去是几个简单几何形体的结合,前面的圆柱被一个长方体切断再加上后面的五个间隔分开的五个长方体,就是这样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巧妙的组合使美术馆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前面的半弧形和后面的领教分明的长方体形成强烈的对比,再加上长方体内凹的一块加上长方体的立面的一些开窗使长方体的立面丰富起来,长方体后面的五个在体量上小一些的长方体是整个建筑的延续,同时这一部分也是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展馆。五个连续间隔的长方体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形式,同时也是功能上的要求。
湖北美术馆在空间上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前面的圆形区域,内部两层通高,一层是建筑的入口大厅和音乐厅,二层是一个固定的艺术品展区,内部的空间利用不是很好;二是穿插椭圆柱体的长方体块区域,也是建筑的中庭,该区域是一个过渡的区域,它是一个通高的区域,通过自然采光造成很通透的空间效果,这种空间效果刚好与展厅里面的空间形成一个很大的对比,同时它将前面的入口公共区域与后面的展览区域隔开,艺术馆的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都是围绕这一区域设置的;第三个区域就是艺术馆的核心-展览区,展区是由五个平行的长方体穿插在椭圆主体上,展区之间的连续性很强,由于展厅的面积较大,再加上展览区域没有开窗,全部是采用的人工光源,所以形成一种低矮的空间效果,与前面的中庭和入口区域有很大的一个空间跨越。
湖北省美术馆对光线的处理主要是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艺术馆临街一面,也就是入口的一面采用全玻璃幕墙,让建筑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线,使得建筑在局部很通透,同时在立面上形成虚实的对比,对建筑形成强调的作用;第二个方面就是建筑采用的中庭设计,中庭的顶部开设天窗,直接利用自然光线,由于中庭狭长设计,而且中庭是四层通高,使得这种光线产生的空间效果对于前面大厅的两层高度空间产生一个很大的对比,同时中庭内部种植植物,这对于调节室内的环境有积极的作用,还有艺术馆的交通都是围绕中庭来设计的,这让交通区域显得开阔和明朗。艺术馆的展览空间对光线的处理没有什么痕迹,全都是采用人工光源,这种暗空间也许是艺术馆所要求的。
一层主要为1、2号展厅、电影厅、音乐厅、贵宾厅、休闲区、总服务台和咖啡屋。湖北美术馆的配套综合服务设施,将以美术馆的其它功能为依托,包括音乐厅、电影厅、艺术书店、中西餐厅、咖啡厅等,让观众在与艺术进行最直观交流的同时,也满足其购物、休闲等不同的需求。
美术馆的功能分区明显因此采用了不同的功能区都拥有自己单独的出入口,从图上可以看出有办公室、电影院、音乐厅、咖啡厅、贵宾室的出入口。这些设计使起到分开人流作用同时让功能分区更加明显清晰。美术馆的入口是一排的圆弧形排列粗壮高耸的柱廊,这和人自身体量的强烈对比,让人不由自主的以为这是朝圣的门口。开门就让参观的人产生敬畏的心情。大厅的上空悬空同外面的相呼应,同时也让游客有开旷的视野和足够的中转空间。大厅是连接几个重要配套设施的枢纽,同时也是一个地标性建筑的门面。从一个大厅就可以看出整个建筑的水平。
同样的艺术馆巨大的面积使它的采光成为评价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许多大师都是在建筑的光线运用方面奠定了他们的地位。湖北美术馆在展馆和大厅的连接处采用上下贯通的自然采光,这不仅让上下的游客有了视线上的交流,同时又满足了通风采光的要求。上下贯通的地方是游客垂直交通的要道,这里建有一部楼梯和一部电梯,夹在这之间的是种植的竹子。这一抹绿色让整个建筑充满了清新自然的味道,是所有建筑的中心。
二楼的就是连成一排的展厅和办公室,这和一楼的布局相同。但二楼的一大亮点就是贯通的一二层即形成了一些弯曲的过道,这同中国所讲究的曲径通幽不
谋而合。这些过道既是同一层游客的视线交流又是上下楼层的游客视线交流,这些巧妙地设计让身处不同楼层的游客互相联系起来。
生态空间融建筑于自然:
湖北省美术馆的公共大厅与展厅间,有一条玻璃顶盖的“生态光廊”,里面种有花草树木,形成半室内、半室外的生态空间,观众在欣赏高雅艺术品之余,可领会到现代建筑所创造的自然环境。
全国7家设计单位参与省美术馆招标,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中标,该院的设计特殊,使美术馆与周边环境非常和谐,对周围道路没有压迫感。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单位充分考虑美术馆与周边环境(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省社会科学院、东湖)之间的关联,在美术馆入口处建设一个大型城市广场,既减少了建筑主体在视线上对省博物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遮挡,又为举办大型集会活动提供了合适的场所,与城市转角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关系。
光影交汇的梦幻展厅: 艺术品展厅采用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源采用防紫外线荧光灯和低色温白炽灯,五颜六色的灯光交相辉映,给人梦幻般感觉。
艺术品很多是珍品,有极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控制展厅的光线和温、湿度非常重要。陆晓明说,展厅采用光电控制的自动调光系统,采用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光源采用防紫外线荧光灯和低色温白炽灯,以避免紫外线对书画、展品的伤害。美术馆对画库和重要展厅保证全年恒温、恒湿要求,对书画及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采用自动温湿检测仪器,并与中央空调系统联锁。画库还配有备用电源和发电机,以备停电之需。
设计单位考虑得特别周到的是,为防艺术珍品遭受水的破坏,画库里装有气体灭火消防设施。万一发生火灾,仅用气体而不需用水,就可达到灭火目的。
该馆配备有先进的安防系统,当有外来者未经许可进入某些重要区域时,报警器就会自动报警。馆内还通过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等手段,保证藏品的安全。某些库房还配有两套钥匙,只有两套钥匙同时伸入锁孔,才能开锁。
理性与浪漫的完美结合:
美术馆将方和圆、直和曲等简单的形体与线条,与人造瀑布的光影、波纹有机地穿插在一起,体现出理性与浪漫完美结合的艺术气质。
建筑主体前的广场前曲后直,公共大厅透明流动的曲线,暗示带有区域象征的东湖水的清澈柔美,可使人联想到艺术的纯净空灵与浪漫潇洒。东面远离广场的展厅部分则为直线,通过沿用湖北省博物馆的饰面石材和墩实的体块,表达艺术的雄浑沉着与理性严谨的一面。美术馆展厅呈方形,表现了理性、适用、宁静、墩实的一面。公共大厅与休息厅呈圆形,表现了浪漫、活泼、热闹、轻柔的一面。
在馆前的艺术广场上,在建筑弧形公共部分的前沿,一道朝向省博物馆的矩形水池穿插而过,结合人造瀑布,既利用了水的反光和波纹,映衬出圆形公共大厅的婆娑倒影,又因为瀑布的存在,使人从视觉上感受到自然光影,还感受到声音的美妙伴奏。
美术馆一带文化氛围浓郁,自然环境优美。该馆建筑造型采用形体穿插的手法,用纯粹的几何形体,创造丰富的造型,方案造型具有多义性和多种理解和阐释的可能性,追求一种“味外之旨”,一种“弦外之音”,启发人们无尽的奇思妙想。一座成功的博物馆,其建筑必须具备独特的造型风格和协调的内部空间。一方面,博物馆是封闭的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藏品收藏、保护而言,它基本属于封闭系统,而就传播、教育和休闲而言,它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博物馆就是一个特殊的展示平台,将艺术精华展示与人。所以通过这次考察使我明白,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尺度和心理感受,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在设计研究时,首先确定陈列的主题、主要内容、陈列艺术风格,绘制陈列艺术形式设计方案和平面设计图、立面设计图,协调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制作、布置等工作,并需进行多次调整和修改,这样才算是一套完整的展示方案。这正是我以后展示设计中需要学习、注意的地方,我会总结这次考察得出的经验和总结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第四篇:湖北调研报告
湖北调研活动汇报
——教育教学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校要求,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教育教学组紧紧围绕学校任务分工,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与各高校教务管理部门领导对口开展了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现将调研活动汇报如下:
一、经验
11月29 日,我们来到大学进行调研。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与我校同为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政府共建高校。该校现有26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等8大学科门类。该校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实施教改工程、创新创业工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活动。该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经验:
第五篇:湖北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简介: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现馆舍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目前,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主要建筑分别为二、四层,属一类民用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耐火等级一级,防水等级二级,抗震烈度7度,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
布局风格: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
装修: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干挂法装饰。再此重点介绍下石材干挂法的做法及施工流程:墙面花岗岩饰面的几种施工方法比较:
目前国内大理石、花岗岩板材墙面装饰的施工方法大致
有三种。传统湿法工艺──在砼墙面或砖墙面上按设计要求事先绑扎好钢筋网,钢筋网与结构预埋件焊接牢固,安装石奢之前将饰面石材按照设计要求用钻头在板侧钻成鼻孔,将铜丝穿入孔内并与钢筋网绑扎牢固,在石材与基层墙面之间用1:2.5水泥砂浆灌缝。
这种施工方法的缺点是墙面平整度、垂直度不易控制,板缝易泛盐霜,影响美观,基层处理不好则易引起空鼓脱落现象。湿法改进工艺──其方法基本与传统湿法工艺相同,主要不同的是用碳钢弹簧卡代替了铜丝绑扎,在上下层板材之间增加了连接钢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比较方便,对控制垂直度与平整度较传统湿法工艺有所改进,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亦与传统湿法工艺相同。干法施工──干法施工亦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把由花岗岩薄板与钢筋细石砼制成磨光花岗岩复合板用连接件将其与结构连成一体,并且在饰面与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详见《建筑施工手册》的有关介绍。这种方法工艺复杂,施工质量难于控制,其二即为本文所介绍的干挂式施工法,它施工方便,易于保证施工质量,分格清晰整齐,整体观感好,有的框架无需砌筑填充墙也可进行花岗岩饰面的施工。
干挂式施工的工艺方法:根据墙面花岗岩的分格尺寸要求绘制立面分格图,如图a
所示,施工时根据分格图在墙面上弹出分格线,并对饰面石料规格下料加工。当饰面基层为框架而无填充墙时,每隔一段距离设一根竖向主龙骨,主龙骨由膨胀螺丝和连接铁件使其与基层墙面或框架梁相连接,主龙骨可以采用槽钢、方钢或角钢等,主龙骨的材料规格,花岗岩石材与基层之间的间隙综合考虑次龙骨的允许跨度通过力学计算而定,当基层为墙面时可以不设主龙骨而将次龙骨直接固定在墙面上。在每一块花岗岩的横缝上口设一次龙骨(如图b中5所示),次龙骨与主龙骨之间采用电焊焊接,次龙骨的大小应根据石材规格的大小考虑其上承受的石材重量以及风载等经计算而确定,一般采用L30×3或L50×5角钢。每一块花岗岩的顶端与下端均开设φ5的小孔,如图c所示,花岗岩与次龙骨之间采用连接铁及钢销相连接,如图d中6、7所示,连接铁与次龙骨的连接采用螺栓固结,如图d中9所示,该节点可以使连接件进行前后左右位置的微调,以便调整花岗岩的垂直度与平整度,钢销一般采用φ4的镀锌钢筋或不锈钢,钢销与花岗岩钻孔之间隙可以用环氧树脂或502胶等填堵。缝隙处理:干挂式花岗岩饰面的板材之间一般留有8~12mm的空隙,在整体墙面安装完毕以后,缝隙用打硅胶封没,图d中12。硅胶的色彩可以根据石材的颜色选定。为使硅胶均匀美观,在打硅胶之前缝内先嵌一条轻质泡沫塑料条作硅胶的背衬。如在室内墙面上装饰大理石或花岗岩板时,次龙骨可以直接固定在墙面上,这样就可以取消主龙骨,而用膨胀螺栓和连接铁件将次龙骨与基层墙面连接。
干挂式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要点:花岗岩板材的尺寸要根据结构实际尺寸进行分格排布,在下料之前在饰面的基层墙面上(或框架梁柱上)弹出分格线,在分线分格闭合后将分格绘制成板材分格排布图,然后根据排布图下料加工主次龙骨与饰面板材,这样才能确保整个饰面分格的协调美观。主龙骨与次龙骨及与基层之间的连接要牢固,采用多大的螺栓(或焊缝)要经过设计计算而定,施工时要确保质量,并做好防锈处理,一般龙骨采用镀锌钢材或在钢材表面涂刷防锈漆,特别是焊接点的防锈处理尤为重要。为确保整个立面的平整度与垂直度,应在整个立面上下左右挂线拉线安装板材,每安完一块板要仔细检查调整它的垂直度与平整度,在满足要求后才能安装上层板材。为防止底层板被碰撞破坏或移位,在最底层板与基层的空隙之间可灌300mm高的砂浆或细石砼。板材之间的板缝打胶是影响美观和防渗漏的关键,所以在打胶前要清除板缝内的灰尘,内衬条均匀,确保硅胶厚度10mm以上,打胶要连续均匀,平面凹进2mm左右,不得使胶打在缝外污染饰面板材的表面。
对干挂式施工法的几点看法:干挂式施工法由于采用了钢结构主次龙骨,可以使饰面石材与结构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当上部幕墙饰面突出结构180mm时,采用干挂式施工法可以使花岗岩饰面与上部幕墙饰面平齐。干挂式施工法由于不采用水泥砂浆灌缝,而采用硅胶嵌缝,可以防止墙面渗漏与板缝泛盐霜现象的出现。干挂式施工法结点牢固,不会产生起鼓脱落现象。干挂式施工方便,质量易于控制。没有湿贴法中因灌浆而使饰面石材跑位的现象,干挂式施工在饰面石材就位校正后即可固定。干挂式施工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形式的装饰面基层上,可用于框架结构而无填充墙,也可用于钢结构墙面以及空心砖、加气砼砖墙等基层的大理石花岗岩饰面。干挂式施工法可适应于采用大规格的饰面板材,本工程中最大的花岗岩规格为750×1500mm,从而使饰面整齐美观,整体观感好。
另外,在墙面的特殊部位,如,内墙面跟楼地面的交接处,为了遮盖地面与前面的接缝、保护墙身以及防止擦洗地面时弄脏墙面做成踢脚线。其材料与楼地面相同,内凹进去,踢脚线高120~150mm。为了增加室内美观,在内墙面和顶棚交接处,可做成各种外装饰线。
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广场地面是花岗岩地面)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和谐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给观众提供一个休闲、舒适、幽雅、公园式的室外游览空间。是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观。丰富且有着地方特色的珍贵藏品和不断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显著成就,使本馆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之作越王勾践剑、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都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具有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