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方案
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进全县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结合县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依据
按照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州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全面开展全县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通过评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对食品经营活动实施不同方式的监督管理,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指导食品经营者合规经营,保证食品安全。至2020年底,全县75%以上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销售经营者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至2021年底,完成剩余25%食品经营许可经营者和发放备案证的小经营店(食品销售)、网络食品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评定,全部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三、评定程序
(一)风险等级分类
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二)风险等级评定
各所主要采用评分方式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得分为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加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之和。风险等级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1.评定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分值40分。结合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档案,综合考虑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经营类别等静态风险因素,设立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并根据所列项目逐项计分,累计确定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2.评定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分值60分。结合以往对食品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或者组织监管人员进入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
3.确定风险等级
(1)a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0-30(含)分。
(2)b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30-45(含)分。
(3)c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45-60(含)分。
(4)d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60分以上的。
(5)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及校园周边包括食品小经营店在内的所有食品经营者无论量化分值大小,均应列入极高风险监督管理。校园周边范围确定参照《省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6)食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肉食品批发经营者,贮存品种包括猪肉食品的贮存服务提供者,量化分值低于45分的,均列入高风险管理。
4.食品销售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时,如前一年度未发现食品销售者静态风险因素发生变化的,不需要再进行现场评分,延续上一年度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评定结果。发生变化时,当年度不做调整,下一年度重新进行评定。
5、新开办食品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评定,应当在作出许可或备案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组织监管人员进入经营场所进行核查,并按照量化分值表进行打分评价。
四、信息公示
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确定后,应在其食品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评定等级,评定时间等信息。
五、结果运用
(一)统筹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把食品经营者风险等级情况,作为制订年度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计划的重要依据和重点对象。
(二)合理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各所要根据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对较高风险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者的监管。
1.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1次;
2.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2次;
3.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3次;
4.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4次。
(三)督促整治风险隐患。统计分析辖区内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评定结果,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业态、重点单位。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在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中确定重点单位及重点品种,并合理调配监管力量,实施科学监管。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所高度重视,加强工作部署,积极推进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统筹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二)细化工作措施。一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参考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确定表,对照食品销售者的经营种类、经营类别,优化调整评定程序,按照食品销售静态和动态风险因素分值表,客观量化打分,确定风险等级。梳理探索将辖区内某一类问题多发的经营种类或业态直接定为较高以上风险级别,纳入年度和日常重点监管对象,及时化解存在的食品风险隐患。二是准确摸清辖区内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备案证发放情况,对档案内容不全的,要求食品经营者补充提交相关材料,应补尽补,结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调查系统的月报、季报、半年报等填报和省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对接,建立健全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备案证发放情况明细及档案台账。2020年8月15日前,各所报送《县(市)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管理推进计划表》(详见附件1)至食品监管股。三是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的评定可以实行书面评定(初评应当深入经营场所核实),动态风险因素分值评定可以结合对食品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或者组织人员进入企业现场按照动态风险因素分值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也可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现场核查打分同步推进。
(三)报送工作进度。各所要及时总结食品销售者的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情况,在2020年的9月7日、11月7日、12月7日,2021年6月7日、11月7日、12月7日前,报送食品安全监管股。
第二篇:坊子区动物卫生监督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方案
坊子区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预防动物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根据《山东省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科学的动物卫生监督理念,以风险控制为核心,构建科学风险评价体系,明确动物卫生监管重点,实施风险评估分级管理新型监管模式,促进动物卫生监督的有序性和标准化,建立动物卫生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效能和监管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意识,促使其加大软硬件投入,提高动物防疫水平。
(二)通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合理配置动物卫生监督资源,提高执法效率,建立明确的监督效果评价标准,有助于监管的痕迹化管理,提升动物卫生监管效能。
(三)通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实现动物卫生监督由原来的定性监管向定性定量监管转变,将单纯监管转向监管和技术指导并重,有利于实现动物卫生监管信息化。
(四)通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建立完善动物卫生长效监管模式,降低重大动物卫生安全事件发生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各兽医兽医站按照《办法》分工要求,主动推进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有序开展。区畜牧局主管本辖区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本辖区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方案、组建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专家组、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机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风险等级评定情况,对评估对象实施分级管理,开展监督检查。
(二)制定完善宣传培训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告知活动,让管理相对人熟知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执法人员,深刻领会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三)建立完善监管档案。要在全面掌握本辖区监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完善动物养殖场(小区)、动物屠宰场、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动物诊疗机构和动物隔离场等场所监管档案。
(四)明确风险控制点和监管点。以《山东省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评分细则》为基础,结合现场和工作实际,确定各种场所的动物卫生安全风险点和优先风险控制顺序。要结合不同管理对象的不同条件基础,进一步明确动物卫生监管点,本着优先风险控制、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监管点细化、量化,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督查制度、监管记录档案和监管责任人,通过对监管点定期不定期的督查,督促管理相对人切实将动物卫生措施做细、做实。
(五)确定风险级别和监管等级。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规定,对各类场所的选址、布局、设施设备、机构和人员管理、工作记录等方面要求以及养殖档案、免疫、投入品使用、检疫申报、疫情报告、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及人员和车辆出入等防疫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认定风险等级。对于未纳入风险评估分级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六)建立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时总结、分析、评估风险控制工作效果。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对高风险场所、整改难点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采取确定专人负责、跟踪督办的方式强化监管,确保各项动物卫生措施落到实处。
(七)建立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监管对象的风险等级,对各类场所分别制定详细的督查计划和整改计划,实行监管、督查、整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要明确监管责任人和负责人,将监管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必要时要采取单位和个人、单位和监管对象签订责任状的形式落实相关责任。对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力的管理相对人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对于经过整改仍无法达到规定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四、工作要求
区畜牧局将按照《办法》要求,成立评估专家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到人,切实做好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各兽医站要组织开展执法人员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要将各类执法文书、检疫、基础数据、统计信息、宣传培训、监督记录等及时归档,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保证监督资料的真实、客观、完整。
第三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1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重特大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管理,组织开展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推动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沧建安【xx】8号文件沧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管理的通知,沧建安【xx】9号沧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控制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施工现场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保证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领导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
组员:xxx xxx xxx xx
三、风险分级
根据生产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施工现场的风险分为两大类,即施工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和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排查结果,预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根据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最危险,依次降低。
四、风险预警
1、风险预警、预防
项目部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可能引发的事故的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做安全技术交底时,针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把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进行交底。作业前,班组长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工人进行重点讲解,做到让工人清楚作业任务、危险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及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化危险源检测。
2、具体风险预防措施
(1)坍塌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批。
②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③安全技术逐级交底,告知操作人员危险程度。
④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
⑤项目部加强检查,督促落实施工方案实施。
(2)机械伤害风险预防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②租赁设备进入现场前,应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③作业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④垂直运输机械安装必须经市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设备安装和拆卸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⑦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⑧按岗位职责履行职责,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
(3)高处坠落风险预防措施
①项目部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②基坑、沟槽临边、2米以上高处作业防护必须符合要求并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③项目部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④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⑤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4)触电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用电方案并经审批。
②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③项目部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④按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
⑤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⑥重要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⑦配电箱经许可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5)物体打击风险预防措施
①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②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个人安全。
③施工过程中作业周围环境防护必须符合要求。
④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⑤作业过程加强安全巡视。
(6)起重伤害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合理作业方案并经审批。
②设备应经检测、登记、备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作业及指挥人员持证上岗。
④作业要遵守操作规程。
(7)火灾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
②加强消防教育,人员做到“四懂四会”。
③成立义务消防队,组织演练。
④按操作规程作业。
五、风险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1)方案编制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施工前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按照方案进行实施。
(2)安全技术交底
①在施工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之前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②交底必须按制度进行,做到逐级交底,并应覆盖全体作业人员
③交底必须履行签字流程
④被交底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监督、检查、指导,交底人须检查交底后执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2、管理措施
(1)完善制度、评估风险
规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各项目部开工前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本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进行分级,编制《项目风险汇总表》
(2)安全检查
项目部定期、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和作业班组进行检查
①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②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状况是否安全可靠
③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④施工人员教育落实情况
⑤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及现场佩戴情况
⑥重点部位消防设施配置及技术状况
⑦职工宿舍环境卫生、用电等情况
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否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情况
3、教育措施
(1)安全教育培训
①新入场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方可进行施工
②工人变换工种,必须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③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及业务水平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①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特种作业人员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
③特种作业人员每年由项目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定期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考核
④特种作业人员应熟悉本工种业务技术和安全知识,熟知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4、防护措施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施工现场的四口、五临边等洞口防护按规范要求做好,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及特殊作业时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作业过程中的伤害和减少职业伤害。在相应分级安全风险部位做好警示标牌、标语。
六、安全风险检查与改进
各级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制定好的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检查,对于A级B级风险要进行跟踪检查管理,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发现与方案不符的现象,立即停工整改,同时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带班进行检查。其中A级风险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两次,公司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集团公司每月至少检查两次;B级风险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公司每两周至少检查一次,集团公司进行不定期抽查;C级风险由项目部自行组织检查,公司不定期抽查;D级风险由项目部不定期抽查。检查过程中发现与方案不符以及其他危险源时,立即进行整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2
为全面辨识、管控我矿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制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各专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统一领导、协调:
组长:郑秦峰(矿长)
副组长:巩仲斌(安全矿长)郑成梁(总工程师)
刘永清(机电矿长)张锁明(通风矿长)
陈海堂(生产矿长)王文龙(工会主席)
成员:姚国海(副总工程师)王军军(副总工程师)
汤志伟(副总工程师)李凯(副总工程师)
张鹏(副总工程师)贺战平(副总工程师)
贺丽峰(技术科科长)张仙蒲(标准化主任)
赵家威(通风科科长)马洋(办公室主任)
乔卫民(安全科科长)赵志强(地测科科长)
郭峰(机电科科长)张峰亮(监控室主任)
张大伟(调度室主任)李彬彬(职业卫生科长)
席亚辉(劳动用工科)洪家德(通风队队长)
秦随胜(综采队队长)张胜利(掘一队队长)王国林(掘二队队长)李凤学(运输队队长)
郭荣和(机电队队长)李蛇科(机运队队长)
魏传高(探水队队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科长由乔卫民兼任,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开展,并指导协调各职能科室和区队完成分管范围内的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完成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科室、队组负责人参加,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人员,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流程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各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我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三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科室要加强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科室及队组,罚相关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负责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相关责任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相关责任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相关责任人500元,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5、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主要负责人500元。
9、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主要负责人200元。
第四篇: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方案
冀运集团邢台分公司
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方案
为提高公司辨识管控安全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根据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关于《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的通知和《河北省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公司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攻坚行动部署,以《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标准规范为依据,在公司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体系建设,通过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公司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提升公司防范风险和事故的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攻坚行动,力争年底前对所有岗位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达标率100%。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6年12月23日前)。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公司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张峰
经理
组员:耿建平王拥军 陈英 范晓丽 谷志信
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科,主任由耿建平担任。
2.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根据市区统一部署,研究制定本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方案,确定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认真落实市区局工作安排。
3.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召开由相关工段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议,对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会议召开后,各工段要结合实际,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本工段专项活动工作方案,方案要做到切实可行,同时召开全体员工参加的动员大会进行专项部署。
4.开展岗位摸底排查。要对工段岗位逐一进行一次摸底排查,摸清危险因素情况等,按照安全生产监管分级登记建档。
(二)集中攻坚(2016年12月22日至年底)。
公司对作业工段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要督促工段认真做好防范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公司要按照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参照试点企业做法,结合本公司实际,逐一对工段、班组和岗位员工、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工具器械、原料物品、作业场所等进行风险辨识,摸清本工段安全风险底数,逐一登记建档,逐一进行标识。
2.制定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公司要依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对于容易引发事故、有较大危险的生产设备及作业岗位,按照设备使用要求、工艺技术要求、安全规程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的作业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明确风险管控责任,规范岗位人员作业行为,有效管控风险和事故。
3.彻底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公司要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道路运输企业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对教育培训、设备设施、员工作业、应急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排查,按照一般和重大隐患进行分级建档,逐项制定排查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限,建立并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立查立改,彻查彻改。年底前,所有岗位,要全部纳入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与管理部门实现互联互通。
4.继续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公司要按照2016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一次“回头看”,认真开展工作,查漏补缺,彻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5.建立长效机制。公司要将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抓好。
第五篇: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超出省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发生跨地区(香港、澳门、台湾)、跨国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州)级 行政区域的;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的;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省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区(市)县,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 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市政府认定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区(市)县行政区内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造成伤害人数在30—99 人,未发现死亡病例的;区(市)县政府认定的一般食品安 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