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论文
随着人类工业化程度加深,全球温室效应加重,因此气候问题已经成了当今世界、广大学者和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气候变化也不可避免的导致全球水资源的变化,使得全球水资源无法像过去一样进行循环,使得水资源在时空分配开始改变,例如气温升高,北极冰川开始融化,随之影响了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而土地利用变化也会改变原有水循环的节奏,因此进行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进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情况现状
中国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这一百年来,中国整体气温升高0.4℃~0.5℃,略低于全球气温升高的0.6℃,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其间最温暖的时间在20世纪20~40年。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三个地区气温变暖突出,特别在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升高最为显著,位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在华东地区气温变暖不够明显。
1.具体研究步骤
因为生态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联系紧密的整体,所以研究水文水资源,就必须从温度,降水,蒸发、气候和其他变化入手,根据这些和水文水资源息息相关的因素来判断预测水文水资源的趋势,对供水领域的供水量变化做出决定。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假设模型”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检测气候出现了某种变化,进而考虑水文循环主要由哪几种部分组成,分析这些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分预测会来各种变化,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a.对气候变化情景进行科学严谨的定义
b.建立并且验证水文模型
c.把气候变化情景输入水文模型,进行科学模拟,从而分析气候变化区域的水文循环和水文变化流量
d.根据模型来预测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并且根本预测结果来调整应对措施,从而降低不良影响结果。建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水文模型是判断水文水资源变化的关键环节。
2.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气候变化对天然径流量的影响;第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系统的供应和该区域水资源需求量的影响。前者可以通过节水、节能来进行产生影响,例如服从自然规律;后者通过进行人工干预,例如建设工程设施、水资源管理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表明气候对水文水资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a.根据研究表明,我们可以看到径流对气候敏感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主要趋势为从南到北、从湿润到干旱地区敏感程度逐渐上升,并且降水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也很好。中国河流的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形式有:在全国的主要江河中,淮河以南地区的河流径流部门降低其水以上,北部略少。但是因为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升高,我国河流径流可以产生一下三种变化第一,全国的大江大河径流不可避免的减少;第二,北部径流量减少南部径流量增加;第三:减少径流北部南径流量增加。
b.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尽可能的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合理的管理机制,注意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治理水资源必须要合法。随着全球变暖,大多數流域表现出干化的趋势,自然径流量减少显著,供水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c.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使得全球气温不可避免的升高,这将导致我国西北部高寒山区冰川萎缩,河流冰川补给大大减少;未来气候变化将会改变我国主要河流流域的水文变化,但是不会产生跨气候带的水文变化;中国水资源的变化会导致原生态敏感脆弱地区更加敏感脆弱,以至于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二十世纪,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大规模水文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反馈。因此,全球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已成为21世纪水文科学的前沿问题,这也需要各个地区之间进行更大程度地合作,特别是通过加强水文和大气物理学家之间的合作,积极追求“一个世界-土地-区域-流域尺度水文循环”等科学研究。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为相关研究者从事具体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第二篇: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马玉霞
来源:《环境与发展》2014年第03期
摘要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掌握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分别从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方式变化的角度,综合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过程与机理。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温室效应
中图分类号 X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0370(2014)03-0064-04 Abstrac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dynamic change rules,help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land use change.By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summarizes major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C,explaining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OC change induced by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land management.Key words: Land use;Soil organic carbon;Greenhouse effect 土壤碳库是大气碳库的3.3倍,生物碳库的4.5倍,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1-2],也是最活跃的碳库之一。土壤碳可分为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无机碳相对稳定,而有机碳则与大气频繁地进行着二氧化碳交换,与大气进行活性交换的SOC约占陆地生态系统碳的2/3[3],所以SOC的变化将会影响大气CO2浓度,进而改变全球碳循环[4]。SOC是直接影响土壤性质和植物营养系统的土壤重要属性之一,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也是吸收汇 [5]。在人类活动扰动下,自然土壤原有的结构状态被破坏,改变了土壤碳库的正常代谢,从而影响大气中CO2浓度[6],增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反射率和糙度[7],通过改变植被和土壤碳库的方式[8],影响地表的热量平衡、大气温室气体浓度[9-10]。自然生态系统转换到农业生态系统,其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使SOC库在温带地区降低60%热带地区降低75%以上[1]。严重的SOC库缩减将使土壤质量、生物产量和水资源质量下降,也可能使预期的全球变暖现象恶化[1,11]。所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SOC的影响对认识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总有机碳(TOC)与溶解性有机碳(DOC)、有机质(OM)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SOC的研究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方法,主要以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有机质(OM)为研究对象。有机碳与有机质是土壤中有机物质的不同表示方式,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部分,表示土壤肥沃程度的指标。TOC是通过将有机物全部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温燃烧成CO2,通过非分散红线外吸收法(NDIR)测定其浓度。有机质是使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亚铁滴定测定有机碳含量,再乘以转换系数1.724换算成有机质含量。因此有机质是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物质的总合,即包括有机物,也包括还原性的无机物。对不同的实际样品,燃烧氧化与重铬酸钾氧化其氧化效率有所不同,因此测得有机质与有机碳比值有很大差异[12]。
SOC可分为溶解性有机碳和非溶解性有机碳。国内外有关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术语很多,如有效碳、易氧化碳、可矿化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虽然溶解性有机碳只占SOC很小一部分,但参与土壤生物化学转化过程,是土壤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的有机碳源[13],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全球SOC的平衡。2土地管理方式对SOC的影响
SOC的储量是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量和分解损失量二者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如自然植被的清除、轮垦、耕地、施肥、作物残余物还田、土地撂荒、有机土壤的农业利用等[14]。土地利用变化既可以通过影响地表净初级生产量和死有机物质的滞留直接影响SOC的储量输入,也可以通过潜在改变土壤的生物、化学与物理过程而间接影响SOC的储量输出[15],因此,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SOC动态平衡的最主要人为因素。2.1农田的变化对其SOC的影响
影响农田中SOC的主要管理类型可分为:残余物管理类型、耕作管理、肥料管理、作物的选择和耕作系统的强度、灌溉管理,以及轮作等。由耕作引起的土壤有机碳的损失涉及3个过程。[16]:(1)由于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所引起的氧化和矿化过程;(2)可溶性有机碳或颗粒有机碳的淋溶和迁移过程;(3)加速的土壤侵蚀过程。传统耕作方式,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温度、湿度发生变化,加快氧化和矿化过程,并提高可溶性有机碳或颗粒有机碳的淋溶和迁移,加速土壤侵蚀,一般会引起SOC的损失。秸秆燃烧、湿地排水、翻耕以及类似的措施,去除作物残留物、夏闲和无覆盖播种,以及过度使用杀虫剂等均可使土壤碳库迅速下降。保护性耕作(少耕或免耕)、合理施用肥料、覆盖作物、应用深根且富含木质素的作物等[16]措施,增加了地表归还生物量,减弱了表土扰动和土壤有机质的氧化与矿化,使得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增加,团聚体中的碳含量也相应增加,从而提高了SOC[15]。实施秸秆还田与免耕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增加[17],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有机碳增加量显著高于传统翻耕.秸秆还田处理0~10cm土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深松>旋耕>免耕>耙耕>传统翻耕,说明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提高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18]。科学的农业措施包括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覆盖作物、合理施肥、应用深根且富含木质素的作物等,会使碳损失量的60%-70%被重新被固定,SOC会得到较大提高[19-21]。
以有机肥或以化肥形式配合施用,不但可以极大提高土壤生产力,而且有益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作用显著高于化肥[22]。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土壤无机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化肥、有机肥长期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合施用和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在0~30cm土层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23,24]。将保护性耕作与合理配置施肥结合可显著提升SOC。因此,在我国现在措施下,减少化肥的同时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和增施有机肥是既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又减少化肥污染的双赢措施[25]。化肥处理中不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耕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积累,配施秸秆还田效果更佳[26]。
灌溉被认为是最具固碳潜力的管理措施,灌溉能够改变土壤C输入、输出以及土壤C储量[27]。长期使用污染的渭水灌溉,使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其增加幅度会显著降低[28]。渭河水中富含的有机污染物提升了灌溉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29]。干旱区荒漠土壤开垦为灌溉农田后,增施有机肥、秸秆覆盖还田、种植多年生苜蓿或苜蓿插入轮作体系是快速提升SOC水平[30]。2.2林地的变化对其SOC的影响
不同的森林管理活动,如轮伐期的长度、树种的选择、排水、采伐做法(全树或锯材原木、更新、部分采伐或疏伐)、整地活动(计划火烧、松土)以及施肥等,均会影响SOC库[31],其中采伐和火烧是造成林地SOC减少的主要的原因。森林采伐后,地表生物量大量减少,地表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加快,土壤微生物分解活动增强,加上表土扰动可能带来侵蚀,SOC 将会减少,但适度采伐的林地既能保持系统的平衡,又能调节林内环境因子,有利于系统内的元素转化利用。
不同强度火干扰对林地SOC 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低强度火干扰长时间内不会导致SOC 减少,而高强度火干扰则会使SOC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5]。重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极显著的即时下降,主导因素是表层有机碳燃烧损失和高温挥发损失,以及后期的侵蚀损失等所致[32]。高强度林火有使土壤有机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值趋同”趋势[33]。合理的林地管理措施可以增加林地SOC,如增加林地储量、水土保持、减少风和火的干扰、林间道与沟渠灌排网络的设计、采用间伐减少森林砍伐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短期木材林与能源作物轮作、肥料施用等[15],这些措施不仅可以维持或增加现有土壤碳库,还可以预防或减缓森林砍伐、限制森林退化,从而加强林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林地转为农田或草地都会使SOC降低,因为植被净生产力降低减少了SOC输入量,覆被类型改变使地表温度升高而加快了SOC分解。实施退耕还林以后,土壤有机碳会有明显增加,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24.4%,退耕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34]。2.3草地的变化对其SOC的影响
影响草地SOC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开垦、放牧、火烧、肥料管理、石灰施用、灌溉等。草原开垦会使草原SOC大量释放,开垦活动减少了碳素向土壤输入,增强了有机质分解和土壤侵蚀活动,破坏了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农地转为草地一般会使SOC提高,这是由于林、草地凋落物量和质量均较高且易分解,土壤有机质稳定性增强,而且随着林、草地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闭度的提高,地表温度降低,土壤湿度和水分得以保持,从而降低了SOC的分解速率,促进了SOC的积累[15]。
只以打草场作为利用方式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高,常年放牧场的总有机碳水平较低[12],过度放牧可使草原固碳能力下降,减少了其向土壤中的碳输入,因此使得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其平均水平。一般情况下,不同强度的放牧都会造成草地表层(0-30cm)SOC的下降,且表现为过牧>重牧>轻牧>中牧,而补播、围封和禁牧将使SOC增加[35]。过度放牧,由于牲畜采食减少了植物向土壤的碳素归还量,加上过度放牧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干扰,加速了土壤的呼吸作用,造成SOC的损失。重建或修复开垦牧场可大幅增加SOC,在自然保护区和高草草原地区尤为明显。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SOC含量具有明显影响,放牧导致SOC显著下降,而施肥和封育可以提高SOC[36]。3结语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影响土壤有机物的输入,也可通过对土壤条件的改变来影响SOC的分解速率,从而改变其含量。如林地、草地的退化,及其向耕地的转化都将使SOC净固存率降低,反之,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将增加SOC的净固存,提高土壤中有机碳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Lal R.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mpacts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Science,2004,304(5677):1623-1672.[2] Murty D,Kirschbaum M U F,Mcmurtrie R E,et al.Does conversion of forest to agricultural land change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Global Change Biology,2002,8(2):105-123.[3] Post W M,Emanuel W R,Zinke P J,et al.Soil carbon pools and world life zones.Nature,1982,298(5870): 156-159.[4] Yang Y S,Xie J S,Sheng H,et al.The impact of land use /cover change on storage and qua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midsubtropical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ern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9,19(1): 49-57.[5] A.Etana,I.Hakansson,E.Zagal,et al.Effects of tillage depth o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in five Swedish soils[J].Soil & Tillage Research,1999,52:129-139.[6] Smith,P.Land use change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J].Nutr.Cycl.Agroecosys,2008,81:169-178.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7] Brovkin V,Claussen M,Driesschaert E,Fichefet T,Kicklighter D,Loutre M F,Matthews H D,Ramankutty N,Schaeffer M,Sokolov A.Biogeophysical effects of historical land cover changes simulated by six Earth system models of intermediate complexity.Climate Dynamics,2006,26(6): 587-600.[8] Houghton R A,Goodale C L.Effects of land-use change on the carbon balanc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De Fries R,Asner G,Houghton R,eds.Ecosystems and Land Use Change.Washington DC: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2004,153: 85-98.[9] Foley J A,Costa M H,Delire C,Ramankutty N,Snyder P.Green surprise? How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ould affect earth s climate.Frontiers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3,1(1): 38-44.[10] Smith P.Land use change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Nutrient Cycling Agroecosystems,2008,81(2): 169-178.[11] Smith P,Powlson D S.Sustainability of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a global perspective Abbott L K,Murphy D V,eds.Soil Biological Fertility-A Key to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Agriculture.Dordrecht,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 241-254.[12]周海军,孙静萍,崔敏等.呼伦贝尔地区草原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与有机质初探.中国环境监测,2013,29(5).[13]万忠梅,郭岳,郭跃东.土地利用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3):567-570.[14] Li K R.Land Use Change,Net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the Carbon Cycl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2,152-152.[15]陈朝,吕昌河,范兰等.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1,31(18):5359.[16]朱咏莉,韩建刚,吴金水.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土壤通报,2004,35(5):648-649.[17]邓祥征,韩健智,王小彬等.免耕与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6):22.[18]田慎重,宁堂原,王瑜等.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0,21(2):373.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9]朱咏莉,韩建刚,吴金水.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土壤通报,2004,35(5):648-651.[20]陈尚洪,朱钟麟,刘定辉.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4): 806-809.[21]胡诚,乔艳,李双来,陈云峰,刘国际.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及碳储量.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4):689-692.[22]孟磊,丁维新,蔡祖聪等.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地球科学进展,2005,20(6):687.[23]董博,张东伟,郭天文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土壤通报,2012,43(6):1467.[24]曾骏,郭天文,包兴国等.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2):11.[25]王立刚,李虎,邱建军等.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模拟研究.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6):29.[26]艾孜古丽·木拉提,同延安,杨宪龙等.不同施肥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土壤通报,2012,43(6):1465.[27]李发东,赵广帅,李运生等.灌溉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影响研究进展.生态环境学报 2012,21(11): 1906.[28]赵加瑞,王益权,刘军等.灌溉水质与土壤有机质累积的关系.生态环境 2008,17(3): 1242.[29]李霄云,王益权,石宗琳等.有机污染水灌溉对土壤有机碳状况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2):21.[30]苏永中,杨荣,杨晓等.农业管理措施对新垦荒漠沙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14):2867.[31] Liski J,Pussinen A,Pingoud K,et al..Which rotation length is favourable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1,31(11): 2004-2013.[32]崔晓阳,郝敬梅,赵山山等.大兴安岭北部试验林火影响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化.水土保持学报.2012,26(5):195.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3]王海淇,郭爱雪,邸雪颖等.大兴安岭林火点烧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即时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5):72.[34]刘苑秋,王芳,柯国庆等.大兴安岭北部试验林火影响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化.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 885.[35]李春莉,赵萌莉,韩国栋等.不同放牧压力下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植被之间关系的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5):134.[36] 陈芙蓉,程积民,刘伟等.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草地学报,2012,20(2):298.收稿日期:2014-03-03 作者简介:马玉霞(1966-),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更正《环境与发展》1~2期合刊中,作者杨春的论文题目《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更正为《干旱区植被与其地貌过程的相互作用》
第三篇:关于水文水资源专业见习论文
关于水文水资源专业见习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与发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行业的壮大与发展是国家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的一环。水位与水资源工程学科的兴起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阻止的,但是我们的许多同学对于本门学科的了解知之甚少,在此本人就此次暑假在水文站的十几天的见习浅谈些自己的看法与体会。『关键词』 水位与水资源 水文 水文站 凤梧
对于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大多数同学来说,水文专业学的是什么?毕业后找工作主要 是往什么方面或者是什么领域去投放自己的个人简历或是求职资料?水文专业的性质又是什么?从事的又是怎么样的工作?等等一系列有关于水文水资源专业的问题,都是模糊不清的或者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是完全不知道的。当然我不否认的是 有的同学在学校的时候或是就读于水文水资源专业之前就对本专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的问题都有了解,但是我觉得这毕竟是只有少数人或者说是少之又少的人也不为过。大多数的人可能会跟我一样对本专业还是存在迷茫性。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如此的经历,在家的时候或是在与某些人聊天的时候问及到你的专业时候会有如此的情景: A:“你学的是什么专业?”
B:“我学的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
A:“哦,水文?那你们的专业学的是什么的呢?以后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呢?”
B:“咕~~(╯﹏╰)b(冒汗中),我们专业具体学的是什么我现在说的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们现在学的都是基础课程真正的专业课还么有涉及到(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我现在不知道)” ··· ···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有如此的经历,反正在我印象中是有那么两三次的经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感到相当的羞愧,对于读了两年的大学,学了两年的课程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知道具体学的是什么,毕业后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出到社会能够胜任什么领域的挑战,难道还不感到羞愧吗?
我不知道,是否就我一个人如此的无知,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的同学都是对本专业感到迷茫。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我睡觉、玩游戏、或是上网、聊天、侃大山的时候,别的同学早已经把我感到迷茫,令我感到羞愧的问题都已弄清楚、想明白、看透彻。但是我知道的是我───我自己对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这个专业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所知一窍不懂的,所以借着这个假期的机会到广西平果凤梧水文站见习了十几天的时间,让自己对于水文这行业,目前在社会上所从事的工作及水文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水文工作人员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国家的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按目的和作用分类;按目的和作用,水文测站分为基本站、试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
(1).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基本站应保持相对稳定,在规定的时期内连续进行观测,收集的资料应刊入水文年鉴或是存入数据库。
(2).实验站是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站,实验站也可兼作基本站。
(3).专用站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4).辅助站是为了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站点。辅助站是基本站的补充,弥补基本站观测资料的不足。计算站网密度时,辅助站不参加统计。
(二)按观测项目分类
按观测项目,水文测站可分为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等等。
(1).水文站是设置在河流,渠道上和湖泊,水库进出口以测定流量和水位为主的水文测站。根据需要还可以测定降水、蒸发、泥沙、水质等有关项目。
(2).水位站是以观测水位为主,可兼测降水量等项目的水文测站。(3).雨量站,又称降水量站,是观测降水量的水文测站。(4).蒸发站是观测蒸发量的水文测站。
水文站工作职能
一、认真执行浙江省水文勘测局对各级水文站网的统一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水文测验、资料整编、水情预报规范要求做好我县全年降雨量、蒸发量、水位的人工和自计观测的数据采集和记录。
二、为掌握始丰溪流域水文信息和水量平衡计算收集水文资料,为防汛防旱、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严格按照浙江省水文情报预拍报办法和上级防指有关报讯工作的补充规定,做好报讯拍报工作。
四、做好全县降雨量、始丰溪水位、蒸发量的原始资料一算二校及辅助图表项目的工作。按所属市(地)水文站的要求及时递送。
五、负责全县十个雨量(蒸发)测站、一个水位测站的技术业务指导和水文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和建设管理工作。
风梧水文站,设立
于1958年,位于平果县凤梧乡仕仁村的平治河河段右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07°41′,北纬23°43′。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平治河重要控制站,属国家基本水文站。
风梧水文站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水利水电公路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水文数据,为当地政府以及下游各级政府防汛抗旱提供水文情报信息。风梧水文站集水面积为963km,流域的西部为非岩溶地区,其面积占总面积的55%,东部为岩溶石山地区,其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45%。主要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降雨和水质。同时管辖达洪江、那麻、同老、那班、雄笔、龙马等6个托办雨量站。本站自建站以来,实测最高水位为:220.64m(85基准),实测最低水位为:208.95m,实测最大流量为:770M3/s,实测最小流量为:0.480m高水位为:221.09m,最大流量为:819m/s
333S历史调查最随风梧水文站的测验设施设备得到逐步的更新改造,测洪能力可提高到50年一遇的洪水,同时,流域内托办雨量站的雨量采集,采用了自动采集储存仪器设备,并且具有召测功能,雨量信息的传递(输),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来报讯。水文信息,可通过语言电话,无绳电话等报讯,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通信手段,为及时准确的传输水文信息,洪水预警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风梧水文站在历年的防洪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当地政府做好放在智慧的决策以及水电工程的安全调度和运行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水文信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2002年荣获全区水文系统先进水文站、2004年荣获全区水文系统“五好”达标测站、2010年荣获全区水文系统文明水文站的光荣称号。
水文工作的性质和水文站人员的职责。1.水文工作的性质:
水位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水文工作通过对水位、流量、降水量、泥沙、蒸发、地下水位及水质墒情等水文要素的监测和分析,对水资源的量、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洪水和旱情的监测与预报,为国名经济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的配置,利用和保护提供基本信息和科学数据。2.水文站的主要工作职责:
(1).根据《测站任务书》确定监测项目,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对水量,水质和各种水文要素(信息)进行科学的采集,记载分析,传输。处理,即进行水文预报工作。(2).按相关技术规定,规程负责本站设施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管理养护,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成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3).为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及社会经济建设全方位做好水文服务工作。
(4).密切注视江河,湖泊饮用水源的水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反映。(5).进行区域水文调查。
(6).管理所属委托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值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必须按水文测验规范做好本站水位,降水,蒸发等项目的观测及校测工作,保证各种仪器的正常运行,做到不造册,不迟测,和不漏测。
(二).值班人员在汛期期间,必须二十四小时坚守岗位,不能擅理职守。
(三)。值班人员必须按照测站报汛任务书的规定报讯,坚持“一编一校”制,确保报讯质量。
(四).值班人员遇到特殊水情,雨晴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分局及当地政府。
(五).水位值班人员必须按水文测验规范及《测站任务书》掌握好水位变化过程,流量点予的布测满足整编定线要求。
(六).雨量值班人员遇暴雨,大风大雨恶劣天气时,要加密对仪器检查巡视,同时提前取出蒸发水,作好记录,并做好暴雨加报及冰雹编报工作。
(七).水位班要计算好,当天日平均水位,点好水位过程线,雨量班要做好当天蒸发量及日雨量的计算及摘录工作,做到日清月结。
水文工作的各种欢乐与哀愁对于我这个只在水文站里呆了十几天的见习者来说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是对于那些在水文工作岗位上奋战了几十年的老前辈来说,他们就是这个行业的见证者与推动者。我记得一位水文前辈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水文工作是单调、繁琐、乏味与无聊的,我渐渐失去了当初的新鲜感····到现在我已是爱上了这个单调的工作,这个系着千万人民生命财产的神圣职业。”
参考文献:
广西水文业务技术应知应会知识读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站测报任务书
水文勘测工基础知识 张恒伯 刘平贵 主编
水文勘测工 马庆云 主编
水文测验手册
第四篇:严格管制对水资源市场的影响
严格管制对水资源市场的影响
当今世界,水资源已经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成为了一种有限的资源。如何才能合理调节有限的水资源,让最大多数的居民和企业有水可用,并力争做到可持续化地用水,乃是各国都急需考虑的一个问题,水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水平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紧密相联,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施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与“四项制度”根据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在系统总结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针对中央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该文件共分5章20条,明确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确定“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
1、我国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的“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为实现上述红线目标,进一步明确了2015年和2020年水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
2、我国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四项制度”。一是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包括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严格实施取水许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强化用水定
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包括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四是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抓紧细化实化具体落实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发挥政策效力,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新跨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水权制度与水资源交易市场
1、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依法有效地管理好水资源,应尽快制定各种水资源管理的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并依法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改变“九龙治水”的局面,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国家层面建立水功能区与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同时,建议成立一个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缴纳水费建议分为水资源税和水费两种,改变目前水价偏低的状况,形成合理的水价构形成机制,增强人们水的商品意识和节水意识。
2、加强水资源的流域化与区域性管理。2012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水资源是一个庞大的动态循环系统,水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存在形式的流域性、跨地域性及与各行各业联系的紧密性,决定了其管理和保护也必定是一项重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为使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取得成效,进入一个有序的状态,必须建立一套有序、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创立管理链,如水利部—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分级分层管理,明确权利和职责,制定目标责任制。要做到流域化管理和区域性管理相结合,从大到小,由点到面,从主流到支流,遵从小面服从大面,支流服从主流的原则,下一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在上一级水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工作,区域性管理处于流域化管理的监督指导下,流域化管理
依托区域性管理落实各项措施和方案。就各级行政区来讲,地区水资源保护应遵从各流域做好水功能区划分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地区水资源保护规划。为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国务院近期批复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水功能一级区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目前一半以上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还没有被监测。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还不到50%。
3、加快建立水权制度与水资源交易市场。水权称为水资源产权,具体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水权制度的起源与水资源的紧缺密不可分。在水资源相对充足时,水资源被当作公共财产使用,但水资源相对紧缺而导致人们相互争夺时,水权制度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水权制度是划分、界定、实施、保护和调节水权,明确政府之间、政府与用水户之间以及用水户之间责、权、利关系的规则,水权制度是现代水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法制、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对水权进行规范和保障一系列的总称。水权制度体系主要由水资源所有权制度、水资源使用权、水权流转制度三部分内容组成。在坚持可持续利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资源交易市场。同时,水权流转交易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取用水总量的控制,再生水资源就可以像碳交易一样进行交易,这将催生另一个基于水资源总量控制下的再生水资源水权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国家还应尽快出台将水资源费改为水资源税等相关政策。建立以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再生水资源市场水资源合理利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城市缺水趋势将异常严峻,如何激励增加水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可以选择的各种办法中,“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是最有效的办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合理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和生产过程减少水资源消耗;鼓励废水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同时包括重点工程的建
设、示范项目的推广、新型技术的推动等。整体而言,水资源节约不仅体现在行业本身,更多的是通过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让市场成为调节水资源的龙头,从而推动节水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节水优先,创建节水型社会。要合理利用、节约使用。改变落后的农业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要发展水的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大城市的生活用水可否考虑建立两套供水系统,一套是饮用水供水,一套是一般生活用水供水。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2、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国家逐年加大对污水处理行业的支持和投入,近年来污水处理行业营业收入从2003年2.63亿元增加到2009年年底的93.1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89.27%,毛利率也从2007年的6%提高到2009年的20%。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和工业化的发展,未来污水处理行业收入和毛利率水平还将继续提升。在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十二五”期间,工业废水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污水回用将成为新的投资领域。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22698元人民币,污水处理率为66%。1985年,美国人均GDP为17682.25美元(剔除美元和人民币币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污水处理率达到74%,并且,在随后10多年时间里,美国污水处理进入了黄金成长期。
3、多渠道开源,提高再生水资源利用率。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
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现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即再生水的开发。再生水,俗称为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污水(下水)之间。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一些发达国家再生水利用率则较高,例如以色列再生水回用率高达100%,几乎是做到污水零排放的程度,新加坡再生水回用率也可达70%-80%。为此,环保部发布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我国再生水利用率力争提高到15%。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
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行对超额用水加征水费来补贴再生水利用,并计划对再生水免征水资源费、增值税,对再生水经营企业免征营业税、所得税等多项优惠措施。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再生水是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达标水,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许多优点。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众多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工业用水、冲洗、喷洒和浇灌用水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规划项目的完成提供保障。“十一五”期间,通过发改委的国债资金、财政部的“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以及社会融资渠道的拓宽,保证了规划项目的完成度达到83%,比“十五”大幅提高23%。预计“十二五”规划仍将以类似形式得到高程度落实。《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称,未来5年、10年,我国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到1.27万亿元和
1.56万亿元,其中用于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到5753亿元和5578亿元。再生水资源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全球市值5000亿。相关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再生水资源市
场可达到1万亿美元。水处理巨头芬兰凯米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称,随着亚洲经济与人口的增长,至少做出一半的贡献。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水资源环境的严重性,确立废水也是可利用资源的观念,借鉴以色列等先进国家的做法,把再生水利用作为国家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中。各地城市要把城市再生水作为非传统的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并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其利用比例作为一项重要环境指标列入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中,也同时列入环保城市和文明城市等各种评比中。一个城市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需要,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可以大大缓解市政供水和用水的矛盾,既能有效节约清洁水资源,又能减轻水环境污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我国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国策.
第五篇: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论文
要: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以及解释公告三部分构成。新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会计规定,有助于促进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譬如公允价值应用存在一定风险、利润指标存在调节空间等方面,笔者从新会计准则的要点出发,对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带来的变化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所带来的影响加以论述。
1.新会计准则的要点
新会计准则的要点: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取了公允价值。规范了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会计事项。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规范了新的会计业务,将原表外项目纳入表内核算。主要是指将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纳入表内核算。制定了与重要的特殊行业有关部门的准则。主要包括金融保险行业、油气开采行业农业的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2.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带来的变化
2.1库存变化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允许部分存货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规定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只能采用一次或平分摊销法。存货准则的修改,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有利于企业管理层、税务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存货使用和流转情况做出决策,更侧重于反映企业的长期经营情况。存货准则的变化导致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生产周期长、存货多和存货周转率较低的企业在短期内存货金额增加,营业利润增长。
2.2资产变化
金融资产被重新分为四种类型,分别采用公允价值和实际利率法进行后续计量,严格控制其减值转回。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当期财务报表数据,使得企业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利润的变动取决于股票价格的走向。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使得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持有投资在未来出售时也会带来当期收益的提高。
2.3投资性不动产变化
新投资性不动产准则中允许企业按照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反映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上市企业的真正价值,体现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使费用减少,各期利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波动,将会反映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直接影响到当期利润。同时也给一些绩差企业带来盈余调整空间,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从而使业绩大增。
2.4上市企业投资股权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产生重大变化,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使原来可以计入“投资收益”的子公司账面损益不能再被确认,母公司只能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进行调整;投资时,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其差额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会调高上市企业的当期利润;在当时市场经济看好情况下,合理的投资给上市企业带来巨额投资收益,大大影响其利润总额。
2.5企业的债务重组变化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范围仅包括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将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使当期利润增加。
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3.1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是这种计量方式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是“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3.2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财务报表具有众多的使用者,不同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报表有不同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企业已经成为公众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都与企业生存有着最为密切的经济联系,他们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收益以及现金流量,因此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和企业法人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新会计准则也充分突出了这一点。谨慎原则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谨慎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少计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从新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看,无论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方面,还是在收入的确认方面,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已经得以广泛应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化为侧重实体理论,并更多地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要求对所有母公司能够控
制的子公司均应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严格的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上市企业利用母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得到很大程度限制。新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求按照权益法核算,采用账面成本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求按照购买法核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3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算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操纵,经营业绩,提高盈利质量,具体表现为:首先是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是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其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再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现今国内企业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尽管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现今资本市场的现况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2[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中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Z].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4]袁小勇,李柏生,张云.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解析、比较、案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