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对策研究报告(共五篇)

时间:2020-11-04 08:2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对策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对策研究报告》。

第一篇:对于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对策研究报告

关于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的对策研究 网络 调研报告 人行道 自行车道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急剧膨胀,给城市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带来极大压力。人行道、自行车道作为城市道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低碳、可持续、人性化的特点,在城市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人行道、自行车道的维护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现将相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人行道、自行车道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已纳入市政维护道路 198 条,总面积 930.78 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自行车道面积 169.86 万平方米,占全区道路面积的 18.25%。

为切实提升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近两年,市政中心认真落实《X 区关于推进“一圈、两场、三道”建设的工作方 案》(X 政办发〔2018〕30 号)文件要求,着力推进“三道”中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的新建、提质改造和维护管理,对人行道进行专项整治共计 94.5 公里(维护、管理、提质 71.63 公里,新建 22.87 公里),对自行车道实施新建或改建共计 108.2 公里(新建 54.3 公里,改建 53.9 公里)。

二、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违章停车及占道经营问题 一是车辆借道、乱停乱占现象普遍。人行道的质量标准是按承受行人重量来设计的,乱停乱放的车辆对其造成很大损坏。二是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店铺和沿街摆摊小贩将商品随意摆放在人行道上,挤占了人行道空间,造成不少市民直接到机动车道上行走,既影响车辆正常行驶,又给市民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造成该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原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中心城区停车问题越来越严重,现有的道路已无法满足现有机动车的正常通行,加之配套的停车场地不足,导致车辆借道、乱停乱占现象普遍。二是现实原因。通过对辖区代表性道路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人行道占用问题与两侧用地的性质紧密关联,生活性道路两侧小摊位相对较多,而商业性的道路上停车占用比较明显,且大多数商业建筑预留停 车位空间不足,导致人行道成了专职停车场。

(二)道路设计理念不完善问题 一是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混行。近年来,在逐步推进和完善现有道路的自行车道系统建设,在自行车道空间使用中,人行道与自行车道之间无相关隔离设施,致使自行车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中混行,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二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一些已经建成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未采

取隔离栏杆进行机车分离,亦无自行车道系统,致使电动车、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三是附属设施设置不合理。不同时期建设的管线箱柜种类繁多,报刊亭、控制柜、路灯、消防栓、垃圾桶、绿化、指示牌等各类附属设施位置设置不合理,杂乱无章,影响了人行道空间利用效率和行人的通行。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原因。辖区道路大多是历史遗留道路,建设年代久远,虽多次进行道路提质改造,但因受空间、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按照现有人行道、自行车建设标准进行完善,其功能仍然无法与城市发展速度相匹配。

(三)重点工程周边和管线单位迁改管理问题 辖区内重点工地如地铁、城铁等项目,由于管理监督难到位,泥沙直排下水管网造成管网严重淤塞、重型机械碾压造成周边道路严重损坏等。管线单位如电信、电力、燃气、移动等在人行道 综合整治过程中难以协调,导致整治进度滞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制度的规范。我中心虽就重点工地周边管理问题,联合市住建委、区住建局等单位,制定了《关于实施项目建设工地及周边设施“三护”工作常态化管理的通知》,具体规范了重点工地周边市政设施实行养护、维护、管护,但上级相关部门还未正式发文,工地周边破坏市政设施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交通参与者交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行人与自行车交通参与者交通守法率低,主要表现是:不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指示通行;行人与自行车交通参与者在道

路交叉口通行不遵守交通规则或不服从交警的指挥随意乱窜;自行车逆向行驶,阻碍对向车辆或行人的正常通行。主要原因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者没有接受与机动车驾驶人类似的道路交通安全理论培训,加上对居民交通安全宣传不足,导致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行者道路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淡薄,交通不文明行为突出。

三、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经验做法 (一)重点优先,科学铺排 在选择人行道提质对象上,我们坚持两条优先原则:一是优先提质中心城区人行道。主城区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承载体,根据服务更多人的理念,已实施完成的营盘路、东风路等 20 条人行 道,全部位于捞刀河以南的中心城区,达到了成片提升中心城区道路品质,打造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二是优先提质受损严重人行道。去年提质的福元西路,全线路面病害严重,仅靠日常维护已不能有效控制其病害发展,优先进行提质改造,可以有效减少后期投入资金,增加道路使用寿命。

(二)施工管理,精益求精 一是抓好前期调查。把提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前摸准吃透,做到设计方案数据详实、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协调,并与相关专家讨论确定。二是抓好安全施工。时刻提醒,适时检查,确保施工安全无事故,一年多来,我中心实施的人行道、自行车道提质改造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三是抓好设计创新。将人行道上原

井座井盖更换成“隐形井盖”,大大提升了整体美观程度;在人行道上增加具有透水功能自行车道,做到行人、自行车各行其道,使路权更清晰;采用“麻石板+烧结砖”的模式铺装,提升了人行道整体伸缩性能和平整度;在自行车道上采用透水混凝土,并铺设透水管,新增片区排水调蓄功能。

(三)高质高量,成效显著 一是功能更加优化。人行道提质改造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道路交通和人居出行条件,完善了回家最后一公里步行体验,使广大市民出行更便捷,交通更顺,路权更清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好评。二是环境更加优美。“一圈两场三道”建设的实施,确保了人行道上设施“统一规范、整洁美观、管理到位”,大大提高了我区主次干道品质,美化了城市环境。三是管理更加高效。通过人行道、自行车道逐步提质,达到“还路于民、安全畅通”的目的,构建了“衔接、安全、便捷、公平”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减少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使城市管理的重心可以逐步向背街小巷等部位倾移。

四、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对策建议 (一)部门联动,解决违章停车占道问题 一是城市规划部门,要全面排查统计现有的停车泊位数,摸清停车资源,对各道路、住宅小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专营性停车场位数进行统计,通过修建、增设多功能停车库、地下停车场、立交桥下空间改建等,合理规划共享单车停车点等;二是

公共停车场管理部门,要降低停车收费标准,为开车出行人员提供更优惠便捷的条件;三是道路建设部门,要在必要区域采用物理隔离,例如抬高人行道高度(标高在 15cm 以上),设置 U 型警示杆等;四是城管部门,要加强人行道停车管理,不定期采取清理整治行动,严禁人行道上乱设摊点,要求临街所有商户的经营产品必须进店经营,禁止将产品放置店外占道经营。

(二)合理设计,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一是实施人行道、自行车道分离与责任判断。新建、翻修人行道建设中充分考虑人行道、自行车道通行空间的安全,在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加装隔离栏或隔离柱分离,避免行人与骑行者混行造成安全事故;出台相应断责机制,一旦出现混行造成的安全事故,由违规通行人承担全责,并由管理部门进行行政处罚。二是逐步完成机非隔离设施更新、微改造。建议道路建设主管部门加大机非隔离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建设计划,确保城市规划得到落实;结合现有道路现状,逐步推进和完善现有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建设;快慢分行,优先保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使用者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各种措施与机动车道隔离。增强自行车道视认性。用白实线在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间划出较宽的缓冲隔离区,从视觉上清晰区分自行车骑行区和机动车驾驶区,防止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三是严格控制占道隔离设施占用人行道空间。尽量删减不必要的标示,整合和减少必要设施的大小,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必不可少的广告宣传牌和告示;建议由

城市规划部门重新规划管理各种管线、箱柜、岗亭等设施位置(尽量设置在绿化带或空坪内),立杆多杆合并和线缆改从地下拉牵线路;未取得规划部门批准的单位或个人不得竖牌立杆.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

(三)注重管理,强化日常维护力度 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周边施工单位监督管理。道路管理部门,要加强人行道恢复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人行道开挖回填、面层恢复质量不达标单位进行问题信息、图片收集,上报区政府追究其责任;建议有关部门事前向施工单位收取一定数量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完工竣工验收后,一年保修责任期内无质量问题发生,保证金如数退回;如出现质量问题,责令施工单位或另请施工单位按要求重做,确保按质量要求完成人行道恢复。二是加强道路基础设施日常养护维护工作。道路基础设施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巡查,重点巡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基层是否损坏、面层有无缺损等现象,并填写巡查记录及设施损坏通知单;要强化日常性维修,根据巡查结果,布置养护维修工作,做到“随坏随修,应修尽修”。交警部门加强交通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关心的内容,采取各种手段,做好交通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强化,最终达到步行交通与机动车和谐运行的目的;要利用网络、监督电话、监督信箱等方式长期接受群众对慢行道路设施问题的反映,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回应,从群众的意愿出发,对慢行设施不断改进。

(四)加大宣传,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一是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对行人与自行车闯红灯、自行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同时创新处罚模式,提高行人与自行车违法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切实提升行人与自行车的交通管理效果。建议交警部门优化行人信号配时,同相位优先放行行人,确保行人安全过街;同时,可设置自行车专用信号,对繁忙交叉口处的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通行进行协调信号控制。二是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的根本性、源头性工作,是交通管理的先导,并贯穿交通管理的始终。交通管理机关的宣传科室应发动地方电视台、报社等加大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对模范遵守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参与者进行正面报道与宣传,对严格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及因交通违法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进行负面报道与抵制。

第二篇: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纪洪奎

山东省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四方大队,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建筑消防设施是探测火灾发生、及时控制和扑救火灾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造成设施损坏或瘫痪,在火灾发生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不能有效的控制火势发展的案例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现状的分析,就如何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 维护管理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标志着城市现代化的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空间场所、地铁隧道等大量增加。这些建筑人员密集、结构复杂、火灾荷载大、疏散及扑救困难,在建设时期,均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设置有不同的建筑消防设施,以期尽可能早的发现火灾,控制火灾,避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采用有效的措施,确保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分析,提出几点思考意见,与同行商榷。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保现状分析

1.1维保机构现状

1.1.1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机构的资质管理处于一个新的整合规范期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查维护分为巡查、单项、联动检查等部分,因大部分建筑产权单位不具备单项、联动检查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测仪器设备,只能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来进行固定消防设施的维护。在2000年以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作为一种消防技术服务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其资质由公安消防部门审查批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体制,2000年后公安消防部门取消了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资质的审批,只要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资质和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企业单位均可从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建设部门将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资质按其水平高低分为一、二、三级,但未对维护保养资质进行明确核定、分级和限制,从而出现由地、市级建设部门核发的三级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资质的单位,超出自身技术水平和资质范围从事固定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更有甚者一些公司挂靠一级公司资质从事消防设施的维护工作,这些空头公司无论是技术人员,检测维修设备还是内部管理体制都是不具备完成消防维保工作的,往往导致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故障频发,系统设备完好率不高。2009年新的《消防法》颁布后,部门省市消防部门重新开始实施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企业的资质管理,但前期遗留存在的问题,尚需一个整合规范时期。

1.1.2维保机构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一方面,产权单位与维保机构签订的维保合同普遍期限为一年,造成维保机构对消防设施的技术性能不愿过多地去了解,对消防设施存在的技术问题不愿下功夫认真解决,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对出现的问题治标不治本,采取应付拖时间的策略,造成维保合同年年签,消防设施问题却越存越多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消防设施的消防电子产品种类繁多,技术支持要求高,对维护保养的人员素质和内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就维保机构而言,因其人员流动性和从事维保时间的长短不同,导致维保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有些维保人员是刚招进来的临时工,未经消防培训就已上岗,没有掌握建筑消防设施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维护规程;有些维保队伍因从事维保时间不长,缺少维保所需最起码的维保设备或设备不齐;有些维保机构未健全维保人员职责,制定好操作维护规程,对每日、每月、每季、每年各消防系统所需进行的维保操作内容不加以明确和规范,导致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偷工减料,不能真正履行好全部的维保职责。甚至有些维保机构之间,以价格战恶意竞争,导致维保价格低于维保所需的运行成本,造成维保质量低劣。

1.2社会单位现状

1.2.1重经济效益,轻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有的社会单位负责人,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安装自动消防系统积极性不高。对于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必须安装的建筑消防设施,往往试图减少在这方面的投入,选用的建筑消防设施质量不高,对安装质量要求不严,虽然在建设初期,能顺利通过消防检测及验收,但运行时间一长就暴露出质量问题,不能保证正常发挥作用。

1.2.2轻消防安全,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善。建筑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这样的投资并不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相反还需要消耗水、电等资源,需要设置人员值守,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而火灾并不一定能发生,因此,对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投入偏少,特别是对自动消防系统缺乏经常性的维护管理。甚至有些单位在与维保机构签订维保合同后,错误地认为只要订立了维保合同就一劳永逸,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管理就是维保机构的事情,对维保机构提出的更换部分消防设施部件的正常维护费用不及时解决。

1.2.3操控人员能力不强,自动消防设施应用能力不高。自动消防系统需要专人值守,才能在发生火灾时正确处理火灾信号,但很多单位不舍得在这方面进行人力资源投入,导致有些单位自动消防系统值守人员偏少,不能实现正常轮班;有的值守人员未经消防职业技术培训,不具备正确操作的能力。

1.2.4社会单位无法对维保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督。很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知识知之甚少,在和维保机构签订的合同中不能详细地明确维保机构的责任、维保的内容和相关要求,在维保过程中也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致使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处于不良状态。

1.3消防部门监督现状

部分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建筑消防设施涉及到自动化系统、强弱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等各方面的基础,但部分监督人员因其本身对建筑消防设施运行原理、操作规程不熟悉,在平时对单位的监督检查中往往仅停留在建筑消防设施是否设置这个层面,对建筑消防设施的也往往仅采取眼观手摸的简单手段,难以发现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2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保对策思考

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建筑消防设施的投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完善的设计、良好的施工质量和科学的技术检测,仅可以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系统进入良好的初始运行状态,但随着建筑消防设施系统的自然老化、使用性和耗用性老化,如果没有健全的体制、充足的资金保障,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会随着产品本身的老化导致下降进而造成消防设施瘫痪或关闭,一旦发生火灾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将造成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将建筑消防设施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有效控制初期火灾,是目前应当予以思索探讨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强化维保机构资质管理

2008年修订的《消防法》对消防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措施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将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企业的资质审核纳入管理范围。如《山东省消防条例》规定:从事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的机构,应当取得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颁发的资质证书。在核发资质证书的过程中,从其名称、场所、组织机构、章程、注册资 金、执业人员数量及资格、机构拥有的设施、设备数量及完好率以及机构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着手审批,提高维保机构市场准入门槛,确保凡是取得资质的机构均是实力雄厚、人员充足、技术过硬、责任分明,具备法定的特殊信誉、特殊条件,能胜任资质许可范围内的维保

任务。同时,对维保机构资质发放实行总量控制、分级管理,杜绝恶意竞争及低级资质维保机构超范围承接维保业务,确保维保质量。

2.2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和能力。

2.2.1提高维保机构技术队伍的服务能力。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涉及强、弱电、通风、计算机、给排水、暖通、机械等多个专业,要求从业人员对上述专业在消防上的应用十分熟悉,既要了解施工标准、设备安装和功能,又要熟悉诸多消防设备厂家的消防产品,明确设备内部的工作原理,熟练拆卸和修理工艺。因此,维保机构的消防技术服务人员,除要经过严格的上岗前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服务外,尚应不同程度地具备一些各类型消防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维修的实际工作经验,只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并且具备丰富的实践修理经验,才能对系统制订科学的维护保养计划,及时发现和排除系统隐患,避免维护设备更换费用增大等问题出现。

2.2.2提高社会单位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各社会单位的消防系统操控人员,应严格按照《消防法》第十八条的要求,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加以培训和发证,要求其持证上岗;对各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纳入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规程和使用内容,从而提高社会单位对维保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

2.2.3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的监督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公安消防队伍业务练兵活动等契机,加强消防干警、派出所民警、消防文职雇员等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在平时防火检查中发现建筑消防设施方面存在隐患的能力。

2.3推广使用格式维护保养合同

目前,有部分省市已经或正在推广使用《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合同》示范文本,这可以作为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市场管理、规范维修保养市场行为的一项有力措施来推广使用,完善合理、内容明晰、利于操作的关于维护保养的格式合同,可以对维保双方权责做出明确规定,避免因社会单位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的合同权责不明或显失公平。尤其是建筑消防设施涵盖面广、专业性强,可以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内容按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维护保养的要求及公安部《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规定的要求,制定格式化的表格,作为维保合同的附件,对每项维保内容的完成,都要由维保单位和被维保单位双方签字确认,杜绝由于合同内容不够具体细致而导致部分维保项目缺失。

2.4加大对建筑消防设施的行政监督力度

在平时的监督检查中,应严格按照现行《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的要求,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单位及其维保机构的职责,对消防设施的监督检查要尽可能全面,对联动、风机启动、双电源切换等单位日常维护不自查的设施,尤其要认真检查,防止发生火灾时消防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功效。对于发现的建筑消防设施方面的隐患,应首先明确是管理单位还是维保机构的责任,再对责任单位依法责令改正,并给予行政处罚,以此督促各方积极履行职责,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2.5利用市场杠杆提升维保质量

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对各维保机构的监督情况,建立维保机构的质量信誉,通过市场的杠杆作用,淘汰一批资质信誉不过关的机构,建立起有序的竞争机制,不断提升各维保机构的服务质量。

建筑消防设施是探测火灾发生、及时控制和扑救火灾的重要保障。在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过程中,只有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维护管理体系,并辅之以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和可靠性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有效控制初期火灾,实现建筑防火自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锡凯,《浅谈建筑物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与功效发挥》,《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5期:261-262页

[2]王艺璇,《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问题》,《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11月第30卷第11期:1079-1080页

作者简介 纪洪奎,男,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四方大队,青岛市四方区宁化路26号,266000,***,cuilinqd@163.com

第三篇: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方案

关于郭家地煤矿机电设备

维护管理方案

尊敬的各施工队长:

您们好!

由于以前电气设备的管理没有责任到人,导致井下设备的管理尤为混乱,造成井下电缆吊挂灵乱、设备很少有维护工维修及保养、各硐室设备、摆放不整齐、电缆及管线吊挂乱,管理区域文明卫生差等乱象频发的状况。因此,为了加强对井下及其他供电设备的管理,特制定以下设备责任区域划分管理的方案:

1、从掘进开口点所有的电气设备和风水管路,电缆由施工队管理及吊挂。

2、电气设备(开关,电铃,电缆)机电可以配,其余由施工队自己配电工达接。

3、关于工字钢和风水管路由机电加工施工队负责安装。

4、井下的电气若出现失爆对施工队队长进行考核500元每次。5,掘进开口点以内包括采面的电气设备及风水管路由施工队配备电钳工维护(维修)。

6,若施工队移交的设备由机电验收,风水管理路及电缆的吊挂不符合一级质量标准化的机电一律不接收。

7,井下的管线吊挂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对施工队长进行考核200元每次。

8,凡属于施工队管理范围内开关未上架或未挂牌,设备卫生差的对施工队长进行考核100元每台。

9,巷道内喷浆对设备及管线未保护好的对施工队长进行考核500元每次,损坏开关的照价赔偿。

10,若施工队未配电钳工的需要机电去处理电气设备故障的必须由施工队付当班出来电钳工一个班的薪水。

第四篇:公立医院管理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公立医院管理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对公立医院管理的理解

我认为,对于公立医院管理这一概念,应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公立医院的外部治理问题,即政府作为所有者代表与公立医院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关系问题; 二是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问题,即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安排问题。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的现状

中国医疗改革已经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个课题组提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我认为这个结论并不全面,值得探讨。我们简单地想一想,这20多年的改革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当然问题也确实不少。医疗卫生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没有一个国家敢讲哪个模式是完全成功的。我国人口众多,经济不够发达,有特有的国情。但在医改过程中,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有诸多争论。但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把它作为政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要认真研究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种状况提示着政府、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公平性和医疗费用的控制问题。公立医院的管理必须承担党和政府交给的公益职能,公立医院是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突发事件的主要依靠对象。政府也要通过公立医院来平衡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秩序和质量。公立医院对中国而言,代表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总体的实力和医疗事业发展的方向。就公立医院的管理而言,必须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的问题

1.公立医院定位不清,法律制度和政策框架不健全 1.1社会各界对公立医院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在行政管理层面,公立医院的职能定位模糊。对公立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占据何种地位, 各级各类公立医院承担什么职能,我国的医疗保障模式是国家医疗服务制度还是社会保险制度界定不清;在治理结构层面,对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目标是什么,公立医院及其院长的考核目标是什么,目前都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1.2法律和政策框架不健全,对非营利性机构监管措施严重缺失

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我国民法通则中虽然把事业单位法人作为法人的分类之一,但是缺乏对事业单位法人人事、财务管理的法律框架。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非营利医院一方面,受了免税等待遇,另一方面并没有承担与之相应的义务,对非营利医院的财务,并没有像大多数国家那样实行信息公开和审计, 一些地区出现的职工内部持股等办法,已经改变了机构的非营利属性,出现了大量伪装成非营利机构的营利机构。要约束医院分红,需要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管, 并且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医务人员的全部收入,也要纳入监管的范围。目前,这两个基本条件不具备,公立医院的财务实际处于自我管理的状态。在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的情况下,进行医院的分类管理,只能是一个观赏性政策。2.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不完善

2.1部门统筹不够, 无法形成合力

公立医院是多目标体系,管理体系必须集中统一,才能有利于各种目标的统筹兼顾。当前我国与公立医院有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分散在许多部门,一方面部门分割过多,另一方面,这么多部门的管理目标综合起来,并不能完全覆盖公立医院的所有管理目标,导致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没有实现无缝对接。

2.2医疗卫生行业管理的权威不够、手段有限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公共医疗卫生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政府投入占公立医院收入的比例, 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在持续下降。这就导致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管理的权威不够、手段有限。2.3管理理念不完全到位

责任机制不够完善,赋予权力时责任和义务不够明确,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重权力轻义务, 重审批轻监管,重资源和过程控制轻结果和社会效果等现象。传统管制思维向服务型政府的观念转变还没有完全实现。管理、监管机制和手段比较陈旧,依赖传统的行政命令模式实施行业监管,忽视以市场机制和信息为基础的管理。2.4监管的基础工作严重滞后

公立医院监管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一系列基础工作。长期以来基础工作的滞后,导致许多监管工作无法实施。一是公立医院财务制度疏于管理,卫生部门对公立医院资产缺乏清查评估,医院内部至今没有建立与医院特点相适应的财务制度,还停留在记账会计的阶段;二是信息统计系统不完善,统计主要靠医院自报,没有建立实时监控系统,统计信息对于科学决策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三是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不能互联互通,政府还没有学会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监管。

3.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不明晰

公立医院是政府出资举办的有特定政策目标的机构,政府需要选择适当程度和方式进行治理。但目前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不明晰,政府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授权关系虚化。自1980年代以来,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方向始终是放权,目前所导致的状况是,尽管医院仍然抱怨在一些微观管理职能上不够灵活,但是总体上来说,政府对医院的授权已经超出了为提高效率而授权的程度。并且,政府在放权之后,没有足够的手段对医院进行监管, 许多公立医院在规划设置、服务提供、大型设备购置、财务管理、资产处置等方面, 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医院行为不能够充分体现政府意志, 政府作为公立医院所有者的身份实际上虚化。

目前, 政府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 既不是严格的政府附属机构, 又不是严格的法人治理机构。如果公立医院定位为政府内附属机构, 则应受到比现在更严格的行政监督, 接受预算管理, 医院院长应遵循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标准, 接受行政问责;如果公立医院定位为独立法人, 则应按照监管独立法人的要求, 签订完善的绩效合同, 并进行严格考核, 建 立退出机制。无论按照哪一种制度, 都能显著改善监管效能, 但是由于公立医院机构治理结构不明确,哪一种监管框架都未能完善地建立起来。4.公立医院的考核监督不健全

当前, 我国对公立医院的考核正处于探索阶段,多种方式混合存在。其中以分级评审制度为主, 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 8]此外, 还有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医院管理年活动以及不良执业积分管理和执业许可证校验管理等。[ 9-10]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明确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反馈体制, 考核监督的现状与公益性的要求还相去甚远。4.1公立医院考核缺乏根本的制度保证和系统的改革思路

多年来, 针对医院的考核政策, 明显具有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问题, 缺乏系统的改革思路。1990年代初期的医院评审, 注重医院的硬件设施, 导致了医院浮夸虚报、盲目投资、医武竞赛等弊端。虽然在最新出台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加入了社会效益的指标, 但仍然较为笼统, 缺乏可操作性。这表明, 忽视对问题根源的挖掘, 制定的政策只治标不治本;同时, 不重视已有政策的效果评价, 有效的政策没有持续巩固。4.2评估标准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识不全面、不到位

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中, 加入了对于医院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 包括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履行公共卫生职能以及承担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等。但是, 对于公益性所涵盖的其他方面, 包括提供基本卫生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可及性, 即积极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政策;提供卫生服务的适宜性, 即向人群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卫生保健服务等方面, 却鲜有涉及。评价的偏颇必然会导致医院对公益性的一些重要方面的忽视, 最终导致医院公益性的缺失。与此同时, 评估也往往是一些描述性评价, 缺乏定量指标。对于能够反映医院保证公平性和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指标, 例如因为费用原因拒绝治疗的比例, 未补偿的医疗服务比例, 医疗服务可及性等指标, 则鲜有涉及。

4.3重医疗机构评审, 轻评审后的考核监督

目前的医疗机构评审制度更像是一个准入制度, 多数医院在竭尽全力评上级别后, 就 高枕无忧了。虽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医疗机构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不定期重点检查, 但这两者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长效机制的缺乏, 一方面导致了医院在评审后的松懈和管理、服务质量滑坡, 另一方面, 也加剧了对评审的理解的

扭曲、对舞弊期望和评审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问题的对策

1.把握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现在公立医院面临的改革,主要是三块,一是要管办分离,经营权跟所有权适度分离,医院要界定职权问题,要明确改革方向。二是推进医院集团化改革,医院集团化改革是一个世界潮流,但是要明确组建医院集团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医院仅仅是为了扩大规模,为了取得利益,这作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是欠妥的。医院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共同发展,如果把握这样的方向,则利大于弊。三是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具体地讲就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人事制度改革不仅仅是聘用同制,关键是建立内部的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通过空缺岗位公示、公开公平竞争上岗、素质评议、员工全面评估来推动整个人事制度改革,从而取得一定的成效。要把握分配水平,到底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多大;要明确分配形式,是年薪制还是结构工资制;分配要切记防止引起办院方向的负面效应问题,要解决著名专家分配水平过低的问题。2.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

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是一个方向,但目前很难一步做到。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有专门的人才来从事医院管理。当前就是要强化培训,公立医院可以管理专业大学或机构合作,举办医院MBA高级管理研修班,要求护士长、职能科室主任以上的管理人员,全部进行培训。还要注重从社会引进管理人才,以加速管理人才结构调整,光靠公立医院自己培养速度太慢,所以可以招收具有医学背景的,在社会和市场经济领域中闯荡过的管理型人才。把优秀的管理人才,充实到医院各个职能部门,推进整个医院的管理工作。3.注意医院风气管理

直面对待行风问题,不能回避。当前“回扣”问题、“红包”问题是引起社会对医疗单位不满意和医务人员形象不佳的关键问题。无论是药品还是昂贵的医用材料,包括基建和医疗设备购置。杜绝“回扣”问题很难,通过教育、警示、内部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注重医院的内部作风管理,缓解这种“人为”提高药价的现象。4.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问题

由于社会老龄化、医疗高科技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导致医生的保护措施等因素,提高了医疗成本。在公立医院改革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要建立健全医疗常规,进一步规范行为。探索单病种管理办法,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可以减少费用。进一步规范检查、复查制度,适度减低检查费用。通过药师下临床,合理用药,保证配置治疗药,减少非治疗药,适度控制进口、中外合资药品,提高国产药品的比例等等也可以下降一定的药费。同时要严格控制新增材料的使用,规范适应证审批手续。5.改善公立医院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只有同时建立公立医院的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才能真正构建起完善的公产医院管理体制。在公立医院外部治理上实行“管办分开”与在内部治理上实现理事会治理结构不是分离的,二者构成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完整内容。“管办分开”只是实现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改革的手段,本身不是目的,其本质是转换政府职能,给予公立医院充分的发展自主权,变行政管理关系为监督管理关系;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理想模式是理事会制,其本质是公立医院在获得充分的发展自主权前提下,公立医院内部决策、执行与监督权责的制衡制度安排,以提高公立医院的科学决策水平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韦潇,杨肖光,朱晓丽.法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与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2012 [2]李玲,张维,江宇.公立医院管理与考核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年5月第3卷第5期

[3]孔令大,刘国恩,刘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第3期 [4]明平勇,苏维.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探析.中国医院管理.2011年2月第31卷第2期 [5]罗永忠.我国公立医管理体制改革深度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第五篇: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维护与网络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学院机房的日常维护与网络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

论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理论,指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维护的主要技术,从而提出了网络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最后得出结论,高职院校各级领导、组织和部门工作人员都应该并且必须高度的重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维护及管理。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社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我们应该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交易的安全,这样有利于个人的信息和资金安全、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物资、设备资金安全,而且还对学校的网络安全、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组织和部门工作人员都应该并且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我校机房的日常维护与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

我校有近千台电脑、服务器等,有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网络技术、财会、机电、等多个专业,学生多,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多,且面向全校各系部各专业的教学和实训。

我校计算中心的计算机型号多、涉及的机器系统应用软件多,而且每个机房均安装有监控摄像头系统,可通过网络远程监控录像,配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设有多台服务器。

在网络安全维护方面,我校每次开学前,根据教学要求,安装相应的软件,平时要进行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每周视教师的课程进度,安排机房使用。晚间及双休日向学生开放,我校一般是根据教学需要,开放或断开互连网。

二、校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安全维护的技术

目前,我校已自主编制机房管理系统软件,可远程实现对班级课程上机申请、学生开机上课(考勤)、教学成绩的统一管理。

(一)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技术。”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当前形势下,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等类型是现在的主要防火墙产品。

(二)加密技术

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具体如下所述: 在对称加密技术中,通常是用的一把钥匙开把锁,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这样有利于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这样更省心。

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

三、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维护与网络安全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化管理已经是现代化管理不能够缺少的系统工程,而且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化管理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日常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不能无视,网络安全管理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日常正常运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整个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信息系统的运行的命脉就是网络,全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工作是否可以正常的进行下去,就看网络是否畅通无阻,所以网络安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和支持。

(一)网络硬件的安全

平日在生活学习中,大多数人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到非法入侵、恶意攻击、病毒和其他涉及到软件方面的威胁,以为这些是网络的安全问题,其实不然,他们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的硬件安全。

(二)网络设计

关于安全网络设计的问题,建议在设计适合注意网络设计缺陷和网络设备选型缺陷对网络安全的影响问题。网络总体设计应以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为原则,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网络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三)工作站上的安全措施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都在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也存在安全隐患,因为网络用户可以修改其中的网络配置,这样的安全问题不容无视。所以根据我们的使用状况,应该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设置运用到实际中去,应该进行相应的修改防护措施,这样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例如,“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来禁止使用网上邻居,禁止匿名登陆,锁定桌面及禁止在控制面板中显示网络属性等,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工作站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石志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2]杨波.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 [3]张涛.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专家门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4]卢昱.网络安全技术.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下载对于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对策研究报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对策研究报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管理规程(共五则)

    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程是为了使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管理、信息安全、资源共享有所遵循,规范公司上网操作流程,提高网络系统安全性,提高......

    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管理规程(共5篇)

    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本规程是为了使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管理、信息安全、资源共享有所遵循,规范公司上网操作流程,提高网络系统安全性,提......

    企业人事跨文化管理对策(共五则)

    企业人事跨文化管理对策 不论在什么文化背景之下,对人力资源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是相同的,这就是人力资源......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共五篇]

    简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曾 光 作者简介:曾 光(1978-),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实验中心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摘要:如何在适度......

    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共5篇)

    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 2008-8-1 来源:现代企业教育 作者:杭 莉 摘 要:计算机机房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场所,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教育和上机练习才能真正地、透彻地掌握......

    消防控制室操作维护人员管理要求(共5篇)

    消防控制室操作维护人员管理要求 1. 消防控制室应配备专门操作维护人员。消防控制室应按其功能、规模,配备适量的操作维护人员,并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 每个班次不少于2人......

    某污水处理厂运营(维护)管理方案(共5篇)

    某污水处理厂运营(维护)管理方案 某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案 目 录 第一章污水处理厂运营方案 1.1污水处理厂试运行管理 1.2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1.3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从木桶效应谈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共5篇)

    浅谈木桶效应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也不是取决于全部木板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