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调研报告
立足环境优势,谋划可持续发展
——对海南生态省建设考察的思考
随着工业化加速推进,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好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以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为载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在华夏大地迅速扩展。
海南自启动了生态省建设以来,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如今,3.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岛,树影婆娑,层绿尽染,森林覆盖率达55.5%,2700多万亩椰树、橡胶树、香蕉林、荔枝园染绿了半壁河山。良好的热带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成为海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个全国最年轻的省份,正逐步打造成中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一、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发展模式
海南在生态省建设的发展实践中,逐步走出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从区域规划、产业定位、发展路径、保障机制四大关键环节着眼,建立起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
区域规划:构建功能性区域板块,实现不同区域协调发展 不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规划都是重要的调控手段,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阀门。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首先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融入到各类规划中。
针对海南岛的地理特点、产业基础、资源分布、生态体系等基本状况,海南省对全岛进行了整体区域功能规划,划分成五大板块:发挥琼北区域在经济基础、港航条件、信息技术、开发区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综合经济区;整合琼南区域旅游资源,打造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旅游经济圈;把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到海南岛的西线区域,提高工业的聚集度增强工业产业的配套能力,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在海南岛的东线重点发展海洋渔业、热带高效农业、滨海旅游业、会展经济等,建设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地区是海南生态核心区,在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建设中部生态经济区。五大功能区的科学定位,突出了区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实现了区域互补、协调发展。
除了在区域规划中突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园区开发、项目实施等从大到小各个层级的规划中,海南都注意融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并把做好规划、审批规划、管严规划确立为各级政府重要的职责,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产业定位:确立与本地环境、资源承受力相匹配的主导产业 选择能够发挥本地优势、与本地环境、资源承受力相适应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海南省把自身放到周边国际区域范围内思考资源的有效配置,找准海南发展的优势,确立了“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效益型产业,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建设新兴工业省,就是坚持高水平规划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始终恪守“三不”原则,即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前提下发展工业。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热带农业资源方面的优势,真正把海南岛建设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热带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建设海岛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就是突出热带、滨海、度假、休闲的旅游主题,把海南建成高档休闲度假旅居基地,建成全国人民的第二居住地。
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海南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陆海并举、城乡一体的经济结构。实践证明,“一省两地”的产业定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海南省情,从主导产业层面上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有效统一。
发展路径:避开“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
有了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还要找到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径,才能保证在产业成长过程中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从发展的视角审视,海南开发建设时间较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在当前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资金、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更多地流入先进地区、先发地区,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海南很难走出落后的窘境,海南的产业体系很难迅速做大做强;从保护的视角审视,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的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当代人的财富,也是子孙后代的财富,保护生态环境是培育产业、加快发展不可动摇的基本前提。在这两种背景下,要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在发展与保护的统一中后来居上,海南选择避开“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另辟蹊径,走“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路子。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大企业资金、技术雄厚,大项目科技含量比较高,有条件高起点实施污染控制。大企业、大项目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投资大、产值高、产业链条长、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力强,这些企业、项目的进驻使海南的后发优势得以发挥,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发展先机。
近年来海南在新兴工业、农业、旅游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大型项目,有效推进了天然气和天然气化工、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林浆纸一体化、汽车制造、制药、高效农业、旅游等一批支柱产业的成长,加快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经济社会步入健康稳定较快发展的轨道。
保障机制:实施产业置换和生态补偿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必须满足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经济利益的诉求,如果生态功能区的经济利益诉求不能得到满足,必然从破坏环境中获取,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因此政府在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如何解决生态重点保护区的群众吃饭、增收问题。海南主要采取两大途径:
一是产业置换。把当地群众从只能依赖生态资源消耗才能生存的传统落后产业中解脱出来,根据当地资源、民俗等基本情况,选择能够促进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生态型产业替换传统的污染型产业、破坏型产业。海南中部地区是生态核心功能区,在这一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中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例如,对林地严格保护限制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对主要水源地的保护限制了当地一些污染型加工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因此下降,有些群众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海南在这一地区大力发展小水电、林下经济、中医药、黎苗织锦、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生态产业。还探索推行了“飞地工业”模式,把生态功能区的部分工业项目转移到另外的市县实施,利益两地分成。
二是实施生态补偿。生态利益是公共利益,公共财政理应对为生态保护而付出经济利益的地区进行有效补偿。五指山市是海南实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森林覆盖率达78.3%,耕地仅占土地面积的4.1%,林农、林牧矛盾非常突出。近年来海南坚持以“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利益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予以调节,补偿了包括五指山市在内的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的经济代价,从而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逐步步入良性轨道。
二、“海南模式”对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启示
我省具有独特的生态区位,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对本地区影响重大,同样关系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同时,我省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阶段,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严峻,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实践为我省提供了有益启示。
启示一:抓好生态省建设的主攻方向
推进生态省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方方面面,因素之间的联系复杂,协调难度很大。一般包括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和生态人居等多个方面内容。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应根据其自身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制订符合其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生态省建设的主攻方向,动员组织全省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生态省建设。
一是生态经济建设主攻方向:发展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强省之路。
二是生态社会建设主攻方向:实施生态城镇工程,按照规模适度、合理布局、环境承载能力和功能互补的原则,着力构建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内的生态城镇体系。
三是生态环境建设主攻方向: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以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建设为主的水利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国土和耕地资源,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实施“金土地工程”、“沃土工程”,保持耕地占补平衡。
四是生态文化建设主攻方向:实施生态文化教育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加强生态环境、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等学科建设,加强生态省建设的人才培养,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程,提高人民环保意识。实施绿色消费行动计划,坚持绿色消费观,将消费利益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相结合,以绿色消费推进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推动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促进生态建设。培育“绿色市场”,创建“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
五是能力支撑建设主攻方向:增强决策能力,全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在宏观层面上要统揽全局,在中观层面上要联动各方,在微观层面上要各个击破。增强科技能力,建立生态科技研究开发体系和技术中介服务体系,研发污染监控、资源循环利用等高新技术;加快环保科研成果、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监测能力,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增强监察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和标准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增强应急能力,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以及与之适应的紧急救援体系。
启示二:加大保障措施力度
我省生态省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生态省建设与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存在一些不协调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措施力度。根据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将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和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地区、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开发规划时,要落实生态省建设规划目标。
二是完善地方环境法规,强化执法、监管能力。适时出台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生态补偿、节能监察方面的政府规章和公众参与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强化准入、许可证和限期治理制度,严格控制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产业的发展。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三是制定和实施相关产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省建设列入预算,设立生态省建设专项资金。各市、县(市)设立生态市、县(市)建设专项资金。采取建立政府引导资金、政府投资的股权收益适度让利、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和安排前期经费等手段,带动民间资本投入生态建设。积极支持生态项目申请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和国家专项资金,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生态省建设。扩大吸收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各国政府贷款与赠款资金。对重要自然资源征收资源开发补偿费、生态恢复保证金,建立生态恢复专项资金。
四是实施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科技发展规划。加快环境科技创新步伐,尽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政府、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合协作,形成以专家为主导的开放式科研体系。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立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库和咨询团队,推动高科技创新与成果市场化。
五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公众听证制度,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凡涉及群众利益的规划、决策和项目,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鼓励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参与循环经济政策研究和技术推广等社会公益活动。
第二篇:海南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
海南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
为了凸显海南饮食特色,挖掘其市场,宣传其文化。今日来,我对海南饮食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海南饮食文化市场概况及影响餐饮文化市场的因素;
1,海南拥有丰盛的物产资源,许多名特原料都可以制作特色菜品。海南不仅有海鲜菜、热带菜,更有绵延2000多年、由奇绝的百越菜演化而来的黎族菜。过去,作为粤菜的一个地域分支,海南菜的菜品总量在1000种左右。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菜的总量增加了大约1/3,在质和量上都有较大突破。但到目前为止,海南餐饮仍属于依赖型、封闭型市场,绝大多数饭店、酒楼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北东线和中南线上,出省出国经营海南菜的餐馆更是寥寥可数。如何激活海南餐饮市场?如何走出狭窄的经营空间、实现海南餐饮业在新世纪的腾飞?目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烹饪系教授陈光新在考察了海南餐饮市场后指出,海南餐饮要———餐饮市场要造大
餐饮市场是指商品菜生产与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包括宾馆、饭店、酒楼、茶社、大排档等等。它们大多集中在城镇的闹市区、游乐区、风景区、高校区、会馆区或车船码头,与娱乐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以及金融、商贸行业成龙配套,形成繁华的街市和特异的民俗。现今中国的餐饮市场,具有4个鲜明的属性:
第一,90%的网点系民营或合资经营,属于中小型企业。它们同时具有物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兼有加工生产、产品销售、消费服务3项职能;而且经营服务过程与消费过程统一,并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进行,一般不存在菜品的包装、储存和远程运输环节。第二,仍然具有手工作坊的特性。菜点是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工艺性强;从业人员是个体劳动者,技艺靠传承并形成门派;“迷宗菜”多,地方性和时令性强,毛利率低,大多坚持“大众化”的经营方针;还以“七名(店、师、料、技、菜、点、席)一优(服务)”作为手段,在市场营销中不断组合、翻新,形成一波又一波的菜品流行潮,横向播布或纵向传承。第三,主要服务对象是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其消长兴衰常被当地生活水平和客流量所制约。因此,除了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城镇规模、经济实力、饮食礼俗等要素形成的“本地市场”之外,还可通过输出名厨、推广名菜、连锁经营等策略吸引食客,凝聚“人气”,缔造“外地市场”。如最近“三百琼厨闹红泉州”,便是生动的例证。第四,近几年来,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长速度中,作为第三产业支柱的餐饮业,一直名列前茅。仅去年的销售额便超过3100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4%。它可以繁荣城乡经济,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国家积累,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改善群众生活。故而发展前途极大,经济学界称之为“朝阳产业”,是下一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那么,海南餐饮市场的状况怎样呢?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相当狭窄,老总和厨师的活动空间实在太小,施展不开拳脚,在激烈的商战中难免处于被动地位,经济效益不太理想。2,从岛内看,仅有3.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由于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目前还属于不富裕地区;750万居民的消费能力十分有限,经常光顾餐馆的仅占1/3,人均消费不足40元。所以,绝大多数宾馆、酒楼都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北东线(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和中南线(如儋州、通什、陵水、三亚),主要是接待钱包比较鼓的中外游客。这是十分明显的依赖型市场,存在先天的不足。一旦旅游不景气、交通出故障或者是炎夏及台风季节,便会出现阶段性的萧条,不能在岛内进行自我调适平衡,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岛外看,海南厨师占据的码头也甚少。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沈阳、哈尔滨、天津、南京、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12个特大都会中,均鲜见海南餐厅挂牌营业。至于数十万移居海外的海南人中,以开餐馆谋生者亦不多,五大洲的40多万个中餐馆里,经营海南菜的也是寥寥可数。很显然,这又是十分明显的封闭型市场,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网络。一个菜种如果只在一个小岛内进行繁殖,其品质易于退化,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流
动厨师和外地餐馆是名菜传播的主要媒介,亦是扩大菜系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烹饪史上,鲁、苏、川、粤四大菜系之所以蜚声寰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不仅牢牢把守“本地市场”的地盘,而且积极“向外扩张”,相当重视“外地市场”的开拓,经常有10%左右的厨师在四方流动,开设或承包成千上万的餐厅。如遍布全国的川厨便超过20万,外地的川味餐厅至少也有2万家。这样,四大菜系的播布面积都保持在100万平方公里左右,食用人口也均在1~2亿之间,所以在中华食坛上能占据绝对优势。
二,海南餐饮文化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海南餐饮市场的现状是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不过,面对新世纪餐饮业的挑战,海南餐饮必须从依赖型、封闭型市场中逐步摆脱出来,“内外双向渗透”,尽量做大一些,做活一些。
一方面,利用人无我有的天时地利,紧紧抓住“旅游餐饮”不放,在海鲜菜、热带菜和黎族菜上巧做文章(关于这一点,后文另加论述),树立自己的品牌;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海南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秀潜质,通过厨师输出、技术输出、原料输出和饮食文化输出等手段,抢滩登陆,积极在外省区开店设点,把生意做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去。惟有这样,海南菜才能自立于新世纪的中国烹饪之林,大放光华。三,改革措施;
多种经营要联手开发海南菜,在具体措施上,目前有两条是可以考虑的:
一是有条件的餐饮集团(如龙泉集团、南庄集团)成立旅行社,承接外省的会议,对口接待全国餐饮界的游客。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目前号称1000万,其中1/10的人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有旅游需求。全国还有数百个资财雄厚的餐饮新字号,也多次出资组织员工或董事们外出旅游,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如果每年能将这1/10中的1/10吸引到海南来,那就是10万人,人均在岛4天消费1000元,就是1个整亿,效益相当可观。退一步讲,一个亿打对折,还有5000万,也是值得一做的。餐饮业办旅游,应当是“游玩搭台,吃喝唱戏”,并多开展一些烹饪技艺交流活动。因为是同行,“真佛面前烧不得假香”,饭菜务必精细,要拿出一些“绝活”,使人“刮目相看”。二是视野更开阔一些,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与外省的餐饮企业或其他企业联手,多渠道地共同开发海南菜市场。这里面可供选择的项目也多,例如:在本地或外地开办海南菜培训班;与外省区合办餐厅或承包厨房;输出厨点师、服务师和经营管理人员;供应海南的名特烹调原料及酒水;推销海南的海产工艺品及民族工艺品;承建黎寨式、苗寨式或印尼式、越南式的风味餐厅;举办海南饮食文化展等等。其中,联营的重点应在中西部(尤其是远离大海、渴盼大海的大西北),合作的对象最好是可塑性大的民营餐饮新字号。这是因为中西部的餐饮市场潜力很大,在未来的几十年间有一个大发展的契机;而民营餐饮新字号多无固定的经营品种,隔一段时间就要调整菜单,推出新菜。只要瞅准时机,善于宣传,品牌到位,就较易切入,收到显效。
名牌菜点要增多 ,现今市场经济中最红火的是“名牌经济”。所谓名牌经济,就是以名牌产品系列和品牌服务系列为基础,以名牌企业为核心,以名牌产业为导向,并按照名牌的形成、发展和运动规律而进行运转的一种经济。这种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是“三高”,即高品质、高知
名度、高市场占有率,故而它是市场经济的精华和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生命力的集中体现。那么,海南餐饮中的名牌经济又是如何呢?恐怕目前还没有形成“气候”。除了海口的龙泉文昌鸡等个别品牌外,高品质、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名店、名师、名菜、名席都不多,难与发达地区相抗衡。这一状况如不迅速改变,也是无法迎接新世纪餐饮业严峻挑战的。下面作些简要分析。
从历史变革来看,海南菜的形成与海南岛的开发密切相关。海南菜兴起于唐宋,进化在明清,民国年间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本世纪末才具有一定的规模。过去,它一直被视作粤菜的一个地域分支,烹调原料与技法,风味特色与筵宴,都同广东比较接近。1988年以前,海
南的菜品总量大约是1000种左右,主要名牌有白切文昌鸡、白切嘉积鸭、白汁东山羊、清蒸和乐蟹、海南椰子盅、海南椰奶鸡、火锅狗肉、明炉羊肉,以及竹筒饭、海南煎饼、燕、海南煎堆、海南煎粽、海南粉等16种(据《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海南菜条),菜式不够丰盛,并未形成系列。建省13年来,经过努力开掘,现今的菜品总量大约在1500种左右,推出的乡土新名菜主要有椰汁咖喱鸡、山兰香酥鸭、石山羊火锅、黎家炸鹿肉、铁板山猪柳、南洋鸵鸟串、珊瑚柠檬斑、海南墨鱼丸、姜盐琵琶虾、芙蓉蒸海胆、蒜茸象拔蚌、竹筒龙凤盅、海南三鞭汤,以及金瓜八宝饭、苗族三色饭、椰香木薯糕、海南椰丝包等167种(据《吃在海南》),在量与质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海鲜菜的开发,黎、苗等民族菜的挖掘,热带瓜果的运用,思路新颖,组合巧妙,展示出较强的功底,令人瞩目。不过,从该书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有些“创新菜”,几乎是从外地原样搬来;以热带蔬菜(如篱笆菜、四角菜、芋梗、薯叶、毛瓜)为主料的大众菜为数甚少;冷拼及食雕的刀工依然薄弱;至于餐饮器皿的选用更是陈旧,大多是青花瓷。这些不足均已引起重视,并在逐步改进之中。
海南菜的进步虽然神速,但与时代要求相比、与烹饪强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鲁、苏、川、粤四大菜系的菜品总量都在5000~8000种之间,在全国叫得响的名菜都在300种上下,其中不少顶尖品牌(如葱烧海参、伊府面、大煮干丝、苏州糕团、麻婆豆腐、钟水饺、烤乳猪、广式月饼),享有国际声誉。而在新原料和新科技的运用方面,在饮食养生和烹饪审美的时代意识方面,在连锁化经营和开拓市场方面,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借鉴方面,京、沪、浙、陕等省市的步伐就迈得更大、更快了。尽管它们已占据了中国餐饮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还在向更高的目标继续冲刺。例如在最近召开的“川菜文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上,四川省副省长王恒丰就指出:“川菜是川酒、川茶、川味调味品和农畜产品的终级消费市场,川菜的发展可以带动食品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川菜既是一个传统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今后还要成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川菜是四川的一块金字招牌”;“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优势”。这些论述,应当说是抓住了餐饮名牌经济中关键的关键。
海南餐饮要成为名牌经济,无疑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只是当前的重点还是要抓菜点的创新、优化与增容,将基础打牢实。下面提两条建议:
一是进一步深入利用海南丰盛的物产资源,继续开发海鲜菜和热带菜,使之成为知名品牌,并形成系列,就像成功的海鲜宴、椰子宴、东山羊宴和竹筒宴那样。海南遍地是宝,许多名特原料(如山兰米、藤桥薏米、番薯、山芋、木瓜、万寿果、芭蕉心、雷松根、小西瓜、槟榔、咖啡、文昌鸡、嘉积鸭、那大狗肉、东山羊、万泉鲤、后安鲻鱼、陵水石斑、乐东淡鳗、铺前血蚶、港北对虾、和乐蟹、梅花参、山兰酒、五指山茶,还有各种山菜、食用菌、花卉、昆虫及滋补药材等等),都是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菜点的。许多烹饪原料学专家认为:平均起来,每一种原料至少可以做10种菜。海南显然没有到这个指标,还大有潜力可挖。第一步是把数量促上去,力争达到3000~4000种(这与湘、鄂、闽、徽等省基本相当),充实海南菜的阵容;然后优中选优,再培育出50~100个名菜,形成20种左右的各具特色的全席,那么海南菜这台大戏就好看多了。至于创新方法,应当是“立足母本,致力嫁接”8个大字,在突出海南特产和基本口味(突出原质原味,以鲜淡清美取胜)的前提下,四方之长尽可取用,不拘一格求新求变,最后汇集成花色品种齐全、技术实力深厚、顺应餐饮潮流、倾倒中外游客的“新派海南迷宗菜”。
二是推出人无我有的黎族菜。由奇绝的百越菜演化而来的黎族菜,虽然绵延2000余年,至今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十分可惜。据有关资料介绍,黎族菜的用料多为山兽野菜和米豆薯芋,蛇鼠昆虫占有较大的比重。其烹调方法古朴平实,多系生烤、白煮或腌渍,习惯加盐、鲜果汁及野辣椒拌食,口味偏好酸香、咸辣与生脆。数百种菜式粗犷大方,带有原始宗教和道教的信仰遗痕以及热带山区雨林的饮馔特色。如火烤的野猪肉干,盐水煮的山笋,泥
煨的山芋,竹筒焖制的山兰饭,以及用田蟹、蚂蚱、四脚蛇和禽畜肉骨加盐密封沤烂的“南杀酱”等。其餐具多系竹筒、椰壳、藤篮、木勺、葫芦瓢和芭蕉叶之类,富有野趣。黎族山寨现存的民间菜品还有水饭、山兰米菜饭、野味香饭(用山兰米、山猪、鹿肉、南蛇等合烹)、牛饭、糯米粑、番薯粥、木瓜酸粥、玉米糁、稀米汤、鱼茶、肉骨茶、炒野芹、焖山芭蕉心、泡笔杆笋、鱼虾煮雷公根、年猪肉、炖狗肉、烧野猪肉、山兰酒醉鸡、烤坡鼠、鼠肉干、祭祖鱼、煎虾饼、烩百虫、南蛇汤等等,都可师法借鉴。一方面提高现有黎寨乡土菜的商品价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方面“克隆”包装出时髦的新黎菜,突出品味,突出情韵。前几年,满族菜、朝鲜族菜、傣族菜、苗族菜都曾上市,广泛受到欢迎。如果黎族菜开发得好,相信它会成为菜品流行潮中的新卖点。
厨师队伍要锤炼 ,海南厨师有“四长四短”,优势与不足并存。这四长是:1.在年龄结构上,总体偏小,大多不到40岁,思想不保守,身体棒,干劲足。2.在学艺道路上,不少人是“霍元甲”出身,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能够吃苦耐劳、自学成才。3.在同行关系上,团队协作精神好,不是相妒相伤,而是互帮互学,共同为海南菜的振兴而拼搏。4.在改革意识上,敢于面对新世纪餐饮业的挑战,有进取心,有危机感,只要培养、引导得法,很快就可以成长起来。这四短是:1.在文化素质上普遍偏低,许多人没有进过正规的烹饪院校,专业理论知识比较贫乏。2.在师承渊源上有些人缺乏名师的严格调教,基本功不扎实,烹调技艺也不全面。3.在社会阅历上尚欠丰富,很少有人外出“闯码头”,对兄弟菜种了解甚少,不能及时掌握菜品流行动向。4.在实战经验上也较缺乏,不少人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考验,只习惯于守住一店小打小闹,在经营管理上显得稚嫩一些。
有鉴于此,这一支素质很好的队伍必须多方面进行严格锤炼,要补课,要淬火,要走出去、请进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采取如下措施:
其一,有计划地选送一些好苗子,到省外著名的烹饪院校脱产学习1~2年,取得烹饪大专文凭。对于外出进修有困难者,则可邀请外地名校来岛内举办短期的专题培训班,如营养卫生培训班、创新菜培训班、经营管理培训班、餐饮市场培训班之类,集中“充电”。其二,在外地选聘一批德艺双馨的名厨来海南传艺授课,或者邀请知名学者来岛主办专题学术讲座。其间,应当明确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签订责任书,必须手把手地传,在三五年内见到成效。
其三,与外地的名餐馆建立固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定期互派厨师,跟班劳动,交流厨艺,开展多项联谊活动。通过这种合作,将外地的名菜名点和好的经营管理经验逐步“移植”到海南,使之变为财富。
其四,经常组织本岛厨师外出参观学习,如参加各种技术比赛和各种学术会议、观光食品美食节和新菜品展示会等。了解信息,广交朋友,扩大眼界,增长见识。
其五,鼓励有条件的厨师自己开餐馆或独立承包厨房。这对于增强他们的经营管理才干和开拓市场能力非常有利。
其六,鼓励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厨师钻研理论、著书立说或传艺带徒、创建门派。建议编一套《海南名师菜点丛书》,借此培养海南菜的一代宗师,提高海南菜在中国烹饪界的地位。
上述数条,只要落在实处,坚持不懈,我相信在下世纪初叶,一支有文化、有师承、见识广、头脑活、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厨师大军便会在海南岛上出现。到那时,也就是海南菜的腾飞之日。
新世纪餐饮业的挑战,无非是市场、品牌和人才的竞争。只要我们努力造大市、创名牌、练精兵,海南名菜便会和海南名胜构成海南经济发展两大重要增长点,从而使海南更加美丽和富裕。
07旅一:李恒武2008年5月10日
第三篇:关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XX党校的教学安排,11月23~29日,XX党校第XX期干部进修班的32名学员在副校长XX同志、班主任XX同志的带领下,赴海南省海口市、琼海市和万宁市对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海南省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听取了海南省委党校XX教授关于海南省有关情况的专题讲座。现将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海南省自然资源概况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省现辖18个市县,1个洋浦经济开发区和1个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总人口为845.03万。其中,少数民族144.89万,占总人口的17.4%,黎族是海南最大的少数民族。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其地势中高周低,年平均气温为23~27°C,议》; 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20年来,海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来看,自建省以来,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8年到1994年的探索发展期。1988年,海南建省的消息轰动全国。当时中央给予海南省最为特殊也最为明确的政策是:“海南省的改革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要在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建立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主要是市场调节的新体制框架”。在有深圳淘金热的先例指引下,一股汹涌的人才大潮迅速集结,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向海南。据统计,1988年前后,共有18万人前往海南省求职。在积累了大量人才资源后,海南开始寻求经济腾飞的机遇。建省初期,海南地价低廉且环境优越,很快便成了国内外房地产商首选的风水宝地。1991年房地产大潮席卷而来,全国5000多家房地产公司云集海南,约占当时全国房地产公司总数的15%。飞涨的房价让众多的炒房者开始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当年的海南,演绎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如今仍叱刹风云的王石、冯仑、潘石屹等人,当年无一不在海南摸爬滚打过。
建省初期,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海南大胆在全国率先推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框架、省直管市县模式、放开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改革,使海南在短短的几年中取得了体制上的优势, 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国防前哨”, 一跃成为全国改革的先行“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
实施了“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2007年海南的生产总值为1229.6亿元,而2002年仅为642.7亿元,年均增长11.6%;2007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为152.42亿元,而2002年仅为51.83亿元,年均增长18.5%。五年来,海南省成功重组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引进投资重组海钢、海汽等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基本完成了省属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并开始对华侨农场、集体林权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热带高效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升,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对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2003年至今,从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到设立洋浦保税港区, 从实行落地签证免签证政策到航权开放政策, 从成功推动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户到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海南省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外部世界, 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为海南的新一轮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教训 年来, 海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渐光明但道路曲折。其间,创新出沿用至今的优势体制,也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其间,遭受过房地产泡沫的困扰, 也承受过经济过山车的苦楚, 还有过因为思想僵化、班子不和而错失良机、迟滞发展的深刻教训。认真总结海南建省办特区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鉴,对于海南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敢闯、敢试、敢干。
2.审视自身,找准定位,走具有海南省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海南的大海、沙滩、阳光、空气、椰风果香、黎苗风情以及五指山、万泉河都很有吸引力,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业,其发展极具潜力。海南省应着力将旅游业打造为龙头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一是要加强旅游业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努力为八方游客打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硬环境。二是要重点整治软环境,改变旅行社单纯的“儿童团式”的“走马观花”开发模式,制止暴利、严惩欺诈和强迫消费。三是要解决旅游交通成本制约,特别是在背靠大陆的国民旅游方面,可适当考虑政府出钱补贴旅游交通费。四是要从生态和环境角度出发,慎之又慎地发展工业,特别是对环境伤害较大的化工产业,万万不可竭泽而渔,以破坏自然资源和优美环境去换取经济指标的一时增长。
3.提前准备、规划海洋,为海南省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海洋产业前景广阔并将大有作为。海南要保持经济社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下一阶段的目光应在海洋产业方面。要提前准备,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动作,尽快制定适合海南特点的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当前可以滨海旅游、海洋探险、近海养殖、远洋捕捞、海洋生化、海洋制药以及航运、港口经济为发展重点,远期可以海南岛丰富的港口、码头资源为依托,从修船业开始着力发展造船业,面向世界,发展海南的海洋高科技。
4.立足海南、放眼世界,加速提升其东南亚及国际影响力
第四篇:海南镇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海南镇农村党员发展工作
调研报告
根据文件通知,我镇组成专门力量,深入各支部就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农村党员队伍现状
海南镇辖18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党员939名。从2009年以来,共发展农村党员19人,新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35人,新发展的女性党员5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10人,占新党员总数的5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占农村总党员数的75%。近几年,我们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党员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党员队伍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发展结构不合理。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在农村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相对较少,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还比较普遍,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二是女性党员偏少。近年来,我镇农村党支部仅发展女性党员5人,比例不足30%。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偏少,在党员推优工作中,女性积极分子数量明显偏少,企业职工流动性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分子的退优工作。
2、对待不合格党员处臵难。部分党员奉行好人主义,在处臵不合格党员时,对不合格党员不是严要求、高标准,而是以不违纪违法为标准,尽量不得罪人,对不合格党员处臵不及时,使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打折扣。
3、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发展党员步伐缓慢。一是支部未投入足够精力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递交申请书后,支部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党史、党的性质、宗旨、目
标和任务等内容的培训,有些村是干部害怕青年人入党,认为会争权夺位。二是大量青年外出务工,村党支部未能把优秀青年、妇女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由于各种原因,党支部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素质不高,没能把真正优秀青年吸收到组织中来。
三、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是农民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范围变窄,同时,造成对党员的考察较难。二是支部活动缺少凝聚力。党员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薄,造成部分党员外流后与组织少联系,参加活动不正常,从而减轻了支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农村家族观念的存在影响着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有些村党员干部家族观念重,在发展党员时,将目光对准与自己沾亲带故的人,而把与自己无亲无故的优秀农村青年排除在外。二是一些村党员干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往往将平时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作为发展对象,而对自己提过批评意见的,或者看着不顺眼的,常常不列入发展计划。
3、党员接受培训效果差,“双培双带”作用难以发挥。党员短期、长期外出和流动党员的存在,给党员培训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有些预定的培训计划光有制度而未能实施。即使将党员培训开展起来,效果也不明显。一是因为党员到课率低,培训覆盖面不广;二是参加培训的党员因文化程度不高,或思想认识不到位,未能将培训的内容好好吸收消化,因此作为一名党员,而不能掌握1-2门致富技术,从而影响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
四、几点想法和建议
1、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全程记录制度。发展对象从确定为入党积 2
极分子至接收为新党员后,入党介绍人要负责对积极分子进行全程跟踪培养,并定期向支部汇报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以便党组织及时全面地了解预备党员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预备党员每月向党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党支部根据联系人汇报情况和组织考察情况,每半年做一次鉴定,并填写《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卡》,供讨论转正时参考,真正发挥入党介绍人的作用。
2、加大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员的分类指导。对农村党员从思想觉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心工作完成情况,自富带富情况,群众威信等方面实行量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并与 “支部晋位、党员争先”活动相结合,规范党员行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帮扶活动,每名党员、积极分子联系1—2户群众,通过转观念,送温暖,帮技术,解忧难,助脱贫,同致富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树立宗旨观念、为民服务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
3、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渠道。在发展党员时,重点应做到“三个倾斜”,即向生产、工作第一线青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两新组织中杰出人员和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倾斜;向长期未发展党员、致使村级班子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村倾斜;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妇女比例较小的村倾斜。要努力达到“三化”标准,即突出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
第五篇:海南实习报告
个海南实习报告
目的:通过海南见习旅游,加深我们对旅游的认识和培养我们对旅游的兴趣,让我们真正的了解何为旅游和如何用专业的视角去探析旅游的奥秘。此外,这对于我们这群困在学校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次浅度了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机会。简而言之,这就是一次让我们爱上旅游了解旅游的旅游。
内容:第一天,我们雷琼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南端琼州海峡两翼,由海南省海口园区、广东省湛江园区组成,总面积为405.88平方公里。公园处于雷琼海峡南北两翼,在地质学上属于雷琼陆谷火山带。公园是雷琼裂谷发生演化南海盆地扩张的火山学和岩石学记录。公园内火山密集,共有101座火山。火山类型几乎涵盖了玄武质岩浆爆发与蒸汽岩浆爆发的所有类型:熔岩锥、碎屑锥(溅落锥、岩渣锥)、混合锥、玛珥火山(低平火口、凝灰岩环)。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多样,保存之完整,为我国第四纪火山带之首。它是一部第四纪玄武岩火山学的天然巨著。
第二天,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形狭长的沙滩半岛,位于海南博鳌,外侧南海烟波浩淼一望无际,内侧万泉河、沙美内海湖光山色,内外相映,构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观。玉带滩全长8.5公里,地形地貌酷似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墨西哥的坎昆,在亚洲区可谓仅此独有。此外,今天我们还参观
了兴隆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兴隆镇,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植物园占地 600亩,植物品种1200多个,划分为六大展区,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已经不再神秘的雅诺达,雅诺达雨林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榆中线三亚至保亭方向18公里处,距三亚市区仅35公里,距凤凰机场52公里呀诺达大门,是名副其实的三亚后花园。景区北与五指山、七仙岭比肩相连;东眺南海万倾波涛,美丽的海棠湾近在咫尺;与南中国第一温泉南田温泉仅一水之隔。在三亚市最新修编的旅游总体规划中,本景区位于大三亚旅游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轴上,是“三亚旅游圈”的“金三角”地区。
第四天,终于要到我梦寐以求的天涯海角了,让我给你们做一点关于它的介绍吧!天涯海角是指位于三亚市西郊23公里处,天涯海角风景区总体规划陆地面积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平方公里,背负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这里海水澄碧,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石耸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间,昂首天外,峥嵘壮观。
第五天,我们来到了少数名族风味很浓的槟榔谷,槟榔谷可以说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现在从海南旅游的角度来介绍
下槟榔谷。对于想真正了解海南最原始民族文化的游客来说,甘什岭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无疑是您不二的选择。槟榔谷大门景区位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茂密,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景区由原住民黎村、原蚩尤苗寨和原始雨林谷三大版块组成,是海南省游客满意十佳景区和十大最佳特色魅力旅游风景区之一,是海南省最丰富、最权威、最灵动、最纯正的民族文化“活体”博物馆。
意义:回忆这次海南游,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三亚的海水,不是西岛的蓝天,也不是雅诺达的雨林。我首先想到的是在在三亚凤凰岛拐角处听到的和见到的情景。当导游刚刚意气风发的介绍完那奢侈的凤凰岛时,我抬头一望是那一对残疾人夫妇在那错乱的三亚街头乞讨,这一巨大的落差给予了我心灵最大的震撼。要知道,这对夫妇离那7万每平方米房价的人工岛的距离只不过几公里。最为讽刺的是我在此时想起了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尤为心酸。也许这只是个别的案例,但是我想说,海南是一座挂上了国际旅游生态岛的省份,这样的市容难道会比一座人工岛所带来的形象价值少吗?其实我也是清楚在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国家要做到惠及人人的政策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连人工岛这样对抗自然的事情都做的如此的好。那么,我相信我们的民生问题也能很好的解决。这样,海南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岛。
实际上,海南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教育,治安,宰客···但是,在这些不好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并未对海南避而远之。一些资料显示,2011年,海南旅游预计全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将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突破300亿。海南旅游业发展正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分析其中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国家的大力扶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这也离不开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最后我想就是淘金者纷至沓来,为海南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充裕的资金。这些因素是一个地区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海南,恰恰坐拥了这些条件。
在没有来海南之前,曾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旅游就是一次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在从海南回来之后,我想我已经印证了这一句话的真实性。从前的我只希望成为一个简单的上班族,能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在海南目睹了那些奢华的建筑和漂亮的景色之后,我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如此的单调。因此,我开始质疑我从前的想法,开始考虑不向生活屈服,不再机械的生活。但是,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我深知要成为生活的主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海南行也给了我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